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3300000015

第15章 变法与反变法(2)

东汉名士陈蕃,年轻时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自己住的屋子又脏又乱,也不懂得收拾一下。旁人要是劝他打扫一下,他就说,大丈夫要做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事业,哪能做打扫屋子这种小事呢?很多人都被他这种大论给唬住了,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来看他,又提起这事,陈蕃还是用这套理论来搪塞,朋友恼了,反问他:一间屋子都治理不好,你拿什么去治理天下?这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在边境线问题上,宋朝政府的高官们都跟陈蕃一样,只会动动嘴皮子、讲讲大道理,处理实际事务一点招也没有,幸亏还有一个精通业务的沈括同学,有地图有真相,才让辽人的阴谋诡计不能得逞。

阿龙记事贴

沈括家的狠婆娘

沈括晚年娶了个悍妇,经常把沈括打得头破血流,最厉害的一次,居然把沈括的胡子连肉一起拔下,沈括的几个孙子满地为他找血淋淋的胡子。悍妇死后,朋友们都来为他庆贺,沈括居然哭得死去活来,昏迷不醒。自此后,沈括变得精神恍惚,有一次乘船,突然就要跳下去自杀。

5、 《流民图》

王安石变法不但得罪了保守派,还惹得“苍天震怒”。京东、河北频起怪风,陕西华山出现无名天坑,蝗虫肆虐中原,致使农民颗粒无收……反对派认为,这是一个借老天之手搞掉王安石的绝好机会。这其中就有一个在地方法院任职的小官员郑侠。

因为官职太低,郑侠的检举信就如同皮球,扔到中央相关部门马上就弹回来了。于是,郑侠改变策略,他谎称检举信是紧急边报,既然是军事情报,按宋朝的法律,他的检举信很快就送到了宋神宗手中。郑侠在信中指出:“蝗灾大作,天下大旱,田地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已经出离了愤怒。政府人员(王安石等一干人)居然还在这大火上扔火药,辽又落井下石,跑来要求重新索要土地,这是执政大臣(王安石)多行不义造成的。”最后,他居然用命来赌博:“请皇上把新法全都取消,我敢用脑袋担保,十日内必有大雨来。”

神宗对郑侠的脑袋不感兴趣,因为反对新法的人太多了,要砍脑袋也还轮不到他郑侠。倒是奏疏中夹带的一张图,让神宗提起了精神。这是一张《流民图》,上面所绘都是流民惨状,有的因寒冷而嚎叫,有的因饥饿而大哭,有的正在吃草根,有的在卖儿卖女,有的身戴枷锁,旁边就是举着鞭子的禽兽官吏,凶暴的样子让神宗冷汗直流。

神宗原本是想通过变法让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现在他发现,百姓居然生活在地狱里。这可怎么办?实际上,这很可能不是一副写实画,而是一副经过了多次艺术加工的人物素描。但正如虚幻的鬼可以吓到人一样,宋神宗也被这幅画所反映的情况吓着了。第二天,宋神宗就下令暂停推行青苗法、免役法、方田法、保甲法等十八项法令。

王安石还没有作出反应,郑侠就蹬鼻子上脸,请求宋神宗把王安石踢出京城,并且还用脑袋打赌:“王安石一走,十日内必有大雨。”“气象员”郑侠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得到了他的同志们的拥护,宋神宗没有表态,可王安石知道,宋神宗已经开始对郑侠的脑袋感兴趣了。一个月后,王安石离开都城,出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知府。

郑侠这一次玩得很爽,曾经有多少人想把王安石赶走,都没成功,他拿着脑袋赌博一出马就得偿所愿。他飘了起来,很快,又对王安石的同志进行攻击。

他弹劾王安石指定的宰相吕惠卿,在郑侠眼中,吕惠卿这个人是纯粹的小人,奸诈,与王安石搞朋党,他建议神宗罢黜吕惠卿。同时,他再度施展绘画才能,画了唐朝魏征、姚崇、宋与李林甫、卢杞等人的画像,分为两幅。明示朝中王安石的同志与他郑侠的同志正邪不两立。

吕惠卿与王安石最大的不同是,对人身攻击非常敏感。他震怒了,反击手段相当毒辣。他对神宗皇帝说,郑侠的奏章中有关于皇宫之内有人披甲上殿大骂宋神宗的事情,涉嫌攻击皇上。

宋神宗勃然大怒,下令交御史台审理。很快,郑侠被扔进牢狱,遭受了严刑拷打。郑侠是个典型的蚊子派,嘴巴很硬,身体却脆弱,他受不了拷打,供出了一大堆无辜的人,这些人全部被逮捕入狱。宋神宗想不到会有这么多人,急忙收网,把郑侠发配到广东,其他一些反对变法、被郑侠拖进来的人,也被踢出了京城。一直到宋哲宗即位,大赦天下时,郑气象员才回到京城。在他的同志们的保举下,担任了一个小官。自此,他再也没有拿脑袋赌博,预报天气的异能也突然消失了。

阿龙辞典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和王安石曾经也是相当好的朋友,但因为变法的事,成了死对头。司马光是道德楷模,为人正直,即使两人闹翻后,王安石仍然表扬他是“君子人也”。1071年,司马光被赶出朝廷,待在洛阳十五年,完成了一部巨著《资治通鉴》,这部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史书。1086年,司马光、王安石先后去世。

【阿龙看热闹】

多思考,少评论

人人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但很多人总是忘了其中的道理。盲人摸象之所以会笑话百出,是因为他们都只“看”到了自己看到的那部分真相,对于完整的事实却不了解。郑侠之于王安石变法及中央高层政治活动,就像是盲人摸象。也许,我们今天对于变法的理解,也是盲人摸象的一种。凡事多思考,少评论,才会少犯不必要的错误。

6、 沈括搞苏轼

科学家沈括曾与苏轼共事于大宋国家图书馆,苏轼喜欢交朋友,沈括也巴不得有这样一个大文学家的朋友,于是,二人成了朋友。

王安石变法时,苏轼跳出来反对新法,认为新法的唯一作用就是骚扰百姓,因而被贬到了湖州当太守。湖州在今天的浙江省北部,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称,在北宋时就有“苏湖熟,天下足”一说。苏轼能被贬到这个经济特区做一把手,实在是神宗皇帝大发慈悲。按宋例,官员在到职后都要向皇帝写到职报告。苏轼到任后就写了《湖州谢上表》,虽然表的前面写了谢谢皇帝,我会努力工作等官样文字,但写到后来,苏轼就有点发牢骚,说自己生不逢时,既然在中央不能担当重任,那就到地方看看是否可以教育小民吧。

神宗皇帝看后没有什么想法,倒是惹急了朝中的政敌章、蔡确等。他们认为,苏轼这个人不老实,把你贬到那里是让你享福,你居然还对新法不满,居然还讥讽朝廷,完全是妄自尊大,请求皇帝对他加以严办。

神宗皇帝英明,没有看出苏轼的谢表中藏了这么多深意,不予追究。但上天注定苏轼不能逃过这一劫。不久后,沈括以特派员身份到下面去考察新法。临走前,神宗对他说,你到浙江后去看看苏轼,我还是很惦念他的。

沈括来到湖州后,老朋友相见,分外高兴。沈括当时就说很久没有见到您的大作了,可否赏我一篇?苏轼立即表示同意,就写了一首诗,里面有“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蜇龙知”一句。

沈括拿着苏轼的礼物回到京城后,始终想把苏轼往死里整的御史李定、何正臣、舒等人找到沈括,要苏轼的礼物。但这几个人的文字敏感度并不高,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他们想要的东西来。沈括忽然意识到还有人要搞苏轼,于是自告奋勇琢磨苏轼的那首诗。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真就琢磨出来了。按他的说法:“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蜇龙知”这两句诗是在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哪里有这样的臣子?”

沈括这一搞,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一起跳出来,把苏轼的《杭州纪事诗》曲解得神鬼动怒。比如苏轼说:“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他们认定苏轼是在指责兴修水利的这项措施简直一塌糊涂。苏轼说:“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很明显,这是他在讽刺禁止人民卖盐。

最终,这些人认定,苏轼不仅与政策对着干,而且讥讽皇上,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神宗皇帝在这样的证据面前,没有任何理由袒护苏轼,于是,将苏轼免职逮捕下狱,押送京城交御史台审讯。宋朝的御史台又被称为乌台,于是,这起案件又被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以为自己真完蛋了,就在狱中写了两首绝命诗,绝命诗写得很好。按照规矩,死刑犯的“遗嘱”要先给皇帝看,然后才能交给死刑犯的家人。神宗皇帝看了这两首诗后,赞叹不已,爱才之心顿生,就把苏轼放出来,贬到湖北去做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上任时,为他送行的人寥寥无几,可就在这很少的人中,居然有沈括。沈括就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对苏轼嘘寒问暖,并祝他一路顺风。

这还不算完,后来沈括不做官了,到镇江养老,恰好苏轼又到了杭州任职,沈括隔一段时间就从镇江跑到杭州去跟苏轼聊天,每次都恭恭敬敬、礼数周全。苏轼想骂,却无从下口。因为沈括这样的人根本就不会知道苏轼想要骂他。

阿龙辞典 文艺全能苏东坡

苏轼(1037-1101),中国历史上最受老百姓喜爱的文人之一,在诗、词、赋、散文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书法和绘画也独创一格,是绝对的全能选手。他年纪轻轻时就中进士,但在仕途上的发展并不顺利,有一回,他摩挲着肚皮问身边的人:知道我这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有人回答说是文章,有人回答说是见识,苏轼摇头;又有一人回答,说学士是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轼哈哈大笑。

【阿龙看热闹】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政治”是个危险活,好处越多的地方,竞争越激烈,当时宋朝的中央政府,个个官员都要站队,新党或者旧党,站哪一边都有风险。苏轼本来已经被贬出中央政府了,本以为离开了斗争漩涡,发发牢骚也没人管,谁知道还是因为几首诗被整进大牢。这就是俗话说的“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只要你有能力,或者身居重要位置,那可都有好多双眼睛在盯着你呢!小心是上策。

7、 快意事一件都不得做

按宋神宗的说法,他当皇帝时没有做过一件快意的事,即使有,也是先快意后郁闷。

他起用王安石变法本是件快意的事,两人都睁着眼睛等待奇迹的发生。奇迹是发生了,却是士大夫们群起而攻之。对变法攻击最厉害的是一个老头文彦博,这个老头伺候过神宗的爸爸和爷爷,年纪很大,所以活得很明白。他指出,王安石变法实际上是把支撑国家的贵族往死里整,尤为重要的是:“祖宗(指宋太祖)法制俱在,这么多年来,也没有见到祖宗的法制不好(他老眼昏花没有看到官僚集团膨胀、百姓无立锥之地、国防军成了摆设),如果真的折腾,可能会冷了士大夫们的心。”

宋神宗不忍听闻:“士大夫对这场改革可能不爽,但对百姓来说却非常好。”文彦博气冲斗牛,回了一句:“陛下请别忘了,您是在同士大夫治天下,而不是与百姓治天下!”这句话还可以这样理解:皇帝你是为士大夫服务还是为人民群众服务?

宋神宗憋了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士大夫跟他顶嘴还是小事,有时候,还有官员违抗他的命令。当时,陕西方面对西夏用兵总是失利。神宗皇帝非常恼火,决定抓个典型杀一儆百。和几个宰相讨论后,内定了一名漕运官员,罪名是:不能及时补充粮食,致使官兵饥饿,不能打仗。宰相蔡确奉命去办。

几日后,神宗皇帝在上朝时问蔡确:“那小子如何了?”

蔡确立即满脸堆上笑容,说这件事有点棘手。

神宗皇帝很不高兴,答应宽限他几日。

但让蔡确感到棘手的不是时间,而是:“祖宗以来,未尝杀过读书人。您是要开先例,我能这么理解吗?”神宗脸色发青,这个先例的确开不得。可是,那小子的确有该杀之处。他指示蔡确,既然不杀,那就打他一顿板子。蔡确说,祖上没有这个先例。神宗憋着满肚子火:“那就给我在他脸上刺字,发配到穷山恶水的偏远之地。你听明白了吗?”

蔡确明白,大声地说:“谢皇上。”

还没等神宗站起来要走,副宰相(门下侍郎)章站了出来,对神宗说:“脸上刺字,还不如杀了他。”

神宗气咻咻地问:“你什么意思?”

章引用古文:“士可杀,不可辱!您在他脸上刺字,就等于侮辱他,所以不如杀了他。”

神宗被气得死去活来:“朕快意事一件也不得做!”

章天生机智,立即回道:“如此快意事,不做也好!”

神宗见章站在那里如同一把正义之剑,只好默然无语,但不是被说服,而是的确感觉到这些大臣不让他快意。

【阿龙看热闹】

原来人民公仆在这里

新法推行不下去,肯定也有宋神宗和王安石自身的问题,不管做什么事,遇到阻力时也要多检讨检讨自己,比如,是不是改革的条件还不成熟。就像英谚说的:你可以把一匹马赶到河里去,但是你没法要求它还会游泳。这里要说的是,神宗皇帝可真是好脾气,打着灯笼找公仆,原来公仆在这里。像这样受得了下属批评乃至刁难的领导,是真正的好领导,能容纳异见,留得住性情各异的干部,要搁在楚汉争霸时代,说不定当皇帝就没有刘邦的份儿。

8、 血战永乐城

1082年,太监李宪领五路大军讨伐西夏,在灵州功败垂成。李宪很不服气,士兵亡魂还在游荡,他又上书请求伐西夏。但神宗皇帝已心灰意冷,决心回到历代祖先们“以和为贵”的退守路线上,从进攻转为防守。不久,边境大将种谔交给了神宗一个“以攻为守”的计划。计划指出,可以在夏州和宥州之间的古乌延城修筑新城,这个新城就是一把利刃,直插进西夏国的核心要冲。在夺取米脂地区后,宋军可从延州、金明砦、青涧城三个方向补给支援,按照这种模式,用不上几年,就能把城市建到西夏国的门口。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神宗皇帝居然破天荒地同意了。

随后,皇帝顾问(给事中)徐禧和监军李舜举前往夏州和宥州实地视察并准备修建。徐禧到达后,立即改变种谔的计划,决定在米脂西北银、夏、宥三州交界处的永乐埭建城。徐禧的理由是,这里高山大川环绕,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徐禧是在木桶里过活的,当然看不到危险。种谔只警告他一条:缺乏水源。一旦被困,就算不死于箭下,也会被活活渴死。

神宗皇帝不了解现场,只看到徐禧的报告,就同意了他的计划。徐禧干劲十足,调集了二十三万民工,仅用十四天就筑好了永乐城,速度之快,让人惊叹。还有比他更快的,永乐城墙壁未干,西夏军已经兵临城下。

徐禧兴奋不已。他原本是负责修建城池的,城池建完,他就该回京。没有人授予他领兵权,但他自作主张,准备先立一大功再凯旋还朝。

西夏来了三十万人,徐禧不怕,他激动地说:“这正是我们立功的机会啊!”有人指出,城小兵少不可守,应该赶紧退保米脂。但无数的事实都证明:如果一个人存心想找死的话,那老天肯定会给他这样的机会。徐禧已听不进任何意见,他决定不撤,登上城池,摆出一个胸有成竹、傲视四方的架势。

西夏军的特种部队是铁鹞子和步跋子。铁鹞子是重甲骑兵,一个骑兵靠他平时的训练和武器可以让一头大象摔倒。步跋子是装甲步兵,这些步兵带着笨重的铁甲却能穿山越岭,健步如飞,十几个这样的步兵同时跋涉,就好比一辆现代装甲车。

同类推荐
  • 梦回中国古城

    梦回中国古城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三国之献帝无双

    三国之献帝无双

    一不小心,穿越成了汉献帝!面对破碎的山河,岌岌可危的大汉皇权,被人视作大汉最窝囊皇帝的刘协终于发了狠!斗曹操、收豪杰!练新军,平天下!以无敌之姿,横扫三国!成就史上最强大汉皇帝!……刘协:哎哟喂,别顾天下了,各位大哥,先帮我找一下大乔小乔啊!老曹帮我建的孔雀台还剩着位置呢!
  • 大明果农专业户

    大明果农专业户

    三月春风似剪刀,手扛锄头把地种;几亩果树开满花,怡然自乐在其中;小小仆人变农民,百般花样任我出;轻轻一笑风云起,前途光明任我冲。我是一名仆人,却更是一名农民,一个嚣张却又不一样的农民……
  • 战国一雄

    战国一雄

    战国七雄,秦齐楚韩燕魏赵,这是众人皆知的历史常识,可是当时之华夏大地,又岂止这七国呢,北有匈奴,楼烦,义渠等异族窥探,南有扬越偏居一隅,西有巴蜀二国。而中原大地上更是有宋陈梁中山等小国林立。燕赵有荆轲这般慷慨悲歌之地,而荆楚有屈原这等忠臣掌国。可在那些众多小国之间,又何尝没有忠勇热血之徒。
  • 三国浪迹人

    三国浪迹人

    现代的军人,浪迹在三国这个大时代的一些故事。在这个汉民族最辉煌也是最悲哀的时代,见证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崛起与没落。(新人,业余,保证不太监,没有其他任何承诺,本书不求钱财,只是为了打发工作之余的时间,所以不保证更新,用手机打的所以错别字多,尽量避免了)
热门推荐
  • 抑郁面

    抑郁面

    麦面壁者,江湖一怪也;所谓面壁者,一曰面如峭壁,型如刀削;二曰悔恨旧过,意欲重生;三曰以面食为生,以面造化,以面传意,以面达人。如天书《百中经》所云,此面相者,少与人言,寡与人和,孤往独行者也。谷如玉者,人间一仙女也;如花似玉,不谙世俗;青翠欲滴,不慕虚荣;超凡脱俗,不求富贵;以一颗纯洁的好奇心,探求麦面壁被江湖传颂、迷团般的光鲜传说。在现实生活中,麦面壁身怀独特技艺——传统与现代联姻之文化结晶(非特异功能),以此行走于江湖,如入无人之境;以此穿梭于人际,如若庖丁解牛。芸芸众生,百思不得其解。此货,外与常人无异,内与圣人近似;怪行、怪情、怪思想。他明德修身,成己达人;她追求世外桃源,感受人性真、善、美之极光。一间小小面食店,展现说不清、道不完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之人间画卷。诗云:碌碌生活尽烦事,滚滚红尘多情痴。万物之灵不自知,自我忙迫宜反思。急功近利目短视,凡夫俗子抑郁始。
  • 韶色凤

    韶色凤

    一个来自于现代的商业女强人来到了异世界,从一个乞丐开始做起,一步一步的成为了异世界的女王,在这过程中,无意发现了身世的秘密,朋友的欺瞒,敌人的苦衷,菩提树下的决战,恋人的……且看一个女孩在异世界的闯荡旅途!(练笔作勿喷)PS:又名《韶色凤:金凤初起》不入V,写完这一本之后下一本《韶色凤:妍凤归来》将在起点中文网的荫花楼阁漫账号下写
  • 无曲乐章

    无曲乐章

    星历5000年5月5日,伴随着零点的钟声,乐章启奏了,一个神秘的人形兵器意外诞生,为之所有组织都开始秘密行动。星历5010年的某一天,沉默已久的乐章再次无声响起,处于风暴中间被保护了十年的女孩,这一天,期盼有一天能够‘自由’的愿望终于实现。
  • 爱上了狐狸神使

    爱上了狐狸神使

    在重点高中,一个平凡的女生,因为一起暧味事件,一只帅掉渣的狐狸住在了她家,在其中,这只狐狸对女主夏伊雪多笑留情,“他对谁笑,是女的爱上她。”好闺蜜这样说道,像是一种“诅咒”,可是狐狸双幽,竟然是学生会长大人,还四处刁难夏伊雪。最后,夏伊雪因为一次荒唐的吻,让双幽拥有了呼天唤地的能力:可以让夏伊雪无条件服从他,变成一个像是女仆的人。没办法,为了补偿你,就把狐狸大人的爱献给你吧
  • 系统的封神之路

    系统的封神之路

    不会写简介,各位大佬自己看吧,初始境界是炼体、通元境、通玄境、元丹境、法相境、明魂境、神魂境、言神境、无双境、天地境、地无禁、天元境、圣者境、斩玄境、镇仙境、尊者境、帝境……
  • 无设计不奢侈

    无设计不奢侈

    珠宝,是奢饰品世界里的象牙塔尖,在历史的长河里,它们比红颜更长久,比权利更永恒。
  • 都市修行宝鉴

    都市修行宝鉴

    内向中学生的一个梦,让他走上一条迥异的道路。
  • 反派眼瞎

    反派眼瞎

    文案一:魔女好心救了个小瞎子,然后不想小瞎子居然要恩将仇报,加希罗表示呵呵,当初怎么不多补一刀?小瞎子表示很冤枉,他只是想报恩QAQ文案二:加希罗作为一个囧少女不小心穿越成为看过小说的女巫反派,然后她还不小心收养了个倒霉路人甲,后来发现是个后期是食人魔的大反派,更囧了,救个人也要这么囧吗
  • 重生娇宠之名门小小姐

    重生娇宠之名门小小姐

    上一世她错信了庶出姐姐的花言巧语,被她害死在枯井之中。一朝重生,她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金钗之年,名门望族,花团锦簇,只不过,你是谁啊?“本王是你相公。”
  • 暗夜失魂者

    暗夜失魂者

    人的生命之所以成为智慧活动的肉体,是因为有三魂七魄组成。有的人生命力旺盛、有的则虚弱;有的人生命智慧超群、有的则弱到无法自理;有的人生命精神气让人看之精神愉悦,有的则萎靡不振让人厌恶之极;一切都与三魂七魄紧密相连……肖展一个游离于医生与游医的年轻人,渐渐成为失魂者的牵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