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91200000002

第2章 人性心理的我本位基本原理(1)

§§§第一节 人性心理的我本位半径(R)原理

一、我本位:爱恨、好恶、喜怒、荣辱等。

什么是我本位呢?简单地说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作为价值的标准。而每个人的自我内涵是有区别的,构成每个人心灵世界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地方体现为人的个性,相同的地方体现为人的共性。但无论有怎样的个性和共性,有一个特性是人性很难超越的,这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价值的标准。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是这样,一个心胸宽阔的人也是这样。所不同者,心胸狭窄的人,它的自我是“小我”;心胸宽阔的人,他的自我是“大我”。小我和大我都是自我,都有一个“我”,都超越不了“我”。佛家讲的“我执”,指的也就是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有人说,那个人心胸宽阔,处处替别人着想,哪里是以自我为中心?难道一定要极端自私自利才是自我,心胸宽阔就不是自我吗?他心胸宽阔,处处替别人着想,这说明他已经进入了大我的境界,然而却不是无我的境界,他的自我还在,只不过是更大的自我。他对事物的判断和对自己情感、行为的处置,仍需借助并依赖于这个大的自我。只不过这种大的自我是崇高的,是我们赞美和提倡的,而那种小的自我是渺小的,是我们贬斥和扬弃的。

由自我环境教育、道德情操、思想情感、宗教信仰等诸因素构造的不同,会对同一事件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和心理变化,这是我本位原理的一种体现。例如人群中发现小偷,有人对被劫者生同情心、有人对小偷生同情心、有人高喊捉贼挺身而出、有人漠然视之与己无关、有人生怕得罪劫贼惹火烧身、有人发生联想想到一方治安……如此等等。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各人的自我内涵不同,对同一事件就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这是我本位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对同一事件也会产生相同心理反应。例如熬回锅肉这个事件,对大多数川人来说,都会产生想吃的心理反应。原因何在?简单地说就是大家的口味相同。这种相同的口味也就是川人在这方面的自我内涵相同——虽然这种心理反应具有生理性,但生理同样影响心理并是自我的内涵部分。

对同一事件产生不同心理反应和对同一事件产生相同心理反应所根据的是同一个原理即我本位原理。一个人的所爱所恨、所好所恶、所喜所怒、所荣所辱,皆根据于我本位原理。

再说白说俗一点,我是魚便喜欢水;我是鸟,便喜欢飞;我是狗,便喜欢啃骨头;我是啄朩鸟,便喜欢虫子……

历史上有一个名言:“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庄子》)——这句话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自我内涵的不同,其价值判断和价值意义是不同的。

我本位原理是人性的一项基本原理,这项原理几乎不证自明,故不加赘述。

二、R(半径)原理。妒忌、攀比、同情心等。

什么是R原理?R原理就是以我本位为中心的半径原理:距我本位圆心愈近,情感愈强烈,反之愈淡漠。人性的妒忌、攀比、同情心等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原理。

妒忌心。

小说中的古代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参见《东周列国志》),即是对人性心理我本位R原理的生动说明。

孙膑和庞涓同在鬼谷门下学习军事,庞涓先得际遇当了大官,却对随后来投奔他的孙膑设下陷阱,诬陷他投敌叛国,将他囚禁,几乎要了昔日情同手足的同学的性命;孙膑虽然凭自己的机智和假装疯癫的天才表演而大难不死、得以脱逃,却也遭受了刖足之刑,成为终身残疾。

庞涓何以如此妒忌孙膑,非置他于死地不可?一方面孙膑的军事才能不仅与自己相当,而且还高于自己,并且现在又同在一国;另一方面,他们曾同在一个老师的门下学习同样的东西——军事,有如此相同之处让他们走在一起,而庞涓属于“心胸狭窄”一类,焉得不产生妒忌!

庞涓是如此地畏恐孙膑得宠而让自己坐冷板凳,以他之生性为人,就自然欲置孙膑于死地了。

妒忌心是人性危险的心理,由妒忌会产生厌恶,由厌恶会产生仇视,由仇视会产生仇恨,由仇恨会产生仇杀;本来没有仇恨,因妒忌而产生仇恨乃至“仇杀”——这是悲剧,是人性可悲的地方。

所谓“文人相轻”,正因为大家都是文人,有“文人”这个共性,这便成了“相轻”的缘由。“相轻”的本质就是妒忌。其实,妒忌的心理又岂仅限于文人,在人性心理中,凡与我有某种共性或共同之处者,我皆容易或者说可能对其产生妒忌心理。

我们最容易对自己身边的人产生妒忌心,最容易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产生妒忌心,最容易和与自己共性多的人产生妒忌心。我们可能会对同事的提干、获奖,对邻居的发财,对朋友的子女考得清华、北大产生妒忌心(当然同时也可能为别人感到高兴,这是人性的两面性,是人性矛盾的体现,但不是我们正在谈论的主题),但对古代帝王的荣华富贵、对古代圣贤的杰出才能,对远离我们的大洋彼岸的发达国家的人们,却较不易产生妒忌心。我们宁可去妒忌身边同事这个月多我拿几十块钱,也不愿去妒忌大洋彼岸的工人一年比我多收入十几万元。

为什么会产生妒忌心呢?

这是人的天性中不愿别人比自己好、不愿别人比自己强的心理造成的。由于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与自己愈靠近,自己就觉得对方愈容易伤害自己的利益,妒忌心就愈强,一旦有机会,便可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来。

当然,产生妒忌心的心理机制是复杂的。人性的许多心理其实是复合的,是人性的多种特性或心理复合的结果,人性的多种特性和多种心理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心理,可以是人性的多种特性复合的结果;一种事件,也可以同时引发多种心理。以妒忌心理而论,它其实是由人性无限肯定自己的心理总原则所决定的。

要肯定自我,有两大方式,一种是不断勤奋精进提高自己,一种是贬抑诋毁别人来间接、相对地提高自己(当然,这只是自我的一厢情愿而已)。妒忌心正属于后者的消极阴暗的方式。而本书对于人性心理的分析,只能一一分析之,自然不能十个指头按二十个跳蚤。

攀比心。

所谓攀比,对特定自我来说,其对象自然是好的,是肯定自我的。

看见身边的人住进了洋房,我心痒痒的,经济不够,去借贷一部分,凑足款项,也住进洋房;看见别人买了一辆高级轿车一溜烟忽去忽来,那上车下车举手投足与往昔相比是那样的高雅,我心痒痒的,决心买一辆比它更高档的,我也要显显风采;别人家的孩子出了重金已到“贵族”学校读书去了,难道我们就不如别人吗?我也要出重金把我的孩子弄去就读……此种事例举不胜举。

可以说人生几乎无处不见攀比。从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看,人的攀比心是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深受商家、生产者甚至经济家的欢迎。

当然,这里我们要区分发展与进步之间的关系。进步是发展,但发展不一定就是进步;经济的发展不一定就是道德的进步,有时甚至是道德的退步,例如对印第安人的屠杀换来白人在美洲大陆的财富积累和经济发展,就是以道德的沦丧和犯罪作为前提和交换。

有人说,文学就是人学;我说,经济学也是人学。其实,一切“学”都是人学。数学、物理学、化学……这些看似与人、与人性风马牛不相及的科学,归根结底是在研究人,是在揭示人;虽然这种研究和揭示可能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当我们在研究1+1是否等于2,研究鸡在先还是蛋在先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结论,取决于我们的认识方法、情感取舍、价值取向等主观方面也就是人性方面的因素;于是我们进一步发现,我们的主观因素,我们的人性,我们的这个“我”,恰恰是能否正确认识一切事物的决定性的因素。

我们的人性情感倾向于鸡在先,于是便去找鸡在先的证据;我们的人性情感倾向于蛋在先,于是便去找蛋在先的证据。我们的认识方法和认识结论,无不打上人性的烙印。表面上看,我们是客观、唯物地看问题,实际上我们是在无意识地迎合我们自己的人性需求;我们所找的证据和我们所看到的事实,其实已经是被我们人性所过滤、所选取,而我们所答出的结论,自然就被自我所欺骗、所蒙蔽,自然就迎合人性心理需求这个前提。

社会科学是比较直接地研究人,而自然科学是辗转迂回地间接地研究人——如此而已。

人类的全部科学、全部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认识自己,找回自己,实现自己。

经济家们之所以赚钱,某种程度上正是大量地研究和利用人性心理,特别是人性的攀比心。

我们并不否认在竞相购买的行为中,在别人怎样我也要怎样的抉择中,存在着切实的需求和实用这一方面的因素,而且有时几乎是唯一的因素;但另有大量的行为是既有需求实用的因素,也有攀比的因素;更有一部分却几乎仅仅是受攀比心的支使。

攀比心似乎也是一把双刃剑,用之于善则善,用之于恶则恶。为了虚荣不自量力的无限攀比,甚至为了满足虚荣的铤而走险,这种人性心理和行为不是善而是恶;相反,见贤思齐,看见别人好的品德和行为,心理面就想着向人家看齐——这种人性心理就跳出了“攀比”的贬义范畴,成为我们人人应当向之学习的榜样。

然而,对攀比心的刺激强度,依然取决于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我的距离。这一原理和产生妒忌心的原理是一致的,两者的刺激原理可以互相印证。

同情心。

同情心是人类的美德。其实,说是美德,也无所谓美德。所谓美德,是相对于缺德而言。由于人性心理行为中有许多不道德的地方,就显出了道德的珍贵。人性本来应该是美好的、道德的;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本来是应该的、天然的、毋庸争议的,它本来不应当是什么美德,但有的人偏偏要“己所不欲,硬施于人”,这就使它成为了美德。同情心的道理也是一样。每一个人应当具有同情心,同情心是每一个人应当具有的天性,但有的人有时就缺乏同情心,因此富有同情心也便成了可贵的美德。老子说:“失道而后德”(——《道德经新解》·哈工大出版社),这“道”是什么?简单地说,在这里就是德没有缺损的状态;“德”是什么?就是有了缺损的状态。

佛家讲“大慈大悲”,其中就包含了同情心。有慈悲心的前提是首先必有同情心,有同情心的人则未必大慈大悲。当然,如果换一种角度讲,同情心是慈悲心的小用,而慈悲心则是同情心的大用。

什么是同情心?

简单地说就是对他人遭遇不幸而在自己心里产生相应痛苦的心理感受。

何以会产生同情心?浅而言之,乃是由于人性心理双向反应的结果:由我推及人,由人推及我。由于其人有与我相同的地方即共性,故由我可推及人,并由其人的遭遇而推及我,于是乎同情心生焉。由此可见,同情的程度,与人我之间的共性程度成正比(此种原理不与具体善恶程度不同的个人其同情心的体现原理相违背)。共性愈强,其可能引起的同情情感愈强;共性愈小,其可能引起的同情情感愈弱。而这种抽象的“共性”的具体体现,即如血缘、友情、同事、同行等等之类。

我们对于自己亲人的同情往往大于“外人”,对家乡人的同情往往大于外乡人,对自己民族的同情往往大于外邦人,对人的同情往往大于对动物的同情,对动物的同情往往大于对植物、微生物、非生物的同情等等。

同情心的刺激原理同样是我本位R原理。

同情心的我本位R原理是我们有血有肉的“凡夫俗子”人性的基本原理。

《东周历国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桓公有一个宫廷厨师叫易牙,他是个大佞臣,为了取宠于齐桓公,竟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做成美味献给齐桓公;这件事情给相国管仲知道后,管仲即向齐桓公提出谏劝,提醒他,像这种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忍心杀的人,怎么能忠心对您,叫他远离这种恶毒小人;但齐桓公被迷惑得太深,仍以为他的这种行为是对自己的无限忠诚;但最终在害死齐桓公的三个佞臣中,便有齐桓公曾以为对自己无限忠诚的这个家伙。人性心理的由此及彼、由內及外,是人之常情;纵然对君主无限忠诚,也不可以杀亲子、烹美味的方式来表达。这种做法,惨绝人伦,人性丧尽。而齐桓公竟以之为美事,不仅说明其是非不明、黑白不分,更说明他骄奢淫逸、泯灭天良的恶性暴露,死在易牙这等恶人的手中,正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

中国古代有“举孝廉”的传统。任命官吏,首先要考察这个人是不是孝子,其次看他廉不廉洁。把“孝”放在第一位的道理很简单——一个对对自己有无上大恩的父母都忤逆不孝的人,怎么会忠于国家?一个对对自己有无上大恩的父母都不敬爱的人,怎么会爱人民?

父母恩深,难以报答,自当以无限敬爱的心理对待之。所以,对父母忤逆不孝的人,一定是人格有问题的人。所以“举孝廉”的办法是很有道理的,这也符合人性我本位R原理。

也是在《东周历国志》中,有一个与前面性质不同的另一个故事。晋国公子重耳(相当于后来的“太子”、“王储”)流亡在外,有一次弄到无粮可食、几乎是等着饿死的地步;追随他的一个叫介子推的人,毅然割下自己屁股上一块肉作为食物给他的主子公子重耳吃,这才救了晋公子重耳,使他渡过了这个难关。重耳当上国君以后,感念介子推的大恩,要封他官的时候,他却老早就隐居起来,坚辞不受。

这两个故事耐人寻味,值得深思。易牙是以牺牲“大我”成就小我,介子推是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具有本质的区别。

“小我”和“大我”不是对人性我本位R原理的否认,恰恰证明了我本位R原理;“小我”和“大我”,反映了人性各自自我内涵的不同,这个我并没有消失。

在R相同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人,其所表现的心理强度可能是不同的。譬如孪生兄弟对共同的父母所遭遇的不幸,其同情(当然也包括痛苦)的程度可能会有一些差异,这是前述自我內涵各自不同所造成的。由于各自自我内涵的不同,所以体现出的感情的刺激反应强度亦可不同。这就是说,由于各自自我的内涵不同,它可以相应变相地起到增长或缩短R所起到的作用。

而所谓自我内涵,其对于感情对象来说,其实也就是“情感基数”。“情感基数”包含两大类型:一类如爱心、同情心,一类如怨恨心、妒忌心。前者属于积极向上的,后者属于消极向下的。事实上,人类的情感大致就可以分为这两大类型。

在普通意义上,每位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子女,次爱自己的侄子女,更次爱他人的子女。对不同距离对象的爱的程度就是不同的爱心,就是同一爱心在不同层次距离上的表达——这就是“情感基数”。爱心更狭隘的人的感情对象和范围及爱的程度会缩小和减弱,这就是情感基数小;爱心更广阔的人的感情对象和范围及爱的程度会扩大和增强,这就是情感基数大。

同类推荐
  • 让你看穿身边人的微表情心理学

    让你看穿身边人的微表情心理学

    人心叵测?人心隔肚皮?虽然“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人心并非是一处难以破解的禁区,读懂人心仍有规律可寻。这就是——看一个人的微表情!微表情与人的内心心理息息相通,心理上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通过微表情显示出来。人的表情比语言、行为显得更为真实。在稍瞬即逝的微表情里,往往隐藏着人真实的行为心理感受。微表情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直接途径。
  • 畅销精选:每天懂点心理学合集

    畅销精选:每天懂点心理学合集

    心理学跟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可是至今对于广大的普通人来说,心理学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东西。如何把难懂的心理学知识以更易懂、更贴心的方式讲述给读者听,是做这本书的初衷。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讲述了很多心理学知识。
  • 爱情纪

    爱情纪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个永恒的话题。宋人经先就曾云:“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本书是著名情感专家苏芩情感诊室以接收到千万情感“患者”真实案例整理而成,书中梳理出了当代都市男女常常会遇到的99种情感难题,并有针对性的开出99张必备的情爱秘方。每一个案例都真实记录了一段灵魂相交的心灵战栗和绝望爱情,每一张秘方都能引发读者的深层情感共鸣和心灵复苏,被网友誉为“当今都市男女情感成长必备的枕边书”!如果你正遭遇情感的困扰不可自拔,本书应该对你有所启迪。
  • 贯通一生的心理手册——心理哲学与艺术

    贯通一生的心理手册——心理哲学与艺术

    本书包含了:感知与适应——骚动中走好第一步、命运——立起不倒的人格、好心情——痛并快乐着、心与性——困惑的“玫瑰之战”等章节内容。
  • 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习惯是生活的基石

    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习惯是生活的基石

    本书主要内容为:好习惯才健康,摆正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别让习惯“漏”掉健康。
热门推荐
  • 宫本森诗词剪纸选集

    宫本森诗词剪纸选集

    宫本森身残志坚,兴趣广泛,对诗、文、书、画、剪纸、考古、珠算、养花颇有研究。他凭借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创作了一首首、一幅幅内容积极向上的诗词和剪纸佳作。他的剪纸作品荣获第二届中国农民美术家作品展三等奖、中国民俗风情剪纸大展铜奖、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奖等诸多荣誉;诗词作品入选《齐鲁百年诗词选》等书箱或杂志。
  • 少女天团之梅格

    少女天团之梅格

    安格,英文名anga,初二那年,意外成为EC少女天团的成员,从此开始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安格原型参照鞠婧祎,但因作者对鞠婧祎没有深入研究,所以还是以实物为主。不喜欢鞠婧祎的就当没看见。
  • 产品经理苏蔓

    产品经理苏蔓

    这些年,互联网像一个厮杀不断的江湖,经历了无数个热点的迭代,从老牌的PC门户到APP之战,每一年都异军突起了几个传奇人物,又大量的消亡一批跟风乱战的小门小派,最终总以大公司收购兼并而告终,资金成为市场擂台赛上的胜利硕果收割机。这个时代下,命运赋予创业者的一条特殊的出路,那就是把自己打扮得好看点争取权贵们的垂青,盼着有一天嫁入豪门做个小妻小妾,虽说不能独门独户的开拓府第,但总算富贵,这就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下的生存法则。所以在财大气粗的LinkData伸出橄榄枝那一刻,苏蔓和团队们一样早已消磨了初创时期的英雄气节,无法抵挡扑面而来金钱的味道,缴械低价被收购,进入了大财主的怀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敌君主

    无敌君主

    穿越之后,夏牧从一个屌丝变成了大夏王朝人皇。按理来说这是个高兴的事,不过苏牧却很慌。老人皇刚刚伸腿瞪眼,剩下孤儿寡母,文臣弹劾,武将逼宫,硬生生的要把他从皇位上拉下来。这特么就很不爽。“叮,系统奖励九龙护体!”夏牧一瞪眼,今天让你们知道知道什么是帝君!
  • 情不似往,事态薄凉

    情不似往,事态薄凉

    夕阳,橙晕,落叶下,一长歌,回眸,昔日校园时光,喜与悲,哀与乐,丝丝的甜腻,追忆心间,当青梅竹马各自为家,谁还记得当年花前月下,我用整个青春去爱你,用最宝贵的时间做最奢侈的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影之王者

    影之王者

    瞬息万变,鬼魅苍穹!影之一道,舍我其谁,宿命纠缠,恩怨情仇,我本初心!
  • 许你一世繁景城梦

    许你一世繁景城梦

    “苏景城同学,我喜欢你!你能不能和我交往?”苏景城面色不改的看了一眼面前这个面色泛红的女生。还未来得及开口拒绝,他的右手便被一双纤细红润的手包裹。淡淡青柠香味扑面而来,苏景城愣了愣,反应过来嘴角才有了弧度。微微叹了口气心想“唉~又被他家饭饭占便宜了”。……“饭饭,城城知道错了。你别生气了,行不行?”没出息的许繁梦对苏景城这样一副可爱又磨人的模样毫无抵抗力。“我们回去再说,现在在车上你先坐好,不要耍酒疯了好不好?”“我不!饭饭你不要生我气了,嗯?”许繁梦听着这撩人的低音,涨红了脸蛋。“…哎呀,你别乱动别磕着了。我不生你气了!”“唔…真的?我就知道饭饭,最好了。”……
  • 三竹里

    三竹里

    一篇没有大纲的小说,作品里的20%来自作者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