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05400000036

第36章 进攻并非生命的本能决定(1)

基本需要(动机、冲动、驱力)从表面上看并非邪恶或是有罪。一个人需要食物、安全、归属、爱、社会认可、自我认可和自我实现,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上,绝大多数文化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是他们渴望满足的愿望,是值得称赞的。即使是为了科学上的谨慎起见,我们也必须说,这些愿望是中性的而不是邪恶的。这种情况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所知道的绝大多数或全部的人类能力(进行抽象活动的能力、讲合乎语法的语言的能力、创立哲学的能力等等),而且也适用于人在素质上的差异(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较高或较低的能量水平等等)。至于渴求真、善、美、合法、质朴的那些超越性需要,在我们所了解的大多数文化中,把它们说成本质上是坏的、邪恶的或有罪的,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所以,在我们的世界中、在人类的历史上和在我们自己的个性中,那些很明显的大量邪恶并不能由关于人性和人类的那些原始材料来解释。诚然,我们有足够的事实把大量所谓的邪恶归咎于身体上的疾病和人格上的缺陷,归咎于人的无知和愚蠢,归咎于人的不成熟,归咎于败坏的社会机构和日益败坏的世风。但是我们却没有足够的事实来证明到底有多少邪恶可以归纳到这些因素上去。众所周知,邪恶可以通过健康和治疗、知识和智慧、年龄上和心理上的成熟、良好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健全的社会习俗和体制而逐日减少,但到底减少了多少呢?这些措施能把邪恶减少到零吗?的确可以保证,我们有足够的知识拒绝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人的本性就其本质而言,从生物学根本意义上来看,主要是邪恶、有罪、刻薄、残忍、暴虐、凶狠的。但我们却不敢肯定在人的本性中没有一点邪恶行为的似本能倾向。很显然,我们对各种情况仍然知之甚少,因而不能毫无根据地作出这样的断言,至少我们手头有些证据是与这种断言互相抵触的。但无论如何,这类情况毫无疑问是完全有可能获得的,而且这些问题也完全能够由一种经过适当扩充的人本主义科学来加以解答。

我们原本想将这个所谓善与恶的范畴中的关键问题用经验来阐明。虽然我们并不想给出一个定论,但我们想提醒人们注意,我们对于破坏性的认识即使没有达到最完善的地步,但却有了很大的进展。

首先,从一些动物中可以看到那种类似于原发性的进攻性。虽然并不是在所有动物身上,甚至也不是在很多动物身上,但确实在某些动物身上可以看到这种进攻性。有些动物看上去好象是为杀死别的动物而杀死别的动物的,它们并不是出于某种突出的外在动机而表现出进攻性的。一只狐狸跑到鸡窝里大开杀戒,它所杀死的鸡是它完全吃不了的;猫追老鼠更是尽人皆知的;牡鹿处于发情期会主动寻衅斗殴,有时甚至不惜残害自己的同伴。许多动物,甚至一些高等动物,它们一旦步入老年,由于明显的素质方面的原因,会变得愈加恶毒;以前比较温顺的动物这时会狂躁残暴。对许多不同的动物来说,杀戮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食物。

研究者曾对老鼠做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老鼠身上完全有可能培养起野性、进攻性和残暴性,正如人们可以在它们身上培养起解剖学特征一样。至少在老鼠这种动物那里,实施暴虐的倾向有可能是原发性的,由遗传得来的,它对老鼠的行为起着主导作用。类似的情形也可能发生在别的动物种类那里。实验还普遍证明,野蛮残暴的老鼠与温和柔顺的老鼠比较起来,其肾上腺显然要大得多。这一发现使以上情况显得更为真实可信。当然,遗传学家们也可以朝着相反的方向驯化其他种类的。在动物身上培养起温和柔顺的性情,使它们一点也不残暴。正是这样一些例子和观察使我们能够更进一步,接受在所有可能的解释中那种最为简单的一个,也就是说,我们在此所讨论的行为都来自特定的动机,而在此之前,这一特殊的行为还是被一种遗传冲动所激发起来的。

再进一步细致分析可知,动物中其他许多表面看来是原发性的暴行,并不完全象它们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在动物身上,如同在人身上一样,进攻行为能够通过许多方式,由许多情景激发出来。例如,有一个因素称为领土性,我们可以以在地上筑巢的鸟儿为例来对这一因素进行一番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当一群鸟为自己选择好了繁殖的处所之后,别的鸟儿要进入这片范围就会遭到进攻。但是这群鸟仅仅进攻那些贸然闯入的不速之客,而不会进攻别的鸟。它们并非见着别的鸟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其发起进攻,有些种类的动物见着别的动物就要进攻,甚至连它们的同类也不例外,只要这些动物没有它们这一特殊族类的气味和外表。例如吼猴常常组成一个紧密的群体,任何别的吼猴如果想要加入这一群体,就会遭到毫不留情的攻击。但是如果这只猴子能够忍过足够长的时间,它最终就会成为这一群体中的一员并且又去进攻那些闯入这一群体中的后来者。

在研究高等动物时发现,统治地位是进攻行为的导火索。这些研究十分复杂,我们不可能在此详加引证,但我们可以说,这种统治地位,以及时而从它那里发展出来的进攻性,对动物来说确实具有实用的价值或者求生的价值。动物在等级森严的统治集团中的地位取决于它进攻的成功与否,而它在这个集团中的地位又决定着是否能获取充足的食物、它是否能够获得配偶,以及其他生物方面的满足。实际上,在这些动物身上表现出的所有残暴行为,只有当必须使统治地位合法化的时候,只有当必须在统治地位方面实行一场革命的时候才会发生。这一点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也适用于别的动物种类,我还不敢确定。但是我预测,领土现象、进攻陌生动物的现象、满心嫉妒保护母兽的现象以及其他常常用本能的进攻和残暴来加以解释的现象,通常都是由争夺统治地位而引起的,而不是由那种为进攻而进攻的特殊动机引起的。这种进攻是手段行为而不是目的行为。

通过研究类人猿,人们发现进攻很少是原发性的,更多则是派生性、反应性和功能性的,是对一种动机整体、社会力量整体和直接的环境因素所作的合理的、可以理解的反应。象黑猩猩这种与人类最相似的动物,我们无法设想它的某一行为是为进攻而进攻的,这样的行为绝不存在。这些动物特别是在幼小的时候都极其可爱,极富合作精神,非常友好。以至于在某些群体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形式的、不管是何种原因而采取的残暴的进攻行为。大猩猩也有类似的地方。

因此对关于从动物到人的整个论据加以不定期质疑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我们为了论述起见才接受这样的论据。如果我们把与人类关系最近的动物作为起点开始我们的推论,那么我们就必须作出如下结论:这些动物的行为与人们通常认为的恰好相反。如果说人有来自动物方面的遗传因素,那么多半都是来自类人猿的,但事实证明,与其说类人猿富于进攻性,倒不如说它更富于合作精神。

能够十分恰当地描绘成不合逻辑的动物中心主义的伪科学思维是造成这一错误的决定因素。人们犯这种错误的步骤通常是这样的:首先,他们建立一套理论,或者树立一种偏见,然后再从整个进化领域中选取那种最能说明这一论点的动物;其次,他们故意对所有不适宜于这一理论的动物行为视而不见,如果某人想要证明本能的破坏性,他就毫不犹豫地选取狼,而将兔子抛置身后;第三,他们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一个人对从低级到高级的整个线系等级进行研究,而不是去选取某些他所喜爱的动物种类,那么他就能够表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例如动物越是向着高等发展,食欲就变得越来越起作用,而纯粹的饥饿则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且,动物的可变性也越来越强烈,从受精到成年这段时间也越来越长(当然不排除某些例外),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反射、荷尔蒙和本能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小,并且日益被智力、学习和社会的决定作用所取代。

动物中心实验的最终结论如下:首先,从动物到人的讨论从来都是一项谨慎细微的工作,因此在讨论时必须一丝不苟;其次,原发性的和由遗传得来的趋于破坏性或残暴进攻的倾向在某些动物种类那里确有其事,但这类动物可能比大多数人所相信的要少一些,在某些动物种类那里,这种倾向完全不存在;第三,如果我们对动物表现出来的某些特殊的进攻行为进行仔细地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行为都是对各种刺激物所作的继发性的和派生性的反应,而不仅仅是某种为进攻而进攻的本能的表现;第四,动物的等级越高,它的纯粹原发性的进攻本能就变得越来越微弱,到了猿人阶层,似乎根本就找不到关于这种本能的证据;第五,如果人们细致入微地研究猿人这一在所有动物中与人类关系最近的动物,那么,有关原发性的恶意进攻的证据几乎完全找不到,相反,我们却能找到大量有关友爱、合作精神甚至利他主义的证据。最后一点来自这样一个倾向,即当我们除行为以外一无所知的时候,我们通常都设想出一些动机来。研究动物行为的学者们也都普遍认为,多数食肉动物杀死它们的猎物都纯粹是为了获取食物,而并不是为了施虐。如同我们取得牛排是为了食物而不是出于戕杀的欲望一样。所有这一切最终都意味着,任何认为人的动物性驱使他为进攻而进攻、为破坏而破坏的进化观点都应该加以怀疑或拒绝。

对儿童的观察、实验研究及其发现类似于投射方法或罗夏测试的墨迹,成年人的敌对都可以投射到上面去。我们常常听到人们大谈儿童的天生的自私和破坏性,与关于儿童的自私和破坏性的论文相比,关于他们的合作、友爱、同情等的论文少得可怜,而且后者在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还常常遭到忽视。

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家们经常把小孩看成是“小鬼”,天生就带着原罪,内心深藏着仇恨。毫无疑问,这一幅未经冲淡的图画是虚假的。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一领域内实在是缺少科学的材料。我的论点只是建立在少数几篇有关儿童同情的出色论文(特别是墨菲的论文)、我自己与儿童相处的经验、最后还有某些理论考虑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即便是这些有待补充的证据也足以使人对下面的结论产生怀疑,即儿童主要是些充满破坏性、进攻性和敌对性的小动物,人们必须用纪律和惩罚来约束他们,这样在他们身上才会出现少许的善性。

正常的儿童实验和观察到的事实似乎表明,他们经常都是怀着敌意的、具有破坏性的和自私的。但是有的时候,也许同样表现为慷慨的、富有合作精神的和无私的。决定这两类行为出现的相对频率的主要原则似乎是,当他在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归属需要和自尊需要方面受到根本阻碍和威胁的时候,他就会更多地表现出自私、仇恨、进攻性和破坏性;在那些基本上受到父母的爱和尊重的儿童身上,破坏性则要少一些。而且事实上,现有的一切证据都表明破坏性确实越来越少。这意味着,儿童的敌意都是反应性的、手段性的或防御性的。

如果我们观察一个一岁左右的健康的、得到充足爱和关心的儿童,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看到任何可被称为邪恶、原罪、施虐狂、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破坏性、敌对或者故意实施暴行的情况。恰恰相反,细致和持久的观察之下往往证明了相反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在自我实现者身上看到的每一种人格特征、所有可爱的、令人钦佩和羡慕的品质都可以在这样的婴儿身上见到,当然不包括知识、经验和智慧。人们之所以如此喜爱儿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儿童在他们生命开始的一二年完全没有明显的邪恶、仇恨或恶意。

在正常健康儿童身上,我们不相信破坏性会简单直接地表现为主要的破坏驱力。在考察得更加仔细的前提下,许多表面的破坏行为都可以从动力学观点加以分析。

儿童把一只钟拆得支离破碎,这在他心目中并不是要毁坏钟,他只是想对钟进行一番内部检查。如果在此我们硬要用原发性驱力来解释儿童的行为,那么比破坏性更为明智的观点是好奇心。其他许多在心情不安的母亲看来是破坏性的行为,实际上不仅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心,而且还是一种活动、游戏,儿童是在运用他日益成熟的能力和技巧,甚至是在进行实际的创造,例如儿童在父亲精心打印出来的名片上涂画一些漂亮的线条。

人们常常认为儿童纯粹是为了从恶毒的破坏中取得乐趣而去进行破坏的,对此我不敢苟同。也许在病理学病例中,例如在癫痫症、脑炎后遗症中会出现某些例外,但即便是在这些病例中,至今还无法知晓儿童的破坏行为是否完全没有可能是反应性的,是对这种或那种威胁的反应。

亲族敌对却是一种特殊的、令人费解的情况。一个两岁的儿童对他刚出生的弟弟会做出某种危险的进攻行为,有时他的敌意还表现得十分天真和直率。对此,合理的解释就是,两岁的儿童只是不能想象他的母亲能够同时爱两个小孩。他并不纯粹是为了伤害而伤害,而是为了继续独占他母亲的爱。

同类推荐
  • 女人的智慧与财富

    女人的智慧与财富

    本书内容分:自信是一个人受用终生的财富、能力是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明智的抉择是通往财富之门的坦途、财富是获取财富的基础等9个部分,讲述智慧女人是如何用财富来打造品位生活。
  •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无数抉择。因此,每天都会有困惑和烦恼。在不知道选什么好的时候,就选择艰辛的那条路吧。因为这样不管是对是错,都会更集中精力去做,会变得更加慎重、更加仔细地准备。从结果上来说,也会学习到更多东西,更容易获得成功。人生总会有很多迷茫到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决定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38位人气作者为我们讲述迷失的时候,那些和选择有关的故事。
  • 两难境地的明智抉择

    两难境地的明智抉择

    本书讲述的是首先要说的是我深刻感到了中国软件行业的问题严重性,也特别同情中国共享软件作者的境遇。也学很多人会认为做软件的尤其是知名软件的厂商或作者都会很有钱。但是事并非如此,中国软件作者的收入真的可以用很可怜来形容。在很多时候不要说他们的利益,就是生存都成问题。据小编认识的一些共享软件作者讲,有些时候共享软件的作者连最基本的软件升级维护的费用都拿不出来。他们甚至去随便找个网吧来维护自己的软件。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软件行业的遗憾。
  • 十心伴你成功路

    十心伴你成功路

    本书的日益丰满,也见证着我的成长历程,每一个章节的完成,都会让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精力更加充沛,信念更加坚定,态度更加阳光。写至此,心里充满无限的感激与感谢。感谢我生命里出现的每个人,发生的每件事,点点滴滴让我感受到生活是如此的美妙。
  •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5:两个人的生活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5:两个人的生活

    这是《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系列书中的第五本。这本书的主题是“两个人的生活”,以两个人的日常相处为切入点,作者提倡“只要去做,生活就会改变”,从彼此爱护、相互包容及保有独立性等方面,以积极的态度,鼓励读者,从相知相恋相处中的小事开始,去做一件又一件的小事,生活的质量就改变了,相处的融洽度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
热门推荐
  • 我的女友是妖怪

    我的女友是妖怪

    会读心术就是妖怪吗?不,她不是!她只是一个普通人,也只愿做个普通人。能读人心,却无法读懂人情,她恐惧那份冷漠更寒心那个称谓‘妖怪’……她以为,自己命中注定只能做一只孤独的‘妖怪’。没有情爱,没有牵绊,但是——“赵含灵,从今天起,我,方眩晨要追求你!”他不怕她吗?真的可以吗?她要学会用心,而不是读心。“美人蝎子……或许更适合你……”她信了他,可,最终仍敌不过初恋情人的思念吗?或许,她真的只适合孤独……
  • 乾坤大

    乾坤大

    食色性也,当不成美食家的罗宋只好转职鉴黄师了,在某天满眼绿色之后,竟意外进入无尽的大乾坤世界,开启了真正的饕餮之旅!借得艳阳烫酒,万顷秋林宴我,嚼碎天光日月,天下佳肴且博我一人口舌!哈哈!人间仙语鬼话,俗世喜怒哭乐通通入我腹中!ps:简介里格调很高的话是歌曲《乾坤大》的歌词,这是首大气磅礴的吃货歌。
  • 头号权谋令

    头号权谋令

    别人在人群中多看一眼,会喜获白马王子。谁知潇诺附近净是臭虾,烂鱼,癞蛤蟆。她本来以为可以浅水戏虾。谁料她进的是大江大海,高手如云,防不胜防
  • 深沉的海

    深沉的海

    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故事,讲述的是男主与女主,后来幸福生活在一起。
  • 修仙不如读书

    修仙不如读书

    修仙门派哪家强,修真高校是最强。近千座法阵供学生拆卸,三百多个行星实习场地。蜀山、霍格沃兹、网瘾治疗中心与我校均有合作,系统学习修仙、炼丹、泡妞,砍人,装逼、扮猪吃老虎等一系列要素,包你成为修真界紧需的复合型人才。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好的学校要在哪里报名呢?投票、收藏、订阅三连击,保你修仙修到不睡觉。
  • 洁癖男神心尖宠:100天契约甜妻

    洁癖男神心尖宠:100天契约甜妻

    全球顶尖企业独孤家的三少爷,国际大集团的总裁竟然对女人洁癖。一般女人不能靠近他三米之内,稍稍亲密接触就反胃,可偏偏就喜欢蓝飘飘这碗清粥小菜。不仅能靠近三米,一米,零距离,甚至负距离……一份契约摆在她面前,她别无选择,必须签,反正也就100天。等她走后,一向被称为冷少的他哈哈大笑,“这傻女,竟然没写起止日期。”那就是,无期……
  • 我真不想做高手

    我真不想做高手

    一个错过了游戏黄金开服初期的新人,因为巧合踏入了名为“狂潮”的游戏。本来无欲无求,本该泯然众人,却因为名叫“重启之门”的系统,被逼迫在每一步都经历无数次重启,将自己磨练至极致!初始任务,100+次。炼制回血药剂,150+次第一次副本,100+次“系统,能不能打个商量,让我稍微歇会?”顾时站在天台上,一脚踏上了防护栏,自言自语道。“系统即是铁律,请宿主以正常方式完成目标,任何除本身战力外用任何手段完成目标,或规避目标皆视为失败,将立刻重启,包括且不限于使用其他道具,消极怠工,自残,寻死,或者以寻死威胁系统。”顾时只好硬着头皮,被迫走上了一条成为高手的路
  • 待至海棠花开

    待至海棠花开

    凌晨四点钟我看见海棠花未眠总觉得这时你应该在我身边――川端康成《花未眠》
  • 龙林根

    龙林根

    血只为爱的人去流,痛只为战争而发泄!无星痕寂!乃天下蜀山招魂!艳!为谁而赴汤蹈火!下一世的轮回,……再见!皓月的第一部作品,还请广大读者关注!
  • 木语心悦

    木语心悦

    青春,像天空,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风雨交加。而木子和林宇晨却成了我的风向标,却注定有人欢喜有人忧,友谊亲情爱情,我该作何选择,才不会这么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