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4700000016

第16章 漢末曹魏文人群落的分化與重組(3)

再次,原有文人群落發生重組。所謂“重組”,即面貌與原來不同。漢代的上層文人情況,按後世的分類,約略說之,大抵可分為“經學家”、“子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其中,漢代之“子學家”,就主流而言,無論雜以何種學說,主旨大略不出於以經學標準立言,其“論道”、“說理”的認知方式亦大略與經學方式接近,故仍可與“經學家”併入同列(如蕭統《文選序》云:“老莊之作,管孟之流,蓋以立意為宗,不以能文為本。”(李善注《文選》,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2頁)正是從“立意”這一共同特性上,可以把“經”、“子”並為一列。)。漢代之“史學”,屬性尚没有後世分得那麽清晰,一般而言,它與“文學”更為靠近。《論語·雍也》“文勝質則史”,集解引包咸曰:“史者,文多而質少。”《禮記·聘記》:“辭多則史。”鄭注:“史,謂策祝,亦言史官辭多文也。”《韓非子·難言》:“捷敏辨給,繁于文采,則見以為史。”可見“史”確實是與“多文”聯繫在一起的,後世修史者幾乎都是能“文”之士,也頗說明“史”與“文” 的天然聯繫,司馬遷如此,班固如此,後漢的劉騊駼、劉珍、劉毅、劉陶、賈逵、李尤、邊韶、崔寔、朱穆、張衡、蔡邕等參與“東觀”著史,皆為一時之著名“文士”。“史”雖受國家重視,但為史者身份並不很高,古來描述史者辭多文繁的一貫傳統就包含了期許甚低的認識,前引司馬遷“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雖充滿憤激之詞,但史家地位不高也是現實。前引《論衡》:“或曰:‘通人之官,蘭臺令史,職校書定字,比夫太史太柷,職在文書,無典民之用,不可施設。”說明史家“職在文書”,主要以文字為擅長,其地位比不得經學致用的士大夫。在漢代,史家的地位與“文學家”近而略高,上述著名“文士”參與修史,很多時候,史家即是“文”家,說明兩者確實略近。《史通·核才》:“但自世重文藻,詞宗麗淫,於是沮誦失路,靈鈞當軸。每西省虛職,東觀佇才,凡所拜授,必推文士。遂使握管懷鉛,多無銓綜之識;連章累牘,罕逢微婉之言。而舉俗共以為能,當時莫之敢侮。”(程千帆《史通箋記》卷九《核才》,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3頁。)也說明“史”近于“文”的事實。曰略高,指著史既為國家所主持和確認,有為帝王立則、為後世垂範之神聖性質,又可成一家之言,傳名久遠,故蔡邕危亡之際尚以著史縈懷,張衡為著史上疏請求專事東觀,史家的地位自高出“文學家”。魏晉時四部分類尚為“經”、“子”、“史”、“集”之序,頗能說明“史”之與“集”近而高的時代認識。故大處言之,漢代之“史家”尚可與“文學家”並於一處。

漢代“文學家”也存在着發展變化,武帝時頗以“俳優蓄之”,宣帝時王褒近侍,其為太子逗樂解悶之舉,亦與俳優似。揚雄早年好賦,晚輟而不為,專心事經,這似乎是一個標誌,以“文學家”身份而言詞賦乃“雕蟲小技”,說明他的文化認同和追求已轉向他處,實際上意味着對“文學家”自身價值進行反思而有意識地向主流話語靠近,開始了自覺進行儒化的過程。東漢上層“文學家”普遍地儒士化,除社會大環境的深入持久影響外,他們自身努力地進行“儒學化”鍛造不能不說是個主要原因。或正因為有此思想基礎及表現傾向,又兼擅“文學”,東漢“文學家”也纔可能較為普遍地參與體現國家與時代意識的修史大事中去,被“俳優蓄之”者是不大可能參與其列的。又如西漢文人自言類同“俳優”、對辭賦完全進行否定的情況,東漢在“鴻都門學”之前極少發生,確實顯示了辭賦家的地位有某種程度的提高,這是與他們“儒學化”的歷程一致的。但即使經過“儒士化”,“文學家”作為一個群體,與經學士大夫群落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並不能等同,“文學家”的“儒士化”是漢代經學大一統影響對各方面深入滲透的結果,但卻並不是混同了各層次的界限,使眾群體一變而全部成為經學士人,各層次的主流特性依然存在。

綜合以上情況,為論述方便,這裏把漢代、尤其是東漢上層社會群體從整體上分為兩大類——經學家群落(包括“經學家”與“子學家”)和“文士”群落(包括“史學家”與“文學家”),他們構成了國家維護統治的“士”人群整體。當然這個上層“社會群體”內部也有分别,如經學家和“文士”群體明顯的兩分,但經過經學大一統格局從西漢到東漢的長期浸染和滲透,這個上層文人群體具有了共同的終極文化取向:對經學價值體系的自覺認同。且經過長時間的社會發展,上層士人群體中經學家和“文士”兩分的格局基本趨於穩定,它們在經學的最高指示與約束下各安其位,經學家地位最高,為統治的主流群體;“文士”地位偏低,成為社會層次偏低的非主流上層人士。

但“鴻都門學”的發生,打破了這一穩定的平衡,對傳統穩定的士人構成格局產生了衝擊。前已有云,“鴻都門”人士主要以“辭賦書畫”等才藝為能,在文化取向上,大抵代表着世俗的意識和情懷,與傳統士人以《詩》、《書》傳教、以禮儀持家、以仁義自守的思想觀念和作為絕不類同;在階層屬性上,“鴻都門”人士主要出自社會下層,“群小”、“皆出於微蔑,斗筲小人”、“豎子小人”是他們共同的屬性,“士君子皆恥與為列”亦證明他們與上層“士君子”絕不類同。但就是這群嚮與統治層次無干的人士,藉“鴻都門學”之機,擠入到統治的核心行列中來,不但建立了與太學相侔的國家級學府,而且紛紛得以封官拜爵,極其正式地置身於政治統治行列,儘管“有知掩口,天下嗟歎”,儘管“士君子皆恥與為列”,但無論怎樣,事實上他們就是與“士君子”站在了一列(當時有這樣一種社會情況值得注意,范文瀾曾說:“……從上述事例看來,做朝官的主要是外戚徒党,做地方官的主要是宦官徒党,留給官僚集團的道路是不寬的。”“自一五九年梁冀死後至一六七年漢桓帝死,八九年間宦官勢力幾乎達到獨霸政權的地位。以前宦官徒党多做地方官,現在也做朝官了;以前做地方官多是縣官,現在做到州刺史郡太守了。內外重要官職多被他們把持着,官僚集團的道路比梁冀死前更狹窄了。”(前揭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二編,第145頁)在漢末的階層鬥爭中,“鴻都門”人士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在針對儒家士大夫這一點上,“鴻都門”人士與宦官階層具有共同性,事實也顯示,作為社會底層勢力的“鴻都門”人士在被提升的過程中,也確實與宦官集團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宦官徒党遍佔州郡,其中必然活躍着大量的“鴻都門”人士身影,所以說,藉助漢靈帝的這次“鴻都門”人士崛起,一時之間情形也是很盛的,“鴻都門”人士一度位列州郡,對以後“鴻都門”類人物地位的提升、躋身于“士大夫”行列的影響是深遠的。)。

“鴻都門”人士的這次政治和文化入圍,與傳統的“辭章”之士得做“尊官”、傳統的“文士”也一定程度上參與國家政治和文化建設(如問難公卿、修史、頌政等)不同。漢武帝時的御用文人基本被“俳優蓄之”,使問難公卿,衹是武帝運籌政治的一個策略,不問難之時便也就退守到“御用”的狀態和位置上來,偶得“尊官”的,或者是得到了武帝的特别恩寵,一時興起之時,帶有賞賜性地予以封授,既不會常有,更不會成為常制;或者是拼了努力,改轉儒家士人的方式和方向而得以出頭。但無論哪一種方式,都衹是少數現象,既不會改變經學士大夫的絕對統治地位,也没有衝擊道德學問作為選士唯一和最高標準的權威性質。宣帝的辯解一方面表現出賦者地位不高,一方面表現出宣帝對儒家強大的價值體系的認同和自覺遵守。揚雄的轉化更是顯示出經學大一統文化格局下儒學化人於無聲的強大影響。至於東漢的“文士”,基本上完成了“儒學化”的過程(蓝旭說“漢末文人本由儒生分化而出”(《東漢士風與文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38頁),揭示了漢末文人與“儒”的深層次關係,但“文人”“儒生”的實際關係似不能完全如此定論,尚需專門論述。)。所以,從西漢到東漢的發展,“文士”由消融在經學的強大勢力之中,並不構成對立性威脅,到主群體受統治話語的召喚、浸染而主動向之靠近,其與經學士大夫陣營之間,已形成一種較穩定、較“和諧”的平衡生存狀態,他們的言論、思想、行為的主基調已基本與儒者類同。“東觀”文人基本涵蓋了東漢“文士”的主流(參見劉躍進《東觀著作的學術活動及其文學影響研究》,《文學遺產》2004年第一期。王充《論衡·佚文》也反映漢明帝“好文人,並徵蘭臺之官,文雄會聚”(前揭《論衡校釋》,第866頁)。),陽球在抨擊“鴻都門”人士說“今太學、東觀足以宣明聖化”,可見東漢“文士”已被經學士大夫集團所部分接受和肯定。即使是與“鴻都門”人士做對比的權宜之言,也要有“文士”被“儒學化”的前提存在,他們的深層文化屬性已基本相同,纔可能有此一說。

東漢“文士”或說東漢正統“文士”與“鴻都門”人士是不同的,這一點或可從蔡邕的身上得到較好的體現。蔡邕曾参與“鴻都門”事,唐張懷瓘《書斷》載:“靈帝熙(熹)平四年……方修飾鴻都門,伯喈待詔門下……”(齊天舉據此說:“他(蔡邕)也曾待詔‘鴻都門’。”(《漢末文風轉變中的代表作家蔡邕》,《文學遺產》1986年第二期)。)可見蔡邕確曾參與“鴻都門”事。蔡邕自己的一番話也可為確鑿之證,前引蔡邕熹平六年上書反對“鴻都門學”曰:“臣每受詔于盛化門,差次錄第,其未及者,亦復隨輩皆見拜擢。”“其未及者,亦復隨輩皆見拜擢”是批評“鴻都門”人員許官訛濫的事,也就是說參與這次“差次錄第”競作活動的是待詔於“鴻都門”的“鴻都門”人士,蔡邕既“受詔于盛化門”,參與“差次錄第”活動,顯然屬於“鴻都門”人士之一。另外,江式《論書表》“後開鴻都,書畫奇能,莫不雲集。於時諸獻篆,無出邕者”(《魏書》卷九一《術藝·江式傳》,第1962頁。),也透露了蔡邕為“獻篆”者一員的事實。這就可以解釋蔡邕对“鴻都門學”的批評為什麽遠没有楊賜、陽球等典型經學士大夫那麽激烈的原因了,楊賜、陽球本未入其列,與“鴻都門”人士涇渭分明,故口無遮攔,激言相攻,直指“鴻都門學”“招會群小”,“鴻都門”人士皆“出於微蔑,斗筲小人”,因為此實為問題要害之所在,至於“辭賦書畫”等小技本為中性之工具,本身並不具備意識形态性質,士大夫也多有為者。蔡邕不同,其既自為“鴻都門”人士,便不好對“鴻都門”人士作整體貶低,故其論不及“鴻都門”作者,而衹着眼於“辭賦書畫”本身,一是說“辭賦書畫”乃“才之小者”,君子當“志其大者”;一是說“辭賦書畫”有高者、低者之别,從中不難體會到蔡邕的批評之中對自身的回護之意。

蔡邕参與“鴻都門”事而批評“鴻都門學”,並不構成矛盾,其代表的正是東漢“文士”普遍“儒士化”的事實。在文化思想方面,他們已代儒家立言,他們自身對“文學”作了“經學化”的體認,即“其高者頗引經訓諷喻之言”,這當為蔡邕善辭章,從事辭章,卻批評辭章的內在心理依據,其“辭章”大概屬於含有“經訓諷喻”的高者。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對之期許甚高,相對於經學致用,“辭賦書畫”衹是“才之小者”,他真正承認的“優大”之事乃在經學,從中不難窺知東漢傳統“文士”的普遍心態。蔡邕的事例是有典型性的,它是漢末社會文人群落結構分化的一個透視點。他們是“文士”,因而與典型的經學士大夫集團不同,但與“鴻都門”人士相比,他們在文化傾向上又向經學價值體系歸屬。在原有的社會文人結構中,經過長期的發展磨合,經學士大夫群落和“文士”群落構成的“二元”格局趨於穩定,當然兩者也不是隔若參商,它們之間的界限帶有模糊性。東漢時期,經學士大夫也多有善文者,“文士”陣營中也多有後世認可的“儒士”,二者之分乃就其主流而言,而且漢代的經學社會賦予這個上層的“統治”群體一個共同的深層文化特徵,即對經學價值體系的共同認同並視之最高。在這種情況下,“文”很難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漢末上層“文士”最風光、最有價值的“文事”舉動,莫非頌君、美政、修史,翻檢《後漢書》,頌君、修史之例非常之多,正說明上層“文事”所面臨的困境。漢代的“文學”雖一直在發展,但要依靠上層“文士”的自覺發動而掀起實質性的變革是困難的。

但“鴻都門學”不同,其出現本就帶有反“經學”的本意,其所突出和崇尚的是歷來被經學士大夫認為“淫靡不急”的“小能小善”——“辭賦書畫”,其所引用拜擢的是嚮被經學士大夫所輕、缺乏經學習染和教化的“豎子小人”。而且,不但建立了與太學對等的國家學府——“鴻都門學”,以國家的名義廣為召集善技藝小才之士,還對這些人員進行拜擢封官,而且這不同於以往帝王一時的恩寵賞賜,而是形成了規模性的社會現實,不但“作者鼎沸”,“至千人焉”,還有廣泛的社會影響。並且,在拔擢“鴻都門”人士的時候,還對經學士大夫勢力進行了排擠,致使“搢紳之徒委伏畎畝,口誦堯舜之言,身蹈絕俗之行,棄捐溝壑,不見逮及”。“鴻都門學”造成的客觀效果是:一,傳統經學話語權力的獨尊性質遭到挑戰,“辭賦書畫”等小能擠進可資拔用的神聖“選舉”領地;二,傳統的較穩定的上層士人群落構成發生了變化,善“辭賦書畫”的“小人”跨入了統治階層的行列。至於這種變化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一方面由於資料的不足不好言說,另一方面由於“鴻都門學”發生的過程較短,靈帝統治時期不長,以及初期士大夫激烈反對,它並没有得到充分發展。但它所昭示的事實是:傳統的“文士”即使努力向經學體系靠近也無法獲得的際遇和殊榮,卻偏偏在不以經術為長的“下層”人士那裏得到了實現,其所帶來的震動必定是久遠的。“文學”的深入變革在緊接下來的曹魏時期發生了,正可驗證“鴻都門學”所產生的實際歷史意義。

第三節曹魏上層文人集團的分化及其文化背景〖*2〗

一、曹氏政權與“鴻都門學”熹平三年(174),曹操二十歲,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熹平六年(177),曹操遷頓丘令,徵拜議郎,次年(178)因從妹夫被誅,免官。從熹平三年開始,曹操就在洛陽,熹平年間正是“鴻都門學”由待制到建置及產生影響的重要時期,聲勢所及,曹操不可能無所聞見。並且,曹操本人兼擅諸藝。《三國志·魏書》本紀注引《魏書》曰:

是以創造大業,文武並施,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

又注引《博物志》曰:

漢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農張芝、芝弟昶並善草書,而太祖亞之。桓譚、蔡邕善音樂,馮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凱等善圍棋,太祖皆與埒能。又好養性法,亦解方藥,招引方術之士,廬江左慈、譙郡華佗、甘陵甘始、陽城郗儉無不畢至,又習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飲鴆酒(《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注引,第54頁。)。

同类推荐
  • 明清小说女性研究

    明清小说女性研究

    本书包括形象解读篇、文本研究篇、附篇等三大部分,具体有《略论明代文学中女性审美形象》、《晚清小说中的中国女豪杰形象解读》等文。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文学名家

    文学名家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近看美国

    近看美国

    人们所追逐的美国梦其本质就是进入美国社会的中上层,成为享受美国的强盛富足、自由平等的一员。但是“美国梦”真的存在吗?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国梦”呢?
热门推荐
  • 9区1栋驯兽师恋人

    9区1栋驯兽师恋人

    强势爱撒娇的金牌驯兽师遇上自强不息明朗少女,霸道宠女友无底线!阎亦封,顶级金牌驯兽师,拥有国家特批准许私养猛兽的资格。虽说如此,但仗着别墅大,就在家里养老虎白狼蟒蛇和大象,考虑过家政工作人员的感受吗?自强不息的明朗少女乔溪,大着胆子接了这份工作!万万没想到,剧情到她这就完全不对了!“阎亦封,我刚拖了地,让你这条蟒蛇别蹭脏了。”“阎亦封,我厕所还没洗好,让你老虎再憋一会儿。”“阎亦封!我在打扫走廊,让你大象别堵路!”“阎亦封……能麻烦让你白狼把你叼走吗?你趴我身上很重啊!”从身后环住她,阎亦封的下巴抵在她颈窝上,温热的气息吐在她耳边上,他嗓音低哑道:“阿溪,你说什么我都听,只要你陪我一辈子。”
  • 热血痕

    热血痕

    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历史异常久远,但又为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那就是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互相征战的坟事。此书是讲史中的优秀之作,对晚清政治颇多揭露。作者主旨是要国人记住外人之侮,雪耻自立,在国难当头之时,卧薪尝胆,共同对敌。所塑造的爱国志士,不畏困苦,复兴亡国,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和理想。
  • 律政佳人不好惹

    律政佳人不好惹

    方宪一直记得上学时老师的教导:既聪明又善良的人最好,这样的人不仅能明辨是非,也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又坏又蠢的人也不必在意,因为以他的智商翻不起什么波浪,最怕的是聪明的坏人,这样的人他不仅能做坏事,而且通常会成功,你们啊,一定要远离这种人。可惜,方宪还是遇到了,再也没躲过。
  • 绿镯空间

    绿镯空间

    云朵,在四十岁时无意中打开了奶奶留给她的绿镯里的空间,改变了当时的窘境。当六十岁时,儿子成家立业,孙子也上学了。云朵觉着这辈子的生活很满足了。无意中,一觉醒来,云朵重生了。还是刚刚结婚的小媳妇,还是军婚。上辈子的经历让云朵不再对军人抱有幻想,渣男的外表也会迷惑人。只是...亲们,请大家多多给推荐哈!多多收藏,嘻嘻,念珠会努力努力再努力的!谢谢你们的支持!亲们可以加群:183787370,在这里告诉念珠你的想法,来点亮念珠新的思路和灵感。欢迎大家!
  • 我的异界仙侠之旅

    我的异界仙侠之旅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 仙囚歌

    仙囚歌

    云梦历三千九百四十九年二月二日记:云梦洲上出现百年难遇的虚空裂隙,贯通了传说中的仙泷秘境,天骄妖孽皆欲入内夺取逆天造化。霓族少族主霓非空意外陷落秘境深处,不幸身殒,时年十六岁。八年后,大世起。曾经少年容貌依旧,步入漫漫尘世……吾以仙之名起誓,护你生生世世缘。当世已翻天覆地,云梦洲上风起云涌,他该如何抉择?那纷争,那波澜,那精彩绝伦,尽在煌煌仙囚歌!QQ讨论群:1097586757
  • 夏子清秋

    夏子清秋

    夏清追随着她初中爱慕的学长进入辰一高中,她结识到了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子离。当夏清与学长越走越近时,她才发现……
  • 诸天之鬼佬降临

    诸天之鬼佬降临

    少年梅玄尘,想不想修真游戏之中第一个到达九转圣人境界的大佬。偶然获得了游戏的礼包,穿越诸天的机会,同时,纵横诸天,唯我无敌。
  • 乱世漂流记

    乱世漂流记

    一樽酹江月,半世付天涯。虽有胡风乱月,斧钺刀叉,遮不住南北江山如画。再看血红之下,滚滚风沙,埋没了金戈,埋没了铁马。太子诛杀皇帝篡位自立后,庐陵王九死一生,逃难西方。太子说:苏护,我为太子,你做我的东宫侍郎,我为皇帝,你就做我的散骑侍郎。苏护说:如今我带着你的军队饮马长江,恐怕是只能帮你到这里了。文章全名应该是《乱世漂流记之庐陵王的天下》,对历史略有架空,对事实略有改变。希望各位喜欢,收藏,评论,作者感激不尽。
  • 老九门之湘西往事

    老九门之湘西往事

    揭秘老九门张大佛爷以及二月红等人在湘西的一段秘密往事,它应该是整个老九门拼图中最重要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