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52300000023

第23章 爱唱反调(8)

其实,苏轼对于李廌的事一直放在心上,苏轼还与范祖禹商量一同向朝廷举荐李廌,但二人因故相继离开朝堂,因而没有结果。据李廌自己在《师友谈记》中的记载,苏东坡有次和他的僚属聚会,东坡举起满满一杯白酒对欧阳叔弼、陈伯修二校理和常希古少尹,说:“你们三位都把这杯酒喝干了,我才告诉你们为什么受罚。”三人饮罢,东坡说:“你们三位都担任主管,却没有举荐李方叔这样的人,即此就可以罚你们。”这三位人感到惭愧,忙着道歉。当时张文潜也在席上,却也举起大白之杯,对东坡说:“先生也应当喝这杯酒。”东坡说:“为什么呢?”文潜说:“先生从前主持贡举,也错失了李方叔,岂不和他们犯了同样的错误。”苏轼曾向有关部门多次推荐李廌,由于党争苏轼的川党失势,李廌自然受到连累,再也别想求取一顶乌纱了,终是布衣一生。

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卒,李廌步行到东坡逝世的常州,作文以祭之。所作《吊东坡文》言辞悲恸,文气奇壮,一时为人传诵。《曲洧旧闻》。东坡的儿子苏过居住在许昌时李廌多次和他相会交游。

北宋大观三年(1109),五十一岁的李廌身患重病去世。凄苦一生的李廌真的是一无所有,身无分文,贫穷到给自己买口棺材的钱都没有。县令李佐哀其凄凉,带头募集银两买了口棺材,这才安葬了他。其实早在李廌读书时,就因为家境贫穷而致使三代祖先灵柩没钱安葬,只能寄放在庙里。李廌泪流满面对他的老师苏轼说:“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忠孝的意义,现在我的祖先、双亲未葬,我还学什么呢?”就告别他的老师,想去赚钱来完成安葬亲人。苏轼大为感动,对李廌予以资助,又告知朋友共同帮助他。李廌才得以把他三代祖先的灵柩安葬在华山下。

李廌虽然布衣一生贫困潦倒,但其词语俊,颇有苏轼的清新之味,一样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他的词代表作是《虞美人》: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这首词描写春夏之交的雨景以及由此而生发的思念情绪。一反寻常怀人词的凄恻,极淡远清疏之致地表情达意,作者与景刻画入微,引人入胜,为这类题材开拓了新的境界。

近代词人况周颐《蕙风词话》对这首词评价很高,说“好风”一句,确有此景而又“似乎未经人道”;结尾“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一句,“尤极淡远清疏之致”。

李廌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答赵士舞德茂宣义论宏词书》是重要的文学批评作品。《师友谈记》1卷,记载了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关于治学为文的言论,为后世研究宋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资料。赵序有“鉴裁明当,语胜理诣,翰墨娟秀”之语称赞李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其“妙中理解”。

在苏门最得意的六君子当中,李廌幼失双亲,孤苦伶仃,最为凄惨;布衣一生,贫困潦倒,最为贫穷;无银葬亲,无钱葬己,最为悲情。

读李廌的人生,真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乌台诗案”害东坡的始作俑者竟是科学家沈括

科学与文学,本是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领域。你搞你的科学研究,我搞我的文学创作,本来应该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相安无事的。不知怎的,有位科学家搞科研之后闲暇功夫有个嗜好,就是袖口里总藏着小纸条,收罗每位朝官的不臣之言,背后算计同事,然后向上级告密讨好,以表示自己的忠诚之举。这真是天下之大,林子里什么鸟都有。

这位科学家就是北宋的沈括。沈括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博学多才、成就显著。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晚年以平生见闻研究,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而名垂青史。《宋史·沈括传》称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沈括“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沈括在历史上还有改革家的名号,这就是说他这个人很喜好政治,政治嗅觉灵敏,检举揭发他人的政治手段也不一般。

沈括生于北宋天圣十年(1031),比苏轼大五岁,却晚他六年中进士。治平三年(1065),苏轼进入史馆,而沈括在前一年入昭文馆。北宋沿袭唐制,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通名崇文院。这位科学巨匠与文化大师苏轼这样就有了同事的经历。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在皇上的支持下,王安石进行了大刀阔斧激进的改革。沈括积极参预变法运动,受到王安石的器重和信任,担了管理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三司使等许多重要官职,还是朝廷派出考察新法执行成果的钦差大臣。这个沈括一心想要抱住王安石的大腿,他在到处考察后,只是报喜不报忧,汇报说全国百姓都热烈拥护朝廷新政策,国泰民安,万事大吉,一派升平。

苏轼却与王安石这位“改革总设计师”观点不一样;也和沈括这位钦差大臣“所看到”的不一样。在王安石推行新政如火如荼时期,苏轼历数推行新政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指责王安石“怀诈其术,以欺其君”,还说如此这样推行新政将会导致亡国。“今日之政,小用则小败,大用则大败,若力行不已,则乱亡随之……”苏轼是一位勇于直谏、嫉恶如仇很敢说话的人,苏轼所见到的和沈括所言完全相反。苏轼和王安石领导的新政集团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对阵。

因苏轼一再和王安石“作对”,苏轼无法在朝廷上立脚,他要求外放被下放到了杭州担任通判。熙宁六年(1073年),沈括作为钦差大臣,到杭州检查农田水利建设。临行前向神宗辞行,宋神宗对沈括说:“苏轼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沈括果然按照宋神宗的圣喻对苏轼“格外关照”。

沈括到了杭州,查访农田水利以及新法实施的情况后,虽然他和苏轼政治观点不同,但不妨碍“与轼论旧”,毕竟他们曾经是老同事老朋友。沈括和苏轼一见面,嘘寒一番,回忆“昔日同在馆阁之事”。临行时他向苏轼索要他最近的诗文,苏轼不做多想,把当时写的许多诗词,包括后来授人话柄的《山村五绝》、《吴中田妇叹》等都手书一份给了沈括。沈括一回京城,在苏轼的诗文中寻章摘句找出一些贬低诽谤新政的句子,加以详细的“注释”后分给宋神宗、王安石、吕惠卿。沈括说苏轼的这些诗句如何居心叵测,如何恶意诽谤新政,“词皆讪怼”,藐视朝廷讽刺皇上等等。沈括此举,希望在王安石跟前立一大功。可他没料到,王安石对他的邀功之举根本不予理睬。王安石经过一些事情已经改变了对沈括的看法,他对神宗说:“沈括是小人。”

有人说,致使苏轼陷入文字狱“乌台诗案”的罪魁祸首是王安石。不错,王安石是看不上老和他作对的苏轼,但王安石还没有卑鄙无耻到使出蓄意栽赃无中生有这种小人伎俩。“苏轼惹祸,根源在沈括。”也正是沈括从苏轼的诗文中嗅出他的“反动语调”;也正是沈括出卖苏轼邀功请赏的举动,才为苏轼日后陷入“乌台诗案”险些丢了老命引燃了导火索,换句话说,沈括就是“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

元丰二年(1079年),李定、舒掸、何正臣、李宜四个变法集团的主要官员,他们借鉴拾起沈括曾经的做法:从苏轼诗文中断章取义,罗织罪名,弹劾苏轼,导致苏轼入狱,他们欲陷苏轼于死地,因而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在这起案件中理想、身心遭受严重打击,还险些丢了老头皮。虽然,苏轼入狱沈括不是主谋,但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沈括,“乌台诗案”正是以沈括上呈的那些“发现”为基础的。“其后李定舒掸论轼诗置狱,实本于括。”

王安石罢相后,被他喻为“小人”的沈括没有辜负王安石给他的评价,风向立马变了。他和王安石划清界限,给王安石一击,摇头一变立马诋毁新法。沈括向新宰相吴充上书,历数了王安石变法的很多弊端。吴充也是很看不起沈括为人的,他转身就把沈括检举王安石的报告递给了神宗皇帝,神宗一看,沈括这人两面三刀,朝秦暮楚,这不是落井下石吗?做人哪能这样啊?于是开始冷遇沈括,后将他出知宣州贬出去了。元佑年间,苏轼在杭州当差,沈括居然跟没有发生以前的事一样,还经常跑到苏轼那里去叙旧,每次都恭恭敬敬地礼数周全,苏轼早已看不起他了。脸皮厚也是小人生存不可或缺的法宝。

南宋王铚《元祐补录》记载了沈括这一丑事。“沈括素与苏轼同在馆阁。轼论事与时异,补外。括察访两浙,陛辞,神宗语括曰:‘苏轼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括至杭,与轼论旧,求手录近诗一通。归即签谶帖以进,云词皆讪怼。其后李定舒掸论轼诗置狱,实本于括云。元佑间,轼知杭州,括闲废在润,往来迎谒恭甚。轼益薄其人。”

沈括与苏轼曾是朋友不是政敌。那么,沈括为何要陷害苏轼呢?这是人们十分想要知道的。余秋雨大师在《东坡突围》中说,“这大概与皇帝在沈括面前说过苏东坡的好话有关,沈括心中产生了一种默默的对比,不想让苏东坡的文化地位高于自己。另一种可能是他深知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不同,他投注投到了王安石一边。但王安石毕竟也是一个讲究人品的文化大师,重视过沈括,但最终却得出这是一个不可亲近的小人的结论。”

沈括出卖苏轼或许有余秋雨大师所说嫉妒的成分在里边。但我想,沈括绝不会糊涂到拿自己的短处去和人家的长处相比较的。我却认为沈括是政治舞台上的“顺风倒”,那方强势他就倒向那方。苏轼和王安石对立,沈括看到王安石势力大,他便将赌注投到了王安石一边,因而主动陷害苏轼以取媚王安石。政治立场决定了他与苏轼的对立。当王安石的变法失败后,他又投向保守党,检举指责王安石变法的诸多弊端。这是沈括的道德人品、操守修养缺失所决定的。

沈括在朝廷上掺乎的事还不少。北宋时期,辽和西夏经常到中原地区掳掠人口牲畜,侵扰不断,严重影响了北宋王朝的安定。沈括是坚决主战的,熙宁七年(1074)他担任河北西路察访使期间,他参与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对兵器制造也提出了一些意见,他还编了《边州阵法》、《修城法式条约》,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在军事科学上。

熙宁八年(1075),辽国派使者向宋朝廷索要河东黄嵬这一片土地,宋神宗派沈括出使辽国。出使前,沈括遍查两国间的地界书,义正言辞地驳斥辽方的争地要求。沈括到辽国后,双方进行了六次谈判,沈括都坚持不做丝毫退让,契丹知道了沈括的意志不可动摇,只好提出索要天池的要求。此件事记载见《宋史·沈括传》。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宋军在永乐城之战中被西夏所败,沈括在战役中负有救援不力的责任,被贬均州(今湖北省均县)团练副使,随州安置,形同流放。从此,沈括的政治生命宣告结束。

宋哲宗元二年(1087),沈括完成《天下州县图》,这本书他编修了十二年。被哲宗特许亲自到汴京进呈。次年,定居润州(今江苏省镇江)梦溪园。沈括晚年在梦溪园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此外还有一本《忘怀录》。《梦溪笔谈》的问世,被视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上里程碑式的典籍之作,它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奠定了沈括科学家的的历史地位,也因此被忽略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变脸”。

因为“乌台诗案”,沈括为自己涂上一笔永远无法抹去污点;否认沈括的人品,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沈括科学成就的肯定。

东坡与竹的一世情缘

从古到今中国文人最普遍喜爱的植物非竹莫属了。除此君,无有可替代者。

君不见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咏竹、爱竹、嗜竹者不乏之人。竹子虽已不再作为书写文字的工具,传承文化的载体;但竹子并没有因此而作别文化,远离文化人的生活。而其早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被历史赋予一种荣耀,一种光芒,这是因为它和文人拉扯上了关系,就不再寂寞了,就大出风头了。如果用一种植物来形容中国文人,古语早就有“君子比德于竹”之说,舍此君其谁呢?竹本身四季常青,坚贞不屈,格高韵胜,虛心而直,不畏霜雪的特点恰恰契合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清高一面,暗合这类群体的道德意识,由此成了文人雅士精神人格的化身。

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而只有竹因其具有崇高品质的象征,才被赋予崇高至上的无可比拟地位。它被喻为全德君子,常作为君子高洁、挺拔、风雅人格的写照。文人雅士不论在失意之际还是得志之时,都喜好以竹自喻,以竹明志,以竹修心,以竹怡情,以竹养性。因此说,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像竹子一样成为一种民族性的象征,对人类文明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诗经》中有“绿竹青青”、“绿竹猗猗”、“绿竹如箦”之句。后世吟诵竹者犹如吟月、吟酒,皆如星辰浩瀚,不可胜数。“竹下品茶则绿色盈盏,竹下饮酒则翠绿满怀”,这是人人向往的惬意之所。屈原在《离骚》中有“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魏晋时代有“竹木七贤”纵情逍遥于竹林中;唐代有“竹溪六逸”纵酒酣歌于竹海之处。这些千古留名的那个不是爱竹喜竹之士。

晋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此地有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晋书·王徽之传》记,“王尝居空屋中,便令种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大气磅礴的李白,“萧萧见白日,汹汹开奔流”。杜甫爱竹不仅表现在“平生歇息地,必种数竿竹”的生活中,而且还体现在精神追求上。白居易爱竹,既用之娱乐精神也不忘满足口腹。在《养竹记》中,他总结出竹的节操,“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他把自己的栖身所在设计建造成“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的环竹宅地。王维更沉溺竹之禅境,《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柳宗元的《竹》里有云“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南宋陆游作有《东湖新竹》,“插棘编箩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明代徐渭在《风竹》讲,“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以画竹咏竹闻名于世的清代郑板桥更是满怀虔诚,“山竹为君,石呼为丈。赐以佳名,千秋无让。”

到了苏东坡这里,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东坡来了个全方位的:爱竹、咏竹、赞竹、画竹、食竹。这位创新大师与竹有着道不尽的一世情缘,因而开创了新的天地。

熙宁六年(1073)春,苏东坡出任杭州通判时,曾下塌在“绿筠轩”中。他在“绿筠轩”临窗远眺,只见满目皆是苍翠欲滴的茂林修竹,景色宜人。东坡畅怀写下了这首传唱千古的名篇。

同类推荐
  • 石屏传

    石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石屏传》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
  • 南斗文星高

    南斗文星高

    罗孚先生长期在香港文化界服务,与香港大多数知名作家过从甚密并对许多著名作家在香港的行止了解甚多。本书即是作者用独特流丽的文笔对当代著名作家在香港的活动情况和他熟悉的香港本土作家们作了精彩描述,他们当中有鲁迅、巴金、萧红、叶灵凤、聂绀弩;还有有香港文坛的拓荒者、早年的健笔,如曹聚仁、三苏、侣伦、刘以鬯,也有仍为当今读者熟知的作家金庸、梁羽生、董桥,还有女作家小思、西西、亦舒、林燕妮、钟晓阳等。作者饱满而风格化的笔触,着重展示了与香港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家们创作和人生的精彩之处,并将他们的人格文品融合在一起,巧妙地插入他们的趣闻轶事,令人读来如见其人。
  • 墨迹

    墨迹

    曾子墨的自传《墨迹——留在生命和记忆中》一书,清晰地回溯了她在华尔街从事投资银行的巨大成功,进入全球顶级企业并被认定:“不惜代价,一定要雇用”、“因为子墨,我们乐于接受中国女孩。”书中幽默地展现着一个中国女孩的智慧和努力,参与完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操盘新浪上市。在金融事业的巅峰之时,曾子墨毅然放弃令无数人羡慕的高薪工作,加入了自己一无所知的电视媒体行业,几年后,曾子墨在凤凰卫视独树一帜,她的感悟深刻而令人震撼。
  •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著名作家罗银胜的一部倾力之作,演绎了一个文艺青年的梦想之路,同时也是一本内含文艺见解的轻松读物。记述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领军人物贾樟柯的成长历程,以及富有个性的独特导演经历,尤其是对贾樟柯心路历程的描写十分细腻,不少是独家披露,一个文艺青年动人的成长故事跃然纸上,相信一定会勾起曾经或正在抱有文艺梦的青年的追忆和共鸣。 生动展现了贾樟柯对电影、文艺理解的精神世界,让我们认识到,贾樟柯的思考和探索,触及文艺的核心和本质。
  • 法拉第

    法拉第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Faraday,1791~186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他的-生在化学、电化学、电磁学等领域都作出过杰出贡献。1791年9月22日,法拉第降生在英国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的铁匠家庭,他的童年是十分凄苦的。但是,小法拉第不畏贫穷,不惧清苦,他十分勤奋好学……
热门推荐
  • 完美女配修仙

    完美女配修仙

    仙道无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轩辕天一大概是这四万年过得太顺风顺水了。为了找那无良的爹,以及那失踪了四万年的母亲,火急火燎的飞升到神界,本以为成了神皇就能在满天神飞的神界有一片立足之地了,就可以找到那无良的父亲了,结果累死累活找了万把年还是没找到。在轩辕天一感叹实力不足的同时,最后终于有一丝线索了,却在冲击神帝渡劫的过程中被人给暗算了。本以为会魂飞魄散,结果醒过来的时候却在一个黑乎乎的鬼地方,神识一扫,居然是在人的肚子里!好吧!我重生了,居然还是在一篇玛丽苏女主修仙文中,还是一号女配,好吧,女主你悲剧了!女主既然杀不了,那就控制如何?命在我手里,任你如何兴风作浪都白用!女主男主算个毛!元婴化神算个毛!本皇的心中只有大道!!神界,总有一天本皇会回来的!您的鼓励是便我的动力!(新书急需收藏,推荐,打赏,道友们,我渴求推荐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从域外归来了

    我从域外归来了

    数千年后,已是沧海桑田。我在域外呆了多年,再次回归地球,曾经熟悉的人和物早已经不在,满眼都是陌生。异能者迭出,武者掌权一方,变异兽吼声震天,这个地球,终究与记忆中的不一样了。 转世者如星点缀,各方神灵降世,一场大世之争,终将缓缓拉开序幕...
  • 唤我之名

    唤我之名

    九天帝女夜安珞跌阶,并活不过二十岁,为重修幻术,延长寿命……
  • 天之号角

    天之号角

    抽刀断岳的刀峰豪杰......剑出擎天的剑谷奇才......啸傲山林的八王子嗣......天下莫敌的妖皇后人......年轻一代中本该是众星拱月的佼佼者,却在横立于天边的四颗“太阳”下,黯淡无光。本书所写,是第五颗太阳——“黑太阳”的崛起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以心为结

    以心为结

    “以心为结,闻思而动,以结为心,平淡如水”“下辈子,我还来找你”每晚都会都会梦到一个老夫妻躺在床上,男的对着女的微笑,说着上面这段话。
  • 倒追校草48天

    倒追校草48天

    “从今天开始,本少爷赋予你追我的权利”她抿了抿嘴,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只有两个月”她吃惊地张大了嘴,不会吧?“而且今天不算”她无奈地低下了头,认命吧。“你不可以亲我、不可以抱我、不可以在别人面前秀恩爱、不可以和别人说我们的关系、不可以和我照相、不可以和我穿情侣服、不可以和我在一起吃饭、不可以来班里找我、不可以、、、”听着他一个条件一个条件地附加,她整个人都崩溃了。“要是你做不到的话、、、”她盯着他手里的情书,无奈只能暂时向恶势力低头了。
  • 静坐暮深等晨光

    静坐暮深等晨光

    双向治愈文宠文“这个世界有些不一样了”“为什么...”因为,少了你。秦熙倚靠在漂泊的船头,指尖的香烟泛着星光,看向透着晨光的天空。侧脸盯着身旁的清冷男人,笑了出来。“沐辰,你会是我的救赎吗?”会吗?男人抚平她凌乱的发梢,大概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