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5100000004

第4章 易经怎么学:从中国最古老的预测术开始

#引言

上古人类缺乏科学知识,迷信神灵,常用蓍草茎杆摆卦占卜,以定凶吉。这也是《易经》中最古老的算卦方式之一。据说有种巨龟喜欢栖息于蓍草之阴,古人就是用蓍草和大龟壳配合起来占卜,能变化万千,最为灵验,而龟生千岁才能长到一尺二寸,蓍草每百年才能生长出百茎,“蓍生百茎者,其下必有神龟守之,其上常有青云覆之”,因此,这样的蓍和龟都极为难得,所以《易·系辞上》说:“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凶吉,成天下之亹亹(w ěi)者,莫大乎蓍龟。”

《易·系辞上》第九章详细介绍了“大衍之数”揲蓍法。自古以来,易理派与象数派对占筮定吉凶之说就有不同看法,但是,不管如何,认识、学习占筮方法是有利于认识《易经》思想的。

#1.“大衍之数”是什么意思

平时我们讲《易经》为卜筮之书,其实卜与筮是有区别的。卜为龟卜,筮为占筮,并不是一个东西。龟卜主要是利用象,占筮则是利用数。卜是在龟甲上钻孔之后用火烧,根据其裂纹的形象断之以吉凶,是具体的直观,比较简单。筮则是用竹签作的筹码进行抽象的数学运算,当然比较复杂了。

筮要依靠数学运算,运算就要有一定的规程和方法,这种规程和方法叫做筮法。筮法是依靠数而建立的。这个数,并不是一般的数,而是天地之数。所谓天地之数,则为阴阳之数、奇偶之数。天地之数就是1、2、3、4、5、6、7、8、9、10的相合之数,天数等于1、3、5、7、9的相加数,地数等于2、4、6、8、10的相加数,所以,天数是25,地数是30,舍去尾数不用,而用整数50,则为大衍之数。

为什么把五十作为大衍之数呢?因为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相合,圆满了就是道。河图与洛书的总数加起来是一百,是个盈数。一百个数里面,五十个阳数,另外五十个是阴数。阴阳之数,两两相合,组成了五十个阴阳数,就是大衍之数五十。大衍之数,就是道之数。这里,大,指太极,古文“太极”均书为“大极”;衍,表示由简单向复杂方向衍生、展开、推演。大衍意思是太极衍生出万事万物,大衍之数就是太极衍生出万事万物所需要的数。

#2.怎样用蓍草预测事物

《易经·系辞》介绍了大衍筮法的运用方法: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音s hé)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音lè)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这里依其步骤,详述如下:

1.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首先找五十根蓍(音s hī)草。古人认为蓍草和龟甲一样具有预知未来的灵性。在河南汤阴羑(音y ǒu)里城的演易台前,有一片生长茂盛的蓍草园。蓍草是一种多年生直立菊科草本植物,高三余尺,羽状叶脉互生。夏秋之际开白花,深秋枯槁,逢春又生。相传这种草能生长千年而茎数三百。蓍草是草本植物中生长时间最长的一种草,而且它的茎又很直,正像人若有犹豫不决的事要问有声望的老年人一样,因此传说用蓍草占卜是很灵验的。如果没有蓍草也没关系,可以用牙签、竹棍、火柴棍、围棋子或扑克牌之类的东西代替。

从五十根蓍草中取出一根存而不用,也就是说实际用以占筮者为四十九根。五十根蓍草用来表示天地万物。那个不用的一表示天地未生前的太极,大衍之数,遁去其一,也就可以理解为由太极衍生出来万事万物。

2.一变四营

所谓四营就是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环节。

(1)第一营:分而为二以象两。手握四十九根蓍草,心想占问的事,把四十九根蓍草随机分成左右两部分而放在案前的左右两边,这叫 “分而为二以象两 ”。两就是两仪、天地,这象征 “太极生两仪 ”,从此分阴阳造化天地。这一步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最关键,要求意念专注而不可杂念丛生,天人信息一沟通,就有希望从随机中见到必然了。

( 2)第二营:挂一以象三。从左边那簇中取出一根蓍草,夹在左手的四五指之间,这叫 “挂一以象三 ”。 “三 ”为三才,即天地人三才,这象征继天地之后产生了人。

(3)第三营: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揲(音shé),这里是数的意思。将左右两簇蓍草分别以四根为一组来数。这叫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即象征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

(4)第四营: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奇”者,指零散的蓍草。扐指手指间。 “五岁再闰 ”,按古代历法,五年之中要有两个闰月。“再扐”,指把得出的两个余数,合到一起。“而后挂”,指这一易宣告完毕,准备进行下一易。 “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整个意思是指两只手各拿一部分蓍草,经过四个四个地数,都必有一个余数,这个余数象征闰月,两个余数象征五年中的两个闰月,左右两簇的零散之蓍草加在一起,不是四个,就是八个,统统夹在左手的三四指之间,这样 “大衍之数”即完成了一次推演变化的过程。

3.三变成一爻

第一变,四十九根蓍草经“分二”、“挂一”、“揲四”、“归奇”之后,剩下的蓍草数不是四十四,就是四十。因为两簇之 “奇 ”,左余一,右余三;左余二,右余二;左余三,右余一,加在一起都是四。左余四,右余四,加在一起是八。四十八策减去四或八,剩下的蓍草数只能是四十四或四十。

第二变:在四十四或四十的基础上,经过“分二”、“揲四”(按,一变之后不再“挂一”)、“归奇”,剩下的蓍草则出现三个数,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具体说,如果一变之后的蓍草数是四十四,二变 “归奇 ”是四,就是四十;归奇是八,就成三十六。若一变之后是四十,二变归奇是四,就是三十六;归奇是八,就成了三十二。

第三变:在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的基础上,又经过“分二”、“揲四 ”、“归奇 ”,剩下的蓍草数则会出现四个数,即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具体说,二变之后如是四十,三变归奇是四,就成三十六;归奇是八,就成了三十二。二变之后如果是三十六,三变归奇是四,就成了三十二;归奇是八,就成了二十八。二变之后,如果是三十二,三变归奇是四,就成了二十八;归奇是八,就成二十四。

三变之后剩下的这四个蓍草数,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均用四加以除之,则分别得出九、八、七、六。其中,七、九是奇数,属阳,定为阳爻( —)。七叫少阳,为不变爻;九叫老阳,为变爻。六、八是偶数,属阴,定为阴爻( --)。八叫少阴,为不变爻;六叫老阴,为变爻。概而言之,凡爻,逢筮数九、六变,逢筮数七、八不变。

4.十八变成一卦

每三变而画一爻,由下往上画,积十八变而画六爻以成一卦。根据爻逢筮数九、六变,七、八不变的原则再求其之卦即变卦。例如,我们假设演算得到的六个数依次是:七七九七八六,其中七和九都是阳数,八六都是阴数,所以这个卦是雷天大壮卦,但其中处在第三爻位的得数是老阳,处在第六爻位的得数是老阴,于是整个大壮卦就变成了睽(音kuí)卦。其中,大壮卦为本卦,睽卦为变卦。

如果从占筮实践的角度分析,卦变有下面几种可能性:(一)六爻都不变;(二)一爻变;(三)二爻变;(四)三爻变;(五)四爻变;(六)五爻变;(七)六爻都变。

#3.演出卦来,怎么解释

以《易经》卦象、卦辞、爻辞作为依据,推断事物的吉凶祸福,是占筮推论的重要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卦象、卦辞、爻辞所提示的内容是一种哲理,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包容性、多维性、启示性,因而是广义的、多层次的、富有变化的,要随问卦的主题作灵活、随机的领悟。在解卦的时候要在充分理解这些卦象、卦辞或爻辞内在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所占筮的事项,触类旁通,采用类比推论的方法,得出占筮结果。

当推演取卦完成后,会出现七种情况:六个爻皆不变、变一个爻、变两个爻、变三个爻、变四个爻、变五个爻、变六个爻。根据变爻数量的不同,有不同的推论方法。以下是宋代学者朱熹提出的变爻推论规则,供我们在初学时占断参考,但要注意不能将此绝对化,因为《易经》最讲究变通,规则只是具有相对意义,而且卦不乱呈,每个卦爻辞都有其必然的作用,关键是看你理解得程度如何。

1.六爻不变,依据本卦卦辞来解卦

例如:演卦得豫,则根据卦辞“豫,利建侯行师”,推论所问之事的吉凶。

2.卦中有一个变爻,就用这个本卦变爻的爻辞来解卦

例如:演卦得颐,第二爻为变爻,得变卦损。这时,便取本卦“颐·六二”爻辞“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为根据,进行推演。

3.卦中有两个变爻,用这两个本卦变爻的爻辞解卦,而以上爻的卦辞为主作综合考虑

例如:演卦得晋,其中第二、五爻为变爻,得变卦讼。这时,应以“晋·六五”的“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为主要类比依据,以“晋·六二”的“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为辅助依据,推断所问事项的吉凶。

4.卦中有三个变爻,解卦时用本卦的卦辞并结合变卦的卦辞作综合考虑,但以本卦卦辞为主,变卦卦辞为辅

例如:演卦得艮,第二、三、四爻为变爻,得变卦未济。这时要综合考虑艮卦辞“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和变卦未济卦辞“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而以艮卦卦辞为主。

5.卦中有四个变爻,用变卦的两个不变爻的爻辞解卦,而以下爻爻辞为主作综合考虑

例如:演卦得大过,其中二、三、四、六爻为变爻,得变卦观。这时推论的主要依据是观卦的初爻爻辞“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并参考第五爻的爻辞“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6.卦中有五个变爻,用变卦的不变爻的爻辞解卦

例如:演卦得大有,五个阳爻都发生变爻,得变卦坤。这时推论的依据便是“坤·六五”的“六五,黄裳,元吉”。

7.卦中六爻都是变爻,如果是乾坤两卦就用“用九”、“用六”解卦,其他则用变卦的卦辞解卦

例如:演卦得大畜,六爻皆变得之卦萃。推论依据便是萃卦卦辞:“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4.蓍草占卦法的传承演变

蓍草占卦法经历代人演变,其中最有争议的是朱熹的“挂仂法”与郭雍的“过揲法”。这两个都是聪明人,各说各有理,郭雍认为圣人为明道而作《易》,在伏羲之时,只有八卦,没有九、六和大衍数;文王重卦以后,根据天地之数产生九、六之别;文王、周公殁,大道不行,唯有揲蓍流行,人们根据九、六之数推导出大衍之数五十,产生了大衍数蓍法。朱熹认为《易》本为卜筮之书,以自己考订的《河图》《洛书》为象数本原,认为大衍之数以及九六七八均源于《河图》《洛书》,并在此基础上推演蓍法,叫“挂仂法”。

这种争论肯定是郭雍输,尽管郭雍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但朱熹的学术思想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郭雍自然就被打压下去了。郭雍曾著《蓍卦辨疑》,专门论述“过揲法”, 原文已亡佚,朱熹批判郭雍,将郭雍的文章抄录下来,才得以保存。

不管是本书教给大家的“挂仂法”,还是郭雍所失的“过揲法”,预测的结果并不重要,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卦象,这才是《易经》的密匙所在。王充《论衡》记载了孔子和子贡就同一占卦结果产生不同推断结论的故事:鲁国要攻打越国,子贡占得鼎卦,爻辞说“鼎折足”,子贡说不吉,而孔子说吉,理由是:越国的地方多水,是乘船前往,可以不用足。结果鲁胜越。这个故事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古人用《易经》占筮,既用蓍草成卦又用卦爻辞占断;二是即使得到同一卦象和同样的卦爻辞,其占断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只是通过学习蓍草占卦法来了解古人占卦的方式与《易经》的最初形状,并不鼓励大家来判断“凶吉”,像孔子与子贡这样的聪明人还不能用《易经》来决断事物,何况我们。

同类推荐
  •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旨在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境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大师孔子的言论,阐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文思想。
  • 常识与洞见

    常识与洞见

    《竟业旬报》——“重要出发点”、《新青年》——自此“暴得大名”、《努力周报》——“忍不住谈政治”、《新月》——争人权的“斗士”、《独立评论》——“诤友”与“诤臣”之间、《自由中国》——勉为其难的“教父”、言论自由与个性发展、言论自由与人权保障、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等等。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曾国藩,这是一位争议不断的历史人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他既为孙中山、章太炎、范文澜等人所不齿,但也为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冯友兰所推崇。这是两本流传甚广的家训典籍。他既能自立又能立人、既能自达又能达人的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也被后人广为称颂;后人整理曾国藩一切教育心得,统称之为“曾国藩家训”,堪称“古今家训之首”。为什么看似波澜不惊的千余封家书,却成为后人推崇备至的智慧宝典?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的心得日记,竟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警示名言?为什么有太多的人,在翻阅他的日记之后,自惭形愧?
  •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你必定也已经知道,孔丘老师早就不满足于旅游教学的形式,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更加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们,他便决定不再到处闲晃,专门开办一所成功学校。这可是个干载难逢的机会,上了他老人家的课,成功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你若还是不信,不妨先去试听两节再下定论。瞧!学校已经打出广告:孔氏成功学校,历史悠久(两千余年),师资优良(圣人亲传),免试入学,欢迎试听!没见过孔子拿西瓜刀砍人?居然还鼓动学生去收保护费?放狗咬客人?率众扁人?有没有搞错,至圣孔子何时成了“极道鲜师?本书彻底颠覆你对孔子的刻板印象,在嬉笑怒骂之中,让你深刻领会孔子的微言大义。
  • 传习录(中华经典藏书)

    传习录(中华经典藏书)

    王阳明是明代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心学”,并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传习录》是王阳明门人弟子所记录的王氏讲学言论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论学书信的汇编,包含了王阳明思想的哲学体系及基本主张,是研习王阳明心学的最基本的作。其与孔门的《论语》相似,为“阳明学派”的启蒙典籍,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书对《传习录》原典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人生智慧,从各个角度阐发蕴藏其中的真理,以便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传习录》中所包含的智慧,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热门推荐
  • 逆行舟

    逆行舟

    部队的炼狱磨练,铸就了郭凌天坚韧的性格,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念,且看,郭凌天如何春雨华龙,铸就传奇,传奇的身后则藏着不为人知的苦涩,登顶的过程崎岖蜿蜒。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排除万难,终成大业。
  • 无终道

    无终道

    一个铁血的战士,无意间闯入一个世界。在慢慢的探索中发现,爷爷所谓的道正是这个世界的路。这个世界的一切就是爷爷所苦苦追寻的一切,可是身为一个来自异域的凡人,他如何才能在这世界一步步踏上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吾本红妆之悍妃难求

    吾本红妆之悍妃难求

    她是二十一世纪国际组织榜首,也是剑阁人人闻风丧胆的“少爷”,但谁知冷血无情的她竟是让人惊艳的女儿身。他是天阳宁王,腹黑果决,一尊人人闻之色变的煞神,身负血海深仇,为达目的不惜一切代价。当冷血“少爷”成了腹黑王爷的贴身侍卫……“是谁说本王有怪癖!本王灭他满门!”但是……这日夜相处的“少爷”,好像真有点不对劲啊!
  • 如光之恋

    如光之恋

    顾菲菲每次都这样损我:十九岁红杏出墙跑去跟一个才见过一次面的人上床,二十岁生出一个不知道爹是谁的孩子,从此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乱七八糟一团乱,林梦露,女人活成你那样到现在居然还能平安无事简直就是奇迹。其实我也觉得我的人生挺戏剧性的,如果写成小说,一定会畅销。
  • 天陆封神

    天陆封神

    没有眼花缭乱的诸天万界。却有错综复杂的世家宗门。没有华丽炫酷的斗气魔法。却有繁衍到巅峰的武道炼神。装逼泡妞可以有、升级打怪偶尔有、插科打诨必须有,至于苦大仇深……尽量没有。陆恒魂穿天陆,成为宝聚恒灵植店老板,没想到乱世洪流悄然而至,大时代地变革也无法阻挡,本想逍遥快活的陆老板只得披挂而起,从此开启了各种牛逼各种飞、淫荡无耻闯天下的浩瀚人生。
  • 中国式面子学

    中国式面子学

    鲁迅的杂文里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前来奔丧的人,因为没有得到亲人的待遇(戴白孝)而怀恨在心,认为太没面子,便召集了一些人,大闹了一场。结果本来是办丧事的灵堂,却变成了血肉横飞的战场。这件事被媒体挖出来后,在当地轰动一时。在中国人看来,面子是一个尤为珍贵的东西,伤什么也不能伤了面子。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面子是咱中国人的宝贝,几乎主宰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要靠面子来维持与处理,社会生活,要靠面子来决定与操作。
  • 长安初雪

    长安初雪

    别人穿越不是公主就是小姐,偏偏林雅穿越竟然是一个乞丐,乞丐就乞丐吧,可是竟然在林雅最落魄的时候让他遇见了她命中的人。秦初一是名满天下的人物,在他的身上背负着太多的爱恨情仇,在十字路口的转弯点,他会选择继续背负着仇恨,还是会选择林雅呢?他对她说,待长安初雪之时,便是我娶你之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星空之上的人们

    星空之上的人们

    “在星空之上,我们向着总会降临的末日前进。但总有一份希望,将存于这片星空”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拥有独一无二的‘能力’,它是你的第二姓名。世界之下,星空之上,这是末日的故事。P.S.无主角,随时欢迎新人加入。作品相关会更新一些异常档案或者番外故事。
  • 植物王国奇妙事

    植物王国奇妙事

    本书将自然界的植物分成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五大门类,系统地介绍了各自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以及在植物界中的进化程度,让读者从进化的角度来认识植物界,同时了解植物界的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此外,通过列举一些别具特色的植物以及相关知识介绍,将现今植物界的一些基础理论引入书中,旨在让青少年在进一步熟悉身边常见植物的同时对一些发生在植物体上的自然现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