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64900000014

第14章 成祖夺权(1)

(第一节)文弱建文:延误了取胜之机

早在1368年建国之初,朱元璋有鉴于元朝未立太子,导致宫廷内部争斗不断,严重影响了国家稳定的教训,故早早立了长子朱标为皇太子。朱元璋对太子寄予很大的希望,从小就对他进行了英才教育,延请最好的老师教授他的学业和武艺。他自己更是时常耳提面命,传授太子为君之道。等到太子成年以后,就带他一同上朝处理政事,让他单独批阅奏折。可以说,在太子的身上,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父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自幼体弱的太子,竟然先于朱元璋一命归西。这对朱元璋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作为一个父亲,他失去了最珍爱的儿子;作为一个君主,他失去了辛辛苦苦培育多年的继承人。一夜之间,他老态毕现,痛不欲生。然而,接踵而来的问题,却不允许他终日沉湎于悲痛之中,必须尽快另立储君,否则,二十三个儿子之间的权力之争,不仅会动摇到明朝的统治,更会影响到自己的生命安全。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太子朱标死后,应该由他的长子朱雄英来继承;可是朱雄英早已夭折,其次子朱允炆自然就成了皇位的第一继承人。按理说,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也有继承权。可是这个二儿子任性胡为,行事荒唐,不受朱元璋喜爱。于是,朱允炆成为朱元璋心目中的不贰之选。

朱元璋感到朱允炆比朱标更加文弱,对他能否有效地治理国家心存疑虑。于是,他一方面抓紧对皇太孙的培养,另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为朱允炆创造一个稳定的统治环境。

第一,诛杀功臣。立皇太孙的第二年,朱元璋再次把屠刀指向昔日的战友,借蓝玉案大开杀戒,至此,“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第二,挑选谋士。朱元璋亲自为朱允炆挑选了几个能员干吏,这些人当初帮助朱允炆改革弊政,后来也帮助他把江山拱手让人。

谋士一:方孝孺。方孝孺是大名鼎鼎的开国文臣宋濂的得意门生。他自幼饱读诗书,可以说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他也自谓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明珠蒙尘,生不逢时。而且此人固执而倔强,被鲁迅先生戏称为“台州人的硬气”。在洪武年间,这位心高气傲的文人两次被朱元璋接见,却两次被御赐回家赋闲。直到朱允炆登基,他才恍然大悟,朱元璋是把这个机会留给朱允炆,让他死心塌地地报答其知遇之恩。

谋士二:齐泰。齐泰,原名齐德,少有才名,进入官场后更是一帆风顺,历任礼部兵部主事。更令人称道的是,历官九年,却无半点过失。朱元璋亲自为其更名为“泰”。此人干练强记。朱元璋曾经偶然问起边关将领的情况,他竟如数家珍,毫无遗漏。他甚至将边将的分布与辖区绘成详细的地图,以供参考。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把他作为兵部尚书的候选人,留给了朱允炆。

谋士三:黄子澄。黄子澄是朱允炆父亲朱标的伴读,一直被朱允炆当作自己的心腹。在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不久,二人就有过着名的“东角门对话”:一天,朱允炆在东角门外遇到了黄子澄,很担心地问他,如果有一天,自己那些拥兵自重的叔叔觊觎皇位怎么办?黄子澄很肯定地告诉他,诸王的兵力只够用来自保;况且百姓的心是向着您的,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一旦他们造反,您一定可以取胜。就是这一番话,给了朱允炆削藩的决心和勇气,也为日后的靖难之役种下了祸端。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乙酉,七十一岁的明太祖朱元璋病逝,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于是,六天后,年仅二十一岁的朱允炆就被正式推上了权力的颠峰。在祖父的长期培养下,年轻的朱允炆终于有机会把自己的治国理念付诸于实践。他深知“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况且,经过洪武年间的休养生息,社会安定,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是结束“尚武”的政风,改行“文治”的时候了。于是,他在即位伊始,从改革朱元璋留下的弊政开始,打算开创出一派新景象,这就是史称的“建文新政”。

举措一:改革官制。在洪武官制的基础上,加强文职官员的行政职能,并适量减轻政府的专制作风。建文元年,建文帝即谕示藩王,不得节制地方的文官武吏,也不得擅自编定领地内的大小官制。这项改革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既是对皇族权利体系的削弱,同时也意味着各级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上升。对于朱允炆来说,这也是他强化个人权力的需要。

中央官制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一是将六部尚书的官位提高到一品;二是各部增设左右侍中,官位定为二品。它的作用就是加强了六部独立行使职权的能力,避免了各个部门之间的重复行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文人获得了比洪武年间更高的政治地位,再也不用担心像以前那样动辄获罪了。于是他们对建文帝忠心耿耿,敢于对国家大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也是后来大批文臣甘愿陪朱允炆殉国的原因所在。

举措二:均免赋税。朱元璋时期对江浙地区实行重赋政策;同时规定江浙人不许担任户部的职位,以防江浙人偏袒家乡。建文帝继位后,对这一政策进行了调整。建文元年正月,即下令减轻江浙地区的田赋。他还针对寺庙侵占民田的情况,下令和尚和道士每人占田不得超过五亩。多占的田地,必须通过官府退还给农民。然而,建文帝也做过一些荒唐的事情。由于朱允炆和他的大臣们,虽然熟谙儒家经典,但是并不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这导致建文帝的很多政令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建文帝曾经接受方孝孺的建议,要恢复西周时期的井田制;不幸被叔叔朱棣的铁蹄打破了计划。出于这一点,也许应该感谢靖难之役。否则建文帝很可能成为继王莽之后,又一个盲目复古的愚皇帝。

举措三:锐意削藩。明太祖朱元璋始终认为,当元末农民起义烽火燎原之时,地方上缺乏强有力的宗藩,是元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有鉴于此,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就作出了分封的安排,即把自己的儿子们封到各地做藩王。希冀于用血缘这一纽带,让藩王来保卫朱家江山。但他却忘记了西汉的七国之乱差点就要得逞,西晋的八王之乱更是断送了西晋的江山。

建文帝为首的新政府,对于拥兵自重的宗藩对皇权的危害性,确有清醒的认识。虽然建文帝贵为一国之君,可是那些实力雄厚的叔叔,无时无刻不在觊觎着皇帝的宝座。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既然宗藩的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倒不如主动出击。即位三个月后,建文帝就按照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正式开始削藩。但在首难目标的确认上,齐泰和黄子澄的意见出现了分歧,齐泰认为应该先拿燕王开刀,而黄子澄则认为应该先剪除其他各王,除掉燕王的羽翼,让他孤掌难鸣,最后再收拾他。在建文帝看来,这两种做法各有各的道理。不过,一开始就拿实力最雄厚的燕王开刀,在心理上来说有些惴惴不安。不如先积累一些成功除掉其他藩王的经验,再来对付燕王这块最难啃的骨头。

万事开头难。老天爷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帮了朱允炆一个大忙:周王的幼子告发自己的父亲有谋反之意。儿子告发父亲,这个检举给予建文帝充足的借口。于是,建文帝马上命令大将李景隆率兵北上巡边,路过开封的时候,突然包围周王府邸,将周王逮捕,送往京师。他最终剥夺了周王的封号,将他流放到云南。首战告捷,让大臣们看清了新皇帝的意图。此后,各种告发藩王的奏疏纷至沓来。接下来,建文帝好是一阵忙碌。湘王,就藩荆州,被人告发谋反,在建文帝派来核实的官员到达之时,引火自焚了;齐王,就藩青州,被人告发谋逆,召至京师,削除爵位,陪周王做伴去了;代王,就藩大同,因性情暴虐,被人告发,贬为百姓;岷王,就藩岷州,被告发诸多不法行为,也被贬为贫民。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建文帝排除万难,接连废除了五位藩王,颇有些帝王雷厉风行的气魄。但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最终迫使那些手中握有实权的藩王出手了。藩王中最强大的是燕王。可是在一年的时间里,朝廷不但没有对燕王采取任何有效的控制措施,反而通过削藩,一再提醒燕王起兵造反的紧迫性。在他花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付几个无关紧要的藩王的时候,燕王正在北平紧锣密鼓地筹备着起兵的各项事宜。建文帝错过了时机,也错失了本应属于他的江山。

单从亲情这个角度来说,朱允炆是非常重情的。他是一个好哥哥;在父亲朱标去世之后,把几个幼弟接来与自己同住,以抚慰他们的丧父之痛。他是一个好孙儿;在祖父朱元璋生命垂危之际,侍奉床前,尽了为人子孙的孝道。他是一个好学生,对待自己的师长,始终是彬彬有礼,心存感激。

可惜,在念了一堆“好”字之后,他是不是一个好皇帝,却让人犯难。建文帝对待臣民宽爱仁厚,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至少不是一个守得住江山的好皇帝。他有无数的文臣为他在政治、经济上出谋划策,但惟独没有找寻一个军事专家为他在征战上出谋划策。

(第二节)早期朱棣:他才有天子相

元至正二十年(1360)四月,陈友谅率重兵逼近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调集各路兵马,从容应战。就在战事最为紧急的四月十七日,一位身份并不高贵的妃子,为朱元璋生下了第四个儿子。按照《明实录》描绘当时的情形:这个婴儿一出生,五颜六色的瑞气就充满了整个房间,而且围绕着整个宫殿,几日不散。似乎他命中注定就是应该当皇帝的。可是当时的情况却并非如此。此时朱元璋并非膝下无子,而且大敌当前,朱元璋只是匆匆地看了一眼新生子,随口扔下一个“武圣童”的小名,就重新投入到战斗中去了。

在朱元璋日复一日的征战中,小小的武圣童一天天长大。忙于征战的父亲,并没有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机会。由于朱元璋子嗣众多,他没有精力去关照所有的儿子,而且长子朱标一直颇得朱元璋的欢心,早已认定只有他才能在自己百年之后继承衣钵,其他的儿子只要尽心尽力地辅佐好太子就可以了。所以,他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太子身上,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不允许他去战场上冒险。在溺爱中长大的太子,不但身体素质极差,而且根本没有经历过战争,真正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

而武圣童就不同了,虽然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启蒙教育,也没有一个正式的老师教导,以至于文化水平一直不高。但是他从小就和父亲一起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的怀中撒娇时,他已经整日和明晃晃的刀剑以及厚重的铠甲为伍了;当他的哥哥在接受儒家正统思想的教育时,他的脑中则充斥着“今天砍了几个脑袋,明天要抢多少东西”。与他的哥哥不同,在成长的岁月里,他经常和武将以及士兵混在一起。似乎只有谈论战场上的事情,才能引起他的兴趣。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底,正在准备登基大典的朱元璋,才发现了一件被他遗忘了许久的大事:他的七个儿子至今还没有名字。十二月二十四日,朱元璋到太庙祭祀,感谢祖上积的阴德,同时按年龄大小依次给儿子们命名为: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桢、朱榑。这时朱棣已经七岁了,才和兄弟们一起有了名字。朱元璋不只为现有的儿子取了名字,而且还制定了家谱。他将他的每一个儿子都作为一支,每一支拟定了二十个字。例如朱棣位下的二十字为: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静、迪、先、尤。当然,名字中的另一个字也不能随便取,必须是符合“五行相转”的原则。朱棣这个辈分的都属木德,他的儿子朱高炽,属火德;孙子朱瞻基,属土德;曾孙朱祁镇,属金德;玄孙朱见深,属水德。以后则周而复始地循环,意在传之长久,江山永固。可惜朱元璋为子孙们拟定的二十个字只用了一半,大明王朝就灭亡了。

洪武三年(1370),十一岁的朱棣被封为燕王。在就藩燕京之前,朱元璋还为他操办了婚事,妻子就是中山王徐达的长女。朱元璋听说徐达的女儿喜欢读书,性情文静,是典型的大家闺秀,而且足智多谋,素有“女诸葛”之称,便把徐达找来说:“你我是布衣之交。古代君臣相契的,常常结为儿女亲家。你的女儿就嫁给我家老四吧。”徐达喜出望外,立即叩头谢恩。徐氏于洪武九年被册封为燕王妃,第二年就与朱棣成了亲。这时朱棣十八岁,徐氏十六岁。就是这位看起来贤惠文静的燕王妃,后来成了帮助朱棣夺取天下、治理天下的贤内助,从此开始了她尊贵而不平凡的一生。从朱元璋为他的各个儿子选的王妃来看,燕王妃是明王朝第一功臣徐达的长女,而这种婚姻实质上是一种政治行为。从这一点上来说,朱元璋对于朱棣还是青睐有加的。朱元璋有意让徐达做朱棣的坚强后盾,这对朱棣以后的发展是有着重要的帮助的。

洪武十二年(1380),二十一岁的朱棣带着金册金宝就藩北平。此时的北平并不安宁,当时元朝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回到了蒙古大草原,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不断地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作为前哨站,北平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这里,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从这一年到建文元年起兵“靖难”,整整十九年的时间。作为独当一面的藩王,朱棣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统帅。在这段时期,他积蓄力量,积累经验,耐心地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朱棣就藩北平的头几年,北边的军务一直是由徐达主持的,徐达是大明王朝首屈一指的开国功臣,德高望重。同时,他又是朱棣的岳父,两人的合作非常融洽。洪武十八年(1385),徐达病死。野史上说,徐达患了背疮,不能吃鹅肉,而朱元璋听说以后,特意派人送来了一只蒸鹅。开国功臣已经一个一个地被除掉了,徐达自知难逃一死,于是含泪吃下了蒸鹅,结果背疮复发,一命呜呼。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是朱元璋有计划地除掉功臣却是真的。对于徐达之死,朱棣和燕王妃徐氏十分悲痛。同时这也意味着,从此以后,北边的军务之事都要由朱棣一人承担了。

同类推荐
  • 武威通志-古浪卷

    武威通志-古浪卷

    本书是武威历史上第二部地市级地方志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武威市编纂的第一部通志,是武威及武威人民几千年来文化历史的记录。
  • 佳仪传

    佳仪传

    人类历史是一部文明史,更是一部战争史;他的出现,也许只是出于人类最初的目的,生存,然后更好的生活。
  •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和《滦阳续录》5部,风格恬淡古雅、质朴简洁,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皆着墨不多,不过粗陈梗概,点到为止,但极有章法,颇见情致。其弟子盛时彦对此也有概括:“叙述剪裁,贯穿映带,如云容水态,迥出天机。”正如鲁迅所言,“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追踪晋宋”。
  • 中国学生不可不读的橙色历史经典

    中国学生不可不读的橙色历史经典

    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故事,通过通俗简短的叙述,将历史人物生动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 师天

    师天

    吞并八荒聚六合,千秋伟业转头空。古有一朝,创千秋之伟业,欲图寰宇。及至其后世,奋先祖之余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征战天下,乃聚六合,人迹所至,莫不臣服。故事就是接着这个开始的。对本书有兴趣的朋友和对本书有更好的想法的书友可以加下我的群456183684
热门推荐
  • 扶瑤

    扶瑤

    她,生当不凡!却遭命运愚弄...前路坎坷,她应何去何从?
  • 都市的升斗小民

    都市的升斗小民

    人生若只如初见,刹那便是永远!手绢??定情信物?不!那只是以前懵懂的少年!现在成长了,虽然并不是很帅,但是我成熟啊!不会做饭!没关系你会就OK啊。什么,你问我会什么!告诉你,我只会抓抓鬼,和牛头马面,黑白无常聊聊天。偶尔钓钓鱼,吟吟诗。所以啊我还是个文艺青年呢。像我们这样的升斗小民,才不会关心什么国家大事呢~在说了我还只是一个大学生。好不好!!马蛋,R国的阴阳人你们捞过界了这TM是我照得!我告诉你们啊,苍井空是世界的,钓鱼岛是中国的。NO逼逼,单挑啊!这就是我,一个道士,一个闲人!
  • 鸢步入商心

    鸢步入商心

    与他的相遇是一场意外,若能重来她必不愿有此,可她如何舍得……他似雾如谜,使得她看不清他的心。他强迫她成了他的女人,后又无从抉择的成为他的王妃,如若愿意她应会是这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可他定然不知,那些从未是她想要的,她要他的或许从来都不多,或许一个他就够了……商斗、皇位、江湖,当暗涌来袭,硝烟四起,一切又将如何落幕!繁花落、佳人泪、帝位临、何处归……
  • 双面伊人

    双面伊人

    一场故意沉默的婚姻,一个神出鬼没的丈夫,一个神经过敏的妻子。当腹黑女遇上闷骚男,当无奈遇上不可控,当老男人遇上小女人,当“双面人”遇上“妄想症”……嘭!全醒了!
  • 剑道之逢仙鬼泣

    剑道之逢仙鬼泣

    世道崩坏,闻仙音如听鬼泣,独角少年凭借一颗赤子之心,踏上属于他自己的无上剑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海贼开始

    穿越海贼开始

    简介很无力啊!万恶的二十个字!真的很烦!海贼王的世界!
  • 神佛散尽

    神佛散尽

    相传,在那三十三天之上的如意天,曾有堪与西天如来比肩的神佛。也不知在多少世多少劫以前,双方爆发过一场后世鲜有记载的神佛之战。是役,天庭全毁,西天极乐圣景消失十之八九。漫天神佛死伤无数。如意天从此销声匿迹。
  • 江湖神捕

    江湖神捕

    为了能查清赈银案,他走遍江湖。他身中剧毒,游走于高手与社团之间。他伸张正义,不畏强权。只要你敢出手,我决不放过你。到底什么是江湖?到底谁才是阴谋的策划者?身边潜伏美女杀手,结果如何?我是谁?我就是陆小凤,四条眉毛的陆小凤。
  • 伪萝莉的成神游戏

    伪萝莉的成神游戏

    顾凡活了二十多年,才发现自己竟然有做伪萝莉的潜质。伪娘就算了,直到这群人莫名其妙地出现,逼他玩游戏,游戏系统bug不断,竟然都是他们使的绊子。寻找从小失散的父母,却发现他们的身份也没那么简单。综上所述,冥冥中注定,待到他真正能够认清自我的时候,就是他登上神位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