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86600000012

第12章 事物巧对(2)

短与长,一般指长度而言;但”短长虫“的”长“,并非单指长度,而是蛇的俗名。”短长虫“,是指尺寸较短的长虫。矮与高,一般指高度而言;但”矮高粱“的”高“,并非单指高度,而是一种农作物的名称,这种农作物有的地方叫秫黍。”矮高粱“,是指个头较矮的高粱。

”小老鼠“、”热凉粉“,”短长虫“、”矮高梁“,这些全由反义词构成的名称,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并不觉得稀奇和有趣。然而一经加进”偷吃“、”盘绕“两个偏正式动词,把它们串组成两两相对的对联,这些形象便立刻活灵活现,让人觉悟得妙趣无穷。

上联中”小老鼠/热凉粉“自对,下联中”短长虫/矮高粱“自对;上下联间”小老鼠/短长虫“互对,”热凉粉/矮高粱“互对;自对、互对都很工整。短联做到句中自对已属不易,自对的同时又能互对,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水车车水,车停水止风扇扇风,扇动风生这是一副广泛流传的咏物趣联,作者无考。

此联巧妙之处在于运用顶针叠字、隔位重字和词性转义等多种修辞艺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全联16字,去掉重数,实际上只有8个字。”水车“和”风扇“各重复出现三次,第一个和第三个”车“字、”扇“字为名词,第二个”车“字、”扇“字为动词。”水车/风扇“,名词对;”车水/扇风“,动词对;”车停水止/扇动风生“,动宾词组对;处处对仗工稳。”水车车水“、”风扇扇风“,说明了这两种器物所具有的功能。所以”车停“而”水止“,”扇动“而”风生“,就是十分自然的现象了。语言流畅,文字洗练,口语对联能做到如此工巧,实在难得。

檐下蜘蛛,一腔丝(私)意土中蚯蚓,满腹泥(疑)心这是一副民间流传的口语对联,作者无考。

此联妙在”丝“、”泥“二字的谐音上。夏秋之际的飞虫,一不小心就会”自投罗网“,撞到屋檐下看不清的蜘蛛网上。躲藏于暗处的蜘蛛,便出来把飞虫吃掉。蜘蛛吐丝结网,是为了捕捉飞虫以满足私欲;不像春蚕吐丝结茧,全是为了他人,故以”一腔丝(私)意“来描述”檐下蜘蛛“。蚯蚓俗称曲蟮,又名地龙,潜藏于泥土之中,以吞食泥土为生。因其平时钻入泥土隐而不出,好像疑心外面有敌人而怕受到伤害,所以用”满腹泥(疑)心“来形容”土中蚯蚓“。把蜘蛛和蚯蚓拟人化,平添了许多妙趣。全联构思奇巧,比拟恰当,形象生动,对仗工稳,平仄和谐,是一副难得的动物巧对。

绿水何忧,因风而皱面青山不老,为雪而白头这是一副自问自答式的咏景趣联,作者不详。

此联妙在将山水拟人化,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因而横生妙趣。碧绿清澈的水面,因微风吹拂而泛起涟漪,好像愁容满面。高峻的青山,因为积雪压顶而变得苍老了,好像满头白发。”绿水“与”青山“,名词对;”何忧“与”不老“,形容词对;”因风“与”为雪“,原因对;”皱面“与”白头“,比喻性结果对;对仗句句工稳,平仄基本协调。

古往今来,以山水为题材的咏景诗文铺天盖地,此联作者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

燕入桃花,铁剪裁红锦莺穿柳叶,金梭织绿绦这是一副形象生动的咏景趣联,作者不详。

此联妙在比拟形象,色彩鲜艳,犹如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上联把黑色的”燕“子比作”铁剪“,把”桃花“比作”红锦“(”锦“是一种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下联把金色的黄”莺“比作”金梭“,把”柳叶“比作”绿绦“(”绦“是用丝线编织的有穗头的绶带)。比拟恰当,形象生动,似联中有画,画中有联,百看不厌,意趣隽永。

”燕/莺“,动物对;”桃花/柳叶“,植物对;”铁剪/金梭“、”红锦/绿绦“,比拟对;”入/穿“、”裁/织“,动词对。上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句对仗工稳,字字平仄和谐。巧对如此,令人击节赞叹鲈鱼四鳃,独占松江一府螃蟹八脚,横行天下九州这是一副形象化的咏物趣联,传为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应对松江知府之作。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清末洋务派首领。同治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湖广、两江总督,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事务。遗著有《张文襄公全集》。

光绪二十年(1894),张之洞调任两江总督。时值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县)知府50寿辰,寿宴上有一道菜叫红烧鲈鱼,知府触景生情,即兴出句云”鲈鱼四腮,独占松江一府“,命其幕僚当场应对。幕僚们面面相觑,无一能对。知府遂命将出句高悬门外,声明有能对出下联者,敬请入席,奉为上宾。

适逢张之洞微服私访,路过知府衙门,看了出句微微一笑,抬手揭榜而进,高声吟道:”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知府一听口气不凡,急忙跪拜:”不知总督大人驾到,有失远迎,祈求恕罪!“又说:”大人言之有理,下官谨遵教诲。“此联妙在比喻形象、贴切,寓教于乐,顺理成章。上联”鲈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生于近海淡水中的一种食用鱼。鲈鱼性凶猛,腮盖发达,口大而方,便于吞吃小鱼,故云”鲈鱼四腮“。”松江“,又名吴淞江,俗称苏州河,位于上海市西部、江苏省南部,东流至外白渡桥会同黄浦江人海。松江近海,盛产鲈鱼,又是府治所在,因此又曰”独占松江一府“。此句出于松江知府之口,含有傲慢自得之意。下联以”螃蟹“对”鲈鱼“,以”八足“对”四腮“,以”横行“对”独占“,以”天下九州“对”松江一府“。不仅对仗工稳,平仄和谐,更从意境和气势上以压倒之势超过了上联,告诫对方不可恃才自傲,应当胸怀宽广,放眼”天下九州“。

竹本无心,节外反生枝叶藕虽有孔,腹中不染污泥这是一副借物言志的趣联,里面包藏一段民间故事和一组咏物趣联。

传说明朝末年,江南某地有个姓叶的书生,为人正直,不善巴结,满腹才华,却屡试不中。从此心灰意冷,弃绝仕途,应聘学馆教书。一日正在教习对课,座中有个学生腰系丝绦,煞是好看;只是个头矮小,丝绦太长,绶头坠地。叶先生见了,觉得有趣,即兴吟出一句:

六尺丝绦,三尺系腰三尺坠吟罢,遂以此作上联,要那系绦学生应对下联。

系绦学生名叫林小槐,乃是东村林员外的小儿子。小槐聪明伶俐,只是厌学贪玩,学业不大长进;课堂上对不出下联,回家去却向大人谝能。他放学回家,直奔姐姐闺房,连声叫喊:”姐姐,姐姐,我出个对子你对对!“姐姐名叫大秀,不仅容貌出众,而且通晓诗书,是闻名遐迩的才女。大秀芳龄二九,上门求婚者络绎不绝,但都一一被拒。一是因为没有堪与相配的如意才子,二是因为父母年迈,弟弟幼小,她要扶老携幼,执意晚嫁,所以至今仍然待字闺中。此时大秀正在房中依窗刺绣,听了弟弟念的上联,抿嘴一笑,说:”这有何难?“遂即手指床上绣花锦被,对曰:

一床锦被,半床遮体半床闲小槐把姐姐对的下联写下来,第二天一早,便高高兴兴地呈给叶先生。叶先生一看,词性、句式和平仄声调都对得十分工巧,无懈可击。一番夸奖之后,便询问这下联是何人所对?小槐支支吾吾,经不住再三盘问,只好托出了端底,并说自己腰系的丝绦,也是姐姐亲手所绣。

叶先生早就仰慕林小姐的才名,此刻见了对句,更加钦佩不已,急欲一睹林小姐的芳容。但碍于男女界限,又不便直说。想了想,提笔写下一比联语,加封后交给小槐,托他带给林小姐。

林小姐拆封展笺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竹笋初生,何日能逢林大秀这比上联语意双关,表面是盼望林小槐早日长成栋梁之材,暗中则委婉地道出了叶先生想见”林大秀“的急切心情。

林小姐看罢,不禁暗暗称奇。她忽然想到昨天弟弟所言上联,必定也是叶先生所出,见了我对的下联,才又引来这比自作多情的出句。尤其可恼的是,这比出句中的”大秀“,本是自己的乳名,竟被人随心所欲地嵌于联句之中。林小姐赞叹出句巧妙之余,又怪出句者轻佻无礼。于是面含嗔怒,提笔写出应对下联:

梅花早放,几时曾见叶先生林小姐写好了对句正待加封,又想到这书来信往,皆由”丝绦/锦被“的应对引起。那不过是为弟弟解难的即兴之作,是无心碰上了有意,不禁又觉得可笑。但毕竟事由己出,不能只怪人家。想到此,又附加一比联语,一并装进信封,托小弟面呈叶先生。

叶先生拆开信封,先看林小姐的对句,以”梅花早放“对”竹笋初生“,显出高雅的气度和领先的优势;接下来”几时曾见叶先生“,语意双关,居高临下,婉转地表达了不曾与不肯相见之意。他正在思索林小姐因何不肯相见,又见下面一纸另有一比上联:”竹本无心,节外反生枝叶。“这比上联同样语意双关,婉转地表明林小姐代弟弟应对本是”无心“,请先生不要节外生枝,以免闹出误会。叶先生欲见林小姐,是倾慕小姐的才华,实无非分之想。为表明自己的心迹,略加思索,写出了应对下联:”藕虽有孔,腹中不染污泥。“弯腰桃树倒开花,蜜蜂仰采驼背柳枝斜吐叶,乳燕横裁这是一副形象化的咏景趣联,作者无考。

此联展现一幅桃红柳绿、燕语蜂鸣的风景画,画中春意盎然,令人陶醉。”弯腰桃树“对”驼背柳枝“,”倒开花“对”斜吐叶“,”蜜蜂仰采“对”乳燕横裁“。描写生动形象,比喻贴切自然;处处对仗工稳,句句平仄和谐。可见作者构思奇巧,选材精当,笔力高超。这副趣联的下联,有的联书作”歪嘴石榴斜裂口,喜鹊横戡“,也堪称巧妙。可惜石榴夏季开花、秋天结籽,与上联所写景象不在同一季节,有生拉硬凑之嫌;再者以”裂口“对”开花“,亦稍觉牵强,不如以”吐叶“相对,贴切自然。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这是一副近似绕口令的咏物趣联,相传为明代才子解缙(1369—1415)所作。

”蒲“、”桃“与”葡萄“,”梅“、”桂“与”玫瑰“,分别为音同字不同的六种花木。上联”蒲“为水生草本植物,”桃“与”葡萄“皆为木本植物,故云”草本木本“;下联”梅花“在早春开放,”桂花“与”玫瑰花“皆在秋天开放,故曰”春香秋香“。上联三”叶“两”本“,下联三”花“两”香“,运用修辞学的重字技巧,使联语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一副形象化的讽刺联,相传亦为明代才子解缙所作。

此联是用形象化的比拟手法,来讽刺那些不学无术而又夸夸其谈的厚颜无耻之辈。”墙上芦苇“、”山间竹笋“,表面言物,实际喻人。用”头重脚轻根底浅“形容不学无术之徒,用”嘴尖皮厚腹中空“比喻夸夸其谈之辈,讽刺力度,入木三分!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引用了此联,可见其作用和影响。

鹊噪雀啼,并立枝头谈祸福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这是流传较广的一副写鸟的趣联,作者无考。

此联巧妙之处,一是鸟名谐音,二是形象生动。上联”鹊“与”雀“、下联”燕“与”雁“,都是音同字不同的鸟类。”鹊“是喜鹊(俗称”马喳子“)的简称;”雀“是鸟类的通称(见宋玉《高唐赋》:”众雀嗷嗷,雌雄相告。“李善注:”雀,鸟之通称“),此处当指乌鸦(俗称”老鸹“)。世谓”鹊噪“报喜,”雀啼“报忧,故云”并立枝头谈祸福“。”燕“俗称燕子、小燕,”雁“俗称鸿雁、大雁,两者都是候鸟。小燕春来秋去,大雁秋来春去,故日”相逢路上话春秋“。联中一个”谈“字、一个”话“字,既有动作,又有声音,把鸟类写得活灵活现,令人叹绝红烛蟠龙,水里龙从火里化花鞋绣凤,天边凤自地边飞这是一副形象化的咏物趣联,传说为明代剧作家汤显祖(1550—1616)夫妻新婚洞房应对之作。

汤显祖新婚之夜,新娘欲学苏小妹试探新郎的才学,见红光闪闪的洞房花烛上蟠着一条金龙,遂即兴出句云:”红烛蟠龙,水里龙从火里化。“出句十分乖巧,龙本是水中动物,但”红烛“上的”蟠龙“,随着红烛的燃烧,”水里龙“却”从火里化“了。应对颇有难度,汤显祖口中反复念叨,来回踱步忖思,低头瞥见新娘脚上穿的花鞋,于是灵感顿生,脱口对日:”花鞋绣凤,天边凤自地边飞。“对句堪称绝妙,凤乃飞翔之物,但”花鞋“上的”绣凤“,随着新娘的款步移动,”天边凤“却”自地边飞“矣。以”花鞋“对”红烛“,以”绣凤“对”蟠龙“,喜庆吉祥,浑然天成。

桃李花开,一树胭脂一树粉柑橘果熟,满枝翡翠满枝金这是一副咏景趣联,作者无考。

桃、李,两种树木。桃花,水红色,好像姑娘腮上擦的胭脂;李花,纯白色,好像姑娘脸上擦的白粉。故云”桃李花开,一树胭脂一树粉“。

柑、橘,两种果木。每当秋熟之际,柑橘枝叶绿如翡翠,果实橙黄似金。故曰”柑橘果熟,满枝翡翠满枝金“。

”桃李/柑橘“,”花开/果熟“,”一树/满枝“,”胭脂/翡翠“,”粉/金“,句句对仗工稳,处处平仄和谐。”一树/满枝“重复出现,增强了联语的内涵,更加耐人寻味。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旁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这是一副咏物趣联,传为宋代文学家苏轼(1037—1101)与诗人黄庭坚(1045一l105)的游戏之作。

有一天,苏轼和黄庭坚于松下对弈,忽儿几颗松子坠落棋盘,苏轼即兴吟道:”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举目望见湖边柳下有人在钓鱼,于是随口对曰:”柳旁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此联巧妙之处,一是对仗工稳协调,”松下/柳旁“,方位对;”围棋/垂钓“,动作对;”松子/柳丝“,物名对;”每随/常伴“,偏正动词对;”棋子落/钓丝悬“,主谓动词对;处处工稳,句句和谐。二是比拟生动形象,运用拟人手法,通过”每随“、”常伴“和一”落“、一”悬“,把”松子“和”柳丝“描绘得活灵活现。三是即兴吟咏,看似信手拈来,实是生活知识和文学功底的厚积薄发,是两者遇机而进发的闪光;看似容易,实非浅学之辈所能为。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这是一副谈医理的趣联,最早见于广州一家药店的门上,作者不详。

膏,本指油脂,这里指稠糊状的物体,如梨膏等。药,通常指治病的医药,分内服和外用两大类,内服药可以口服。膏药,指摊在纸或狗皮上供贴用的膏状药物,属于外用药,不可口服。故曰”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脾,是人和脊椎动物内脏之一,有造血储血的功能。气,一般指无固定形状和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如空气、煤气、蒸气等;此处特指人体器官中气息方面的疾病,如气衰、上气不接下气等。脾气,指人的性情,一般是由先天生成的,故又称禀性。俗语”山河好改,禀性难移“,故云”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此联妙在利用物体名称分解组合所产生的质的变化,使联语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上联谈药性,下联论医理,语言亲切感人,令人口服心服。据说有的病人看了此联,未曾用药,病情已经减轻了几分。

同类推荐
  •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本书是人生智慧书系中的《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分册,书中每一则寓言都是流传已久的精彩故事,每一则寓言都体现了深刻睿智的人生智慧,反复地阅读与体会才能不断地发展寓言中历久弥新的价值。
  •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这本书不仅励志,而且发人深思。作者通过“晃动”生活,带领一支优秀的专业团队创造了江城地产界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传奇。这些生动的传奇般的企划案例,至今仍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业内初学或有志于广告和产品营销的青年学子,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透过那一串串闪光的经营数字,这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明玲。除此之外,更令我感动的还是作者对事业满怀激情、对员工体贴关怀、对朋友真诚相待的人生境界。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可以收获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
  • 成长故事小百科-口才与交往

    成长故事小百科-口才与交往

    《成长故事小百科》这套书从目标、创新、习惯、机会、积极、快乐、学习、时间、勇敢、接受、口才、交往等12个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故事与点评、启迪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广大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烦恼,以帮助大家树立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信念。
  • 中华典故故事全集——社会世情的故事

    中华典故故事全集——社会世情的故事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有一种策略叫忍让

    有一种策略叫忍让

    本书以中国传统哲理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对忍让进行阐述,从古今中外历史人物和典故中,总结为人处世中的隐忍之道,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活中现实事例对忍让进行阐述趣解。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尸鬼纪

    尸鬼纪

    2070年,一群奇异的生物出现在地球上,它们凶狠残暴,拥有这超乎常人的力量,并以人类为食,让人类濒临灭绝的危机,这类生物我们称之为尸鬼。
  • 杳如年

    杳如年

    初见,她的一嗔一笑便牵动了他全部的心神哪怕她是别人对他的细作,他也甘之如饴到最后,也不过是一把匕首、一方手帕结束了她与他的羁绊愿在这名为华夏的浮岛,他们能有个美好的结局
  • 最强记忆体

    最强记忆体

    最威猛的炉子能用来干什么,什么?炼丹?简直弱爆了!!“哥的炉子能炼出先人的记忆,将别人一辈子的知识经验化为己用!”陈逍瞥了瞥嘴,风骚无比的说道:“知识就是力量!”……于是,史上最强的全能记忆体诞生了。
  • 消失的荒颜

    消失的荒颜

    少年的情感因为纯澈而显得异常的激烈和锋芒毕露。因父母离异而逐渐病态的向小楠被牵扯进一桩杀人案,让儿时的伙伴文昕薇也变成了阴谋下的牺牲品,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看似平常却都是人为的故意安排,她的背后总有一双眼睛在盯着她……一步一步的揭开阴谋与欲望的真面目……
  • 留一个夏季

    留一个夏季

    季金金是季家的小公主,季家还有三个哥哥宠爱,大哥是商业的金鹰,二哥是娱乐圈的影帝,三哥是学校的金牌研究生,在金金小时候隔壁来了一个小帅哥,然后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小帅哥看金金的目光越来越宠溺
  • 湘西鬼事之赶尸传奇

    湘西鬼事之赶尸传奇

    灵鸭寨,神坛上躺着一个全身着红的女子,她是人们献给“玛神”的礼物。龙溪镇,砰的一声炮响犹如丧钟,将人们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英俊的赶尸匠终日与尸体为伍,却又注定一生与女人无缘;妖艳的草蛊女幽居山野,竟并有两个半人半鬼的丈夫。美丽的湘西女子,坚不可摧的古老风俗,神秘的赶尸行当,骇人的巫蛊之术,这一切交织碰撞出的,将是一段炫目又惊心的动人传奇!
  • 重生的烈火冰姬

    重生的烈火冰姬

    席火炎穿越到乾隆年间,误闯部落圣地,险些遇难,被江南“无敌庄”庄主欧阳月夜解救。然而却失去了记忆,摇身一变成了这个冷酷的男人的大嫂,那个花天酒地、不学无术、腿瘸丑容,整日泡在药罐子里的男人的夫人!当她以为这完全是命运的安排时,却发现那个邪恶的男人竟然是……
  • 走进魔术世界:中华传统魔术

    走进魔术世界:中华传统魔术

    一个个妙趣横生的魔术,一个个匪夷所思的魔术,《走进魔术世界:中华传统魔术》寓教于乐,将魔术里包含的科学原理一一解释出来,并且将有趣的小魔术表演也一步步教给读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