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49600000048

第48章 一得之见(7)

我预料未来的几十年会把这个行星改变为一种艺术形式。此间的新人在超时空的宇宙和谐中连在一起。他们会用官能去拥抱和塑造这个地球的各个方面,仿佛把它当成是一件艺术品。人自身也会成为一种有机的艺术形式。任重道远,宇宙星星就像是我们的驿站。我们的长征刚刚开始。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上帝宝贵的恩赐。仅仅是因为人类命运这本书的许多篇幅读不到,我也会为自己终将来临的死亡扼腕叹息,也许正如我考察后文字时代文化时试图证明的一样,只有等到谷登堡这本书关上之后,故事才开始登场。

电影与电视

电影曾经名叫闪光片(flickers),实际上它嵌入了印刷形式之中。印刷形式本身就是闪动的东西。读印刷书的时候,你的眼睛不断从一个镜头转入另一个镜头。你看下一个镜头即形象的时候,上一个镜头还在留连。这里存在着一个手指头触摸的、闪动的、令人生疑的无人地带。印刷术是手工艺的第一次的机械化,是准确重复的大批量生产的第一种形式。电影就一定意义而言,是谷登堡革命(即印刷革命)的终极阶段,因为电影是机械形式,不是电子形式。仅仅是用机械手段来加快速度,电影就把我们从序列和连接的世界送入了创造性轮廓和结构的世界。我只能把电影当成是我们的认知奇迹的机械化和扭曲。机械媒介给我们提供的,往往仅仅是一个梦的世界。中国梦境取代了现实,而不是证明了现实。

但是,电视是新的开端,像文字的发明一样。如果说电影是言语和身体姿态的机械化,那么电视则使人体一切领域的表现力电子化。

面对电影时,你就是摄影机,你就是摄影机的镜头。但是面对电视时,你就是荧屏,你是透视中的消失点,像东方画里的消失点一样,画面在你的内心放映;而且电视在触觉的轮廓线上是两维平面和三维雕塑,它不是叙事的媒介;与其说它是视觉,不如说它是听觉-触觉的。就是说,电影偏于拼音文字即视觉的,电视则是偏于听觉-触觉的。从接受的角度,看电视,你就是荧屏,看电影你就是摄影机;而从创作的角度,电视主持人要打破荧屏;电影演员,要封闭于荧屏。看电影的时候,你向外进入世界。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从潜意识上说电视是非常内向的,它创造一种向内的深度,静思默想的,东方式的。

电影摄影机使你的眼睛和脚进入世界--它是活动的。但是电视可不是这样做。它不延伸眼睛和脚,而是延伸眼睛和手:它仿佛用手触摸、抚弄;它用扫描和抚弄的办法来扫描世界。电视是一种整合性的媒介,它迫使长久分离和分散的经验成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电视屏幕把能量倾泻在你的身上,使你的眼睛瘫痪。不是你看着它,而是它看着你。

媒介

媒介是社会的先锋。

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就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

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因为对人的组合与行动的尺度和形态,媒介正是发挥着塑造和控制的作用。一切媒介都要重新塑造它们所触及的一切生活形态。

所谓“媒介即是讯息”,是说媒介决定感知方式,决定预设的母体,而目标又是植入预设之中的。”

由于媒介对人无所不在的影响,媒介本身成了讯息,而不是其内容成了讯息。实际上,媒介作用于每一种感知的比率,渗透进去,塑造它,改变它。

听钱绍武谈中国古代雕刻

钱绍武,就是那位雕塑家--当人们问他如何把少女雕塑得更美时,答曰:“我不过是把她的脖子加长了那么一点儿而已。”

戴一副眼镜,脸庞红红的,总是面带笑容,手势语言丰富,讲起话来绘声绘色,潇洒自如。

他把中国雕塑讲活了。从他不时夹带着笑声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中国雕塑的一部活蹦乱跳的历史。

商周的鼎。煮牛肉以敬上天。国家象征,政权象征,庄重,平稳,宏伟……可当此任。古希腊的雕塑很美,但若作为国家、政权象征,则难当此任。

秦兵马俑,与古希腊雕刻比,形体、肌肉刻划不如也;而表情则远胜之。古希腊之掷铁饼者、维纳斯等,面部木然;而秦俑则表情丰富。

汉之雕刻,与秦大不相同。秦是写实的,这与崇尚法家哲学有关;汉则崇尚黄老,顺乎自然,雕刻趋于写意,如汉雕“蛤蟆”,在一块大石头上略雕出蛤蟆头,而蛤蟆肚子则是石头原样,却神态极美。霍去病墓之牛、马类似。这个传统,影响中国艺术两千年。

唐雕,突出表现“力”与“气”,力士雕像是其典型代表。但中国唐雕之表现“力”、“气”,与西方不同。西方重肌肉刻划,而唐雕则突出脖子(燕脖)与肚子(五花肚),着重气之所在也。

宋雕之成就在性格刻划,如十世纪晋祠侍女塑像,性格各异。此时之欧洲尚在中世纪。

听唐翼明教授解读高行健

唐先生认为高行健全部作品的总主题、总意象是“逃亡”,且进一步将高行健之“逃亡”作了从表面含义到深度含义的分析,指出他的“逃亡”不仅是政治的,更是整个人生全部生存意义的--即从命运和死亡下逃亡,从一切外在力量(舆论、习俗、虚荣、利益、群体等等)下逃亡。唐先生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高行健“逃亡”主题的解说:逃亡即是抗争,是对一切剥夺主体意志、损伤个体尊严、戕害独立精神的异己力量的抗争,而且认为这种抗争虽无望却必要,生命的美好就在于“逃亡/抗争”的努力,所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唐先生的分析和判断,大体符合高行健文学创作的部分意图,也大体反映了高行健作品的部分思想。唐先生对高行健作品主题的解说,虽带有明显的个人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倾向,但也是顺理成章的。我虽然与唐先生的立场有所不同,但我尊重唐先生的这些个人意见。

当然,有关高行健作品“逃亡”主题或“逃亡”意图的判断,并非唐先生所独创。高行健自己就多次谈到“逃亡”问题;而刘再复在为《灵山》作的序《最有活力的灵魂》中,也曾着重谈了“逃亡”问题,刘再复更强调“逃亡”的美学意义,所谓作家“退回个人化立场”、“退回到他自己的角色”中去,从而获得更加自由的写作。而唐先生发言的特点在于,他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逃亡”问题进行了更为具体和深入的解析,从表层到深层,从政治到文化,进入人生的内在意义,谈到人从出生就必须面对死亡、必须与死亡抗争这个永恒的主题,谈到人类面对死亡时或取消死亡、或悬置死亡、或忽视死亡、或置换死亡的四种态度,等等。这对听众是有启发的。

听唐先生发言,琢磨他的思路,考察他的思维方式和批评方法,我有一种他乡遇故友的感觉。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撇开唐先生的发言内容和立场,而单就唐先生的思维方式和批评方法来说,我就像遇到老朋友那么熟悉。他的思维方式和批评方法似乎是大陆学者用了几十年的方式和方法,即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乃至意识形态的方式和方法。大陆的许多批评家以往在作文学批评的时候,无论他所肯定的作品或者他所否定的作品,常常是如此这般操作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对《红旗谱》、《红日》、《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就是这样评论或批判的。有的批评家一直延用到现在。但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各种批评方法逐渐使用起来。例如对《灵山》的批评,就有南京大学赵宪章教授的《灵山文体分析》。因为文学是极其复杂的社会审美文化现象,它有各个层面的内涵,应该用多种方法、从各种层面加以解析。

同类推荐
  • 一生要会背诵的唐诗

    一生要会背诵的唐诗

    唐诗宋词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两颗璀璨夺目、精美绝伦的明珠。它们题材广泛,形式不拘一格,风格多姿多彩。《一生要会背诵的100首唐诗:100个首宋词》荟萃了一生要会背诵的100首唐诗和100首宋词,它们或文雅、或悲壮、或哀怨、或柔媚、或深沉……
  •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是从全国著名通俗文学作家叶雪松先生已发表的温暖故事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里这25篇故事,有数万字的中篇,有数千字的短篇,多角度,多侧面描绘了让人落泪的人间真情,读之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或掩卷深思,或催人泪下,无疑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大餐。
  • 盛笃周诗词选

    盛笃周诗词选

    本书为作者在教学之余,长期从事业余诗词创作的选集。作品内容主要涉及对祖国名山大川的吟咏,对人生体验的盛怀,诗友、同事、故人之间的赠答,对国家盛世气象欣喜歌颂。作品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同时通俗易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较好的融合。全书古体诗约200首。
  • 图文版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图文版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Suchtaleswerepasseddownthroughhistoryorally,butarestilltoldtoday.Themorerecentversionsare,ofcourse,masterpiecesofmodemfiction.
  • 赵惠民影视文学精选

    赵惠民影视文学精选

    凭借对生活的赤忱热爱和真情实意,作者以自己的家乡夏邱镇柳沟村的田园小景和当地纯朴的人与事为创作素材,透过泥土的芳香,不仅孕育出了乡韵的诗情画意,而且蕴含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家乡经济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迁。
热门推荐
  • 大国旗舰

    大国旗舰

    当航母逞威大洋,当潜艇鱼翔浅底,当造岛神器延伸国土,当LNG货轮驰骋五洋,其背后是强大的海工装备制造的支撑。蒙建业,一位海军工程专家,重生到1982年,来到临近中国南海的小船厂。从此,踏上了一条改变命运,赶超世界海工装备的旗舰之路。
  • 晓晴别来无恙

    晓晴别来无恙

    你就像一阵风一样,悄无声息,在我的世界消失得无影无踪。小时候的不勇敢,长大后的很遗憾。遗憾着如果那个人是你就好了。所有的事情经过,只不过是胆怯留下来的独白。你用灵魂劝说着所有人要勇敢,可自己的实体永远都迈不出那一步。你甚至享受着孤独,享受着回忆的美好,却不知他早已幸福美满。说好听了叫回忆,说白了不就是生活的残渣。那些讲不明白,想不明白的事情就都当做是养料吧!肥施足了,才能催促着我们成长啊!等再过些年纪,我可能不会像现在那么抗拒所有。我会试着去接受所有,重新去热爱这个世界,没有你的世界。网络暴力使她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冷漠。这根本就不是她小时候向往而又崇拜的职业。年少的她努力着步入这个行业,可这里给她带来的只有冷漠。可没想到,在她回头的时候,他依旧在。我亦未去,江浪逐花风!
  • 对碰庄家:散户透析庄家操盘的全新技术

    对碰庄家:散户透析庄家操盘的全新技术

    本书结合当前证券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向读者朋友逐一展示了庄家的运作手法、隐蔽操盘步骤以及散户的应对策略等内容。
  • 消逝的狼群

    消逝的狼群

    美丽的台来花草原遭遇特大雪灾,头狼杰雪果断带领狼群转移到罕山老林。一番惊心动魄的对战之后,杰雪的狼群取得了胜利并在这里得到了修养。春季到来,恋家的狼群决定重返家园,但是,等待着它们的却是食物的紧缺和筑路工人的天罗地网……
  • 落樱贵族学院:恶魔校草独宠爱

    落樱贵族学院:恶魔校草独宠爱

    【宠文!宠文!宠文!宠到无下限,甜到你少女心爆发!亲,欢迎入坑!】她,皇室最尊贵的公主,因为整天在皇宫悠闲自在,不能出去任何地方,所以她的父皇,母后就让她去到了落樱贵族学校,她已平民的身份进入。哼!被人嘲笑是平民,身世差,说出来吓死你们,遇上校草,成为冤家,和花痴女斗智斗勇,看她如何玩转落樱学院!用平民身份逆转贵族!【还有一些令人不解的疑团,拨开迷雾,一个惊天大秘密就此揭开……】
  • 我是天山童姥

    我是天山童姥

    天龙八部?天山童姥!好吧,她穿越到书中了,而且还是臭名昭著的天山童姥!不小心碰到虚竹,好吧,让西夏公主见鬼去吧!将和尚调教为夫君,那可是高难度挑战,先授他绝技,再助他破阴谋!哈哈,江山我不要,拐个夫君过日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望天寒

    望天寒

    “哥哥,他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么?为什么最后你却说他还是完成了对她的承诺呢?”女孩好奇的看着她眼前的一个年轻人问道。“因为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她的傻丫头。”年轻人爱怜的摸了摸女孩的耳朵。“可是他的另一个承诺···”女孩还以为是年轻人没有理解她的意思。年轻人见状便笑着说到:“另一个承诺,他也完成了,只是她不知道罢了。”
  • 鹰王情陷绝代红颜

    鹰王情陷绝代红颜

    穿越时空,她是才情罕世的绝代红颜,抬眸,人群中只看到了冷入骨髓的他。他如昂首向天的鹰王,傲然天地间却孑然一身,孤独得凄离。他守着一座醉人的城,以恬淡的笑给她一段天上人间深刻的情。而他,如掠夺嗜杀的兽王,为一统天下而生,为称霸天下而活,邪佞霸道,却纠缠了她的前世今生。他说,“你四年不爱朕,朕等四年,四十年不爱朕,朕等四十年,四百年不爱朕,朕等四百年,四千年生生世世,不论几番轮回,朕一定会找到你,等你
  • 恶人传

    恶人传

    本书是英国文学巨匠约翰·班扬的一部现实小说。同他的另外两本代表作《天路历程》和《灵魂城圣战》不同,本书没有采用梦境或异域作为背景,而是直接讲述现实世界,通过“智慧人”和“侧耳听”两人的对话,讲述一个名叫“恶人”的普通英国居民的一生。班扬借智慧人和侧耳听的口,对恶人的人生各阶段所作所为进行了评价,并规劝读者不要效法恶人,过敬虔的生活。班扬作品所独有的风格、内中一个个寓意十足的鲜活人物形象,以及班扬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都让人赞叹不已。班扬说:我想,本书会为许多人点亮明灯,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遍布着书中所写之事。
  • 徐起晚风

    徐起晚风

    散乱的不是风,是那无处安放的心躁动的不是心,是那无处发泄的情感性的不是情,是那四处漂泊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