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64700000028

第28章 入主白宫 狂澜迭起(2)

两位总统在冰冷的气氛中一起乘车驶向国会。在车中,艾森豪威尔打破难堪的沉默,说:“1948年我并没有参加您的就职典礼,您知道这是为了什么吗?”

杜鲁门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哼了一句:“为什么?”

“我是出于对您的考虑才没去的。因为如果我出席,我会从您那里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的。”艾森豪威尔微微一笑。

杜鲁门马上回敬了一句:“艾克,要知道,要是您在华盛顿的话,我根本不会请您参加。”

两位针锋相对的总统又沉默了。到了国会后,艾森豪威尔和杜鲁门走过华丽的圆形大厅,来到国会东侧。那儿有一个平台,一大群共和党人以毫不掩饰的喜悦心情,兴高采烈地进行着庆祝活动。

影星乔治·墨菲说道:“简直是太妙了,就像经过漫长黑夜之后,见到了明媚的阳光。”

情况的确如此,华盛顿冬日的阳光穿过云层,懒懒地照射下来,使这一天变成愉快的一天。大家一致认为,这是艾森豪威尔运气好的结果。

此时即将就任总统的艾森豪威尔,穿着一件深蓝色双排扣大衣,颈上围着一条白色围巾,微微地对大家笑着,不时地挥动他的胳膊向人们致意。

12时32分,弗雷德·文森大法官主持宣誓仪式。在艾森豪威尔发表就职演说时,他严肃坚定的表情,变成大家所熟悉的咧嘴微笑。他把手高举过头,手指作V字形表示胜利。人群中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在一片掌声之中,他开始他的就职演说。

第二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正式履行美国总统的职责。

2月17日,艾森豪威尔总统举行了他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他已经宣布,如果可能,他准备经常地每星期会见报界,并打算允许电视记者进入办公大楼参加招待会。

艾森豪威尔与记者们的关系是有口皆碑的。在他任总统的8年之中,他总共会见报界193次;从1955年开始,电视记者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因此,他比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位总统都更加经常地使自己受到记者的提问。

艾森豪威尔对于自己运用英语的能力深为骄傲。他是有理由的:30年代,他起草过麦克阿瑟的讲稿;1945年,他在伦敦市政厅发表的演说被《泰晤士报》认为可与林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相媲美。他的基本领导原则之一是:和人民没有联系的人,不能进行领导。

像他一直在做的那样,他培养了与报界人士,尤其是一些高级人士的良好关系。一些报道他度假情况的记者们,发现自己会成为艾森豪威尔宴会上的客人,会吃到刚钓到的鳟鱼,而烹调鳟鱼的人是钓鱼的人,也就是总统本人。有时,他还和记者们一道打高尔夫球。尽管他不期望得到战争时期与报界的那种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但他绝不允许他和报界的关系坏到对抗的地步——这对他毫无益处。

在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尖牙利齿的记者们就提出了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朝鲜战争。

《先驱报》记者克雷格咄咄逼人地问道:“总统先生,你是否知道很多国会议员也认为,总统无权不和国会商议就将我们带进朝鲜战争?总统也无权派部队前往欧洲?”

艾森豪威尔打断她的话,“这是我担任总统前很久发生的事情。在努力决定我自己的道路和解决我自己的问题方面,已够我招架的了。我不想退回去解决别人的问题。”

克雷格没有再追问下去。

话虽这么说,艾森豪威尔作为总统,却不能对朝鲜战争不理不睬。

4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美国危险的政治军事冒险。美军打着联合国的蓝色旗帜,残暴地杀戮和平居民。最残酷的大规模轰炸,甚至使整个城镇从地球上消失。数以万计的妇女、儿童、老人被凝固汽油弹杀害,或在空袭和炮击中丧生。被美军俘获的俘虏生活条件极差。美国武装部队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无辜居民,普遍实行一种经过精心策划的大规模恐怖政策,其实质可归结为:恐吓朝鲜人民,削弱他们的反抗意志,迫使其投降。

1950年9月30日,杜鲁门曾宣布,要考虑关于对朝鲜进行原子打击的问题。这一声明,在美国和国际舆论中,激起了强大的愤怒之波。

尽管麦卡锡主义嚣张一时,反战运动仍在美国兴起,并在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轰轰烈烈地发展。书信和请愿书雪片般飞往白宫,普通的美国人坚决要求新总统履行选举前的诺言,停止朝鲜战争。

在一封致艾森豪威尔的信中是这样说的:“请想一想朝鲜战争所造成的苦难和不幸。我相信,假如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在忍受这种痛苦,我们一定要设法终止这场战争。”

的确,朝鲜战争没有给美国增添任何光彩。尽管美国武装部队直接参战,朝鲜人民军仍能同游击队巧妙配合,迅速向南方推进。到9月,南朝鲜的领土几乎全部被解放,美军的残部仅仅勉强坚守在釜山地区的小块地盘上。

领导“联合国部队”战斗行动的美国“联合指挥部”长官麦克阿瑟将军1950年写信给艾森豪威尔谈到:“我还从来没有遇到比这更无畏的士兵,更果敢、更顽强、更有战斗力的对手。他们是第一流的战士。”

美国政府预感到在军事上有全面被击溃的危险,便向朝鲜大量增援。麦克阿瑟侵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土,并且越来越接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的边境。美国空军开始大规模袭击中国东北地区,美国军用飞机也日益频繁地侵入苏联领空。

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统一战线。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跨过鸭绿江,支援朝鲜。

朝鲜人民的英勇斗争取得了辉煌战果。战场的形势急转直下,干涉者招架不住,不断向南方撤退。12月中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被收复,局势已开始明朗。对美国来说,战争将是旷日持久和前途黯淡的。

麦克阿瑟悍然提出,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原子轰炸,并和蒋介石军队一道对大陆进行登陆作战。同时,他还公开地抨击杜鲁门总统的政策。

1951年4月11日,恼羞成怒的杜鲁门总统撤掉了麦克阿瑟驻朝司令官的职务。

一般认为,麦克阿瑟被撤的原因,是这位70岁的老将表现了拿破仑的派头——他不愿执行预备役上校杜鲁门的“不在行的指示”。当然,还有美军在朝鲜的惨败。势力强大的美国统治集团在担心,胆大妄为的最高司令官一旦使用原子武器,就会挑起同苏联和中国的战争,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将是无可挽回的。

布雷德利将军曾归纳说,麦克阿瑟的战略把美国拖进了一场“在错误地点、错误时间、同错误的敌人进行的错误战争”。

此时此刻,前线的形势稳定下来。局部的军事行动仅沿着划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朝鲜边镜的38度纬线进行。

在美国面前(也可以说,在艾森豪威尔面前)出现了一个棘手问题——怎么来体面地终止这场实际上打输了的战争,同时又避免投降的后果。

美国本来指望,一旦战争开始,美国的盟友就会根据华盛顿的第一道命令,派来所需要的“炮灰”。美国政策的本来考虑是,把美国的盟友派到前线去,而美国将主要发挥军火库以及“同盟智囊团”的作用。

美国的一厢情愿遭到了现实的残酷打击。不管白宫施加多大压力,盟友们都不急于向朝鲜派遣本国士兵。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美国人不得不承担战争的军事、经济、政治和道义上的主要担子。这种沉重的超负荷,极有可能使美国的对外政策宣告破产。

艾森豪威尔1950年12月30日在给国防部长弗兰克·佩斯的信中说道,“美国并不那么强大,能够把全世界都背在自己肩上”。

1951年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提出了在朝鲜实行和解的建议。接着,陷入军事政治绝境的美国,在世界和美国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开始了关于朝鲜停战的谈判。

艾森豪威尔在竞选胜利后,兑现他的诺言,秘密去了朝鲜一趟。杜鲁门则指责他的行动是“典型的蛊惑行为”。

果然不出杜鲁门所言,艾森豪威尔执政后,并未急于履行他选举前的许诺。与此同时,他却突然加紧了对台湾的军事干涉。1953年2月,美国提出以联合国的名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封锁的建议,但遭到其他所有与会国的反对。企图用同盟国的共同努力来解决朝鲜问题的政策又一次碰了个大钉子。

加紧进行朝鲜战争的尝试激起了全世界的愤怒之火。美国的反战运动方兴未艾,要求停止战争的信件、请愿书、呼吁书如雪片一样飞向白宫。一位呼吁者激昂陈词:“战争永远不能遏制共产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共产主义在俄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共产主义在半个世界的胜利而告终。新的世界大战将是何结局?谁知道呢?”呼吁书的作者坚决要求停止在朝鲜的军事冒险。

目前的出路只有一个:尽快签订和平协定。但是,在签订和约的路途上又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障碍。年事已高的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突然表现出令人诧异的好战性。他企图利用北朝鲜和中国战俘问题,破坏和平谈判,并使战事再起。狂妄的李承晚宣称,如果需要,南朝鲜军队将单独战斗到底。

艾森豪威尔在竞选过程中说过,“美国人民在竭力追求根本变革。”很明显,这些变革需要从对外政策入手。新的政权在压力及吵吵嚷嚷中终于同意了朝鲜停战,艾森豪威尔从而履行了对选民的最重要许诺之一。

后来,艾森豪威尔措词温和地对朝鲜停战原因做出了主观的评价。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原子弹的威慑作用,而在于美国在朝鲜的损失。到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之日,朝鲜战场上美军已阵亡21 000人,伤91 000人,而到签订停战协定时阵亡达34 000人,伤103 000人。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彭德怀

    毛泽东与彭德怀

    本书记叙的是两位伟人之间的真实历史,从相识到相知,从互信到互敬,从合作到分歧。在毛泽东或彭德怀的革命生涯和人生交往中,彼此的关系最为特殊、命运最为攸关、经历最为曲折。两人,有着神奇的酷似,也有着迥异的差别;有着太深的渊源,也有着太多的纠葛;有着渐进式的演进,也有着突然的逆转。在历史大潮中,他们合作与分歧,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走向和发展;他们的悲欢和离合,浓缩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风云沧桑。在潮涨潮落中,在跌宕起伏中,在合作与掽撞中,他们同经磨难,共浴辉煌,也一起经受内心世界的冰火煎熬。与此同时,他们的传奇关系还因为各种原因披上一层秘雾。被“否定”的历史,与被历史否定的“烟云”经常交织纠缠。
  • 追思文化大师

    追思文化大师

    现在,一个新的世纪已经毫不迟疑地来到了我们的面前。经过差不多一百年的努力,中国终于赶上了世界前进的步伐,从积贫积弱中崛起,成为我们人类大家庭中最有活力、最有希望的国度。就人类的发展历程来说,一百年的时间不算长,而对于中国来说,二十世纪的一百年却是非常之关键、非常之重要的。没有这一百年的努力变革,中国将仍然像沉睡的病狮一样,不能振作,难以进步。
  • 武则天:无字碑上写传奇

    武则天:无字碑上写传奇

    武则天出身官宦之家,自幼美丽聪慧,是父母的掌上明珠。14岁那年,她被选进宫中,封为才人,服侍唐太宗李世民。太宗虽然对她印象不错,却并不宠爱她,特别是天象异常后,武则天彻底失去了被宠爱的机会。后来,武则天在太宗的病榻之侧结识了太子李治,并与李治产生了感情。太宗去世后,花样年华的武则天被迫出家,削发为尼。但是她不甘心就此终老一生,时刻等待着机会的来临。
  • 商人的鼻祖:陶朱公大传

    商人的鼻祖:陶朱公大传

    青年时代,范蠡从老师计然处学到“上富其国,下富其家”的商业之道,并且将这套商业哲学运用到帮助勾践复仇灭吴的实践中。他和文种在这一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而和美女西施的一段旖旎恋情,荡气回肠,传为千古佳话。功成身退之后,范蠡改名鸱夷子皮,来到齐国经商,继续实践他的商业哲学。很快,他积累了千金之富,被齐人推举为“卿相”。范蠡由此感叹“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不详”,散尽家产,来到陶邑,易名陶朱,并遇到了他一生的竞争对手,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另一位商业奇才端木子贡。在陶朱公的一生中,三次积攒了千金之富,又三次散尽家财。他将经商从“聚财”的功利境界提升到“散财”的哲学境界,使得商业经营成为“陶朱事业”,被司马迁推崇为“富而行德”的典范……
  • 清圣祖康熙(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圣祖康熙(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是清代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是被公认的英明皇帝。他聪慧好学,知识丰富;他精明强干,勤于政务;他南征北战,叱咤风云;他事必躬亲,励精图治;他所向披靡,政绩卓著,向被史学家所称道其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尽管因为社会制度封建性的局限,使康熙大帝具有与其他封建帝王同样的阶级压迫及封建剥削,但这并不损害他作为封建君主的睿智与英明。
热门推荐
  • 宇航异界行

    宇航异界行

    战争,悲剧在上演!安逸的生活让人们失去了对战争的恐惧,代替的是战后的利益。然而他们不知道战争正是最大的损失。当战火蔓延到他们眼前,他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战争的可怕的时候,终于他们开始忏悔了,遗忘历史本身就是一种悲剧。
  • 繁生缘

    繁生缘

    前世我爱你信你,被你杀死;今生我恨你厌你,定虐你百倍。
  • 家具里的中国

    家具里的中国

    中央电视台历时四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半年之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整理编撰成书,以飨读者。取景广泛,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家具中的精湛的技艺与文化。文字凝练、插图精致、设计精良、包装精美,兼具阅读、馈赠与收藏价值。
  • 岚歌

    岚歌

    12岁时,断魂宗里唯一支持她活着的就是无尽的思念,那些如地狱般的日子怎敌他羞涩一笑。多年后的重逢,她站在云端,如女皇般高傲不可一世,而他,却卑微的向她下跪,恳求她放了自己的发妻。那些年少时的美好终是在时光的摧残下消磨殆尽,她又去哪里寻找那消失了的青纯笑颜…
  • 开局十亿红包

    开局十亿红包

    获得系统,第一日签到,获得十亿元的大红包!第二日签到,获得逆天身份!第三日签到,获得豪华别墅!第四日签到,获得炫酷跑车!……第365日签到,恭喜宿主完成年终签到,获得本命源器混沌阴阳太子棋!哦吼,此生,装逼不再是梦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玄异梦境

    玄异梦境

    梦,究竟是真的吗?这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他成为了人人向往的修仙者,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一天他做了个梦,梦到了他坐着大鹏上,在太空中遨游,看星辰之璀璨。这一天他做了个梦,梦到他身旁神龙环绕,人人敬之,在人们的注视下从海面中消失不见。循环反复,几乎隔一段时间就会做一个梦,不知这些梦到底是梦还是真实的事情,半信半疑中他又做了个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Malvina of Brittany

    Malvina of Brittan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折兰勾玉杏向晚

    折兰勾玉杏向晚

    她原是修仙殿上一朵小小的杏花,生来仙胎,直到遇见一个人。为了这个人,她遭遇被贬,历经修行磨励,辗转不得七世。只因为万花之中,那个人曾执扇风流、眉眼含笑地对她道:“我便将你印在这扇面上,从此免你惊苦,免你无枝可依。”天命注定的一段情缘,在遭遇天庭的阻断与惩罚后,能否在人间开出圆满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