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72000000016

第16章 众生平等(2)

世出世间的根本善法,即十善业道,所谓道在迩而不必求之远。由此十善业的光明大道,而得到世出世间的乐果。杀生乃至邪见名十恶业。所谓十善者,全在于永离二字上。此永离二字的工夫,颇不容易。若此一时虽离杀生,将来或仍行杀,今生纵能不杀,到来生或犹杀,则皆不得谓之永离。必要世世生生尽未来际不杀,才是永离,此须到阿罗汉之位方可。杀生、本指断命根而言;但若杀而命根不断,亦有杀业,但非究竟杀耳。戒杀者不但不杀生,还要注意护生,乃能戒除蚊虻等微细的误杀。杀等十业,在内心上、外境上、历时上,各有上中下之区别。今且举杀业言,内心动机上分三种:一、有嗔恨心知而故杀者最重;二、若有嗔恨的冲动而心不明了,或心虽明了而不嗔恨者处中;三、若无知误杀者轻微。就对境上说亦有三种轻重不同:若出佛身血,杀阿罗汉,弑害父母及有恩者业重;若杀与己同类均等者业中;若杀下等众生业轻。又就起心作业经历时间上说亦有三种不同:若未杀时先有杀意乐,正杀及杀已欢喜无悔者业重;若未杀前无杀意,或杀而悔者业中;若无嗔恨心误杀,杀而即悔者最轻。离杀业亦须依此三种而次第修习,先离粗重杀业,使身不杀;进而更修禅定,使杀心亦深伏;但犹未断,更修智慧令断。虽断杀心,无始之杀业习气犹不易尽,要到佛果方能究竟清净。昔佛在世时与舍利弗同观一鸽,此鸽子见佛不恐怖,见舍利弗犹恐怖,舍利弗问佛何因缘如此?佛说汝阿罗汉杀心虽无,而无始习气犹未断尽,故彼恐怖。

——太虚法师:《太虚大师全集》

世间上最宝贵者莫如生命,任何生命都应该获得吾人之尊重。杀人、害人是最恶劣的行为。就如破坏生态,无视于环保的重要,这也是伤害生命的表现。

你看,一己的私欲可以引起战祸,一念的仇恨可以施与种种的酷刑。甚至于亲人互相嫉妒,朋友彼此残害,不尊重生命已达到极点。为了口腹,生鱼片、焖活鳝、挫鱼、醉蟹、烤鸟、烹虾,语云:“欠债还钱。”但欠命不知要还什么?

“劝君莫打三春鸟,母在巢中望子归。”“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还有古德苦口婆心地劝谏我们:“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姓,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甘肥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应如何?”

其实,大自然一花一木,都有生命,一山一水,都有生机;任意丢弃一张白纸,随便倒掉一掬清水,都是没有惜物惜生的慈悲。可以穿三个月的鞋子,穿了三天就丢弃了;可以用两年的沙发,儿童任意跳跃,三个月就破坏了。父母子女都不知惜物,怎么会惜生呢?因为万物都有生命啊!还有幼儿从小就让他任意玩弄蜻蜓、蜘蛛、小鱼、小虾,直至死亡为止,从小就养成不知尊重生命的习惯,将来残杀人命又何能例外呢?

眼看今日的社会,不但杀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知道珍惜。“自杀”的愚痴,罪业更是深重,每天看社会传播“自杀”、“他杀”、“教人杀”、“见杀欢喜”,这许多幸灾乐祸的现象,实是整个人类最大的悲哀!世间最贵者,即为尊重生命;最恶者,就是残杀生灵。吾爱吾国,吾爱吾家,吾爱吾命,大众能不慎哉?

——星云法师:《迷悟之间》

世间上最大的罪业,无过于杀生,大地有情,都有生命,怎可断其命,让其不能生;我乐他苦,“莫叫阎老断,自揣应如何?”

杀生虽然罪业很重,但也有轻罪,如无意伤害、过失造成,在法律上也会酌情减罪。但对于蓄意的杀人、自杀、他杀、叫杀、随喜杀,都是罪孽深重;即使是动物中的猪、马、牛、羊、鱼虾、蚌蛤,也是上天有好生之德,都不可以随意乱杀。但现在的社会,活鱼十三吃,猴脑、蛇胆生吃活烧,如此杀生造业,社会风气怎么会善良美好呢?所以“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有的人杀生命,有的人不爱惜时间,杀时间也是杀生。例如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任令时间空过,失去生命的意义、价值,这就是杀害自己的生命。

说到杀生,也不一定要用刀枪才有杀伤力,很多人说话,比刀枪还利害。写文章,揭人隐私,毁人名誉,都成为杀生。很多妇女,张家长、李家短,信口雌黄,破坏别人夫妻和谐,造成家庭分裂,这不但是杀人,连家也被毁了,更是严重的杀生。

人类最丑陋的行为,就是自相残杀,每个朝代里,每一次一个野心分子的一场杀伐,生灵涂炭,造成多少死伤!所以如西哲所言,即使战争胜利了,失去了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清朝打败明朝时,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但满洲人的子孙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德国杀害数百万的犹太人,日本人侵略中国,南京大屠杀的残酷行为,都让人谈杀色变。

一个民族不能杀业太重,一个个人也不能长期杀生。对于杀的陋习,杀的罪业,无论当政者,无论升斗小民,都应该及时戒之。如果不相信杀业,难道要等“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时,才能觉醒吗?

——星云法师:《迷悟之间》

众生皆怕刑

从前有一个屠夫,突然心血来潮,想做点善事。他决定供养一位出家人。为了请这位出家人吃饭,他特意买了一个新锅做素菜。出家人用餐时,屠夫很激动,心想他吃完饭,能为我讲佛法,我就放弃屠宰业,改行做别的事。可吃完饭后,出家人一句话未说就走了。屠夫很失望,于是继续杀猪,他死后自然堕入地狱受苦。

许多年过去了,地藏菩萨来到地狱救度众生。他问:“你们中间如有人过去曾做过一件好事,请讲出。以此因缘,必有得救希望。”

屠夫说:“我曾经供养过一位出家人,本来希望他为我说法,我便发愿不再杀猪。哪知他吃后一言不发就走了,于是我仍以杀猪为业,死后就来此受苦至今。”

地藏菩萨用他的智慧观照,发现那位出家人已成正果。地藏菩萨就问这位出家人,是否有这件事。那位出家人惭愧地说:“确有此事。只因我那时学习小乘,只求自度,未能说法度人,于今不安。为了了结这一宿缘,我愿再回人间,度化那位曾经供养过我的屠夫。”

地藏菩萨很高兴,让二人又重投人间,屠夫转世为屠夫,圣者转世仍为僧,二人成了好友。有一天,出家人来看屠夫,只见肉店关门,屠夫垂头丧气。原来他没有钱买猪,只好停业。出家人说:“不用担忧,我借给你二百两白银做本钱,你可继续营业。但有一个条件,我要猪肉时,你必须及时供应。”屠夫一听,爽然允诺。

出家人借了钱,屠夫照常营业。三年无事,出家人也没有要肉。第四年,新继位的皇帝是佛教徒,规定六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全国禁屠三日,违者斩首。恰好六月十九日,出家人赶来要一斤肉,屠夫无肉可给。

出家人说:“借钱时,有言在先。随时要肉,随时供应,你不能违约。”

屠夫自知理屈,便问:“你说怎么办?”

出家人想了一想,说:“既然全国禁屠,你不便杀猪,那么,我有一个折中办法,现在只需一两肉,就从你身上割下一两吧。”

屠夫大叫道:“从我身上割一两肉,难道我不痛吗?”

出家人突然问道:“从你身上只割一两肉,你就叫痛,那么多猪无辜地被你屠杀了,难道它们就不痛吗?”

屠夫猛然醒悟,从此弃屠修道,皈依了佛门。

——《佛教故事》

培养慈悲心

无德禅师教徒非常严格。在他座下,有一位沙弥在走夜路时,不小心踏死一只青蛙。

无德禅师知道了以后,非常严厉地教训道:“你怎么可以随便踩死生灵呢?这是犯了杀生的根本大戒,为免业报轮回,你到后山跳下悬崖去舍身谢罪吧!”

沙弥一听,刹那间犹如五雷轰顶,这才知道闯下大祸,只好拜别师父,万分伤心地走到悬崖,预备殉身谢罪。但往下一看,哎呀!峭壁悬崖,只要往下一跳,便会粉身碎骨。此时命在须臾,沙弥心想:跳下去,必死无疑;不跳呢,违背师父的指示,这可怎么办呢?沙弥左思右想,真是进退两难,忍不住掩面痛哭了起来。

就在他哭得伤心的时候,有一个杀猪的屠夫刚巧经过此山,看到沙弥跪在路旁哀伤痛哭,便上前问道:“小师父,你为什么在此哭得如此伤心?”

沙弥回答道:“我踏死一只青蛙,师父要我跳崖自杀,忏悔谢罪!”屠夫一听,顿时悲从中来,悔恨万分道:“小师父啊!你不过无心踏死一只青蛙,罪孽就这么重,要跳崖才能消业!我天天杀猪,屠来宰去,满手血腥,这罪过岂非无量无边,不知有多深多重。唉,小师父呀!你不要跳崖自杀,让我跳吧!让我来代你谢罪赴死!”

屠夫一念忏悔心起,就毫不迟疑地纵身朝悬崖一跳。正当他随风飞坠,眼见就要命丧深谷时,一朵祥云从幽谷中冉冉升起,不可思议地托住了屠夫的身子,救回了他的生命。

杀生固然是罪孽,但听法后立刻能意识到罪过并肯代人受过确是大大的善行,难怪天有祥云降而立地成佛呢。平凡的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发现它改正它,真的不是一件易事,需得屠夫跳崖的勇气与虔诚,但成果亦斐然,立有祥云来助我上天堂。

——《佛教故事》

不伤害他人,也不伤害自己;当然,最好是帮助他人得到利益。

因此,先从“不要一味的计较”上下手,进而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现前所拥有的”。或许,有人要问:

“如何不计较?如何去珍惜?”

众所周知,佛菩萨以“慈悲”待众生;唯有培养慈悲之心,才能行于不计较,去珍惜的生命流程中。

慈悲的旨趣,是生命流程中的内涵,建立在拔苦与乐的前提之下;生命的关系者,总不外“人”与“事”,基于相互间的运作,必然发动每一个体的欲望;因而,多少分别意识便随着变化,产生不同的作用,展现于人与事的时空之中。

这,有意或无意的,问题发生了。

但,却也是认识问题的时刻。

所以,当问题的时刻来临;如果能够面对问题的关系基因,从中着实的能认识,能了解,必定会发现忽略了的许许多多。

什么是忽略了的?

一味的计较,从不曾珍惜。

假若,认识了计较,了解了珍惜;那么,凡所有的问题,随即迎刃而解了;人与事的内涵,将会是慈悲的生命流程!

您说是吗?!

——白云禅师:《老禅师的话》

同类推荐
  • 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心灵的健康对一个人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忙碌的生活中给心灵放假并放下“包袱”至关重要。本书带领读者共同悟证人生真谛。
  • 禅说心得

    禅说心得

    这婆娑世界便是一片苦海,无论如何都难逃尘世的重压,却又一切尽如镜花水月,繁华过后终成空。无论悲喜,哭过笑过之后,亦为罔然。所以,看惯这尘世浮华之人,苦求解脱,却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依附于禅。那么禅为何物?事实上,禅的本质极其简单,只要放下知见分别、远离价值判断取舍贪著,透彻地直指事物本身,就可以明心见性。
  •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阐述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哲学,运用过去较少涉及的儒教经注、佛教北宗材料,把老庄等作为唐代道教的主流。认为安史之乱是导致隋唐哲学发生根本转折的主要事件;转折使儒教哲学趋于建立自己的心性论,使佛教诸宗归禅,使道教丹术理论心性化。分析深入,且揭示三教哲学发展趋势。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喵仙发家史

    喵仙发家史

    曾几何时唐展只是都市里很不起眼的一个小脚色,每天为了生活努力工作,工作之余还做着代购的小生意,可就是这样一年的工资也不够买一个卫生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唐展终于时来运转,百年的咸鱼翻了身!一次意外的雷击事件,把唐展和一部手机,一只太虚世界的猫妖联系在一起。待看唐展如何搅动两个世界的风云,如何利用两个世界的资源活的风生水起发家致富…这一切即将开始
  • 紫阳圣王

    紫阳圣王

    秦阳,水月星上受万人敬(唾)仰(弃)的老魔头,道行不是最高的,相貌不是最帅的,名气不是最响的。孤傲的外表下,是一颗被他自己冰封了的心。直到苍天给了他一个重头来过的机会,他知道了,原来这世间,还有人能让他讳莫如深,还有能让他怒发冲冠,还有人能让他怦然心动,一念就是千百年。原来,自己的路上,并非只有一人。
  • 巅峰七道

    巅峰七道

    七道者:仁、义、礼、智、信、勇、诡。传说得此七道者,便可超脱轮回。故事的起因是从争夺藏有七道的七张神奇卡片开始...颠覆了天下,只为一人心!!!
  • 爱上了另一个自己

    爱上了另一个自己

    一场车祸,秋沐云被迫换个身份进入上层社会代替白云兮的位置。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起伏的幸福

    起伏的幸福

    在江晓羽的“逼迫”下,程栩迪落入了江晓羽的爱情网,但他们的爱情总是跌跌荡荡,起起伏伏。当他们情定一生时,却不得不异地相恋,各自奋斗。当他们各有所成终于不用异地相思时,却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程栩迪的出轨。江晓羽是否能承受住这样的打击?她会原谅程栩迪吗?
  • 塔奇英雄传

    塔奇英雄传

    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不该只有一位英雄,也不会只有一段传说。她该是由众多的英雄人物,以及他们千古流传的诗篇凝聚而成。塔奇,一个遥远的世界,那里有无数英雄用生命书写着自己的传奇。………………………………………………………………………………………………本书将由多部相对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故事构成,尽力去描绘一个完整的世界。开篇第一部:《克罗诺-破魔者》讲述的是一个平凡少年不平凡的际遇,记录成长,见证苦难,最终,他会成为塔奇世界的一段传说。PS1:业余写手,更新较慢,但绝对用心,请各位观众老爷给点耐心。PS2:求指点,求建议,求喷子喷我……
  • 魔纹足球记

    魔纹足球记

    不一样的足球,不一样的世界,不变的是热血。看官好奇吗?没关系,慢慢看。(玄幻足球,独一份!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已签约,完本有保障,请各位看官放心阅读。)
  • 寒门的逆袭

    寒门的逆袭

    一次回家祭祖发生的意外,为屈星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点点的改变着屈星,从此走上不一样的人生路,也让身边的人改变着。钱不要多,够花就行。我不欺人,但也不是软柿子。权也好,势也好,钱也好,都是过眼云烟。一家人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他想要的......
  • 老君变化无极经

    老君变化无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