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75400000002

第2章 革教育的命(2)

学校领导体制中的这些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教育工作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种变化很快就被张春桥、姚文元等人说成是“右倾回潮”,“否定工人阶级领导”,“否定文化大革命”,等等。然而,这些叫嚣并不能阻挡教育领导体制上合规律的发展变化。1970年以后驻学校的工宣队逐渐减少,据1973年10月统计,全国352所高等学校中,还有工宣队员4892人,比1971年7月的12804人减少61.8%,其中87所高等学校已无工宣队,约占当时高校的四分之一。在农村,多数进驻学校的“贫宣队”、“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也已形同虚设,徒具形式。这一过程的另一个方面,是各种学校内党组织的逐步恢复和健全。

这一本来应当被看作是正常的发展过程,受到了“四人帮”的激烈反对和抵制。1973年10月后。迟群等人打着“反击右倾复辟势力”、“反击修正主义回潮”的旗号,在清华大学发动了对全国教育界产生很大影响的“反回潮、运动。运动中,“反对工人阶级领导”被列为“回潮”的主要罪状之一。1974年2月2日,国务院科教组转发河北省威县辛店大队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管理学校的经验,强调要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加强贫下中农对农村学校的管理,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在此前后,《人民日报》以《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就是强》为题,《教育革命通讯》以《顶得住、站得牢、管得好》为题,刊登了辛店大队贫管会的这份材料。其中,《教育革命通讯》还在编者按中说:“辛店这些‘大老粗’们,比起某些知识分子高明的地方,就是对孔老二和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东西,深恶痛绝。清除其流毒时,痛快淋漓……”。1974年3月31日至4月12日,在中共辽宁省委召开的工宣队工作会议上,重点介绍了中共鞍山市委、丹东市委请工宣队员给领导机关“吹氧”的经验,即“帮助省文教组、教育局的领导干部提高路线觉悟”的做法。会议指责省教育部门“在批林中为回潮大造舆论”,提出“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口号是“为回潮鸣锣开道”,等等。因此,“要加强工人阶级的领导和工宣队的建设”。

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实际上是对1972年以来周恩来领导的对极左思潮批判的反动。运动中,许多批判极左、纠正“左”的错误的思想和实践都受到猛烈的攻击,一些极左思潮的作法又被恢复或部分恢复。1974年6月6日,《光明日报》报道,批林批孔运动开展以来,全国各地普遍加强了驻校工人宣传队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的工作。中共北京市委也向17所高等院校增派了400多名工宣队员,各院系两级领导班子都有工宣队参加。1974年间,北京、上海、辽宁、广西、新疆、山西、内蒙古、四川、青海等省、市、自治区或召开工宣队、贫管会工作会议,或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党委调整,充实和加强工宣队、贫管会的力量。一些省、市还健全或重建了各级工宣队的专门领导机构,一些学校的领导体制又部分地恢复到1968年下半年至1969年的状况。但是,由于这种体制内在的矛盾,这种恢复往往是形式上的,而且也没有持续多久。

谈及学校的领导体制时,还可附带地说一下学校中的学生组织。学校中的学生组织(小学中的少先队,大中学中的共青团等),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天下大乱”中,全部陷于瘫痪,停止工作。“复课闹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学校里(特别是大中学里)学生一般都分别属于几个“革命造反”群众组织。因这类组织中既有学生又有教师、干部,不是纯粹的学生组织。革委会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组织恢复后,造反派组织逐渐消亡,学生组织陆续恢复。一般来说,在小学是“红小兵”,在中学是红卫兵和共青团,在大学是共青团。

1967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批转北京市香厂路小学取消少先队,建立红小兵的一份材料。这份材料反映,该校在全校二至六年级的28个教学班中,以年级为单位,分别成立红小兵连(下设排、班),全校组建红小兵团。材料断言:“少先队基本上是一个少年儿童的全民性组织,它抹煞了阶级和阶级斗争,根本不突出毛泽东思想,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先锋队的战斗作用”,“红小兵团是少年儿童的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它富于革命性、战斗性,有利于推动少年儿童的思想革命化”。自此之后,全国小学以红小兵取代少先队达11年之久。

教育革命初期,特别是在整团建团之前,中学里的学生组织多为红卫兵。”文化大革命”初期,红卫兵是学生中的群众组织。复课闹革命以后,它又逐渐发展演变成一种常设性的学生组织,在一段不长的时间里取代了中学共青团组织。1968年至1970年间,一些大中城市相继颁布了各自的“红卫兵条例”。1970年下半年,天津市中学红卫兵第七次全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的《天津市中学红卫兵条例(试行)》中,有关红卫兵的性质的规定是:“红卫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学生的先进群众组织。”关于参加条件,《条例》规定:红卫兵要以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学生为主体,贯彻党的阶级路线,有成份论,不惟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加入手续为经学生本人申请,填写登记表,由分队(排)红卫兵听取群众意见讨论通过,中队(连)红卫兵领导小组审查,报红卫兵领导小组批准。各级组织为:市建立红代会常务委员会,区建立红代会常务委员会分会,下设办事机构。学校建立红卫兵团,连建立红卫兵中队,排建立分队,分队下设若干小组。校红卫兵建立各级领导小组,设组长、副组长和成员若干人,各级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可兼任相应的学生连、排的领导成员。红卫兵干部实行轮换制。组织原则为市、区红代会常委、委员和各级红卫兵领导小组成员,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各级红卫兵代表大会(红卫兵大会)民主协商选举产生,并经同级党组织批准,报上一级红卫兵组织备案。各级红卫兵组织在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上级红卫兵组织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关于各级组织的任务,《条例》规定:组织红卫兵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对红卫兵经常进行阶级、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教育,组织红卫兵开展革命大批判;组织红卫兵积极投入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开展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积极开展创四好、五好运动;经常整顿组织,发展红卫兵,抓好活思想,过好组织生活。《条例》还规定,红卫兵要佩带胸章标志。从《条例》中不难看出,此时的红卫兵已经由运动初期的群众造反组织发展为一个青年学生的阶级斗争组织。由于脱离了中学生的实际需要,游离于学校教育工作之外,所以,尽管它从表面上看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在实质上,它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动力。由于当时社会上的红卫兵组织多已解散,此类组织主要集中在学校(特别是中学),成为中学生的专门组织,而诸如此类的《条例》都没有或者根本没有说明红卫兵与共青团组织的相互关系,也由于红卫兵没有中央一级的统一组织,1969年整团建团开始以后,它的活动逐渐减少。1973年三四月间,共青团北京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恢复了北京团市委的工作。此后,红卫兵变成为中学共青团的外围组织,以至最后徒具形式,成为一个只能唤起人们以复杂的心情回忆当年“革命造反”的一种形式。

在大学,由于新生入校时团组织的恢复已经取得相当进展,所以一般都未再成立红卫兵一类组织。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体制

对教学体制的改革,也是“教育革命”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当时,这一改革被认为是贯彻执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一场“革命”。教学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突出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对教学活动的直接领导,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生产、科研实践,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196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及其编其按,已经勾勒出了这种新体制的雏型和方向。9月,根据毛泽东的“七二一”指示,上海机床厂创办了“七二一”工人大学,此后,各地相继仿效这类学校。至1968年底,上海机床厂的经验几乎已经成为把学校交给工厂、街道办的代名词。

1968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上海、天津、北京等地的读者来信,提出城市的中、小学由工厂、街道办的建议,同时开展了“城市的中小学应当如何办?”的讨论。随后,该报刊登了大量支持上述建议的文章、来信以及一些地方和学校的经验。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许多城镇中小学改由工厂接办或“定厂办学”,上海、北京等一些大中城市经试点后,将小学改为由街道办事处管理。兰州市五中自1968年10月工宣队进校后,改为兰州铸造厂厂办中学,变全日制普通中学为半工半读学校,每周学习2天,另外4天半天劳动半天学习,把原来17门课合并为5门(毛泽东思想、工业基础、农业基础、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在此前后,河北、广东、四川、辽宁、湖北等许多地方的城镇中小学校也由工厂接办,实行类似兰州的厂校合一、工厂办校或定厂办校。

一些大型企业自办附属中等技术学校,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专门人才,这种做法在“文化大革命”前就已存在。把它作为“教育革命”中的“新生事物”简单地推向整个社会,把中小学及一些大学交给工厂、街道去办,实际上从总体上否定了学校独立存在的意义,加重了工厂的负担,降低了教学水平。这种“开门办学”的结果,实际上是取消了学校的“门”,这是对毛泽东“七二一”指示的曲解和庸俗化。这种做法不久就被一些新形式所取代。

1969年4月党的九大之后,全国各种学校经过普遍的下厂下乡参加劳动.与工厂、社队挂钩.以及在校内大办工厂、农场,建立校外学工、学农基地等活动,初步形成了另一种开门办学的新体制。这种体制与1968年下半年和1969年初的做法明显不同。它不再一概要求把学校交给工厂、街道去办,实行厂校合一,而是在“开门办学”这一总的要求之下,在保留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独立存在的条件下,以校办工厂、农场、厂校挂钩等多种形式,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

1970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驻清华大学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为创办社会主义理工科大学而奋斗》一文中,以权威的形式系统地提出了教育新体制的原则和设想。该文提出:

“学校要不要紧密联系实际,开门办学,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方向的原则问题。”

文章介绍了该校宣传队带领师生走“五七”道路的经验:

到工厂、工地、农村、部队去,参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创办实验工厂、农场;通过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采取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形式,举办工人大学班、短期训练班,进行技术革新、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等多种途径,开展教育革命。

这种新体制的基本要求是:

开门办学,厂校挂钩,把大学办到整个社会上去,使文化的普及与提高有力地推动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学校与世隔绝,闭目塞听的“三脱离”状况,使学校与社会声息相通,使知识分子更广泛地接触工农兵群众,身临目睹,接受再教育,加速世界观的改造。

关于新体制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该文提出“从校办工厂、厂校挂钩着手,改造旧的学校体制”。“新体制的基层单位是由工人、学员、教师组成的专业队。校办工厂实行一元化领导,统筹安排教学、科研、生产”。但是“校办工厂和实验室并不能代替厂校挂钩,所有专业都要把这三种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尤其要面向社会,实行厂校挂钩。”

与清华大学经验几乎同时,其他一些大学也纷纷拿出了自己教学体制改革的计划或经验,尽管这些计划往往都只停留在“计划”阶段上。

例如,河北大学提出的《政治建校方案(草案)》中,对理工科教学体制改革的方案为:

1.彻底克服理科脱离无产阶级政治的倾向,用毛主席的唯物辩证法统帅自然科学,用毛泽东思想建设新理科。

2.根据国防尖端和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军用代民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要求,必须不断改造原有基础科学和探索新的基础学科。

3.实行开门办学、厂校挂钩、校办工厂、厂带专业、厂系合一。根据理科的特点,校办工厂的类型要多,厂的规模不宜过大,产品要具有先进性、典型性和多样性。厂校挂钩要选择那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因陋就简、革命精神较强的革命、生产先进的工厂,并与有关科学研究单位挂钩。理科还要特别重视实验室的改造和建设,承担国家的科研任务。

4.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力求结合生产实践,用现场教学的方法学习基础理论,一边生产,一边学习,把边干边学与系统学习结合起来。在学习基础理论过程中,认真研究、总结、推广工农兵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要用科研任务带动教学,围绕科研任务组织教学内容,边研究过学习,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5.理科各系,除结合专业学工以外,每年还应安排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参加校内外工农业生产劳动,与工农结合,向社会学习,改造世界观。

在这个大学《政治建校方案(草案)》中,对文科教学体制改革的设想为:

1.文科以社会为工厂,组织师生参加三大革命实践,到阶级斗争复杂、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和单位去参加阶级斗争和集体生产劳动;带着阶级斗争中的问题和省、市交给的政治任务,结合专业特点,到工厂、工地、农村、商店、学校、街道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上批判资产阶级的斗争,与批判各个学科领域中封、资、修思想体系结合起来;到社会上进行本学科领域的业务实践,如写四史、写通讯报道、创作革命文艺、总结先进思想、和工农兵一起学用哲学、普及战略外语等。通过以上途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认真改造世界观,提高政策水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2.文科要校内校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统一,校外的时间在一半以上。不论校内校外都要体现“以学为主,兼学别样”,都要密切联系实际斗争,学好用好毛泽东思想。

3.文科建立校外基地。基地选在具有革命传统的、条件艰苦的、革命生产先进的和阶级斗争复杂的、革命生产落后的公社和工厂。校办工厂也是文科学工基地。

4.文科要把毛主席著作作为基本教材。

5.文科设中文系、哲学系、历史系、外文系。文科要提倡一专多能,造就革命的“通材”。

同类推荐
  • 梦回大唐寻真爱

    梦回大唐寻真爱

    他——郝文,一个服装公司的部长,为了她放弃优异的工作,回到家乡,然而她的父母棒打鸳鸯,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朋友劝他出去走走,他随旅游团游览武则天乾陵的时候,不小心触动机关,穿越到了唐朝,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同时也获得了爱情等等。
  • 定武

    定武

    在这征战不休的乱世中能够决定一切的唯有手中的剑。到最后那柄名为天下的剑又将由谁来执秉。
  •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翻开二十四史,诬告陷害的嘴脸与血淋淋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小人自不必说,他们往往以无中生有为生存之能事。就是有些在正史上留下美名的人也有诬陷别人的记录。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诬陷,诬陷者之所以要犯下这为人不齿的行为.就是因为其中藏着利益。这种利益包括富贵荣华,有时候还是性命攸关。本书分析历史上著名诬告陷害案件的案情和审判情况,挖掘案件背后的思想和人心。每一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都可以挖掘成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或者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大案绝大多数是诬陷案,此书将这些诬告案件进行梳理,作为透视中国世道人心的窗口.萤新审读它们有现实意义。
  • 乱世五胡

    乱世五胡

    永嘉之乱,司马家的西晋崩溃了,琅琊王司马睿率领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都金陵,偏居一偶。大将祖逖闻鸡起舞北伐在望,却陷于东晋的政治内斗含恨而终,本是晋室大本营的中原之地落入胡人铁蹄之下。五胡之乱的始末?,中原百姓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 王者荣耀之我去三国打天下

    王者荣耀之我去三国打天下

    王者荣耀风靡全国,游戏大神四处崛起,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可以带上所有的英雄,穿越到三国时代,你该如何在那乱世生存并寻得立锥之地,又该如何逐鹿天下?本书男主姜然,带着王者荣耀的召唤系统,穿越到以三国时代为背景的试炼之地,却被系统告知,需要完成试炼任务才能安然返回。手无寸铁,更无一身武艺的他,该如何利用自己对王者荣耀英雄以及战术的了解,去完成试炼任务,并还天下苍生一个太平盛世?
热门推荐
  • TFBOYS的唯美之恋

    TFBOYS的唯美之恋

    刚从国外回来的夏依涵得知父母离婚,离开家到了重庆,又与三名少年相遇···
  • 少年管家

    少年管家

    少年李维在山顶上的大宅中照顾着一个不知何时会嗝屁的(伪)少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真道

    仙真道

    任繁华昌盛,匆匆百年。任红颜娇艳,弹指十载。任功名利禄,也不过是转眼流逝。小子所求,非大道三千,非无穷法术,唯求长生证道,不朽逍遥。----------------------------------------------道家修真设定:【炼气期】筑基、入壳、结煞【内丹期】炼罡、凝丹、丹成【元神期】内神、雷劫、阳神【炼虚期】化身、归真、合道----------------------------------------------仙侠风韵,浩浩古风。每日双更,矢志不渝。望君点击、推荐、收藏。
  • 重生之彼岸归

    重生之彼岸归

    她和他是宇宙的主神,意外发现一个新大陆,进入新大陆后,一场阴谋,让她轮回了万年,而他等了她万年,在最后一世时他找到了她,两人再一次相聚
  • 恶魔护卫

    恶魔护卫

    在人迹罕至的幽谷深处,封印着一股无与伦比的邪恶力量。斗转星移,山河巨变,岁月的流逝早已使世人忘记了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个少年意外闯入这里,灾难便就此开始了……
  • 西游蛇妖传

    西游蛇妖传

    穿越成为蛇妖,和熊精称兄道弟,探悟秘笈逆天修行,盖世妖王强势崛起!西游阴谋知多少?吃不得的唐僧肉,说不清的佛道争……尽在猴子被压的西游世界里。
  • 暖婚蜜爱

    暖婚蜜爱

    住在城中村的夏时悠,无意间招惹了同城巨富顾仲谦,从此背负巨债……为了还债,她答应跟他结婚。只是,这婚后的日子嘛,跟她原先想的完全不一样。顾先生霸道,却也温柔,顾先生强势,却也忠犬……她觉得自己不是来还债的,而是来当豪门阔太太的。多年如一日,顾先生坚持早接晚送,很多年后她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这个男人事先算计好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成就一生的理财计划

    成就一生的理财计划

    如果你有大笔的财富但却缺少科学的理财计划,将是可悲又可惜的,因为财富自身并不会增长。理财专家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1000万元有1000万元的投资方法,1000元也有1000元的理财方式。就算一个人收入不高,他的收入除应付日常生活开销外所剩无几,只要他能根据自己的收入进行有效规划,合理支出每一分钱,仍能用有限的收入换得更好的生活。” 无论你的家庭处于哪一社会阶层,善于理财都很重要。也许你会认为自己是没钱的阶层,根本没必要去理财。事实上,工薪一族更应学会科学理财,相对有限的资金更需要进行精心规划,合理安排。说得更通俗一点,就如即使粗茶淡饭,也有一个营养搭配的问题一样。
  • 青岚入世

    青岚入世

    任千岚前世曾是全球第一盗贼,今生重生异世偶遇青岚宗宗主妖孽尘王爷,今生她能否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