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4500000036

第36章 在新旧时代的交叉点上(9)

沈从文一直认为“时间”才是评判一切的真正的力量。一切的成败和价值只有放置到时间的长河中才能决出最终的胜利。所以他一直在说人要有一种“向人生的远景凝眸”的能力。不要为暂时的成败、优劣而左右了自己。在这时代转化的关口,这种观念依然是他心灵的主要镇静剂。《黄昏和午夜》在夜的空间展开自己的思考。他选择了“黄昏”和“午夜”作为思索的时间。黄昏是由喧闹而寂静的转折点。从喧闹过后来感受寂静才更能体会寂静的意义。午夜则是进行深入思索的时间。面对独立的个体的时间。“十一点过半,/一切静寂。北京城二百万市民大半已入睡。/”这种静寂是留给他的。诗歌开始是对一次群众大会的记录,“有千百个热烈掌声代替了钟鼓镗鎝,/表示对于致辞者意见衷心领会,/和完全接受。/”这些与会的群体,在沈从文眼中没有主体性的形象,只有表示接受的掌声,对他们被动和缺乏思考的反对。“新中国在年青的心、憔悴的心、各式各样的人心中,画成种种幸福式样的蓝图。”他特别说了“憔悴的心”,不适合加入那蓝图中去的人。而幸福的蓝图在沈从文眼中,也是一种空幻的表达,他并不信任。写到了轰轰烈烈的会议场面,人群却只等于掌声。而且,这些掌声在他心目中只等于“钟鼓镗鎝”,只是一种隆重的形式,并不代表实质性的内容,也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不过是掌声代替了“钟鼓镗鎝”。发言的人,在他笔下也只是个缥缈的“致辞者”,没有形象、符号一般。讲话的内容,提到了反封建,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的解放,这些表述在沈从文心中也是一些没有内容的“名词”。因为他没有写到自己的心里对此的任何感受。他关注的不是热闹的集会本身,他关注的是会议散场之后的沉静。在这种沉静里咀嚼自己对时间和历史的感受。非常坚固的精神堡垒。在经历了巨大的震荡后安然无恙地存在于心。再动荡的历史总会静下来的。静不下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的泡沫,被席卷得干干净净。“静者”为大,静者为上。“掌声平息,/人散了场。/一会会,门楼上重回复历史所安排的寂寞和空虚,/剩余灰尘蒙蒙钟鼓相对。/试从城头雉堞间看看,/绿沉沉景山在对面极静。/北京四野在黄昏光影中极静。/一切存在的事事物物,/似乎都十分沉静。/宫殿中的黄瓦和红墙只成为封建象征,别无意义。/世界却在人的素朴愿望、信仰中不断变动,/国家重造的计划,/且必然将从时间悄悄移换里一一完成。/”钟鼓、红墙和黄昏是历史真正的证人,一切自有公论,偶然而来的不公算不了什么。沈从文最相信的还是这点。以静制动,以常应变,沈从文还是自信的。只不过这种自信多了些自我安慰的意思。“大路上有车辆和散学归来的小孩群,/从我和‘历史’面前流过。/历史的庄严和个人的渺小,/恰作成一个鲜明对照。/”在“个体”对群体的对抗中,沈从文感觉到了无力。历史的车轮推得动甚至碾得碎渺小的个体。但历史掀起的风云终究会散去。沈从文非常通脱得看到了“常与变”的本质。如果人不能像山那样坚强,至少还可以像水那样,即使再变,它的本质都没有变。那些云霞、坚冰都是水的形态,脆弱和坚强只是外表,只要守住本质不变,就是生命最高的意义。况且,历史最终的审判才是公正的,并且是谁也逃不开的。

沈从文其实延续了自己一直以来关于“神性”的思考。那时他精神上的港湾。不过神性的体现在这时有了一些转变。他不断地提到“星子”但已经不再提“彩虹”了。他不再强调女性美的神性意义。妻子成了这样的神性的替代者。自然、过去在他的生命疏导,意义重建中依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三三,你如自信已奋迅而前,/上了大路,你带我走好。/十六年中你的勇敢和你的单纯,/及一种农村本质的素朴,/对于我是一面旗帜,/永远在春风中泼泼作响,/我认识那符号十分清楚。/我为了你而忍受一切,/在生存中接受种种试验。/重新向现实学习,/得到了比任何人都多的一分。/于管弦参差众音齐鸣,/复杂进展中,理会到/你和孩子的单纯与正直的意义。/”他强调了“单纯”,“农村本质的素朴”还是他一直推重的那些品格。如同他一直说自己是“乡下人”的意义是一样的。神性为“旗帜”所替换,意义还是比较接近的。“向过去有所攀援”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一种思路。在这一时期依然有延续。“一切温柔而痛苦回音来自远方,/来自往昔,并带来儿时熟悉的/杜鹃声,水车声,庄稼成熟蚱蜢振翅声。/如见流星划空驰过,/萤火虫依依身前,/纺织娘声音如春雨繁碎。/”在对过去的记忆的,沈从文依然延续的是那种非常鲜活的官能化的记忆,各种自然的声音如在耳边。反照过去,还是在新鲜的花、女孩、阳光:“它使我明朗朗反照过去,/看到吴淞操坪中秋天来那一片/在微风中动摇的波斯菊;/青岛太平岨小小马尾松,/黄紫野花烂漫有小兔跳跃,/崂山前小女孩恰如一个翠翠;/达子营枣树下大片阳光,/《边城》第一行如何下笔;/凡事都在眼底鲜明映照……/”《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最高潮,是他过去的生命的最具有活力的地方。

自然对他生命的启示意义依然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景的沉默,/启示我,教育我,蕴藉,温和,/又深厚悲悯,人生如此复杂多方,/永远有追求理想的中途倒下,/默眺望天空一方,/无望无助的喘息咽气,/自然却接受了这种生命感到疲乏的人以休息,/使蓝空夜夜燃点万亿大小星子,/长远如向死者默默凝注,/超越文字和语言,/彼此得到深深的理解和默契。/遥远的夜空中的星星反而更能给人以理解。/也容纳相似的青春的生命,/与朗朗白日照耀中,/让情感在欢乐欣快里发酵,/为的是自然更清楚明白,/清楚生命的活跃,/是世界一大动力,/油着火总会熊熊燃烧,/有青焰和白烟向上扬起,/如旗纛,如羽葆,/竖起于广大平野中,/给人以希望的奔赴,/人类关系即因之而重造。/自然于沉默中忍受严霜和烈日,/更特别鼓励那些长途行旅者,/好像在谆谆嘱咐:/‘你饱尝人生辛苦忧患的过来,/或由于脆弱,受伤后即倒下永不再起,/或由于坚强,于倒下后犹能重新上路,我明白你是万千中之一人,/终得从“沉默”启示中回复过来,/要学习“接受”,方能有个真正的“新生”!’/”论及自然强大的包容性,容纳各种各样的人,追求理想的失败疲乏者,充满青春活力者,长途行旅者。为什么人类社会反而缺乏这种包容性呢?他写到的这几种人,都是他自己的一种化身。所谓追求理想中途倒下的人,依然在眺望远方,却只能无望无助地喘息咽气了。抒发自己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思想和道路探索自己的人生价值,新时代的到来终止了他的探索。但这样的人的价值,遥远的夜空中的星星都能理解,用默然的凝视将对死者的理解传递而来。燃烧着情感的火焰的青春的生命,是沈从文一直以来非常推崇的抒写对象。他还是在写年轻的生命所具有的意义,特别是他们的情感的发酵被视为世界的一大动力,情感的火焰,是人类关系重造的原因。完全是沈从文以往的情感是原因和动力的论调。对于那些长途行旅者表达了更多的情感。认为,只有自然能真正理解他,因为自然也曾经“于沉默中忍受严霜和烈日”,沉默的态度,忍受苦难的能力,都是沈从文一直以来最为赞赏的。他称这种长途行旅者是“万千中之一人”,个体的自信依然是很强烈的。学习“接受”,方能有“新生”。接受和新生都上了引号。所以,“接受”的意思绝不是主动地,从心底里出发的接受,只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态度,不要因为太硬而被折断。新生,也不是真的新生,只是在说被新时代所容纳的一种存在。由此可见,沈从文以“沉默”的方式所进行的对抗其实才是最坚固的。

谈到孩子的时候,一如他在言说五四的时候所说的,青年是唯一的希望。也如他在作出留下的决定时所想的,为了下一代。沈从文说:“你得觅路回到来处去,/回到家里去,休息休息,/在孩子面前展开一张盈盈笑脸,/让他们感到有个爸爸,/病体已行将复原。/应当使他们活在应当得到的世界里。/待羽毛丰满,筋骨强健,/好勇敢和单纯,和万万人民一样,/来准备迎接每一个新起的日头,/在阳光雨露中勤劳手足,/完成社会国家的新生!/”他非常真诚地使用了“人民”,“迎接每一个新起的日头”,“国家的新生”,“毛泽东的思想”,“驾驭钢铁征服自然”等词汇的意义。孩子们和他不一样,他们本来就属于这个新生的国家,他们和国家一切成长,中间是没有隔阂的。这一切新的词汇,对他来说,是不能真正接受的名词一堆,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他们切切实实的意义。自己和这个新的时代有多少摩擦,多少格格不入,那是因为自己已经是一个难以改变的坚实的“个体”。孩子们和新中国是融合的,他也真诚地感受着他们的幸运。没有历史的重负,没有旧来的凝固的观念。和新中国一起成长,多么幸福的感觉啊。他说:“后一代人实在幸运!”他说他们“将如何充满全生命欢欣”(所引诗篇见《乐章》.《沈从文全集》15卷.)!

沈从文这种粘合生命的自我调整还是体现出了他异常倔强的个人性。用音乐来梳理生命,一切都是想象性的。不涉及观念的转变和调整,只涉及生命的调整。所以说沈从文一点都没有变。恐怕也没有什么能让他真正改变。他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思索的核心还是“生命”,是生命的乐章,是生命如何在音乐中感知,回归本体。这三篇诗作沈从文在这个阶段的文学创作,其特点与他以往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接续性。延续了以往的思路和意象,生命,情感,以静制动,时间成毁一切,向人生远景凝眸,以星光为导引,以妻子为精神的导引,以过去为生命的慰安。其思维方式依然是非常个人化。三个诗篇都围绕着音乐的导引中个体生命的思考来展开。多次写到个体生命在乐曲中分解重组的过程。仔细体味音乐和生命的内在的关联。还写到了对作曲者作曲过程的体会与自家自己创作的内在对比。这种对比是他在失去了创作的权力之后在内心深处咀嚼曾经的存储。诗歌思想的核心是作为个体的人和生命,即使是面对社会和历史,强调的也是生命之火。三个诗篇多有重合之处。更见出他思考的一致性。这些诗篇记录了沈从文经历的生命的碎裂,但更重要的是他用音乐和美对生命的粘合。诗篇也融进了新的思考,那就是关于下一代,关于个体和群体的关系问题。但沈从文并没有从新时代的观念中真正接受什么思想。虽然他借用了一些新的具有意识形态意味的词汇,比如“辩证法”,可以看出他的那种接受是非常表面化的,只是一种“名词”的运用而已。完全不代表沈从文的改变,反而更见出他的不可改变。从三篇诗作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维重心和艺术倾向都是过去时态的。巨大的社会和时代的冲击并没有能改变沈从文什么。他只能用他的表述方式,只能用他的思维方式,只能用他的情感来表述他自己的观念。没有什么东西能真正渗透进他的世界。正像钱钟书所说的:“从文这个人,你不要以为他总是温文尔雅,骨子里很硬。不想干的事,你强迫他试试!……”(黄永玉.《这些忧郁的琐屑》.《比我老的老头》[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87.)

同类推荐
  • 墨迹

    墨迹

    曾子墨的自传《墨迹——留在生命和记忆中》一书,清晰地回溯了她在华尔街从事投资银行的巨大成功,进入全球顶级企业并被认定:“不惜代价,一定要雇用”、“因为子墨,我们乐于接受中国女孩。”书中幽默地展现着一个中国女孩的智慧和努力,参与完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操盘新浪上市。在金融事业的巅峰之时,曾子墨毅然放弃令无数人羡慕的高薪工作,加入了自己一无所知的电视媒体行业,几年后,曾子墨在凤凰卫视独树一帜,她的感悟深刻而令人震撼。
  • 阶下囚——宋徽宗

    阶下囚——宋徽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才高八斗——曹植

    才高八斗——曹植

    本书介绍建安时代与建安文学,记录曹植的起伏人生与其文学创作生涯。
  • 现代舞蹈之母邓肯

    现代舞蹈之母邓肯

    本书内容包括了生来具有舞蹈天赋、倔强不屈的小学生、到芝加哥异地求生、开始正式舞台生涯、离开美国来到伦敦、畅游巴黎艺术海洋、探索舞蹈改革之路、柏林之行刻骨铭心、过意大利赶到希腊、醉心探索舞蹈音乐、与黑格尔一见如故、首次进行俄国之旅、开始创办舞蹈学校、品尝初为人母滋味、巡回演出回到祖国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
  • 名人传记丛书——施韦泽

    名人传记丛书——施韦泽

    施韦泽是20世纪的人道主义者及著名学者。天资聪颖的他本来可以过上安适、富足的生活,但他却在38岁时毅然远赴非洲,在原始丛林河畔建立了丛林诊所,服务非洲直至逝世。
热门推荐
  • 特工皇妃:皇上我要废了你

    特工皇妃:皇上我要废了你

    “跟我走,我娶你为妻。”女子缓慢里拉开头发,露出魔鬼似的半脸,淡淡的道:“这样,你还要我跟你走吗?”她是帝国家喻户晓的丑女,废物。却一言惊天下,王子,不嫁。王妃,我不稀罕。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谁知道如此的废物身后却是那惊才绝艳的所在。谁知道丑颜本是倾国倾城貌。风云悸动,凤飞九天。万里苍穹,唯我独尊。这一生,谁能共我真正生死与共。
  • 故事及经历

    故事及经历

    第一次打工到现在已经15年了。这些年经历的苦与乐,想想都会感动及傻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旧城纸铺

    旧城纸铺

    在普通人看不见的地方,还有另外一个世界。修行上百年却一直没有长大的小鬼头,突然变成了沉迷快乐水的网瘾少年,“哪怕十分钟死了七次,我也要做电竞!”一身红衣撑着纸伞的大姐头,微微笑着勾勾手指,“小和尚乖乖听话,你就从了姐姐吧。”古灵精怪的鬼二姐掏出灵符往天上一撒,“谁说鬼就不能当抓鬼天师。”高冷孤僻的鬼三姐,仰起高傲的脖颈,“我不管,我就是要当明星,当偶像。”猫大叔又被欺负了,躲到柜子顶上伸爪指着三只小狐狸,“我到底是造了什么孽啊,遇上你们这三个捣蛋鬼。”藏在柜子里的胆小鬼哇的哭了出来,“他半夜看恐怖片,吓死鬼啦~~~”王诩抱着脑袋大喊:“啊!!!!我就是盘下个纸铺而已啊,为什么要天天给你们擦屁股!!!”白无常端起酒杯哈哈大笑,“这就是你的命,来来来再涮盘肉,咱们今天不醉不归。”
  • 一直都如初见

    一直都如初见

    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她,禁不住令我怦然一动。真的是太养眼了,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舒服、享受,若能……此生足矣!而我们仅仅是萍水相逢。或许是上帝的垂青,一次偶然的巧合,竟真的让我们有了交集,自此以后,我如痴如醉!爱,就要付出,就要争取。为了最初的那份痴情,我为爱奔波,一路披荆斩棘、奋勇直前。其间虽然让我心力交瘁、焦头烂额,但我不屈不挠,终于苦尽甘来……多年以后,每当看着眼前熟悉而又喜爱的音容笑貌,当年初见时的那份怦然心动,还是会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一直都如初见!
  • 沐之凤羽

    沐之凤羽

    唐沐兮和梁玉凤是小学同学,读初中后沐兮没想那么多,结果没想到跟他在一个学校,但是,沐兮感觉我们的距离越来越疏远了……
  • 二十三典

    二十三典

    相传界外有界、相传界无万界、相传曾无万法、相传万法始一。
  • 守护甜心之曼珠沙华的眼泪

    守护甜心之曼珠沙华的眼泪

    她纯洁而又美丽的花海,被一点一点的变成红色的曼珠沙华,心的花海里猛然间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两道道路,她究竟会选曾经背叛友情的他们还是突如其来没有隐瞒没有欺骗的恋爱?加入QQ群,群号码:604774309,我会推荐好书等等
  • 白骨梦缘

    白骨梦缘

    大劫之时,众生只争那一线生机,末日,不过众劫中一劫罢了。福之祸相依,祸之福相存,末日,并非乃是终点,亦为一切之始,不过轮回流转,机缘至矣。功在千秋终封神,利为造化可化仙,功利世人皆可求,只为心中长生欲,或仙或神逍遥路,白骨血海脚下过,红颜不求化云烟,何人往生不为仙,运在命前智当头,三者缺一坠凡尘。气运之说,虚无飘渺,却又依存于世,春秋战国,集万世之运于一代,方有儒道盛行,后来之者,欲著书立说,无路可行,强而言之,不过拾先人牙慧,空付之才华,虚耗年华。年年岁岁身畔过,不觉悠悠千载多,机缘茫茫天外落,一朝除却天地锁……
  • 时空修复者

    时空修复者

    他,表面上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宅男,但在暗地里却是一名时空修复者,他游走于各个时空之间,修复各个时空里出现的时空裂缝,这,就是他,一个不为人知的时空修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