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91700000002

第2章 敢教日月换新天——大明皇帝篇(2)

朱元璋即位之初,就确立了皇位嫡长子继承制,立了马皇后所生的长子朱标即建文帝的父亲为太子,并花了大量心血去培养这位未来的储君,这位太子在史书中被描述为仁孝、温和而有儒士风度。可惜的是,这位饱学的太子在他37岁的壮年就突然去世了,这让朱元璋非常伤心,之后他又立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准备让他将来继承大统。

朱允炆本性慈善,崇尚文治,向往儒家的仁政。明太祖朱元璋以武力夺得天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用武的局面。洪武时,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都督同知也是从一品,而六部尚书却只有正二品。《大明律》中还明文规定,文官不许封公侯,因此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刘基仅仅得封“诚意伯”。而武将得封公侯者甚多,称王者也不少。在这种局面下,文官在朝政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建文帝即位后,一改尚武的风气,大力加强文官在国家政事中的作用,将六部尚书升为正一品。同时,大开科举考试,并屡次下诏要求荐举优通文学之士,授以官职。建文帝身边几个被委以重任的大臣都是饱读诗书的才子,如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正是因为建文帝所依赖的大臣多为这样的文人,所以人称新朝廷为“秀才朝廷”。

太祖朱元璋以刚猛治国,乱世用重典,法外用刑情况严重。建文帝对于祖父重典治国所造成的恐怖气氛,深有体会,登基后就着手全面改革洪武吏治,力图创造出祥和的氛围。即位仅一个多月,他就下诏宽刑省狱,纠正了一大批洪武时期的冤假错案,受到牵连的无辜官吏得以恢复职位,被流放异乡的人也得以返乡。据记载,建文朝监狱里关押的犯人比洪武朝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年轻的建文帝书生气十足又温文尔雅,但是他的性格腼腆,也不像他的父亲那样是从小在战火中锻炼出来的,所以缺乏做皇帝必备的勇敢和决断力,他又是匆忙之间被立为储君,并没有多少实际治国经验。不用说和朱元璋相比了,就是比起他那些雄才大略的叔父们来,他也没有那种坚定的自信和强大的控御能力。不过因为他从小受到完整的儒家教育,自身也具备着温和的性格,所以使得他能真正关心祖父实行的高压政策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在仅存的几种留下了他治国痕迹的史料中,都同样记载了他作为一个守成之君,努力改变和缓和祖父所施行的严刑暴政所采取的措施。

在所有的事情中,处置最不得当的就是削藩的问题。本来朱元璋派自己的儿子到各地为王,是为了让他们做皇室的屏障,抵御外部侵略或是镇压内部叛乱。但是因为这些藩王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力,手中握有重兵,很快就成了新皇帝的心腹之患。建文帝还没有即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这种严重的状况担忧了。那时候黄子澄就用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事安慰他,说他才是皇朝正统继承人,根本不必害怕。等到他登上皇位时,朱元璋的二子秦王、三子晋王已经相继死去,四子燕王朱棣就成了皇室中最年长的人了。而且他的封地在北边,扼守防御蒙古的第一线,位尊权重,实权最大,所以他也就成为新皇帝潜在敌人中最具危险性的一个。

建文帝和他的三个亲信大臣商量后,得出的一致意见就是要迅速削藩。这个决定本来并没有错,错的是他们选择的削藩方式。就在建文帝登基的这一年,刚刚处理完朱元璋的丧事,他就派出一支军队去奇袭周王朱楠的封地开封,并把周王逮捕,废为平民后发往云南。这种像对付叛逆一样的严厉手段使所有的藩王都大吃一惊,心里全都非常惊恐。随后,建文帝又找各种理由处置了岷王、湘王、代王,撤消了他们的封国,有的被软禁,有的被废为庶人。这种急风暴雨式的处置方式使封地在北京的燕王也感到胆战心惊,深知自己也离那一天不远了。

燕王朱棣本来就怀有异心,又听从了僧人谋士道衍和尚的劝告,终于下决心铤而走险。可是他又需要时间进行准备,不可能立即起兵。令人疑惑的是建文帝对燕王的处置上表现出了意料之外的优柔寡断。他派人去监察燕王的行动。燕王就装作精神失常,装疯卖傻、胡言乱语。建文帝得到这样的回报,心里更加犹豫。在此之前他用严厉的手段处置那些藩王,是因为那些藩王确实有一些或大或小的过错,使他师出有名。可是燕王却没有被他抓住什么把柄,反而因为镇守边疆为国家立有大功。这时又见燕王生病,心里更加不忍,对燕王的处置也一直迟迟没有决定。就在他还犹豫不决的时候,燕王却已经开始在自己王府的高墙深院中训练士兵,制造武器了。后来,在燕王几次请求之下,建文帝居然放回了燕王留在南京做人质的几个儿子。燕王这时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甚至还高兴地振臂高呼:“天助我也!”建文帝的这种妇人之仁被后代的史家们评为最愚蠢的举动。

燕王在做好一切战斗准备之后,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公开发动叛变,率军南下,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以“清君侧”为名开始了他的篡位行动。建文帝到这时才如梦初醒,可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朱棣如何取胜靖难之役

朱棣因为是军人出身,而且战争更多的时候主要还是依靠武将,所以,朱棣非常重视他手下的几员大将。朱棣手下的名将虽然比不上朱元璋那样多,但也都可以称得上是骁勇异常了。靖难之役朱棣能够取得胜利,最后夺得皇位,应该说也多亏了他手下对他忠心耿耿的几员大将。

在朱棣众多名将中,比较有名的有: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丘福、张玉、朱能、薛禄、李远、谭渊、王真等。应该说他们对于朱棣就像当年的傅友德、冯胜、徐达、常遇春等几员大将对于朱元璋一样。

先说朱高煦,据载,说他长七尺余,轻矫善于骑射,两腋生有严重的皮肤病,但是当时的医学不够发达,而且人们都很迷信,所以都以为那是龙鳞片,把他看成是奇异的人。朱高煦很有朱元璋将门的遗传,但是他自负雄武,在南京的时候朱元璋就不太喜欢他。朱元璋本人出生行伍,然而夺取天下之后就希望文治,看到这个孙子言行轻佻、凶悍不法,就很讨厌他。朱元璋还曾和朱棣说:“此子异日当为吾家之祸患也。”可是朱棣却非常喜欢朱高煦,因为朱棣在行军作战中也确实离不开朱高煦的敏捷身手。朱高煦喜欢驾驭蒙古骑兵,作战有如风驰电掣,军中大将丘福等人对他特别崇拜。在靖难中,白沟河之战,朱棣差点儿被南军瞿能所杀,多亏朱高煦带领精骑数千,直前决战,阵斩瞿能父子;朱棣被徐达的儿子也就是朱棣的大舅子徐辉祖围困时,也是朱高煦舍身相救,连朱棣都说:“吾力疲矣,儿当鼓勇再战。”朱高煦作战奋勇玩命,他为人桀骜不驯,连他的舅舅徐辉祖都知道。他还在京师的时候,徐辉祖就给建文帝上书说:此子最为劣,他日必为后患,窃为朝廷忧之。哪知道朱高煦和徐辉祖的小弟弟徐增寿关系最好,还买通了太祖朱元璋的驸马王宁帮他说好话。建文帝竟然不听徐辉祖的告诫,听任朱高煦盗了徐辉祖的马匹跑回了北平,这也是建文帝的一个重要的失误。当朱高煦回来之后,朱棣非常高兴,立刻引荐左右。

丘福是一员难得的猛将。丘福比较朴实,有点儿东汉大将冯异的风度,别人争功时,丘福总是不说话,朱棣这时就会说:“丘福的功劳,我最知道。”后来朱棣得了天下以后,丘福受到的赏赐最重,还参加了议政大事。可惜,他因为利欲熏心与汉王朱高煦勾结,在阴谋废立仁宗的问题上起了很坏的作用,冤杀了不少人。第一次北征时,丘福作为统帅,轻慢含糊,最终被敌人所杀,成祖大怒,追夺了丘福生前的一切荣誉,并让他全家迁往海南。

张玉原来是元朝的枢密院都知事,后来投靠朱棣,这个人英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朱棣非常信任他,说过“吾倚玉足济大事”的话。后来起兵靖难,张玉在最初的几次关键战役中都立了大功,身兼将相二职。张玉战死后,朱棣异常悲痛,他对诸将说:“胜负常事,不足计,恨失玉耳。艰难之际,失吾良辅。”靖难成功之后,朱棣追封张玉为河间王,谥为忠武,位在诸人之上。后来张玉的女儿嫁给了仁宗,做了皇后。张玉的三子一侄都是明朝中期的重臣和显赫人物。

朱能是仅次于张玉的第二号名将,死后被追封为东平王,位列勋臣之首,世袭成国公,直到明朝灭亡(最后一代成国公被李自成所杀)。朱棣说过,军中大将张玉善谋,朱能善勇。张玉死后,朱能成为朱棣最主要的军事助手,朱能善于安抚士卒,很受战士们喜欢。朱能虽然是军中各大将中最年轻的,可是他最能体会朱棣深意,关键时刻,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鼓舞士气,朱棣能得到天下,应该说有三分之一的功劳是朱能的。然而,朱能从不以富贵骄人,他这个人比较朴实,对人较真诚,他死的时候远近知道消息的旧日将校都非常伤心。

谭渊几乎是个杀人狂,历史说他“骁勇善战,引两石弓,射无不中。然性嗜杀”,每战俘获的战俘按照谭渊的意思都要坑杀,最后连朱棣都看不下去了,责备他:“真如尔言,当尽杀敌。敌可尽乎?”然而,这位谭渊确实骁勇,很让南军将领头痛,如果不是因为马匹的问题,谭渊不至于早死,他死后,朱棣很惋惜,追赠他世袭侯爵。

朱棣手下的这几位大将,在靖难之役中都对朱棣忠心耿耿,而且几乎个个都有战功,可以说,这次战役朱棣取得了胜利,至少有一半的功劳归属于这几员大将。

建文帝的下落之谜

靖难之役,南京城破,燕王朱棣夺取帝位。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踪,有说自焚宫中,有说化装成僧人出逃。一场大火湮灭了一段历史,建文帝的下落也就成为明史的一大未解之谜。

建文帝温文尔雅,但这也使得他显得书生气过重,缺少祖父与叔父们雄才大略的狂莽习气。朱元璋在世时,就曾对这位过于柔弱的孙子担忧过,生怕那些开国元勋尾大不掉,因而晚年屡兴大狱,大杀功臣,为其拔除棘刺。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朱家天下,还把他的二十三个儿子都封王建藩,作为维护皇权的屏障。太祖一心想的是以藩王来确保朱家江山,却从未料到,在他去世后,起兵的恰恰就是这些藩王。

建文帝即位后,那些藩王们个个拥有重兵,位高权重,根本不把这个年轻的侄皇帝放在眼里。建文帝时时感受到藩王的威胁,不得不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计议削藩。但在具体削藩策略上,大臣们却各有主张。黄子澄认为燕王实力强大,应该先削弱小的周、齐、代诸王,去燕王的羽翼,待时机成熟再削燕王。齐泰则主张擒贼先擒王,只要先铲除燕王,其他诸王自然无力反抗了。建文帝听取了书生黄子澄的意见,削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周王。建文帝密令李景隆以北上备边的名义兵临开封,趁周王毫无准备之际突然将其抓捕,送至京师,将其谪遣到“烟瘴之地”的云南蒙化,后又把他召回京师禁锢起来。随后,建文帝又先后废湘王、齐王、代王、岷王等四王,目标直指燕王朱棣,可惜建文帝并未意识到他的行动实际上已经打草惊蛇。

燕王朱棣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率先发难,并援引“祖训”,如遇奸臣擅权,藩王可以移文中央声讨,索取奸臣,并发兵“清君侧”。于是,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在他的封地北京起兵,发动“靖难之役”,借口“清君侧”——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矛头却直指建文帝。

建文四年六月,燕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南京城破。建文帝的失败,无疑与他削藩策略的失误有着直接关系。他虽然一直视燕王朱棣为心腹大患,但却并没有果断地直指燕王,而是先削了其他五藩,给了朱棣充分的准备时间。

朱棣入京后,立即悬赏捉拿黄子澄、齐泰、方孝孺、铁铉等建文帝臣子数十人,并清宫三日,诛杀无数。追随建文帝的忠臣及其家属共一万多人被虐杀,其残酷的程度不下于其父朱元璋。

当时,南京城破,宫中失火,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明史第一谜案。因为建文帝在太祖严苛统治之后,力行宽政,所以他的遭遇引起了无数人的同情,他的下落也就格外引人好奇。

一场大火焚烧了一切,也使得事情变得愈加扑朔迷离,留给了人们无穷的想象空间。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明成祖朱棣钦定的官方说法,即《明太宗实录》中记载的是:建文四年六月,“靖难”的军队打到南京金川门,建文君欲出迎,左右悉敞,惟内侍数人而已,乃叹曰:“我何面目相见耶!”遂阖宫自焚。燕王立即派遣太监前往救援,无奈来不及,太监把建文君的尸体从火中找出,报告燕王,燕王哭着说:果然如此痴呆?我来是为了扶翼你为善,你竟浑然不觉,而走上绝路!八天之后,朱棣以天子礼葬了那具尸体。

《太宗实录》的可靠性为人们所质疑,由于永乐朝的政治高压、文网严密,对建文帝出亡之事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天顺、正德朝之后,严峻的政治环境有所宽松,关于建文帝出亡说的史料开始多起来。《明神宗实录》载万历二年十月,12岁的神宗曾向张居正问及建文帝下落一事,张居正回答:“国史不载此事,但先朝故者相传,言建文皇帝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出,后云游四方,人无知者。”可见首辅张居正也倾向于建文帝出亡之说,并且此时谈论建文帝出亡已经不再是禁忌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对建文自焚的事表示怀疑。

首先,《太宗实录》中对朱允炆不称建文帝,而径直改称“建文君”,以表示他并不是帝位的合法继承人,因为无脸见人,才畏罪自杀——“阖宫自焚”。这很显然是出自朱棣的篡改。

《太宗实录》对建文帝死于火焚的记载,也非常含糊。明成祖朱棣礼葬的是建文帝吗?有人认为当时下葬的并不是建文帝,而很可能是马皇后,“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诡云帝尸,越八日王申,用学上王景言,备礼葬之”。当时并无建文帝的尸体,找到的只是马皇后的尸体,并且史料没有发现安葬马皇后的记载。朱棣曾指天为誓,说他此来是要仿效“周公辅成王”,帮侄子建文帝治理天下。可是破城第二天,他就匆忙“即皇帝位”。这样给人的印象是朱棣为了巩固帝位,使建文旧臣放弃反抗,似乎有意弄假成真,将马皇后之尸冒充建文之尸尽快埋葬。尽管明成祖“用天子礼”安葬了建文帝,但是南京却没有建文帝的陵墓。明末人谈迁在《国榷》中记道:“金陵故老,无能指建文帝葬处。”本朝人已指不出建文帝的陵墓,足见当时陵墓肯定不大,或者明知安葬的就不是建文帝。

同类推荐
  • 贞观第一少

    贞观第一少

    工科学霸穿越为小国公,“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他开始了风华大唐的逍遥生活: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醒来觅封王……
  • 刘备威力加强

    刘备威力加强

    张飞:“大哥,曹操的人去偷营了!”“我们也去偷他营,换家看谁受不了。”张飞:“大哥,曹操的人去劫粮了!”“让他劫,我们给将士们一人四骑中多出来的马就是准备的口粮,马肉吃厌了饿几天就会真香的。”决战阵容对方:曹操、荀彧、贾诩、郭嘉、荀攸、程昱、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许褚、张辽、诸葛亮、庞统、黄忠、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孙权、张昭、陈登我方: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魏延、张郃、孙乾、糜竺、糜芳张飞:“大哥,我们兵强马壮你怕什么?”关羽:“大哥,我看他们是插标卖首之辈,看我破敌。”刘备:“......”马超:“全军突击!”刘备:“孟起别去送死啊。”张飞:“大哥,孟起赢了。”刘备:“......”(╯'-')╯︵┻━┻要什么奇谋妙计,鼠标一圈莽过去就行了。PS:这是一个拥有编辑功能的刘备的一生。
  • 重回明朝当海盗

    重回明朝当海盗

    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当为后世所敬仰。怀念热血激昂的海盗时代的朋友,本文将会带您重回明朝,招募伙伴,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
  • 国共往事风云录2

    国共往事风云录2

    本书通过国共两党的风云往事,展现中国现代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和人物的命运。描述了1927年-1937年内战历史事件,展现了国共两党的风雨历程。
  • 逐鹿江山之争霸天下

    逐鹿江山之争霸天下

    异界大陆,风起云涌,秦汉吴三足鼎立,司马家族布控天下,开启一卷不一样的争霸天下。
热门推荐
  • 大唐双龙之无限可能

    大唐双龙之无限可能

    这是一本惊世骇俗的武侠同人小说!非常喜欢黄易大大的大唐双龙传,忍不住自己也写一篇同人。建了一个书友群535334662,喜欢这部作品的书友可以加进来一起讨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小说者

    穿越小说者

    这是一座在贫民区不起眼的小院,简陋的环境,生活着被上天遗忘的厄运儿。20出头的李无忧黯然回到了养育了他的家,也是如此,传奇之路拉开了序幕。诡道刺青,忍受极痛,刻图于身,异能入怀。
  • 自怀其错

    自怀其错

    作者真实发生,自己被许多人排挤,真的是我错了吗?
  • 迷糊王妃:相公要抱抱

    迷糊王妃:相公要抱抱

    被人推下悬崖醒来发现自己竟身处异世,没人知道她是谁来自哪里。恰好那位有点冷的王爷受了点“小伤”被安雨落救回。“我身无分文,只好以身相许了”,‘什么,你穿得这么华贵的衣服还身无分文,虽然有点小帅,但我不能被你的美色诱惑!’几月后,“相公,要抱抱!”
  • 皇棺

    皇棺

    在宫星沁进宫的前一天,她收到了来自身为高级占星师的舅舅的信笺,他说:大周的皇宫就是一口陈腐以久的棺材,你若踏入皇宫便与我星氏一族再无半分瓜葛……那时的她自认与世无争,尘世间的尔虞我诈又与她何干?是以,她依旧遵照与大伯的约定踏入了那气势巍峨的宫门……可谁曾想到,一入宫门便是接踵而至的阴谋陷害,明争与暗斗,好友的诡谲行为与她人有意无意的暗示。究竟,她是该继续秉持着良善超然一世还是就此沉沦——直至腐朽
  • 清风拂叶落凝云

    清风拂叶落凝云

    这是一部极不正经的穿越言情(略带极不靠谱的推理)。人前,女扮男装却被一眼认出的大理寺少卿叶熙:“你以为这些只有你经历过吗?你以为这就可以成为你杀人的理由了吗!”人后,叶熙:“哟您啥事?王爷,咱可没啥关系吧?别介啊臣错了。”人前,多重神秘身份的摄政王风烈染:“滚。”人后,风烈染:“熙熙不要嘛~”因为案件相遇,因为案件,开启了他们的故事。(推理非专业,努力学习ing,求不嫌弃)
  • 乌龟也嚣张

    乌龟也嚣张

    “我是谁?”舒悦木然,“医生啊,我只是磕着头了,不傻,认得字,你的名字是祖珩。”祖珩:“……”突然失去五年的记忆,舒悦整个人的心性、经历等,都变回了五年前。祖珩本是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人,只是,突然发现自个儿那缩着脑袋缩着腿儿的媳妇儿,竟然慢慢将自己的小脑袋伸了出来。(虽然失忆这个梗烂大街了,但是故事却是新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阴灵曲

    阴灵曲

    三流门派引魂宗,因旷世奇才徐晨秋自创的功法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徐晨秋本人更是遭到长生大陆顶级势力围杀,一路逃至断星崖,被逼坠崖,恰逢天地大变,一道白虹自天而降,整个大陆化为炼狱,不论敌人、功法,尽数化为云烟,随着这片大陆凋零。然而他却因此开启了一段不一样的旅程,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规则,以前的一切都不再实用,他如何去摸索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