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53900000006

第6章 雄才大略,开国问鼎(6)

公元96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明月当空,月光如水。赵匡胤准备了一席丰盛的晚宴,把石守信等几个手握重兵的军事将领请在一起,饮酒欢歌。酒过三巡之后,赵匡胤突然屏退左右,对石守信等人说:“诸位爱卿,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怎会有今天?因此,我对你们感恩不尽。不过这天子也并不是那么好做的,还不如节度使快乐些,从登基到现在,我还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石守信等人忙问缘由,赵匡胤说:“这还不明白?我这个天子的位置,谁不想坐?”诸位将领听后大惊失色,慌忙地说:“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太祖说:“不对,你们虽然没有异心,怎奈你们的部下会有些贪图富贵的人,如果有一天,他们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难道还容许你说不做吗?”将领们听罢,一起跪倒顿首说:“我们没有想到这些,请陛下指示一条明路。”赵匡胤说:“人生就好像白驹过隙,转眼即逝。人们所追求的不过是多积金钱,吃喝玩乐,再替子孙们攒下些基业,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罢了。你们何不放弃兵权,出守大藩,选买些好的田宅,替子孙们置备下百世产业,多置些歌儿舞女,天天饮酒作乐,这样过一辈子,岂不快哉!我还同你们结成儿女亲家,君臣之间,两无猜忌,上下相安,以终天年,这不是很好吗?”

众将领听罢,明白了皇帝的意图。第二天,他们一个个以各种理由提请上交兵权。赵匡胤表面装得很惋惜,内心却十分高兴,立即应允,对他们假作安慰一番,又送给他们每人大量的钱财,打发他们以节度使的名义出外镇守去了。只有石守信还暂时兼着侍卫都指挥使,但已没有什么实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石守信等一批掌握重兵的将领军职被解除之后,赵匡胤意识到如果不从军事机构上加以调整,还会有新的军事实力派产生。因此,他着手改组军事机构。北宋初年的禁兵,分隶殿前、侍卫两司。殿前都点检、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是最高的军事将领。赵匡胤夺得帝位,就是利用了殿前都点检这一重要职位。所以,在众将领提出辞职之后,一些重要的军职也随之撤消了。

到第二年石守信请解军职,赵匡胤又撤消了侍卫都指挥使这一职务。这样,形成了禁军由官职较低的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分别统领的“三衙”制度。“两司三衙,分天下兵而领之”,改变了过去一人统领三军的局面。三衙权柄虽重,但只有带兵权,而没有调兵权。调兵大权归枢密院,枢密院虽可以调兵,而却没有带兵权。只有皇帝才可命令两院,执掌全部兵权。遇有战事,或者临时命将,或太祖自任主帅。战事结束,兵归宿卫,将还本职。两院互相牵制,皇帝一人从中驾驭,从制度上防止了军事实力派的产生。

“强干弱枝”,是宋太祖治军的另一个重要策略。强干是在兵力部署上,把重兵、精兵布防在京师。“弱枝”,就是削弱地方兵力,使地方部队无法同京师兵力相抗衡。为了加强禁军的力量,宋太祖对禁军进行了必要的整顿。他亲自检阅军队,骁勇的挑选为“上军”,老弱的淘汰为“剩员”。“剩员”编制,主要用来容纳那些已经失去战斗能力的老弱禁军,让他们去干看仓、守护、清洁等杂役。“去其冗弱”之后,禁军需要大量补充,宋太祖命各州长吏从当地挑选骁勇兵卒送到京城来,补充缺额。挑选的标准是琵琶腿、车轴身,高度适中,体力强健者。为了做好这一工作,他挑选一些“样兵”分送各州,后来又改用木棒,拿长短来分别等次。这样一来,各地的强兵锐卒,统统集中于京师,组成了强大的禁军队伍。

禁军除了在京师宿卫外,还要轮流外出戍守,即所谓“更戍法”。这样做一方面避免禁兵日久骄惰,让他们“南北番戍,以劳苦其身,远离其子,使习南北风土之异,而不得坐食于本营”。另一方面,可以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兵”的局面。就是在一个城中驻扎的部队,宋太祖也十分注意“习其筋骨,以戒其骄惰”。驻扎在城东的部队,偏要让他们到城西仓库去取军粮;驻扎城西的部队,偏要让他们到城东仓库去领取军粮,城南城北也是这样。兵士们挑负着军粮,来回往往要走几十里路。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禁军士兵个个身强体壮。

在全国军队的布防上,宋太祖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当时全部兵士有22万,有10多万驻扎京师,10多万分驻扎各道。这样京师的兵力可以控制外道,防止外道发生兵变。而各道的兵力总和又同京师相等,又防止了京师驻军的骚乱。这样“内外相维”,互相牵制。在京师布兵也是这样,京城内有亲卫诸兵,城外是“诸营列峙相望”,城内的兵力和城外的兵力又基本相等,也形成互相牵制之势。这就有力地防止了军事将领祸乱中央的现象产生。

荒年养饥兵,是宋太祖在养兵方面的独创。宋初军队兵士的来源是向民间招募,尤为特殊的是宋太祖除了及时补充兵员外,遇有荒灾凶年,更是大量招募饥民当兵,宋太祖的这种做法使社会上的动乱因素大大减少,防止了饥民的反抗,从而稳定王朝的统治。这样的募兵制度,后来一直成为宋朝统治者的传统政策。

由于宋太祖在军事制度方面采取了以上措施,成功地防止了骄兵悍将对皇权的颠覆活动。大宋王朝历时几百年,与宋太祖采取的这一套治军方略是分不开的。

“射死我,皇位也轮不到你”

宋太祖刚登基时,随行的仪仗较为简略,排在前面的是由禁军组成的“驾头”,随后是皇帝坐的步辇,步辇之后是擎着扇的方队。方队后面的公卿百官大多是后周旧臣,他们原本与现在端坐在步辇之上的“皇帝”乃比肩多年的同僚,但现在却跟在他的步辇之后做臣民,心中多少会有些不自在,所以仪仗队有些杂乱。

一次,当銮驾缓缓通过御街,跨上大溪桥时,有人放冷箭,箭紧擦着步辇飞了过去,射到了后面的折扇上,卫士大惊。宋太祖显得比卫士们镇定多了,他从步辇中探出身子,指着胸膛说:“来射呀。”又笑道,“射死我,这皇位亦轮不到你!”这话不单单是讲给刺客听的,也是讲给步辇下面的一大批后周的旧臣听的。

宋太祖捷足先登夺得皇位,只不过使后周旧臣失去一次实现野心的机会,却没有打消他们的野心。他们有的在等待观望,希冀再起,准备与新王朝再来一番角逐。

面对这种隐患,宋太祖和赵普等人认为应采取以稳定京城、笼络后周旧臣为主的方针,以静制动。因为,“京城若乱,四方必转生变”,“都城人心不摇,则四方自然静谧”。

为此,宋太祖对后周旧臣实行了官位依旧、全部录用的政策。为了保证对后周旧臣笼络和收买的成功,对于那些恃势欺凌旧臣的新贵们,宋太祖则毫不留情地严加处罚。京城巡检王彦升,是当年兵变入城时的先锋,自恃拥立有功,横行不法。一天夜里,他以巡检为名,去敲宰相王溥的门,吓得王溥“惊悸而出”,结果王彦升被贬为唐州刺史。宋太祖的这些做法,稳定了后周旧臣的情绪,缓解了他们对新王朝的逆反心理,使他们能放心地为新王朝服务。

这一政策收到很好的效果后,宋太祖精神上的压力减轻了很多,行为上也有点放纵了。一段时间他沉湎于酒席之中,常有失态,有时还喝得大醉,但他及时克制了自己。紧接着发生的一件大事,使他对形势的认识变得清醒起来。

公元961年六月甲午,宋太祖的母亲皇太后杜氏因病去世。杜氏为人有胆有识,当年陈桥兵变时,有人听到消息后告诉她,她镇静地说:“我儿素有大志,应当如此。”临终前夕,杜氏突然问一直在身旁侍奉汤药的宋太祖说:“你可知道你为什么能做天子吗?”赵匡胤觉得现在不是讨论这一问题的时候,所以“呜咽不能对”,但太后偏要他回答,他只好应付道:“这都是祖宗和太后积德积功的结果。”太后严厉地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你能做天子,那是因为周世宗死后继位的国君年幼的缘故。如果当时是一位成年人继位的话,你能当上天子吗?我想将来你传位时,就应当传位给你弟弟光义,立年长者为国君,是社稷之福呀!”

在太后逝世的第二年七月,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就以泰宁军节度使、大内都部署的身份被任命为开封府尹、同平章事。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命,因为在五代时期,凡皇位的继承人都要封王任开封府尹,赵光义此时虽未封王,但其任开封府尹已经隐然有继位人的地位了。这不但是宋太祖贯彻太后临终遗命的一个重要步骤,更重要的是,宋太祖希望通过此举向他的大臣们表明,在未来的皇位交接中,是不会再出现后周那种“主少国疑”的局面了。

削弱相权,频繁调动官员

宋太祖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在对如何驾驭群臣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以巩固皇权。

宰相在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的政府机构里,是一人之下而万人之上,统率百官,总掌政务,权倾朝野。相权过重,往往对皇权造成一种威胁。因此,历代帝王总是采取手段,削弱宰相的权力。

宋太祖赵匡胤在削弱相权方面有自己的高招,他设置副宰相削弱宰相职权。即在宰相之外,又设置一个参知政事,即相当于副宰相。开始时参知政事只是一个陪衬,并没有什么权力,不用押班知印,也不设政事堂。后来太祖见宰相赵普专权过重,开始给副相以押班、知印、升政事堂的权力,与宰相轮流充任,使副相地位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宋太祖又采取灵活方式,降低宰相的待遇。在他刚登皇位时,宰相上殿奏事或商谈国事,太祖都要赐座献茶。后来宰相范质上殿奏事,太祖照例赐座,可开始奏事时,太祖说:“我最近眼睛有些昏沉,请把奏章拿近来我看。”范质便离开自己座位,走近太祖。太祖暗中吩咐宦官,把宰相的座位撤去。从此以后宰相进见,也只能站着和皇帝说话了。

设置“二府”,分割宰相兵权。二府,指宰相府之外,又有一个枢密院,形成宰相府和枢密院两府牵制局面。在五代时期,枢密院的权力都在宰相之上,使宰相之外复有宰相。宋太祖时,将枢密院改为执掌调兵大权,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等政令,都由枢密使主持,和宰相对峙。太祖设制,每逢入朝奏事,两府错开,互不相见,各说各的。这样就使皇帝能在双方的奏情中对比分析,掌握实情。从此,分割了宰相的兵权。

设置“计相”,分割宰相的财权。旧制时,宰相统辖军、政、财权。宋太祖时,设三司使,夺其财权。三司原属旧制官职,负责盐铁、度支、户部,平衡全国的财政收支。太祖有意提高三司的地位,号称“计省”。由三司使主持三司政务,其地位仅次于宰相,人称“计相”。这样就剥夺了宰相的财权。

另外,宋太祖还采取“官职分离”、“名实不一”的方法干扰相权,使宰相无法行使统率百官的权力。如侍郎和给事中,并不负责本省的政务。司谏官,如果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能过问谏诤之事。连中央政府的三省主官,也只有奉旨才能行使本部的范围之权。即所谓“官无定员,员无专职”,至于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而不知其职者,更是常有的事。在这一制度下,“官”、“职”和“差遣”是有明确区分的。“官”,是品位的一种名称,并无实际的权力,如中书令、尚书令,官位很高,但无权参与朝政。“职”,是具有某种权力的标记,某一职位,具有什么样的权力,但并无固定人员,无论你是什么“官”,只要让你担任此“职”,便具有此“职”的权力。“差遣”,指受到指派,某人可以行使何种职权,这就是具有了实际权力,可以“治内外之事”。如中书令、侍中都是“官”,只有带有上级的“差遣令”,方能担任宰相或行使其他实际权力。“差遣”的变动性很大,一个官员要随时听从“差遣”,接受新职。宋太祖就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削弱宰相的权力的。

宋太祖在剥夺了重要军事将领的兵权之后,又运用赵普“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策略,解决地方的藩镇遗患。

宋太祖逐步改由文臣代替军人执掌一州行政。文臣代替武将执掌一州政务,宋太祖也并不是很放心。专权之事,不可不防。因此,他任命的知州,前面往往加上“权知”二字,以使他们明白“名若不正,任若不久”,以堵塞他们专权的野心和地方势力的抬头。与此同时,在“知州”之外,另增置“通判”一职,这是赵匡胤在经过精心考虑后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是他在削弱相权时采用的手段在地方政权中的继续应用。通判一职在本州中地位相当高,权力也很大,有权过问州中的一切政务,并可同知州分庭抗礼,奏言可以直接传达中央。有的通判往往以“监州”自居,说“我是朝廷派来监视你的”,以示权重于知州。后来有人告诉宋太祖,通判权力太重,不利于知州行使地方职权。太祖才又下令,没有知州与通判联名签署的政令,不能实行,这就使二者互相牵制,听命于中央。

县级机构中,在五代时期也多由军人把持。虽然军人任县令的不多,但由于节度使委派“镇将”,屯兵县里,这些“镇将”往往干涉地方政务,县令任免官吏,也往往要征求他们意见,每年利用征集军粮名义,在一县之中横征暴敛。“镇将”们利用掌管缉拿盗贼、阻止斗殴之权,肆意欺压百姓,以致形成了“事权旁落,县官失职”的局面。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宋太祖令吏部选派强干官吏,分到各县担任县令,抑制地方军人的跋扈势力。同时又在每县设置“县尉”一职,专门负责一县之内盗贼、斗殴等事宜,“镇将”不得再行插手。从此,县令才真正成为一县之长,总管县境的民政,平决狱讼,催收租税,劝课农桑,使军人干预地方政务的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

官员在一地任职过久,很容易产生官吏利用职权盘踞专擅的弊端。对此,宋太祖采取了“任若不久”的用官原则,规定州县一级和中央一些部门的官吏,一律任期三年。限期一满,立即另调他职,不得连任。特别是对于那些执掌司法大权的刑部、大理寺官员,任期要求更严,“期满日便与转官”。这是为防止司法官久任,出现受贿作歹、草菅人命的现象。

宋太祖这一用官原则,对于巩固中央集权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政治措施。

以严谨制度巩固统治

赵匡胤为了更好地巩固统治,常密派亲信分赴各地,巡缉窥伺各地官吏,制治于未乱之时。赵匡胤是依靠阴谋手段夺取后周政权的,因此,他十分惧怕反对势力也像他一样,秘密积蓄力量,推翻他的统治。其实,当时确实有一些军人实力派蠢蠢欲动,阴谋颠覆赵宋。为了防患于未然,宋太祖从登基之初,就大量派遣亲信军校,分赴全国各地,窥探有关各地官吏的情报。这种特务活动,曾使得众多官吏胆战心惊。例如驻真定的节度使郭崇,听说赵匡胤做了皇帝,非常愤懑,以致悲伤痛哭,被察探窥知,立即报与太祖。太祖立即派人前去查处,使郭崇未敢轻举妄动。驻在蒲州的杨承信,暗中准备武装暴动,太祖以送生日礼品的名义,派密使前去侦察。杨承信惧怕暴露,未敢起事。

同类推荐
  • 走进服务型政府

    走进服务型政府

    本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持编写的记录、总结、阐述多年来宁夏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内容有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解读论证,相关文件、资料的整理,具体工作方案的解读,经验的总结及收到的实效等。
  • “七五”普法365问

    “七五”普法365问

    2016年是“七五”普法开局之年。本书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尤其立足于“依法治国”的背景,致力于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对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依法行政、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环境资源、国家和公共安全、互联网、程序法这几个方面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基本的归纳和阐释,不仅有利于增长读者的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法律修养,更对读者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 红语的力量

    红语的力量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精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90年历史中最广为人知、最具代表性、最精辟响亮的一些红色经典语录,重温党的历史,回顾硝烟岁月,畅想火红年代,缅怀不朽英雄。在启迪中重塑精神家园,在感染中找回失去的信仰,在受教育中坚定红色信念,坚定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决心。
  • 党魂之光

    党魂之光

    本书是以土地革命时期在江西苏区战斗过的100位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为素材,紧紧围绕“党魂”这一核心主题,选择他们当中最动人、最闪光的事迹,从各个不同视角,诠释和解读中国共产党人“党魂”的一部新作。
  •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是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的结项成果。全书约56万字。《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西方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勾勒与审视,显示马克思主义文化从通释文明、教化启蒙、意识形态批判,再到生活方式和生产关系及消费社会解剖等诸多层面的辩证关系。作者关注不同历史时期凸显的理论重点,也关注同一重点在其他时期中的发展。全书分为七个板块展开叙述,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第二国际和列宁的文化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思想、文化研究的轨迹、后工业时代的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传播。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的著作非常稀见,本书可谓是填补学术空白的著作。
热门推荐
  • 月揽朱华

    月揽朱华

    花辞身为妖女,前半生遭人厌弃,后半生惹人畏惧。所有人都盼着她死,唯独她师尊,衣襟染血,将她从地狱带回。重生后的花辞不想惹事,安安分分地当着她的人界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又乖乖听话嫁给了传闻体弱多病,难当大统的太子。直到她大婚当日看见太子那张和师尊一般无二的脸。清冷疏离,淡漠贵气。红烛灯火摇曳,她改了主意,按现在的朝堂局势,她和太子可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派耳目,潜敌营,祸乱敌方,将风起云涌的朝堂玩弄于股掌之间。他从一开始的防备冷淡到后来的在意关心,直到最后……心弦撩动,情欲难绝。人间太乱,地狱太冷,天界太空,我想来想去,唯有师尊身侧,才最让人安心。——花辞非套路文,男强女强,文风轻松,温温柔柔,欢迎入坑。
  • 秋天的叶子依旧绿

    秋天的叶子依旧绿

    秋天的叶子依旧绿,是个人亲身经历,对友情,爱情,亲情关系的随记
  • 地魔祭

    地魔祭

    魔界的故事层出不穷,地魔混乱时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或者一段故事,每个魔兽也有自己的精彩故事,和我走进我的地魔祭,一起去看看我的地魔时代,这是个全新的概念与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你会钟爱的!!!!
  • 弑神之印

    弑神之印

    他出生在皇宫,对于许多人来说那可算是含着金汤匙,穿着黄金衣的富贵命。但他天赋异禀,阴阳师将他定成了祸患的根源,大有除之而后快之意。他的一生都生活在一间狭小黑暗的山洞中。因为太多的巧合,导致他的父王一直在追杀他。由此他走上了一条诛仙的道路!
  • 警戒线

    警戒线

    五年前,她依赖他爱恋他,他却爱上别的女人。五年后,她性感夺目再次出现在他面前,目的只为报复他。当矛盾再一次升级,他身后传来小男孩的一声爹地又是怎么回事?不对啊,怎么越看越像他自己?原来,在五年前,她就已经偷了他的种!
  • 医妃不要休我

    医妃不要休我

    医生凌子宁走在洛阳街头,头顶掉下来一个东西,刚刚好砸中了她。随后,与王爷相爱相杀的剧情。
  • 暗君主

    暗君主

    我生于黑暗,长于深渊!我降临于此,赐汝永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你于黎明前

    爱你于黎明前

    三世缱绻,却依然无法得一美满结局,究竟是天道不公,还是人世无常?一碗孟婆汤下肚,了却的是前缘,进入的是轮回,可为何?那三世的情终究不得善果?问天,天不知……只道二人于黑暗中相爱,于黎明前消亡……“我爱你,应于黎明前,那黎明前的黑暗,给了我藏起过往污浊的勇气……”“我爱你,于黎明刺破黑暗前的刹那,我愿与你于污浊中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