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02300000010

第10章

怎么一种打扮呢?比咱们今天可要复杂多了。首先,他要用热水给人家洗头,像我们是半固定的,按时每家每户转,就不必准备脸盆热水,可那时候的流动摊子要招揽生意,没有一套行当就不行。所以呀,他们得准备一副挑子,一头是烧着炭火的铁罐,铁罐上放一个洗头的铜盆,铜盆里头的水烧得热气腾腾,外面安着一个木板做成的套筒,旁边竖着木架,架上安有肥皂盒,晾着毛巾,挂着荡刀布;挑子的另一头呢,则是一个长方形的小柜子,柜子上头放一个为顾客准备的凳子,柜子下面的抽屉里放着剃刀、剪子、梳子、篦子等一应的理发工具。那时候,像我们这样的剃头匠就挑着这副家当,走村串巷,四处吆喝,招揽生意。

不论什么时候,也不管什么地方,人们看到待诏师傅挑着的担子,总有一头放着铜盆,盆里烧着热水,冒着腾腾蒸气,这样一来,民间又多了一条歇后语:待诏师傅的挑子--一头热。

剃头令由顺治皇帝颁布,才有了剃头这一职业。剃不剃头是归不归顺清朝的一个标志,所以满清朝廷对剃头业、剃头师傅相当重视,就将过去人们称呼百工技艺的待诏这一尊称赐给剃头师傅。此后,什么郎中呀、铁匠呀、补锅匠呀、木匠呀等等等等什么的都不能再称待诏了,它成了剃头师傅的专利。可汉人恨清朝,恨剃头令,于是,老百姓对剃头这一行当在心底总是瞧不起,将剃刀师傅称作剃头匠,看作下三烂,一般也不让自己的子弟去学这么一个职业。像我们,是没得办法,才端了剃头这一饭碗的。

师傅说到这里,我不禁发问,我说我是因为一个驼子学不来别的,才学了剃头,而您呢,长得周周正正,人又聪明,怎就入了这一行当呢?

那天父亲不告诉我师傅得了什么病,我总算找到了一个解惑的机会。

师傅听后,长叹一声说,徒弟儿,你莫看我现在还过得去,我小时候呀,活脱脱就是一个病窝子。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不舒服,最厉害的是哮喘,喘得真像一只风箱。好几次都喘得背过气去,父母以为我都在阎王爷那里报到了。没想到我命大,阎王爷说我的阳寿没到,不肯收留,硬是将我赶了回来。没想到的是,我一到十五岁,哮喘病竟慢慢地好了。可直到今天,还是干不得重活,如果一急,一受凉什么的,就咳,就喘,弄得我死去活来。唉,徒弟儿呀,你莫看我外表上威威风风,一副打得死老虎的样子,其实呀,身体虚着呢。唉,我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呢。这不是悲观,我的身体,我的情况,我自己晓得最清楚。

好了,不讲这些了,咱们还是接着说剃头。咳,天不早了,没想到一说就是大半天,今天就讲到这里为止吧。咱们明天接着讲,明天没有空闲就后天吧,反正时间长着呢,我要把我们这行的一些东西原原本本地跟你讲个透。

师傅断断续续地差不多讲了四五次才讲完。他慢慢地讲,我一点一滴地记。我小时候记忆力惊人,这已是有目同睹并得到乡亲们公认了的。长大后,我身上也没出现什么“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不良倾向,所以师傅讲的一些东西我至今仍记得一清二楚。

他说光我们乡村这一块地方三百多年来,围绕剃头蓄发就发生过好多好多的大事。可惜都没有文字记载,只在一代又一代的汉人待诏间口头相传。

那年过“长毛”,师傅继续对我说,什么是长毛,你肯定不晓得,就是太平军呢。我一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你肯定就清楚了。为什么说太平军叫“长毛”呢?这是满清骂人的话,因为太平军的战士都是汉人,他们起义,就是要推翻清朝统治,所以呀,一个个全都蓄着满头黑发,而清人就骂他们是“长毛”、“发贼”了。

太平军每攻下一地,发布的第一道公告就是“蓄发令”。“蓄发令”说“剃发令”让我们汉人的脑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把人变成了畜牲,“蓄发令”就是要让汉人割掉尾巴,由畜牲重新变人。

“蓄发令”跟“剃发令”一样的严厉,若有违犯不剪长辫不蓄头发者,格杀勿论。太平军打到哪里,哪里的辫子就割下一地。有些汉人因为头上长疮流脓,或是生出虱子难以蓄发,这样的人只要被太平军抓住,不管三七二十一,照样斩首不误。

当年,太平军跟清军在咱们这地方展开了拉锯战,有时候太平军获胜,有时候则是清兵占据上风,老百姓夹在其中,真是无所适从,苦不堪言啊。今天太平军打过来了,不蓄发就要掉脑袋,老百姓只得将那根马尾似的辫子剪掉;刚一剪掉,第二天清兵又打过来了,没有辫子怎么办?唉,就为这脑袋上的几撮毛发呀,好些百姓不是被太平军杀了,就是让清军给斩了,他们真是死得冤枉呢。好在那年过太平军的时间不是太长,所以咱们这儿的老百姓才没有因为剃发、蓄发的事儿给斩尽杀绝。

最后一次闹得最厉害的是辛亥革命胜利后的剪辫运动,那一年,咱们终于推翻了满清皇帝,汉人夺回了政权。汉人的后代自然打心眼里高兴,他们再也不必留着一条被人视作马尾巴、猪尾巴似的辫子了,他们可以剪得嚓嚓直响扬眉吐气了。

可是呀,有着老一辈人六十年前太平军与清军反复拉锯后传下来的经验,不少人担心清朝再打回来,就留了一手,辫子是剪了,可不扔掉,一有风吹草动,就准备拿出重新接在脑袋后头。

唉,徒弟儿呀,这就是我们汉人聪明劲呀,提不得,真是提不得,一提心里就不舒服呢。老百姓无权无势,因为要活命,耍点小聪明,这倒好理解,可还有比这让人不可思议的事儿呢。据我师傅的师傅讲,革命军的信徒前来剪辫时,好多百姓不愿剪,不是假不愿,不是怕清廷打回来,而是真的不愿剪。为啥呢?他们说一生下来就留辫,梳了一辈子的辫子,早就习惯了,要是剪掉,一下子弄不惯,日子可怎么过呀?那不是活要命吗?这些不肯剪辫的人里头,大多有一把年纪了。自己不肯剪,你要动手跟他剪,他就跟红着眼睛跟你拼命呀!

唉,真是的,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他们连一点汉人的血性都没有了,简直就是杂种、孽种呢。徒弟儿呀,咱们这儿不肯剪辫的人毕竟不多,还是闹得不怎么厉害的。师傅的师傅告诉我,当年不肯剪辫闹得最凶的是山东省的昌邑县。

你看你看,又是山东呀,那儿可真是一个怪地方,出了一个圣人孔夫子,又出了一个亚圣,亚圣你懂不懂?就是比圣人稍微差一点的人,那就是孟子;奏请皇帝剃发的汉奸孙之獬是山东人,将这个民族败类打杀解恨的也是山东人;反抗剃头坚持时间最长的是山东人,而抵抗剪辫蓄发造成惨案闹得最凶的还是山东人……

那一年,山东都督特派宣传员到属下的昌邑县去宣传新的政策,劝导民众剪辫。当地百姓不仅不从,反而于当天夜里秘密联合,决定以城隍庙的钟声为信号,举事反抗。第二清晨,城隍庙的钟声一响,无数百姓敲锣打鼓,呼朋引伴,口喊“打”“杀”,冲向特派员的临时居所。在一片混乱中,这群愚民打死了包括特派宣传员在内没有辫子的人共27个,还将他们的尸体扔到街上让野狗抢吃……结果呢?结果是法不责众,只惩办了几个为首的杀人凶手,百姓的辫子只得听凭他们的主张,留了下来。

你问后来?后来当然是全给剪掉了,肯定不会留到今天。但是啊,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为那条狗尾巴似的辫子歌功颂德呢,说那是一条了不得的“神鞭”啊,可以抵挡洋人的枪炮子弹呀。唉,咱们汉人里头怎么尽出这样的混账东西,真是没治呢!辛亥革命首先是革满人的命,满人的命一革,汉人头上的那根像猪尾巴、牛尾巴、马尾巴、狗尾巴一样的耻辱标志就没了。剃头业因为满清皇帝发布的剃头令才逐渐兴起,辛亥革命胜利,剃头令成了一张废纸,不少剃头师傅暗暗叫苦不迭,觉得学错了行要失业了要丢饭碗了,没想到剃头这行当反而更红火了。

辛亥革命不仅要革满人的命,还革皇帝老子的命。汉人的辫子是剪了,可再也回复不到过去皇帝统治下的那种“总发为髻”的古怪装扮了。辫子剪后要蓄发,蓄发只能蓄短发。想想看,一个大男人的,将头发蓄得长长的,一天到晚还要像个女人一样在头上盘来绾去的,那不是太嗲了吗,哪有半点男人味呀!不仅浪费时间,办事也不方便嘛。于是,都兴留短发。不仅男人蓄短发,一些妇女也时兴剪短发。这蓄短发的风气一传开一流行,待诏师傅的生意呀,可真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繁荣昌盛了。

当然啦,过去满清对剃头、待诏的称呼也要变,变得革命化,变得有新时代的气息,称作理发。可不是嘛,一说剃头,就让人想到削脑袋,仿佛飘着一股血腥的味道,让人惨兮兮的头皮直发麻;称待诏呢,那是封建社会的幽灵在作怪,在死灰复燃;只有叫理发,听着才舒服,修理头发、清理头发,理好头发,一个“理”字呀,真是说到了点子上。不过人们剃头、待诏的叫惯了,一下子改不了口,改不了口也不能像封建皇帝那样动不动就杀人家的脑袋,一个人的脑袋毕竟只有一个,砍掉就没有了,就再也生不出来了。

从辛亥革命一直到现在,人们就剃头、待诏、理发的掺杂着叫了六七十年光景,看来以后还得这样继续叫下去。

剃头的生意一兴旺,花样就越来越多,一般分“男活”、“女活”、“武活”。

“男活”、“女活”就是男女分别对待的理发招数,重心点在于头发,比如“男活”里头,就可将头发剃成光头、平头、巴巴头、葫芦头等。

最绝的要数“武活”,这武活不是一般的待诏师傅能担当得了的,要懂点武术、医道才行。前来享受“武活”的顾客,理发倒在其次,主要是来推拿按摩、舒筋活络的。懂“武活”的师傅,主要运用手掌与手指,在顾客身上的各个穴位,施展敲、拍、揉、搓等技巧,让他们浑身麻酥酥的,闭着眼睛陶醉得像个活神仙。经过剃头师傅一番“武活”整理,还可达到诊治腰部扭伤、背部酸疼、颈部落枕等多种疗效。

“武活”中最精彩的项目是端腰,顾客坐在一张窄凳上,剃头师傅站在背后,双手夹在顾客的胳肢窝下,将顾客的身子弄得左一摇右一晃的,晃上好多遍,晃得有点晕晕乎乎的,趁顾客不留意时,剃头师傅用膝盖抵住顾客屁股,突然发功,将顾客往上一提,同时大叫一声“嗨”。顾客正一晃一摇地享受着呢,根本没有防备,头皮一炸,身一挺,腰一直,一股从未有过的感觉从腰部弥漫全身,简直快活死了。

同类推荐
  • 若是难将息

    若是难将息

    就算时隔多年,我依然觉得,你的怀抱,是这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她在黑暗的楼道里,抱着自己的肩膀,将自己的脸埋进了自己的怀抱,尝试去哭泣,却发现,自己已经一滴泪都流不出来了。从1993到2003,你在哪里?我在哪里?
  • 明月构想

    明月构想

    《明月构想》是著名建筑师刘家琨创作的一部带有强烈理想主义气质的反乌托邦小说。建筑师欧阳江山要建立一座新城,用建筑重塑人们的灵魂。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被命名为“明月构想”。这位强硬的理想主义者一步步逼近成功,最终却哗然失败,他的失败比他的成功更有意义。这是一本只有建筑师才能写出来的小说,充满了明月新城的迷人细节——这座从未有过的“人间天堂”在他的笔下闪闪发光;而结尾那不期而至的悲壮,更像是为一代人的理想作结。
  • 去洞庭

    去洞庭

    车祸发生得很突然,车子从山道上翻起,滚落,然后被一棵树挡住了。他卡在座位上,身子倒悬,脸颊上似有什么东西在蠕动。而他后备箱里载着的那个女人,一点动静都没有。不知道过了多久,一束强光照过来。他想无论如何也不能被生擒。慌乱中他解开了安全带,从车里爬了出去,在暗灰色的黎明中奔逃。
  • 碧玉楼

    碧玉楼

    《碧玉楼》共十八回,竹溪修正山人编次。此书主要情节是男主角百顺上京求医,妻子在家不忠,百顺途中遇到狐女的故事。
  • 好兵帅克历险记

    好兵帅克历险记

    色厉内荏的奥匈帝国凭借武力奴役虽弱小却倔强的捷克,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捷克人民一员的帅克,表面上唯唯诺诺,内心则充满了对反动统治者无限的鄙夷和憎恨。从应征入伍到开赴前线,帅克就以种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方式与反动统治者进行着顽强的抵抗。
热门推荐
  • 极品神医霸婿

    极品神医霸婿

    一针千金,一方难求,妙手逆乾坤,神针转阴阳。沈飞靠着精湛的医术,使得死神绕路,病魔屈服。游走权贵,‘医’我为王。让绝色娇妻爱的欲罢不能,让岳父岳母另眼相待……
  • 魔妃惹不得

    魔妃惹不得

    不就是盗个墓而已嘛,还穿越了?夜染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被围观了,是被扒光衣服的那种围观!而更加悲催的是,自己手腕上一只黑色的手镯,里面居然封印着一只只有自己才看得见的暗魂!这只暗魂对她说:来,姑娘,我教你一门心法,你没事的时候练着玩!——夜染悲呜,这心法太特么邪门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春尽情洒脱

    青春尽情洒脱

    繁华落尽,只剩青春在辉煌飘逸。请看我们如何尽情挥舞青春。
  • 萌将三国

    萌将三国

    少年无意间受上古天书吸引,魂穿三国,“少女你叫什么名字”“什么,你说你这只萝莉是郭嘉!”“哎!你竟然叫我司马懿!”“天啊,这样下去,三国的历史就……”——这是一部当代少年奋斗在萌三国的掉节操故事。
  • 剑域帝尊

    剑域帝尊

    看少年夏逸战四方,通大道。仗神剑,诛神魔。以无上之姿成就宇宙帝尊。
  • 谁说女生不能打电竞

    谁说女生不能打电竞

    花季少女唐溪水自小喜爱打游戏,在父母长期不在家,在街坊邻居的眼中她就是个活脱脱的网瘾少女,乐观派的唐溪水结识了一群各色各异的朋友后,踏上了实现自己电竞梦的路途……
  • 莲生本记

    莲生本记

    黄粱枕中邯郸梦,蓬莱仙阁长生法。若如夏蝉鸣须臾,声化雷动南天瓦。浮生若梦,须臾待销,长生路遥,苦海无桥,只得佛莲做舟以求逍遥,小千世界内懵懂,大千世界里崛起,茫茫星空中为尊,待得我把威名笼罩三界十方,获得如来真知,永获极乐大自在。
  • 天命难知

    天命难知

    天命使然,得以穿越,一个自私的选择成为心底的一道伤疤,小心翼翼的守护着,因为,你是我的闺蜜。天命使然,被迫穿越,尘封的秘密一点点被时间揭开,但是,我永远不会离开你,因为,你是我的闺蜜。……天命使然,隐姓埋名,我不爱这江山,只愿守护我爱的人。一生一世一双人,我许你四海为家,了无牵挂。天命使然,血脉天成,你想有个家,送你整个天下又何妨。一生一世一双人,我许你踏遍繁华,终成佳话。……你是我的天定宿命,我是你的命中注定。天命不可违,但你,我要用一生去守护。
  • 快穿之想让你幸福

    快穿之想让你幸福

    神:“想活下去吗?”梦嫣:“想。”神:“好,那你将作为新的一代神。”梦嫣:“有什么条件吗?”神:“进入小世界里让悲情人物幸福。”梦嫣:“好。”非1v1无厘头恋爱!!无厘头宠爱!!逻辑党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