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78400000009

第9章 贵族庇护制下的维也纳——古典时期音乐之都维也纳(2)

倒是乐队中的第二小提琴手觉得过意不去,向利奥波德求情,让小莫扎特坐在自己旁边拉着玩,也无伤大雅。利奥波德碍于情面,只得应允,但警告小莫扎特不准拉出声音来,“不要让我们听见,不然有你好看的!”第一遍下来,小莫扎特将六首三重奏拉得密不透风、一字不漏。然后,他又得寸进尺,要拉第一小提琴声部。这一次没有人反对,人们恭恭敬敬地将“首席”的位子让给了他。虽然演奏得差强人意,中间也有好几个地方的错漏,但不管怎样,他奇迹般地完成了一个专业演奏家才能胜任的工作。

这不是杜撰的小说,奇迹的见证者就是当时的第二小提琴手、萨尔茨堡宫廷乐队小提琴家雷阿斯·夏赫特纳先生,他事后对莫扎特的姐姐南妮尔亲口讲述了这段神奇的故事。莫扎特一生创造的奇迹远不止这一项,他留给我们的许多谜团至今都破解不开。

鉴于我们无法用文字来说明音乐作品的质量,那么,就用数量来衡量一下这位音乐家的成就吧。莫扎特作品的数量,克歇尔的编号(均以K打头,如K448)有六百二十六个,加上无编号的一百多部,共有超过七百个编号的作品问世。也许,我们有必要解释什么是作品编号。在作曲家创作的作品中,每一个作品只允许使用一个编号。这个作品可以是一首几分钟的歌曲,也可以是长达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的大部头歌剧,均只使用一个作品编号。1956年,著名的菲利普唱片公司为纪念莫扎特诞辰两百周年,出版发行了莫扎特全集,计有四十五集共一百八十一张唱片。美其名曰“全集”,其实不可能真的一部不漏。即便如此,如果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听这套唱片,也要花费半个月以上的时间。也许有人对莫扎特的高产不以为然,因为那个时期的作曲家个个都不是碌碌之辈。譬如莫扎特的前辈、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泰勒曼,一生创作的作品超过千部。但是,泰勒曼活了八十六岁,而莫扎特只活了三十五岁。在这可怜的三十五年里,除却婴幼儿时期无行为能力,真正能够用于创作的,也不过二十余年而已。也就是说,莫扎特的所有作品都是在这二十来年的时间里完成的。事实上,他真正的杰作主要集中在最后的三年里,有时一个星期左右就可写一部交响曲或歌剧。有人曾经做过测算,将莫扎特的所有作品从头到尾抄写一遍——记住,是照抄而不是动脑筋创作——也得花费十数年的时间。

莫扎特作为音乐神童,青少年时代红得发紫。三岁时他就能登台演出,四岁时开始创作(现存最早的作品是其七岁时所作的钢琴奏鸣曲,为了与姐姐共同登台演奏而作)。关于作曲这件事,说来颇有趣:在音乐学院里(莫扎特时代就有音乐学院了),学校能够保证任何一门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胜任工作,惟独作曲系除外。管弦系、钢琴系以及声乐系的学生,通过悉心学习,都能在专业上大幅提高,与进校之初判若两人,但是学作曲的学生,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敢保证他毕业后成为作曲家。莫扎特的例子就能从反面来论证这个现象。没有人知道莫扎特的作曲是从何学来,是谁人所教。虽然他老爹会一点作曲,在他三岁时教了一点写写画画的玩意儿,但是这点儿“学识”与他后来的大师级学问,虽不能说毫无关系,但是老实讲,相距甚远。事实上,莫扎特四岁就可以作曲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随后,他开始周游列国,所到之处,受到王公贵族的争相宠爱。

与许多作曲家一样,莫扎特的外貌算不得英俊潇洒。他五短身材,四肢柔弱,喜欢漂亮的装饰物,只有佩戴这些物品时心里才能安稳。他的初恋对象是阿洛西娅·韦伯小姐,但是这位小姐嫁给了当时维也纳著名的宫廷演员约瑟夫·朗格,莫扎特只得移情别恋,与她的妹妹康斯泰采·韦伯谈起了恋爱(有人说这是她母亲的阴谋)。虽是一母所生,这两个女孩性情却大不一样。康斯泰采平庸愚钝,但身子骨却比公主还要娇弱,稍有不周,便会大病一场。她每年都要去南方泡温泉,莫扎特不仅要为此花费大笔的金钱,还要花时间伺候她。对她而言,生活中的“他”应该是一个有钱的庸才,而不是莫扎特这种恰恰颠倒过来的“天才穷光蛋”。说来可悲,在这个问题上,莫扎特与海顿两人境遇相似。据说莫扎特死后,她改了嫁,才慢慢发现了莫扎特的好处。当全世界都纪念莫扎特时,她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拥有过一个世界上最棒的老公。

说到莫扎特的死,坊间流传着多种版本,这些版本大都与《安魂曲》有关。我们不妨借大作家司汤达的口吻来讲述这个离奇的故事:

一天,当莫扎特正沉浸在一首伟大的幻想曲中时,一辆马车停在门口,一个陌生人要求和他说话。这个人穿着体面,举止文雅得体。

“先生,我受一位要人之托来拜访你。”

“他是谁?”莫扎特问。

“他不想透露姓名。”

“那么,他找我有什么事?”

“他刚刚丧失了一位挚爱的人,怀念她对于他来说至关重要。他很想每年举办一次神圣的仪式来悼念她,所以想请您写一首安魂曲。”

莫扎特被这一席话打动了,那严肃的语调、神秘的气氛令他决定写一首《安魂曲》。

陌生人继续说:“用您所有的才华去创作吧,它注定要由一位行家来完成。”

“这样最好。”

“您需要多长时间?”

“一个月。”

“那好,一个月后我会来取。您的酬金是多少?”

“一百金币。”

陌生人数了钱放在桌上,随后就消失了。

莫扎特出神了很久,突然要求拿来纸笔墨水,尽管妻子乞求他别写,他还是开始了。这种创作的狂热持续了好几天。他夜以继日,热情似乎越来越高,但他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无法支撑这种激情。一天清晨,他失去了知觉,被迫停止了工作。几天后,他妻子试图把那种阴郁的预兆从他脑海中引开,他却粗暴地说:“我是为自己写这部《安魂曲》的,我的葬礼上就要演这首曲子!”

当他继续写作时,他感到身体中的力量日渐消逝,作曲进展非常缓慢。一个月的期限很快就到了,陌生人再度光临。

“我发现不可能兑现原来的期限。”莫扎特说。

“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陌生人说,“您还需要多长时间?”

“还要一个月。这作品比我预期的更有趣,我在起先的构想上大大加深了内容。

“那样的话,我会多付您酬劳。这里是五十金币。”

莫扎特非常惊讶,问道:“先生,你到底是谁?”

“这不重要,一个月后我会再来的。”

莫扎特立刻派人跟踪这位重要人物,看他到底是谁。但跟踪的人缺乏技巧,不久就跟丢了。

莫扎特于是认定那陌生人不是凡人,必定来自另一个世界,向自己宣布死期将近。他更加虔诚地投入到《安魂曲》的创作中,将之视为自己天才的丰碑。他在工作中被一种严重的昏厥病困扰,当陌生人如约前来,莫扎特已撒手人寰。

这个加进了很多文学演绎的故事,从侧面反映出莫扎特晚景的凄凉。虽然他去世时年仅三十五岁,但此时已债务缠身,家庭负担沉重,事业上磕磕碰碰,人际关系也多次出现危机。他去世后,遗体被几个朋友抬去埋葬。那天雨雪交加,送葬的人们还没走到目的地就都折回了,遗体被匆忙投进乱坟堆。康斯泰采当时重病卧床,没能到场。当她数日后前往坟地时,已无法找到准确的墓址。现今,维也纳只存有一座象征性的莫扎特墓,以至于今人想去莫扎特坟头祭拜都不可能。

值得后人感叹的是,一个阅尽人间沧桑、饱受痛苦的人,其音乐风格却永远清新纯净,并无阴暗晦怨之气。他受苦愈深,愈像一个圣徒!他的音乐以明朗开阔的大调为主,绝少用到忧伤低沉的小调(四十一部交响曲中,用小调者仅两部)。

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充满着朝气,予我们以阳光与微笑,此即“含着眼泪的微笑”!莫扎特音乐的“微笑”,兹举几例:1778年,莫扎特母亲病逝巴黎,然而,这一时期前后的音乐作品(如D 大调第三十一号“巴黎”交响曲)却毫无忧伤情绪,如果不知情,仅仅听音乐,倒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快活的人呢;1782年,莫扎特与萨尔茨堡大主教决裂,事业不顺,前途未卜,但此时创作的歌剧《后宫诱逃》却是一派喜庆,“充满了青春的欢愉”;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即便是可以借机抒发郁闷不满的“震怒之日”,更多的还是强调音乐性与合唱之美,将自身的不良情绪藏之心中,不影响他人。

英国史学家P·伍德福特说得好:在音乐史上有这样一个时刻,各种对立都一致了,所有紧张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这个灿烂的时刻!

“李尔王”贝多芬

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笔下,贝多芬活脱脱就是李尔王的化身。莎士比亚将李尔王塑造成一个刚愎自用、缺乏人情味的、不懂得人世疾苦的魔头,是一个备受贬斥的人物;罗曼·罗兰则在贝多芬身上赋予李尔王以新意,至少从外表上看,他延续并发扬了李尔王的遗风。“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宽大的脸,皮肤到晚年才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狂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它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左边的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地不对称。”晚年,他的耳聋十分严重,人们见到的贝多芬更加面目可憎,“脸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胀,狂野的眼睛变得加倍可怕,嘴巴发抖,仿佛一个魔术家召来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

其实,贝多芬与李尔王在性格上相差甚远,不可同日而语。贝多芬固然傲慢专横,固执己见,但心地善良,并无凶残杀戮之气。对上,他藐视权贵,不畏强权;对下,尤其是对那些愚昧刁钻之人,毫不迁就,绝不手软,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说贝多芬心地善良,有他自己的札记为证: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

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

这是贝多芬1792年在他的手记里写的一句诗,足以反映他的从善心愿。在著名的《海利根斯塔特遗书》中,绝望的贝多芬就曾大声向世界辩解:“从童年时代起,我的心灵就一直满怀着善意的温情。”还有一件有趣的事也能够说明贝多芬心灵的纯洁。贝多芬有一个管家,各方面都十分优秀,就是有时候会说谎,而且说谎也是为了他好。但是,贝多芬态度十分坚决地开除了她,理由是:“任何说谎的人都有一颗不纯洁的心,也就做不出好的汤。”

说他藐视权贵,也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一天,贝多芬与德国大文豪歌德在一起散步,回家的路上,他们遇到了皇家仪仗队。歌德见状,立即垂落双手,远远地站在路边,无论贝多芬怎样劝说,他都不再向前走动。贝多芬十分气愤,故意揉皱了头上的帽子,解开上衣的纽扣,把手背在身后,径直朝人群最密集处走去。

人们都认识贝多芬,亲王和官员马上让出了一条道路,鲁道夫大公向他脱帽致敬,皇后第一个跟他打招呼,而此时歌德还远远地站在路边,尽可能地将头低下。

这不是小说家杜撰的故事,它来自贝多芬写给贝蒂娜·冯·阿妮姆小姐的信。

说他对愚昧刁钻之人毫不迁就,绝不手软,其例证更多,兹举一件搞笑的事情:

一次,贝多芬在维也纳著名的天鹅饭店吃饭,侍者将他的菜上错了,贝多芬责怪了几句。侍者欺他其貌不扬,地位卑下,竟无礼地进行申辩。贝多芬大怒,立刻抄起桌上装满卤汁牛肉的盘子,朝侍者脸上掷过去。侍者托了很多盘子,无法腾出手来,只得任由卤汁在脸上流淌。两人开始大喊大叫,而旁人则大笑起哄。最后,贝多芬自己也加入了大笑的行列,因为侍者忙于舔脸上的肉汁,那到处忙活的舌头令人忍俊不禁。

出生于德国波恩的贝多芬,其父是一个有名的酒鬼,业余爱好拉小提琴;母亲是家庭妇女,几乎没什么文化。贝多芬曾对他的学生、著名的钢琴教育家车尔尼说,自己小时候不太受重视,接受的音乐教育糟糕透顶。当他在家里弹奏钢琴时,老爹就会吼道:“乱弹什么?走开,否则我拍聋你的耳朵。”后来,贝多芬的耳朵真的聋了,但不是被他老爹拍的,而是因为讨厌一个很蹩脚的男高音,一怒之下摔倒而跌伤了听觉神经。他的第一部作品作于十五岁,是一首E大调钢琴三重奏(Op.1),后在维也纳出版。二十二岁时贝多芬由波恩迁居维也纳,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故乡。他在维也纳结交过一些朋友,包括李赫诺斯基王子、鲁道夫大公等贵族,并接受他们的资助。

贝多芬虽然终身未娶,但风流韵事并不少见。据说,他对在他家“回课”(学音乐的学生给老师汇报上节课的练习情况)的女学生最好的奖赏,是吻她的脸颊。

有一次,《第九交响曲》的歌手亨丽叶特·桑塔格和卡罗琳·翁格登门拜访,“因为她们想方设法要吻我的手,而且都长得十分俊俏”,贝多芬事后对人说,“我就建议她们吻我的嘴。”这固然是艺术家的幽默之语,但贝多芬的确与一些名媛发生过感情纠葛,并因而创作出了一些不朽的作品,如《献给爱丽丝》(这个“爱丽丝”也许是莫须有的,但这首温馨的钢琴曲一定与爱情有关)、《月光》

(即《升C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悲怆》(即《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热情》(即《F小调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与布伦斯威克伯爵女儿的恋情有关)、《小提琴浪漫曲》(G大调、F大调)等。

同为古典时期的巨匠,贝多芬与莫扎特却大不相同。有人问莫扎特:为什么能写出如此之多的美妙音乐?莫扎特回答,这些音乐本来就存在于天空,我只不过把它们记录在纸上而已,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贝多芬则不然,他也许能够在天空里找到音乐的灵感,却无法像莫扎特那样得到现成的音乐。他是在真正地创作,冥思苦想,呕心沥血,一寸一寸地积攒着音符与旋律。另一方面,莫扎特的音乐总是充满着阳光与微笑,而贝多芬的音乐主题通常是人们通过艰苦的斗争,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是故,那些天赋很高、百事顺遂的人往往不太喜欢贝多芬,也不太信服他的那套非宿命论的说教;而命运多舛、经历过沧桑的人,则对他顶礼膜拜、推崇备至。

同类推荐
  • 大学生艺术素养

    大学生艺术素养

    本书为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类教材,涵盖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及其他艺术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本书从艺术学科的整体性出发,理论与作品结合,图文并茂,以直观的图例诠释艺术形象;立足于崇美扬善、怡情悦性和笃学尚行的人文素养的养成。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清代精神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清代精神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 中国艺术经典1

    中国艺术经典1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画廊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画廊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伟大的画家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一个缩影。这个影子,向森林、河流、山川以及大地上的万事万物投射一束能照见的光。这束光,面对那些画家的跌宕经历与坎坷人生,面对生与死、爱情与孤独。这束光,一位优秀的诗人、小说家,以他的敏感之心捕捉到了。
  •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电影是民俗的一面镜子。影片中,婚殇嫁娶、灯笼火把、秧歌戏曲、皮影小调、朱门石狮、市井乡里,处处都是民俗生活的呈现。一方面,电影成为民俗的影像记载,而且是带有情感体验的影像记载;另一方面,民俗则为电影提供社会生活的斑驳质感,而且是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人居特色的文化质感。
热门推荐
  • 极道圣魂

    极道圣魂

    心不清明难入圣,血不百炼难成魂!都晓得一代天骄陆令平横扫万域,斩妖除魔,却不知男儿初始,混沌世间,腥风血雨中,他又何尝不想放弃!心绕万千柔情,又何时停止过黯然神伤……
  • 不羡神仙羡少年1

    不羡神仙羡少年1

    人族第一傻vs仙族第一疯在这乱世中,如果没法做个无忧无虑的傻子,那就做个令人忌惮的疯子!她是因触犯天规,被贬下凡的仙族少司命,呲牙必报,诡计多端;他是幼年丧母,患有恐女症的人族四皇子,但天生开朗乐观。犹记当年初遇,温泉池畔雾气昭昭,月色朦胧,夕锦从天而降。夕锦至今还记得她和织羽星野那夜的对话,是那样浪漫,又带着传奇色彩。缘,总是如此妙不可言。从此,一人一仙携手沉浮于人世间,查旧案,揭往事,搅得天上人间不得安宁。
  • 不死帝皇

    不死帝皇

    2012年,世界末日,地震、火山、海啸频繁爆发,人类社会混乱,在这关键时刻,数万直径达数百公里的外星飞行物降临地球,自称来自阿尔法星系,奉星系总长之命,前来救助地球人类,并提出“人类存亡迁移计划”。在采用计划之后,联合国又提出了“虚幻星途”议案,最终议案通过。利用外星人的新科技,制造大型虚拟场所系统——《重生九洲》,在星际迁移的旅途中,人类都将被植入新的记忆,生活在虚拟的九洲大陆之上——故事,是从神玄奇幻东洲大陆,白虎城区,赤城山,元宝村,一名叫夏明羽的普通小子身上开始的……
  • 人类的奥秘下(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人类的奥秘下(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人类的进化,从来都是以一连串的问号开始的,始终都是以一系列的答案发展的。虽然,今天人类的未知世界依然非常广阔,太多的未解之谜依然等待着人们去探索与破解。但永不屈服与不懈的挑战,从来都是人类的优秀传统。为了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为了明天的光荣与梦想,谜底将逐渐被揭开,文明将不断被创造,一个无限美妙与神奇的新世界,将在未来向人类招手。
  • 元素精英(科学新知丛书)

    元素精英(科学新知丛书)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微量元素这一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揭示了某些疑难病症的微量元素起因,讨论了有关微量元素用物的研制,探讨了中医药中微量元素的应用。本书适合初高中文化程度的读友,有助于在微量元素领域开阔眼界、活跃思想、拓展市场、创新事业时,随手翻翻或有裨益。
  • 陆医生你家夫人帅炸了

    陆医生你家夫人帅炸了

    【1V1双重人格女教授X国际心理医生】京都姜家有一女名叫姜芷,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她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别人家的孩子,脾气出了名好。哪知有一天,这乖乖女开着一辆吉普车死活要逃出姜家。……京都陆家是贵族尖尖端有一子名叫陆司宸。陆司宸这上半辈子活的是人不人鬼不鬼,生命中他努力抓住的光也随时可逝去。圈子里的人看到他也总会背地里骂一句“残废”。哪知曾有一天,这废物仅握着一块怀表为一人设了一个局,颠覆了整个京都。大抵在姜芷心里有两个人碰不得,一个是青梅竹马的陆司宸,一个是保护了她半辈子的姜词词。当有一天这两人互相残杀时,她会选谁?
  • 冥客山

    冥客山

    “一页纸至千里,一柄剑追万里,不论身不论名,九承永远忠于您”少年举起手里的剑递给座上的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你说,我怎么才能把这情根拔起?”一双眼透露着悲伤地看着远方的那人。……“臣曾说过,不论平地与山尖,不论天涯与海角,必不负君恩,现在,是臣回报您的时候了……”台上的人嘴角露着淡淡的笑容,眼神温柔的望着台下的人,微微动身作了一揖
  • 你是我唯一的告白

    你是我唯一的告白

    他很傲娇,却将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墨然;他的霸道,只有墨然一人所有;他的情话,只让墨然一人知道。”墨然,你以后就是本少爷的了。“”我什么时候是你的了!““从现在开始”“我......”墨然被抵在墙上无话可说。墨然虽小志成,却抵不过高颜值高智商高情商绝对霸道腹黑的他......
  • 你我厌离

    你我厌离

    失去所有的你抛弃所有的我,终会离开,化为温柔。
  • 悬疑故事屋

    悬疑故事屋

    苏明买了一个系统,原以为是个玩具,却不曾想到是冒险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