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7100000017

第17章 名片的余波(3)

包郝已经笑嘻嘻地等在楼梯口,手一伸,亮出三块巧克力:“给,一人一块。我就知道指望不上吃你的免费品,还是吃我花钱买的吧。”

祝小娜没好气地推开他的手:“你有没有毛病啊?没挣着人家的钱,倒把我们的钱送给人家去?”

包郝委屈地说:“这是我的私人零花钱啊!不是说了我们不要私人捐款吗?”

祝小娜不理他,昂着头气呼呼地往前走。

包郝向肖晓诉苦:“人家不肯聘她,她干吗朝我发火?”

肖晓白了他一眼:“说好了我们两个陪着她,你干吗中途做逃兵?”也不想跟他多罗嗦,转身去追祝小娜。

包郝愣了一会儿,也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些丢人,尤其是在漂亮的女同学祝小娜的面前,尤其祝小娜挣钱还是为了帮助另外的同学。他决定将功补过,就追上肖晓和祝小娜,信誓旦旦表态:“你们辛苦了,下面看我的!我做别的不行,找个小吃店帮他们洗碗总可以吧?而且我不黑心,工钱只要每小时一百块。”

正说着,前面就碰到一家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小吃店了。店主是个一脸精明的胖老太太,穿一身咖啡色的家常衣裤,盘着一条腿,坐在门口的小方桌前包馄饨,手一捏就是一个,再一捏又是一个,快得叫人看不清动作的全过程。桌底下趴着的一只毛色乌亮的狗,尾巴卷卷的,耳朵已经竖了起来,不无警惕地瞪着三个走过来的孩子。

包郝摩拳擦掌道:“哈,机会来了!”

他理一理衣服,还吐了点唾沫把额前翘起的一撮头发抹抹平,咳嗽一声走上前,摆出一副华侨小帅哥的派头,冲那老太太打招呼:“Hello!Howareyou?”

老太太头也不抬,腾出一只手朝他挥了挥:“去去去!哪儿来的小捣蛋鬼?调皮也不看看地方。”

包郝慌忙换一副恭恭敬敬的神情,再加上不无谄媚的声调:“老人家!请问你……”

刚说完这几个字,桌下的那条黑狗“呼”的一声冲了出来,四只腿岔开着立在包郝面前,愤怒地盯住他,喉咙里同时发出低沉而极具威胁性的呜咽声,还时不时把它尖利的白牙亮给包郝看看。包郝哪见过这样的阵势呢?吓得脸色发白,撒腿就跑,一口气跑出百米多远。等肖晓和祝小娜也跟着过来了,包郝垂头丧气承认:“打工挣钱不行,没有人看得起我们。还是跟家里要钱捐款吧,我可以保证跟我妈要到一百块钱。”

祝小娜附议:“我也没问题。”

肖晓就嘲笑他们:“这么容易改变主意啊?你们都试过了,我还没有试过呢。我不相信找不到办法。”

包郝给他定了个期限:“那好吧,给你三天时间。三天之内还挣不到钱,那就只好伸手跟家里要了。”

于是他们又一次击掌为定。

肖晓的大话是说出去了,可是真要在短时间内挣到为数不太少的一笔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肖晓苦思冥想,为自己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方案。

其一,肖晓拥有一整张纸的蚕子,他打算用人工孵化的办法将它们迅速变成小蚕,然后拿到校门口出卖,一毛钱一条,卖个几百块钱不成问题。经过周密考虑,他决定采用电灯泡照明烘烤法。坏就坏在他忘记事先跟奶奶沟通,他白天上学的时候,奶奶把他用于烘烤蚕子的电灯关了,使得事情半途而废。回家后他抱怨奶奶,奶奶拒不认错,反将他大大奚落一通:哈!谁见过春天的蚕能够在秋天养?就好比那天上飞的燕子,你能让它冬天往北飞、夏天往南飞吗?肖晓觉得奶奶的话也不无道理,自然规律恐怕真不是轻易可以违背的。该方案由此作罢。

其二,肖晓一向被家人视作“心灵手巧”,他自己也认为摆弄机械一类的东西是他的长处。一天他从巷子里走,看见有个人推着一辆自行车,车龙头上挂着一块纸牌,上写:代修煤气灶。肖晓意念忽闪,心想这活儿他不也能干吗?拼装那么精巧复杂的车船模型都难不倒他,修个煤气灶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肖晓跑回家里,拆了爷爷的一只皮鞋盒做成个很大的牌牌,上面墨汁淋漓地写上一连串的字:代修煤气灶、抽油烟机、电灯、闹钟、门铃、儿童玩具等等,每件收费十元。他把榔头、扳手、螺丝刀、一卷电线、一小捆胶布、一支“802瞬时粘胶”放进书包,又拿了奶奶平常买菜用的一只大钱夹缚在腰间,准备收钱时用。出门之前他多了个心眼儿,觉得有必要先在自己家的煤气灶上试试身手。他就不声不响钻进厨房,卸下灶台上的不锈钢灶具,用螺丝刀眨眼工夫把好好一个煤气灶拆得四分五裂。公正地说他的确是个摆弄机械的好手,他每拆一个零件总是按照次序把它排列成行,拼装的时候再从后到前顺着次序拿,一件一件有条不紊,装到最后所有的零件居然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但是他将装好的灶具接上煤气软管开始试火时,问题来了:那火苗儿忽闪忽闪微弱得恰似一星鬼火。而且无论他怎样煽风,怎样重新点火,怎样放松开关,火苗儿就是不阴不阳地飘浮着。无奈之下,他只好如实向爷爷作了汇报。爷爷赶紧下楼找来那个修煤气灶的人,才算没耽误奶奶中午做饭。那个修理工人收了钱之后还危言耸听地告诫他们:“是你们自己动了煤气灶吧?这玩意儿,不懂的人最好别摸,弄不好漏了煤气,爆炸起来要出人命的!”肖晓不认为真的会出人命,但是也自觉没趣,把那个做好的纸牌牌悄悄藏到自己床下去了。

其三,也是最后的方案:做家教。六年级的学生,教初中不行,教小学低年级总是绰绰有余吧?教作文不行,教数学还不能胜任?18乘以3等于几?12加20再减12等于几?一只母鸡下两个蛋,30只母鸡一共下几个蛋?哈哈,这种简单的数学他闭了眼睛也能够教的。他就用红纸写了一张《家教启事》,打算贴在楼门口。也是天知道,他刚粘好胶水往墙上按,旁边突然蹿出两个戴眼镜的大学生,上来就不由分说抓住他的手,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地攥着,活像两个志愿军抓住一个美军俘虏。其中一个戴黑框眼镜的马上对他展开了凌厉万分的语言攻势:“小孩你是不是要请家教啊?你要教语文的,还是要教数学的?还是要教外语的?我们包教包学,一个月之内保证让你的考试成绩上升十名,两个月保证上升二十名,学期结束包你在全班遥遥领先。费用很便宜,一小时十五块,两小时二十五块……”肖晓哭笑不得,心想你们要挣我的钱,我还想挣你们的钱呢。他又想到做家教挣钱的方案肯定是行不通了,既然有这么多的大学生虎视眈眈地四处候着,还能有他这个小学生的什么份儿呢?

凡事都是这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鼓之后还不见动静,那就没戏可唱了,鸣锣收兵吧。肖晓绞尽脑汁想出三个挣钱方案,三件事无一成功,对他的打击实在算大,弄得他那两天里灰溜溜地躲着包郝,不给对方跟他搭话的机会。

包郝偏不识趣,有事没事都想往肖晓跟前凑,拍拍肩,挤挤眼,意在提醒他别忘了自己的诺言。最后的一天他甚至公开对肖晓下了“劝降书”“你看你呀,想心思想得眼都直了。其实有什么呀?不就是跟家里要点儿钱吗?大不了写张借条儿,长大了还给他们。”

肖晓回答:“你写吧,我不会写,我说过的话就要算话。”

包郝夸张地“哦”了一声,心想肖晓这人有时候就是爱犯魔怔。

初中生巴顿几天不见肖晓,怪想的,这天放学后就特意绕个弯儿,跑到肖晓学校附近转悠着,想碰个熟人打听打听情况。恰好肖晓因为打扫卫生走得晚了,出校门就看见了伸着脖子探头探脑的巴顿。

“嗨!”肖晓指指巴顿腋下夹着的一摞杂志,“你成书虫子啦?一口气买这么多本?”

巴顿说:“看看玩呗,反正便宜。学校图书馆处理的过期杂志,一块钱一本。嘿,抢手得很哪!亏得我个儿小,又机灵,从高中生胳肢窝下面钻进去抢到的。还有人出两块钱一本要从我手上买,当然我没卖。都是挺好玩的杂志,你看看。”

巴顿想从他的一摞杂志中抽几本在肖晓面前卖弄卖弄,却不料杂志太多,他的手又太小,一把没抓住,“哗啦”一声全撒在地上,花花绿绿摊了一片。他蹲下来从中拣出几本,逼着肖晓也蹲下来看。

“看这本,《少年科技博览》,这上面连载了一篇科幻侦探小说,写得特棒。这是《中外少年》,每期都登中学生创作的漫画,我们班好些同学都投过稿,可惜一个没中。《卡通王》也不错,原价八块多钱噢,卖给我们只要一块,赚大了……”

他正说着,一辆自行车忽然“嚓”的一声在他脚前刹住。他抬头一看,原来是同班的金铃。巴顿慌张起来,急中生智,干脆就势跪到了那堆杂志上,屁股撅着,身子趴着,两只胳膊活像老母鸡的翅膀一样张开,把所有杂志一古脑儿护卫在自己胸前。

金铃哭笑不得,伸脚踢踢他的屁股。“你干吗呀?我是强盗还是小偷呀?值得你紧张成这样吗?”

巴顿偏过头从下往上地看着金铃,大叫:“我说了不卖就不卖!是我千辛万苦抢到手的,你想虎口夺食,没门儿!”

金铃说:“我才不稀罕你那些《卡通王》呢,我自己画的漫画不比它差。你卖我一本《少年文艺》就行,我就是缺你手上的那一期,我愿意出双倍价钱。”

巴顿试探着问:“原价的双倍?”

金铃一咬牙:“好吧,就是原价的双倍!只不过我要告诉你,下回考语文,你别指望从我手里对答案。”

巴顿权衡利弊,立即服了软:“好吧好吧,一块钱我也不要了,我送给你。”

金铃满意地哼了一声:“这才像话。”

金铃和巴顿这么来回砍价的时候,一旁的肖晓也没有闲着。他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些旧书旧杂志,有奶奶订的《卫生与健康》什么的,有爷爷的《世界之窗》、《读者文摘》,有他小时候最喜欢的《故事大王》、《儿童画报》……每当家里的旧书报积得太多无处堆放时,奶奶总是两毛钱一斤当废纸卖给楼下收破烂的。肖晓想,要是收集这些旧书旧杂志,不当废纸卖,而是像光明中学图书馆那样,折价卖给想要的人,钱不就从他们手里挣出来了吗?

肖晓心里这么想着,嘴里已经忍不住笑出声。巴顿跪在地上一本本地收拾那些杂志,问肖晓笑什么。肖晓就原原本本说了他们想挣钱帮助林茜茜的事。金铃赞叹道:“看不出你们还挺有志气。”跟着又万分热情地提出建议:“干脆我带你们到我妈妈的杂志社去一趟吧,他们那儿的旧杂志才多呢,就怕你两只手不够拿。”

金铃的妈妈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杂志社每个月总有或多或少卖不完的杂志堆在仓库里,再加上全国各地同类杂志社互相赠送的,社里出钱为大家订阅以作参考的,各个编辑的朋友们寄来的……日积月累,编辑部被塞得满满当当。实在多得要溢出来时,主编老太太也像肖晓的奶奶一样,叫来一个收破烂的,三文不值两文地卖了拉倒。妇女杂志的效益不错,谁也没有把这点旧书刊的钱放在眼里。因此,金铃带着肖晓和巴顿往主编面前一站,细说了事情的原委后,主编老太太竟大加赞赏,当即表示将社里的旧杂志无偿赠送给光明小学六(4)班,所得售书款归班级所有。老太太还说要派个记者去采访他们的整个活动,吓得肖晓连连朝金铃使眼色,要她千万谢绝。金铃自己也是个不喜欢张扬的人,所以对肖晓的态度很是赞成,连带着对肖晓这个人也有了好感。前一阵当她听说自己的作文被一个叫肖晓的送去参赛时,心里曾经很瞧不起这个人。

收来的杂志通通堆在巴顿爸爸的模型店里,等着星期六和星期天全日出售。肖晓利用自己副班长的身份,发动全班同学把家里不要的旧书旧杂志送过去。巴顿的爸爸很快就叫苦不迭,因为书刊太多了,把他的店堂占去一大块地盘,影响了他的生意。

祝小娜的爸爸妈妈从来不把钱花在买书买报这一类的事情上,所以同学们纷纷带书过来的时候,祝小娜两手空空拿不出一本。但是祝小娜有祝小娜的办法,她从妈妈手里要了二十块零花钱,跑到家门口的书报摊上,一口气挑了五六本崭新的杂志,带到班里捐了出去。负责登记的包郝拿在手里左看右看,用手指捻开了两页粘合在一起的纸,狐疑地问:“这杂志是新的吧?没看过吧?”祝小娜就凶巴巴地回答:“新的又怎么样?我愿意捐,关你什么事?”包郝说:“新书捐出来卖旧书的钱,傻不傻呀?”祝小娜头一昂,傲气地说:“我愿意!”

人家愿意,你包郝还有什么好说的?

金铃真是个热心人,她为星期天的义卖活动特地做了一个很醒目的广告牌,上面画着一个面色苍白、躺在病床上的女孩,女孩的目光悲哀而又热切地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眉宇间充满对生命的渴望。下面的大字标语是:请伸出你的手,请给我们的同学以帮助!另外一句是:把知识送给你们,把善良留给我们!

巴顿很挑剔地琢磨这个广告牌,觉得最后一句好像有点文法不通。但是他又不能否认这幅画配上这两句话给人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作文好就是作文好啊!巴顿感叹地想,你看人家金铃编出来的这两句词,别人谁能想得出?

义卖的那天,全班同学几乎一个不落地都来了,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想来买别人的便宜书的。因为人多,很快形成一个闹哄哄的集市,引得附近的居民和行人也纷纷往这里跑。跟着还来了两个戴袖章的市场管理人员,说肖晓他们摆摊卖书没有交管理费和摊位费。后来看了金铃画的广告牌,他们又说算了算了,小孩子家懂什么这费那费的呀?人家是在学雷锋做好事呢,别难为人家了。抽了巴顿爸爸递给他们的香烟,两个人笑眯眯地撤退了。

最后来的是梅放老师,她带来五十块钱,执意只挑了五本出版最早、最没有人想买的教育类杂志。肖晓说你起码还可以再挑二十本,有很多时装杂志、美容杂志、妇女杂志,都是你们女老师喜欢看的。梅老师就说,你们不是义卖吗?义卖没有最高限价,如果我是大款,我就不会每本杂志出十块钱了,我会出一百甚至一千。包郝脱口而出:“那我们不是要发大财啦?”说得大家都笑,一齐指责包郝太财迷心窍。

到星期天中午,所有的旧书刊已经一卖而空。还是借了巴顿爸爸店堂的一角,几个人蹲在地上,围着一只脏巴巴的皮鞋盒子数钱。结果是想象不到的好:总共卖了六百三十二块。大杨阳提议说:“三十二块应该提出来做我们的奖金。我这两天嗓子都吆喝得哑了。”肖晓先舍不得,后来看看包郝几个一脸期待的神情,觉得这个提议也还是合情合理,就决定去买冷饮,买最好吃的“和路雪”,一人一根。

往冷饮店走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和路雪”也不是没吃过,可是这回是用他们辛苦劳动的钱买的,感觉上多少不一样。走到离店不远的地方,望着那些迎风飘动的花花绿绿的冷饮广告牌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站住了,谁也不肯往前再走一步了。他们心里闪现出来的都是同一个念头:这钱不能花。

结果是肖晓掏了自己的一块五毛钱,买了一大纸杯零售的可乐,几个人你喝一口他喝一口,眨眼间杯底朝天。

同类推荐
  • 奇幻宇宙大探秘

    奇幻宇宙大探秘

    一本新潮、超炫、酷辣的探索书!一次炫丽夺目、时尚无敌的谜之旅!一堂奇妙鲜活、充满趣味的科学课!一份世界优秀科学家给孩子的最新报告!这里飞翔着让孩子耳目一新的奥秘、知识、惊奇和想象,以超级趣味的形式和无法抵挡的吸引力,瞬间点燃孩子内心好奇心的火山,让求知欲、创新力、探索力、思考力喷薄而出!本书是宇宙卷,讲述包括读者感兴趣的诸如星座、ufo、外星人等百科知识。
  • 不可不读的最勇敢的胆略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勇敢的胆略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不可不读的最勇敢的胆略故事》能带领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让它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 爱心童话树

    爱心童话树

    相信读了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人,都可以感受到这种人类最本质力量的诗性表达。《爱心童话树》也是一篇语言精密、构思奇巧、想象力丰富的童话,它讲述的是一棵树的故事,它很喜欢读童话,就想了个办法,让别的朋友给它讲故事,然后它把故事写在树叶上,最后,它又很慷慨地把果子和故事送给了别的朋友。在这个故事里,爱读童话故事的树是一棵爱心树,它有着人类期待的美德,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把生命最璀璨的能量都奉献出来,因此读《爱心童话树》仿佛在接受人间最温暖的情感的呵护。本文荣获2006年第十七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收入《 2006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 》,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 格林童话·下

    格林童话·下

    《格林童话》是德国民间文学的真实记录和集大成者,它脍炙人口,令人百读不厌。这部童话保持了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本来面目,又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时代精神,体现了人民的真实情感。童话通过对可爱的白雪公主、善良的小矮人、天真的小红帽、可怜的灰姑娘,以及恶毒的继母、狡猾的大灰狼等形象淋漓尽致地刻画,大力颂扬正直、善良、忠贞、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对虚伪、自私、狡猾、懒惰、怯懦等恶劣品质行了嘲讽和鞭挞。这些童话故事,不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和情趣,还表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幽默。
  • 没有指纹的罪犯

    没有指纹的罪犯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我们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热门推荐
  • 驰骋苍穹

    驰骋苍穹

    男儿生于天地之间,当有顶天立地之气魄,天要压我,我誓破天,地要阻我,踏破九渊,驰骋苍穹,傲视九霄,浩瀚天空,神邸万千,一介凡人,宫九,不甘平凡,用他大无畏的意志,要与众神一较高低,人神之争,一触及发……
  • 都市战狼

    都市战狼

    李凯,一个身怀异能的雇佣兵,在经历过十年的战争杀戮后重归都市,他想找份普通的工作,过过平凡的生活,但思来想去自己也只会打打杀杀后,他垂头丧气地做了一个决定……
  • 闪婚溺爱

    闪婚溺爱

    他是军队的特种兵,她是普通小白领。偶然相撞,从此就被他缠上。唐笑:“……好痛!!”梁致诚:“报告夫人,技术要领没有到位,请求再次演练。”唐笑:“不批!”让我们坐看一个速战速决的特种兵是如何把媳妇追到手的,敬请期待!
  • 捡个尸体来重生:女鬼大小姐

    捡个尸体来重生:女鬼大小姐

    闲来无事正在时空旅行中的女鬼苏醒之在某条清溪边上看到了一具无主女尸,于是一时兴起就尝试了一下附身,但万万让她没想到的是她竟然因此被困在了女尸体内,而且随后还被女尸的家人给强行带了回去。已经许久未曾玩过cosplay的苏醒之一时半会儿没办法从尸体上脱身,也就顺其自然的扮起了这个叫做应惜弱的千金大小姐,可没想到这大小姐的名头还没揣热就被匆匆嫁了出去,而洞房花烛夜她就被至少四拨人给同时杀了一遍。女鬼发现新嫁的相公是个刚觉醒的魔族,她知道自己陷入了一个大麻烦中,但她是史上最强女鬼,她还能怕那些不成气候的小虫子不成?呵呵,麻烦越来越多,就代表这个游戏越来越好玩。狐妖、精怪、和尚、驱魔师尽管放马过来,她女鬼大小姐,奉陪到底。
  • 岁月最后——鹿晗

    岁月最后——鹿晗

    时光匆匆,当你再次出现时,我们还会是原来那样吗……
  • 柳元传

    柳元传

    没有穿越,没有重生,有的只是从微末起步,一步步领略这宏大的世界,揭开层层迷雾。
  • 坑害皇子手札

    坑害皇子手札

    现代商业谈判专家,一朝穿越成为细作,貌若花月,命若蜉蝣,身不由己。前有大皇子强取豪夺,后有三殿下腹黑冷情。危机重重间,许菱:我有几个小小的愿望,就是逃离三殿下,整垮大皇子,找个好男人,恩爱一辈子……
  • 盾矛黑白

    盾矛黑白

    一分知缘由的开始,铸就一世的阴魂,人生能有几次机会,重新来过,重新开始,是爱情!那重获新生的力量在哪里!需要你我思考人生的意义,没有武侠的墨家就像没有灵魂的人行走在无聊的黑暗世界中走向光明中,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只想告诉自己,人生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替别人活着,担起那自以为是的责任!
  •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

    本书将人类的思维模式分为两大类:有利于成功的思维模式和倾向于失败的思维模式。本书透过对“成功模式”和“失败模式”的系统性对比,论述了成功与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如同绿灯行(油门)、红灯停(刹车)的交通指令(操控系统),指导着我们启动“生产成功的流水线”以创造成功,提醒着我们关闭“生产失败的流水线”以规避失败。
  • 中性

    中性

    《追风筝的人》作者胡赛尼、媒体女王奥普拉、安妮·海瑟薇、孙燕姿倾力推荐!马尔克斯、昆德拉、聚斯金德以后,你不能错过的一个名字:杰弗里·尤金尼德斯!重量级当代经典史诗巨著,荣膺2003年度美国普利策文学奖,被BBC评选为21世纪最伟大的12部英文小说!以两性人之特殊视角、集大成之文学技巧讲述一位青春期少年艰难的自我身份认同过程,铺陈一个希腊裔家庭在美国历史长河里的命运遭际,纵横古今、纤毫毕见地探索人性玄机。希腊裔作家尤金尼德斯的小说《中性》曾荣获2003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主人公美籍希腊裔人斯蒂芬尼德斯“出生”过两次:第一次是1960年在底特律,那时她是个女婴;第二次是1974年在密执安州,那时他成了个十四岁的男孩。按医学报告,她/他是个罕见的“两性人”,但是她/他的宿命,或者说人类共同的宿命是:必须选择一种人生,或者是“他”,或者是“她”。沿着家谱溯流而上,追寻横亘在两个大陆数百年的基因宿命,这个回溯,不仅是身体的、一个人的存在上的,也是文学上的。这一切令《中性》同时彰显出男与女、悲剧与喜剧、古典与后现代的双重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