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90100000044

第44章 心若没有栖息地,到哪里都是在流浪(1)

习惯,宁王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朱宸濠进攻安庆时,收到了王阳明率领三十万大军进攻南昌的消息。朱王爷顿时慌了,打了十多天,面前的安庆城固若金汤。造反大军被横江阻断,寸步难行。现在可好,王阳明又从后面抄他老窝去了。

七月十八日,朱宸濠拿着南昌求援文书忧心如焚,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众人看过南昌告急文书,不等发表意见,朱宸濠斩钉截铁地说:“回师南昌!”

李士实惊曰:“陛下不可。”“为什么?”

“如今攻安庆不利,人心思乱,若陛下就此回师南昌,势必军心动荡。”“南昌乃我之根本,如何不救?”刘养正解释说:“就安庆当前局势来看破城只在旦夕,拿下安庆便扼住了军事命脉,东可直抵南京,西可控制江西。到时候,再与南康、九江兵合一处,齐救南昌,他们见我军声势浩大,必然不战而退。”刘养正虽然是个半吊子,但比神棍李自然有水平,此番论断,切中要害,还是比较靠谱的。如果朱宸濠采取刘养正的建议,一举拿下安庆,后面还真不好预料。

朱宸濠听后,愤怒了,压抑在他心底想说的话终于爆发出来,恶狠狠地瞪着他们吼道:“你们家属受王守仁供养,你们不就是想把南昌献给他吗?你们自己看……”朱宸濠掏出军事密信,扔给了两位绝顶谋士。

李士实、刘养正看罢,冷汗涔涔,心里问候了几遍王阳明,中了人家离间计。朱宸濠暴怒嘴脸,一副吃人的遗容,再争辩一句,有拉出去五马分尸的危险。李士实与刘养正叹了口气,默然无语。

“回师南昌!”朱宸濠下达了命令。朱宸濠分兵两路,第一路由凌十一、闵廿四率领两万人先头部队火速赶往南昌救援,他率领主力部队随后即到。七月二十三日,先锋凌十一、闵廿四部,沿着漳江而下,已抵达新建县樵舍(今天南昌市新建县樵舍镇),风帆蔽江,前后数十里,直逼黄家渡,距离南昌,仅有三十里。

接到朱宸濠回师南昌的消息,众人无比敬仰地仰视老王,面色狐疑,相顾愕然。

老王笑道:“没什么惊讶的。令朱宸濠回师南昌的第二个细节便是习惯。”没错,是习惯,人长时间处于一种活动当中养成不易改变的行为,包括生活行为、思维模式、处世之道,完完全与习惯有关。少成若性,习惯之为常,科学研究表明经过21天重复一种行为就会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很难改变。习惯可以能成为第二天性,犹如一条看不见的线紧紧束缚着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朱宸濠就是这样的人。他虽然是皇亲国戚,袭爵宁王,但受到大明帝国对藩王的各种限制,处境与身陷囹圄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藩王之间串个门不允许,路过兄弟家看望一下,必须在城外郊区会面,去北京出差不能逗留时日太多,由此限制了藩王的活动。朱宸濠只能活动在南昌那块巴掌大的地方,譬如驴拉磨,始终绕不开那个圈。说实在的他真没去过大城市,更不用提实地考察了。

当年,朱棣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的原因在于人家走南闯北经过实战洗礼,经过政治锻炼。而朱宸濠在南昌生活了一辈子,风平浪静,家乡观念根深蒂固。不是被逼无奈出去闯荡的人,在外遭受挫折,思乡情绪会油然而生。再听说王阳明率领三十万大军进攻南昌,那里是朱宸濠的家,是他的老巢,是他的精神寄托之地,一旦失守,犹如无根浮云,即使打进了南京,一样没有安全感。就好像很多外来户在大城市打拼纵然买了房子,依旧觉得矮人一等,因为他们的根不在那里。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现如今,朱宸濠面临的境地正是如此。关建时刻,驴拉磨的习惯作祟,主导了他的心智,遂决定回师南昌。历史证明了这条真理——习惯可以要人命,坑死宁王的最后一个人就是他自己,准确地说是他的习惯。

大伙释然了,细想想还真就是那么回事儿。书归正传,敌人来得迅速,我们该如何应对呢?这是每一位将领心中的又一疑问,大伙商量半晌得出结论——守南昌。

他们有理由和根据,贼势正盛,如今只有省城南昌可守,宜将所有兵马入城,坚壁清野,观望时局,待四方援兵一到,然后图之。有这种想法的人实属正常,因为众将领并不知道他们一直在孤军作战,朝廷根本没派一兵一卒。王阳明太清楚当前的情况了,急送多份奏疏,无一回音,他一直忽悠众人的“勤王之师”,看来一时半会儿是来不了了。

众将领的论断正中老王下怀,老王笑道:“其实不然。贼势虽强,要知道他们没打过大仗,一个安庆足以证明贼虽人数众多,但毫无实战经验。朱宸濠唯以爵赏诱人罢了,没有更好的思想统一军队。今,贼人进不得逞,退无所归,士气已然消弭。当今之计,我军必主动出击,以奇制胜,贼人将不战自溃。兄弟们啊,打仗,很多时候打的是心理战。”

老王做出部署,抽调南昌城精锐由苦力伍文定、邢珣、徐琏、戴德孺各领兵五百,分作四路主动进攻贼人两万先头部队。再派余恩领兵四百往来于潘阳湖,引诱贼兵,以刘守绪等千人伏兵,合围重创。最后,引敌入鄱阳湖,在那里王阳明要投入所有兵力与朱宸濠一决死战。

王阳明用兵奇谲,最大特点是以最小的成本赚取最大的利益。分为三步走:攻心为上,先打信息战,扰乱敌方军心;继而与敌交战,绕开正面,从侧面进攻。除了与宁王鄱阳湖决战外,少正面对敌,通常采取偷袭。偷袭的时间通常在五更天,拂晓三点至五点钟左右,每次都差不多,却屡屡得手;最后是总攻,其实就是打扫战场。一般选手经过前两步下来,基本溃不成军,朱宸濠像样儿,挺到了第三步。

七月二十三日,伍文定部趁着夜色掩护,率先接近敌人,不知不觉,悄无声息。只见敌人舰船巨大,而他们没来得及造船,只得找了几艘渔船对付用!凌晨时分对于一支部队来说是生理水平、精神状态、防御力、战斗力最弱的时候,也偷袭的最佳时段。伍文定、邢珣率先杀入敌营,另一面的徐琏、戴德孺合势夹攻,对宁王的两万先锋部队发起了猛烈进攻。按照老王的预先部署,此战必尽全力,挫杀敌人锐气,把敌人引入鄱阳湖,在宽阔的湖面进行最后的决战。

实际战况如王阳明预料那般,非常顺利。战场上,越怕死越死得快。伍文定领了一群疯子直冲敌营,挥刀断头。

偷袭之下,敌军阵营大乱,舰船太大,各为自保,惊慌中,不清楚有多少偷袭人马,有的蒙了直接跳进江里,才发现不是在陆上。四支队伍两千人,往来冲击,直到天亮,敌人才发现原来就这么两个人,经过慌乱后,组织有效的反击。

这次主帅凌十一中箭落水,顿时群龙无首。凌十一、闵廿四都是江湖盗贼,没见过大阵势,最多率领几百人在鄱阳湖上抢劫,军事指挥谈不上,逃跑还来不及,哪来的时间顾别人。闵廿四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对鄱阳湖水系十分熟悉,他也清楚大船不利于在河沟里作战,只有退入鄱阳湖方能发挥大舰的威力。但退守情况堪忧,平叛军第一波冲击过后,余恩率领的第二波又发起了进攻。闵廿四顾不上兄弟们,迅速退入鄱阳湖。眼瞅着河道愈发开阔距离鄱阳湖近了,突然鼓声大作,从芦苇深处杀出一堆破渔船,箭如雨下,对他们又是一顿砍杀。

经过激烈的战斗,老江湖闵廿四没脾气了,吓得心胆俱裂,何曾见过死那么多人,最后领着残兵败将退到鄱阳湖东畔的八字脑,等待朱宸濠的到来。经过清点,闵廿四手里只剩下四千来人。直接被平叛军斩杀两千多人,落水淹死的一万多,被缴去的战船、俘虏等无法计算。这个时候,宁王的航空母舰来了!

鄱阳湖,两次决定了中国命运

初战不利,宁王朱宸濠损失元气,传檄南康、九江守军有多少人来多少人,顺便抓点壮丁过来。

王阳明听说朱宸濠集结南康、九江兵力,正好一网打尽。顺便派抚州知府陈槐、广信知府周朝各领四百人,占领了南康、九江,没费吹灰之力。

朱宸濠闻听南康、九江被王阳明占领,气炸了肺,召开会议要与王阳明决一死战。

老王看得非常准确,朱宸濠着实没有更好的方法激励人心,唯有金银。在会议上,朱宸濠拿出了他的家底,把金银细软往桌上一扔,先冲锋者,赏银千两,对阵受伤者,赏银百两。目的只有一个,齐心合力,干掉王阳明。

七月二十五日,鄱阳湖大战正式打响。一百五十六年前,也是七月份,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激战,决定中国的命运走向。那一次决战中,朱元璋以残弱的江南水师战胜了强大的陈友谅水军,建立了国祚两百七十六年的大明帝国。如今,鄱阳湖上历史重演,再一次决定了中国的命运走向。

开战之初,刮起了北风,天佑朱宸濠,在上游的他们占了天时。王阳明只有一句话,此战必尽全力,所有退却者,斩!

开战——朱宸濠亲自指挥舰船乘风而下,见到敌军,瞄准目标,一阵猛烈炮轰。

这一段攻击波对平叛大军造成了很大杀伤,数十条破渔船被击沉,死者不计。王阳明在隐蔽的指挥部观望战局,见平叛大军有退却之意,急取令牌,抽出宝剑交给中军官:“去!把伍文定给本院斩首示众!”“是!”

“等等……若能力战,姑且缓之。”伍文定见到令牌大惊失色,他太了解王阳明了,那家伙向来说一不二。

平素大家嘻嘻哈哈的,上级王大人随和没那么多架子,跟哥们儿似的。可是,现在情况不同,这是战场!战场上杀人不犯法,也没理由。伍文定衣服一脱,光着膀子站在船头,抽出宝剑,大喝道:“放箭!给老子猛烈进攻。”率领部众冒着火炮的危险,鼓噪前进。

前方战场打得正激烈,指挥部的老王闲着没事干,给南昌的知识分子讲讲心学,样子镇定自若。与此同时,军事情报接连不断传来。

“报,伍大人已经率先冲上去了。”“报,我军士气大振,正在全力冲锋。”“报,伍大人胡子着火了。”

众人一听,惊恐异常,纷纷上来询问伍文定怎么样了,死没死,战局如何了。讲得正起劲儿的老王拿出令牌往地上一扔,喝道:“再说伍大人焚须者,斩之!”

南昌士人唯唯不敢言语。老王笑道:“此乃兵家常事,没啥大惊小怪的。我们继续啊!天地万物本吾一体,朱子所谓‘先知后行’之说,谬矣!”外面密集的炮声变得稀疏,过了一会儿,炮声听不见了。老王捋须对众人笑道:“该轮到我们的秘密武器出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闻听朱宸濠造反,福建各省均有动作,有参加勤王的,有组织义兵的,有观望不动的。譬如福建布政使席书闻变,组织了义兵两万人连夜赶往南昌,结果走到半路,战争结束了,没用上。四川巡抚林俊积极参加勤王,人家都率领军队前来参战,林俊年龄大了没组织兵力,却给王阳明送来了一样武器,可抵十万精兵。那秘密武器就是传说中的佛郎机铳,也就是大炮。

佛郎机铳,进口货,葡萄牙人发明的,明朝时管葡萄牙叫佛郎机。大明官军有一次与葡萄牙人发生了冲突,葡萄牙人拿出了佛郎机铳,没打过,被大明缴获了。大明将领发现这玩意儿比中国的火器性能先进,拿回来给科学院研究改造,然后批量生产,装备于神机营,后在万历年间抗日援朝作战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佛郎机铳经过中国的改造后形式多样,如大炮、轻炮、鸟铳及爆炸性火器,俗称万人敌。

林俊是军事迷,对这玩意儿有所了解,闻听王阳明组织义军勤王,找熟人弄了一批佛郎机铳及火药,送给了老王,如今派上了用场。

关键时刻,老王亮出了杀手锏,减少己方兵力损失。邢珣任临时炮兵连连长,接到老王的命令后,对准朱宸濠及敌将指挥舰猛烈开炮,顿时晴空霹雳,只见敌人个个心惊胆裂,落水者数以万计。邢珣一直挺好奇这玩意儿到底有多大威力,轰炸波过后,他激动得手舞足蹈。朱宸濠的指挥舰被击中起火,将领闵廿四当场被炸死。

在炮火支援下,伍文定部冲进敌营,放箭、搭梯子、登船对砍……一直砍到晚上,战争第一回合结束了,双方鸣金收兵,约定明日再战。平判军大捷,直接斩首两千余人,溺死万众,朱宸濠再遭重创。斩首两千人好像战果不大,实际上工作量非常巨大。明军作战按照人头算赏银,所以通常前面打仗,后面割人头。可以想象到,几个人组成一个作战单位,前面的对砍,后面有专人负责剁人头。为防止作战士兵懈怠,规定不允许士兵私自割首级。两千颗人头已经非常多了,因为这是在水面作战,一炮打翻船,船上没剩几个敌人了。不像在陆地上可以先杀敌,杀不着敌人可以杀老百姓,甚至杀伤兵冒功。

朱宸濠愤怒了,今天士兵的表现让他非常失望,无有用命者,都是一群贪生怕死之辈。接下来,熟悉的一幕出现了。不知道哪位大爷的馊主意,建议把船连起来有利于进攻,朱宸濠居然同意了。纵然现存最早的《三国演义》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1522年)版本,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朱宸濠就算没看过也应该听说过“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火烧赤壁”的故事。这些三国故事宋朝时候就有了,当时是表演形式的话本,也就是今天的评书联播。不清楚朱宸濠怎么想的,稀里糊涂地把战船连在了一起,接下来白痴都知道用火攻了。七月二十六日晨,朱宸濠上“早朝”召开军事会议,总结昨天一战的失败经验,原因在于诸将不能力战,才导致战役失败。朱宸濠“龙颜”震怒,命令将杨璋、潘鹏等十余将领拉出去斩首示众。杨璋等将领立辩求免,正在争辩功过是非之际,突然杀声震天。紧接着,“轰”的一声,一炮打在指挥部旁边!

很熟悉的一幕又出现了,王阳明再一次偷袭成功!伍文定引着官军,用小船乘风纵火,正德版的赤壁之战,放火烧船,一艘也跑不了。浓烟蔼蔼,烈焰腾腾。舴艋艨艟,瞬间灰飞烟灭。朱宸濠见状,恨声道:“大势已去!”不必下达什么命令了,他身边的将领啊、大臣啊、谋士啊都跑光了!这个时候,只剩下了一个女人在他身边,是他的妃子娄氏。娄妃,娄谅的女儿,一直反对朱宸濠造反。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老公造反跟着走。她没指望能成功,压根儿不可能成功,除了留下千古骂名,还有什么?

朱宸濠望着被烧毁的舰船,泣不成声,无颜面对娄妃,兀自叹道:“商纣亡国,因听妇人之言。如今我不听贤妃之言,以至于此。”

娄妃镇定地说:“王爷保重,不要挂念我。”娄妃说完这句,纵身跳进鄱阳湖。朱宸濠心如刀绞,危难之际,始见人性丑恶。那些平时胡天海地吹牛喝酒吃肉的人,关键时刻,各自保命,全他妈的跑了。留在他身边的,只有那个一直反对他的夫人,事实证明,她对了。他造反,她劝说,劝说不成,默然支持,如今事败,怕给老公造成羁绊,投湖溺死。

希望似火,失望如烟,朱宸濠的人生如被烧毁的舰船,难济沧海……朱宸濠找了一条小船逃跑,当时情况凶险,他居然能跑脱,可见功夫不错。

小船渐行渐远,驶入茫茫鄱阳湖中,没跑过江湖的朱宸濠心中慌乱,顿感无比恐慌。突然,前面芦苇荡中散落几艘渔船,朱宸濠喊道:“渔家渡我,我有厚报啊!”几名织网的渔家二话不说把船划了过去。

朱宸濠上了船,走着走着觉得不对劲,水路愈来愈熟悉,好像是往南昌城去的,朱宸濠大叫走错了。船中一名渔夫说没错,忽然上来两个船家把他按倒在地。朱宸濠这才看清,哪里是什么渔家,分明是细皮嫩肉的朝廷命官。“尔等何人?”

同类推荐
  • 杨我国威

    杨我国威

    《杨我国威》讲述了从杨威出生到2012年参与伦敦奥运会体操转播这32年来的生活,分为上中下三篇,文字朴实而真诚,就如同他本人一样,亲切、平和、真诚又不失“80后”特有的那种幽默,同时包含了很多他从未吐露过的绝密故事和第一手珍贵老照片,值得一读,值得收藏!
  • 中华女杰(现代卷)

    中华女杰(现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中华女杰(现代卷)》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1949年至今在中华大地上涌现的20位女英雄(女杰)故事,讴歌了她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美菜好风范。
  • 清官贪官各行其道

    清官贪官各行其道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论古人;论古贵有新见地,岂可人云己亦云。时移世易千百载,古人早已化灰尘;书生论古君莫笑,不为古人为今人。不为古人空着急,愿劝今人学聪明;古今万事同一理,从来鉴古可知今。欲得古人为师友,欲从史实学教训;今人今人听我语,听我饶舌论古人。
  • 民国第一家:袁世凯家族

    民国第一家:袁世凯家族

    翻开一部中国近代史,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这个名字——袁世凯。一个杰出人物的出现决非偶然,与他生长的土地和环境无不有着千丝万缕密切的关系,其中家族的影响尤其值得一提。而在以往的历史叙述中,历史学家注重的是重大事件中的人物,往往忽略了许多细微之处,比如历史人物的情感、性格、气质等等,也会影响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有时候甚至能使这个历史人物作出改变历史行程的决策和行动。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星主总傲娇

    快穿之星主总傲娇

    (女宠男)宇宙浩瀚,十方星届,一方星主守护一方星界位面!星主司星儿为逃避虚空抹杀,靠着虚空兽的草鸡系统,在自家星界跑路求生存、任务期间碰到一枚被法则海封印丢错方向的呆萌星主!司星儿:说好的一个星界一个星主呢?虚空兽:垃圾星主怎么在这儿?估计法则海丢错方向了…慕斯朗:我是谁?我在哪?司星儿:…觉得前奏慢,可以从第五章看哦!第一次写书多多支持!后面还是不错的,N个世界,期待喜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初唐新娘

    初唐新娘

    轮回一世,手中的红线也未能逃脱。遇到你是我的命中注定。来吧,和我来一场跨越古今的旅行。
  • 蛊本好女

    蛊本好女

    一个男尊女卑的国度里,女子皆为养蛊容器。国内,所有女子只养良蛊!而一个名为蓝月谷的地方,却只养毒蛊。此地便为女子的地狱!当一位名为蓝川的谷主上任时,他刚出生的女儿便让他彻底为蓝月谷易主,埋下了祸根。他制蛊,变换女儿性别。求得了三年安宁,既三年满之时事情败露,蓝月谷易主,女儿至海角天涯藏匿!多年后,女儿潜入青州国,一步步谋划着惊天计划,只为报父之仇,夺回蓝月谷!这一路上以男儿身示人,救了人,付了真心,得了生死相依之人,便恢复女儿之身!至此,踏上了寻母之路!
  • 务鲸

    务鲸

    关于人为什么而活着是一个简单却又复杂的哲学问题——人的诞生是为了世界和平,但是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是这么做的呢?我曾与自己对话,陷入黑暗,还在想为什么,也许每天都问自己同一个问题,时间久了就会有答案。
  • 一级警报前男友来袭

    一级警报前男友来袭

    2020中国加油!?人生就像一场戏兜兜转转还是你
  • 重生末世之位面

    重生末世之位面

    末世中,一位少女,面带仇恨被丧尸无情啃食,就是被她最信任的两个人害死……她带仇恨而重生,突然发现手机里多了一个叫面位QQ的群,有许多功能。[每个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书有薄有厚,书中的故事有平淡,有惊奇,有悲伤等每本书结局都不同]
  • 雨落只是我们不再见

    雨落只是我们不再见

    冷酷的外表保护的是脆弱的心她骤地发现,原来,她的前半生只是谎言。然而,她的后半生,却又是爱恨交织。痛吗?嗯...很痛很痛......
  • 守着温暖阳光守着你

    守着温暖阳光守着你

    嗯咳,原谅我词穷。写的不好不怪我!-------------------阳光温暖,就如同她的性格一样,温柔,活泼。他想永远守护着她,但是命运是多变的。他和她,最后会有怎样的结局?是茫茫人海中互不相识,还是在一起幸福生活?
  • 池爷的小可爱甜爆了

    池爷的小可爱甜爆了

    兰城。伴随着太阳落去,夜光逐渐洒下。今天最繁华的街道上,人越来越多了。2月14号的情人节,增加了二月的浪漫气氛。俊男靓女漫步在嘈杂的街道上,,街边到处都是鲜花、小吃等。人群接踵、熙熙攘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