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6300000049

第49章 人物称谓(1)

姓的起源

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昧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

氏的起源

氏是姓的分支,大约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这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

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贵族女子称姓。而卑贱者则以职业称之,如奕秋、庖丁等,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当时只是通称。

确定姓氏的缘由

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根据现有姓氏推究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羊、龙、柳、梅、李、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燕、韩、赵、魏、秦;司徒、司马、司空、上官、王、侯、公孙、伯子等。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西门、东门、东郭、南、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6.其他情况:

A.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李世民赐大将徐世绩姓李。

B.为避灾难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

c.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如荀改孙,庄改严,丘改邱等。

D.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

E.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F.另外,拓跋、字文、长孙、呼延、尉迟、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

所以,天下同姓不一定一家。

名之溯源与演变

“名”的产生也是在氏族社会时期。《说文》对名这样解释:“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为,黄昏后,天黯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这多少有些传说意味。人们发现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行起来。实际上,名的出现是私有制经济出现后的必然产物。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

古人的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字子皙(色白)。唐代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二十八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人字的范围。

命字方面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显。

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缛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

号的历史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号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时期还不流行,葛洪、陶潜有号,当时多数人没有。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宋以后,文人之间大多以号相称,名字反被冷疏了。

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白居易晚年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

2.以旨趣抱负自号:“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金心农自号出家庵粥饭僧,都体现了个人的旨趣。

3.有些人还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人之语自称。如朱尊自称夕阳芳草村落;唐寅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

别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宋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带“影”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如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称康南海;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称孔北海;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人称顾亭林。

3.以封爵、谥号为号。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

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夏商时代的王没有谥号,往往直呼其名,谥号是周朝开始有的,但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昭王、穆王开始才是谥号。

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是末帝、献帝、顺帝,都是可悲的字眼。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但汉代又开始实行,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庙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于是,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时,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但对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所以,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唐朝以后,皇帝一般都有庙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明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另外,清朝康熙皇帝被叫做圣祖,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发端于中国,后来日本、越南等国受到中国影响,也都使用过自己的年号。现在的日本仍然使用自己的年号。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文帝时期,年号为“后元”(前163年~前156年)。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改变年号。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二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明成祖朱棣在位年号永乐,称永乐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如果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就意味着藩属、臣服。

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还有许多年号在不同时期重复使用。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和爱新觉罗·溥仪在担任伪满洲国时使用过“大同”和“康德”的年号,都不为正史所承认。

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八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

万岁

“万岁”原本是从喜悦、赞美、感激、祝愿等情感中进发出来的欢呼。在西周、春秋时,“万年无疆”、“眉寿无疆”等是人们常用的颂词和祝福语。“万岁”一词,便是这些颂词、祝福语的简化。汉武帝以后,才用以专称皇帝。除了皇帝,谁也不能将自己与“万岁”联系起来,就连明朝权倾朝野的大宦官魏忠贤,也只敢以“九千岁”自居。

皇帝

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把“皇”和“帝”连起来始称“皇帝”,为封建社会中历代君主所沿用。“皇帝”也有简称为“皇”或“帝”的,如“唐明皇”、“汉武帝”。臣下不直呼“皇帝”,而是采用皇帝的别称,如皇上、陛下、国家、大家、天家、圣人、至尊、万岁、万岁爷、天子等。

太上皇

1.对皇帝父亲的尊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追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这就是太上皇称号的开始。第一位活着享受太上皇待遇的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

2.把皇位让给太子而自己退位的皇帝。有的是主动传位于太子,比如乾隆,退位后仍牢握权柄,操纵朝政;有的是则为形势所迫,不得不让位,比如李渊,在度过了一段闲散失意的生活后,死于太安宫。

皇后

自秦始皇确立皇帝作为中国君主的称号以后,皇帝的嫡妻就称为皇后。由于秦始皇称皇帝的时候并没有册立皇后,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雉,史称吕后。“皇后”名称自秦汉一直沿用至清末。

皇后的遴选有四种途径:

1.册封:皇后的产生要经过皇帝册立。册立皇后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要诏告天下,普天同庆。皇后在礼仪上与皇帝平等,出同车、入同座。在元旦、皇帝以及本人生日要接受百官的朝贺。皇后拥有自己的官署(如汉朝的皇后三卿),负责管理后宫,理论上皇帝的其他妃嫔都是她的臣属。皇后所生长子一般都被封为皇太子。

2.续弦:若皇后被废或皇后去世,皇帝就会从后妃之中挑出一位成为继皇后。继皇后的地位高于寻常妃嫔,但比大行皇后要低。继皇后一般是皇帝宠幸的贵妃或皇贵妃中德行高尚者,要么是皇妃中育有子女者。

3.母以子贵:皇帝死后,皇子中的某一位继承皇位,新皇帝的母亲自然应该是皇后。一般来说,皇帝生母(如果不是正宫皇后)的地位要低于大行皇帝的正妻,清朝时一般称皇帝的生母为圣母皇太后,而原来的皇后则为母后皇太后。

4.追封。这是给予已过世的妃嫔的一种荣耀的。一般被追封者都是新皇帝已过世的母亲,但也有例外。例如顺治皇帝的妻子孝献世皇后董鄂氏,死后就被顺治皇帝追封为皇后。

皇太后

皇太后是中国古代皇帝法定母亲的尊号。

1.皇帝以嫡子身份继位的,嫡母在则以嫡母为皇太后;如果没有嫡母,则以先帝的皇后为皇太后;如果嫡母、先帝皇后皆无,则以抚育皇帝的先帝嫔妃为皇太后。

2.皇帝以庶子继位的,则以生母为皇太后,如果嫡母也在,则并为皇太后,但是生母身份过于低微的,也不能称皇太后。

3.皇帝以旁支入继的,以继母为皇太后;继位皇帝与先帝同辈甚至比先帝为尊辈的,则以皇帝本人的生母为皇太后,这个时候,先帝的皇后就只能称皇后(为先帝的最后一个年号)。

公主

周朝是称周天子的女儿为王姬,公主这名称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为公,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自己不主持婚礼,而叫同姓的诸侯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称为“公主”,也称“君主”。古书上也常简称为主。

从汉朝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为大长公主,加上“大”“长”的字样是表示尊崇。那时公主都有封邑,且由皇帝赐给上等的华丽住宅,还有山庄、园林、允许设府自置官吏。东汉时的公主一般是“县公主”,如光武帝的女儿为舞阳公主、涅阳公主等等,舞阳和涅阳都是县名。

晋朝的公主则是“郡公主”,因为公主封号之前是郡名,如晋武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

隋唐时期,太子和诸王的女儿也封郡、县,但不能称为公主,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唐高宗是专门下诏书规定,皇帝的女儿出嫁称“出降”或“下降”,而诸王之女出嫁只能叫“适”,娶公主称“尚主”,娶诸王之女只能叫“娶”。

北宋徽宗时曾改公主为帝姬。宋徽宗最宠爱的女儿就叫柔福帝姬。

明清时,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亲王的女儿称为郡主,郡主的女儿称为县主。清代皇帝的女儿封号有两种,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固伦公主是皇后生的女儿,妃嫔的女儿为和硕公主。只有一个例外,慈禧收弈诉的女儿为养女,却封为固伦公主。

格格

同类推荐
  •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起源;这里,坐拥七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曙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灿烂的光辉和无穷的魅力,也彰显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活力。
  • 孔子与朽木

    孔子与朽木

    “学不可以已”,古人到底在学什么?“克己复礼为仁”,我们怎样才是有仁有义?“存天理,灭人欲”,我们如何处理天理与人欲?“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怎么会无不为?作者通过对经典的解读和梳理,带我们回到历史现场,让我们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和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体悟。
  • 军事制度(上)

    军事制度(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中华古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它把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 有趣儿:老舍笔下的人生幽默

    有趣儿:老舍笔下的人生幽默

    本书中的作品有短篇小说,诗、散文、杂文、创作经验与文论,均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是老舍对当时社会时事、人事和自己处境的有感而发。写出真实生活中的幽默,写出老舍和平常人一样的可笑心态,使人感到可乐,亲切。
热门推荐
  • 沧海流歌

    沧海流歌

    机缘巧合得高手传承,少年沈双带着国仇家恨一头撞入尘世之中,原以为只是两国之间的征战,却不料暗流涌动,仙魔妖鬼纷至沓来!邀三五好友,揽一轮明月,且看少年于这纷繁乱世之中一路行来一路歌,慷慨激昂,谱写人间神话!
  •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

    本书内容涉及中华远古、夏朝、战国、西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直至清朝,对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行了讲解
  • 跑路计划

    跑路计划

    宋晞故作镇定的看着苏辰,他的面容是那么的温柔,仿佛自己做的梦是个天大的笑话,难道梦与现实真的是相反的?那为什么手腕上还在流血的伤口一抽一抽的痛那么真实……
  • 龙山太古情

    龙山太古情

    不管是不是真的,我们始终愿意相信,尘世之中有一处不为人知的净土,那里有我们所有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情感体验。与龙玄为伴,揭开故事的谜底,和他一起踏上旅程。
  • 末日:傲世苍穹

    末日:傲世苍穹

    一个重生的废物少年,穿越之际被天道气运选中,天阶功法,不世丹药接踵而来,各种美女校花,御姐靓妹,纷纷投怀送抱,开启神秘天赋,觉醒异样神通,辗转于三大位面之间,承担着拯救人类所在位面的使命,看一代天才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武逆乾坤,傲世苍穹!
  • 穿越之太乙仙隐

    穿越之太乙仙隐

    一个为了寻找自己的妹妹而毅然穿越到古代的围棋青年,却意外地成为了刺穿天地的那只利剑。是命中注定,抑或是迫不得已?各类神话传说中的美丽女仙或娇或媚。众多知名历史人物悉数登场。作者试图用自己色的穿越神话…
  • 干枯的河

    干枯的河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龙域联盟

    龙域联盟

    当你可爱的邻居们说出,不占你几个岛,都不好意思与你做邻居时;当华人在国际上备受欺辱,却无人过问时;一伙愤青们彻底愤怒了,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们奋不顾身的投入了建设华人国家的热潮中。从此国际形势风云突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遊戲之道

    遊戲之道

    游龙,东方十市游戏公司之首畅游游戏的董事长。花费了无数时间心血金钱,研发出一部游戏。正当准备发行推出之际,一只与他创造出来的游戏异常相似的相同名字:真实世界RealWorld抢先面市,采用的更是划时代的脑电波系统。因而透支了资金而不得不贩卖公司的他,拿着手中的一笔钱,决定进入游戏查找真相。但却发现……他再也出不来了。在裡面,他發現了更大的陰謀……新书上传!枫成字号,绝不太监。照惯例上传:每天一更,每兩週休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