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29700000028

第28章 早班车上的姑娘(2)

林静宜:当导演和做文学都是很耗时间的工作,搞编导和文学都需要看大量书,从技巧到实践,也要寻找不同的灵感,我曾经尝试过自导DV片,发觉文学和编导要弄精弄通,不花个十年二十年是难以做到的。因为影视文学专业必须学编导、文学和新闻,而编导和文学两门是最花时间的,我更侧重于文学。至于编导,我会看情况,如果有那样的机遇和条件,我会尝试把自己的小说编成剧本,交给导演去拍,或者与导演一起拍。

记者:嗯。觉得自己的文字受谁影响最深?

林静宜:这个,最深的好像还没有,但是像苏童、王安忆、张恨水的东西我比较喜欢,应该说也受了一些影响,像我写的东西都比较传统派一点,都是受这些传统派作家的影响的。

记者:我看过《黑豹》、《爱在水之湄》等,你的风格不算太多变,那么觉得自己的文字是哪种风格的文字?

林静宜:嗯,我的风格还没有定型,这个应该说和我的年龄及阅历有关。其实你若认真看了《黑豹》和《爱在水之湄》,会发觉它们是两篇风格上差异很大的文字,尤其是在选材上,《黑豹》是关于友情的文章,《爱在水之湄》是关于简单爱的文章,但是有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很散文化,都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而我后来的文章,就是上大学以后的,在很大程度上,小说开始走戏剧路线,这在《逆时钟》里算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当然,这在我未来漫长的创作道路上来说应该不会是太大的转变,我将要写的长篇小说《迷蝶》在风格上又会是一个转变。

记者:啊,新的长篇已经开始啦?关于什么的?

林静宜:这个有点难说,因为文章还没写出来,但是从《迷蝶》的字面意义上去理解,就是跟“释梦”有关的,跟心理有点关系。

记者:那么又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写长篇辛苦么?写作遇到瓶颈,写不下去的时候会怎么办?

林静宜:呵呵,辛苦但幸福。写不下去就好好整理思路,重新回过头来温习提纲,然后在从所写的倒数1000字仔细检查,灵感会慢慢回来的。

记者:从所写的倒数1000字仔细检查,呵,这个方法好特别呀。

林静宜:呵呵,其实没规定那么紧,我的意思是,从倒数第一个场景开始检查起,大约1000—2000字是比较好的,太长了等你看完了那几千字,估计你也没耐心写了。

记者:是这样。

林静宜:但是提纲是肯定要的,我的提纲一列就是一本两本,《逆时钟》我列了三本,都是平时积累。

记者:你应该也是新概念出来的。什么时候参加的新概念,新概念对你影响大么?

林静宜:我是2004年1月参加的复赛,新概念在我看来就是一次活动吧,影响是肯定会有的,对我来说,增添了自信吧。因为我们班当时参加高考的不过十来个人,考卷和职专课本的完全两样,学校也不给我们准备模拟考试,半期考也没有,可以说在高中任何一年中,高三的考试最少,因此我到新概念复赛时发抖了半小时,很紧张,整个比赛过程我似乎都没有进入正常状态,不过这就相当于我高考前的模拟考,以至后来高考的时候不怎么发抖了。但我以为根据不同的人来说,它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它跟谈恋爱一样,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同的人,看待这些事都会有不同。

记者:那么对你写作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呢?

林静宜:环境,其实影响最大的是环境,最小的也是环境。这说来也怪,因为我比较喜欢传统写风,传统的环境对我的影响就大,然而现在太多人在走另类路线,我和他们相比,反而不够传统了。

记者:嗯,作为“80后”的一员,你的小说也大多是青春小说,对“80后”的青春文学怎么看?

林静宜:在上个世纪我是没听说过青春写作的,但是现在认为,青春写作可以分两种理解,一种是写手的年龄,一种是内容。可我就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强调青春写作,中年写作和老年写作似乎就没有那么明显的界线。青春文学只是一种规律,这不能单纯只看为潮流,它只是一个年龄段读者的共同爱好,属于正常规律。就好比说,福建人说话带台湾腔,岭南人说话带香港调,在那种环境下,无法改变,那是规律。既然都成规律,我们自然不能阻止规律的存在。要想改变是非常简单的事,只要你走出一个限定的范围,规律自然发生变化。

记者:我看过你写的一篇关于“80后”的评论,还不错的。写评论和写小说更喜欢哪个?

林静宜:小说。其实写杂文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写完你所说的(《挑剔八○文坛之怪现象》)评论之后,突然发现自己与很多写评论的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有很多进步作者的中期,乃至晚期的作品,从主观心态到客观实践上都会有很大的改变,或者变好或者变坏,我们不应过早地予以一时评论。譬如你在看张爱玲的早期作品和晚期作品就有太大的不同,假若当她二十来岁时就论断了她的能力,她也太委屈了。对此,我在十年之内应该不会再写这样的评论,哪怕对于事态,也将存而不论。事态的发展,本就不是我们一眼所能望穿的,而自己,也有许多不足将要由书籍来弥补。评论家看似理性主义者,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只不过,他们喜欢使用理性的语言来掩饰自己的感性罢了。曾经写过诗歌,写过散文,后来写评论,这些都是比较单一化的体裁,为了避免在杂文里犯下主观意识太强的错误,我将把它融入小说中,既然是小说,夹叙夹议的语言就算偏激了也是可以原谅的。

记者:写过的东西自己会忍不住想要再看一遍么?

林静宜:呵呵,肯定会的,并且写完最后一篇的时候,会有点鄙视上一篇作品,这都是风格未定型的写手常有的心态。

记者:一般作者都喜欢反复阅读自己的作品,文人多自恋啊。

林静宜:这跟自恋两码事,这是一种积极表现。如果写完一篇就丢一篇,我觉得这是不端正的态度。

记者:写文字在你生活中占有多大分量?未来会从事这方面工作么?

林静宜:写文字在我生活中占的分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文学就不一样,文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文学,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从小学起就要学语文。也许有的人不这么认为吧,每个人对文学的理解都是不尽相同的。对我而言,文学无处不在,它与戏剧,音乐,戏曲,绘画等等等等也是息息相关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相互产生灵感。也许我有天不觉得文学是艺术了,那么文学在我的心中就是灵感的化身。这个,也是要看个人的理解了,观念不一样的人的理解也不一样。至于将来,我想至少十年之内我会一直走文学路子,假若有段时间我不从事文学了,但到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文字上来。

记者:写作之外还有什么爱好?

林静宜:爱好多了,我有三大爱好,第一是绘画,第二写作,第三摄影。我在没有发表文学作品之前发表过漫画,自创版的陆小凤,初三时画的,高二被发表了。摄影的比率占我这三大爱好虽不见多,但从小到大那种感觉是不增不减,又不能没有它的。再者,我的次爱好非常多了,看电影,听音乐,拍DV,逛书店,旅游,唱歌,上网,翻旧照片,望着破房子(尤其是里边黑黢黢的)发呆,等等等等,一时半会罗列不完的。

记者:你应该是美女吧?为什么选择“弃演从文”?

林静宜:呵呵,照片上是看不出是不是美女的,其实我很普通,黑眼圈很重,被灯光一照,就看不出来了,加上五官轮廓鲜明的人本来就比较上相,这不能说明是不是美女的。至于弃演从文,刚才我已提到,因为环境导致我安静的性格,缺乏“人来疯”特点的人大多是不太适合表演的,也或许是年龄过了,不怎么适应太流行的娱乐项目,反而喜欢安静地呆在家做自己喜欢的事。

记者:你今年20岁了?

林静宜:嗯,今天刚满二旬,呵呵。

记者:觉得这些年里最美好的是哪段时光?为什么?

林静宜:二十年来,最美好的时光该说是我高中的时光吧,因为环境特殊,压力最大,将我改变了很多,既是最美好的也是挫折最多的时光。高中阶段也谈过恋爱,十七岁恋爱,十九岁失恋,人生观爱情观世界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高中阶段开始有点与社会接轨,接触的人除了学校的(其实学校的那些同学他们也已经很社会化了),校外的认识得更多,有些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工作上很好的伙伴,也是弥足珍贵的。

记者:《逆时钟》真的有你青春的影子?那么你的青春很精彩的。

林静宜:呵呵,是的,其实一个人也不会发生那么多事情,一些事是发生在我周围很亲近的朋友身上的,譬如冯漪曼在歌厅唱歌,藤蓉蓉参加模特比赛,钱霏霏制造谣言等等等等,还有一个,夏寻这个人物在现实中与冯漪曼并不是那么恋爱的,又是套用了我高中一个男同学的生活模式。很多都是经过整理后编出来的,但是都跟现实脱离不了关系。

记者:那么关于青春,你都记住了些什么?

林静宜:关于青春,这个话题太泛了,一言难尽。不过有一点让我感到刻骨铭心的是,它夺去了我太多的睡眠时间,过去因为学业,尤其是做理科作业,不做良心不安,一做就要做好久,并且错误百出,犹如赴汤蹈火;后来因为事业,工作量大,这个还好,最可怕的是寝室同学晚上要聊天,聊到很迟,白天难免起不了床,我如果那样良心又会不安,这真是让人贫血,让人神经衰弱,前阵子还特因睡眠质量不好挨了三针,却不见得睡眠质量有所好转。

记者:你是福州人,那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对于故乡怎么看?对于你现在读书的成都呢?

林静宜:嗯,海边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茫茫的大片海滩,细沙层层叠叠,上面有波光微泛,那是最美丽的。我甚至特地从海边带回细沙,装进朋友送的陶瓷杯里,感觉特别好。福州和成都都有榕树,但是福州的榕树的气质很古典,是超级旁逸斜出的那种,百年老榕树到处都是。福州的空气比成都好,天空也比成都的蓝,成都的古文化和福州相比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成都人热情大方,福州人细心谨慎;成都菜麻辣可口,福州菜清淡宜人……至于更喜欢哪里,这个很难说,各有各的好,福州有我最喜欢的大海,成都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叫我选一个更好的还真不知如何选起呢!

记者:大学生活有趣么?

林静宜:有趣的事很多啊,对我而言,生活中有趣的事无处不在,就算不在大学也很有趣。

记者:未来有什么打算?今天是你的生日啊,生日愿望是什么?

林静宜:打算啊,好好读书,好好写作,好好生活。愿望啊,呵呵,那是秘密啦。至于以后的事啊,我希望我事业有成之后,重新学人物水彩画。

记者:呵呵,还是热爱画的。

林静宜:都爱,呵呵,博爱。

记者:好的,我们就聊到这里。感谢林静宜,呵呵,你真敬业。

林静宜:谢谢,呵呵,应该的。

同类推荐
  • 古诗的艺术魅力

    古诗的艺术魅力

    本书萃选自汉魏至清季的古体诗作品近两百篇,清词丽句,在千古诗史中皆有其流传至今的美学价值。作者的解析凝练雅致,余味无穷,引领读者自行体验古典诗境所特有的美感。
  • 她认出了风暴

    她认出了风暴

    本书讲述了萧红从儿时到死亡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着重讲述了萧红短暂一生的文学成就以及萧红和三个男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萧红的一些进步青年好友状况。萧红在困境之中仍坚持不懈地创作,克服经济困难和身体上的疾病,最终留下了传世名作。其对文学创作执着的精神令后人敬仰,而她的个人遭际又令人唏嘘不已。
  •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

    这是一个亿万人情不自禁地为新时代的到来而歌唱的诗的时代,一个不能没有诗的时代,一个诗人和诗篇喷泉般涌现的时代。想到这些,我就常常要想到新四军。
  • 大地情怀:陈孟东纪念文集

    大地情怀:陈孟东纪念文集

    孟东去世后,有不少老同志、老朋友,在安慰我的同时,还再三叮嘱我说要保存好孟东生前写的东西,诸如工作上起草的各种文件、报告和工作日记等,这些都是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它反映出陕西文物工作几十年走过的历程。希望我能把它整理出来。
  • 学生阅读经典:丁玲散文

    学生阅读经典:丁玲散文

    本书收录了丁玲的《五月》、《河西途中》、《冀村之夜》、《马辉》、《风雨中忆萧红》、《十八个》、《我的自传》等多篇散文。
热门推荐
  • EXO的血族公主

    EXO的血族公主

    她,为逃避婚约,毅然决然离家出走,女扮男装,加入一个奇葩花美男组合——EXO;他们,被突然闯入生活的她,亦是他,勾走了灵魂,命运就是那样巧妙,经历甜蜜与苦涩,期待她与他们的结局。
  • 一颗橘子的季节

    一颗橘子的季节

    一部随性的小说,各种原因各种情绪各种波动各种矛盾各种欢喜各种感情????
  • 春风与你皆上品

    春风与你皆上品

    沈墨辰一出生就被以江氏集团继承人的身份培养,但他对这种生活感到厌倦,离家出走去公立高中读书。在这里,他认识了许多令他一生难忘的人和事,包括林沫熙……
  • 何以记星辰

    何以记星辰

    如果一开始我们的相遇没有被精心策划,没有仇恨,没有隔阂,我们会不会幸福,夏何以看着林星辰,那句‘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始终未能说出口。
  • 如烟往昔

    如烟往昔

    往昔已去,静静地躺在静影里,聆听往昔云烟,看过往已去的那些异趣
  • 虚想症候群

    虚想症候群

    这世上有一种病,类似于精神分裂,有类似于中二病,混淆幻想与现实,一个人的身体却带有两种思想,我叫它为虚想症。我的一生就是一部年度大戏,而且充满了悲剧情节。人们都说人生如戏,那我的人生就是一场“戏”,“游戏”的“戏”,一场没有重头在来的机会的,一次定输赢的大型游戏。键盘敲出来的感情,能有多深。我就告诉你,真的,深如大海,深如咫尺悬崖。
  • 腹黑王爷毒辣妃

    腹黑王爷毒辣妃

    她,本是天地间唯一的魔神,而他,是帝神,是前世的因还是后世的果,让他二人相爱。她为他,放弃一切,他为她,舍去生命,冥冥之中,让转世的二人相遇。曾经,她虚弱的躺在他的怀里说:“遇我,卿可悔?”他说:“遇你,我从未后悔,今生我无法护你,下一世,无论付出何等代价,我都会护你,”她笑了,笑出一种邪魅的美,然后死去,抱着她逐渐消失的身体,他选择了自爆,可是,他们没注意到有一双眼睛一直看着他们。(各位,加我Q哦:2504181500)
  •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毋庸讳言,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其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新闻作品,政治色彩是十分强烈的,是那个时代中剧烈动荡的政治在他新闻作品中的折射,反映了那个时代中社会变迁的某些方面。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新闻事业,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中普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是值得一看的。
  • 绝黛惊辰

    绝黛惊辰

    一个穿越而来的少女,在玄冥大地上,结交好友,一步一步的修炼灵力以致达到最高峰,从脆弱到成熟,从少女到神级的蜕变。。。
  • 天龙之虚竹传说

    天龙之虚竹传说

    二十一世纪,被评为“十优青年”的许竹,从小体弱多病,被病痛折磨。在二十一岁生日的前一天,因病情太重抢救无效,在遗憾中逝去。不想重生天龙世界,成为主角之一的虚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