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1000000014

第14章 大悟山村(2)

后来,曾国藩对于这一段经历有过一段深刻的自省。曾国藩曾经在家信当中谈道:我以前总是自负得很,以为自己本领很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每每看见的,总是人家的不是。后来,才知道自己实际上还有很多不足。有了这样的自知之明之后,曾国藩变得谦恭了,也变得圆滑了。以前,曾国藩对官场之风是很厌恶的,很容易和别人发生矛盾,致使自己腹背受敌。重新出山之后,曾国藩调整了自己的策略,对于乌烟瘴气的官场,也能主动适应了。他的好友胡林翼看出了他的变化,在写给曾国藩的信中,胡林翼不无调侃地说他重新出山之后,渐趋圆熟之风,无复刚方之气。曾国藩看后微微一笑一他清楚地知道,如果要想有所作为的话,就必须适应自己身处的现实环境,适应那种流传了上千年的中国官场文化。

曾国藩在湘乡白杨坪在籍守制期间,外面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湘军并没有因为曾国藩的出走而元气大伤,相反,在二号人物胡林翼坐镇湖北的指挥下,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一举攻克了江西重镇九江。胡林翼大力举荐、任用湘军大将李续宾、鲍超等,声望直线上升。不过,在湘军中,曾国藩的政治、军事以及精神地位是无法取代的,那些平日里曾国藩积极灌输的“忠”、“信”、“义”的传统道德观,仍像幽灵一样游走在这支队伍中。即使在胡林翼威望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备受胡林翼赏识的李续宾,还专门给胡林翼写了一封信,公开提出请胡林翼向朝廷说情,让曾国藩复出。李续宾在信中说:环顾国内大局,只有湘军可以依赖,要实现克复金陵、平定东南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请曾国藩再度出山,由“涤帅”主持前方战事,由“胡公”在后方支撑大局,现在大家都在想念“涤帅”,有的还说出一些不利于胡大人的话。这些,都不利于湘军目前的局面,希望胡大人全力向朝廷建言,让朝廷敦促“涤帅”出山一一李续宾的这一封信,代表了绝大多数湘军将领的想法,言之凿凿,坦坦荡荡。聪明的胡林翼从这封信看出湘军还是“唯涤公马首是瞻”,明白曾国藩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胡林翼一直等待时机,准备向朝廷进谏。

这段时间里,太平天国分裂的事态进一步恶化。石达开在逃出南京之后,先是在安庆待了五十多天,惊魂未定,不知所措。然后,石达开拿定主意,准备东进江西、浙江、福建一带,另外开辟地盘,与金陵争雄。从1867年9月底开始,石达开率精兵万余人从安庆出发,突入江西,经景德镇进入赣南抚州、吉安,又经鹰潭、上饶攻入衢州。一路上各路太平军纷纷加盟,石达开的人马一下子增至十万之众。

清廷感到非常震惊,火速命胡林翼征调李续宾部增援浙江。出牌的机会终于到了,胡林翼不失时机地向朝廷上了一折,借口皖、鄂军情紧张,拒绝抽调李续宾赴援浙江,逼迫朝廷重新起用曾国藩。朝廷见事态紧急,赶忙召和春赴浙江,和春借口生病,也不赴任。与此同时,湖南巡抚胳秉章上了一个奏折,请求朝廷重新起用曾国藩,说只有曾国藩才能对付得了石达开。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无奈只好降旨,命令曾国藩由原籍迅速返回湘军大营,火速带兵前往浙江办理军务。就这样,曾国藩在白杨坪接到让他重新出山的上谕。

1858年7月,曾国藩再次出山。这段时间沉潜老庄,运其深思,已有一些东西在他的内心暗暗生成,现在,该是这种东西开花结果的时候了。经过铜梁山时,曾国藩感慨万千。回乡后,为了方便行人往来,曾国藩曾亲自出资在此修建了一条青石板山路,同时,在峰顶修建了一座两湘亭〔这里是湘乡、湘潭两县交界处〕,并亲自为“两湘亭”题写了对联:“稍停息,到此已登峰造极;息重担,远眺则放眼开怀。”现在,亭子上的对联墨迹似乎未干,自己却又要出征了。站在两湘亭中,极目远眺,曾国藩不由仰天长啸,很长一段时间淤积于胸的浊气,随着一声长啸,一下子消失得干干净净。此次再度出山,何去何从,一切都像眼前空蒙的景色一样,云蒸霞蔚中,既无法判断,也无法估量了。

出山之后的曾国藩变得更加迅猛,很快,曾国藩又在长沙一带招募了一支一万五千多人的人马。然后,曾国藩赶到武昌,与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等会商追击石达开事宜。又率部队顺流而下,进人江西境内,图谋从赣南绕道进人浙江,全力追击石达开部。

重新出山之后,一个新的曾国藩出现了。当年那个稍显刚愎而呆板的曾国藩不见了,现在的曾国藩,是阅尽千帆,始终能保持坚韧之心的曾国藩,是一个既有原则性,又具灵活性的政治家。当曾国藩重新落座时,就像一个棋手大睡三天,重新端坐在旧日的棋局前。如果说原来的曾国藩是一只剌猬的话,那么,重新出山的曾国藩就更像是一只狐狸,或者说,他变得同时具有剌猬和狐狸的品质一既坚韧有力,又狡猾无比。曾国藩一改往日稳重迟缓的风格,落子飞快,一方面他仍能顽强地将对手拖人泥淖,另一方面,他又能跳将出来,谋划着在适当的时机,竭尽全力丢出自己的胜负手。值得一提的是,在内心的窗口豁然打开之后,那种相关联的幽默感也在曾国藩身上充分体现了。原先紧张而阴鸷的曾国藩开始气定神闲、举重若轻了,他频繁地跟部下谈笑风生,经常说一些笑话,把部属们逗得前仰后合,而他却一直端坐着,捻着胡须,悠然地看着他们,就像看着一群淘气的孩子。曾国藩很少开那种凝重无比的会议,他经常是利用吃饭时间,把将领召集过来,让厨师烧几个好菜,然后,又上一汤好茶,轻轻松松地,就把很多问题解决了。当曾国藩以一种轻松而幽默的方式来对待眼前一切时,他突然发现,战局就如同游戏一样,已变得一目了然。

当然,此刻的曾国藩在骨子里仍是一如既往的忧郁。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他面前一一在离开这支部队十五个月之后,曾国藩突然发现,这支湘军的变化是那么大,几乎已不是当年的那支湘军了。湘军的军纪变得更糟糕,当年自己为这支部队所制订的很多规章和约束,早就被他们置之脑后。每当湘军夺取一个城镇,随之而来的,即使不是滥杀,也总是在掠夺。枯燥的战争夺走了士兵们最后的一点人性,当年那些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此刻已变为名副其实的职业刽子手。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指那些普通的士兵,甚至,那些饱读诗书的湘军将领,也变得焦躁而冷酷。他们不仅仅对士兵疏于教诲,有的,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士兵的荼毒给予支持。而且,士兵的成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原先曾国藩倡导到偏避山区招兵买马的初衷,早已被他们颠覆,为了省心省力,那些将领们只是在城区附近随意招兵买马。这样,湘军的组成人员鱼龙混杂,社会上那些无法自食其力的地痞流氓小混混,全都充斥到湘军当中。这些,都让曾国藩很无奈。曾国藩刚回湘军遇到的一件事就是:曾国荃的一支部队在江西吉安附近打了胜仗之后,随意屠杀和掠夺,当地的百姓叫苦连天。消息传到曾国藩这里,曾国藩大为光火,一气之下,将这支两千多人的部队全部解散回老家。曾国藩才不要这样的部队呢,如此失去人性的部队,又有什么益处呢?曾国藩感到困惑的一件事就是,如果很长时间陷人战争泥淖的话,那些麻木不仁的士兵们会不会因此丧失人性?

曾国藩出山之时,清军正取得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在此之前,湘军李续宾部攻克九江,太平军林启容部一万五千人战死。九江的争夺,是长江沿岸的关键,经历这一场胜利后,湘军大受鼓舞,上上下下普遍轻敌。1858年11月,正当曾国藩全力追击石达开部的时候,噩耗传来,刚刚在九江取得大捷的湘军李续宾部六千多人,被太平天国李秀成、陈玉成联手在庐州三河镇全歼,李续宾和他的亲家,也即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战死。

曾国藩五雷轰顶。李续宾是曾国藩非常欣赏的儒将,一直对自己忠心耿耿;曾国华是曾国藩的三弟,虽然自小起过继给叔父,但一直跟曾国藩、曾国潢、曾国荃、曾国葆在一起长大。在曾家,曾国藩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三妹四弟,因最小的妹妹早夭,实际上曾家兄弟姐妹共有八人。曾国藩兄弟五人感情是很深的,二弟曾国潢字澄侯,在族中兄弟中排行居四,称为老四;三弟曾国华字温甫,小时候过继给了曾麟书的三弟曾骥云,在族中大排行居六,称老六;四弟曾国荃字沅甫,在族中大排行居九,称老九;五弟曾国葆字季洪,后改名曾贞干,字事恒,称季弟。这几个弟弟分别小曾国藩九岁、十一岁、十三岁、十七岁。“长兄为父”,曾国藩在他们面前,的确有这样的感觉。曾国华读书不太用功,科举不顺,但对于兄长,却一直很敬重。当年曾国藩在江西被围困时,正是曾国华奉父亲曾麟书之命,孤身一人到湖北胡林翼处搬了五千救兵,冒着大雨,连续攻下咸宁、蒲圻、崇阳、通城四县,之后又攻克新昌、上高等地,直达瑞州城外,帮助曾国藩缓解了危机。其时正是盛夏,一路行军打仗,曾国华透支了心力和体力,到了瑞州之后,一病不起。稍好之后,曾国华赶到南昌,兄弟相见,悲喜交加。在曾国藩看来,曾国华性情粗躁,缺乏心机,很容易犯错让对手抓住破绽,不太适合打仗,所以曾国藩多次劝阻他回老家。这一回,果真验证了曾国藩的判断。

让曾国藩感到更伤心的是,探子向他报告说:三河战斗结束后,尸横遍野,堆积如山,一开始,连曾国华的尸体都找不到。很多天后,才在如山般的尸体中,找到一具无头尸,只是从衣甲打扮上看,估计是曾国华。谁也不知道那些太平军是如何处置曾国华首级的。曾国藩伤心欲绝,这么多年与太平军的战斗中,曾国藩得到了很多,但他失去的,要比得到的远远多得多。曾国藩整整流了一天一夜的眼泪,悲恸之中,曾国藩提笔写下了一首《哀词》,最后几句是:

骨不可收,魂不可招。峥嵘废垒,雪溃风飘。

生也何雄,死也何苦。我实负弟,茹恨终古!

曾国藩还为曾国华的葬礼题写了一副挽联:

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

行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鸠声。

鹧鸪声中,曾国藩在大帐中为曾国华招幡还魂。夜幕降临之后,曾国藩圆睁着一双猩红的眼睛,在黑暗中苦苦地酝酿复仇计划。

1861年,曾国藩满五十岁,从1854年出山作战开始,屈指一数,与太平军的战争已经到了第七年。这么多年的戎马生涯,曾国藩发现,自己改变得太多了。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廖仲凯与何香凝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廖仲凯与何香凝

    天缘巧合结良缘、近代的广东是中国的前哨,得风气之先,孕育了许多的革命志士。廖仲恺与何香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对患难与共的革命伴侣,是近代中国杰出的爱国志士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廖仲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1877年4月23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一个华侨家庭之中,在家中四兄妹中行二。而比廖仲恺小1岁多的何香凝则于1878年6月27日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富商之家,是其家的第九个孩子,原名谏,又名瑞谏。虽然同是广东人,且都拥有可以算作“上流”的社会家庭背景,但廖仲恺与何香凝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成长经历。廖仲恺是在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排华浪潮中度过童少年时代的。
  •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

    本书描写了巴甫洛夫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俄国生理学派创始人的形象,并将他完整、独特的个性忠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 忠魂正气:颜真卿传

    忠魂正气:颜真卿传

    这是一部充满激情、读来让人热血沸腾的人物传记。作者以深情而激昂的笔触,将经历了大唐四帝,经历了朝廷由盛转衰等多个历史变节的颜真卿的一生,娓娓道来。作品紧紧围绕他在宦海沉浮和平叛战乱中的激烈冲突,重点突出了颜真卿的忠烈和贞节,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忠臣名士的形象。同时,作品还对颜真卿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将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与书法成就的取得,进行了历史性的还原。作者对颜真卿的生平有过全面具体的了解,更在创作中融入了小说的比喻、比拟等写作手法,平添生动趣味。
  • 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小说以宏大的篇幅着重描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高材生的万桐书,被周恩来总理派往新疆抢救十二木卡姆古典音乐的动人事迹,讲述了万桐书与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家生死与共、情深似海的民族情谊和灵魂交融的艺术生涯。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3)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紫罗兰之异界巅峰

    紫罗兰之异界巅峰

    她,一个被人遗弃的孩子她,一个游戏的主宰她,一个游戏的女帝
  • 别时茫茫姜浸栎

    别时茫茫姜浸栎

    姜生,这个余栎不是你的天使。余栎,我是你最忠实的信徒。
  • 星际盗猎者

    星际盗猎者

    人类是万物之灵,地球的主宰,星球上最高等的物种,而这似乎也成了我们欺压,剥削别的动物的资本。但人们好像都忘了,从本质上来说,我们也只是一种动物。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也变成了被欺压,买卖的对象,那又该如何面对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精灵战旗

    精灵战旗

    龙辰来到一个类似游戏世界的真实世界,这个世界不只有光怪陆离和血腥杀伐,还有各个族群不屈的意志!这个世界遍地是好汉,个个都是英雄!
  • 凤临天下:乞儿王妃

    凤临天下:乞儿王妃

    安陵国四公主,身出皇族,众星捧月,受万千宠爱,却世事难料!安陵辅国公义子与王妃共谋,一朝政变,迫害安陵王,辅佐野子上位!一夜间,国破家亡!昔日凤凰流落异国,为保命,隐姓埋名成为北宫都城草芥乞儿。她,绞尽心计,进入慕青王府,成为军师左使!她,步步为营,踏入北宫皇宫,成为皇帝之妃!她,尔虞我诈,终成后宫之主,一国之后!父母之仇!夺国之恨!我安陵岚月要你们一个一个血债血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玉妃引

    玉妃引

    他是乱世枭雄,老谋深算,铁血手腕,终究成就如画帝业。她是江湖奇女,肩负使命,坠入红尘,与他半生纠缠不休。悬崖边缘,漫天火光,凄楚惨烈。那一夜,她伫立崖边,衣炔飘飘,动人婉约,目光清澈如水,淡笑宛如飞仙。“你若自此跳下去,我生生世世不会原谅你!因为……因为你杀了我最爱的女人!”他的悲伤无助皆化为愤怒彷徨,目光如嗜血般惊悚。她不过淡淡一笑,手轻抚还未显山露水的平坦小腹:“你永远休想得到梅花令,还有……你的骨肉。”话音未落,人已坠下。那如噩梦般的前世因果,如何在这一世去偿还?一段荡气回肠的帝王之爱,一场刻骨铭心的痴缠纠葛,成就了一曲流芳百世的《玉妃引》。
  • 第一强者降临

    第一强者降临

    周悟遭受大难而死,进入地府,本以为自己会平淡无奇地轮回一世,谁知奈河一道江水将他的人生拍进另一个轨道,孟婆的一碗汤让他一滴都没沾上,这些小小的巧合会向我们讲述一篇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