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24700000012

第12章 有准备才能打破游戏规则

走不出的灰色地带

忽必烈说过中书省是朕的左手 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医治朕的两只手。要是皇帝的脑子生病了怎么办?就是要靠丞相和给事中及其谏议大夫来医治。

而朱元璋废除相权,一再打破皇权的灰色界限,引发了一系列风波和动荡。他虽然是权力之主,但也要遵守权力上层的灰色地带。如果没有灰色地带的制约,制度越突破和创新,就会对国家造成越大的伤害。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的某天,大明王朝的独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突然涌出了甘泉,于是散布天降祥瑞的消息。为了显示自己不敢独享祥瑞的端正态度,胡惟庸邀请自己的皇帝朱元璋前去观赏此等稀罕事。这事有点蹊跷,不过既然是上天降下的祥瑞,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又焉有不去之理?

天下之大,只要我们稍加留心的话就会发现,全国各地每天都会有稀奇古怪的事情发生。而在那时,无法解释的事都会与天王老子扯上关系。皇帝是天子,上天捣鼓出来的玩意,天子又怎能不去捧捧场。就在朱元璋走到西华门时,突然有个太监闯到他的车马前,紧紧拉住了缰绳。太监像个天外来客,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直愣愣地看着朱元璋的銮驾,半天没说出一句话,却急得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询问之下,才知这名太监名唤云奇。

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小小的太监胆敢冲撞当今皇帝的圣驾。缓过神来的卫士们立即扑了过去,将云奇按倒在地就是一通乱棒,差点没把他活活打死。可无论怎么打,云奇一直用手指着丞相胡惟庸府邸的方向。这引起了朱元璋的高度警觉,他感觉事情来得太过突然,其中必有隐情。他当即让车队返回,自己亲自登上宫城向丞相府邸方向望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看见了什么呢?,按照史书记载,朱元璋发现了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皇帝的眼神比我们普通人不知道要犀利多少倍,居然可以穿透厚厚的墙看见藏匿其中的刀兵,比红外线还要厉害。朱元璋当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并于当天将其处死。

这里有一个天大的疑问,那就是云奇身为内使,居西华门,离胡惟庸的府邸非常近,既然他事先已经知道胡惟庸想要谋逆,可为什么不提前告发。非要等到事发前一秒,才冒着杀头的风险拦驾阻止?况且如果胡惟庸真要谋反,也是秘密设下埋伏,怎么会堂而皇之地将刀枪亮在光天化日之下,让朱元璋登上城墙就可以一览无余。丞相谋反这么大的案件,当天就被下狱,当天就被处死,处置得如此匆忙,不得不让人心生疑虑。据《明太祖实录》记载,也就在事发四天前,正月甲午,中丞涂节已经告发胡惟庸谋反,以朱元璋猜忌多疑的性格,怎么还会冒冒失失地去胡惟庸家看子虚乌有的祥瑞?可见,云奇告变是不可信的。

但无论过程怎样,胡惟庸谋反案却成了板上钉钉之事。这件事前前后后长达十余年,诛杀了三万余人,成为洪武年的第一大案。事后朱元璋亲自颁布《昭示奸党录》,告诫帝国的文武官员们,做臣子莫学胡惟庸,不会有好下场。

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布局,还是丞相胡惟庸真就有了谋反之意?

开国之初,朱元璋对自己的权力系统还没有完全腾出手来认真梳理,只是在自己的王朝体制建立上照搬元朝时期的那一套,在中央仍然设立中书省作为辅佐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中书省的权力结构设置是左、右丞相(后改名丞相),秩正一品,左、右丞,秩正二品,参知政事从二品,其属官有左、右司郎中,员外郎等官员。

在当时看来,中书省的权力极大,可以说是总领百官,工作事务涉及方方面面,就连帝国的一切命令及章奏也需要中书省呈转颁发,不然就视为违法和无效。除了人事任免权、决策权、行政权、监察权、财政权等大小不等的权力,中书省还同时掌管军权、军务。也就是说,靠着中书省一个权力机构的运转,皇帝就可以不用上朝了。

在这种权力背景下,皇帝坐在那里,不像是一个人,倒像是一个震慑人的牌位。丞相的权力也极大,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后来盛极一时的六部长官也下辖于中书省,成为其属吏。自洪武元年起,中书右丞相徐达就还是军中的最高指挥官,可谓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直到十七年后他死在北京城。

从秦朝创立丞相制度起,排除一些历史时期出现的波折,丞相的权力时大时小。丞相制度天生就有个缺点:那就是皇帝和丞相的权力分配问题难以平衡。别小看这个问题,因为在王朝的制度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独裁统治,官家集团只有一个老板,那就是皇帝,所有的人(包括丞相),都是给皇帝打工的。丞相的特殊性质就在于,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与皇帝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就会引发许多麻烦甚至危及江山社稷。如果皇帝太强势了,丞相就会经常换人,而且有可能是换一个杀一个;皇帝太软弱了,皇权就可能为相权所架空。

一旦这种局面形成的话,朱元璋所能做的就只有根据丞相的建议发发圣旨就可以了,自己根本不用操什么心。时人可以不知道他朱元璋是谁,但一定会知道当今的丞相是谁,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朱元璋出身于草根阶层,但是在当了皇帝以后,他还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底子薄,知识结构非常不合理。他在学习前朝明君圣主们治国的经验的同时,也以一个草根阶层的立场来观察自己的帝国和臣子。比如说这时候他就会想起宋朝的王安石、司马光、秦桧这些实权派大臣,这些人在掌权时都是说一不二,风头有时候甚至盖过皇帝。他还会想到,丞相因为权力过大就有可能干预到皇帝的意愿,甚至威胁到皇帝本人的权力和地位,搞到最后自己的地盘自己也做不了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就是一个前车之鉴吗?

这应该是朱元璋内心深处最大的忧虑,这种忧虑促使着他将会对本朝的权力结构做出重大的改革与调整。

新朝刚立,朱元璋就任命了两位丞相,分别是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徐达。

作为新皇,左右丞相无异于早期明教中的左右护法,一文一武。当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李善长便出任了右相国。在相国这个位置上,李善长干得还是很有起色的,也充分展现了他裁决如流的相才,是大明开国的首功之臣。李善长是安徽定远人,和胡惟庸是小同乡,和朱元璋算是大同乡。而徐达和朱元璋是小同乡,都是安徽凤阳人。

在年龄上,李善长比朱元璋整整大了二十一岁,不应该算是同辈中人。李善长并非草根阶层出身,史料记载“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由此可见,他是一个读过书,修习过法家思想,深谋远略的底层知识分子。但李善长又与通常意义上的儒生有着很大的不同,爱"习法家言"的人往往是封建世道里的实用主义者。他们认为儒家信奉的“为政以德”那一套过于柔和,不足以为政治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善长与朱元璋在性格上有相似之处,朱元璋登基后在自己的权力系统推行的铁血政策与法家 “以暴抗暴”的统治理念如出一辙,让权力成为嗜血的猛兽。

李善长这样的实用主义者,身逢乱世,他们活着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能够找到博取权贵的机会。读书是为了破解生存的密码,在他们眼中,普世的家国情怀只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而他所使用的计谋和手腕,也是为功名利禄服务的。儒家推崇的导君于正、匡扶社稷的人文理想,在其头脑中所占的比重是极少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洪武初年,明朝权力系统的实权派人物大多是朱元璋的同乡,也就是所谓的“淮西勋贵”。他们和朱元璋同饮淮水,操着同一方言,有的甚至是他儿时一起放牛的伙伴。在十余载栉风沐雨的征战途中,他们形成了一个以朱元璋为核心的坚强集体。而淮西官僚集团的核心人物就是李善长。

也正是因为这种地方势力的抱团,才帮助朱元璋从民间社会的最底层一步一步走向了权力的巅峰。这种权力结构中的“地缘效应”在打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黏合剂的作用。可以说“淮西集团”个体之间结成了以同乡、师生、亲友为纽带的庞而杂的人际网络,这个网络在明朝初年的官场上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中国的熟人社会讲究差序格局,打个比方说就好像我们把一块石子丢在水面上,水面会形成一圈圈向外放射的波纹。而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圈子的中心。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向外辐射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累积和增加,而社会范围也正是由一根根私人联系发展起来的网络。

一个时代的权力系统扯出来的私人网络越多,也就是分离出来的子系统越多,那么这个时代的权力私有化成分也就会越重。盘根错节的网络关系就等于把权力结构进行一系列的重组和再分配,它的目的指向性就一个,那就是把正式权力资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来使用。这也是为什么在封建政治制度中,官与民在对权力的认识上会产生激烈地冲突的根本原因所在。

地方势力带来的是权力资源的私有化,这种私有化又将孕育出主宰官家权力的富豪权贵阶层。当士族权贵们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权力、暴力、财富、势力等完成权力资源的世袭制传递,也就意味着,作为终极资源和最高资源的官家权力,也正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重新分配。“淮西集团”的产生,主要是源于制度性的权力管道渗透进古代中国的传统乡土观念,并使得这种“地缘性”的观念也转化为官场基因的一部分。

李善长作为“淮西势力”的领军人物,在他最初投奔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就曾经问过他,如今乱世当道,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平定天下。

李善长的回答是:你应该向秦末大乱中起家的汉高祖刘邦学习,刘邦同样是一介草民,但是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也就只用了五年时间,便成就了帝业。您是濠(今安徽凤阳)人,距汉高祖的老家沛县(今江苏沛县)不远。山川王气,将会在您身上得到应验。只要您效仿刘邦,将来的天下就一定是您的。

朱元璋对李善长这种既有马屁效应,又具有前瞻性的回答很是满意。于是李善长也就长期留在朱元璋的身边做了一名谋士,同时负责军队的后勤补给工作(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如果我们能够知道汉代萧何就是靠为刘邦转运粮饷而摘得头功,并进而荣升丞相,也就能够明白此时的李善长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有何等重要。

朱元璋自称吴王后,就封其为右相国。因为元朝是以右为大,所以说这时候的李善长已经是帝国的大管家。他并没有辜负朱元璋的信任,不光接手军机檄文之类文案工作。更主要的功绩是保障了军队的后勤供给,使得前线将士能够安心作战。同时他还以元朝制度为基础,取利弃弊,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经营盐,立茶法,立钱法,开矿冶炼,定鱼税等等。

在李善长的高效运作之下,朱元璋的统治区域呈现出一派兵强马壮,生产繁荣的景象。吴国元年,朱元璋论功行赏,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后来改革官制,不再如元朝那样以右为尊,改以左为大,李善长也就理所当然被拜为左相国。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虽然没有在战场上刺刀见红获取卓著的军功,但并不妨碍朱元璋对他高看一眼。褒奖他的理由是: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好(给军食,功甚大)。于是授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除了上面这些优厚的待遇,朱元璋赐给李善长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也就是说凭此铁券,李善长本人可以赦免两次死罪,其子可以赦免一次。在朱元璋封公的六个人中,李善长名列第一。在颁发的嘉奖令上,李善长被比做汉代的萧何,其风光程度在洪武功臣中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这时候的右丞相徐达常年领兵在外东征西讨,朝中实权基本上是掌握在李善长一个人的手中。以他为首的淮西集团在帝国的权力系统中炙手可热,这种权力上的垄断地位也为其他地区的政治势力所不满,所觊觎。但是在朱元璋的保驾护航之下,就算其他权力集团有什么非分之想,也只能将羡慕嫉妒恨暗藏于心。

淮西集团的权力勋贵们把持了洪武初年的帝国权力要塞,由他们释放出的熏天势焰让其他派系根本无法近身,更谈不上掣肘。当权力集团内部各个派系之间的欲望无法得到遏制的时候,那么帝国的权力纷争也就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朱元璋的一手扶持之下,淮西勋贵的权势被推至最高点。而淮西集团与其他派系之间的矛盾也由最初的暗流涌动,开始浮出水面。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攫取更大的权力空间。淮西勋贵又既能容下其他势力集团与自己利益分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打击压制其他势力团体。从前期的李善长到后来的胡惟庸,前后十七年的时间,淮西权力集团竭力挤压非准人的权力生存空间,根本不给非淮人包揽大权的机会。正如明史专家吴晗所说:“对不是自己系统中的人排挤,从乡里观念出发而演成的政治斗争,是洪武初年政治上的一个特征。”

随着淮西集团势力的日益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皇权。李善长位居左丞相,地位仅次于朱元璋这个帝国一把手。加上他又是皇帝的同乡,权势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光其个人权势到达巅峰,就连亲友的势力也遍布朝堂内外,人事关系盘根错节。

对于这样的功臣,历代开国皇帝既用之又忌之。用是因为确实好用,忌是因为功高震主。有一次,朱元璋斋戒过后,与李善长有过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人之一心,极艰检点,心为身之主,若一事不合理,则百事皆废,所以常自检点,凡事必求至当。今每遇斋戒,必思齐整心志,对越神明。”这句话就是说,作为一个臣子要时时检点自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如果一件事情做得不合理,那么就可能会前功尽弃。

聪明如李善长,又怎会听不出朱元璋这句话的弦外之音?这是皇帝在向自己敲响警钟,让他做人要低调,不要过于张扬。在这次谈话后不久,李善长就以“患病”为由向朱元璋递交了辞职报告。

朱元璋没有与他多绕弯子,就顺势批准了他的请求,然后将其打发回老家安徽定远。虽然中央朝廷赏赐给李善长土地若干顷,并赏给150户人家为他守冢,佃户1500家,仪仗卫士20户。可物质上的丰足远远比不了权力带给一个人的精神满足,虽然是荣归故里,可李善长觉得这是一件丢人的事。五十八岁就被提前退休,回家颐养天年,远离了权力的核心地带。

在李善长回乡的第二年,无官可守的清冷岁月让曾经执迷于权力的他寂寞难耐。他偶尔会站在淮水岸边,遥望着南京的方向,徒留一声叹息。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权力真是一个好东西,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与显赫,更多是来自于精神层面的强大。不甘就此谢幕的李善长连着向朱元璋发了几道奏疏,汇报说自己病早就好了,希望能够继续为帝国服务,发挥一个老同志的余热。

朱元璋看着奏疏苦笑连连,这个老伙计想要重新回归权力中枢的想法显然是过于天真。朱元璋担心他再次进京,就在凤阳当地给他安排了一个活干。委托他在凤阳主修宫殿,接着又将江南14万户富裕人家迁到凤阳,在家乡再造一座皇城。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李善长像钉子一样锲在中央权力核心之外。

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将女儿临安公主嫁给李善长的长子李琪,并封李琪为驸马都尉。在准备操办喜事时,他通知李善长可以进京。

当年的丞相,如今又成为皇帝的亲家翁,此等荣耀绝非一般人能够享有的。他进京以后,虽然被朱元璋委任了一些职务,但是想要东山再起亦是枉然。这时候的他只能面对昨日的荣耀空叹,因为他已经没有能力再次染指帝国权杖上那颗最耀眼的宝石。

同类推荐
  • 中国大舆情(2013-2014)

    中国大舆情(2013-2014)

    本书设有趋势报告、政策报告、案例报告、舆情报告、数据报告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梦: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强化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建设法治中国的江苏样本等。
  • 当干部就得有智慧

    当干部就得有智慧

    “干部”一词原是法文Cadre的日文对译词。法语Cadre原意为公务人员。在我国,“干部”又称“脱产干部”,与工人、农民及其他体力劳动者相区别,是指脱离体力劳动、从事公共管理及各种公共事务的人员。众所皆知,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关键的少数”。当了干部就意味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就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而什么样的干部是好干部?党纪国法有规定,人民心中有杆秤。习近平鲜明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按照这“二十字”好干部标准要求,要成为一名好干部,一方面与其自身的努力修炼、自觉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也需要适当的环境支撑和组织培养、管理与调控。就干部本身而言,一定要努力使自己拥有大抱负、大情怀、大担当、大本事,真正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动力、有能力、有定力,久久为功。也就是说,当干部不仅要在状态、要有素养,还得有智慧。智慧不仅是分析判断、选择处理、发明创造的能力,还是睿智的目光、广阔的思维、洒脱的言行、理性的生活方式、辩证的处事原则。而领导智慧,则是指领导者具有见微知著的眼光,能够对大局进行把握与掌控,拥有善于识人用人、勇于决策的胆略,以及举重若轻、化繁为简的手段和技巧。智慧大于一切,一克智慧胜过万吨黄金。智慧是真正的力量。毫无疑问,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的智慧对领导者事业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
  • 君主论(英文版)

    君主论(英文版)

    它与《圣经》、《资本论》同列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伟大著作榜。它对近代世界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它被列为政治禁书;另一方面,它却被欧洲君主奉为政治成功的秘籍。它为作者在生前身后赢得了无数的赞誉或恶名,却未能帮助作者实现重返政坛的理想。它是一部阐述帝王之术、敢于否定公认道德的奇书。它就是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君主论》讨论了“君主国是什么?它有什么种类?怎样获得?怎样维持?”以及“为什么会丧失”的问题。书中将君王的政治行为和宗教、道德行为截然分开,否认君主只通过宗教教化和道德约束就能够保有权力。他认为,“君主应该学会同时扮演狮子和狐狸两种角色。因为狮子不能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不能抵御豺狼。因此,一个君主必须是一只狐狸,以便认出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感到恐惧”。……
  • 权力的黑光中国封建政治迷信批判

    权力的黑光中国封建政治迷信批判

    政治迷信与政治民主是绝对难以并存的。“民主的确要以基本理性能力为前提,在任何社会里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要推进政治进步,建设民主政治,必须认真清理千百年来政治迷信的根基,努力洗刷种种政治迷信的残迹。$$《新世纪学人文萃:权力的黑光》作者是力求遵照马克思提出的原则来进行这项工作的。
  • 更新中国:国家与新全球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更新中国:国家与新全球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悬而未决的过去,将如何塑造它不可预测的未来?中国的崛起会在一夕之间改变过去几个世纪西方工业和民主国家建立起来的国际体系吗?中国应满足于维持这个体系,仅只成为拥有绝对主权和相对权力的富有竞争力的民族国家之一吗?儒家传统蕴含有可以与现代世界的人类普适价值相融通的道德前景吗?崛起的中国能够引领中华文明的更新以促进国际体系的平等吗?
热门推荐
  • 神级修仙系统

    神级修仙系统

    方寒意外获得一套神级修仙系统,泡妞,装逼打架,欺负流氓,杀人放火,做任务,杀妖兽,夺造化等等,都可以积累兑换绝世神兵利器、绝世仙丹灵药,盖世功法秘籍等等的系统功勋,从此,方寒在修仙界霸气修仙,九天十地,唯我独尊,成为史上修仙速度最快第一人。逆世天骄,绝代人杰?尼玛,拽什么拽?惹我?老子弄死你;绝世圣女,倾城萝莉,冰清玉洁的仙子?咳咳,妹纸别怕,哥来保护你;......什么,大能很了不起?呃,你没听说吗?老子家的小妾是千古第一绝色女圣仙颜冰,看门的是史上最强大圣风九幽,劈柴的是第一剑仙沈浪,老子家的尿壶是圣器,玩具是仙器......咦?无敌仙尊要来?旷世人皇出世?盖世至尊也要凑热闹?尼玛,滚一边去,否则打爆你的鸟。呜呜......老子这是要逆天啊!新人新书,求关注,收藏,推荐,点击,尤其是最开始这段时间,您的支持就是本书以后能继续活下去的根本啊,兄弟含泪拜谢了。
  • 天良医馆

    天良医馆

    下医治病,中医治人,上医治国。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吴良来到这个混乱的朝代。冶铁开荒,修路架桥,治病救人,他究竟是下医,还是中医,还是上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暮霜之后

    暮霜之后

    霜慕生在傍晚,那时候日暮西山,霜落得早了几个时辰。暮时落霜的奇景,本应载入史册,可惜看客只有醉醺醺的侩子手,以及想当侩子手的霜慕。没人在意霜有多冷,因为他们的心,更冷。何为君子?心如止水,不骄不躁。
  • 三界之天之极

    三界之天之极

    少年冯云,资质一般,偶得金手指,开始了他成仙之路。身伴美娇娘,手握君子剑一路腥风血雨,一路热血澎湃只为重上天之极!!
  • 柯南之为新星而穿越

    柯南之为新星而穿越

    是梦吗?柯南世界……穿越?怎么可能?!不管是不是梦,在那里面度过的一切回忆,将记录在这本书里……
  • 我有一队娘子军

    我有一队娘子军

    我颜值爆表,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我极品智脑,超级透视,修炼事半功倍,时刻帮娘子解决修炼难题。我不要千军万马,我有我的娘子!
  • 诡秘之主

    诡秘之主

    蒸汽与机械的浪潮中,谁能触及非凡?历史和黑暗的迷雾里,又是谁在耳语?我从诡秘中醒来,睁眼看见这个世界:枪械,大炮,巨舰,飞空艇,差分机;魔药,占卜,诅咒,倒吊人,封印物……光明依旧照耀,神秘从未远离,这是一段“愚者”的传说。
  • 缘起缘灭青麟传

    缘起缘灭青麟传

    一个父母双亡的小城青年,一个想证明自己的世家子弟、一个身世成迷的妙龄女子、三个人的江湖之行,小人物的无聊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