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47500000076

第76章 七十二 慧眼之士

李严作为掌管军需粮秣的重臣,多年来在内政上一直独当一面,他的去职,必然导致了蜀国内政各方面的改革,蜀军也借机获得了暂时的休整。

陡峻难行的蜀道,对于任何负责粮秣运输的官员来说,都是难以克服的自然险阻。而蜀廷朝臣之中,唯有孔明足智多谋,干练果断,一旦他率军长期远征异地,国内必然会出现各种纷争内耗,这两方面的难题耗费了孔明大量的精力。

偏偏后主刘禅并非聪颖英明之君,处事优柔寡断,且极易轻信谗言。但孔明对这位先帝遗孤尽心辅佐,与当年忠贞侍奉刘玄德时并无二致,甚至更为殚心竭力,刘禅因此也对他异常尊崇倚重。然而一旦孔明离开成都,总会有人搬弄是非,蛊惑后主,以致经常令远方的孔明受到牵制。有鉴于此,孔明借李严去职之机下定决心:“三年之内必须大力整顿内政。”

他拟定花费三年时间,让军队养精蓄锐,储积兵器粮草,然后再卷土重来,一统汉室天下,以报先帝知遇之恩。

尽管政务繁重,日理万机,孔明仍时刻不忘进军中原的宏图,梦寐之间亦不曾忘记。一统汉室天下,是他一生最大的愿望,他仿佛正是为了实现这一宏图,才生活在世上。

三年之间,孔明体恤民生,奖励农耕,被百姓誉为慈父;他注重振兴教育与文化,使儿童知书达理;孔明认为教育的根本在于传承,极为重视为师者的道德涵养;他深谙内政治理的关键系于官吏,因而严厉整肃官风,官吏若渎职枉法,便加倍惩罚,并将其罪责公示。

他不厌其烦地谆谆告诫:“倡导良好风气,切不可一味呵斥指责民众,而应以身表率,使民众效之。为师者与为官者领风气之先,只要克己垂范,展示良好风范,诸种恶习自会改观。”

短短三年之间,蜀国的国力迅速恢复充实,朝野风气为之一新。

这一天,孔明向后主启奏道:“三年养精蓄锐,大展宏图之日终于来临。如今粮草丰足,军器完备,人马雄壮,正可以六度挥师中原伐魏。臣已是知天命之年,此番征战,前途未可臆测。愿陛下效法先帝,凡事多听辅臣良言,慈爱百姓,养护社稷,以完成先帝遗命。臣虽远在前方战场,但心会时刻随侍在陛下左右,孔明虽不在成都,也是在为护卫成都而战。”

后主听完孔明如此告别,一言不发,只是掩面而泣。

就在孔明要六度出师伐魏之际,成都城里传开了一些不吉利的流言,说宫门前的柏树每夜发出哭泣之声,又说有数千羽南方飞来的候鸟忽然投入汉水而死。散布这些流言的人显然是想要阻止孔明出师,但孔明胸怀壮志,主意已决,丝毫未被这些荒谬的流言动摇。

这一天,他命有司设太牢祭于成都郊外的先帝陵庙,自己亲往祭拜。只见他涕泣不止,口中祈念许久。他在刘玄德灵前立下何种誓言不须赘述,看官自然明白。

数日之后,远征大军从成都出发,蜀帝亲率文武百官,一直送到成都城外。

蜀道险,蜀水急,孔明又一次率领大军,从其间蜿蜒跋涉而过,不几天后,便到达了汉中。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孔明尚未挺进中原,便收到了一个噩耗——关兴病殁了。

前次张苞伤重不治而亡,今番又接关兴病殁噩耗,孔明受到的打击绝非一般。此时正值六度出师中原进行远征,这无疑使此次出征更增添了悲壮的色彩。

蜀军在汉中集结之后,三十四万兵马分五路向祁山挺进。

却说魏国因前一年传说有青龙自摩坡井内而出,故改元为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孔明出师之时,正值魏国改元后的第二年——即青龙二年的春二月。

司马懿平素经常观察天文,近年来他看到北方星气云象强劲旺盛,显见魏国正逢吉运;而反观蜀天,却是晦涩暗淡,奎星犯太白,因而他预言道:“当今天下的鸿运必将集于我大魏皇帝一身。”

恰在此时,传来了孔明蛰伏三年之后六度出兵祁山的消息。

司马懿得报,不觉大喜过望,“来得正好!天命已定,我大魏运势隆盛,此番征战,蜀军必败无疑。”

他拜领了魏帝诏命,随即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出战准备。

临出发前,司马懿又对魏帝曹睿奏道:“当年夏侯渊在汉中战死后,遗下四个儿子,他们为报蜀国杀父之仇,无时不在切齿扼腕,希望陛下能恩准此四人随军出征。”

曹睿当即照准。

夏侯渊的四个儿子资质出众,与前番大败于孔明的夏侯楙驸马大不相同。长子夏侯霸弓马娴熟,武艺超群;三子夏侯惠熟读兵书,谙知韬略;另两个儿子名唤夏侯威与夏侯和,也是知名的青年才俊。

司马懿将魏国诸州的精锐集中于长安,总共有四十四万之众,随后如前次一样,在渭水前布下了战阵。

祁山的蜀军与魏军至今对垒多次,双方均愈益重视战术研究,各自的装备与兵力也不断增强,与最初两次交手时相比,虽然并未经过多少年月,但双方的实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魏军此番使用的战术与前几次不同,司马懿首先命令五万工兵砍伐竹木,在渭水上游架设了九座浮桥,让夏侯霸、夏侯威两支人马渡过渭水,在渭水对岸构筑阵地。如此积极的进攻态势,魏军以往从未采取过。

在中军背后东部的旷野上,司马懿还颇有用意地建起一座城池,以此作为永久性基地。

此次蜀军的备战,也更为体现了孔明进行持久战的坚定决心。他在祁山建造的五处阵营,与以往相比,规模并无甚不同,但在斜谷至剑阁途中,他又修建了十四处营寨,每处均派强兵驻守,构成了与蜀中呼应、确保运输联络的系统。这一举措不啻是在无言地宣示孔明的决心:不灭魏国,誓不收兵。

这一天,一处阵营送来敌军异动的情报:“魏军大将郭淮、孙礼统领陇西兵马进抵北原,目的不明。”

孔明得此消息,即召诸将说道:“司马懿派兵于北原安营,是怕我像前次那样断其陇西之路,才急忙早做准备。我们不如就此摆出进攻北原的态势,司马懿怕失陇西,必派主力精锐前去救援,那时我军便可攻其不备,乘虚直捣渭水侧畔的魏军大本营。”

北原在渭水上游。孔明的计策是将百余只木筏堆满干柴,挑选五千熟习水性的士兵随木筏去袭击北原,待魏军主力出动前去增援后,立即点燃木筏上的干柴,使其顺流而下,一举烧毁敌人的浮桥,乘势消灭已渡过渭水的夏侯霸、夏侯威两支人马,并立即派大军登上渭水南岸,夺取魏军大本营。

孔明的妙计若想引得魏军上钩,却须骗得过司马懿才行。

司马懿最终还是看破了孔明的计策。

“孔明现将许多木筏漂浮在上游,摆出一副要攻北原的架势,实则肯定是打算寻隙放木筏顺流而下,点燃满载其上的干柴与油脂,将我们的几座浮桥烧毁。”

他对夏侯霸、夏侯威授予应对机宜,又对郭淮、孙礼、乐□、张虎诸将分别下达了密令。

过不多时,蜀军开始进攻北原,拉开了两军交战的序幕。吴懿、吴班则按照既定计划,率领熟习水性的五千蜀兵,将柴草堆满百余只木筏,在渭水上待命。

夜幕降临了。北原的魏军守将孙礼出阵迎战,未经几个回合,便败下阵去。领兵来攻的魏延、马岱见其败得蹊跷,心中生疑,不敢贸然追击。正犹豫间,四下鼓鸣喊声大震,魏国军旗也忽然从隐蔽处闪现出来。

“司马懿恭候已久!”

“郭淮在此!”

只见左右杀出的两支人马,合成半圆形的战阵,将蜀军逼迫到河边。

魏延与马岱虽率军殊死奋战,无奈身处毫无胜算的地势,转眼之间,手下大半蜀兵或落水淹死或被诛杀,魏延与马岱九死一生,总算突出了包围。

却说吴懿、吴班此时早已忍耐不住,率领手下乘着木筏开始顺流而下。但木筏尚未飘到魏军搭建的浮桥,便被张虎、乐□在河中拉起的绳索拦住,紧接着,雨点般的箭矢便向木筏射来。

这支蜀军并未配备任何弓箭,只得设法将木筏靠岸,以图上岸去与魏军厮杀,但几次靠近岸边,均被魏军的箭雨射得退回河中。蜀将吴班身中一箭,落水而亡,火攻之计彻底失败,蜀军伤亡惨重,大败而归。

木筏火攻的失败,自然无法不累及王平、张嶷率领的两支攻坚兵马。

王平、张嶷奉孔明之命,一直在屏气凝神地观察渭水对岸的敌营动静,只等看到烧浮桥的火光,便要立即攻进司马懿的中军大本营。岂知一直等到夜深,也不曾看到上游一线火光。

“奇怪!为何还不见火光?”张嶷等得不耐其烦,跃跃欲试地说道,“对岸敌营看来并无多少人马,不如现在就冲将过去。”

王平却不赞成贸然采取行动,坚持要等上游火起,“不管敌营防备如何薄弱,也绝不能只凭此地的状况,就擅自改变原定战斗计划。”

正争论间,一名传令兵飞马疾驰而来,一见二将,急忙大声喊道:“王、张二位将军,丞相令你们火速退兵。北原方面已经战败,烧浮桥的人马也遭到强烈阻击,我军已全面撤退。”

“什么?我军全线大败?”一向沉着的王平也不禁慌了手脚,急忙欲与张嶷领兵撤回祁山。

漆黑寂静的渭水边,方才还只听得到流水潺潺与芦荻萧萧,此时忽然响起一声惊天动地的轰鸣,魏军伏兵顿时从四面八方呐喊着包围上来,“王平!你还想逃跑吗?”

“张嶷!看你能逃到哪里去!”

本想声东击西,乘机袭击敌人中军大本营,不曾想弄巧成拙,反而掉进了敌人的陷阱。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王平与张嶷措手不及,两支人马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一夜之间,蜀军在渭水上下游各处连遭败绩,光是损失的兵力就超过了一万人,孔明收拾各路残兵之后,立即返回祁山营地。他征战多年鲜有失败的战例,但此次铩羽而归,无疑对他以往的自信打击不小,忧虑沉闷的心情也难免流露到了脸上。

孔明终日愁容满面,这一天,长史杨仪又私下对他说道:“最近魏延屡屡出言不逊,中伤丞相,扰乱军心,不知是何缘故?”

孔明紧锁着双眉点了点头,“他的不平并非始于今日。”

杨仪诧异地问道:“丞相素来注重军纪,既然对他的所作所为洞若观火,何以如此放任他为所欲为?”

“杨仪,此事我心中自然明白,但岂是能轻易说出口来的?你只要看看我军营中还有多少良将,便知我的难言之隐了。”

杨仪听罢孔明所言,顿时无语,他仔细品味孔明话中的苦衷,不觉痛断肝肠。蜀军连年征战,将星次第陨落,如今堪用之勇将可谓屈指可数,而其中最勇猛过人者,非魏延莫属。

他心中非常清楚,倘若现在除掉魏延,蜀军的战斗力势必更显薄弱,这正是孔明对魏延一直不予处置的原因所在。

这一天,尚书费祎奉命自成都来到祁山,孔明一见到他,便直言相告:“尚书一路劳顿,理当先在此歇息数日,但我正有一件要务,除你之外,无人可以胜任。可否请你携我写的书简,立即去出使吴国?”

“丞相之命,岂敢推辞?不论何处,费祎都愿意去。”

“难得你如此爽快。那就请你将这封书简交与孙权,还要凭你的才智,尽力劝说吴国出兵。”孔明交付给费祎的任务,是劝说吴国履行蜀吴同盟条约。他在书简中详述祁山战况,告知蜀军已将魏国的兵力悉数牵制于此,如果吴国履行同盟条约,现在发兵攻击魏国侧翼,魏国就会在两面夹攻之下顷刻瓦解,中原之事指日可定,到时蜀吴同分天下,共造社稷之福。

费祎依孔明所托,即刻前往建业。

孙权看完孔明书简,厚礼盛待蜀国使臣费祎。他对费祎说道:“吴国绝非对蜀魏战局漠不关心,只是一直在积蓄充分的战力,等待出征时机。如今时机既已成熟,只待择定吉日,朕自会亲率水陆大军,高扬讨魏大旗,溯江而上。”

费祎拜谢完毕,为了打探其所说出兵之事是否虚言,接着又问道:“只要陛下出师讨伐,想那魏国不出百日便会灭亡,但不知陛下从何路进兵?”

孙权像是要夸耀自己一直在准备攻魏,只见他扳着手指,有条有理地回答费祎:“朕亲率大军,经居巢门攻取魏国的新城;再令陆逊、诸葛瑾等攻下江夏、沔口后进击襄阳;又令孙韶、张承等出兵广陵夺取淮阳等处;三处一齐进军,共三十万。”

酒宴开始,气氛变得随和轻松。这次轮到孙权问费祎了。

“现今何人在营中为孔明执掌军功簿、统筹兵粮运输等军务?”

“是长史杨仪。”

“哪位勇将经常担当先锋?”

“大多是魏延担当。”

“那就是说,孔明内靠杨仪,外依魏延?哈哈哈!”孙权意味深长地笑道,“我虽未见过杨仪、魏延,但多年来经常风闻他们的业绩、品行,感觉此二人似乎均非足以担当蜀国重任的人物。孔明如此贤明之人,为何偏要重用此等小人?”

费祎无言以对,只得支支吾吾敷衍搪塞一番。而后回到祁山复命时,将孙权所言原原本本告知孔明。孔明心中备感烦恼,口中却不得不叹服道:“孙权不愧是慧眼之士。看来人的外表无论装得何等无懈可击,也难骗过天下人的眼睛。魏延、杨仪的小人言行我自然早就知晓,却不料吴国的君主也早已将他们看透。”

同类推荐
  • 七班外传

    七班外传

    《七班外传》一位喜欢孩子的老师;一群追求个性的学生;一个快乐团结的班级;一方多姿多彩的校园。
  • 我们都一样孤独无依

    我们都一样孤独无依

    一部沉静舒缓、纯净忧伤的青春小说。 关于青春和爱情,漫长的遇见和漫长的告别。 关于那些微不足道,而又难以承受的孤独和痛楚。 关于无尽的渴望,以及无尽的失望。 最终,我们所有的期待,都像一岁枯荣的芦苇一样颗粒无收。但那就是青春。没有结果的事,自有其无可比拟的美好。
  • 暗的河

    暗的河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体弱多病的小孩,因为亲眼目睹了给他治病的医生被无辜杀害的惨状,从此染上一种怪病--只要看见鲜红的东西就呕吐不止。病孩的妹妹因无人照顾,最后死于非命,病孩的父亲也在一次两派的厮杀中神秘失踪,留下母亲一人忍辱负重。母亲在寻找失踪丈夫的过程中,经历了比离奇更离奇、比荒唐更荒唐、比惨痛更惨痛的历程。本书以病孩为视角,气氛神秘独特,语言诡谲张扬,体验沉重惨痛。
  • 风中的祈诉

    风中的祈诉

    本书是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描写中国西部农村社会的9篇作品。其中《风中的祈诉》和《悠悠岁月情》是作者初步踏上文学创作殿堂的代表作,在一定广度和深度上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中篇小说《风中的祈诉》以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环境为背景,以孤儿石柱和农村女子妮子及城市记者杨海红的情感和生活为线索,在淡淡的乡村风味后植入浓浓的传奇色彩,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别具匠心的安排了妮子、石柱、张二栓、二蛋等人及黑子(狗)的不同生活际遇,描写了他们与命运、与环境、与社会抗争的不屈精神,作品在彰显着男主人公坎坷多舛的命运的同时,更多的张扬着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作品以喜剧的形式终结,令人深思。
  • 九曲回肠

    九曲回肠

    《九曲回肠》显示了作家陈占敏扎根泥土、守护心灵的同时凌厉地激扬作品叙事技法的努力。作品中两条线索并非齐头并进,而是繁简有度,互为掩映。他的小说创作有着一条较为清晰的延展脉络,叙事技巧日趋成熟和老到。其中一以贯之的是象征之网、悲天悯人情怀,以及对故乡故土爱恨交织的情感、对人类文明和生存状况所作的哲思冥想。
热门推荐
  • 御魂之翎

    御魂之翎

    黑影下,陌路的卡片迎来辉煌……复仇者,陨落者带来美妙消息……
  • 在快的时代,你要慢

    在快的时代,你要慢

    在这个一切追求速度的时代,高效率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成为一种常态。快点,再快点,似乎只有这样才不会落后于人。只是,随快节奏而来的,有个人的成就,同样不乏压力与无力感。幸福与满足,似乎成为当代人越发缺失的情感。学会在快时代享受慢生活,懂得快与慢的平衡,方可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本书立足于个人情绪、生活效率等方面的培养与提升,结合生活事例论述心理现象,让读者更易接受与学习,以具体的生活场景为依托,从心理学角度给予建议,愿每一个读者都能成为细读慢品的生活达人。
  • 四季有澜

    四季有澜

    第一次单独见面,陆微澜被他蛮横地摔到了地上,第二次再见,陆微澜被他半威逼半利诱,签了十年合约,任她再理智,都会被他逼得炸毛,冲动得不像自己。她对他的态度一向是敬而远之,可为什么有一天,他会在她说没事的时候,上前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在她强颜欢笑的时候,把她扯到身后,用他的身影为她撑起整个世界。
  • 手写的从前

    手写的从前

    那一年,懵懵懂懂的我们就那么的认识。其实我已经忘记了我们初识的记忆,因为说实话一开始并没用注意到你,或者说,当时的脑子似乎并没有开窍,我想这就是好玩的一点,你教会了我喜欢,也在最后告诉我什么叫做痛苦。只能说那时候的爱情很美,美的让我无法就这么简单的忘记,每个人都会有过去,没有人能真正的脱离过去存活,我想应该是这样的,虽然我拼命的想要去开始新生活,拼命的想找一个新的地方去生活,我想这只是因为我胆怯,我没有勇气去面对过去的过错,一个新的地方,不用提及过去,我也可以假装自己忘记,而事实上,这样做的方法只是一个恶性循环,让自己一直去逃避,而却永远逃不开内心深处的那一丝谴责,也摆脱不了一些有关你的记忆。
  • 始知你倾城

    始知你倾城

    他说:“我愿给你世间最好的一切,只要你不离开我。”她说:“叶子再美也是陪衬,我不愿一生都只活在你给的施舍下。”逃之夭夭,灼灼其华,繁花之后,落尽沧桑,一场爱恋,注定惊天动地,却又黯然无声……一场花嫁,天亮之后,你还在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是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草图,是一次永远无法正式上演的彩排,人们在面对抉择时接近没有判断的依据。我们既不能把它们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人生是从生到死的过程,对人生多一些思考,生活才会少一些盲目。
  •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定另有安排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定另有安排

    本书为中英双语读物。精巧的故事、有趣的翻译、地道的英文,让读者既能体味微型小说里人性的丰富复杂,又能深层次地品读英文语言的特色表达与艺术之美,是文学爱好者和英语学习者的必备读物。《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定另有安排》选取24篇诙谐幽默、情节出其不意的故事,让你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忍不住捧腹大笑。
  • 幻剑至尊

    幻剑至尊

    赐我一身热血,让我燃烧这山川河岳!披我一身铠甲,为你征伐那万里天下!看少年崛起于微末,讲述剑道天才的觉醒,演绎武道神话的降临!林萧——“我负责主宰,你,负责崇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毒王的妖后

    毒王的妖后

    前世,她是轩王爷的外室之女。正室夫人发现,勾结黑龙山上的强盗黑鹰。把她母亲活活烧死。有着绝世容颜高傲的她被带回山。在山上她过着非人的生活。白天逼着学强盗的本领。晚上被黑鹰恣意践踏。还得逼着叫爹。生活把她逼成了一个冷血,恶魔一样的女人。只为有朝一日报这血海深仇。她没有自尊地苟活着。就为了一句,爹的女儿兄弟们分享。她的衣服撕得粉碎。死于男人们的身下。蓝青将军的宝贝女儿。一出生就被先皇册封为皇后。只可惜出生就得了一种软骨病,话不能说。吃饭还得有人喂。太医说她活不过16岁。当今新皇凶残阴险,心狠手辣,动不动就要杀人。人见人怕。总是阴着一张脸。人人背后都称他为毒王。天天咒她快些死。不然他不得不奉遗诏。迎娶这个软骨皇后。带着浓浓恨意她重生了。害我的人,你们等着。害得新皇天天往将军府跑。求着她下嫁给他这个皇帝。烦不烦呢,不嫁就是不嫁。等老娘报了仇再说。正夫人的女儿小郡主身份尊贵。梦想有一天做皇后。她就让她变成一条母狗,被人随意玩弄。让这个正室夫人,天天跪着求着放了她。让你们也尝尝生不如死的滋味。我所受的苦,我会加倍索回。这一生的她不会被人随意践踏。所有的人都要被我踩在脚下。精彩片段:“蝶儿,你再不嫁,哥就要抢了。”“死毒王,你抢抢试试看。”蓝蝶儿被一把拉入他的怀里。脸瞬时变得通红。“想不想让哥吻你。”他低着头坏笑着。恶毒小魔女。遇到这个大色狼。看你往哪里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