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29700000008

第8章

于谦的祠,后来成了杭州书生考试前后祈祷的专门场所。据说还灵验的很,“于祠祈梦”,后来就成了杭州人的一项重要的习俗,清末以前,一直流传在民间。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梦来兆预自己一生的祸福。这个习俗的来历,有那么几种说法。一种说法,说的是于谦早年曾经祈祷自己做梦能够做到关公,结果真的梦到关公了,关公对他说:关于你的前途,你不用问我,你问你的长嫂就可以了。于谦便去问长嫂,长嫂笑着说:叔叔你这么小小的年记,就关心起功名前程来了。你当然是要做官的,要做就做一、二品的官。于谦年小,也不知什么是一、二品的官,再向长嫂打听,长嫂又笑了,说:无非就是中举人、中进士,做御史,做伺郎,做尚书阁老罢了,你这天杀的还想做到哪里去。这一声“天杀的”,无非一句开玩笑,谁知道最后真的就死在“天杀”上了。据说于谦是一个很相信梦的人,所以死后就成了梦神,以梦兆示他人。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于谦平反之后,被赐谥为“肃愍”。一天浙江巡抚傅盈春,偶尔因为一件事情留宿在于祠,当天夜里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于谦对他说,他的谥号不当,希望能够更正。傅盈春就给朝廷打了一个报告,把于谦的谥号改为“忠肃”。从那以后,人们到于祠来祈梦的人可以说是源源不断了。还有种说法,说的是一个姓杨的人,没有中举之前,到西湖宿在于公墓前,梦见于谦派人来接他,与他长谈,再把他送了出来,并说:等你当了大官我们再相见吧。后来这个人果然当了大官,做了浙江巡抚,于是便来扫墓,修拓祠堂,供人祠梦于于谦。

关于祈梦的时间,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是农历每年的八月,老百姓们到这里来祈梦的人特别的多,还有一种时间,是在冬至前一夜,凡欲卜一生之休昝者,都到于祠的“祈兆所”去寄宿,得到一个梦后就由那庙里的庙祝代为解梦,去的大多数是秀才,举人和读书人,那天夜里,于祠可谓灯火通明。据说,只要你心诚,你的梦没有一个是不灵验的。这样一来,祠外算命的铺子就林立起来,他们靠解梦、详梦就可以为生了。杭州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梦。有一个梦说,三个人在于祠祈梦,其中两个人无梦,有一个人梦到于公对他说,你只要到庙外的照墙下看一看就知道了。那人醒来,没有照于公说的那么去做,却把这个梦告诉了同行的二人。那同行中的一个就装做出溲到门外,在墙上写了“不中”,谁知因为黑灯瞎火,字写的不够连接,第二天三个人一起去看,发现是“一个中”三字。等到榜发出来,那做梦的和写字的都被排除了,另一个人什么都没有做,反而考中了。

于祠祈梦的传统,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开始了,一直到清末废除了科举才逐渐消失,这样,在杭州民间,这个传统也盛行了几百年了吧。这样的传统大概与于谦高风亮节和少年才华有关吧。忠烈成为神佑,也是中国人一般的思路,杭州书生们,有了清清白白的于谦少保的保佑,亦是一方土地的福气呢。

我去三台山多次,每次都要去拜谒于谦这位钱塘乡亲民族英雄。我总觉得这位英雄的内心世界还有待于更深的挖掘,在他身上承载着更深的中国文化内涵。比之于岳飞和张苍水,他最大的不同是直接的自觉地挑战于皇权。在他面对罢废的旧皇,喊出“社稷为上君为轻”的时候,他并不是出于一时的权益,这是一种信仰,想必他也已经为这信仰作好了献出生命的精神准备。同样的英雄,三台山较之于岳庙和张苍水墓是寂寞的,我甚至想,连这身后的寂寞,也是于谦早就想到过的,也是他自甘接受的呢。

俞樾墓:花落春仍在

俞樾(公元1821-1907年)字曲园,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出的名呢,他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让我们后生晚辈知道的呢,恐怕许多人还是因为他的曾孙俞平伯吧。俞平伯因为《红楼梦》之故挨了批,因为挨批而名声大振,这可是他的曾祖父俞樾怎么也不会想到的。

其实这祖孙二人还是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因为一部作品影响一生。在俞平伯,是宏篇巨着的《红楼梦》,在俞曲园,则是短短小小的一句诗。

我们现在大多了解俞曲园生平的人,都知道他是德清人氏,他的父亲是清朝嘉庆年间的举人,娶了一个姚姓的女子,则是临平镇上人。四岁那年,俞樾来到了临平的外祖父家里,一住就是近三十年,后来娶了一个同样也是姚姓的女子,乃是盛产枇杷的塘栖人。

俞曲园也有过他的丰华正茂的年代。32岁那年到京城赶考,那也是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原来试官正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出了一道试题则为“澹烟疏雨落花天”,要考生们根据这个意境来一幅春景图。俞樾上场就生发开了,写了一首《春日》之诗,开篇首句就是: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

曾国藩看了大欢喜,说此诗可圈可点,甲等里的第一名。立刻就中了进士,皇上钦点,做了翰林院的庶吉士。夫人孩子也一并进了京,看样子要长长远远的把这个京官当下去了。

没想到八年之后一场大祸飞来,彻底改变了俞樾的一生。

后来的人说起俞樾的犯事,简单地就用了“割裂试题案”一说,这种罪行中外古今恐怕也只有中国才有,倒也值得在这里一说。

原来,咸丰七年,他出任了河南的学政,主持乡试。那次乡试的题目也真是出的机关算尽,乃是用了经书上的句子,把句子的上下句割断,在不应当连接的寺方加以连接,不应该割断的地方又加以割断,以此来测试应考者对经文的熟悉程度。

俞樾用了《孟子》中的“王速出令,反其旌倪”之句,把它组合成了“王速出令反”,又用了另一句“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一组合,成了“二三子何患无君我”,让应试者解。

谁知道有一个曹姓御史怀恨在心,将这两道题目曲解为了“王出令使造反”和“无君而有我”,告到朝廷,那还了得,俞樾立刻就拘捕下了大狱。好不容易因为曾国藩的保奏,捡回命来,但被革职回籍,永不录用。四十岁的俞樾就这样携家南归。

他的官运那么倒霉,与他同科考上进士的李鸿章这时官运却正亨通,在江苏当他的巡抚,同年交情在,李鸿章就邀请他到苏州去客居。俞樾接受了这一雪中送炭的机会,从此在苏州住了下来,一心一意地做起学问来。一晃又是十年,李鸿章的官当的越发大了,升了洋务大臣,前往北京时,又把俞樾介绍给了浙江巡抚马新贻,俞樾这才回到浙江杭州,到诂经精舍当起了山长,这一当,竟然就是三十多年。

大家都知道俞樾与章太炎的关系,却没几个人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层关系。原来章太炎的父亲章濬在杭州府任幕僚的时候,曾经一度兼任过诂经精舍的学监,也就是和俞樾共过事,后来他病危,便把章太炎托给了俞樾,所以俞樾与章太炎不仅是师生,还有一层父执辈的关系在。

俞樾很安心自己在西湖边的教书生涯,曾有一联曰:读书养气十年足,扫地焚香一事无。又有诗云:越水吴山随所适,布衣素食了余生。

我对俞樾的国学成就是说不上了解的,但很早就知道他的一些诗文段子。比如有一首诗是写九溪的:重重迭迭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杭州人只要一提到九溪,人们就把它拿出来,作不对九溪的最佳描写。还有一个段子,说的是俞樾与老伴游灵隐,见灵隐冷泉亭上悬了一联说: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老伴对俞樾说:这联子问得好,请你回答吧。俞樾就答: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老伴说:还不如改成“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过了几天,他的女儿来了,也拟了一条联,说: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樾惊问:“项”是什么意思?女儿说:要不是项忌把这座山拔了起来,怎么可以飞来呢?

想必俞曲园一生对他的“花落春仍在”都是自豪无比的,所以他的着作《春在堂全书》,洋洋490卷,用的就是“花落春仍在”的意境。他的学术成就我就不一一在此说了,只说他86岁去世,就葬在了三台山的右台山。墓位坐西朝东,原来是由块石砌成的,还有牌坊,后来毁掉了,一直到1978年修复,曾孙俞平伯为此重树了墓碑。

跟俞曲园有关的景致,除了孤山的俞楼,还有右台山的右台仙馆。右台仙馆就在右台山。我也算是个标准的杭州人了,但从前真的没听说过右台山。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在杭州南高峰以东,有三座山头,当中叫中台山,北边的叫左台山,南边的就叫右台山,合起来就是三台山了。因为俞樾的夫人去世后就葬在右台山,所以他就在墓旁造了三间房子,用竹篱环绕起来,在里面又种上了花木,取了个名,就叫“右台仙馆”。他去世之后,有一部分遗稿就藏在这里,湖西开发之后,就把这右台仙馆也一并开发了。国学大师的夫人,自然也沾了学术气,这右台仙馆既然藏过大师的手迹,它也自然值得后人去游历了。

人们若到俞樾墓,势必就会看到陈夔龙(公元1857-1948年)墓,如今这座墓也被人们注意到了。陈夔龙这个人,在晚清是把官做得很大的,曾经任过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清亡前夕,他就以病告了假,一直就住在了上海,直到1948年去世,就葬到了杭州,大官和大师做了邻居,他也就占了大师的光了。墓在俞墓之旁,占地约十几亩,因为两墓连的近,有关方面也在考虑整修后以道路相通。

我还真不知道这个人除了做官和葬在杭州之外,还有什么特殊的经历,只知道他是贵州贵阳人,清光绪的进士,其余就再也说不出了。呜呼,其人活着时,肯定比俞曲园风光不知多少,死后就得沾俞曲园的光了。要不是他的墓就在俞墓边,难说今天的人们还会不会留下它的。

法相古樟:长耳朵和尚呆过的地方

法相寺加上古樟树,似乎就是这个地方的全部景致,在这里已经出现了庄严的古寺和朴绌的老树,岁月的某些沧桑印记,已经在这里隐藏。

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只是细化,只是呈现而已了。

许多许多年前,我是去过这块废墟之地的,除了看到几株大樟树,一些残砖剩瓦之外,我没有再发现什么。那时我不具备认识树的能力,那时候我太年轻,而古樟又太老了。一个人,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树的意义,是要岁月来历练的。

法相寺与高丽寺是同时代的寺院,就在高丽寺的北面,它们虽然不能说是同日生的,但同年生——这却当属无疑。万历的《钱塘县志》,关于法相寺是这样记载的:法相寺,在南峰下。后唐时,有高僧行修,生有异相,耳长九寸,上过于顶,下可结颐,号长耳和尚。天成二年,吴越王待以宾礼居法相院,真身存焉,内有定光庵,久废。

法相是佛家的专门术语,法相庄严,法相寺里的长老也庄严。话说这个长耳和尚,修的戒律非常之严,在佛家的圈子里,就是一个德高望重之辈。圆寂之后,弟子们想必是舍不得他肉身驾鹤西去吧,干脆把他的真身涂上了油漆,就供在了佛龛上。不少文人墨客为此写下了许多诗文,其中袁宏道的诗这样说:轮相居然足,漆光与鉴新。

神魂知也未?瓜齿幻耶其?

骨董休疑客,庄严不待人。

饶他金与石,到此亦成尘。

徐渭也有一首名叫《法相寺看活石》的诗:莲花不在水,分叶簇青山。

径折虽能入,峰迷不待还。

取蒲量石长,问竹到溪湾。

莫怪掩斜日,明朝恐未闲。

不知为什么,妇女们对长耳和尚的金身有着特殊的信任,以为他会保佑她们生儿子,成群结队的来,顶礼膜拜,还争先恐后地去摸他的肚子,把肚子都摸的漆光可鉴。庙里的香火就盛得很,法相寺因此在杭州的名声大振。

法相寺的后面有一眼泉,名叫锡杖泉,终年流淌不息。僧人在溪边放置了一只砂缸,把泉水引了进来,本来是打算是这缸里的水煮饭的,谁知时间长了,水土就在缸上结了锈,蒲生其上,厚几寸,结果连缸都看不清楚了,所以人们都叫它蒲缸。如果把个缸分别铲下来,放在砚台边,古董家肯定断言它是秦汉时期的器皿呢。

据晚明小品文大家、那曾经是吃喝玩乐的领袖张岱以为,用这样的泉水可以用来养石头,那石头呢,又可以用来养草木。张岱想必是在这庙里用过斋的,所以他赞美这里的僧厨香洁,那斋供则精良无比。他甚至还注意到了寺前的茭白笋,用了“其嫩如玉、其香如兰、入口甘芳、天下无比”的高度评价。不过张岱也是个挑剔之人,又加了这样一条定语,这法相寺门前的茭白,是只能在新秋八月之时能吃,其余时间都不能吃。或许张岱已经吃遍了那其余几个月的茭白,最后才得出的口感,姑妄听之而已。但大樟树下若有一家斋店,专门烧制茭白,那也是一说呢。

说完了法相寺,再来说一说古樟。法相寺的古樟,人称唐樟,已经有一千多岁了。我从前一直非常喜欢镜湖厅的那株大樟树,跟法相古樟一比,那也是小巫见大巫了。法相寺的古樟树高达22米,二十年前倒塌了,不过后山还有树在,树龄也有一千多岁了。

法相古樟有名,不独有名在它的岁月悠久之上,说到底,任何景物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就没有景的光彩。树是因人而名的,晚清着名的诗人陈三立(公元1853-1937年)先生专门为这株树写过《樟亭记》。说到陈三立,恐怕今天的人们知道的不多了,但说到陈寅恪,想必知道的人就多了。陈三立就是他的父亲,而且这位江西人就葬在杭州。

陈三立,号散原,学界常称之为散原先生。晚清的进士,年轻时曾辅佐他的父亲湖面巡抚陈宝箴一起创办新政,支持弯法,失败之后,父子同被革职,永不叙用。陈散原死后就葬在杭州九溪的徐村。

陈三立先生的《樟亭记》不长,全文如下:西湖之胜,可指而名百数十,独法相寺旁古樟,罕为游客所称说。丁巳九月,余与陈君仁先、俞君恪士过而视之,轮囷盘拏,中挺二干,状如长虬待斗互峙,鳞鬣怒张者,度其岁月,或于白乐天,林君复,苏子瞻之时相先后,盖表灵山偶古德而西湖胜迹所仅留之典型瑰物也。摩挲既久不忍去,仁先乃议筑亭其间,避风日寸雪之观者。昔庄生之书,凡斧斤所赦,匠石不顾者,类目之不材之木,是木也,其果苟全于不材者欤?然而偃蹇荒谷墟莽间,雄奇伟异,为龙、为虎,狎古今,傲宇宙,方有以震荡人心,而生其遁世无闷独立不惧之感,使之奋而且愧,则以不材者无用之用,虽私为百世之师,可也。亭建于戊午之秋,好事图其成者,为朱沤尹、王病山、胡愔仲、郑太夷、金香岩、蒋苏庵、陈仁先、夏佥丞、俞恪士及余凡十人。

这篇短文让我们知道了一段轶事,原来樟树旁还有一座樟亭,而这樟亭乃是散原先生诸友所建。现在法相古樟重新被人关注了,《樟亭记》也重新被人研读,有关方面准备在古樟旁树碑,把此文刻上去,让后世之人知道,围绕一座古寺,一株古寺旁的古树,又有多少的文人雅事啊。

同类推荐
  • 浮年锦记:巴黎2555天

    浮年锦记:巴黎2555天

    一个女孩只身来到巴黎,将青春中最美好的7年浸泡在这个城市中。巴黎给了她成长和爱情,但这不是全部,就像巴黎不止有埃菲尔铁塔和香榭丽舍大街,也有贫民窟。你以前可能了解过“巴黎”,但未必了解“生活在巴黎”。7年的生活体验,周遭每个过客的人生故事,相机捕捉到的每个欲言又止的瞬间——交错成文,《浮年锦记:巴黎2555天》为你呈现一个有温度的巴黎。
  • 历代游记

    历代游记

    本书精选了先秦——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的部分游记,并予以赏析。
  • 伦敦郊外漫笔

    伦敦郊外漫笔

    本书无疑是关于19世纪末伦敦周边自然环境的最经典读物之一,无论是花朵在风中起舞还是鲑鱼在水中谨慎前行,理查德·杰弗里斯都能用最为动人的笔触对他眼下最为细枝末节的事物进行最为精致的描绘。诗人托马斯因此而赞叹:“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作家能够以如此这般和蔼可亲的手法来表述这种广博的知识,甚至连一个对所述事物毫不了解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乐趣。”作者最终登上了去往布莱顿的火车,而对人本身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更是使本书富含哲思。当然,在一百多年之后的今日,杰弗里斯对城市化无情扩张的警惕以及如何在城市周边重造自然生态,也许更具实际价值和意义。《伦敦郊外漫笔》中之所绘,亦正是今日人类之所失。
  • 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本书以管理理论为引入点,重点以管理制度、工作规范、防伪职责和表格等实用工具的形式,全面而具体地介绍了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要点。全书分为餐饮概论、包括前期经营规划、厨房管理、服务现场管理、原料采购管理、菜单设计管理、营销管理、质量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管理等几大板块,全方位展示了餐饮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细节。
  •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此书像一粒种子,种进向往简单、纯真生活的人们心中,结出满满的希望。
热门推荐
  • 国宝传奇

    国宝传奇

    危难之时,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批志士仁人,为粉碎日军的阴谋,保护国宝,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生命的代价,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国宝传奇》是孙利生的长篇小说作品。一幅厚重的关东历史画卷,一曲悲壮的抗日赞歌。夜幕下的长春,红色特工潜伏日伪高层,屡建奇功。爱国志士保护国宝,历经磨难,再圆文物复兴的中国梦。作者根据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融入大量碟战元素,使作品生动活泼。既有隐蔽战线斗智斗勇、明枪暗箭的较量;也有激烈的战斗和武打场面;还有对古典书画名作的赏析,使作品文武兼备,雅俗共赏。
  •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宋朝花落知多少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宋朝花落知多少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花蕊夫人:流年暗中换,逃不出的宿命。刘娥:德馥比仙美如兰的倾世皇妃。李师师:大隐于烟花巷陌的奇女子。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
  • 绑架回宫:皇上是只狐狸

    绑架回宫:皇上是只狐狸

    咦,在他面前这只眨着萌萌哒的眼睛对她卖萌是谁?某皇帝狐狸表示很无奈,没办法修炼中初次见面跟我回家吧!某皇帝欣然答应......“啊啊啊啊啊,光天化日强抢民女啦!”“嘘,爱妃你怎么能这样说你夫君呢。”某皇后提起裙摆就跑。某男淡定的吹了吹手。“爱妃。”“hi~相公我们又见面了~”
  • 游世神王

    游世神王

    他,从异界穿越而来。时空裂缝中游玩,来到地球,2110年,外星舰队来袭,现身救人,遇上她说“保你一世”。她却说“我不要你保我一世,我要你爱我一年”,却不想一年变成永恒。
  • 魔乱天穹

    魔乱天穹

    这是一个进一步死,退一步惨死的蛮荒世界,在这个世界只有三种人,一种是冷酷无情的人,一种是心狠手辣的人,还有一种是死人。
  • 天价娇妻:豪门总裁契约

    天价娇妻:豪门总裁契约

    一通电话,让她成功掉进圈套,家族的阴谋一下子将她打入婚姻的坟墓!婚后生活百态,小三小四不时来挑衅,她全身心应付!当婆婆领着大肚子的妹妹来到她面前时,当亲情和爱情共同背叛她时,她第一次痛哭出声!“姐姐,我和孝正交往了三年,而你和他才不过结婚一年,小三不是我,而是你才对!”妹妹捂着肚子,趾高气扬的炫耀:“而且姐姐,一年了你的肚子还没有动静,难道你是得了什么不孕症吗?”的确是不能孕,不过不是不孕症,而是——
  • 花心大小姐

    花心大小姐

    一个从小过着奢靡无度挥金如土生活的艾大小姐,一晕一睁眼,就成了三十岁的半老徐娘,还要让她在一没电二没娱乐场所的古代生活,这不是要她的命?不过幸好还有美男相伴,美男美男,咱来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