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24900000044

第44章 后汉之亡(2)

苏逢吉的第二劣行是嗜杀。刘知远生日的时候,嘱咐苏逢吉去"疏理"一下监狱,说是给自己"祈福",还起了个名字叫"静狱"。没想到苏逢吉做得太利落了--他到了狱中,调阅囚犯的案卷,基本不看,不管轻罪、重罪、有罪、没罪,是不是冤案,一概不问,统统杀掉。还给刘知远报上个"疏理"结果:"狱静矣",监狱清静啦!

当时后晋的名相李崧被契丹掳走,刘知远就将李崧的旧宅赐给了苏逢吉。但李崧在西京洛阳还有房子,苏逢吉也不通报,干脆一并改为自己的户头。

不料到了隐帝时,李崧竟然从契丹千辛万苦地跑回了中原,进京一看,两处房子都没啦!于是他将两处房产的地契找出来,"献"给苏逢吉。李崧此举大约也有不满的意思,但我宁愿猜测他是干脆讨好权臣苏逢吉,连地契都给他,让他更踏实地领有这两处大院子。

糟糕的是李崧的子弟们不服气,常常有些怨言。苏逢吉听到这些怨言后,动了杀机。他诱使人给李崧和李崧的兄弟诸人栽赃,要李崧的仆人诬告主人,然后将李崧等抓捕到狱中。史上没有说使用酷刑,但留下了李崧的"自诬"状:"与家僮二十人,谋因高祖山陵为乱。"这意思是说:我李崧跟家里二十口人,预谋在高祖(刘知远)下葬陵寝时作乱。

一个从契丹跑回来的前国文官,无兵权、无财权、无政权,会带着二十几个人造反作乱?显然这是拷掠后的诬服状,苏逢吉一定是动了大刑,否则,李崧怎会给自己一个必死的罪名!

但事情还远不止于此。苏逢吉得到这封"自诬"状,还不满意,亲手将"二十人"的"二"字加了一个横竖折笔画,改为"五",变成了"五十人"。这样一来,就将李崧全家几乎灭了族。

此人甚至没有亲情。他有个"庶兄",应该是同父异母的哥哥,从外地来投奔他,但是没有先来见他,而是先去看了他的几个儿子。苏逢吉就认为这位哥哥对他不够尊敬,竟然找了个借口诬告他,一顿乱棍打死。

苏逢吉的嗜杀,在"捕盗"名义下做得最为血腥。

隐帝时,天下多"盗贼",苏逢吉为此专门草写了一份由皇帝签发的诏书,主要内容就是:只要是盗贼,他的家,以及互保的邻居,一律"族诛",灭全族。这一份过于血腥的规定,让嗜血的后汉朝官也看不下去,于是,有人对他说:"杀盗贼,灭全家,已经够过分的,怎么连互保的邻居也灭族呢!"苏逢吉想想还是要杀互保的邻居,只不过将"族诛"这个规定去掉而已。

在这个血淋淋的国家政策引导下,地方官干脆放开渴血的欲望,开始了以治安为名义的大肆杀戮。

有个郓州捕贼使张令柔,尽杀了平阴县十七个村子的村民数百人。有个卫州的刺史叶仁鲁,闻听所辖之境有盗贼,自己率兵剿寇。当时有村民十几人也不愿意忍受盗贼劫掠,就跟着一起追逐盗贼。走入山中之后,盗贼走散,叶仁鲁从后追来,没有发现盗贼,见这十几个村民,就认定他们就是盗贼,一个个抓起来,将脚后大筋砍断,扔到山脚下不管。这些人无法走路,宛转号呼,好几天后死掉。知道此事的人无不认为这是一起冤案。

但苏逢吉却认为这是能人。史称因此天下假托为捕盗之名杀人"滋滥",越来越多。冤杀了不知多少人。

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得到了后汉高祖刘知远、后汉隐帝刘承祐两代人的信任。

代价沉痛的"使酒"

但在后汉隐帝时,郭威、杨邠、王章、史弘肇崛起,分割了苏逢吉的部分权力。这让苏逢吉很不爽。尤其是史弘肇,几乎处处跟他顶牛。他于是紧紧依靠隐帝刘承祐,结好李太后的兄弟李业、宦官郭允明等几个权臣,中立杨邠与王章,开始了一番宫廷密谋。

苏逢吉机关算尽,但他有个致命弱点,好耍酒疯,史书的说法是"使酒"。他这一生,有两次代价沉痛的"使酒",最终让他失势。

第一次"使酒",他得罪了郭威。他过去跟着刘知远时,曾经征讨邺镇(今属河北邯郸),当时郭威也是重要将领。苏逢吉仗恃着与刘知远的亲密关系,多次在军中"使酒"侮辱郭威,郭威虽然暂时忍了,也不与他计较,但已经心生芥蒂。

隐帝时,郭威奉命镇守邺镇。因为幽云十六州已经不属于中原,故郭威镇守的邺镇冀南之地已经等于后汉的北部边境。郭威行前为枢密使,苏逢吉有意削减郭威的权力,认为前敌总司令,带着"枢密使"的头衔不合适,主张免去这一职务。

他让有个大臣叫李涛的,来干这个活儿。李涛本来是个智者,但他也有忠义之心,凭直觉认为前线总司令带着国防部长的头衔,权力过重。按照前代多次军事哗变的经验考察,也确实不应该这样安排。就接受了苏逢吉这个意见。但没有想到御前会议讨论此事时,李太后大怒,认为李涛是"离间大臣",罢了李涛的官。史弘肇也站在太后和郭威一边,不同意罢免郭威的枢密使之职,再一次与苏逢吉对着干。

在太后和史弘肇的内援中,郭威始终带着枢密使这个国防部长的职务镇守在邺镇。权重,开始向郭威倾斜。这话表过不提。

第二次"使酒",他得罪了史弘肇。

"禳祈之术"

史弘肇是刘知远帐下一员战功赫赫的骁将,带兵有辣手,与刘知远很相像,但下手杀人比刘知远还要凶狠,不讲规则。

当初郭威带兵平定李守贞叛乱,长达年余。国家西部用兵,京师恐惧,有流言。史弘肇负责京师治安,史称"务行杀戮,罪无大小皆死",务必推行国家恐怖政策,血腥杀戮,不管罪过大小,一律处死。

李崧因为奴仆诬告而死,史弘肇将李崧的幼女取来,做了自家的奴婢。

这事养成了一个风气,大家族的权贵们害怕诬告,于是纷纷讨好奴仆,而这帮被豢养的家奴们也以此要挟主人,期望从中获利。

有一个姓何的大户,家中有一玉枕,据说价值十四万贯。他令家奴将其带到淮南去换茶叶。但这位家奴见钱眼开,从中隐匿了若干钱财,何大户给了他一顿鞭子。家奴干脆就告到史弘肇的警察局来,说何大户得到的是昔日燕王赵延寿的玉枕,拿到淮南给了吴人。这样一说,事就有了私通敌国的嫌疑。史弘肇不容分说,马上捕治,将何大户杀掉,当即在帐下就分掉了何氏的家财和妻女。

但史弘肇在杀伐中建立威信,也有"为国分忧"的考虑。

当时隐帝亲近那一批小人,史弘肇和杨邠都有"裁抑",制裁和贬损,不让小人势力过大。

李太后有故人的儿子要做军官,史弘肇根本不解释,抓来就砍了。隐帝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当时天下大旱,又闹蝗灾,黄河决口,京师大风将树木连根拔起,厚重的城门也无故坏掉,宫中还常见怪物投掷瓦石,摇动门扉。种种异象令隐帝和太后不安。于是有了"禳灾"活动,请尼姑们入宫来做道场。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当时请来尼姑进入宫禁诵念佛书做功德,有一个尼姑上厕所,回来后,则悲泣不止,除了哭,人事不知。连续几天,醒来,问她为啥哭泣,竟啥也答不上来。她在厕中看到了什么?史无记录。

隐帝刘承祐在天灾和怪异面前也有恐惧,这是儒学历来讲述"天人感应"的历史惯性力量在起作用。它对制衡帝王的放纵不一定有决定性作用,但至少在心理暗示中有一种减缓放纵、自我警醒的功能。隐帝见"禳灾"作用不大,就来问当时一个姓赵的司天监,管理天文历象的科技部长,究竟怎样才是正确的"禳祈之术"?

赵部长回答他的话集中了科学家、道德家和儒家谏官的意见,他说:"臣之业在天文时日,禳祈非所习也。然王者欲弭灾异,莫如修德。"臣下的业务方向在天文历象方面,说到消灾祭祀、祈祷福报之类,不是我日常修习的。但我知道的是:治理天下的王者如果要消除灾异,最好的法术也不如修行德政。

这话让隐帝琢磨了半天。一直到司天监走了,他还在琢磨,最后还派出中使去问他"怎么样才算是"修德"?"赵司天监回答道:"请陛下读《贞观政要》去效法唐太宗。"《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的一部政论、史论。记录了唐太宗在位23年中,与大臣们讨论国家治理的言论和措施。书中讲述圣君王道,用人唯贤,重民爱民,省刑慎罚等仁政主张和思想。赵司天监有此动议,应该是对隐帝的一种警示。但隐帝似乎没有看懂《贞观政要》。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距离唐太宗王道事业太远太远了。

这是一个"君不君,臣不臣"的时代。

史弘肇欲斩苏逢吉

李太后的弟弟李业,在刘知远时期就做大内财务总管,隐帝时很得信任。当时正好有个宣徽使职务暂缺,隐帝、太后,都暗示执政,希望这个官职能给李业来做。但史弘肇认为官员迁补,国家有制度,不能让外戚越过这个制度,最后居然没有让李业做成这个官。宦官郭允明等人也很得隐帝喜欢,但是也因为执政的意见,很久没有升官。这一群人物对执政怨气很重。

隐帝喜欢听歌,有一次教坊使(略相当于文化部艺术司)组织的演出不错,隐帝高兴,当场就每人给了赏赐。

教坊使觉着史弘肇厉害,得通报一下,就来向他表示得到赏赐很感谢什么什么的。不料史弘肇大怒,对这几位负责演出的官员说:"我大汉为国征讨的健儿,还没有过人人受赏的记录呢!你们一般戏子有什么功劳,敢当这份赏赐!"说罢,将所有的赏赐一律没收,交还国库。

苏逢吉知道史弘肇厉害,多少让他几分。但他耍酒疯使性子,还是惹恼了史弘肇。

有一次三司使王章在家中宴请几位大佬,苏逢吉、史弘肇等人都在座。苏逢吉又开始"使酒"。

开头还算不错,各位贵客有说有笑。后来开始行酒令,史弘肇不太在行,弄不清这类酒令,总是出错、受罚。这时有位客省使名叫阎晋卿,就主动坐在史弘肇身边做参谋,告诉他怎么怎么出令。史弘肇学得快,很快就转败为胜。

苏逢吉见史弘肇面有得意之色,就讽刺说:"旁边坐着个姓阎的,当然就罚不着啦!"这一句话刺得史弘肇不免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马上用当时流行的最下流的话语大骂苏逢吉。

原来,史弘肇的太太就姓阎,但这位姓阎的太太恰又是过去酒店里的艺伎。史弘肇认为苏逢吉这是有意嘲讽太太的出身低贱。现在已经无法知道苏逢吉是不是有意刺激史弘肇,但史弘肇的感觉就是被讥讽、被侮辱。

苏逢吉似乎知道闯祸,挨骂时不还嘴。史弘肇站起来想给这个二货饱以老拳,但二货看事不妙,干脆溜走。史弘肇不依不饶,找到一把剑准备追上去杀了这个家伙。杨邠知道史弘肇脾气,感到都是国务大臣,这个大将杀那个宰相,在天子面前真是无法交代,一时急出泪来赶紧劝解。史弘肇说,算啦,俺也不跟那小子计较了,回家!但杨邠担心他行刺,跟他一起骑着马,送史弘肇回到府邸才罢。

隐帝知道后,曾让人调和将相关系,但不成功。

隐帝谋划诛杀杨邠

两次"使酒"之后,苏逢吉为了自保,更开始在内侍那边挑拨离间,说史弘肇和执政们的坏话。在他影响下,李业、郭允明等人对执政们也有了不满,更添油加醋在隐帝前编派史弘肇等人,于是隐帝对史弘肇有了"跋扈将军"的印象。

但杨邠也有"跋扈宰相"的风格。杨邠做事不识大体,对邦国文明建设毫无感觉,万事凭感觉做去,常把事做歪。但他执政期间革除了苏逢吉的一些弊政,多少有些缓解帝国的矛盾和紧张。他虽然劝慰史弘肇,但骨子里却像史弘肇一样,对隐帝也没有敬重之心。

有一次,杨邠与王章一块在御前讨论要施行的国家政策。隐帝听后,嘱咐一句:"事行之后,勿使有言也。"你们推行的这些政策,要稳妥施行,争取施行之后,不要叫人说不是。杨邠不假思索,紧跟上一句:"陛下但噤声,有臣在。"陛下您只管闭口别出声,有我在。这话说得确实"无礼"。李业等人于是又据此挑拨君臣关系。隐帝想想,也是。当初他想立宠爱的耿夫人做皇后,杨邠认为速度太快,不同意。结果耿夫人没有得到皇后的名分就去世了,隐帝想用皇后之礼葬她,杨邠又认为不可。这种不断被大臣制约的事一桩桩一件件,苏逢吉又在一旁不断言语相激。隐帝开始不安。

李业等人认为:"杨邠、王章、史弘肇等人专横跋扈,肆无忌惮,最终会犯上作乱!"隐帝听信这话后,甚至在夜间听到手工作坊的打铁声响,都开始怀疑有人在抓紧时间赶制兵器。以至于有一次到天亮都没入睡。

隐帝动了杀机。于是和李业、郭允明等人开始谋划诛杀杨邠等人。几个人商议已定,入内禀告李太后。太后说:"这么大事怎可轻举妄动!应再同其他宰相商议商议。"李业在旁说道:"姐姐啊,先帝曾经说过,朝廷大事不能跟书生谋划,书生胆小,会误事害人的!"李太后还是重复刚才说过的话。

隐帝于是生气道:"国家大事,不是闺门女人能知晓的!"干脆拂袖而出,真是连老娘的话也不听了。郭威当初的担心成为事实。

李业等人觉得力量不够雄厚,就将密谋告诉了客省使阎晋卿。阎晋卿认为史弘肇有实力,恐怕事不成反而自己受害,忖量再三后,决定去史弘肇府中告密。

但事情就是这样鬼使神差:因为当初一场酒令,让史弘肇对当事人都有了隔阂,连带对帮他行酒令的阎晋卿也有了厌烦。当阎晋卿要求见时,他干脆找个借口,推辞不见。这样,史弘肇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机会。

于是,后汉有了宫廷惊变。

杀大臣宫廷惊变

早朝时间到了。史弘肇等人毫无防备。从大殿里屏风后面转出精壮甲士数十人,并没有费力气,就将史弘肇、杨邠、王章捕杀于大殿之下。然后召集其他宰相和朝臣,到崇元殿按朝班排列,隐帝宣旨说:"杨邠等人谋划造反,已伏罪处决。现在与诸位共同庆贺!"又召集各军将校到万岁殿,在大庭之中,隐帝亲自向将领们宣布此事说:"杨邠等人一直把朕当作孩子来看待!朕今日才得以做你们的君主。你们,从此可以免除权臣们专横之忧啦!"随后,隐帝派出了亲信,逮捕了杨邠、王章、史弘肇的家属,全部杀死。为了防备兵变,隐帝又紧急征调侯益、慕容彦超等几位重要的心腹藩镇入朝,拱卫京师。并准备任命苏逢吉权知枢密院事。这一场惊天动地的宫廷政变,消息传出,史称"中外人情忧骇",朝廷内外人都有了担忧和恐惧。事情太大,那些藩帅会怎么想?怎么做?史称杨邠等被杀那一天,天象有变:无云而昏,雾雨如泣。

苏逢吉虽然憎恶史弘肇,但他确实没有直接参与李业等人的预谋,听到这个事变后,也很惊愕。他私下里对人说:"这事也干得太草率啦!事发之前,如果陛下问我一句话,绝不会到这个田地!"这是不是苏逢吉的真心话,现在已经很难测知。但事情按照逻辑推演,他是导致这一场惊变的始作俑者。因为正是他,挑唆了李业等人。

一场杀大臣的政变结束后,隐帝还想到了两个人:近在澶州(今河南濮阳)的王殷和远在邺镇(今河北邯郸)的郭威。

王殷是史弘肇死党,时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遥领夔州(今属四川奉节)节度使,为了防备契丹,正带兵屯驻澶州。郭威是史弘肇的好友,与苏逢吉有旧怨。现在史弘肇被杀,苏逢吉升官,郭威必须被杀。

同类推荐
  • 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本书讲述了战国七雄,各国兵争舌战,风云际会,政客过招。奇招、绝招、阴招、险招令人眼花缭乱,大战、小仗、明争、暗夺令人目不暇接……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中国又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段。袁腾飞以其独到的“史话体”,为我们轻松解读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
  • 这里曾经是汉朝3

    这里曾经是汉朝3

    本书是该系列的第三部,书中从司马相如出道混世写起,到霍光铲除“奸党”掌权止。刘彻登基以后,雄心勃勃,一扫之前汉朝积弱挨打局面,处心积虑地培育出汉朝一代铁军,对抗匈奴。卫青和霍去病横空出世,扫荡大漠,傲视群雄,威震天下。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后宫巫蛊风波再起,卫子夫失宠,太子刘据地位岌岌可危,一场流血的权位争斗,不可避免的再次上演。
  • 宁夏农村改革发展30年

    宁夏农村改革发展30年

    本书以综述、专题研究、文献摘编、报刊资料、大事记五大板块,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宁夏农村改革发展30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 明末突围

    明末突围

    刚刚成名的体制外的网球明星周康石,穿越到了崇祯十年的广西。刚刚尝到金钱滋味的他到了偏远广西,想到的是先发财。要发财,先从痛扁越南佬开始。要救国,从给“驴友”祖宗------徐霞客当保镖开始。
  • 李国文说明

    李国文说明

    作者是文学大家,自有固定的读者群,善于用辛辣的笔触,调侃历史,以史论今。这是一部以明代人物或事件为背景,进行历史真相探究或者人文反思的历史散文作品集,是汇集作者近几年发表在若干报刊的散文合集,个别稿件属于首次发表。延续中华书局《李国文说唐》《李国文说宋》的市场基础。酝酿更市场化书名,精雕细作,期待好的市场反馈。
热门推荐
  • 末世喵身之萌娃不好当

    末世喵身之萌娃不好当

    【文已弃,不要等,看的我心酸】v5妖星滳妖王穿越了,有着一个逗比系统和奇葩空间。然而,婶马?这是小说世界?婶马?要我和女主赈救世界?婶马?老娘这柯南即视感是什么鬼?还有!这些奇葩逗比的金手指我能退货吗?最后,这谁谁谁?尼有恋童癖?[金手指多]
  •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医女青玄

    医女青玄

    天元末期,灾祸横行,流民遍地,天下群雄逐鹿,狼烟四起,血流成河……数年后,大夷王楚天昊始定都燕京建立大夷国,此后不久,雄据四方的各路藩王纷纷称王,至此后天下刀兵不断,十年后,始天下四分,分别为东夷,南安,西洲,北临,至此天下初定。乱世中,一个拥有特殊能力的医女青玄和一代剑神叶护以及拥有天姿国色的郡主元霜,深情不移的定北将军沈长歌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国情仇录!
  • 龙国的故事

    龙国的故事

    主人公爱米丽和爱米莎在森林里发现了通往异世界——龙国的大门,由此,他们展开了一系列有关龙国的故事……
  • 时代推手

    时代推手

    来到一个五分熟悉五分陌生的世界。在这里,一场文学大赛下来,老人与海这样的篇章都被逼出来了,评委也没有想象中的眼珠掉地。一场原创歌曲比赛,年仅二十岁的周董频频超神,主角即使开挂也差点被虐。赫本已度罗马假日,白兰度未替教父代言。恐龙依然席卷世界,不见大船装上冰山。阿甘悄然立传,肖申克何时救赎?在一个大娱乐时代里,用曾经震撼世界的经典铺出华娱前进的台阶。
  • 主播竟然不是人

    主播竟然不是人

    蜘蛛精:“各位哥哥么么哒,送火箭小蛛蛛给你们看八条腿哦!”………嫦娥:“大家喜欢我的小兔子吗?送超级火箭,可以加入嫦娥妹妹的群聊哦~”………孙悟空:“嘚!孩儿们跟俺老孙走,带你们偷蟠桃去,到时候弹幕抽奖,人人有份!”………杨戬:“兄弟们666刷起来,火箭飞得多,二郎真君用天眼带你们去看七仙女。”………江镜坐在办公室内一边啃苹果一边看着大佬们的卖力直播,哈哈大笑:“大家努力收礼物啊!你们赚得越多,我才能薅得越多!”
  • EXO勋鹿之眼盲心亡

    EXO勋鹿之眼盲心亡

    天生多疑的我对你的话深信不疑,不是我傻,是因为我爱你。哪怕知道你要害我,要骗我,我也照你说的做。可是,世勋呐,我也会痛啊,心真的好痛……主勋鹿,附加各种西皮,这里小沫,第一人称写滴
  • 仙君,你家小狐狸掉了!

    仙君,你家小狐狸掉了!

    PS:高冷变态仙君×邪魅脑残妖狐某日,宋灼问:“你可记得离落兄?”段琴点头:“记得,那个笑起来很好看的公子。”宋灼微皱眉:“你可还记得邵公子?”“穿紫衣的好看公子。”“那王公子呢?”“话很多的好看公子。”宋灼冷笑:“你莫不是书读少了?一个词语形容所有的男子?”段琴哼道:“我形容公子的就不一样。”宋灼心喜,面上不露声色:“什么?”“俊俏。”罢了,自己家的傻狐狸自己传销。宋灼翻开书,指着“道貌岸然”四字:“这是形容邵公子的。”又指着“衣冠禽兽”:“这是形容王公子的。余下的都是形容我的。记好了?”段琴看着那一大段字:面若冠玉、目如朗星、鼻若悬胆、唇若涂脂、长身玉立...
  • 载梦白舟千辰

    载梦白舟千辰

    载梦,一生纯挚的梦。邂逅如梦,从今,便为你守候,白辰河边,你,可愿归来?
  • 修仙强者在校园

    修仙强者在校园

    这是一个,重生回校园时代修仙,装逼,泡妞,扮猪吃老虎的故事。美女,你想要学修仙吗?我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