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64700000033

第33章 冷战暗斗 谁堪称霸(1)

1苏联卫星带来的惊慌

艾森豪威尔熬过许多焦头烂额的秋天。1942年时,他陷入突尼斯的泥潭里;1943年他困在意大利;1944年碰上“西部壁垒”;1954年在秋季选举中,失去了对国会的控制;1955年9月底,他第一次心脏病发作;1956年10月是苏伊士危机;1957年9月是轰动一时的小石城事件。

这些“灾难”,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已经是够受的了,可是令人丧气的事情还在不断地发生。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空间轨道。这一重大成就对艾森豪威尔和他的政府来说,完全是想象不到的重大打击。

纵观艾森豪威尔执政期间的美国对外政策,除了反华之外,很明确的一个方向便是积极反苏。他的对外政策包括:为反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用巨额拨款进行破坏活动;开展心理战、间谍活动和颠覆活动;给予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反革命移民物质上和思想上的支持,并积极利用他们达到敌视社会主义的目的;加强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实力。

极端仇视共产主义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认为,反俄心理战是政治斗争的最重要的战略部署。有人评价杜勒斯说,“杜勒斯在其对外政策上整整落伍一个世纪”。杜勒斯野心勃勃地致力于加速“冷战”升级,并不断导致新的危机。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以来,美国人想当然地认为,他们的国家不仅是世界上最富裕、最自由和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受教育最好、技术最先进的国家。问题在于,经常对美国成就进行吹嘘的人当中,没有几个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情况并不是正常的、独一无二的。这一切,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美国的盟国和敌人都遭到了彻底的破坏,而美国的工业却欣欣向荣。这是由于地理上的原因,而不是美国人的品质或技能所带来的结果。比如,美国人总把发明原子弹当做美国的成就,而事实上,这是一项国际性的计划,是从欧洲各处来的反纳粹科学家们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赫鲁晓夫得意洋洋地宣称:美国武器,包括B—52在内,都该进博物馆了。尽管这句话过于武断,但苏联的人造卫星表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优良的火箭和导弹却是不争的事实。

艾森豪威尔对人造卫星所作出的第一个反应,是召开一次国防部有关官员的会议,审查美国的导弹研制项目,并查找俄国在空间竞赛取胜的原因。在这次会议上,两位陆军军官提出,美国陆军本有一种火箭——“红石”可以在几个月前就将人造卫星送入轨道,但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却把卫星计划交给海军的“先锋”计划,结果是海军没有成功。

10月8日,艾森豪威尔询问副国务卿夸尔斯,此情况是否属实。夸尔斯给了艾森豪威尔一个更加令他恼火的答案“红石”早在两年前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但国防部偏要把地球卫星与军事的发展分开进行,以便强调卫星计划的和平性质。

如何才能亡羊补牢?艾森豪威尔苦苦思索着。到了今天,一切都陷入被动。

艾森豪威尔迅速指示有关官员,取消导弹研究部门超时工作的限制,并使“红石”纳入人造卫星的计划。

当然,民众对此事的反应是最为强烈的。记者对艾森豪威尔穷追不舍:“俄国发射了地球卫星,他们还说已经成功地发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而我们的国家却什么也没有。请问总统先生,我们对此准备怎么办?”

艾森豪威尔对此类的回答总是害怕三分。他往往首先表示不承认卫星和洲际导弹之间有什么联系,并答应在1958年年底之前,发射一颗美国地球卫星进入轨道。

“至于苏联的洲际弹道导弹,”艾森豪威尔沉着地笑笑,“只不过证明了他们能够将一个物体投向相当远的距离,并不证明他们能击中目标。美国的导弹研究正在全速向前发展,而且美国在洲际弹道导弹竞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记者们接着提问:“那么俄国是否能利用地球卫星作为发射火箭的空间平台?”

“现在不会。”艾森豪威尔回答道。接着,他笑笑说,“突然间好像全部的美国人都成了科学家!”

全国广播公司的记者提问道:“总统先生,根据美国人民对您的军事知识和领导水平的极大的依赖,您现在是否在说,俄国的人造卫星绕着地球飞行的时候,您并不因此而更多地担心国家的安全?”

艾森豪威尔试图使紧张不安的公众平静下来。“这是一个全美国人民都在问的问题”,艾森豪威尔答道,“就人造卫星本身而言,这并不引起我的恐惧,一点也不。在此刻,在这样的发展阶段,我看不出这一发展对我们国家安全有什么重大意义。”

2难堪的航天业

不管总统如何频繁地向全国保证,美国在核武器运载系统方面是如何如何遥遥领先,然而在美国,只要第一颗卫星还未送上轨道,美国人就不会相信总统的话。

1957年12月,众多的新闻记者,携着无数的摄影机、照相机赶至“先锋”火箭发射基地,准备把这一动人的伟大时刻记载下来。全国人民也欢欣鼓舞,兴奋异常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美国火箭”傲然刺入晴空的那一刹那的到来。

“五、四、三、二、一……点火!”

美国人民在一瞬间屏住呼吸,紧紧地盯着屏幕。然而,他们的心情从峰顶一下子跌到深渊——发射仅两秒钟,“先锋”火箭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直刷刷地刺入天空,而是颤抖了一下,迅速淹没到浓烟之中。接着传来一声沉闷的爆炸声,碎片带着火花四散裂开,形成一幅凄惨而美丽的景象。

人们都惊呆了。

解说员也一时语塞,呆呆地看着事故现场。镜头前浓烟滚滚。

原来,火箭在刚刚起飞之时起火,发生爆炸,并马上坠落地面,全部毁灭。这样的窘境,对艾森豪威尔,对美国人的自豪心理,以及进行火箭研制的预算,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1958年1月,诺兰告诫艾森豪威尔说,如果美国不很快将卫星送入轨道,那么预算上将“不可约束”。

竞选州长的纳尔逊·洛克菲勒提出,每一项可以想象的计划,其中包括飞往月球,可以花费的钱的数量是不受限制的。1月16日,他对总统说,如果美国使用核爆炸的力量,可以将人造卫星发射到月球并返回,“这将是我们时代最显赫的成就”,洛克菲勒双目放光,信心十足地说道。

艾森豪威尔对此却半信半疑。他在一次发言中说:“在目前情况下,我宁可有一枚完善的中程弹道导弹,而不要能够击中月亮——因为我们在月球上没有任何敌人!”

1月31日,在费尽了周折和努力之后,美国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轨道。然而,这颗卫星几乎和“先锋”一样地令人难堪,因为这颗命名为“探险者1号”的卫星,重量只有——31磅。

3月份,海军兴奋地说,他们终于使“先锋”号可以发射,但是送入轨道的卫星仅重31磅。要知道,俄国人在5月送上天的“人造卫星Ⅲ号”,重达3000磅!这使美国人汗颜不止。

艾森豪威尔对导弹和卫星的基本态度是,让各个军种发展它们自己的计划,并希望其中之一将获得突破性发展。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失败的。陆、海、空三军将领往往把国防部长抛在一边,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吵个不停,互相贬低别的军种的努力。

“一团糟,”艾森豪威尔气哼哼地说。

3赫鲁晓夫访美

1959年7月,赫鲁晓夫出人意料地宣布:愿意访问美国。艾森豪威尔对这一主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利用他任期的最后一年半时间通过与赫鲁晓夫对话进行其和平事业,所以他邀请赫鲁晓夫访问美国。

1959年7月22日,赫鲁晓夫作了回答——他很高兴来作为期10天的访问。他说,有很多东西他想看看。但由于美国夏天天气炎热,因此他想在9月稍后一些时间进行这次访问。

艾森豪威尔宣布“赫鲁晓夫即将访美”的消息后,引起了形形色色的“冷战捍卫者”们的抗议和叫嚣。有人想把成吨的红色染料倾入哈得逊河,这样,当赫鲁晓夫进入纽约港时,这条河将是一条形象的“血河”。

甚至一向“呼吁和平”的记者们对此也抱着敌意态度。8月12日在葛底斯堡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艾森豪威尔:“您想让赫鲁晓夫在美国看些什么?”

艾森豪威尔微笑着回答说:“我想让他看到美国人居住的精致、小巧或朴实的房屋。另外,我想要他到我出生的小城去,亲眼看一看我艰苦劳动过的地方。”

赫鲁晓夫终于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他给艾森豪威尔总统的礼物是一只模型——一架月球卫星Ⅱ的火箭推进器模型。赫鲁晓夫洋洋得意地解释说,月球卫星Ⅱ刚刚完成月球之旅。

按计划,赫鲁晓夫要乘坐直升机在华盛顿上空转转。在乘坐直升机时,赫鲁晓夫双唇紧闭,保持沉默,这使艾森豪威尔有种说不出的失望。

同类推荐
  • 麦克谦传

    麦克谦传

    本书是麦克谦(R.M.M’Cheyne,1813~1843)的好友安德烈·波纳根据麦克谦的日记以及通信编纂而成,详细记录了麦克谦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麦克谦是19世纪前期苏格兰国教牧师。虽然他任职时间并不长,不到三十岁就英年早逝,但对苏格兰国教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去世后不久,国教就分裂,但分裂的各派都高度评价年纪轻轻的麦克谦。麦克谦一生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情似火。他高尚的品格影响了许许多多人,包括后来在中国作出有益贡献的宾惠廉、戴德生等人。尤其是他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工作态度更成为激励年轻人奋发图强的表率。本书自19世纪40年代出版后,在欧美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多次重印、再版。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普京:权力的逻辑(传记译林)

    普京:权力的逻辑(传记译林)

    2018年,普京在大选中以76.69%的得票率获胜,第四次就任俄罗斯总统。这是他创造的诸多奇迹之一。在当代政坛,普京无疑是叱咤风云的神秘人物。本书作者多年来同普京密切接触,得以近距离观察普京的执政风格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还深入采访了普京的政坛敌友,收纳各方声音。凭借信实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作者力争还原一个真实而丰满的普京形象,揭示其在国际、国内政治决策中的权力逻辑。他如何在三年内从初入克里姆林宫的无名之辈,成为身负复兴俄罗斯众望的总统?他如何清理操纵国家命脉的七寡头,拯救因休克疗法奄奄一息的经济?他如何一反叶利钦时代的软弱,以淌血的代价,坚决打赢车臣战争,捍卫国家的统一?他如何突破西方世界的围追堵截,制衡不断东扩的北约,维护俄罗斯的超级大国地位?硬汉普京在多个场合为他所深爱的俄罗斯流下热泪,他以铁腕的领导与用之不尽的精力,实践着自己的信念:“我从未痴迷权力……如果上苍让我能有机会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工作,那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 忠谏人生——魏征

    忠谏人生——魏征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对魏征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隋末唐初时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魏征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 旅店大王希尔顿

    旅店大王希尔顿

    人,都在奋斗,奋斗的目标则是成功。这一点上,不分职业所属、地位所处、性格所向,只要是人,都是这样。每个人都要树立一个理想,以它作为前进的动力,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走向成功。然而,成功又是什么呢?这本书从心怀梦想、苦涩的成长、踏入政界、危机四伏、永无止境、空活的艺术等几个方面讲了旅店大王希尔顿走向成功的几个人生经历。
热门推荐
  • 恢弘诗章

    恢弘诗章

    遇渣男怎么办?踹之!来不及踹怎么办?砍之!一切都来不及喜欢上他然后后悔怎么办?……姑娘,这有一个重生大礼包,送你了!
  • 雨落了下来

    雨落了下来

    你尝过开心、痛苦、背叛、绝望、美好的青春吗?这是成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日之毁灭

    末日之毁灭

    世界末日,毁灭重生,热血时代来临,保卫人类,
  • 死亡之女

    死亡之女

    红镰一显血光现,善恶皆尽一念间。君我既定三生缘,何惧世间言蜚语。
  • 世相中国:余烬录

    世相中国:余烬录

    《世相中国》是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高级编辑李泓冰发表于《新民晚报》上的专栏文章选集,刊发时的专栏名为“余烬录”。自云“余烬”,是自谦语,也可理解为有意区别于宏大叙事的另一种写作姿态和写作方式,体现了作为一个新闻从业者,始终对社会变革有最密切的关切,对人间世相保持冷静的省思和追问。《世相中国》全书分为吾土、吾民、吾道、吾文四辑,所收录的文章以时事社评为主,话题兼及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城市、教育诸方面,笔调声情并茂、议论针砭时弊、文风酣畅淋漓,体现了相当的思想深度和优秀的文字表现力,显示出作者敏锐多变的观察和视角,以及铁肩担道义的家国情怀。
  • 回到北宋当大佬

    回到北宋当大佬

    狄青,包拯,欧阳修,苏轼,苏辙,司马光,王安石,仁宗,英宗,神宗……这是一个时代的风华。 本书还有一个书名:《北宋大恶儒》 ,这大宋朝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大恶人,又凶又恶,万恶之恶! (已有精品书两本,《大宋好屠夫》与《诗与刀》,放心入坑。本书VIP群:679950743,书友群:6387810,欢迎来水!)
  • 美国妈妈的26堂育儿课

    美国妈妈的26堂育儿课

    本书作者是儿童心理与家庭教育相关研究者。作者怀着对儿童的爱心,用一年时间,近距离观察和学习了一户美国典型中产阶级家庭以及家庭周围人群的早教经历与经验,结合美国最前沿的育儿理论与经验,记录下了那些让人思考的瞬间。
  • 没有经卷的宗教:日本神道

    没有经卷的宗教:日本神道

    神道教通称神道,它是日本的民族宗教。神道是日本文化的根源,它对日本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神道作为日本国民独有的宗教信仰,宛如一条源源不竭的文化河流,在时代气候的影响下,时而泛滥成灾,时而温顺,流淌在日本民族精神的底层,左右着日本人对面对自我,人类,自然、社会所秉持的自我感觉。
  • 天域神缘

    天域神缘

    做玛嘎?哥没什么好说的,神书一部,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