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30000000022

第22章 改良主义的实践者(1)

——梁漱溟

梁漱溟(1893—1988年),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溟,祖籍广西桂林,1893年10月18日出生于北京,是我国现代学者、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乡村建设派”领袖,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出任北京大学教授。20世纪30年代他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文化书院发展基金会主席等职。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概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梁漱溟教育论文集》、《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毛泽东称其“走改良主义的路”。

【毛泽东评点梁漱溟】

大作拜读了,但看得不细,主要之点都看了。我还从大作中摘出一些结论性的话。概括地说,您的著作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分析有独到的见解,不少认识是对的,但您的主张总的说是走改良主义的路,不是革命的路。而我认为,改良主义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中国社会需要彻底的革命。

——摘自《毛泽东与文化界名流》第315—31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

【梁漱溟小传】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溟,笔名寿名、瘦民、漱溟,祖籍广西桂林,1893年10月18日生于北京。其父梁济,字巨川,光绪年间曾官拜内阁中书等职。清王朝覆灭后,他自沉于宅旁之积水潭。平日,梁济有常人不可及之处,他一身侠骨,不肯随俗沉浮,尤其是秉性笃实,意趣超俗,这点给梁漱溟影响很深。

梁漱溟在大约9岁时,有一次丢失了一串常玩的小铜钱,各处寻而不见,便在家中大吵大闹,无人能安抚。次日,其父在庭院中的桃树枝上发现了那串玩意儿,心知是小儿遗忘,也不斥责,只是铺纸写了一段话,大意说有一小儿将钱挂于树上,却到处寻问,吵闹不休,如此糊涂,真不应该。写完后置于桌上。梁漱溟看见后,跑去一寻便得,不禁自怀愧意。由于其父采取启发式教育,梁漱溟从小培养了一种自觉的精神,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对他后来的自学、自进、自强很有帮助。

梁漱溟6岁在家开蒙读书,7岁便进入北京第一所洋学堂——中西小学堂学习。这所学校不仅教中文,而且还教英文,目的是想让学生拓宽视野,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不料次年国内爆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学校停顿下来。之后,他又转了两所小学。12岁时,梁漱溟在家请塾师来教,13岁进“江苏小学堂”学习。

1906年夏,14岁的梁漱溟考入顺天学堂,在此读了5年半的中学。在此期间,除了完成学业,他对时事也非常关心。当时北京出版的《北京日报》、《顺天日报》、《帝国日报》及上海出版的《申报》、《新闻报》等报纸,以及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及《国风报》等报刊,都是他每天必不可少的读物。由此可见,梁漱溟从小对政治就有一种特殊的兴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全国人心振奋。梁漱溟受革命形势的鼓舞,放弃升学机会,与甄元熙等人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在北方的革命组织——京、津、保支部,从此作为一个革命党人正式参加了组织,并任该支部创办的《民国报》编辑及外勤记者。这时期,他与社会各方面接触较多,因而逐渐认识到现实生活并不尽如当初自己所想,于是,对“革命”、“政治”、“伟大人物”等等的认识,皆有“不过如此”之感。加之其父对他的革命行动不予支持,所以他的革命意志开始动摇,1913年,梁漱溟便退出了报社。

之后,梁漱溟的思想由激进转变为消极,在家闭门读佛学。他的初衷是想解决自己头脑中所产生的矛盾,即“苦”与“乐”之事。他在研读过程中逐渐明了:一切问题原来都是出自人类本身而不在外面,而人们却总向外面去求解决,实在是大错特错。于是,他的思想便转向古印度人根本否定人生的出世的思想,并对当时残忍、黑暗的社会现象日趋不满。他曾两度自杀,以求解脱自己的苦闷和愤恨,皆被友人挽救护送回家。人虽得救,但他皈依佛家的心愿日益坚决,他开始戒荤吃素,并想出家当和尚。后念及家父尚在,不忍决然而去,便只好呆在家中修身养性,并从此吃素,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其座右铭。

1915年,梁漱溟为纪念他所敬仰的大律师黄远生而写《究元决疑论》,文章阐述了佛家对宇宙和人生的看法。此文在《东方杂志》发表后,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并由商务印书馆作为《东方文库》出版单行本,可见其学术价值及其作用非同凡响。正因此文,他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917年10月,梁漱溟正式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讲授印度哲学,并出版《印度哲学概论》,此书颇受学术界重视。在中国学坛上,把佛家学说立于大雅之堂,并作为一门哲学课来教学与研究,梁漱溟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此时,由于新文化运动迅猛发展,当时的“新潮派”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传统文化进行严厉批判。梁漱溟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放弃了佛家学术,转而站在儒家立场,为捍卫孔子学说与新潮派展开了斗争。他于1919年开始撰写《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提出东方文化不能废绝,而应该复兴,像西方文化一样发展到世界上去。他的主张对纠正“全盘西化”和捍卫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梁漱溟在北大执教七年,深切体会到在旧的教育制度下,学校是办不好的,培养不出实用人才。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改革教育制度。他在《办学意见述略》一文中,全面讲述了自己的教育主张。他的办学方针是“以青年为友”,学校不仅要讲授知识技能,而且还要照顾到个人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领着学生去走人生大路。他的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924年夏,他应山东教育界一些人士之约,到山东曹州办学,希望在那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办学主张。由于军阀混战,不到半年,学校停办,梁漱溟的美好梦想破灭了。不得已,他于1925年春回到北京,住在西郊清华园时,深有所悔,于是决定三年不出门,谢绝各方来聘,闭门读书并整理其父遗稿。后来他将此稿编印成《桂林梁先生遗书》公之于世,并作《思亲记》一文记录成书经过。

梁漱溟虽在京郊闭门读书,但依然关注国家时局,且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和主张。到1927年,他对多年来困扰他的民族前途问题悟出了一些道理,即否认一切西洋把戏,相信我们自有立国之道。他认为乡村建设是拯救中国、恢复伦理本位社会的出路,中国的乡村和中国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根本。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乡村社会受到西洋潮流的冲击,引起中国社会风气的改变,乡下人精神破产,因此中国问题不是对谁革命,而是要走乡村建设的道路,下广义的教育功夫,使政治伦理化,经济合作化,力求乡村内部团结自救。通过乡农学校、乡学村学,尽量用情意教育、道德教育去对农民进行精神陶炼,建立情谊化的乡村组织,以便恢复固有的中国民族精神,从而保持乡村文明。这些思想是他的文化观念在政治上的表现。

同年5月,他应好友李济深以前之约来到广州共商国是。由于两人对时局的看法没有达成共识,他在广州只停留一周便离开了。李济深因敬重他的学识与为人,故电请南方国民政府邀请他作广东省政府委员。他认为不妥,故没有上任。同年底,李济深再次请他出山。他到广州后,在与李济深进行彻夜长谈中提出乡村建设计划。李济深表示同意,遂请他在广东试办“乡治”,并委任他为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委员、省立一中校长等职。后因时局变化,他的乡村建设计划在广东未能继续下去。这是他搞乡村工作的第一阶段。

梁漱溟回到北平,寄居清华园,准备将平日所思考的问题写成《中国民族之前途》公之于世,后因故中道停笔。随后,他应友人之邀赴太原共商村治建国一事,并担任山西军阀阎锡山的顾问。他向阎锡山建议发展经济,普及教育,建立民主政治;还劝阎力避内战发生。后来内战爆发,梁漱溟感到痛心和失望,于是辞去顾问一职,并谢却阎锡山每月送至之重金。

1929年秋,梁漱溟应邀去河南帮忙筹办河南“村治学院”,受聘为该院教务长,并接办《村治月刊》。学院开学后,他讲授乡村自治组织等课程。他在《河南村治学院旨趣书》、《主编本刊之自白》等文章中,谈到自己的立国之道,依然是走“乡村自治”的道路。但他的思想着重点则由过去的文化方面转变为政治方面。

本来他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但好景不长,学院开办不到一年,却碰上蒋、冯、阎在河南发动的“中原大战”。战争结局是蒋介石取胜,阎锡山退回山西,冯玉祥放弃河南向西北撤退。1930年10月,蒋军开进河南省会开封,“村治学院”因与冯系军阀有关,故遭封闭,梁漱溟因此返回北平。这是他搞乡村工作的第二阶段。

这时,时任山东省省长的韩复榘得知河南“村治学院”结束的消息后,立即表示欢迎梁漱溟等人去山东,继续他在河南的事业。于是,梁漱溟组织河南“村治学院”的人员,一齐转到山东邹平县重新建校。从1931年初到1937年底,梁漱溟都是在这里从事他理想中的“乡治”工作。这是他搞乡村工作的第三阶段。

1931年6月,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在邹平成立,梁漱溟为研究部主任。该院创办时,他撰写《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设立旨趣及办法概要》,宣传他们推行“乡治”的主张和办学宗旨。在文章中,他首次用了“乡村建设”这个字眼,此后一直沿袭了下来,他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乡治派”的代表人物。在该文中,梁漱溟谈了他们制定的乡村建设研究院的方案,该方案分三部分:乡村建设研究部,乡村服务训练部,乡村建设实验区。为了实行乡村建设计划,经山东省政府同意,以邹平县为乡村建设研究的实验区。这个县的全部事情都由该院管理,包括县长提名、机构设置、行政区域划分等等。

此外,梁漱溟在教学方式上也进行了重大改革,如课堂面授较少,一般不采取讲授方式,多采用个别谈话,或是集体讨论的形式。所开课程都是从实际出发,如乡建理论、精神陶炼、乡村自治、乡村礼俗、乡村教育、农村经济、农村自卫、农业常识、土壤肥料、畜种改良、水利建设、农家副业、现行法令等,课程名目很多。为解决教师力量不足问题,他们到各大学约请一些学有所长的教师担任专业课程的指导,采取函授方式进行。这样,梁漱溟多年来主张走出学校,深入农村,结合乡村自治办教育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而且也做出了一些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对巩固国民党的统治也是有利的。所以,山东省政府按南京国民政府关于设立县政建设实验区的决议,在原有的基础上,于1935年以菏泽为中心,增划济宁等13个县为实验区。在各实验区进行广泛的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为一体的乡农学校的试验。农校所开课程,特别注重精神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深心大愿。

在梁漱溟等人的努力下,农村改造运动形势发展较快,影响也不小。但这场“自下而上”的救国运动,由于资产阶级的先天软弱性而终未实现。

全面抗战开始后,梁漱溟积极参与国事,在济南曾参加抗敌后援会,被推举为主任常委。他认为,争取抗战胜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加强抗战政府的力量。但是,当时许多国民党大员无心抗战,只顾逃难,把妻儿、资产送往国外,这使他对国民政府及抗战前途感到十分悲观。故1938年1月,他征得蒋介石的同意,以参议员的身份奔赴延安,拜会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并同其进行长谈,当面请教。毛泽东在听完他的叙述后,露出笑容,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中国的前途大可不必悲观,应该非常乐观!中华民族是不会亡的,最终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只能是这个结局,别的可能没有!”毛泽东一开头语气就这样肯定,神态这样坚决,很出乎他的意外。接着,毛泽东十分详尽地、绘声绘色地分析了国内、国外,敌、我、友三方力量的对比,强弱的转化,并讲了抗日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人民的力量,战争发展的几个阶段等等,最后又回到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光明结局上。毛泽东讲得头头是道,入情入理,使他打心眼里佩服。自此,他对抗战前途有了新的认识,原先的悲观情绪已释怀,同时,对毛泽东也有了真正的认识。

但在如何建立一个新中国的问题上,他却和毛泽东产生了分歧。毛泽东强调“阶级斗争”在国家建设方面至关重要;他则认为中国国情有其特殊性,提出“伦理本位,职业分途”之说,双方各执一端,相持不下,谁也没有说服谁。这是他们之间的第一次争论。日后,他们又发生过多次争论,甚至达到“白热化”。当时的毛泽东政治家风度颇足,从不动气,不强辩,显得轻松自如,从容不迫,这给梁漱溟留下深刻印象。

与毛泽东的长谈,给梁漱溟以较大震动。他没有想到共产党中竟有这样高瞻远瞩之人。谈话后几天,他应邀到延安各处参观。那时的延安,黄土窑洞,小米加步枪,条件很差。但人们的精神面貌却与国统区有鲜明的差别。延安之行,为今后梁漱溟毅然决定拥护共产党,反对蒋家王朝,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1年1月,蒋介石制造反共的“皖南事变”,公然破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使梁漱溟深感忧虑。为团结抗战,他认为有必要联合当时国共两党之外的抗日团体及爱国人士,组成一个党派,反对内战,争取民主。于是,他与黄炎培、章伯钧、张君劢等人将“统一建国同志会”扩大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简称民盟)。由于处在国民党专制统治之下,民盟无法公开活动。同年5月,他受组织之托抵达香港,创办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机关报《光明报》,宣传民盟的政治主张,并自任社长。经过一系列有计划的运作,民盟终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以政党的形式公开出现。后因香港沦陷,《光明报》停办,梁漱溟回到内地。

《光明报》作为当时中国政坛上的第三种势力,要求民主、团结,坚持抗战,因而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同情与支持。虽然它只存在了80多天,但梁漱溟在上面发表的文章有20余篇,为动员民众抗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2年初,梁漱溟回到桂林。之后,他在这里一边从事写作《中国文化要义》,一边主持民盟工作,配合李济深等人进行抗日反蒋活动。1944年9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大量吸收无党派人士加入。梁漱溟仍为中央常委会委员,负责国内委员会工作。

同类推荐
  • 中华女杰(古代卷)

    中华女杰(古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杨建、张侃侃编著的《中华女杰(古代卷)》选取了中国古代(远古至淸朝)20位女英雄(女豪杰),讲述她们的故事,宣扬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优秀品质和风范。《中华女杰(古代卷)》遴选人物有妇好、孟母、王昭君、蔡文姬、文成公主、佘赛花、梁红玉、秦良玉等。
  • 一本书读懂胡雪岩

    一本书读懂胡雪岩

    本书让你了解真实、完整的胡雪岩,教你在纷杂的社会中,如何为人处世、扬长避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初掌政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领土扩张、强国之道、情感世界等。
  • 绍兴名人传略

    绍兴名人传略

    选入本书的传主,包括大禹、勾践、文种、谢安、王叔文、李光、沈炼、姚启圣、邵力子、周恩来十位名人,侧重于政治家系列。从洪荒时代的大禹到20世纪的周恩来,均为历史上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青史留名的人物。本书是绍兴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
  • 唐景崧传

    唐景崧传

    本书从寒窗苦读中进士到热血请缨赴越南联络刘永福抗法,到任职台湾,后署理台湾巡抚领导乙未抗日,到自台湾仓皇内渡并被勒令休致回籍(桂林),到在桂林革新桂剧、发展广西教育,再到图谋复出却客逝广州,全面叙述了唐景崧的一生。书中对唐景崧的一生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解读,对以往种种以讹传讹的陈年旧账均罗列史料加以澄清,充分肯定了唐景崧抗日保台的英勇壮举,还历史以真相,还人物以清白,重塑了唐景崧的历史形象。
热门推荐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魅天妻:腹黑夫君来袭

    妖魅天妻:腹黑夫君来袭

    一次绝杀,再度重生,她不再是她,高冷神马的都是浮云,妖魅才是她的菜,什么废材,本宫魅灵体质甩你三十二条街,呵!高等灵兽,我去,这么腻害,要不要我拿几只“低级”神兽来给你再腻害一点,可再怎么腻害也抵不过某只“禽兽”……某“禽兽”:“媳妇,我来啦……”“滚”某“禽兽”眼一亮:“我这就去躺好。”“……”
  • 最佳营养搭配家常菜

    最佳营养搭配家常菜

    《美食天下(第1辑):最佳营养搭配家常菜》中不仅分门别类地对食物本身以及食物搭配后的营养功效作了科学论述,而且还将相对应的食物搭配落实到具体的食谱,使读者不仅知道怎样搭配食物更营养,还知道如何使家常菜烹调得既有营养又色香味俱全,从而更健康地享受美食,享受生活。
  • 我有特殊的追男神方式

    我有特殊的追男神方式

    【本文1v1】甜宠无虐!软萌小哥哥娇羞一笑:“你,你终于是我的了。”无良王爷邪魅狂狷:“生是我的人,死也只能是我的鬼!”霸道总裁:“除了我,你还想要谁!”唐诗呵呵一笑,男人果然都是大猪蹄子,刚认识的时候,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那蹭蹭的下降好感度死哪儿去了!系统:【宿主,抱紧大人的金大腿,我们冲鸭!】
  • 御风神游

    御风神游

    凡人之执念,恩怨情仇;心之困扰,蜚短流长;身之所限,生老病死;情之起止,莫可堪破。这世界熙熙攘攘,有人却落落寡欢。这千山万水只在脚下咫尺,少年定要御风神游。
  • 享用一生一世的恩赐

    享用一生一世的恩赐

    我有一个小小的想法,希望每个人的一生中。部能找到几本好书,与其终生相伴相依。这些书是先人赐予的、可以享用一生一世的恩赐,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来慢慢地读。请将这些书放在你的身边,当你的心受到伤害时,当你对生活失去希望时,当你感到寂寞孤独时,请翻开这些书。你没有必要一次读完,一个月也好。一年也好,即使用更长的时间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些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曾无数次地跟自己说:“有空的时候一定要慢慢地品、细细地读。”然而,我们却无法停下匆匆的脚步。在走过的路上我们丢失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难道竟是那些支撑着我们的信仰吗?
  • 网游之争霸上古

    网游之争霸上古

    上古时期,仙,妖,魔三界大战,诸神陨落,元神或是直接消散,或是被封印,或是化作无数碎片散落在三界各地,诸神大战导致三界生灵涂炭,许多传承被失落,上古被分解成无数失落遗迹与秘境宝地,许多天才地宝应运而生,经过数千年的修生养息,三界渐渐的初具规模的时候,一群异族人世悄无声息的进入这个世界。最终,究竟是仙妖魔三界重上历史的轨迹,还是异族人争霸三界,成仙封神,一切且看《上古》为你演绎。
  • 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礼仪作为一种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人文精神,作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既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的支撑,也需要日积月累的养成,才会习惯成自然。因此,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给予他良好的环境以及正确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且,年幼的孩子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快,也更有利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希望本书能成为你家教子征程的起点。相信只要您跟着本书中所讲的教养方法去做,在不久的将来,您的孩子一定会成为受人欢迎的小淑女、小绅士!
  • 再见,我的爱与青春

    再见,我的爱与青春

    那些我曾经漠视的一切,如今却成了你我之间一道道心门;那些我曾经珍视的一切,如今却灰飞烟灭。我看不清那些誓言,更看不清你的心。我认为我曾拥有你,到头来却丧失了一切。
  • 聆听:那一季的花落

    聆听:那一季的花落

    夏小夜出生在夏家,而夏家有一个奇怪的规矩,那就是不许夏家的女子习武,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