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41500000005

第5章 可渡芳魂抵梦畔(1)

画兰喻魂

以诗示人,可见博学之才和精透之智;以歌示人,可见灵动之气和奏律之法;以画示人,可见品格之坚和参世之睿。湘兰以诗歌画三物,彪炳青楼风月史,留得一片交口赞誉。芳魂其外,葱葱雪莹之心魄,昭示旁人,令其羡煞。

虽说马湘兰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然千般技艺中,最为擅长的还是绘画。这画,似天降的仙子终生伴其左右,宣泄幽怨之心,释放哀恸之情,皆在于此。马慕薇曾夸下海口,称湘兰之画作,即便是画坛名流,也未必能及,倘若生长在良家,前途必当难以估量。

绘画,是明代名妓的必修课程。故青楼女子,无论技艺强弱,都能携笔飞走乱舞一幅,色彩也好,轮廓也罢,都能像模像样教人拍手。秦淮名妓,其笔下的画作,想必论斗装,亦能满载百船。“秦淮八艳”中的顾媚、寇白门、卞玉京姐妹等,皆能提笔作画,然而其运笔藏意、寄情青墨,却难与马湘兰相提并论。

马湘兰擅长作画,所画之物以兰花为主,其魅力难用语言形容。论其艺术水准,堪称大师,入得了明代有影响的画师名册,可见其技艺非同寻常。或许正因于此,湘兰平凡的容貌,渐被寻欢客们忘却。

青楼女子,服侍往来男客,其首要便是用声色侍人,以身体换取银两度日。故此,面貌姿容必为不可或缺之物。然而湘兰虽名声在外,却并非因其有出众的容貌。明代风流教主钱谦益,曾作《列朝诗集小传》,其中对马湘兰的描绘是“资首如常人”。意为湘兰容貌平常,比那惊世骇俗的美貌尚有差距。另朱彝尊的《静志居诗话》中,也曾形容湘兰“貌本中人”。可见,马湘兰没有颠倒众生的佳色,亦无昏暗日月的娇媚,仅仅平凡一朵清兰。故宫有明人为马湘兰所绘肖像,可知其眼眸细长、身形瘦弱,确无惊世美艳。

曾有坊间传闻,湘兰脚大,步履稳健,难有“风摆杨柳之韵味”。曾有一位姓陆的无聊文人作诗讽刺她:“杏花屋角响春鸠,沈水香残懒下楼。剪得石榴新样子,不教人见又玉钩”。此诗意为,湘兰故意做件长裙,为的便是遮住裙下大脚。陆才子虽无文德,但其笔下诗句,却映照出马湘兰与众不同的风骨,也还存了几分趣味。

如此看来,马湘兰虽出于风尘,却并无顺遂风尘的形貌。既然其外无天物之娇,那必是内有过人之才。的确,马湘兰气质独特,超脱那青楼妖艳女子之庸俗,故而马慕薇能一眼相中,斥巨资栽培她。这清水出芙蓉的明眸善睐,那天然去雕饰的顾目流盼,让湘兰成为金陵的炙手难求之人。虽另类,却另类得让人魂不守舍。

明代才子钱谦益,曾以生花妙笔形容马湘兰独傲的气韵:“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见之者无不人人自失也”。品其笔意,可知马湘兰神情洒脱,步履轻盈,声音宛转,似若莺啼,善知人意,贤惠端庄。马湘兰自有这些优点,其貌不惊人的凡女肉身,便被度化超然,描摹成一世所罕见的奇女子。

湘兰的芳姿优雅,不免让人咋舌慨叹:此女虽长于红楼莺莺之地,然那生来不媚俗的气韵,竟一日未被洗脱。凡是目睹马湘兰之人,无论男女,都自感愧不如,心生羡恨。其如沐春风的潇洒,其暗压凡俗的气场,构成了马湘兰怡人之妙处。

被誉为明代“风流教主”的李渔,自恃阅女无数,故而在论及如何鉴赏美女时点出:女子有“色”乃是平常,女子有“态”才最为完美。单品味“态”这一字,恐怕难以领会其深意。然而若以湘兰作比,便可知这平凡女子生有一缕罕见的“仙态”,其高雅的气韵,其闪烁的才华,其从容的举止,早已合浑血肉,成为其难分割的生命整体。有此“态”存在,那不惊世的容貌,自然无足轻重。

湘兰之“态”美,已不再是鉴赏其一人的标准。回顾明代中晚期,金陵妓家,艳羡内在美韵的倾向,已成评判秦淮诸妓高下贵贱的准则,广为接受。故此,金陵众家女子的美艳风骚,亦非今日品评的五官体貌,而是那股清雅之气的流露,那般裙摆之度的贴切。可见,那时节的金陵,三教九流,王公平民,其审美取向,皆渐渐走向理性和超俗。正是这脱开媚俗的开化,赐予马湘兰不凡之女的丝袍。

在“秦淮八艳”之中,马湘兰称不上一枝独秀,算不得出类拔萃。若论端庄俏丽,马湘兰比不上柳如是的风华绝代;若论爱情婚姻,马湘兰比不上陈圆圆的名震千古;若论传奇经历,马湘兰比不上李香君的血溅扇面。更何况,马湘兰终生未得从良之机。但她以平常的相貌,平淡的经历,平凡的名望,却成为“秦淮八艳”中独具一格的佳人。

或许正是这些个比不上,反而映衬出马湘兰的众多“比得上”。她虽不端庄俏丽,却气质脱俗,无人可及;她虽孤独一生,却痴心难改,流传后世;她虽悄然来去,却安度余生。而马湘兰的侠肝义胆,才艺双绝,乃是“秦淮八艳”中不可多得的特质。

若是按照寻常之理,一个女子能够被外人啧啧称赞,能够名留青史,或是因容貌艳丽而光芒四射,或是因为气质不凡而地位崇高,或是因为才华横溢而备受尊崇。马湘兰便是这最后一个,她的独特之处在于她的才华,虽然若论相貌、气质、爱情和婚姻不如其他七位佳丽,然而谈到绘画之才,马湘兰当属“秦淮八艳”之首,因她精湛的画兰才华让她在群芳遍地的秦淮河畔声名远播。

马湘兰的韶华芳年,正是在大明王朝相对和平的时日內,一轮一回地走过,与其他佳丽相比,湘兰生活的年景不算动荡,安稳许多。然而许是这安稳的轮回,让她失却了融入历史变更的际遇,才让她的生命顿显幽兰之清香。

那年月,秦淮河两岸,皆是画舫楼台,红粉佳人四处可见,乃是金陵名气颇大的章台烟花之所。马湘兰最愿和文人雅士交流,凡是在烟花柳巷中混迹之人,无人不知马湘兰的大名,甚至有“寻芳不识马湘兰,访遍青楼也枉然”的诗句。

在马湘兰众多追求者中,求画者人数最多,而所求之画,无一例外,皆是兰花。曾有不少爱兰之文客,三番五次于羡兰楼外徘徊。门房见之,问其缘故。爱兰者遂答:恳请马小姐画兰,却始终不得相见,只好彷徨在此,等待得见良机。门房感动于此,连连向内通报,然而湘兰丫鬟却告诉他:小姐虽爱画兰,然而兰花亦有生命,不可频繁乱造。门房不解其意,便将原话转给爱兰者倾听。

爱兰者闻之,踌躇片刻后,这才恍然彻悟:马湘兰笔下之兰,乃是孕育了生命之气,画出一幅,便是栽种一棵,然泥土有限,光照雨润有限,倘若频频作画,便等于连连栽种,岂不是让兰花泛滥成灾,以至营养枯竭,一并枯萎吗?顿悟此理,爱兰者禁不住由衷赞叹:马小姐才是真正爱兰之人。

倘世间真有仙女下凡,恐湘兰便是其一。多舛宿命,平凡之身,却盛载个销魂摄魄之媚骨。原本封建礼教讲求同化,而湘兰特立独行,撇了那身俗皮囊,托起那颗仙鲜桃,恰似仙家小女,摇摆裙裾,翩翩而至金陵。至此,苦、悲、喜、傲,妆点于马湘兰的眉宇间,色凝其上,眼睑低垂,更让多少情种留恋不舍。

小室流年

马湘兰居住秦淮河畔,恰似一朵青莲飘至水波岸头,待得那有心者寻径而来。湘兰长成之后,因备受马慕薇宠爱,比之其他姐妹,多了几分自由和舒坦,收入也颇为丰厚。马慕薇自知湘兰性格另类,长期拘束恐让她对风月场生出倦怠之情,于是特许湘兰自有别宅。靠着客人的馈赠,马湘兰积攒了一些金银,在秦淮河边盖了一座小楼,被命名为幽兰馆。马湘兰出门时乘坐驷马高车,在家则有奴婢使唤,虽是那青楼出身,草根之源,然而身上却有种贵妇般的气质。

若是凡夫俗子,修建别宅,自当以豪奢为首,高顶宽堂,以显阔绰之气。然而湘兰脱俗超群,此心所想,他人断难知晓。在马慕薇准许之后,马湘兰找寻建筑名家,为其出谋划策,献上种种样图比对。湘兰自忖,若是将别宅建于热闹街道,将来便失却了独处安宁的清静,于是千挑万选,修建了幽兰馆。此住所楼台清明,曲径通幽,到处皆是兰花的倩影,一派人间仙境之气,正暗合了湘兰的雅兴。

幽兰馆落成之后,马慕薇几番带人参观,每每赏游之余,禁不住被内中的独特韵味熏染一二,称赞其卓尔不群。凡有外来拜访者,踏入幽兰馆之后,便被那不俗之气感染,亦被那芳香之味缠裹,心性豁然开朗,无不驻足流连其中。有人曾经尽心描摹:幽兰馆看似平凡,石料瓦木皆取自民间,然那暗藏的仙气,却是天下别处再难寻到。

有了幽兰馆作依托,湘兰便偶尔离开羡兰楼,躲进此地享受清静片刻。登高阶,慢开窗,轻舞步,回转身,动静皆从容,往来全悦目。馆中所挂饰物,皆由湘兰亲自遴选,水墨丹青,藤椅木柜,无不浸透了其心血。

曾有一姐妹小住半日,便有依依不舍之意,湘兰笑曰:此地虽好,万不可久留。那姐妹不解其意,以为湘兰深感烦扰故出此言。踌躇再三,便问她为何口出此言。湘兰解释道:世间少有清幽之处,倒是污浊之地常见,故而倘若留恋于此,外出半步便会心生嫌恶,以后怎得宽慰之心?

湘兰所言极是,幽兰馆即为别宅,便不是她久居在此的归所,虽然独为湘兰自用,可这方寸之地,如何与大千世界的辽远相抗相争?所以每月只有几日,辗转在此,暂別那风月场所的虚情假意,但若是待得久了,湘兰便忧虑自己不愿归还。毕竟,羡兰楼才是她谋生待客之地。

马慕薇自知湘兰名气飙升,恋其才华者不计其数,日后恐怕难再养住。所以,马慕薇为了安稳其心,隔三岔五便陪伴湘兰左右,好言好语侍候,生怕她一日从了良,自己那羡兰楼失去了这尊顶梁柱。然而后来可知,马慕薇的焦虑,实则庸人自扰,纯属多虑。

说来,湘兰也自知风月场所的规则:待到名声如日中天之际,便可寻得一个信赖之人托付终身,逃离这烟花柳巷。只可惜,湘兰本人不愿屈就,亦不会盲从,虽然接触贵客不少,能打动其心者却寥寥无几。故而,池馆修建之后,她依然以羡兰楼为家,以马慕薇为母,专心接待登门宾客,毫无半点离开之意。或许,这便是在与倾心人相遇之前所立下的誓念。

湘兰虽为歌女,却从不接待粗俗客,哪怕富甲一方也是如此。金陵豪门甚多,出手阔绰者不计其数。他们深知湘兰卖艺不卖身,便觉得着实可惜,浪费了天生的美人胚子。于是,有人曾经找寻到马慕薇,问她:若是与湘兰同床共枕,其价几何?一席话下,马慕薇倒是没了主意。她当然知晓卖艺和卖身的价格,亦知道湘兰若肯以肉身接客,羡兰楼必定火爆非凡。只是,以湘兰个性,卖身恐被其唾弃,反而招惹怨怒,不利她母女二人之间的感情。思来想去,马慕薇断然回绝道:湘兰以才艺博取客人欢笑,何必再以胴体相轻?

话虽如此,然而不甘心者,依然有之。金陵有一巨贾,乃是羡兰楼常客,在此挥金如土,播撒银两无数,被奉为上宾。一日,他拉过马慕薇,行至一偏僻角落,问:“我若以一千两白银,换取与马小姐一夜欢愉,可否?”

马慕薇一听这价格,不免心动起来,须知旁的风月女子,哪有这等高价?若真是得了银两,岂不是一笔意外收益?况且,巨贾一直垂涎湘兰,千两白银,无非买春花销中的九牛一毛,日后必将增益费用,此等账目,实在可观之至。因动了心,马慕薇便找到湘兰,将这巨贾的美意和盘托出,末了加上一句:“女儿万勿多想,若成此事,银两你我对开,不再三七而分,来日还有进账,妈妈自不会亏待了你。”

马慕薇话音未落,湘兰竟柳眉倒竖,说:“妈妈不知兰花精贵,所在何处吗?远观不可亵玩,便生出些许遐想,倘若伸手摘下,花之芳泽,岂能犹存?”马慕薇沉吟片刻,以为湘兰对银两另有打算,便含笑劝道:“女儿若顺遂客人意愿,所得银两,妈妈分文不取,如何?”马湘兰听罢,面颊瞬时涨红,眼中怒火,渐渐腾起。马慕薇不知触怒其何处,只得乖乖立于原地,问湘兰何必大动肝火。

湘兰并未作答,而是转身回了闺房,少顷回来,手中捧着几锭官银,递与马慕薇,说:“妈妈若是缺钱,只管向湘兰讨要,何必绕这弯子,教我母女二人难堪?”

马慕薇手捧银两,终于缄默其口,明白湘兰不会以钱财出卖自己。于是连叹三声,扔下银两,拂袖而去。

世人本以为,马湘兰身为名妓,门庭若市,银子应是不缺的。然而实情则是,马湘兰傍身财物,寥寥无多,甚至连丫鬟家仆的月钱也时有拖欠,这并非是因湘兰小气,而是因其不蓄钱财,皆为所用罢了。所用何处?有人猜测,大抵都用于文化投资。据说,湘兰身上的金凤钗、玉条脱、石榴裙等值钱之物,并非常常陪伴左右,而是时常被她典在当铺作抵押,用来购买书画古董等风雅之物,所以家中积蓄甚少。

由此可见,湘兰之品,不在于那珠光宝气的浮华之美,亦不在于那园林小景的浮雕之美,而是那墨香中的茗文甘露,是那禅语经言中的智慧通达。既如此,湘兰闺宅,乃是别有洞天之府,俗人跨入,无不唏嘘,雅客登堂,无不赞叹。此种罕有之修炼心境,比那纵情声色的肉胎美自高了不少。

曾有盗贼,久闻马湘兰之名,揣测其必是家财万贯、豪奢之物傍身之人。由此多次前往湘兰宅邸踩点守候,意欲捞金一笔。那日,此贼终于等到良机,趁湘兰家中无人时,斗胆破门而入,谁知入内一瞧,发现满屋皆是书画古董,偏少了那黄白之物,纵使翻箱倒柜也无所获。此贼大为光火,盛怒之下,竟将湘兰所藏书画全部扔入池塘中。咕咚三两声,众多墨宝化为涟漪,消失于顷刻,若湘兰亲眼目睹,其心岂不如刀刻针刺般疼痛?!

因被盗书画,皆为马湘兰多年倾尽家财所购得,结果被此贼祸害之后,她竟立刻落于困顿之中,衣食标准旋即滑落。若不是马慕薇出手相助,恐怕日常开销都成了问题。可见,湘兰不以钱财为标榜,反而以文化为追求。此种高品、高味和高境界的修炼,世间确为罕有,此等脱俗之气,自然被那万千人等爱慕。

人道是,黄金有价玉无价。湘兰之品位修行,恰似一块青玉,闪烁华彩,莹透红光。不妖、不傲、不俗、不炫,唯有素心一枚,唯有赤诚可表。

豪肝义胆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清代文学与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了在小说领域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作品,对封建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无愧为传统的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而其作者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也是本卷所要重点评介的人物。
  • 拿破仑——伟大的军事家

    拿破仑——伟大的军事家

    《图说世界名人:拿破仑(伟大的军事家)》讲述了,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出生在法国科西嘉岛,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他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颁布的《民法典》更是成为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蓝本。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
  • 武则天

    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她以自己脾睨古今的大气派,在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兴利除弊,治理天下;又以她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纵情声色...
  • 世界十大股神

    世界十大股神

    2007年,中国股市以逼空式的上涨不断改写着各项新的纪录,股指、成交量、开户数屡创新高。在这一轮气势如虹的上涨过程中,全国上下掀起新一轮“全民炒股”的热潮。殊不知“股票有风险,人市需谨慎”,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在1720年炒股赔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其实,技巧和方法因人而异。这本书将通过对世界十大知名股神炒股方法和投资技巧的介绍来告诉大家如何制定一套屡试不爽的炒股圣经。
  • 世界十大文豪——泰戈尔

    世界十大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的一生在诗歌、戏剧.小说、音乐、绘画及哲学,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对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文艺复兴、民族独立运动.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土》《国王和王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其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热门推荐
  • 花椒树

    花椒树

    高端大气上档次,有男有女,随时可以改变剧情,比较随性,都是记录灵感的
  • 夜行桃花,杠上妖孽鬼王

    夜行桃花,杠上妖孽鬼王

    曾经,世人皆知西月国三王妃是仙女转世,一双巧手能变幻出三千世界,美貌天下无双,被街头巷尾歌颂。后来,大家都道西月出了妖女,害死了十岁小相公玩弄西月皇室于鼓掌,妖术能操纵百鬼,被大名鼎鼎的阴阳师赋大人在祭祀台上一剑穿心。※※※※※※※※※※魔术表演失败,她算是开了挂,一睁眼,困在了一个被历史架空的古代,还被那老皇帝“狸猫换太子”送去那神秘之国和亲,嫁给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等等……这也就算了,怎么还附赠了一双传说中的“阴阳眼”?!她不想看见那些奇怪的东西啊喂!和亲、入宫、妯娌不合、骨肉相争、收百鬼、了遗愿……她慢慢发现,行走世间,全是妖怪!世人待我无情,我何苦待世人有义?待到腥风血雨时,百鬼夜行且听我令!※※※※※※※※※※某个妖孽霸占床头:“你说,这世间是何最珍贵?是记忆。若是没了记忆,那便不是我要的人了,那便随时都会失去……你说我是不是该让此人给我生个孩子来加深记忆呢?”某女:“你知道这世上哪个词形容你最准确?”某妖孽:“绝色?完美无缺?”某女:“矫情!”MD,没有记忆的是这妖孽吧?娃都会打酱油了,因为性别不和就装失忆不承认!别拦她,她要休了这个妖孽,带着她的娃离家出走了!※※※※※※※※※※▲▲▲前方注意,此文高能!这是一个关于鬼王PK阴阳眼魔术师的故事。↓↓↓↓↓不要忘记点击加入书架哦,么么哒(づ ̄3 ̄)づ╭?~
  • 锦绣王妃软又甜

    锦绣王妃软又甜

    脚踩白莲手劈圣母,打脸后妈完虐亲爹,渣男贱女统统去死!只是如此畅快报仇登上人生巅峰之后,她却依然逃不开那只妖孽王爷的五指山!“爷,求放过!”“这个有难度……毕竟本王辛辛苦苦打下这江山,就是为了让你无论如何都逃不出自家后花园!”“混蛋,不带你这么玩的!”“那你想怎么玩?夫君都陪你。”
  • 不为星辰只为你

    不为星辰只为你

    “阿瑜,你知不知道今天的微风很暖你的笑容很甜”“你哪里学来这些?”“阿祁说你们女生喜欢这些”“嗯~山野万里,你是我藏在微风中的喜欢““我喜欢你,真的真的很喜欢”“我也是”
  • 风之使命

    风之使命

    一个九世都是阴年阴月阴日阴时阴分出生的女孩子,是很多魔法师用来修炼的活宝。一个由幼儿园到大学,一直隐隐跟随保护她的风系魔法师,由彼此相知到相识..............
  • 你没看过的古本水浒传(套装共3册)

    你没看过的古本水浒传(套装共3册)

    本书的前70回和金圣叹评点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基本一致;而后50回,则与目前流行的120回本《水浒全传》完全不同。这里的梁山好汉没有受招安,直到120回,他们还在与官军血战。这后50回曾由上海中西书局在1933年单独排印过,梅寄鹤先生的序言里记载了当时出版的详细情况。《古本水浒传》的后50回,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一部分学者认为,它与前70回的作者为同一人。将后50回与前70回对比分析,从而发现前后的情节结构连贯吻合,布局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统一体;没有前者,后者无法成立;没有后者,对前70回中许多情节安排也难以理解准确。前后人物形象特征一致,后50回中的主要人物只要看其言行就可以判断他是谁了,现在能见到的其他各种版本的续作都达不到这一水平。前后所反映出来的世界观一致;艺术风格一致;特别是语言的时代特征、地方特征也一致。
  • tfboys之忘记我爱你

    tfboys之忘记我爱你

    我不是怕分别,我是怕你忘了我……如果爱可以重来,我依然会选择爱你。
  • 在你身边梦好长

    在你身边梦好长

    我遇见你是那么不经意,分离却没有一句言语。或许我们根本没有缘分,但是那句我爱你作何解释?敷衍还是欺骗?
  • 无忧无念

    无忧无念

    据说在天界和地府的分界地取名为无念,那里天空湛蓝,风景优美,地上却种着几种颜色彼岸花,彼岸花海里,有一个白衣飘飘的男子,他把彼岸花视为生命,有传闻如果有人有无念里的彼岸花做信物,他会答应你的任何条件,也有传闻说,有缘人自会相见,但需要你的一滴真心泪,但并没有人知道,此缘人非彼缘人
  • 透进来的阳光

    透进来的阳光

    那年夏天“你志愿报了哪里?”“我们可能不会在一个学校了”“那我们会渐行渐远吗?”“也许吧,希望不会,你我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