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79300000028

第28章 新史料辨(3)

一望弥漫猜色相,不妨真幻有无中。

我认为也都是写梅溪和雪芹的。前一首《月下梨花》,首句“院落溶溶暗自芳”是纪实,说那梨花独自在溶溶院落里寂寞自开,是喻那一女子独自在空山野寺中寂寞生活。次句“是空是色费评章”,是分析缘由,她出家离尘独处空山当然“为空”??因看破红尘,万念俱空,才归空门的。但又是“为色”??是为了爱情,为了她心爱的人,为了爱他,才独处尼庵的。因此才说“为空为色”是“费评章”??难以评说的。二联“画栏幽隔花无影”,是说画栋雕梁间无她的影子;“皓魄光摇雪有香”,是说只有在山间月下、洁白的月光中才可以嗅到花的清香。两句影香并列是互补写法,总写她的深居简出。三联从雪芹角度写,“好向晶帘看漠漠”,他好向、爱向、常常向晶帘处“看漠漠”??看不见她的踪影,漠漠无人,但他仍是好看,禁不住要看;“疑从云路梦茫茫”,是说有时她真的出现在面前,又常常令他不敢相信而以为是梦,是从茫茫的云路即梦中来的??只是梦罢了。两句写出了二人相思相恋的情景,颇为动人。结句“天然合作婵娟伴,沽酒何须更洗妆”,是敦敏的意见,他认为他们俩本是天然合作的婵娟伴侣。“梨花”??李氏和曹子雪芹本是天生佳偶,人间良伴,又何须要这样两地分居,彼此痛苦,连沽酒都须重新洗妆一番,??太不该了!诗表达了敦敏的良好愿望与明义诗同,但他却不知道他写此二诗时,包括前邀雪芹集饮诗时,雪芹已早在数月之前“泪尽而逝”了,并且是在年三十的晚上!

后一首《风中杨花》,起首“半天晴雪隔帘栊,直欲飘飘上碧空”,这里“晴雪”指杨花,所谓“杨花似雪,雪似杨花”,在帘外半天浮游,仿佛欲飘飘然直上蓝天,两句总说形势。颔联“淡荡自应随化境,飞扬岂必藉春风”,是写杨花本质,和贬杨花责柳絮的大人先生们不同,这里敦敏也仿梅溪对之持赞颂态度,说她本质是淡泊坦荡的??不为权势黄金牵累,因而自应轻易地达到化境??修行的最高境界,因其本质即是通灵的,与佛心相近的,所以她能飞上青云,远离浊世,绝非是借春风之力,藉春风才出世离尘。颈联“愧余岑寂如沾蒂,似尔逍遥忽转篷”,其“余”兼指雪芹与自己,仍难脱俗,难以安于岑寂生活,都不及你能这样逍遥自在地归入空门。“转篷”即回头。“忽转篷”??忽然地轻易地便兜转风帆,驶向彼岸。总之是赞她的灵心仙骨是世人所不能的。最后两句“一望弥漫猜色相,不妨真幻有无中”,是告诉读者如想知其色与相??她的天姿慧质,不妨在真幻有无的境界中去猜去想。整首诗明显是受梅溪《柳絮词》的影响且有突破,又反过来用以赞颂梅溪。

其他还有不少如《全虚花十咏》、《春柳十咏》等,都值得细品,特别是秋海棠一诗与《菊枕》全同,这里先不说了,下面来讲敦诚的一些讳名的诗作。

大家知道,敦诚是敦敏之弟,也是雪芹的重要友人。他的《四松堂集》、《鹪鹩庵杂记》中有《寄怀曹雪芹?》、《赠曹雪芹》、《佩刀质酒歌》、《挽曹雪芹》等诗及其他记载,并留下了雪芹《题琵琶行传奇》末二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是考红的重要史料。这里不论,只讲其未标明姓名的诗歌。

和明义的“鹤”诗相对,敦诚也有一首咏“鹤”诗,题目叫做《病鹤》,其文如下:

槎?瘦骨卧苔茵,力薄摩霄空望云。

无分乘轩过凤阙,自甘?首向鸡群。

病魂虽怯秋来警,清唳犹能天上闻。

丁令不归华表在,成仙往事讵堪云。

照我猜,敦诚诗中的这一个鹤,和明义诗中的鹤,雪芹诗中的鹤,都是一种含义,都是用来比拟那些历尽浩劫,无可奈何不得不归于“佛门”、“仙境”的不幸女儿,所谓“仙子”是也。明家笔下的“仙女”本来就只有这一种含义,只有那些愚昧无知的庸人俗子,才以假作真,相信真有什么超自然的神力而想入非非,甚至胡编乱造,蛊惑人心,流毒世界,佛祖是不能为其负任何责任的。所谓“独步无畏”、“降龙伏虎”,不是靠的超自然的法力,而是靠的真理,靠的客观法则和生动机智,淋漓尽致的剖析,令恶人畏惧、退缩,暴君佞臣皆匍匐脚下而不敢仰首,因为真理的光焰正逼视着他。

在这首七律中敦诚塑造了一个“病鹤”的形象:它受尽折磨而瘦骨槎?,独卧在苔茵之上。它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无力、再也不能向云霄翱翔了。只能“空望云”,静静地卧在地面,无望地看着远天。它是一个“有命无运”的生存,它无分乘轩过凤阙??去那些高贵处所,它就“自甘?首”,心甘情愿地低下头来,走向鸡群,抿翅不语,也作出鸡的样子,和凡俗的鸡混到一起去了。因而人们也以为它不过是一只鸡了,甚至还以为它不及那些花哨的、雄壮的,登高引颈的鸡,从而作出种种讥诮和嘲讽。如天鹅在鸭群中一样。然而它毕竟是一只鹤,而且还是一只非凡的仙鹤,虽然痴,虽然怯,但是秋后??至人生的秋日之后,终于现出了它本来的机警,它的清唳之声是那样的超凡脱俗,醒世警人,振聋发聩,甚至响彻云霄,天上也能听到。可惜的是丁令,丁令威已经一去不返,“仅馀华表魂归去”,永没于高天的深处,他们俩共同修炼成仙的往事,再也不堪言说了!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就此而止,只谈形象如何生动鲜明,语言如何简洁隽永,不该也不可以“发隐抉微”,探寻一下背后的隐意呢?我以为这种观点是无理的,过去不同于现在,中国不同于西欧,用今天去衡量过去,用西欧资本主义时代的艺术教条去硬套中国封建时代的古典作家和古典作品,不论说的如何花哨,如何头头是道,和历史唯物主义必然地没有关系!

那么,这个曾经自甘?首向鸡群的鹤,秋来终于发出如是清唳之声遍传天上的这一只又痴情又怯弱的鹤,在爱她的丁令死后,化鹤归辽,一去不返,永没天际之后,这一只瘦骨槎?独卧苔茵,无力地仰望云天的病鹤,究竟指的是谁呢?我想是孔梅溪,只有她晚年在《石头记》一书的批注中写下的那些警句,那一些千古不磨的评语,能够与这一病鹤的清唳相当。

让鸡去嘲笑她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吧!鸡总是鸡,鹤终是鹤!

据《四松堂集》,这首诗排在《广济寺》后,《佩刀质酒歌》前,如真是严格编年的,那我可真是胡乱放矢了。但我却从来不相信此点,故妄说如上,请明家指导。

下面来谈他的《题芦雁四首》。

枫叶芦花作雨声,西风双雁破秋清。

暮云无际江天阔,却下寒烟相对鸣。

遥看浑疑减脚鹅,波漂菰米岸青莎。

此间谋食差堪乐,一出江芦弋者多。

往来不作置书邮,飞宿江干寂寞秋。

莫道生平太孤洁,相逢一顾有沙鸥。

闲云万里足翱翔,呼伴衔芦下古塘。今夜卧游清梦远,孤篷细雨落潇湘。

这就是敦诚的芦雁诗。在诗中他写了一对芦雁??是离开万里江天来芦塘的大雁,而非只会在苇塘生活的特别的雁。在“枫叶芦花作雨声”的时节,即清秋时节,他们不去暮云无际的江天飞行,却“下寒烟”,来到古塘中过清淡的生活。以雨打芦花枫叶沙沙作响来形容秋天是很妙的。这两只大雁就这样在西风中划破清爽的秋空,来到了这里,下到了寒烟漠漠的苇塘中,相对鸣叫,你唤我,我呼你,甘心在这寂寞的山野间安居。这即是第一首的内容。第二首进一步写那双雁远远看去“浑疑减脚鹅”??和不会飞行的鹅一模一样,人们也以为它们是普通的鹅。仅仅只是着眼于波上漂浮的菰米和岸上的青莎,安于在苇塘中过平淡的生活。因为谋食此间虽然清苦却也堪乐,而世上虽好却充满凶险,且愈高愈险,要是一飞出江芦,高上蓝天,那“弋者”??射猎者可就太多了!因而它们就不肯飞出去了,但生活却是孤独寂寞的。第三首进一步说它俩孤寂地生活在荒凉的苇塘之中,没有其他的同伴??没有那些南来北往为人传书带信的雁群做伴,它们不理它俩,它俩也不理它们。“太孤洁”,是因高洁而孤独,而没有朋友,而且是“太孤洁”,平生因不肯同流合污而陷于孤独之中,无人解其中味。对此敦诚说,你们不要说生平太孤洁无人理解,要知道“沙鸥”??虽远不能和你们相比,但它们是尊重你们、敬仰你们,愿意与君为友的;相逢时的一顾,尽显了它们的真心。最后第四首进一步写那双足以在万里云间翱翔的芦雁,它们不去江天却“呼伴”??相互召唤,“衔芦”??口中衔着芦苇,全是土气平凡无能的样子,“下古塘”??下到这古老的苇塘中来。做什么呢?它们在这儿做什么呢?当然是做梦,今天夜里它们又要“卧游”??进入遥远的梦中,进入潇湘之孤篷细雨中,梦处士的梅花和梅花的处士。潇湘鸣雁从来指代儿女之情。

以上是敦诚的《芦雁四首》和我们的解释??始终说的是一对芦塘之雁,无一句及人,难道读者真的看不出,这始终是写人,借雁写人,以这一对芦雁来喻一对才调非常的情人,即“一芹一脂”、“白雪红梅”吗?在弄懂了红楼诗歌以后,再来看这一切,真是轻车熟路,毫无阻碍,左不过是用比喻,用象征手法,以写难以明写之人,述难以直述之事而已。且文章因此而形象生动,历历如在目前,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音袅袅,馀味永永,实在是一种好的表述方式,也是好诗。

和芦雁不肯去广阔无际的江天云海翱翔一样,他俩也不肯去国家廊庙之上出将入相,也不肯去万里封疆作大吏督抚,而是甘心到西山脚下隐居,过平淡的山野生活,衣粗食淡,与凡夫俗子同。??这样虽然清苦却可以避开“五阴浊世”,躲开那个凶险罪恶的地方,苦却堪乐,相反“一出江芦”飞上高天,居国家廊庙之上,以他们的杰出的才识难免招来同行的妒忌,射出种种明枪暗箭;他们忧国爱民济世补天的理想又难免与昏聩、无能、狂傲、残暴的君主发生矛盾,引来杀身之祸。所谓“??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所以他二人就甘愿在荒僻的西山深处过贫困的生活。甚至被鹅们轻视,遭俗人讥讽,因而难免“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深感世无知音,发出“谁解其中味”的慨叹。对此敦诚说,你们不要说“生平太孤洁”,我们虽只是些渺小的沙鸥,远远不能和“云间万里足翱翔”的你们相比,但我们是敬仰你们、尊重你们的,愿意与君为友的,“相逢一顾”、“隔院惊呼意倍殷”可以表明一切。那么这一对“呼伴衔芦下古塘”的芦雁??这一对才识出众又装束平常的儿女,他们在这西山深处做什么呢?敦诚告诉我们:是做梦,今夜他们又要卧游在遥远的清梦之中??忆江南旧事的《红楼梦》里,“怡红院”、“潇湘馆”中,在梦中团聚,借笔墨传情??写作和评注《石头记》一书,就是他二人的爱情和事业。

和《病鹤》一样,这也是记述“一芹一脂”即曹雪芹和孔梅溪的诗作,我以为也是无疑的。

与明义的咏红梅,敦敏的咏菊咏棠咏梨花杨花一样,敦诚也有些咏花诗是写“一芹一脂”的。《四松堂集》中的《咏未放桃花》即是一例:

自是春情未解谙,何时酒晕玉肌酣。

枝寒铁网珊瑚嫩,锁控金铃豆蔻含。

愁里未逢褒女笑,小时尤觉宝儿憨。

芳心只欲常如许,一媚东风便不堪。

这就是咏《未放桃花》全文,其前尚有一段小序言真有一束桃花在那里未放云云。以芹诗为突破口,借助明义,我根本不相信他这套说明,而且他愈说明,我愈不信:小小龄官画蔷都有深意,何况是他们!

整首诗除了颔联还切合点桃花,有“枝寒”、“豆蔻”字样外,其他包括首联“自是春情未解谙,何时酒晕玉肌酣”,颈联“愁里未逢褒女笑,小时尤觉宝儿憨”及末联“芳心只欲常如许”等等无一不是直写女儿的文辞。所以我也非常相信这也是写一个女子,一个如珊瑚似豆蔻的女人。而且从颈联中“小时尤觉”云云,则知这一被比为“未放桃花”的女子??未婚的女人已不是小时了。

诗说这一女子至今仍未结婚,不知何时才会“酒晕玉肌酣”??何时才能入洞房,饮交杯酒而脸呈红晕肌肤酣畅,这原因敦氏说自是,自然是她还未有深解春情,不懂儿女之爱,爱得不深的缘故。在这里敦诚第一句即是说谎,夫岂未解谙,实是与章台柳氏等女儿一样,都是无可如何的结果。颔联则点出了真正的原因,她作为铁网寒枝上的一朵珊瑚??罪恶世界里的一名才貌双全的弱女,一束被锁控金铃的豆蔻??深锁于梨园的佳人,被罩于尘网,被锁于伶园,作为一束嫩珊瑚,一枝弱豆蔻,又怎能与浊世抗衡,和相爱的人在一处呢?颈联上句“愁里未逢褒女笑”是写她现今的生活,如褒女整日愁眉泪眼,从未见过她笑,下句“小时尤觉宝儿憨”是说当年她小时的情况,整日叽叽呱呱,大说大笑,憨玩淘气,如宝儿格外娇憨。今昔对比真是两重天地。尾联“芳心只欲常如许,一媚东风便不堪”,是说她的心??女儿的芳心惟愿能常如许,常常和儿时一样,但命运作弄,一旦在东风里开放??步入梨园,成了红伶名妓,“便不堪”??一切都无从说起了!

那么这个被罩于尘网、被锁于梨园的小时极为憨玩天真后来愁眉泪眼默默忍笑的女子,这一束“未放桃花”究竟像谁?是谁?我就不说了。

有一种理论说:咏物诗就是咏物诗,咏花诗就是咏花诗,咏未放桃花就是咏的未放桃花,它就真立在某处,其中的女儿字样、闺阁形容只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是为了描述更生动形象而已!或许是,都算作一说好了。

和明义、两敦类似,张宜泉??雪芹的另一友人,他的《怀曹芹溪》、《题芹溪居士》、《伤芹溪居士》、《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是大家熟知的。??他的《春柳堂诗稿》中也有咏花诗,其一题目即是《咏盆中海棠》,另一首虽未标明也和海棠花有关,结束也归到海棠,其文如下:

咏盆中海棠

蜀花毕竟识秋期,盆置清商数本披。

近榻初疑春睡早,映帘犹认晓妆迟。

叶凝浅绿连风冷,朵晕微红带露欹。

但使夔城逢杜甫,当宴岂肯不留诗。

和敦诚一样,张氏也声称“时馆中有秋海棠数盆故云”。??和真的一样。不同的是张诗比敦诗更像一首咏物诗??咏花诗。什么“数本披”,“连风冷”,“带露欹”,“叶凝浅绿”,“朵晕微红”等,但也有“春睡”、“晓妆”等女儿字样。也不能排除我的怀疑:它也可能是咏棠村孔梅溪的诗歌。

全诗说,秋天了,海棠也是识秋期的,知道秋之威力的,它的数本枝干已经离披垂下,在冷风寒露里,它的浅凝的绿叶、微晕的红朵,也“连风冷”,“带露欹”,不似先前了。虽然仍有些像春睡或晓妆的妃子,但毕竟不敌肃杀的寒秋。倘使让它逢到夔城杜甫,杜甫当宴,面对蜀花,一定会留下美好的诗歌的。这是讲得通的。但是反过来说这是借物喻人,借海棠写棠村,借海棠在秋日寒风中日渐倾欹枯萎,来比喻那位女儿棠村在人生的秋天,在社会和时代的风雨里日渐衰老,不比先时“艳冠群芳”的景况,也未必就怎么牵强。杜甫作为诗圣,这里借指雪芹,说二人倘于此相逢,面对此情此景,他怎么会不留诗呢?我看这样讲来未必就讲不通。

这大概即是所谓处处都讲得通,处处无法坐实的那一种情况了。

下面来谈宜泉的另一首诗:《散馆后晚窗客过未遇戏题有寄》全文如下:

散馆后晚窗客过未遇戏题有寄

晚槐孤馆听蝉时,小院无人客到迟。

春动或疑梅自觉,云来翻笑鸟何知。

横床凤尾撄书幌,绕几龙涎出砚池。

底事致君清兴减,海棠空好不留诗。

此一诗和前一首紧挨着,我以为它和《咏盆中海棠》是姊妹篇。有寄者,寄过客也。客者,芹也。未遇者,客来太迟,馆已散,棠已去,芹始来也。戏题者,玩笑也。特别颔联真有戏客之味。其中的梅呀、春呀、云呀、鸟呀,都是对他二人的戏称,意思是梅花开了春汛动了梅花自己知道就是了,你白雪又从何而知随后也来了呢?云影飘过原无声响,可笑的是你这鸟又从何得知也跟着就飞来了呢?所以说是“戏题有寄”,否则晚槐听蝉之时,海棠正开,春呀,梅呀,怎么解释呢?颈联写的是雪芹著书,也是该客一生的主要活动,宜泉用“横床凤尾撄书幌,绕几龙涎出砚池”来形容此事,凤尾撄书,龙涎出砚,一方面写环境的清幽,一方面写笔墨之惊人。尾联“底事”,这个事,即挥笔著书一事,“致君”,即对你,雪芹,“清兴减”已不似从前,没那么多清兴了,因而甲戌抄阅再评后又过了那么多年,全书仍未最后完成。而清兴之所以减,主要是因为世无知音:自己如是悲恸的行文,而人家仅仅只“付诸一笑”,更有甚者反加种种污词!“世混浊莫余知兮,愿从彭咸之所居”,哪里还有什么心思续写呢?所以“海棠空好”,她刚来过,宜泉还写了一首咏棠诗,而这位“夔城杜甫”,听了宜泉转叙以后,也没留诗,就那么走了。

因此,宜泉才写此以寄。

整首诗前半戏谑,后半渐转严肃??原是戏不起来的。最后来谈谈“北静王”永?的《竹夫人》一诗。原诗见他的《九思堂诗钞》,全文如下:

竹夫人

怀抱含冰雪,深闺久擅声。

半床明月伴,一枕楚云生。

苦节消磨尽,虚心展转倾。

沈腰便瘦削,湘泪染晶莹。

淇水思归远,熏风引梦轻。

幻离怜个个,好合属卿卿。

镂骨欢原密,开襟妒早平。

此君宁解语,彼美若为情。

空洞灵犀透,伶俜翠袖横。

颇存林下韵,差让掌中轻。

锦瑟长堪较,桃笙倦屡更。

鸾凤姿本逸,松柏操俱贞。

藉?难慰老,濒秋漫背盟。

蕙裳骚客佩,芦被夜渔檠。

巧拙多殊制,炎凉了不惊。

平安烦报取,对影慰宵征。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咏“竹夫人”的诗。所谓“竹夫人”者,一般指的是一种夏日取凉的用具:以竹子编成,中间空空,夏日用以抱着取凉,被赠以“夫人”的美称。而咏竹夫人即是咏这种东西:永?一时心血来潮,对这种东西发生了浓厚兴趣,故长歌一首以咏之??这当然是不会有的事,前人亦然。

其实从全诗来看,他咏的明明是另一种“竹夫人”??清雅如竹的某某夫人,即泪染斑竹的“潇湘妃子”,是借“此君”以咏“彼美”??借“宁解语”的“此君”,以咏“若为情”的“彼美”的。这插在诗中间的一联,两句虽平平,但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是所谓的“诗眼”,把握住了这两句,也就基本把握住了全诗,不会出大错误了。

其中“空洞灵犀透”八句是对“彼美”,清雅如竹的某某夫人的热情赞美,说她心思灵慧,体态轻盈,性情爽朗有林下风韵,艺技超群无国手堪较,更兼姿色超逸如同鸾凤,操行贞烈,宛若松柏??使用了一切最美好的赞词来称颂这一位“此君”后面的“彼美”,即梅溪。

而开篇“怀抱含冰雪”等八句则是对彼美最终结局的深切同情。写她满腹愁情,独处深闺,只有半床明月相伴,一枕楚云常随,受尽折磨,消尽苦节,虚心痛彻,辗转难宁,以致沈腰瘦削,湘泪晶莹,病病弱弱,珠泪不干。其中第一句“含冰雪”是说她心性高洁如怀抱冰雪,同时也有历遍冰霜、处境寒凉的意味。而第二句中的“擅声”也即是禅声??吟诵禅经的声音。意谓这位彼美很久以来就是过的这种青灯黄卷的生活,在“莲华”和“贝叶”中度日。所以虽谓“深闺”实际是庵堂。

“淇水”一句是怀乡思旧,“熏风”一句是引出梦来。整联是说对往事和旧家的怀念是一阵熏风,把他们引入了清梦之中??导入了《红楼梦》里,事实确是如此。因而下面方有“幻离怜个个,好合属卿卿”之句。意谓书中的种种离别,宝玉与黛玉、湘莲及三姐等等的离别虽个个令人怜惜,但毕竟都是“幻离”,而真的合众人之美的只有“卿卿”一人,他礼赞的彼美,这位“深闺久擅声”的夫人??是“夫人”也非夫人,是“仙女”也非仙女。

“藉?难慰老”,即暖,说往事假事纵好,毕竟难慰红颜日老;“濒秋漫背盟”是说到后来,到人生的秋天,无事不违反自己的心愿,自己的誓盟,自己的苦节和贞操。

因而只好靠骚人词客,日樵夜渔的曹子,著此《石头记》一书,制此“竹夫人”??蘅芜君??假妻子,对此影以慰那位“宵征”??夜行人??也即是“彼美”,那位夜夜徘徊在水边池畔的绛珠仙子。

虽说他早已历遍炎凉,尘心尽了,但面对她的景况,犹不能不写此书,制此君以慰彼美,报取平安!

从“镂骨”、“开襟”一联,可见他二人也曾做过夫妻,不过都早成过往了。

因此,我说这也是说“一芹一脂”,写曹雪芹和孔梅溪的诗歌。永?也是熟知雪芹和梅溪的。

全诗与明义的诗近似,虽诗味不深,格调平平,然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也自有其动人之处。

宝钗竹夫人一谜当非外行妄拟。

以上就是我对这些“新史料”的辨析和解说,由于本人学识浅薄,才力不足,以上浅说难免种种差错,敬希方家指教。

1983年9月至1996年12月

二、关于明义的《题红楼梦》诗新解

我在《史料辨》一文中列举了清富察明义明我斋的许多诗歌,说它们都是记“一芹一脂”的,但对明义的《题红楼梦》二十首,则未予分析,今补述如下:

1.题诗写作的时间。我以为应为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之间,明义还是一个二十上下的年轻人。第一,序言明说曹雪芹“其书未传,世鲜知者”,时间自不宜太晚。甲戌已是“十年披阅”,至庚辰“四阅批过”,知道的人已不算太少了。第二,全诗包括序言毫无一点雪芹贫困落魄至坎坷以终的信息,和永忠的题红诗及明义自己后来在和袁枚八十大寿诗中的那种叹挽的情调完全不同。特别最后两首明言彼时《石头记》之记者和书中的王孙仍在人间,虽已落魄山下瘦骨嶙峋,但毕竟还在。而且序言中的“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云云,明显有他见的抄本是雪芹出示或拿出给他看的,自不应在作者逝后。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时间较晚,但明义未必如是,虽墨香为明义“姊丈”,又同做侍卫。相反,墨香倒可能是因明义而得观《红楼》,后来又传至永忠,而那时已是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雪芹已长眠地下,所以永忠一上来就痛哭雪芹。第三,和少数知其所隐的本事的亲友的题红诗一样,在咏书中故事的同时,也记叙其中所隐的本事,既说书中儿女,也说书外的作者和评者,既讲金陵十二钗,也讲红楼中尤艳的“某校书”??批书人棠村孔梅溪,但全诗记叙曹、孔的故事仅至“新诔空成”、红丝未续止。故题诗应写于壬午年芹脂最后结合之前,“一芹一脂”都在,明义还很小的时光。

2.关于题诗的含义。前已说及,和少数知情人的题诗相同,明义的这些题诗也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只套红楼故事,说这是咏的某人某段,则难免要陷于互相矛盾之中,和红楼故事许多处对不上号,又与许多处可以比附。用稿本较早后来增删解释也极勉强(要早过甲戌本),有些其实还是解释不通的。现将我们的理会讲述如下:

序言“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是说雪芹出示自己撰的《红楼梦》一书给他看。“曹子”当然是推崇之意。“备记风月繁华之盛”,可见明义见到的也只是八十回盛而未衰的稿子。此句是明义对全书的总叙。《红楼》一书到底写的是些什么呢?明义以此一句概括之,这是有一定的理由的。书名《石头记》,又名《风月宝鉴》,亦称《红楼梦》,它们分别表示书之不同方面,所谓《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红楼梦》是总其全部故事之名。今明义以“备记风月繁华之盛”八字概括,三名兼及,自然是恰当的,符合芹脂旨义的。“记”者??石头之记非妄作也;“风月”者??风前月下儿女情怀也;“繁华之盛”??富贵红楼也;因书尚未及衰,故不点梦字者也。“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这是明义对雪芹家世和红楼内幕的简要叙述,指明曹雪芹之所以能写出这一部《红楼》的原因和背景。他确是生在富侯之家,度过繁华的日子,他是以江宁织府为大观园底本的,而大观园江宁织造署即是现今的随园的“故址”。以前对“随园故址”的故字理解有偏,后因周汝昌先生考得雍正六年曹家被抄没以后,园归新织造隋赫德所有,称隋园。后因皇帝常来驻跸(乾隆十九年正式改建为大行宫),隋又另建新隋园,后归袁枚改称“随园”。故称原织造署为“随园故址”??不直云行宫而曲称“随园故址”,是避讳之意。“故址”是旧址非新址也,“故”是偕“新”字而语也。??身居两帝行宫,豪华可想。曹雪芹“秦淮风月忆繁华”,“废馆颓楼梦旧家”,他的作品当然是以当年岁月、秦淮旧家为依据的。在这个意义上,也仅在这个意义上亦不妨说“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虽然更一般地说来,它只是作者塑造的“太虚幻境”??一个虚拟的艺术境界,是不得也不该坐以实地的。后来改为“或指随园故址”,就恰当多了。“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是明义的感叹之言,可惜的是雪芹之书没有公开流传,世上很少有人知道,虽然它写得那么好,那么逼真,那么形象,那么有意义和价值,而明义说他见到了抄本。他是最早的《红楼》读者之一,也是最早赞颂《红楼梦》的一个论者。在《红楼》非法的年代,对一个地位卑下的作者的为社会普遍轻视的“小说”,表示热烈的赞颂,还是难得的,不管他的认识是否达到了今人的高度,都是如此;随声附和容易,慧眼独具则困难。末句呼应首句,点明雪芹出示自己撰的《红楼梦》给他看,他因而得见其抄本。

题诗第一首:“佳园结构类天成,快绿怡红别样名。长槛曲栏随处有,春风秋月总关情。”是明义对大观园,也即《红楼》全书的概括。第一句讲园之结构也指整个文章,说它布局合理,真实自然,浑然一体而又变化万千,是谓现实主义。第二句“快绿怡红别样名”。是开生面立新场,包括命名都不落俗套,别有一番新样。后两句“长槛曲栏”,“春风秋月”是总写大观园中的种种建筑和儿女风情。“随处”、“总关”,可知其中的“风月繁华之盛”是空前未有的。与“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一样,其不应是一个篇幅不长的初稿是显然的。

第二首,“怡红院里斗娇娥,娣娣姨姨笑语和。天气不寒还不暖,??日影入帘多。”是特写“怡红院”。人谓“怡红院”只是宝玉的住所,其中常住的只是他的几个丫鬟,并没有什么“娣娣姨姨”在内,虽时有来此,但并非总是于此竞艳斗奇,这里写“怡红院”里“娣娣姨姨”、“斗娇娥”似有不当之处。但雪芹之“怡红院”有特殊的意义,它和“紫芸轩”、“宁荣国府”、“大观园”、“太虚幻境”一样,都具有书中幻造的欢乐窝的意思,“怡红院里斗娇娥”也即是《红楼梦》里斗娇娥??在书中欢乐的境界中娣娣姨姨在争奇斗艳,和下面的“潇湘别院”的凄凉冷落刚好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同类推荐
  •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细雨烹茶

    细雨烹茶

    本书主要包含近体诗、古体诗文、词等内容,诗歌内容清新雅致,适合闲余时间品读,对当前古诗领域补充了一定的空缺。
  • 可爱的泰晤士河轻轻地流

    可爱的泰晤士河轻轻地流

    本书是一本关于英国泰晤士河沿岸优美风光与历史文化的散文,作者为英国著名木刻艺术家罗伯特·吉宾斯。1930年,正当英国皇家空军与纳粹德国空军在南海岸做殊死搏斗之际,罗伯特?吉宾斯带着写生簿和显微镜,驾着平底小船“垂柳”,由泰晤士河源顺流而下,一直漫游到忙乱喧嚣的伦敦码头。这次历时数月的漫游诞生了《可爱的泰晤士河轻轻地流》,以独特艺术气质深深触动了热爱英国乡村的读者们的一本小书。泰晤士河的天光云影,水色风声,花草鸟兽,被自然主义艺术家吉宾斯呈现的细致入微而又宛若精灵世界般神秘曼妙;泰晤士河的钓者、猎手、农人等劳动者是脾性古怪而有十足快活的一群。“世界上的确有太多的残暴、疾病与贫穷,但善良、健康与精神富足也比比皆是。”自足的阿卡迪亚式的英国乡村,和谐宁静的田园梦,带给身陷战争困扰的人们深沉的慰藉与希望的亮色。
  • 你笑起来真像好天气

    你笑起来真像好天气

    本书是由海边会写故事的情感疗愈师南木大叔所写的首部暖心治愈随笔集。37篇暖心文章,作者用自己感性的文笔,理智的文字,衷心的祝福告诉读者这世界真的很美好。他的文字陪伴众多读者度过一个个难熬的夜晚,用自己温暖治愈的文字帮助人们走出迷途。
  • 大眼瞪小眼

    大眼瞪小眼

    在莆田市文联的支持下,经市杂文学会同仁的努力,现在出版的“莆田杂文丛书”一套,有:陈天宇的《伪名人时代》、郑国贤的《鲁迅的鼻子》、许咨新的《呼唤清风》、蔡忠辉的《易变的脸》、邱南强的《灵魂的舒展》、李金贤的《猫眼内外》、潘真进的《照镜解闷》、郑志忠的《古典情思》、郑庆彬的《嘶哑蝉声》、郑玉珠的《大眼瞪小眼》。丛书的出版将成为莆田文学创作史上一件盛事,也将为莆田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热门推荐
  • 龙凤双宝:总裁爹地追妻令

    龙凤双宝:总裁爹地追妻令

    一场算计,夏苒苒在逃跑中和神秘男相遇!十月怀胎,她生下龙凤胎。五年后,她携女回归,却被权大势大的霍少缠上。他拉她入怀,“撩了我就想跑?”“你还想怎样?”“嫁给我。”夏苒苒举起小包子挡在面前,“儿子送你!”“嫁一送一?”“那个……其实是……送二。”夏苒苒打开窗帘,冒出来一个萌萌哒小女孩,“爹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长哀录:祸国

    长哀录:祸国

    她是大商朝万人之上的皇后,后宫里除了太后最尊贵的女人。美貌,才情,家世,帝王之爱她样样不缺,却独独缺了最为重要的记忆。当她的记忆一点点重现,暗涌流动的宫闱如同无形的饿兽对她张开血盆大口。从此锦衣玉食里,嫣然一笑中,处处是杀机。*****************纵使你我之间恨海难填,我也想与你共赴黄泉。那此生,可否让我们白头偕老?那怕你将我千刀万剐。
  • 锦鲤少女要上天

    锦鲤少女要上天

    作为大晋八百年来首屈一指的超级天才,七岁的想想上可骂哭丞相,下可大战熊孩子。闻风者避之不及,人见人不爱,花见花不开。为了让她成为正常又可爱的小朋友,亲爹把想想送到了书院。离开书院那年,想想瞧着一众恭送她的先生,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先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冒牌老婆很神秘

    冒牌老婆很神秘

    传说:佟庭烽是个凉薄的男人,他是巴城第一少,他尊贵,他绅士,他深不可测,他在巴城乃至全国都有着呼风唤雨的能力,也是无数未婚女子梦寐以求的丈夫人选。六年前,他二十四岁,一朝失足,随即奉子闪婚。婚后,夫妻形如陌路。六年后,一场空难,身份互换之下,宁敏替代韩婧成为了他的冒牌妻,不为他的钱和权,只想尽快离婚,借他老婆的身份光明正大的重新活一场。他们以为她还是那个柔弱可欺的韩婧,却不知她早已不是她,面对小姑的刁难,婆婆的为难,前男友的步步追缠,以及丈夫的冷淡……她难道就该逆来顺受吗?绝不。逆袭之后:小姑哭了,婆婆呆了,前男友对她彻底着迷了,而丈夫,霸着她不肯放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做事要懂心计

    做事要懂心计

    做事懂“心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做事懂“心计”,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挥洒,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做事懂心计,才能做到“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成为驰骋商海的成功人士。“心计”成就事业,“心计”成就人生,“心计”也会成就你的理想。做事要学会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做事要懂心计》所讲的做事“心计”,将会为你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为你迈人这个社会舞台的中心助上一臂之力。
  • 爱在黄昏日落时

    爱在黄昏日落时

    因为不是你的女朋友,我才会一直默默地关注了你好久。终于有一天忍不住放下了矜持,对你说我喜欢你,然后微笑着等待你的拒绝。因为不是你的女朋友,我才会在意你的一举一动,记住你说的每句话每个字。在某一天天统统说给你听,然后装作不经意想起的样子看你惊讶的表情暗自得意。因为不是你的女朋友,我才会忍痛听你对我说你和女朋友的矛盾,一边心里恨着那个家伙怎么可以对你这么不好,一边劝你哄哄她就好了。几天后再看你兴高采烈的说你们和好了,我既高兴又难过。
  • 青春路之初吻

    青春路之初吻

    何为“初”?何为“处”?青春之必经路,若非彩色,亦不止黑白~
  • 我在人间迷了路

    我在人间迷了路

    一个从小受尽折磨的女孩,一个饱受别人唾弃的女孩,一个生活在黑暗里的女孩。长大后,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女孩,她努力忘掉那些令人恶心的,肮脏的事情,她奋力地活下去,她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尽管她孤独着,可是,她有亲人,有朋友。但是,命运的稻草终究断了,是被那些蛀虫咬断的。所以,她爆发了,这只是对你们的惩罚,是你们逼我的。
  • 修真富九代

    修真富九代

    修真白痴吉言重生了,作为一名穷小子,入赘到大商国数一数二的豪门。某天意外发现,自己老家里遍地都是的撰写符箓,破烂瓷器,老旧典籍居然都是货真价实的修真法器。吉言从此摇身一变,成为了修真界当之无愧的富十代。祖传的破烂成了他在修真界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的本钱。带着重生时得到的交易系统,不断的改善着自己低劣的修真天赋。卖出一道符箓,符道天赋+1。卖出一本功法,修真天赋+1。卖出一件神器,锻造天赋+1。靠着一手现代销售理念,吉言不断的在风起云涌的修真界,发展成为第一富商兼万界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