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97400000018

第18章 跻身官场(2)

曾国藩于咸丰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853年1月8日)先接到帮办湖南团练的命令,当时热孝在身,虽接命令,并无立即出山之意。但是形势的发展,即越来越令曾国藩感到决断去从之难,大有骑虎难下之势。

此时,太平军在湖南的节节胜利,激起湖南地方官吏和地主、士人保护乡邦的激情,同时又有几股力量冲击着曾国藩。

即使是与他相处多年的湖南老乡老友都劝他应积极创办武装力量,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如曾国藩向皇帝推荐的人才之一江忠源,早在道光末年,湖南农民反抗运动兴起,他就主动举办团练,与起义力量相对抗。道光二十七年(1837年)湖南雷再浩起义,他又亲自组织乡勇对抗起义军,并战而胜之,以知县用。太平军起义,赛尚阿为统帅时,咸丰帝下旨命江忠源从军,江令其弟江忠浚募故乡兵勇五百人前来,号楚勇。此后一直与太平军作战,参加了桂林、永安、全州、道州、桂阳、郴州、长沙诸战役,屡立战功,他所率楚勇作战较淸军勇猛十倍,是地方练勇参加正规战役的先导和表率。听说曾国藩回籍办团练,他多次来信,坚决支持。

罗泽南亦是曾国藩向皇帝推荐的人物,直至这次回家奔丧,二人才得见面。此时罗借着举人身份和乡村教师的地位,培植忠于清政府、仇恨农民起义的力量,其弟子中如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沣、刘腾鸿、杨昌竣等,后来都是湘军的勇将。曾国藩回籍后,罗泽南正举办团练,感念曾国藩对他的知遇之恩,极力怂恿曾国藩出山领导地方团练。湖南地方官也力请曾国藩出山。

当太平军围攻长沙之前,云南巡抚张亮基授调湖南巡抚,赶赴长沙抗拒太平军。当时身为举人、做乡村教师的左宗棠投军做张亮基的幕僚,左向张推荐了曾国藩,请曾国藩出山协助镇压太平军。张亮基一边上奏要求皇帝下旨令曾国藩出山,一边给曾国藩写信,请求他出来相助。

但是曾国藩仍然有所顾虑。这时,母亲的灵柩尚未安葬,如此时出山,有违丁忧离职守制大礼。自己满口满纸讲孝道,如若违制,别人会耻笑。再则自己为一文员,不懂兵法,如今投身战场,须有打仗的真本事,肯定会有巨大磨难,甚或办理不善,连官职性命都保不住。还有,他深虑官场腐败。要办一事,处处荆棘,率兵打仗,要人、要枪、要饷,必然要同上下各级官员发生纠葛,办起来一定很难。

想到这里,他一边写信拒绝了张亮基的邀请;一边具折,让张亮基代发,辞谢皇帝的命令,请求在籍守制三年。

恰在此时,传来太平军攻克武汉,又有反攻湖南的消息。张亮基又命郭嵩焘连夜赶至曾家,劝说曾国藩出山。

郭嵩焘与曾国藩是至交,虽然几年不见了,书信从来不断。他与曾国藩一样是翰林出身,也因丁忧回籍守制,太平军攻湖南,主动至张亮基处出谋划策,也是他主动到曾国藩家游说其出山的。

郭嵩焘来到曾家,在曾国藩弟兄的陪同下,祭奠了家母,之后当着曾国藩兄弟的面剖陈了利害,敦请曾国藩出山。

郭嵩焘告诉曾国藩兄弟,自唐鉴推举曾国藩之后,皇帝又征询了内阁学士肃顺及老恭亲王的意见。二人都竭力保举,说曾国藩是林则徐、陶澍之类的报国忠臣,如今洪、杨造反,非得这样的人物出山不可,

曾国藩在朝中与恭亲王、肃顺都有接触,认为二人各有优长,都是皇族中拔尖的人物。现在,有恭亲王、肃顺在朝中支持,不怕地方的事办不好。曾国藩怕消息不准,郭嵩焘遂取出好友周寿昌的亲笔信,周是长沙人,翰林出身,当时为侍讲学士,是京官中闻名的百事通、“包打听”,他的消息既快又准,绝对无误。

郭嵩焘又为他分析:“长毛”绝不能成功,其致命之处是崇拜天帝,迷信《新约》,而以中国数千年的僑教为敌,所到之处毁学吕、砸孔庙、杀儒士,文人学士无一不切齿恨之。连乡村愚民、走卒贩夫也不容其毁关庙、焚庙宇。我辈出以卫道争民心,正可以应天命、顺人心、灭洪杨而振国威,正可一展宏图,乃天賜大好时机,不可错过。这样,郭嵩焘就消除了曾国藩在出不出山的当口所顾虑犹豫的问题。郭嵩焘又向曾国藩介绍湖南巡抚张亮基的殷切相盼及张的爱惜贤才、与人为善及左宗棠的大才可用等情况。

郭嵩焘的一席话打消了曾国藩的重重疑虑,决定应命出山。但又怕在守制时出山,被人讥笑。郭嵩焘说,现在国家正在用人之计,皇帝下令让回籍的官员就地举办团练,已有多人在居丧时期出山办团练。如若认为尚有不便,可以郭嵩焘出面请曾父出来催促,可上应皇命,下应父命,名正言顺。

曾麟书此时正是湘县的挂名团总,当郭嵩焘陈说让曾国藩应命出山之后,立即表示赞同,面谕儿子移孝作忠,为朝廷效力。

第二天,太平军攻陷湖北省城。咸丰又急旨催促曾国藩等人组织团练,奔往前线,抵抗太平军。曾国藩安排了家中之事,四个弟弟都要随哥哥离家参战,曾国藩只答应带曾国葆一人离家,叮嘱曾国荃、曾国华先在家守孝,等待时机。于是,再祭母灵,求母亲谅他难尽孝道,“墨绖出山”,尽忠国家。

所以说,一个人要想干一件事特别是干大事,光凭一个人之勇和一个。

【原典】

沅、季弟左右:

帐篷即日赶办,大约五月可解六营,六月再解六营,使新勇略得却暑也。抬小枪之药,与大炮之药,此间并无分别,亦未制造两种药。以后定每月解药三万斤至弟处,当不致更有缺乏。王可升十四日回省,其老营十六可到。到即派往芜湖,免致南岸中段空虚。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处,亦有未当处。弟谓雪声色俱厉。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曾记咸丰七年冬,余咎胳、文、耆待我之薄,温甫则曰:“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毋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竣概之,吴主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巵悔之,则已晚矣。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

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淸、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淸字改为廉字,

人之智是根本不行的,必须要善于集众人力量于一身,方能成事。从这里我们要明白“朋友”二字的含义,这对我们也是有所启发的,特别是那些想干大事的人更应该好好思考了。

緣馨心看

一生之成敗,皆关乎朋友之贤否。

自谦自卿

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去冬之买犁头嘴、栗子山,余亦大不谓然。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之存诸中者不可知,其着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所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接时,吾未及见,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则知宣勤王事之处无多,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贻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之用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湖州于初三日失守,可悯可敬。

五月十五日

【点击】

俗话说,水至清則无鱼,人至察則无友,说的是凡事有一点含混,不必塞事计较,事事认真。人生在世,要学会自谦自抑。

【综述】

对别人宽容,对自己却严以自律。这是胸襟宽广之人的共有品性。曾国藩的作息时间表几十年如一日,可见他自律的功夫。

而对于生活中有些小事,琐事,平常事,但曾国藩看得很大,很重,他就是这么一个把小事上升到一种高度的人。正因为他看得大,看得重,才格外引人深思,这就是所谓从大处着眼,从小事着手。其实人一辈子不就是由许许多多小事组成的吗?世上又有几人有机会或能力去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呢?从修身养性的角度来看,小事比大事更难做,因为它容易被人忽略,所以也更能考验人、磨砺人。

(1)对于家庭

曾国藩十分注重“孝悌”两字。曾国藩写信给他弟弟说:“现在的人把‘学,字看错了。如果仔细读‘贤贤易色,那一章,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在‘孝悌,上做到一分便学到一分,做到十分便学到十分。现在人读书,都为了考取功名,对于孝悌伦理纲纪这样的大事,反而好像和读书的关系不大。其实他们不知道书上的记载,写书那个时代圣贤所说的,无非就是要人明白孝悌这个道理。如果事事都能做得到,而笔下写不出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事事做不到,并且在伦常纲纪上又有重大缺陷,即使文章中说得再好,也只能算是个名教中的罪人。贤弟你性情真挚而不善于写诗文,为何不多在‘孝悌’两个字上多用些功。《曲礼内则》所说的,句句都照着它做,做到让祖父母、叔父母没有一时一刻不快乐,没有一时一刻不顺心适情,下面的兄弟、妻子、儿女,都和蔼而有理想,都懂规矩,这才是真的大学问。如果诗文不好,这是小事,不值得计较。即使诗写的极好,也不值一文钱。”

他在《家书》中说:“我生活在伦理纲常之中,只有对于兄弟这一伦,所抱着愧疚之心比较深,主要是父亲把他知道的全都教给我,我却不能把我所知道的都教给我的兄弟,这是最大的不孝。”又说:“我曾经对岱云说:‘我想尽孝道,没有别的办法。我能教导我的兄弟让他德业有一分长进,我就尽了一分孝道,能使他德业有十分长进,我就尽了十分孝道,如果不能教导我的兄弟成就功名,那我就是大不孝了。’’’

曾国藩对待兄弟,倾力爱护,但不姑息,他说:“至于我的兄弟,我只以德爱他们,不用姑息爱他们。教导他们节俭,规劝他们辛勤劳动、保持节俭,这是用徳来爱兄弟。而给他们丰衣美食,让他们随心所欲,这是对兄弟姑息的爱。姑息的爱,使兄弟肢体懒惰,增长骄气,将来丧失品德,做错事情,那是我领兄弟们行不孝啊,我可不敢那么做。”

(2)对于族人亲戚

曾国藩对待族人亲戚,却主张敬爱。如果把孝敬父母的爱用到兄弟身上,那就是友爱。而把孝敬父母的情意用到亲戚身上,对他们就不会不敬不爱。曾国藩从四川办完差事后,曾经请亲戚们吃饭并赠礼。至于对待亲戚的道理,《家书》中说:“对于家族亲戚,无论他和我家有没有过节,我们都应该一律对他们尊敬、爱护。孔子说:‘对别人有广泛的爱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孟子说,?‘爱护别人不论他是不是亲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仁爱。礼遇别人而不要求别人报答,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在没有管理家事的时候,就常生嫌弃埋怨之情,将来当家立业后,那别人岂不是个个都成了仇人?从古以来没有和宗族乡邻结仇的圣贤,兄弟你们千万不要凡事只是责备别人!’’

(3)对于师友

敬畏老师,向朋友学习,对于我们一生的事业,有很大的关系。曾国藩说:“每个人都有老师,如果没有老师,就不会有严惮之心……此外选择朋友,应该慎重而再慎重。韩愈曾说:‘善行的人即使不和我结交,我也要努力向他学习,不善的人我即使不讨厌他,也要努力不沾染他的习气。’一生的成败,都和朋友贤良与否有很大关系,不可以不慎重!”他又说:“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都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4)对于仆从

对待仆从的态度,曾国藩主张等级界限虽然要严明,然而情义上还要做到。比如在寄给他弟弟的信中写到:“我们家看门的陈叔,因为一言不合而离去。现在换了一名周叔作门人。我十分喜欢读《易经》旅卦中说:‘丧其童仆。《象》说:‘以旅下者,其义丧也。’解释这句话的人说:‘以旅下者,意思是说把童仆当作过路人看待,刻薄而少恩义,漠然而无情,那么童仆也同样会把主人看作过路人一样!我对待下人虽然不刻薄,但也很有把他们看作过路人的意思,所以才招至他们对我不尽忠。以后应当对待下人和亲人手足一样,等级虽然严明,而情义却做到。贤弟你待人也应明白这个道理。”

(5)对于同乡

曾国藩在京城时,同乡很多。曾国藩对待同乡,照料帮助他们,总是尽力而为的。他写道:“同乡有了危急的事,多数都来找我商量。我就效仿祖父星冈公的做法,钱财上尽自己的财力资助,办事上则尽力去帮他们办好。”

(6)对于官吏

曾国藩对于官吏贪污的案件,主张要査办。比如他说:“严丽生在湖南不办公事,不注重自己的形象,声名狼藉。如果调査他真的有劣迹,或有前科纪录,那不妨抄录一份送到京城来,因为正有一位御史在我这里査访,,但此事必须机密。”

对于贤良的官吏,曾国藩则极力推荐或挽留,比如他说:“朱明府非常得民心,我已经托人给上面写信,尽力把他留在我处。如果真能办成的话,那么朱明府爱护百姓,勤于政务,铲除罪犯消灭犯罪,我的治下得到的好处就会很多。”

接人待物,曾国藩也有一套办法。他对弟弟说:“从此以后近处如乡里,远处如县城省城,都靠国潢弟你一人和别人应酬。总之,不贪财、不失信、不自以为是,有了这三点,到处都会受人尊重。现在你初出茅庐,更应慎重而再慎重,三条中有一条做不到,就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他又说到:“国潢弟在广东处理一切事,都很有道理。拒绝念园、庄生等各处的礼物,尤有可取之处,他办朱家的事,做法也十分诚恳,虽然最后无济于事,但朱家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论语》说:‘说话算数,做事踏实,这在蛮夷之地也行之有效。’兄弟你在外,一切都这么做,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曾国藩对己待人之道,如概括成一两个字,那就是要“敬恕”、要“劳谦”、要“诚”、要“孝”。“敬恕”两个字,他在给鲍春霆的信中说:“一定要以‘敬,来要求自己,用‘恕,来对待别人。‘敬,就要小心翼翼,事无巨细,都不敢疏忽。‘恕’就要凡事都给别人留有余地,有功不自己独占,有过错不推诿,经常记住这两个字,就能担当大任,前途无量啊。”至于“劳谦”这两个字,他说:“‘劳谦’二字,让人受用无穷。‘劳’可以戒除懒惰。‘谦’可以戒除骄傲。能做到这两点,什么样的邪恶不能去掉?什么样的善事不能成就?”

同类推荐
  • 最让你感动的268篇抒情故事

    最让你感动的268篇抒情故事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我们为什么还没成功

    我们为什么还没成功

    本书介绍了许多人曾经为了成功而努力,到了最后一次却挫败的原因。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洛克菲勒还是全球最伟大的慈善家和现代慈善业最大的组织者。他从小就受到基督教浸礼会教义的影响和熏陶,养成了节俭、勤奋、诚实的优良品德,使他彻底摈弃了骄傲与纵欲之心,无私地将辛勤赚得的财富惠泽于同胞和全人类,这个世界也因他的无私与慷慨而变得越发美好。
  • 财富巨擘的企业家(1)

    财富巨擘的企业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料事如神

    料事如神

    温暖千万人的成功智慧书!人生励志必备书!无论寒冬暖春,信心都是力量之源。信心来自我们的内心,来自对自己和他人的肯定与信任,来自对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清醒认识,来自勇往直前的勇气、胆识和锐气。信心是廉价的,谁都可以有;信心也是无价的,只有你的信心才能解救困境中的自己!
热门推荐
  • 医暖晴天

    医暖晴天

    一名小说作家喜欢一名温文尔雅的医生展开一系列的追求和反追求
  • 九龙战尊

    九龙战尊

    身为天才,却遭人嫉妒命丧,阴差阳错重生乱世,为了报仇,一切重新来过,血棺中的神秘,开启他强者之戮,一句诺言,九万年后的兑现,怀揣一腔热血,征战八方,睥睨苍穹,一世称尊!
  • 侍妾养儿记

    侍妾养儿记

    平平淡淡过了一辈子的现代教师穿越到古代养儿养女,与后院的女人们斗智斗勇,最终如愿以偿。
  • 明星升级系统

    明星升级系统

    每天不定时的更新一篇文章,喜欢的可以支持一下。.
  • 快穿之我师尊她被迫黑化

    快穿之我师尊她被迫黑化

    三千界主之首星抚为了救自家徒弟,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神魂尽散,跌入了三千界。离辞喜欢自家师尊,从初见到如今喜欢了不知多久,可自家师尊是高岭之花,采不得,还是众位大佬团宠,碰不得。现在终于有了理所应当的理由,赌上了命,去三千界收集师尊神魂。只是为什么师尊她每个世界都被迫黑化,而且性情在每个世界还不一样!!!#和无数精分谈恋爱了解一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浮逆

    浮逆

    为了生命,不得不忍受仇恨;为了家人,不得不受人摆布,为了朋友,又不得不拿起屠刀、、、、;最后,自己又该何去何从?低叹一声,也许只有一生漂浮了。
  • 宋枭

    宋枭

    北宋末年,靖康之耻;大厦将倾,血火河山。斩不尽的仇人头,流不尽的英雄血!男儿志,枭雄胆;袖里乾坤掌中剑,我命由我不由天!
  • 青春智恋物语

    青春智恋物语

    此作品来源作者对于自己的青春想象,并且附加了很多比较有趣的元素,在这样以实力为尊的学校里我以杨墨的第一人称开始描绘丰富的心里世界,青春谁没有过?但是这本书说不定可以让你看到你青春的影子,让我们一起来见证杨墨的成长与智慧!
  • 后来依旧爱

    后来依旧爱

    八年前的一场意外,韩枫的面部被严重烧伤,他出国待了六年,一方面进行整容治疗,一方面进行学习,于两年前回到中原市。回来后的两年里,韩枫一直不敢主动去找在登记结婚的那一天突然消失的女朋友苏颜。有一天,韩枫在街上看到了朝思暮想的苏颜,为了弄清楚她当年消失的原因,韩枫入职到她所在的公司,成为她的下属员工。在韩枫的身上,苏颜看到他与自己记忆中的那个韩风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她好奇,犹豫,最后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韩枫没有告诉她,自己就是八年前准备与她结婚的那个韩风。他觉得既然两人已经重新开始了,又何必让过去的痛苦影响现在的幸福?就在他们热恋时,各种阻碍两人在一起的情况出现了。苏颜前夫侯文凯突然出现要求复婚,在苏颜多次拒绝后,他把一切问题归咎于韩枫,开车将韩枫撞成了植物人。在韩枫昏迷不醒的时候,苏颜从韩家人的口中得知他就是韩风,而韩家人也知道了她就是当年导致韩枫毁容的那个人。面对韩家人的阻挠和自己心里的愧疚,苏颜试图放弃这份感情。苏醒后的韩枫经过各种努力,克服一切阻碍,最终与苏颜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