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里中将
余秋里(1914—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1914年11月15日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坪里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10月,他参加农民暴动,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随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儒林赤卫大队,同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5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余秋里历任赤卫大队战士、分队长、中队长,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红军学校第四分校连指导员,红军第2军团团政治委员。他参加了湘赣苏区反“围剿”和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参加长征。抗战时期,余秋里先后任八路军第120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独立第3支队政治委员。1941年5月,余秋里又率部开进宁武地区,创建了管涔山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第358旅政治委员、第1军第1师政治委员、第1军副政治委员等职。解放后,余秋里先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中央军委总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毛泽东称“余秋里是帅才!”【毛泽东评点余秋里】
很好!很好!我们从中央苏区起,就想找到一个教育俘虏兵的好形式,这次诉苦三查的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你讲清楚了,明天你到会上去讲,请陈毅同志也参加。
——摘自《中将交往录》(下)第6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这次胜利改变了西北的形势,并将影响中原的形势。这次胜利,证明人民解放军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将使自己无敌于天下。……此次胜利如此显著,原因甚多,前线领导同志们的坚决的、灵活的指挥,后方领导同志们和广大人民的努力协助,以及敌军的比较孤立,地形有利于我等项,都是应当指出的。但是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季两个月中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的整军运动。由于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运动的正确进行,大大提高了全军指战员为解放被剥削的劳动大众,为全国的土地改革,为消灭人民公敌蒋介石匪帮而战的觉悟性;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全体指战员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坚强的团结。在这个基础上,部队的纯洁性提高了,纪律整顿了,群众性的练兵运动开展了,完全有领导地有秩序地在部队中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民主发扬了。这样就使部队万众一心,大家想办法,大家出力量,不怕牺牲,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群威群胆,英勇杀敌。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
发言人说:这种新式的整军运动,不但在西北方面实行了,在全国人民解放军中都已实行,或者正在实行着。这种整军运动,是在作战的间隙中进行的,并不妨碍作战。这种整军运动,同我党正确地进行着的整党运动、土地改革运动相结合,同我党缩小打击面,只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严禁乱打乱杀(杀人愈少愈好),坚决团结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人民大众的正确方针相结合,同我党实行正确的城市政策,坚决地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方针相结合,这样就必然会使人民解放军的威力无敌于天下。任凭蒋介石匪帮及其主子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斗争面前拼命挣扎,胜利就是属于我们的。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91—1295页,人民出版社出版。
【余秋里小传】
余秋里(1914—1999年),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坪里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自幼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激起了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1929年10月,为反抗土豪劣绅的欺压,他勇敢拿起刀枪,参加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随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儒林赤卫队。同年12日,余秋里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5月,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期,余秋里同志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渐成长为指挥员,历任赤卫大队战士、分队长、中队长、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红军学校第四分校连指导员,红军第2团政治委员。他参加了湘赣苏区反“围剿”和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9月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在一次激烈的伏击战中,余秋里手臂负伤,鲜血直流。闻讯而至的廖汉生和其他同志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为了保住手臂继续革命,余秋里忍着强烈的疼痛,拒绝医生实行截肢手术。他咬咬牙,继续随部队北上,爬雪山,过草地。有时实在疼得受不了时,他不得不将伤臂浸在冷水里。行军中,当伤痛发作时,警卫员只得端上一壶凉水往他手臂上浇,冷却止痛。而更多时候,连浸泡和浇凉水的条件都没有,只好用冷毛巾敷在伤口上止痛。一天,曾担任红军第8团团长、后任师长的贺炳炎专程来看望他,劝道:“老余呀,干脆把手锯掉算了,像我一样,当个‘一把手’,多省事。我现在不照样干革命,一点也不比别人差。”余秋里摇摇头说:“不能锯,我还要留它干革命呢!”不久,红二方面军抢渡金沙江,余秋里乘坐的船在江中倾覆,手臂浸水感染。当部队抵达甘孜后,余秋里的左臂愈加疼痛,医务人员打开绷带一看,只见伤口上爬满了白蛆,用止血钳轻轻一击,居然抖落一层白蛆。但由于无医无药,只得重新换上新绷带,让他躺在担架上,由几个人抬着继续前进。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徽县,医生见他伤势越来越重,左手五指已肿胀坏死,如不及时手术治疗就会危及生命。红二方面军卫生部长侯政决定亲自为余秋里实施手术,当时正好打了一个胜仗,缴获了一些医疗器械、消毒棉和纱布。侯政用布篷搭了个简易手术室,由于没有手术锯,只得四处派人寻找。好不容易找来了一把小锯条,却无锯弓。后来,终于找到一把锯弓,又太短,把锯条截去一截,凿了一个眼,才勉强装上。手术时,侯政用缴来的镇痛剂先给余秋里注射,由于不知该药的使用剂量标准,一针下去,余秋里就昏迷过去了。侯政先刮掉余秋里臂上的腐肉,用锯子锯断其坏骨,然后又忙着抢救失去知觉的余秋里。经过一阵紧张的抢救,余秋里才缓缓苏醒过来。醒来后,他对侯政说:“多谢侯部长,这是我负伤10个多月以来,睡得最安稳的一觉。”然后又对守候在身边的贺龙说:“老总,敌人打断了我的左臂,我还有右臂,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自此,在中国革命阵营里又多了一位传奇的独臂将军。50多年后,著名的西方记者索尔兹伯里著述《长征,一个闻所未闻的故事》时,当他听到余秋里断臂的经历后,耸耸双肩,欣赏地赞叹道:“密斯特余,你真是一个典型的军人,可敬可敬。”
抗日战争爆发后,余秋里又走上了新的征程,先后任军委总政治部直属政治处副主任、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八路军第120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等职。1938年9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围攻后,又以重兵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连续“扫荡”。1939年1月,正当冀中形势严峻之时,余秋里奉命率领独立第3支队开赴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开展游击战争。这一带村庄稠密,民风强悍,自古就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说法。但自从日军侵入华北以后,国民党军队闻风南撤,使得这里的局势处于无政府状态,混乱不堪。一些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群众,纷纷自发举起抗日义旗,在大清河北岸建立游击武装。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地方乡绅武装、会道门武装和土匪汉奸武装队伍。这些武装队伍都打着抗日的旗帜,虽然兵力不多,但牌子却不小,到处是“司令”、“主任”,正如老百姓戏称的:“司令遍天下,主任赛牛毛。”有的武装队伍甚至打着抗日的幌子鱼肉、欺压百姓,引起群众不满。一天,余秋里率部刚驻进新城县板家窝村,侦察员就来报告,发现300多日军分乘7辆汽车向蛮子营开来,已离板家窝不远了。余秋里一听非常高兴,决定好好打一仗,壮一壮老百姓的胆,让地方游击武装看一看。于是,他马上命令部队做好准备,抢挖工事,占领房顶等有利地形。双方交火后,日军不知道对方是八路军,妄图从村西、村西南打开缺口,用迫击炮、机枪、步枪一齐朝村里开火。我军顽强阻击,敌人进展缓慢。黄昏时,敌人疯狂发动第五次攻击,余秋里指挥战士节约弹药,等敌人靠近以后再打。日军见八路军阵地一点动静也没有,便大着胆子冲上来,只听余秋里一声令下,子弹便像暴雨一样射向敌人,敌人应声倒下了一片,但大群的敌人依旧朝村里冲来。余秋里见形势危急,果断命令战士们:“上刺刀,肉搏!”。战士们冲上去了,板家窝村的群众也纷纷冲出家门,有的挥动铁锹、棍棒,有的举着火把,抬着门板,呐喊着为我军助威。战士们越战越勇,直杀得敌人哭爹喊娘,四散奔逃。板家窝首战告捷,赶走了日本鬼子,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人们奔走相告,欢庆胜利。附近各路武装首领段克全、翟跃宗、尚玉峰等纷纷要求第3支队将其队伍收编。不久,江东生、左清臣领导的河北游击军也自愿接受了第3支队的收编。队伍扩大后,余秋里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高战斗力,在部队开展了整顿活动。他先是将收编部队编为第3支队第7、第8、第9团,然后利用战斗间隙对部队进行政治培训,发展党员,建立建全基层组织。另外,他还放手发动群众,在雄县、霸县、固安、新城等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就这样,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余秋里的部队就由刚组建的三个连300多人发展到三个团5000余人的规模,成为冀中有名的抗日支队,多次受到120师领导的表扬。贺龙高兴地说:“第3支队刚来冀中时没几百人,可是你们东一搞,西一搞,就搞出个队伍来。这个队伍打得很硬嘛!敌人一听见‘一把手’的队伍,离老远就吓得溜掉了。”
1940年5月,余秋里奉命率独立第3支队开赴晋西北,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11月,他主动要求将第3支队缩编为第358旅第8团,将多余人员补充到兄弟部队,自己任政治委员。1941年5月,余秋里率领第8团开赴宁武地区,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开辟和创建了以宁武为中心的管涔山革命根据地。1943年5日,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集结兵力准备进攻延安。余秋里又率部回师陕北,守卫延安南大门。在驻防期间,第8团与其他部队一起开展大生产和大练兵运动。余秋里经常深入连队,了解情况,注意发现典型,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取得了很好成绩。在大练兵活动中,他提倡能者为师,选拔战士中的射击能手、投弹能手、刺杀能手担任教员,开展了“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的群众性练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部队训练质量,受到中央军委的表扬。毛泽东同志指出,这一练兵方法“是突破历史的新创造”。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余秋里升任第358旅政治委员。1945年8月,余秋里和黄新廷同志率358旅挺进晋西北,参加对日军的大反攻,连续攻克柳林、离石等城镇,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就这样,余秋里抗战八年,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随后,他原所在的第8团部队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1师第1团。贺龙高兴地说:“八年抗战,余秋里打出了个天下第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