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93200000012

第12章 情到痴极能移性——黛玉性格侧面动态分析

如果说《红楼梦》一书“大旨”在“谈情”,“谈情”又侧重在对“儿女之真情”的书写,那么,林黛玉形象便臻于这种“儿女之真情”的极致和诗境。在《红楼梦》隐喻性的神话建构中,林黛玉的神话“前身”,便是那位下凡以眼泪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情”的绛珠仙子。而按原著构思,小说故事尾声有警幻揭示情榜的情节,情榜对林黛玉的评语便是“情情”二字(己卯本第十九回批语)——所谓“情情”,其意便是用痴情回报情人。

林黛玉简直成了“情”的象征,“情”的化身。她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为情而喜,为情而悲,为情而耗尽心血,为情而流尽眼泪,为情而“忘其有身,忘其有病”(戚序本第五十五回回后评语)……她对贾宝玉的痴情痴到忘身忘我的程度,也深深影响着她对周围人和事的态度,潜移默化改变着她的心态和性格。

说到黛玉其人其性,都会提及她的嫉妒心强、使“小性儿”、说话刻薄等等。这自然没说错。但是,她性格的这些侧面,往往与她对宝玉的一片痴情难分难解地联在一起,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加以评说,必须把它们同宝黛钗爱情婚姻纠葛联系起来进行动态分析,才能作出恰如其分的考量和评判。

如果说人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变动不居的动力系统,那么,“性格作为个人的心理特性,它是稳定的,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性格既在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又在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中变化”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2版,第189页。。而性格结构中,不同侧面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即动力性又不尽相同。黛玉的嫉妒心强、使“小性儿”、说话刻薄等并非她性格中最基本、最稳定的侧面,既不是与生俱来,更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又恰恰与宝黛钗爱情婚姻纠葛发生发展过程基本同步。

黛玉未进贾府之前,只是一个“言语举止”“不凡”、“不与近日女子相同”的女孩子,未见什么异常的表现。她进贾府之初,宝钗来贾府之前,她与宝玉也“亲密友爱”,“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这种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亲密无间关系,在天真无邪的童雅友情中渗进了朦朦胧胧的异性恋情。

薛宝钗的突然到来,黛玉的平和心态开始失去平衡,宝黛亲密和谐的平静关系也如投进一块石子,开始激起涟漪和波澜。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第五回)。作为很会做人、善结人缘的宝钗,与性情中人、我行我素的黛玉,原属两种不同人格类型,但贾府众人舆论和下人评价,多是扬钗而抑黛,厚彼而薄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并似乎预感到某种威胁。

事实证明,她的预感并非完全是神经过敏。宝玉在对宝钗一次看望中,二人通过互相“赏鉴”作为“金玉姻缘”象征物的“通灵”宝玉和项圈金锁,或直接或间接、或明显或含蓄微微流露出爱慕之意。正当宝玉在就宝钗身上冷香来源和她亲热说笑时,黛玉无意走进来,见状自然心里不悦,说“嗳哟,我来的不巧了!”话中“半含酸”意;其后,在和雪雁说话时,也含沙射影、指东说西“奚落”了宝玉(第八回)。这是黛玉对宝钗第一次隐约流露出嫉妒,同时与宝玉略使了点“小性儿”。但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事出有因。

事过已久,一个中午,宝玉“自去黛玉房中来看视”,两人说说笑笑,情意绵绵,显得十分亲热融洽。当宝玉从黛玉袖中闻得一股“令人醉魂酥骨”的“幽香”,要寻根究底弄清香从何来,黛玉在说话中便借机讽刺宝钗的“冷香”,又笑问宝玉“你有‘暖香’没有?”宝玉茫然不解,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第十九回)黛玉对宝钗的嫉妒,对宝玉的猜疑,说话的尖刻,在此均显露端倪。同时,这也是黛玉借说笑第一次点到“金玉姻缘”之说。己卯本第十九回批语说,“金玉姻缘”之说是“阿颦一生心事,故每不禁自及之”。黛玉已意识到她与宝玉的爱情,不仅面临宝钗这个强有力的情敌,而且在宝钗背后,更有“金玉姻缘”之说及其象征物所代表的神示权威、世俗观念和家长意志,这是更可怕的威胁。

第二十八回,元春命太监带到贾府“所赐的东西”,独宝钗“与宝玉一样”,宝玉感到意外,怕引起黛玉不快,便命丫鬟把自己所得到的东西送到黛玉处任她挑拣。黛玉拒绝了宝玉的好意,说道:“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对宝玉赌咒发誓的辩解,她又说:“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此时的宝玉,尽管倾心于黛玉,但对宝钗也不无爱慕之情,因而在黛钗间的确不时流露出左右摇摆。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宝玉与黛玉刚一“走开”,黛玉的话音犹在耳,宝玉就缠着路过的宝钗要看她左腕上的“红麝串子”(元春所赐);宝钗褪红麝串时,他“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宝钗的形容”,宝姐姐比林妹妹“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此情此景,恰恰又被并没走远的黛玉看得一清二楚,令她哭笑不得,只能把痛苦和怨怼化为冷幽默,将被宝钗美貌惊呆了的宝玉比作“呆雁”,并“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精神上倾心于林妹妹,体貌上又艳羡于宝姐姐,这正是他此时感情天平上既有所倾斜又时有摇摆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黛玉嫉妒宝钗、不满宝玉的直接原因。

随着时间推移,年龄渐长,宝黛爱情在日益深化。爱之越深,求之越高,不仅要求彼此感情专一,更要求相互理解信任。宝黛二人都在注视着对方,考验着对方,试探着对方,但由于都“将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反激,因而反被以假作真,“两个人原本是一个心”,“反弄成两个心了”,于是演成一场“三岔口”摸索打斗式的“口角之争”,直闹到一个气得“砸玉”,一个气得“伤心大哭”(第二十九回)。至此,黛玉的嫉妒心、“小性儿”和说话尖刻都表现得相当充分,但这不仅因为她对宝玉爱得太痴、宝玉却对她爱而不专,同时也是基于性爱固有的排他性,不容许任何第三者的插足。如果说这是一种弱点,那么,也应当是在类似“主客观”条件下人所共有的普遍人性弱点,而绝非“世俗中一味酸妒”的妒妇那种非理性、攻击型的病态人格。

较之过去二人的小吵小闹、假吵假闹,宝黛这场求近反疏、弄假成真的“口角之争”,是前所未有的激烈。但是,正如夏季电闪雷鸣的阵雨之后便是云开日出的晴天,这次激烈争吵,恰恰是两人心灵贴近、爱情成熟的前奏。第三十二回,针对湘云劝说仕途经济一事,宝玉“竟不避嫌疑”地回答“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原本对宝湘关系也生疑心的黛玉,恰巧“听了这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顿时心上对宝玉的所有疑云一扫而光。紧接着,黛玉又听了宝玉面对面向她倾述了肺腑之言,更“如雷掣电”,深受震撼,“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诉肺腑”的情节,正是宝黛爱情经历种种曲折终于达到成熟的显著标志。自此以后,黛玉仿佛变了一个人,脾气不再那么焦躁易怒,变得比较温柔平和,再也没为“金玉”之事同宝玉发生嫌隙“口角”,对宝玉爱情更加蕴藉深厚。就在宝玉向黛玉诉肺腑后,“两个人怔了半天”,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这段描写,感人至深,黛玉的不说之说,胜过千言万语,两心相知已达到高度默契的程度。宝玉挨打后,黛玉前来探视,“半梦半醒”中的宝玉听得有“悲戚之声”,睁眼细看,只见黛玉“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听了宝玉宽慰她的一番话后,黛玉“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第三十四回)“万句言词”都化为这样一句寓婉劝于柔情的话语。其后,她把自己对宝玉的一片痴情,融入了题赠于宝玉所送手帕的三首情诗中,戚序本第三十四回回前评语云:“两条素帕,一片真心;三首新诗,万行珠泪。”诗中深情,由此可知。

宝玉“诉肺腑”之后,黛玉不仅对宝玉使“小性儿”的情况已不复再见,对宝钗的嫉妒也开始淡化。第三十六回,宝玉在床上午睡,“宝钗坐在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帚子。林黛玉见了这个景儿,连忙把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招手叫湘云”,湘云“忙也来一看,也要笑时,忽然想起宝钗素日待他厚道,便忙掩住口”,并马上以其他事为借口,约黛玉一起走开。黛湘都觉得宝钗当时情景可笑,只是因与宝钗关系不同,两人态度有所差异。次日,黛玉向宝玉转达王夫人的话:“明儿是薛姨妈的生日”,问他去与不去,宝玉回答不去。“黛玉便先笑道:‘你看着人家赶蚊子分上,也该去走走’。”宝玉不解“赶蚊子”何意,袭人便作了解释,宝玉听了也说“我不该。我怎么睡着了,亵渎了他”,并马上表示“明日必去”。黛玉要宝玉去给薛姨妈拜寿应是好意,顺便说到“赶蚊子”的事,幽默中略带嘲弄,反应并不强烈,同时再也没有与“金玉”之事挂钩,可见她对宝钗的嫉妒已大大淡化。

当然,黛玉对宝钗态度彻底转变是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回。黛玉每年必犯的“嗽疾”近日复犯,且“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这日宝钗来望他”,对她病情真心表示关切,建议她另换“高明”大夫来瞧,并嘱她注意饮食,加强食补、药补,“滋阴补气”,还就药方提出一些具体意见。黛玉极为感动,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于是对自己过去的“错”一一作了深刻检讨,又衷心“感激”宝钗对她的“教导”和关心……这就是性情中人的黛玉,诗人气质的黛玉!她的心此时像孩子般天真,水晶般透明。对自己过去深深嫉妒的宝钗,一旦感受到她的善意,就激动得把对方看成天使,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自此之后,黛玉便把宝钗当成亲姐姐,后来又把刚来贾府的宝琴(宝钗堂妹)“叫妹妹,并不提名道姓,真是亲姊妹一般”,甚至一度还想认薛姨妈作干娘——恰恰是宝钗似乎不愿意,故意以恶俗的玩笑(要把黛玉说给薛蟠为妻)把话题岔开了(第五十七回)。黛玉这个无父母兄弟姊妹的孤女,是何等渴望亲情和母爱,她此时对宝钗的感情是何等诚挚而又过于天真。对黛玉的这一彻底转变,连宝玉都深感诧异:“他两个素日不是这样的好,今看来更比他人好十倍。”同时,“宝玉素习深知黛玉有些小性儿”,“正恐贾母疼宝琴他心中不自在”,“再审度黛玉声色亦不似往时”,果然如宝钗所说:“我的妹妹和她的妹妹一样。他喜欢的比我疼呢……”

由此可见,“嫉妒心”、“小性儿”及说刻薄话等,并非都系黛玉固有本性,而是主要出现在宝黛爱情从萌生到发展的一定阶段,并与“他者”(主要是宝钗,还一度涉及湘云)的出现、宝玉的摇摆密切相关。一旦宝黛爱情成熟,二人心心相印,黛玉由于爱情上充满自信,对宝钗的嫉妒便大大淡化并很快彻底消解,同时对所有的人也更宽容,更信任(甚至有时过于轻信),更充满爱心。

爱情可以改变人,可以移人心性,但是,在宝黛生活的那个时代,那个环境,爱情却不能决定婚姻,婚姻也不一定需要爱情。黛玉尽管赢得了宝玉的爱情,成为情场角逐中的胜利者,但美好的爱情之花能否结成幸福的婚姻之果,却根本不是相爱双方自己可以决定的。虽然黛钗个人矛盾已经瓦解冰消,两人关系看似亲如姐妹,但“木石姻缘”与“金玉姻缘”之争远未结束,不过,这一切都是具有宝黛钗婚姻决定权的有关家长们的事,与宝黛钗本人已无多大关系,他们对此连发言权、表态权也没有,只能听候家长的裁决和命运的安排。对于上无父母做主、下无兄弟姊妹帮衬的黛玉来说,宝黛爱情成熟给她带来由衷喜悦的同时更引出重重忧虑:“所叹者……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持;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唯一能为黛玉终身大事做主的只有贾母,所以紫鹃劝黛玉“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不过,贾母虽有至高无上权威,但面对王夫人、薛姨妈(背后恐怕还有元春)等坚定的“金玉姻缘”派,她也难于开口为自己外孙女和嫡孙儿提亲,更不能个人独断“作定”宝黛婚姻“大事”;反过来,王夫人等也深知“老祖宗”是默认宝黛婚事的,当然不敢冒犯尊严、与贾母公开摊牌。第五十回,贾母向薛姨妈细问宝琴“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要与宝玉求配”;因宝琴“已许过梅家”,贾母知情后,此意并未“明说”便“不提”了。这个小插曲很耐人寻味。贾府明明有一黛一钗,并都早已是人们心目中宝玉正妻的可能人选,贾母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舍亲求疏,“细问”宝琴情况,微露“求配”之意?我以为她的深意与其说是为宝玉“求配”宝琴,不如说主要在投石问路,看看众人对宝黛钗两种婚配意向的态度。既然宝琴名花有主,为宝玉提亲顺理成章就应提及待字闺中的宝钗或黛玉,在座的薛姨妈、王熙凤等人对此都很明白,却都心照不宣,闭口不言,因为都各有碍难开口之处。

其实,“木石姻缘”与“金玉姻缘”之争,在有关家长中从没有公开化,意向分歧的双方似乎都有意无意地在缄默中等待时机,等待变化。

对于已经感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黛玉来说,这种无限期、无希望的等待,无异于一道催命符。为爱情心血已将耗尽、眼泪已将流干的黛玉,在完全赢得宝玉爱情之时,痨病已成,并自感“不能久持”,她是在日深一日焦虑痛苦的期待中病情日益加重,最后泪尽而逝的。黛死钗嫁,二宝成婚,这就是“木石姻缘”与“金玉姻缘”之争的结局。这一结局,对宝黛无疑是一大悲剧,对宝钗也未必是幸福。宝黛爱情悲剧结局既不应是高鹗续书所写那种虚假的“调包计”促成的,也不可能如有的论者推测是赵姨娘之流用鬼蜮伎俩逼成的,而只是贾府有关家长在相持不下的等待中“拖”成的——其所以双方相持不下,不仅是出于对黛钗二人的不同态度、不同好恶、不同取舍,也是基于不同家族利益、家长利益、血缘关系的计较和权衡。

黛玉之死,宝黛爱情的悲剧,不能肤浅地仅仅归咎于某个人或某些人的阴谋诡计,而应归罪于扼杀纯真爱情的那个封建社会及其婚姻制度、思想观念——这才真正是深刻意义上的爱情悲剧。

同类推荐
  • 六十年温暖长留心间

    六十年温暖长留心间

    每当我们要编辑当天的报纸,就会为一件事情着急:好文章在哪里?一年下来,在设定好的合理篇幅内编选这一年的文章,尽管已经分成三册不同主题的书,仍然会感慨,还有那么多精彩篇章不能入选!文学的薪火相传就是如此,有时候你嫌她光亮仍然不够,甚至被一些更显耀眼的东西遮蔽了;更多时你感受到的是一种思想的力量、叙述的智慧以及艺术美感的生生不息。选在这里的文章,只是浩瀚的文学之海中极小的一部分,但我们相信,读者从中足以看到这一年中国文学所经历的路程。
  • 红楼望月

    红楼望月

    刘心武先生十几年来倾力从秦可卿这一人物着手,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探佚,极尽精微。本书以当年的《秦可卿之死》《红楼三钗之谜》《画梁春尽落香尘》进行修订,融入对康熙朝废太子胤礽及其儿子弘皙的命运对曹雪芹家族荣辱兴衰的巨大影响等多方面文字,又新增七万字文稿,辑成此书,系刘心武先生至今为止红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书。
  • 渤海崛起:中国环渤海经济区建立

    渤海崛起:中国环渤海经济区建立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 盟友: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

    盟友: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

    原名《伦敦公民》,两任女国务卿推崇的“二战”历史写作大师琳恩·奥尔森精心创作的一部“二战”编年史,讲述了三个决心从希特勒手中拯救英国的美国人帮助说服美国总统罗斯福和不情愿的美国公众在最黑暗、最关键时刻援助英国。这三个人中,最著名的是埃德·默罗,1937年欧洲CBS电台负责人。纳粹轰炸伦敦的现场直播使他成为名人,他的播音开场白:“这里是伦敦在呼叫。”为人熟知。最令人钦佩的是吉尔·怀南特,1941年任美国驻英大使,巧妙助力了联盟的建立。最有趣的是埃夫里尔·哈里曼,自1941年这个有钱的花花公子来伦敦监督租借援助项目,他便开始了漫长的公共服务生涯。这些事件对读者来说,既生动有趣,又鲜为人知。
  •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本书是莎剧中最为人所熟悉的爱情经典名著。在这一剧作中,莎士比亚突出表现的是人文主义的爱情理想与封建观念、封建势力之间的尖锐冲突。他把青年人的命运同他们所在的整个城市的安全联系在一起,封建家族之间的血腥仇杀,不仅造成了青年人的爱情悲剧,也给城市带来了灾难。在剧本中综合地出现了历史剧中常见的谴责封建纷争的主题和喜剧中常见的歌颂理想爱情与友谊的主题。这是一个悲剧,但全剧充满着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包含有大量的喜剧因素。最后,青年人的牺牲换来了两家的和好与全城的和平,家长们还决定为他们塑造金像。
热门推荐
  • 书山问道:文化·文学·艺术阅读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山问道:文化·文学·艺术阅读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为读者领略文化之真、文学之善、艺术之美,提供了一张“素描图”。作者把阅读比喻为书山之旅,时而扮演成地质工作者,探寻书山中的富矿;时而把自己假想为修行者,心无杂念地追问人文之道。
  • 贤妻进行式

    贤妻进行式

    言嫣面对眼前的情况表示亚历山大啊!穿越了不说,还变成了他人妻,面对夫家上下的不满,丈夫的厌恶、挺着大肚子要名分的丫鬟和外面青梅竹马的小三威胁,自己要何去何从?抬姨娘、养孩子、纳妾氏、孝敬婆婆??????言嫣表示自己一定要把贤妻进行到底!
  • 剩男手记

    剩男手记

    本书写一个军校毕业的年轻人的相亲经历。他长相英俊,对异性有吸引力。毕业后为了成家立业,他多次相亲,接触了很多女性。由于他工作的频繁调动和工作地点的不断变换,每次谈的对象最后都告吹,他成了一个年龄已大而仍没有女友的“剩男”,通过对他的人生经历和感情经历的描写,表现了当代社会年轻人奋斗的艰辛和在社会上生存的不易。本书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对一些生活细节能准确把握。该书紧贴时代主题,描写的是很多读者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的鲜活的生活,容易被广大读者所接受。
  • 斗武战神传

    斗武战神传

    林以宇本是四大家族之一林家族长林南阳的嫡子,说来也是有点名气,只不过这名,不是什么好名威名,也不是什么恶名,而是庸名,他竟是这城中出了名的废材。但是他不甘心,凭什么要遭受陌生的白眼。直到他捡到一枚戒指,他竟然是吞噬体质……
  • 冰封河

    冰封河

    人既有来处,无论这一生几经颠沛,亦有归处。风雪苦寒地,二人四行马蹄印。
  • 再度囧婚

    再度囧婚

    芹芹想回头,但恋爱现实让她越走越远……几个恋爱,情人寻花问柳,让她感到孤独,对以往情人眷恋……他们能否死复燃……昨天大学生活刚强的她,今日已经变得柔弱……大学情人相遇,能否走上婚姻殿堂……
  • 故梦余辉

    故梦余辉

    被流放的记忆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神秘的两块石头,拥有横跨古今的能力究竟能和流放者擦出怎样的梦幻!
  • 虎啸东方

    虎啸东方

    北宋初年,王小波起义失败,主将王秋实为躲避官兵追杀,躲进太行山李家庄,以王老实的猎户身份,隐居二十年,取妻生子。儿子王小虎天附异能,每次遇险,都有白虎神相助,他是上古异界霸主的化身。王秋实在仙逝之际,告诉儿子实情,交给他一张起义军藏宝图,并要他找到主帥王小波遇难之前交给少林方丈海生法师才九个月的次子王少主。王小虎身负重任,途经玉峰山仙洞学法,后行侠仗义,杀富济贫,找到少主,威振中华东方数国,他从人进化为神…
  •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身为孤儿却从不言说的她,身在高位,霸道邪魅的他,两人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见钟情加日久生情,两人从来都没有想过以后,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谈话,她离开了他,两人却在韩国的首尔相遇,两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她只知道哪怕有在多的男子,在优秀的男子,都比不上他,他为她一人,霸道阳光,晴雪曰:天若有情天亦老,我的爱人拿不走。
  • 鸾俦谱

    鸾俦谱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欢欢喜喜地嫁人,新婚之夜夫婿却在妾室房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抵不过情天幻海中的一霎阴晴;郎情妾意、心有灵犀,转眼劳燕分飞、形同陌路;纷纭乱世,儿女情长,述三对情侣间的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