登陆注册
11223100000016

第16章

四十七、小镇借宿

这部书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忽然兴起,在网上搜到了《智取威虎山》的视频,看了我当年唱的杨子荣那一段。40年了,历历在目,每个音节、每个手势,都还那么熟悉。

这就是我们的青春,已不能用正确或不正确去评价它了。命运派给了我们那样一个时代,它就像阳光,渗进了我们的皮肤和血脉,一辈子也拔除不了。

那个时代崇拜英雄,舞台上的杨子荣是我们心目中的神。这几年看到秃了顶的“杨子荣”在电视广告上卖膏药,还要唱:早贴早轻松……”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当时我们只是一个二流水平的宣传队,却全身心地投入过,把文艺当成了神圣事业。

其实,老农们虽然活得平淡,但他们毕竟种出了庄稼——这就是有效的人类劳动。我们这“二把刀”的戏子,只是靠老农的供养在瞎胡闹。折腾了几个月,几乎没给本大队的老农做像样的演出,就奔着在公社汇演时拿名次去了。我们的瞎折腾,不过是供公社领导开颜一笑罢了。

当时不可能有这样的认识,只是觉得:加入宣传队,生活就拔高了一个层次;不去锄大地,就是高尚。

7月间,开过一个知青大会,内容是什么全忘了。开完会有节目,是省城5中的学生“拉练”路过公社,他们的文艺宣传队给我们做慰问演出。

拉练,就是长途行军演习,那时候中学也热衷于搞这个。5中的宣传队,让我们大吃一惊——演出了全本的《沙家浜》。有正式的服装、道具,还有当时标准版的交响乐配器。

这是什么阵仗?他们还能有工夫学习吗?

学生版的《沙家浜》,与“样板团”的演出没有一点儿差别。那样的风华,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

8月份终于到了,我们全体开赴公社所在的镇上。这一路,只记得雨后阳光灿烂,青蛙叫得厉害。老代童心大起,到处拣土垃坷去打青蛙。

因为汇演要进行两天,需要在镇上住两晚,住宿问题就要靠自己解决了。那时候,知青不可能有钱住旅馆,好在我们大队集体户里,有不少知青家就在镇上,一家摊派两三个队员,住两个晚上没问题。

我和老代去了导演小赵家。小赵处世严谨、待人苛刻,这次我们见到了他的另一面。

我们跟他往他家里走,走到马路一个转角处,他突然快步奔向一个卖冰棍儿的老太太,一伸手,就把她的眼睛蒙住了。

老太太直叫:谁呀?这是。”

小赵松开手,笑得很灿烂:妈,我回来了。”

他妈围了个白色围裙,胸前挎了个冰棍儿箱,是一个弱弱的老人。

母子俩笑着说话。小赵告诉他妈:“这两位哥们儿要在咱家里住两晚上。”他妈就说:“哎哟,那我得回去给你们做饭。”

我和老代连忙说不用,他老妈说:“到家了哪能不吃饭?儿子,走吧。”

小赵一把抢下冰棍儿箱子:“妈,我来背。”

晚上小赵叮嘱老妈,不要把炕烧得太热。小镇虽不如大城市,但比农村强多了,入夜,有邻居家的声音传来,很有生活气息。这一晚,我们睡得很舒服。

一早醒来,还早,大概5点多的样子,感觉阳光都刺眼了。他们都还在睡,我起来,去上厕所。他们家的厕所,是一个大杂院里的公用厕所,就一个蹲坑。我事先没有思想准备,冒冒失失闯了过去——呀,不对!

一个女子,最多26岁,正蹲在里面呢。这厕所,也是没有门儿的。

我太慌张了,恍惚看见了一大片白色肌肤,赶忙扭头就走。回去接着躺下,跟谁也没说。

没有见到小赵的父亲,记不得是什么情况了,也可能就是母子相依为命。我们在安静的小镇阳光中,吃了小赵老妈做的简单早饭,就出发了。

昨晚约好的,大家在路口集合,一起去公社礼堂。

今天,我们要登台。

四十八、阳光灿烂的日子

汇演的情况,几乎没有印象了,我们大概只上了两个节目吧,给人家垫底而已。

最强烈的感觉,是礼堂的舞台忒大了。我们平时在排练室排练,也就一间大房那么大,在狭小的空间走台步走惯了,一到大舞台上,心慌的厉害。小赵不断低声喝道:放开步子走,拉大距离!别拘在一块儿!”

印象最深的是,汇演完毕后,妇女主任通知,明天全公社最好的大队宣传队,在镇子以北的一个大队公开演出,上演全套节目。愿意去观摩的就去,不愿意去的,明天一早就可以回家了。

回乡青年大多都想回家,下乡青年都决定要去。去观摩,是对文明的渴望,是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那一天,阳光灿烂。8月初的原野,青纱帐正浓密,田野上的大道延伸至地平线上。我们一路走,一路聊。在那时的知青中,已经有刚下乡不久的71届中学毕业生了,他们比我们更有学生气,生活还没来得及磨灭他们。

要去的大队所在地,离镇上有15华里,看完节目后再返回我们大队,有30华里。在这一天内,为了看这一台戏,就要徒步走45华里。任重道远啊,出发前,我们都憋了憋气。

到了地方,只见小学操场上搭起了一个戏台,节目早已开始。四邻八乡来的老乡,人头攒动。这是黑土地上的“嘉年华会”,到处是彩旗飘飘。

在1971年沉闷至极的夏天,农民们领略了一次现代的狂欢。

台上的节目果然精彩,一个饰演阿庆嫂的女孩,把角色演得出神入化,远远超过了标准版的那位洪雪飞。在“智斗”片断中,山寨版的阿庆嫂风情万种,连眉毛都会动。

台下为之倾倒,一片狂热。

我们都问小赵:这是谁?”

小赵对全公社的“文艺界大腕”门儿清,他告诉我们说,这女的是个回乡青年,姓氏很怪,姓“别”。

到中午,演出结束,我们到供销社买了汽水、面包,垫了垫肚子,就往回返。

阳光下的青纱帐,绿得很纯净;回程的路,并不觉得遥远。老代对那别姓女子印象深刻,一路上都在学她动眉毛。

疾走……笑声……玉米叶子的拂动。

——这就是我们的青春。

我们当年,也就是高中毕业的年纪,但没有高考,没有暑假,没有录取通知书。我们有的,是最本真的生命力。

我们知道自己很可怜,但是,我们有青春。

回到大队之后,宣传队做了最后一次集中。妇女主任宣布:文艺宣传队永久解散了。

在我们的命运中,欢乐只有梦一般短暂。

此时,距离林彪在蒙古温都尔汗折戟,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

再往后,社会的面貌和我个人的追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1971年的夏秋,是一个分水岭。

四十九、一次偶然的中彩

当年,命运把我们剥夺得很彻底。1966年的风暴从天而降时,我们的数学课程,不过才学到了二元二次方程,三角、几何还一点儿没有碰,物理、化学也都有待二年级才起步。

就在这个程度上,学业戛然而止。

按照今天的标准,这样的文化水平,等于就是个废人。

在1972年来临之时,我忽然明白了自己是个什么玩意儿。

一个只配垫底的白丁。

少年时的梦,曾经做得很好,想当海军,想当工程师,可是我现在能当什么?算术早已忘光,俄语早已忘光,历史、地理也全部忘光,连钢笔字都写不好,连最低级的职业——农民都当不好。这一生,还能靠什么吃饭?

1972年,我正好20岁,人生就像无底深渊横在前面,惊出了我一身冷汗。

这样迷茫的路,还要走多久,是10年、20年?还是50年、整整一辈子?我心里没数。我的处境,就如同这冬日原野,只有残雪,没有绿色。

这是最彻底的绝望。

每天在火炕上睡下,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明早再也别起来了!

生,还有何益?

就在我被抑郁症紧紧缠住时,整个国家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林彪事件之后,文化上的钳制有所松动,各地的报纸开始增设每周一版的“副刊”,刊登散文、诗歌、小说。

虽然这些文艺作品,也都是假大空的东西,但毕竟不是令人生厌的“八股文”,多少有了点儿可称作“文采”的点缀。

那时候,上海的出版社得风气之先,率先出了几本文艺作品集。文化人被压抑了五六年之久,爆发起来势头还是很猛的。文艺,有了复兴的苗头。

这些迹象,引起了我的注意。

自从宣传队解散以后,我搞“创作”的欲望还在蠢动,看看书上、报纸上的那些“作品”,好像也不难,于是照葫芦画瓢,接二连三炮制了几篇文学稿子,给省报副刊投去。

合该我运气好,写到第5篇,一个描写春耕的稿子被报社发表了,我的姓名面前,还冠以了“知识青年”四个字。

这就像买彩票中了奖的人,都以为自己有选号的天赋。我那时不过是玩票,偶然的成功,却使我误以为自己才堪大用,从此横下一条心,走上了文学路。以后人生的大悲大喜,都自这里来。

当1972年早春到来时,凝滞的政治空气似乎开始解冻。我们省在全国也较早创办了文艺刊物。

我那一次回城,发现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绿色封皮的文艺刊物在卖。

这种杂志,自打1966年7月起,就全部绝迹了。现在看见,真是令我狂喜,当下买了一份,读得如痴如醉。走在回乡下的路上,我拿着这份崭新的文艺刊物,满心喜悦,觉得荒野上到处都是生机。

就这样,经过了3年的迷茫后,我感觉突然踩到了一块基石。

——不管它有多么虚幻,只要坚信它是块石头,很可能,它也真就是石头了。

同类推荐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期待感动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期待感动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默默且当歌

    默默且当歌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陈建功关于丝绸之路的散文精选。陈建功的文字,幽默风趣,鬼斧神工,他描述人、事、物,寥寥数笔,却栩栩如生。他的散文,沉着中有昂扬,追索中有挣扎,平静中有波澜,温醇和煦,温情脉脉,却如寒风一般劈开一城的雾霾,清冷凛冽。答中有问,问中有答,无所不能,无远弗届——这是陈建功的出世之法,亦是他的入世之道。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随笔是散文中的一种,又称小品文,它最早起源于英国。如果从始祖培根算起,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随笔一度雄霸英国散文的主导地位,五四之后开始传人中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朱自清,就是随笔写作的大师。随笔由于是随意而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所以它的题材比一般散文更加广泛。现实生活的见闻,以往事件的漫忆,所思所想,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掌故轶闻,笑、憎、苦、恨,千秋刹那等,无不可作为随笔的材料。朱自清的随笔题材就是丰富多样。他的笔端既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扬州的夏日、北京的潭柘寺和戒坛寺,又有欧洲的罗马、柏林、伦敦、巴黎等城市。
  • 爱在旅途:不曾再见的旅行

    爱在旅途:不曾再见的旅行

    本书内容选取国内充满小资气息的十个热门旅游景点,不同的人物在每一个景点发生的或艳遇或邂逅或赶赴约定等不同的情感故事,集最感人肺腑的情感故事、最新最有价值的旅游资讯攻略,以及精美的摄影作品插图于一体,做到美文、美景、美图三者共赏,立体而丰满,让人耳目一新。
  • 孺子牛之歌

    孺子牛之歌

    综观万祥牛同志流荡的经历,孺子牛的一生,再细读他的各的作品,在为其作序之时,再为他这本书定名为——《孺子牛之歌》。本册书选集了万祥牛的部分文学散文作品,他的报告文学、通讯、消息、社会新闻、言论作品选集另册出版。倘若读者能从万祥牛作品中获得一点甘做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出版这册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热门推荐
  • 泡面达人

    泡面达人

    香烟啤酒饮料矿泉水,瓜子花生八宝粥那条龙,把你爪子收一下那边那个比蒙烟灰别乱弹都弄到精灵小姐姐脸上了汤恩骂道唉,我就想卖点小东西赚点小钱钱天天都被这群没出息的家伙骚扰我真是太难了!!!
  • 爱放

    爱放

    一部新时代的从大学到成长的辛酸故事若旭桐吴安柏安赫杨周易四个人携手并进,从大学开始为理想出发成人时代他们才知道现实社会多么不容易为了理想东奔西走体会了现实社会最残酷的事实挑起了生活的担子最后终于在分别多年后遇见开始了一系列的爱情故事
  • 诛仙神母之蓝魔泪

    诛仙神母之蓝魔泪

    断肠泪,泪断肠,一把相思惹红豆清风不解愁,愁上愁孤郎恋,幽女忧三千青丝人间殇一渡七世难销恨罢罢罢,情至浓时情转簿
  • 女主生存攻略

    女主生存攻略

    (本文是披着脑残文书皮的沙雕文)当穿越到一无是处的玛丽苏巨无脑文里,成为女主,会怎么做?白苡欢:当然是吃香的喝辣的泡帅男主了!然而事实是男主是腹黑病娇!天天喜欢折磨人,每天变着法玩,残忍程度堪比锦衣卫刑狱司!白苡欢:……呵呵……呵呵……呵呵……(瑟瑟发抖)
  • 青少年视力保护

    青少年视力保护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视力下降,导致近视。本着保护青少年视力的目的,本书搜集大量相关文章,告诉青少年怎样正确用眼,以及平时做好护眼的工作,让视力不再因为自己的大意而下降。同时本书还附加了关于青少年不可不知的成长烦恼,在做好视力保护的同时,也从心理方面给青少年的健康带来帮助。
  • 神秘小魔女

    神秘小魔女

    一个可爱的女孩,爱说,爱笑,又惹人喜爱,有好多的朋友,可以说是天之骄子,可是在上高三的时候,这一切都变了……她变得不爱说,不爱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朋友一个个的离开了她,连天最爱的男友也离开了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史记故事简读

    史记故事简读

    本书将《史记》原著中文学性最强、撰著最精彩,意义最深邃的部分译写成白话文故事。精练生动的文字、科学简明的体例、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元素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 好兵帅克

    好兵帅克

    《好兵帅克》的主人公帅克原本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卖狗人,后来因为战争成为一个传令兵。他总是遵循着帝国军队的陈词滥调办事,因此一贯合法,不给人以把柄。但是不知为什么,他越是服从长官的命令,就越是会惹出更大的麻烦。他的长官们都骂他是傻瓜、笨蛋。实际上帅克性情憨厚耿直,喜欢直话直说,而且非常机智、勇敢,每次闯祸时,他都能机智地应对,勇敢地把实话说出来。就这样,帅克做到了别人无法做到的大事,他用民间谚语、笑话,接过上司的口号,伺机巧妙地同反动统治者作斗争。
  • 小不点,你好甜

    小不点,你好甜

    因为爸妈的一次意外,使糖糖与恶魔慕凌风相遇,后来得知自己与恶魔有娃娃亲,从此被恶魔缠上身,“小不点,过来给本少爷抱一抱,”“小不点,过来亲本少爷一口。”“慕凌风,你有完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