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91700000026

第26章 长使英雄泪满襟——疑案冤狱篇(3)

从客观上来讲,大航海对外传播了中华文明,输出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郑和远航,“宝船”带往各国的,都是华夏文明瑰宝,无论丝绸、瓷器、药材、工艺品、金属器物等,都十分精良,堪称极品。郑和的船队把它们带到了三十多个国家,对促进各国的文明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现在在海外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有三保山、三保井,印尼有三保垄、三保庙,很多地方都保留下了郑和的遗迹,以表达当地人民对这位传播中华文明的伟大人物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对于当时明朝的统治,更为重要的是郑和的远航带来朝贡的繁荣,当时各国来明使臣络绎不绝,以求得到明朝的庇护,同时还可以得到丰厚的赏赐。据史料统计,明成祖在位的二十二年中,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一十八次,最多的一次有十几个国家的朝贡使团同时来华,出现了“诸番臣充斥于廷”的盛况。

除此之外,勃泥(今文莱)、满剌加、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古麻剌朗(今属菲律宾)等国的国王甚至亲自率团前来,这在之前的朝代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另外,明朝的接待极为隆重,赏赐丰厚。据史书记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三月,满剌加国王率团来华回国时,明成祖在玄武门没宴饯行,赐予金百两、银五百两、钞三万多锭、锦六段、彩缎五十八表里、纱罗各二十二匹、绫四十六匹、锦五百多匹、绵布三百多匹、织金罗衣一袭、素罗衣十三袭;赐王妃素罗衣十二袭、绢女衣十七袭,赐其随从衣物不等。

对于其他国家的来使而言,这样隆重的接待和丰厚的赏赐,使得异域各国对明帝国都心悦诚服,有的使臣甚至愿意长留于此。勃泥(今文莱)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就在访问期间因病客死中国,临终上表,愿“体魄托葬中华”,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些人对中华礼仪文明的景仰。

明成祖对待这些人也非常的厚重,他以王礼将他葬于南京城南石子岗。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在今菲律宾苏禄群岛)东王、西王和峒王率家眷官员三百四十多人来访。返程时,途经山东德州,东王不幸染病身亡。明成祖命在德州北部择地将他厚葬,还亲书石碑。

明成祖去世后,继承他的宣宗在宣德五年(1430年)给郑和的“往谕诸番国”的诏书上也说:“兹特遣太监郑和、王景弘等赍诏往谕,其各敬顺天道,抚辑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仍然在贯彻成祖的旨意“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并且就在这年,郑和船队从福建长乐泛海南下时,特地在长乐南山寺立了一块碑,在碑文中写道“宣德化而柔远人”,这表明了下西洋的伟大意义。

郑和率领着大明朝的船队带着“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示中国富强”的目的,扬帆南下,出现在从南中国海到印度洋的广阔海域。世界南方海域从未出现过如此壮丽的景象:上百艘大船人字形排开,上千面帆张起,旌旗招展,异常绚烂。只有一个富强的帝国,才能支持这样盛大的远航!只有凭借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充足的食物补给,这样远航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那么,郑和远航为什么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能顺利进行?因为他所处的时代,中国科技成就达到了一个顶峰。著名郑和研究专家郑一钧指出,郑和船队的造船术和航海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宋、元两代的造船技术和造船能力,已经为明初造船业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到了北宋初年,已设有专门的造船机构,名曰“造船务”,当时就可造“楼船百艘”。除了楼船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战船,车船也得到广泛使用。当时海商船大小不等,大的可载五六百人,小的叫“钻风”,有“八橹”或“六橹”,可载百余人。从南海出发的远洋巨船“浮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重天之云,舵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特别的壮观。

郑和故里亭

在明朝之前的宋代,远洋海船向西已沟通了直达红海和东非的亚非航线,向东对日、朝的航线也有进一步发展。元代的造船业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技术日趋成熟。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为济州河运粮,一次造船三千艘,造船能力之强,从中我们就可以看的出来。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曾经说,在黄河入海口见到“有属于大汗之船舶,逾一万五千艘”,他估计长江“每年溯江而上之船舶,至少有二十万艘”。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忽必烈送公主远嫁波斯,“命备船十三艘,每艘具四桅,可张十二帆”。

到了明朝初期,造船务属中央政府的工部都水司,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卫都设有造船和修船的船厂,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南京的龙江船厂和直隶的清江船厂,也是郑和下西洋大型远洋船的主要制造地。

总的来说,郑和船队先进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算是一流的。而且当时郑和船队的天文航海术与汉代以来单纯的占星法不同,已由海上对星象的占验发展为一整套“过洋牵星”的航海术。这些都为郑和能够顺利的下西洋准备了充足的条件。可见,当时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已经十分的先进了。

沈万三真是富可敌国吗

万历年间刊行的《金瓶梅词话》里,潘金莲一再嚷嚷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南京的沈万三,北京的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此话的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是客观存在的,正像南京沈万三有名气,北京枯柳树有影子,想要掩盖也掩盖不了。沈万三真可说是名播大江南北,妇孺皆知。沈万三的发迹极富有传奇色彩,从一个普通的自耕农,在元末明初迅速成为江南乃至于天下首富,拥有亿万家财。更具有扑朔迷离意味的是,沈氏的衰落也如他早年发迹一样,于倏忽之间便山塌冰崩,家破人亡。如此传奇的经历使沈万三的一生笼罩着一种神秘的色彩,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是如何摇身变为天下首富的呢?他又是如何衰败的呢?

沈万三原名沈富,字仲荣。人们称他“沈万三”,是因为他太有钱,是富甲一方的大富豪的缘故。明朝初年沿袭元朝的制度,将百姓分为奇、畸、郎、官、秀五等,秀为最上等,“秀”中又按照财产再分等次,“富者,谓之万户”,沈富在“万户”中排在第三等,所以大家把富有的沈万三称为“万户三秀”,简称沈万三,这个名字后来竟然取代了沈富这个真名,广为人知。

沈万三自幼随父兄流落到苏州长洲,居于东蔡村,以垦荒为业。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沈家已成为当地拥有相当数量土地的富户。当然,仅只如许土地,显然尚不足以让沈万三富甲天下,因此,沈万三的发家史便成为一个难解的谜。最具传奇色彩、也是流传最广泛的说法,当属“聚宝盆”一说。说是沈万三贫时,见一农夫携蛙百余,他便好心买来放生。哪知第二天,他看见众蛙聚在一个瓦盆内没有散去,于是将瓦盆带回家,用来洗手。一次,他妻子洗手时不慎将一支银钗掉在盆中,不料银钗一变二、二变四,不一会儿已是满满一盆,沈万三由是富甲天下。传说南京中华门的古称聚宝门的名称也源出于此。也有称沈万三会“点金术”,能够点物成金,因此黄金源源不断。另外还有分财说,元代吴江一带有一个名叫陆德源的富家,沈万三为他管账治财。后来陆看破红尘,离家出游,将万贯家财拱手送给沈万三,沈万三由此一跃成为“江南富族”。此外,还有沈万三由渔翁而得乌鸦石或马蹄金等传说,都非常神奇。

沈万三的致富似乎并没有什么违法行为。沈万三大概也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所以想主动报效以保平安。明洪武六年(1373年)前后,当他得知京师(今南京)要筑城墙,就主动承担三分之一的费用,修筑洪武门至水西门一带城墙,还向朱元璋进贡了龙角,并献有白金二千锭、黄金二百斤、甲士十人、甲马十匹,同时在南京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此外,沈万三甚至还表示愿意捐资犒赏军士。谁知朱元璋大发雷霆,要将沈万三处死,一个平民百姓竟敢劳军,这不是要造反吗?幸亏马皇后劝阻:“我听说法律只杀违法的,不杀不吉祥的。沈万三一介平民却富可敌国,是他自己不吉祥,这种人老天爷会降下灾祸,何必由陛下去杀呢?”朱元璋这才免他一死,发配云南。财产自然全部被查抄,据说光田地就有数千顷。虽然此时朱元璋没有立刻诛杀沈万三,但是他铲除沈万三的决心已经难以改变了。沈万三可以说是马屁拍在马脚上,他在想用巨资讨好朱元璋的时候,却没想到他的富可敌国的巨额家财也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沈万三在发配云南后,不久就客死他乡。不过,沈万三的最终结局如何,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记载,有人说沈万三因为修筑苏州街用茅石为心,被朱元璋认为有异谋,结果将沈万三杀了;也有人说沈万三意识到情况不妙,逃到岭南去了。因此沈万三的结局究竟如何,还是一个谜。但是,沈万三的家庭随着沈万三的倒台也迅速衰败了。其子被充军辽西,其女婿顾学文,因和一个女子偷情,莫名其妙地被牵扯到蓝玉案中,致使沈家几乎满门抄斩。

沈万三一代巨富,他的崛起之快,成为千古谜案,让后人疑云重重,而他的衰败之速,也让后人感叹不已。

张居正为何在死后被清算

张居正堪称有明一代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本人曾对人说:“我非相,乃摄也。”所谓“摄”,就是摄政,是代皇帝执政,显然张居正自己也认为,他的权力超出一般的内阁首辅。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如此功勋卓著的张居正却在尸骨未寒之际成为朝野攻讦的对象,最后落得个抄家封门的下场。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张居正死后会出现这样的结局?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出身于湖广江陵(今湖北荆州),祖上并无太显赫的人。但他小时就显得异常聪颖,5岁入学,10岁就通六经,有“神童”之称。13岁曾做《咏竹》诗:“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只上尽头竿。”显示了他非凡的志向。16岁中举。当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欣喜地解下犀带相赠,并鼓励这位少年英才:“以后你是要佩玉带的,犀带还不足以匹配呢!”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成为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从此步入了政治生涯。

明朝的专制制度是以往任何一个王朝无法比拟的,明太祖朱元璋这位“游方僧”出身的皇帝,对权力有着过分的偏执,炮制了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将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事无巨细,均由皇帝一人说了算,再也不用受相权的节制了。但是由于政务过于繁重,又不得不设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作为顾问。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使得后期的皇帝虽握有权柄,却懒得打理政事。明中叶后,皇帝不上朝,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明世宗由于不满朝臣的“大礼议”,干脆呆在内宫,求仙炼道,三十年不理朝政。随后的穆宗,更是极少审批公文,遇着朝廷大事,听任群臣争议,当时竟有人误以为他是哑巴。皇帝长期不理政事,权力自然就落到内阁大臣身上了,谁任首辅,谁就能主政。嘉靖、隆庆之际,对于首辅的争夺,可以说是充满了刀光剑影,内阁首辅的任免像走马灯一样,徐阶推倒了严嵩,李春芳取代了徐阶,高拱又击败了李春芳。这一切张居正都看在眼里,对于朝政的纷乱,他曾给穆宗上《陈六事疏》,主张“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此时他才刚刚入阁,只是裕王府的一个讲师,空有一腔济世之心,却无法实施。

明神宗从小生活在裕王府,自出生后就备受冷落,与母亲相依为命。穆宗去世后,10岁的明神宗登上皇位,年幼的他尚需要有人辅佐,母亲慈圣太后一直教导要听从先生张居正的话,神宗都一一遵照执行。

张居正是一位严师,在教育皇帝上尽职尽责,为皇帝讲《大学》、《尚书》,又专门讲解《帝鉴图说》。鉴于前朝皇帝在生活上的奢侈糜烂,张居正屡屡教导小皇帝要节财用,宫中一切用度、服饰、赏赐、布施都要节省。明神宗对于这位老师,十分亲近和尊崇,天冷的时候,赐“先生”坐垫,天热的时候,为“先生”擦汗。在张居正的向学、爱民、节俭、勤政的教导下,明神宗在13岁时,还专门做了一块牙牌,刻着“谨出入,慎起居,节饮食,收放心,存敬长,纳忠言,节财用”,来激励督促自己。在政事方面更是处处依赖这位首辅,诸事都由他去处理。

万历四年(1576年),有一次讲读完了,明神宗拿起自己穿的袍子问张居正是什么颜色,张居正说是青色。皇帝便说,这袍子本来是紫色的,穿久退色就成了青色。谁知张居正便板起面孔劝诫道:“既然袍子容易退色,就要少做,皇上节省一节衣服,可以使民间数十人不受寒。如果轻制衣服,则民间有数十人就要受寒呢,要顾念百姓呀。”明神宗对这位首辅真是又敬又怕。

万历六年(1578年),皇帝结婚后,他的母亲李太后就不再跟他住在一起了,神宗的生活稍微自由了一点儿,但张居正的约束依然存在,动不动就要求皇帝以古圣贤为榜样,遵循祖制,效法祖宗勤政爱民。皇帝一天天长大,不久也将为人父,宫中的用度也开始增加。宫中的金花银按惯例每年应由户部送进一百万两,到万历六年,已增加为一百二十万两了。万历七年,神宗还是觉得不满足,又要增加。张居正谏阻皇帝要节俭开支,神宗只好让户部铸钱,供内库使用。随意铸钱,肯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张居正又一次上疏,请求罢止铸钱。神宗得疏后,只好听从。言官请求停罢苏松织造,皇上不听,张居正便疏请,于是减少了大半。皇上想修武英殿,张居正说费用太靡,于是只好停罢。由于张居正对神宗生活节用的严格控制,其严厉程度有时几乎不近人情,使得明神宗在早年偶尔要赏赐宫中下人都要登记在账上以后再兑现。

万历七年(1579年),皇帝命内阁拟旨晋封自己的岳父王伟为永年伯,两年后又命令内阁拟旨将王伟的弟弟、儿子晋封爵位,要求世袭。张居正引用祖宗对外戚封爵的先例,在外戚官职世袭待遇上坚持不能破例,这当然使皇帝非常不快。张居正不仅得罪了皇帝,也得罪了整个皇家外戚集团,这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如果说神宗早些时在张居正面前还是个孩子的话,那么随着他一天天长大,这种长时间受压抑的逆反心理也会一天天膨胀,直至张居正突然去世后,便会老账新账一起算。

同类推荐
  •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作者为高级中学的学生所作的历史教科书。《上下五千年》采用白话形式,叙述亦力求其具体,少作概括之辞,是当年使用面较广,发行量最大的一部高中历史教科书。《上下五千年》涉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专门知识,都是一般工具书里不易查到的,全书用简捷流畅的文字叙述从远古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历史大势、制度沿革、文化发展,终篇则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依归。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一部中国历史的大百科全书,贯通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至民国等各个时代,涵盖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社会、民族、宗教等各个领域。
  • 三国之大乱炖系统

    三国之大乱炖系统

    东汉末年,《大乱炖系统》凭空降临神州大地,无数不同时代,不同阵营的名臣猛将被强行拽入黄巾叛军与东汉王朝的纷争当中,关羽战秦琼、李元霸单挑吕布,张良智斗诸葛亮……一场比历史上任何一次战役都要来得猛烈与持久的大混战一触即发,而朱武作为一名来自现代的野鸡大学生,常年安逸于享受和平生活,乍然登上这群雄争霸的历史舞台,他又该何去何从呢……
  • 最伟大的将军

    最伟大的将军

    谨以此篇献给那些为华夏独立.自由而牺牲的民族英雄;为华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人民英雄。华夏人民万岁万岁万万岁!华夏民族英雄永垂不朽!华夏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林岳将军
  • 三国之望子成龙

    三国之望子成龙

    一个重度穿越综合症患者侥幸穿越到东汉末,孜然一身的情况下他为了活命成为了佃农,无意中露出了值得拉拢的本钱,成功与徐州一个世家联姻,从此慢慢走上了帝王之路。都说望子成龙,父母不给儿子大好基础搞好教育,再聪明的儿子都能被搞废了。身为张铭贴身编辑的南华老仙就对他说:你可是责任重大,就别指望能够提前退休了。尽情演出吧!张铭反驳:凭什么我要给你们当猴子一样欣赏?!南华笑道:让你来到这个时代,让你人生重新来过的我们,也就等于是你的父母,父母望子成龙,有错吗?有错吗?好像没错吧?某个被忽悠的人点了点头。
  •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英国史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英国史

    英国,有人称它为“小店主”国家,但它称自己为“日不落帝国”,这一矛盾背后暗藏了什么样的玄机?是偶然发现现代之路?是无意间打开神秘的崛起之门?英国,当之无愧是影响当代最深远的国家,历史上曾称霸世界近200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文明的国家。纵观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倘若缺少了“英国”的元素,将会是另一番局面。本书用短短二十万字的篇幅,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英国历史画卷。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读者对英国文明有一个比较明晰、客观的认识,并从中学到英国人的处世风度和独特的聪明才智,感受英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热门推荐
  • 一粒阳光

    一粒阳光

    胖子也有爱,胖子也会有那么一粒阳光。只是,晓米粒从来不会想到给自己一粒阳光的开始会是自己的结束。如若时光慢点,我宁可不要那么一粒阳光。只是我害怕了黑暗,想要点温暖而已。然而我却忘了,一座老房子的窗户关久了,太阳照进来不是温暖而是刺眼。
  • 别抢我小熊

    别抢我小熊

    短篇校园“像你这样的人,我除了喜欢你还有什么办法,你说的每一句漫不经心的话,全在我心上开成漫山遍野的花。”
  • 重生之邪神归来

    重生之邪神归来

    曾经的魔神至尊,因嗜杀成性,终被各大门派集体讨伐,最终战死。但是,真的死了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烟雨不足动我情

    烟雨不足动我情

    她的青春懵懂,他的放逐梦想,他们的爱恋……可有亦可无……
  • 邪王之绝世宠妃

    邪王之绝世宠妃

    浮华不过虚缈,轻笼水烟飘。再世一生扶华,眼过一盏昙花。他言铿锵不过碎刀把柔婉缠绕,若非倾城不美细石问灼艳飞梢。此生不爱华贵牡丹,但愿只求江南轻叹。十年少,不过弹指云烟一笑,四年醉,再满拥怀烟花一场。扶华世间难求,芳菲生死依旧……
  • 寂筱魔君

    寂筱魔君

    大道相附,魔相相生,唯有知己常伴。沧海枯竭,落红入土,浮华终已成尘。
  • 道法宇宙

    道法宇宙

    何谓道?何谓法?道即为天法即为舟大道无不通万法无不行道通入非凡法行成神仙潜入深海为鬼蛟升腾云端即飞龙无所不在由为心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九星为下,九形为上,六道和之,阴阳顿生道由心生,法由心生,道法归一,大道即成一个带着殇穿越到异界大陆的人,在异地中会有怎样的传奇故事?不一样的道,终会一飞冲天!(新书求收藏,求推荐,谢谢大家)
  • 哀伤的皇权

    哀伤的皇权

    1583年,明朝万历十一年,大明朝廷在首辅张居正病死不久就相继爆发皇陵风水案、葵花金库案、漕运鬼怪案、内阁秘档案等四大悬案,朝廷各色人物深陷其中,不得不生死相搏,最终大明帝国人心离散,皇权悄然崩塌,播下了明帝国覆灭的种子。
  • 奸雄大唐

    奸雄大唐

    公元875年,陈浚成为一名曹州响马贼。王仙芝、黄巢等聚众反唐,天下震动!天子,即将失去天命,兵强马壮者皆可为之。不过,势单力孤的陈浚,先要想尽办法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