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49600000042

第42章 一得之见(1)

矿石与金子

--纪念契诃夫逝世一百周年

当契诃夫在世的时候,有一次他的话剧《万尼亚舅舅》在布拉格上演,一位批评家这样写到:“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位不惧怕平常事物的诗人,一位魔术家,他能把日常生活的矿石变成金子。”这几句简单而又深刻的话,的确抓住了契诃夫艺术才能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也是我们今天值得向契诃夫学习的地方。

难道真有惧怕平常事物的诗人、作家吗?有的。这样的诗人、作家或这样的倾向,大概从契诃夫时代直到现在,从未绝迹。看看今天某些低俗、拙劣的、胡编乱造的电视剧,你就会相信这种恶劣倾向孽根尚存,流毒未消。他们的特点是追求离奇古怪、违背生活常理的人物和情节,而且以此来炫耀、来“逞能”。他们似乎认为艺术只能来自离奇古怪的所谓“不平常”的生活。在他们看来,每天活动在他们周围的似乎淡如流水的人和事,只能产生淡如流水的诗歌、戏剧和小说。他们的目光总是不肯也不屑于投视日常生活的大地,而要转向天空,去构想许多世上所不可能有的故事,故作惊人之笔,以惹人注目。他们认为这是艺术创作的窍门和捷径。

然而,这实在是对艺术创作太深的误解。

不惧怕平常事物,把日常生活的矿石提炼成宝贵的金子,这是一切艺术创作、尤其是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正道,然而却是一件十分艰难的工作,需要像马雅可夫斯基所说开采数吨矿石才提取一克镭,需要像列夫·托尔斯泰所说事先考虑“一百万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以备将来采用其中的百万分之一”,而且需要更高的才能。果戈理曾经说过,“那些每天围绕着我们的、跟我们时刻不离的、平平常常的东西,只有深厚的、伟大的、不平常的天才才能察觉;而那些稀有的、成为例外的、以其丑陋和混乱引人注意的东西,却被中庸之才双手抓住不放”。契诃夫正是善于从平常东西中“察觉”不平常意义的艺术家--这种“深厚的、伟大的、不平常的天才”。这种天才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透视生活深层内涵的观察力。正如契诃夫自己所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简直成为习惯……仿佛变成第二天性”。契诃夫作品中那些不朽的艺术形象,都是他对当时日常生活深入观察、集中概括对结果。例如,那个可怜的、在生活磨子下呻吟的幼小心灵万卡(《万卡》),那个全身毛孔都散发着专制制度腐朽气息的普里希别也夫中士(《普里希别也夫中士》),那个把自己装在与世隔绝的套子里、生怕任何一点儿新变革会打破旧秩序的别里科夫(《套中人》),以及奥楚蔑洛夫(《变色龙》),“挂在脖子上的安娜”(《挂在脖子上的安娜》),不都是那个时代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物吗?然而,一般人见到这些人物,同他们擦肩而过,却不能发现他们身上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契诃夫则不同。当他遇到这些人物的时候,他的目光像X射线那样穿透他们的灵魂,他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与时代母体联结着的脐带,并且像一个高明的医生,从这些人物身上精确诊断出社会的各种病症。总之,他用自己的眼睛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了美,他把别人看了千百次而没有看清楚的东西用鲜明的形象展现出来,变成宝贵的金子。并且,他的笔触是那样简练,那样深刻,那样善于典型化。高尔基说他“只要用一个字就足以创造一个形象,用一个句子就足以写成一个短篇小说,一个使人惊叹的短篇小说,这种小说钻进生活的深处和本质中去如同螺钻机钻进地心一样”。

我们现在多么需要契诃夫,多么需要契诃夫那样把日常生活的矿石变成宝贵的金子,多么需要像契诃夫那样钻进生活深处和本质中去,而且我们应该钻得更深一点儿。

我们目前还没有出现像契诃夫或托尔斯泰,像曹雪芹或鲁迅,像其他的世界第一流艺术家那样的天才。然而,我们的时代正呼吁着并孕育着这样的天才。十分可喜的是,近年来已经有不少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显露出才华。他们勤于劳作,善于思索,目光锐利,努力从生活中观察和概括。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希望。

(1981年)

附记:此稿写于二十四年前,本是应某大报文艺部所约而撰写,迟迟未发。正纳闷儿间,该报编辑(我的一位朋友)来信称:“我报文艺部已把该文上版,即发,但上面审查时,某某同志认为‘不要在报刊上多谈契诃夫’,只好抽下。”我的这位朋友为此深表歉意。但我知道并非哪个人的责任。他约的稿子,他编发的文章,不是因为文章自身质量,而是由于外部原因所致而不能发表,编辑的心里也不好受。我的文章本无多大价值,只是情理上有点儿令人难解。干吗害怕契诃夫?于此可见中国文界所表现出来的“中国特色”。今特将此文发表,使之在二十四年之后,重见天日。2004年6月24日。

青云谱记

--访八大山人纪念馆

“好一个幽静的地方!”

坐汽车在青云谱道院门前停下来的时候,我禁不住把自己所得到的“第一印象”喊了出来。

这儿北距南昌城不过十五里,然而,比起闹市的充耳塞目的喧嚣嘈杂,此刻我们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青云谱象当年隐居于此、一度喑哑不言的八大山人一样,无声地迎候客人。院前是一湾平如镜面的池水。初冬的太阳熟睡似地静卧水中,只有树上的鸟儿耐不住寂寞,要把梦中的太阳唤醒。

就是在这里,明末清初着名画家八大山人隐居了二十年之久。一九五九年在这里建立了八大山人纪念馆。

纪念馆的老馆长把我们迎进院内。过了第二道门,我们正欲前行,老馆长忙说:“诸位止步.请向后看。”我们转过身来,顺着老馆长的手指,只见门额上“众妙之门”四个大宇,洒脱俊逸,耐人品味。这是八大山人的手迹。这堵院墙,这座门,这些字,仍然是三百多年前的老样子。老馆长感叹道:“得到八大山人真迹很不容易。八大山人一生书画很多,而留存下来的不过百分之几。据我们所知,目前国内外称为八大山人作品者,约千余件,而其中至少一半是赝品。本世纪初,日本一个富翁发誓要把八大山人所有书画全部买下,结果,假冒者接连而至……听说美国有人要出八大山人全集,究竟能有多少真品,那很难说;而所谓‘全’,就更靠不住了。不过,目前诸位所看到的‘众妙之门’,确系八大山人真迹。”

在老馆长导引下,我以龙宫探宝似的心情,深入院内。

这座道院的屋宇布局以“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为主体,右边还有“三官殿”、“斗姥阁”,殿宇中部有一内室名曰“黍居”,曾为八大山人住所。从前,各殿都有绝妙的泥塑。已故绘画大师徐悲鸿当年自欧洲回国来此,对这里的泥塑称赞不已。然而,十年“文化大革命”,把这些无价之宝“革”得荡然无存。老馆长在痛惜之余,苦笑道;“现在这些殿、阁只好陈列八大山人的书、画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同志冒着危险把八大山人的几幅真迹保存了下来。”

整个院落笼罩在静穆之中。那明代的罗汉松和桂树,那中心已经腐烂而仍然顽强活着的两株苦槠树,那挺立着高大树干、似乎有些冷傲的银杏,还有修竹、曲径、小溪……数百年来,冬寒夏暑,默默地生长着,静卧着,流淌着……我想,我脚下的路,殿、阁里的方砖,三百年前的八大山人会是无数遍地走过吧?他的脚步该是无声的,恬静的,如同这静穆的庭院。

但是,当我站在八大山人的书、画面前的时候,我所看到的却是一个绝非静穆的世界。在这里,一阵阵喜怒哀乐的感情旋风,冲击着观众的心灵。八大山人把他的家仇国恨凝聚于笔端,倾泻于画面,似乎要刺破这座院落的静穆的外壳。这是一个喜则大笑、悲则大叫的性格。有时,表面看是无声的,沉默的,但那内里,却藏着一座火山;有时,火山爆发了,嘻笑怒骂冲天喷射;也有平静的时候,但那是对世界的冷眼傲视……

你看那几只鸟,鼓腹矗背,似乎对这个世界有满腹牢骚。它们大部单足独立。有人说,单足者,以示与大清王朝势不两立。我看倒也不必作这种图解式的理解。但是,这些单足独立的鸟,却给人一种孤傲感。这是些恨世者的形象。对这些鸟的眼睛,八大山人也作了奇特的夸张:用焦墨一圈勾出鸟眼的轮廓,然后把黑而圆的眼珠顶在眼圈的上部,表现出白眼朝天的神态,似乎对人世的现实厌恶得不屑一顾。在这里,八大山人是沉默的,然而这是他对当时现实的无声的诅咒,高傲的蔑视,如同他的喑哑一样--据说,明亡之后,八大山人的悲愤无处发泄,就“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清·邵长蘅《八大山人传》)。他的哀痛和愤恨,不是尽在这不言之中吗?

八大山人也并非总是喑哑不言。有一段时间,他得了癫狂之疾,或伏地呜咽,或叫号痛哭,或仰天大笑,或鼓腹高歌。他常常在疯疯颠颠之中草书、作画。人们知道八大山人嗜酒,于是预先准备好数升墨汁,若干纸张,请他喝酒。酒后,他欣然泼墨,-大幅纸上,成洒以敝帚,或涂以败冠,似乎又脏又乱,不堪入目。但是.随后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只见八大山人提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有时,他挥臂疾书,在狂叫大呼之中,洋洋洒洒,几十幅狂草,立刻写就……我眼前这幅画中的奇石是这样画成的吧?你看.八大山人已经赋予它以生命,它象是一只猛兽,张着巨口使人避之唯恐不远。此外,那呲牙咧嘴的石榴,断茎败叶的荷花,扭头翘尾的怪鸟,哀叫的鹿,悲鸣的雁……这许多形象都是作了大胆的变形和夸张,带着八大山人的“颠狂”劲儿。

但是,我总疑心八大山人井非真的发疯。在他的疯疯颠颠之中.总使人看到许多十分清醒的东西,表现着他鲜明的爱憎。这疯颠大概也同他的喑哑一样,不过是他对现实的一种反抗态度罢了。例如,同八大山人有过交往的邵长蘅说,贫士、市人、屠沽如果邀八大山人去喝酒,他欣然前往,醉酒之后,挥笔作画相赠。有许多人跑到他的僧舍去索画,同他牵袂捉衿,他也从不拒绝;附近的农民送他几棵白菜、几个萝卜,他很高兴地画一幅白菜、萝卜回赠。但是,显赫贵人欲以数金买他一块画中的石头也办不到。有时,他们持绫绢而来,八大山人收下说;“正好给我作袜子用。”据说,还有一个武人强迫八大山人去作画,两三天不放他回来,结果,八大山人没有作画,而是恶作剧地“遗矢(屎)堂中”,武人无奈,只好放归。你看,八大山人是真疯,还是假疯?其实,他的疯不过是对付清朝当权者的一种手段而巳,他是清醒的。这在他所画的“孔雀”这幅画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孔雀,这是美丽的鸟儿,云南的少数民族还把它视为吉祥之物。我在北京的动物园里看过孔雀开屏,耀眼的华美!但是,现在我所看到的八大山人笔下的这只孔雀,却是如此丑陋。它的羽毛虽华贵却肮脏,它的眼睛充满着庸俗、媚上之气,它的头上是什么?是几根羽毛?不,这不是清代要人们表示自己身份的花翎吗?八大山人正是借这个形象,嘲笑和斥骂那些向上爬、投靠清朝统治者的知识分子。

我注意了一下八大山人书、画的款识。早期常以“传綮”、“人屋”、“个山”等等落款,落发为僧以后,他又给自己起了一个怪名字:“驴”或“个山驴”。据说.当了和尚,他摸了摸自己的头顶,说:“吾为僧矣,何不可以驴名?”于是更号为“个山驴”。这不是对自己生活遭遇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嘲吗?晚年署名“八大山人”。但这四个字经他一写,成为“笑之”“哭之”,哭笑不得。在他住了二十余年的“黍居”里,我看到一幅八大山人晚年的画像,盘腿打坐,两旁是他自己写的一副对联:“谈吐趣中皆合道,文章妙处不离禅”。也许他的确感到疲倦了,真的遁入禅中。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八大山人以八十高龄谢世。

但是,作为一个天才画家.八大山人永远活了下来。

(原载《星火1983年第5期》)

作家与哲学家

作家写出来的应该是他的感觉。新鲜的,带着生命汁液的,活蹦乱跳的,可以看得见、听得到、触模得着的,而且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第一次的,唯独他才有的,开天辟地般的,象生孩子似的感觉。

哲学家写出来的是他的思维(思想),蒸发了新鲜感觉的、高度浓缩的生命木乃伊。他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个世界。(1996岁末)

妇女纹面·美

高山族、黎族妇女都纹面。

纹面,特别是女人纹面,把本来细润光华的脸面皮肤刺上花纹,成为人造麻脸,按现代汉族人的观念,无论如何,不能算是美的。小时候我住姥姥家,那个村里有一户最穷的人家娶不起媳妇,只好娶了一个麻脸女人。今天的女性还要不断涂抹各种各样的“面奶”、“护肤霜”之类,免得脸上“起皱”、“出坑”、“发包”;青春期女孩儿特别讨厌青春痘,倘不幸“发痘”,则千方百计寻药,去之而后快,发誓“只留青春不留痘”。

麻脸和丑是连在一起的。

但高山族、黎族至少曾经认为纹面(人造麻脸)是美的。

如此,则美不在纯客观物本身,当无疑。不然,为什么同一对象(纹面),高山族、黎族看来(或曾经看来)美,而汉族看来不美呢?

那么,美在观念?答曰:不在观念,又在观念。不在观念者,因为它不是任意的、纯主观的观念--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但那只是王八望绿豆,对了眼儿了;局外人未必承认那是真西施。又在观念者,或许因为它是一种客观观念?

然而,观念可以是客观的吗?何为客观?何为主观?

……

人啊,让你的脑袋瓜变得更精灵、更复杂些吧。

“把我掰碎了成你”

袁世海当年拜郝寿臣为师,郝寿臣问:你准备怎么跟我学?是把你掰碎了成我,还是把我掰碎了成你?袁世海说:把我掰碎了成你。郝寿臣说:那不行,那样你就不是袁世海了,而成了袁寿臣了;我也有缺点,不能连缺点什么都拿去,而是把我好的东西拿去。所以,不是要把你掰碎了成我,而是要把我掰碎了成你。

后来,袁世海收杨赤为徒,也把当年郝寿臣对他说的那番话对杨赤说了,要杨赤把自己掰碎了成为杨赤。(据2002年12月24日中央电视台1套《东方时空》袁世海专集)

郝寿臣、袁世海这些中国艺术大师的话,使我想起英国十八世纪着名诗人爱德华·扬格《试论独创性作品》中反复阐述的一个思想:“学习大师是为了成为你自己”,“对着名的古人,我们越不模仿他们,就越像他们”。扬格说:“让他们(古典大师)滋养而不是消灭我们自己的思想。我们读书时,让他们的优点点燃我们的想象;我们写作时,让我们的理智把他们关在思想的门外。连对待荷马本人,也要像那位玩世不恭者对待崇拜荷马的君主一样:叫他站开点,不要挡住我们的作品,使它受不到我们自己天才的光芒的照耀;因为在别的太阳光下,没有什么独创性的东西能够生长,没有什么不朽的东西能够成熟的。”(爱德华·扬格《试论独创性作品》第86页,袁可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当然,听扬格的话,你会觉得太不“中国”了--没有中国传统艺人那种亲如父子的师生情谊,那种舍身为人的高尚情怀。然而,理儿还是相通的。

同类推荐
  •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本书先从风俗史的角度对唐宋六百年牡丹审美玩赏之风习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此期牡丹赋、牡丹诗词等进行系统解读与阐述,借此分别呈现唐宋社会牡丹审美风尚之转移,以及唐宋文人士大夫牡丹审美文化心理之嬗变。通过风俗史与文学主题演进史之互参互证,从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角度来共同呈现彼时时代精神之变迁。
  • 玉女心经——大月亮诗选

    玉女心经——大月亮诗选

    此书诗作皆为生活感悟,和日常生活的诗性记录,追求简明通俗的叙事风格,不事雕琢、自然流畅、幽默诙谐,读来轻松自然,有亲切感。
  • 感动心灵的精品美文:人生立志卷

    感动心灵的精品美文:人生立志卷

    《别停下生命的脚步》,讲述的是人生的梦想与追求,生命的感悟与思考,人生的启迪与智慧。本卷中所精选的一篇篇华美文章,是作者用自己敏锐的目光捕捉生命的雨丝,用丰富的内心去感悟生活的真谛,用美丽的情怀追忆岁月的风尘,用睿智的大脑思考未来的命运。
  • 青春的序曲

    青春的序曲

    本系列丛书共三册,分别为:《飞翔的蒲公英》《青春的序曲》《遇见墨香》,是一位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的深圳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的习作精选,题材多样,包括散文、随笔、诗歌等;内容广泛,不仅有对大自然的观察、赞美,还有对生活小事的反思,对亲情的歌颂,对故乡的思念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表达感情细腻、真挚。
  • 春满秦岭:往事记忆

    春满秦岭:往事记忆

    本书是作者取材日常生活中趣事与感悟写成的散文集。在《淘儿淘事》中写了自己的淘气儿子,看到给病重的祖母打吊针补营养、竟异想天开地给心爱的波斯猫扎针补营养,搞得猫一见他就躲到柜子底下不出来。《两只斑鸠》则是作者家的窗台上飞来了两只斑鸠,作者与妻子撒下一把麦子喂食,自后天天按时喂养就食,俨然成了家庭一成员,后来孵了小斑鸠又把小斑鸠也带来就食……作者在欢乐的同时也感到困惑,这样做到底是爱护,还是溺爱!《春满秦岭》文字洗炼,语言优美,是一部充满文化自信和正能量的作品。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天武帝

    诸天武帝

    一种传说中的生物,唯一的后裔。踏着枯骨,迎着血与火的洗礼,登上无上的荆棘王座。诸天万界,吾为帝。独断万古,俯看岁月长河。
  • 最强师尊很逆天

    最强师尊很逆天

    一千年前收的徒弟成了太上老祖!一万年前收的徒弟成了千古女帝!十万年前收的徒弟成了孤独求败!至于叶宇则表示很无奈,看着这一群不成器的徒弟们,他感到很头疼……都让开,为师要带你们装逼,带你们飞!书友群——喜欢热闹进:102,868,894喜欢安静进:652,882,230
  • 异世狂君

    异世狂君

    本来只是在大街上扣着鼻屎随意发一个破誓,想不到竟真的遭天打雷劈,直接被雷劈到了一个被称之为法尼亚的大陆,在穿梭次元的过程中却由于是纯粹的中国人,拥有炎黄血脉而获得了龙之九变,一个魔斗风靡秘技横行的时代,一个人类能够与神魔抗衡的时代……
  • 重生2006扑街写手

    重生2006扑街写手

    一个扑街作者重生回到2006年的故事。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御章

    御章

    一场大火,让少年失去了拥有的一切,苦苦寻觅起养育自己长大的老人,一路上坎坷险阻,竟在不经意间揭开了撼动世界的阴谋面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沧琼掠红尘

    沧琼掠红尘

    天若甘休,君没尘土为奴。君若动情,血河淙淙为君流!沧海茫茫,愿陪君战破这红尘否?且笑尽世俗之人,看透这大陆苍茫!凭一己之力成就大陆神域!
  • 在斗罗的狐狸

    在斗罗的狐狸

    我是一只狐狸,准确的来说应该是魅惑狐狸,我好烦(???ω???)请问怎样挣钱怎样来好不好胃不好的代言人颜值逆天游历四方,软饭硬吃走天下一直被觊觎,请问我该怎么办,好慌。武魂殿,你这么大个地方没有美男子么,老绑架我干嘛。多女主,总被强迫,升到70级就无敌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