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39600000020

第20章 元朝对甘肃的统治

一、元朝建立与南宋灭亡

(一)元朝建立

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三月,忽必烈至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正蓝旗东北闪电河北岸),亲王合丹、阿只吉率西道诸王,塔察儿、也先哥、忽剌忽儿、爪都率东道诸王皆来会商,在诸大臣的再三劝说下,于三月二十日“即皇帝位”,时年46岁。同年四月,颁布即位诏书。此时,阿里不哥也“僭号于和林城西按坦河”,并得到蒙古诸王的拥护。忽必烈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争取汉族封建武装力量的支持,任命大批汉族官僚士大夫担任军政要职,同时采取一系列符合当时中原情况与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拉拢西域诸王来扩充自己的实力,从而获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并安定了民心、军心,从而为元朝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年五月十九日,忽必烈“建元为中统元年”,发布建元中统诏书,在诏书中昭示了自己政权的性质和纲纪国家的原则,“惟即位体元之始,必立经陈纪为先”。忽必烈与阿里不哥进行多次战争,中统四年(1263年)七月,阿里不哥与诸王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以忽必烈获胜而告终。

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十五日,发布建国号大元诏,“取《易经》‘乾元’之义”,“建国号曰‘大元’”。

(二)南宋灭亡

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蒙古灭金后,蒙古与南宋政权就处于冲突的状态,蒙宋之间开始了长达45年之久的战争。

端平二年(1235年)春天,蒙古兵分三路侵宋,次年秋天,西路军攻破仙人关后,先后攻占成都等54个州郡,进入四川地区。中路蒙军攻占襄阳,东路军攻入两淮后,一度抵达长江沿岸的真州(治今江苏仪征),但是由于两淮军民的奋力抵抗,进军并不顺利。此时,蒙古对南宋的军事行动,主要以掠夺人口与财物、摧毁经济为主,而不是以占领与保卫土地为主要目的。所以在嘉熙二年(1238年),蒙古暂时从四川、两淮、襄阳等地退兵。

宝祐五年(1257年)蒙古兵分三路,再次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三路蒙古军队在攻宋中,分别受到南宋军民的奋勇抵抗,被迫撤兵北返。

忽必烈即位后,继续攻宋。咸淳三年(至元四年,1267年),蒙元军对襄阳和樊城发起重点进攻,襄樊军民在艰苦条件下,坚守孤城六年,咸淳九年(至元十年,1273年),蒙古军先后将两城攻破,从此打开了进入长江的门户。第二年,蒙古军以伯颜、阿术为统帅,由汉水进入长江,大举南攻。蒙古军先占领武昌、汉阳,分军攻略两湖,接着主力顺流东下,在池州(治今安徽贵池县)下游丁家洲击溃贾似道督率的南宋军,占领建康(治今江苏南京市),直逼临安,南宋守将望风而逃,宋朝廷再三求和不成,于景炎元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上表投降。二月,伯颜率军进入临安,随后将南宋太后、宋恭帝及御用器物、图籍、珍宝押送北上。蒙古军占领临安后,南宋大臣陈宜中、陆秀夫等人拥立赵昰为帝(端宗),力图复兴。景炎二年(至元十四年,1277年),宋军水陆分道进攻闽、广,陈宜中、张世杰等人带端宗流亡海上,次年端宗病死,陆秀夫等人又立8岁的卫王赵昺为帝,迁到广东新会南海中的小岛厓山,聚众二十余万。宋祥兴二年(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蒙古军的猛烈进攻下,宋军崩溃,陆秀夫背负赵昺投海身亡,南宋至此彻底灭亡。忽必烈统一全国。

二、元朝行省制与地方行政机构

元朝建立之前,蒙古政权机构混乱,“随时创立,未有定制”。忽必烈称帝并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纳一些儒生的建议,沿袭宋、金的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下设左三部司吏、户、礼,右三部司兵、刑、工)、枢密院、御史台以及殿中司、察院、内八道肃政廉访司。此外,还设立宣政院,主管全国释教及吐蕃地区军民之政,此系元代新创。

元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设置行省,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接管辖。“中书总庶政,是为都省。幅员际天,机务日繁。相天下重地,立行省而分治焉。”当时人们认为:“若稽古制,魏晋有行台,齐隋所管置外州称行台尚书省,唐以诸道事繁,准齐分置,今行省,其遗制也。”把行省制的建立视为魏晋的行台和隋唐的行台尚书省。实际上元代的行省制是金朝行省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更。金朝尚书省宰相或执政官(金制以尚书令、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左、右丞,参知政事为执政)被派遣到地方上行使尚书省职权时,所设立的临时建置称为行尚书省。金朝后期,为了抵御蒙古的军事需要,曾先后在各地遍置行省,但就其性质而言,始终属于临时性的权宜建置。蒙古政权建立初期,官制未备,“惟以万户统军旅,以断事官治政刑”。自成吉思汗南下攻金开始,随着蒙金战争的发展,一大批汉族地主武装头目先后归附蒙古政权,蒙古贵族也采用金的行省官称予以封赏,以表彰他们效忠蒙古政权的诚意。故凡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往往称行省或行台。总之,当时未有定制,随事设立,屡为废置。

忽必烈即位后,随着四大汗国相继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蒙古皇帝直接统治的辖区只限于漠南各地,为了管理各地事务的需要,初置燕京、开平、京兆、平阳等十路宣抚司,作为地方一级的最高行政机构。同时,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系衔,代表中书省赴各地处理政务,行使中书省的职权,从而也设立了不少行省,但这时的行省仍属于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后由于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嫌于外重,权力过大,因此,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平章或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而不再以中书省的官员行某处省事系衔,于是行省就从中书省派出机构逐步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元代的行省职责,即“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元代行省官员设置、名称及其品级大都同中书省。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代的行省建制已基本定型。当时,除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由中书省直接统辖,称为腹里地区外,在全国设置了辽阳、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湖广、江西、江浙、河南、征东等十行省,到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朝政府在蒙古本部设置和林行省,皇庆元年(1312年),再改和林行省为岭北行省。终元一代,十一行省建制的格局一直延续下来。

元代在行省制下,还依次设置了路、府、州、县四级行政组织,分别管理辖区内的各种政务。边远地区还设有军的建制,其官吏的设置与品级相当于下州。在远离行省政治中心的地区和边远的民族聚集区,则设置宣慰司、宣抚司及宣慰司都元帅府,以便就近处理辖区内的军民事务。此外,元代的枢密院和御史台在地方上也有其相应的分设机构,称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行枢密院是适应大规模的军事活动的需要专为征伐之事设置的,有时也掌管民事,但主要以征伐和镇抚为主。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曾经在甘州设立行枢密院,专门负责提调西路军马。行御史台是专门负责监察的机构,分为江南行台和陕西行台。行台之下又按道设立肃政廉访司,对各级地方官吏实行监察与监督。负责甘肃行省监察工作的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隶属于陕西行御史台管辖。

三、甘肃行省的设置及其州县建制

在元代,由于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今之甘肃地区分属甘肃、陕西两行省和宣政院所属的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管辖。元朝在甘肃设置的行政机构既与全国相一致,又凸现了甘肃地域、民族的特点。

甘肃行省设置始于中统二年(1261年),初称西夏中兴行省,省治设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市)。至元十年(1273年)撤罢,十八年(1281年),又重新设置,二十二年(1285年),再次撤罢,改置宣慰司。二十三年(1286年),徙西夏中兴省于甘州(治今甘肃张掖市甘州区),改称甘肃行省。三十一年(1294年),分省按治宁夏,不久,又并归甘肃行省管辖。元代甘肃行省辖区奄有原西夏的全部属地,相当于今甘肃省的河西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全部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按照元朝制度,其全称为“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据此可知,元代的甘肃行省的范围与今甘肃省行政区划相比,有很大差异。尽管甘肃省的名称渊源于13、14世纪元代的“甘肃等处行中书省”,而具体辖区却有很大的变化。

元朝时期,在甘肃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主要有路、直隶州、属州共14处,属于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的管辖范围。

(一)路一级建制

甘肃行省中,属于路一级建置有甘州、肃州、沙州、亦集乃、宁夏府、永昌府、兀剌海七处,在今甘肃境内的主要有甘州(治今甘肃张掖市甘州区)、肃州(治今甘肃酒泉市肃州区)、沙州(治今甘肃敦煌市)、永昌府(治今甘肃永昌县)四路。

甘州路,唐代称甘州,又称张掖郡。北宋初,为西夏所据,西夏政权在这里设镇夷郡,后又立宣化府。蒙古奄有此地后,仍称甘州。至元元年(1264年),置甘肃路总管府。至元八年(1271年),改为甘州路总管府。至元十八年(1281年),立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于甘州,以控制河西诸郡。自此,甘州遂成为甘肃行省的政治中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时,甘州有“户一千五百五十,口二万三千九百八十七”,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人口比较密集的城市之一。

永昌路,唐代称凉州,宋初更名为西凉府,景德(1004-1007)中为西夏占据,蒙古入据河西后,仍为西凉府,成为河西走廊地区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窝阔台即汗位后,西凉府成为太子阔端的封地。阔端曾以西凉王的身份,代表蒙古王室与吐蕃萨迦派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在凉州会晤,从而实现了蒙古对西藏地区的政治统一。至元九年(1272年)十一月壬戌,“诸王只必帖木儿筑新城成,赐名永昌府”。以永昌王宫殿所在设立永昌路,遂降西凉府为西凉州,隶于永昌路所辖。其地处河西走廊东段要冲,南临宣政院辖地及西宁州,其主要职责是镇守河西及与宣政院临接地区。元朝初期永昌路的城址,在今武威市凉州区以北30里处的永昌堡(乡),至今仍可依稀辨认。

肃州路,唐代称肃州,又称为酒泉郡。宋初为西夏占据。早在1226年成吉思汗西征时,就攻占了肃州。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设置肃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时,有“户一千二百六十二,口八千六百七十九”。

沙州路,唐代为沙州,又称为敦煌郡,宋初仍为沙州。景祐(1034-1037)初,西夏攻陷瓜、沙、肃三州,尽得河西走廊全境。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蒙古灭西夏,攻占沙州,遂以其地为术赤子拔都大王的封地。直到至元十四年(1277年),始立为沙州。因沙州远离肃州,而“内附贫民欲乞粮沙州”,必须上报肃州当局,然后才能拨给,元朝政府“以其不便”,于是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将沙州升为沙州路总管府,瓜州归其辖属。沙州升格为路的建制,便于就近解决内附贫民乞粮问题。

亦集乃路(治亦集乃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地在甘州北1500里,路治亦集乃城东北有大泽,西北俱接沙漠。该地是西海郡居延故城,西夏立国后,曾在这里设立黑水镇燕军司,作为抵御蒙古南下的军事防线。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该地即为蒙古占领。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朝始立亦集乃路总管府,并且根据亦集乃路总管忽都鲁的奏请,调遣“新军二百人凿合即渠于亦集乃地”,引水溉田,进行屯田,并让附近人民、僧户也“助其力”,先后垦田九十余顷。这一地区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

宁夏府路(治今宁夏银川市),唐代属灵州,宋初废为镇,领蕃部。西夏立国后,成为西夏王都所在地,初名兴庆府,后改为中兴府。西夏灭亡后,蒙古奄有此地。中统二年(1261年),始置西夏中兴行省,至元八年(1271年),立西夏中兴等处行尚书省。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徙西夏中兴行省于甘州,改称甘肃行省。此后,宁夏府一直保留路一级的行政建制。直至元朝灭亡。按照元朝的区划,宁夏府下辖的灵州、鸣沙州(今宁夏中宁县)、应理州(今宁夏中卫县),今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兀剌海路,在原西夏疆域东北部,有兀剌海(一作斡罗孩)城,西夏曾在这里设立黑山威福军司。是蒙古从西夏北部边境进攻西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蒙古曾与西夏在这里激烈争夺。元朝建立后,在这一地区设立路的建制,实际上是突出了这一地区的军事防御性。其地大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右旗境内。

(二)直隶州与属州

1.直隶州

甘肃行省中,属于直隶州建制的有山丹州(治今甘肃山丹县)、西宁州(治今青海西宁市)。系今甘肃境内的是山丹州。

山丹州,唐代为删丹县,隶属甘州。宋初为西夏据有,成为西夏军事重镇,曾在这里设甘肃军司。蒙古奄有此地后,这里成为察合台孙不里之子威远王阿只吉长期驻守地区。为了沟通察合台汗国与中原内地的交通联系,在蒙古国时期,就曾在山丹设置驿站,连接内地到西域的驿路。后因“删丹”讹传为“山丹”,遂以讹为正,至元六年(1269年),“行山丹城事,删讹为山”,山丹之名始定。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升为山丹州,直隶甘肃行省管辖。

西宁州,唐朝于其地设鄯州,上元(761-762)年间,陷入吐蕃,号称青唐城。北宋时,改为西宁州。成吉思汗灭西夏时,曾被蒙古军占领。元朝初期,曾是章吉驸马封地。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设立西宁州等处拘榷课所,隶甘肃行省直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章吉驸马晋升为宁濮郡王,镇守此地。这一地区现属青海省辖区。

2.属州

甘肃行省中,还有西凉州(治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灵州(治今宁夏市吴忠市北)、瓜州(治今甘肃瓜州县)、鸣沙州(治今宁夏中宁县东北鸣沙镇)及应理州(治今宁夏中卫县)五属州。

灵州,唐朝时为灵州,又为灵武郡。北宋初,陷入夏国,改为翔庆军。

鸣沙州,隋置环州,立鸣沙县。唐去州以县隶灵州。北宋初,西夏据有,仍称为鸣沙县。元初,立鸣沙州。

应理州,系唐灵武郡辖境,地与“兰州接境,东阻大河,西据沙山”。其州城不知何时建立,元朝初期,仍立为州。

西凉州,唐代称凉州,宋初更名为西凉府,后被西夏占据。蒙古入据河西后,仍为西凉府,窝阔台即汗位后,西凉府成为太子阔端的封地,也是阔端与萨班的会晤地,元朝初期,改西凉府为西凉州。

瓜州,唐朝时为晋昌郡,后复为瓜州,宋初陷于西夏。西夏亡国后,州废。至元十四年(1277年),重立,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朝政府将瓜州居民迁至肃州,但瓜州名仍存。

上述五州中,系今甘肃境内的只有西凉州与瓜州。

元代的甘肃行省,除了上述七路、二直隶州、五属州的行政建制外,还在甘肃行省所辖的河西地区设置了脱脱禾孙马站六处,共有“马四百九十一匹,牛一百四十九头,驴一百七十一头,羊六百五十口”,用以专职稽查出入河西的乘驿人员。这充分证明甘肃行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三)陕西行省与宣政院统管的甘肃辖区

由于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现今甘肃省所辖的东部、中部和西南部地区,在元代分别属于陕西行省和宣政院所属的河州路和脱思麻路管辖。据《元史·地理志三》记载,主要分布在黄河以东的甘肃中部、东部及南部地区。

陕西行省东起黄河,西迄兰州,北至今内蒙古杭锦旗,南倚大巴山,所辖地域包括今陕西全部与甘肃、宁夏、内蒙古部分地区,为“路四、府五、州二十七、属州十二、属县八十八”。今甘肃东、中、南部地区主要属陕西行省直隶泾州、开成州、庄浪州与巩昌等处总帅府、吐蕃等处宣慰司的辖区。

1.陕西行省直隶州辖区

泾州(治今甘肃泾川县北),唐朝时,改为安定郡,后仍为泾州。宋改为彰化军,旧领保定、长武、灵台、良原四县。金朝时,改保定县为泾川。元初以隶都元帅府,立总司辖邠州,后属巩昌都总帅府,或隶平凉府、陕西行省,所隶不一,最后直隶陕西行省。领泾川、灵台二县。泾川(今甘肃泾川县)即泾州治所在地,即保定县。灵台(今甘肃灵台),至元七年(1270年)并归泾川,十一年(1274年)复立,以良原(治今甘肃灵台县西北良原乡)并入,而长武(治今陕西长武县西北30里)仍并入泾川。

开成州(治今宁夏固原市南),唐为原州,宋为镇戎军,金升为镇戎州,元初仍为原州。至元十年(1273年),皇子安西王分治秦、蜀,遂立开成府,“仍视上都,号为上路”。至治三年(1323年),降为州,领开成一县,广安一州。广安州(治今宁夏固原市东北),本镇戎地,金升为县,隶镇戎州,经战乱荒废。元至元十年,安西王封守西土,即立开成路,遂改为广安县,募民移居,不久户口繁兴。十五年(1278年)升为州,仍隶开成州所辖。

庄浪州(治今甘肃庄浪县西北),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二月,降路为州,无属县。

2.巩昌等处总帅府辖区

巩昌府(治今甘肃陇西县),唐初置渭州,后称陇西郡,不久陷入吐蕃。宋复得其地后,置巩州。金为巩昌府。元初改巩昌路都总帅府,统巩昌、平凉、临洮、庆阳、隆庆五府及秦、陇、会、环、金、德顺、徽、金洋、安西、河、洮、岷、利、巴、沔、龙、大安、褒、泾、邠、宁、定西、镇原、阶、成、西和、兰二十七州,又于成州行金洋州事。至元五年(1268年),割安西州属脱思麻路总管府。六年,以河州属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七年,并洮州入安西州。八年,割岷州属脱思麻路。十三年(1276年),立巩昌路总管府。十四年(1277年),复行便宜都元帅府事,其年割隆庆府,利、巴、大安、褒、沔、龙等州隶广元路,二十一年(1284年),又以泾、邠二州隶陕西汉中道宣慰司,而巩昌等处总帅府所统辖巩昌、平凉、临洮、庆阳四府及秦、陇、宁、定西、镇原、阶、成、西和、兰、会、环、金、德顺、徽、金洋十五州。“户四万五千一百三十五,口三十六万九千二百七十二”,领录事司一,县五。即陇西县(治今甘肃陇西县);宁远县(治今甘肃武山县);伏羌县,今甘谷县,原为伏羌寨,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县;通渭县(治今甘肃通渭县);鄣县(治今甘肃漳县),宋为盐川寨(治今甘肃陇西县西南50里),金为盐川镇,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县。

平凉府(治今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唐朝时为监,隶原州。宋为泾原路,升平凉军。金立平凉府。元初并潘原县入平凉,化平县入华亭,隶巩昌帅府。领平凉(治今甘肃平凉县)、崇信(治今甘肃崇信县)、华亭(治今甘肃华亭县)三县。

临洮府(治今甘肃临洮县),唐朝时为临洮军,宋为镇洮军,又为熙州,金时为临洮府。至元初,系巩昌路便宜都总帅府管下。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巩昌路总管府,第二年,复行便宜都总帅府事,仍归治下。至元十三年十二月,升临洮渭源堡为县,领狄道(治今甘肃临洮)、渭源(治今甘肃渭源县)二县。

庆阳府(治今甘肃庆阳市西峰区),唐庆州,宋朝时为环庆路,后改为庆阳军,又升为府。金朝时为庆原路。元初改为庆阳散府,至元七年(1270年),将安化、彭原县并入。领合水(治今甘肃合水县)一县。

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唐初为秦州,宋为天水郡,金为秦州。旧领六县。至元七年(1270年),并鸡川、陇城入秦安,冶坊入清水。领成纪(今甘肃天水县)、清水(今甘肃清水县)、秦安(今甘肃秦安县)三县。

陇州(治今陕西陇县),唐改汧阳郡,复为陇州,宋、金置防御使。旧领四县。至元七年(1270年),省吴山、陇安入汧源。十三年(1276年)罢防御使为散郡。领汧源、汧阳二县。

宁州(治今甘肃宁县),唐改北地郡为宁州,宋、金因之。至元七年(1270年),并襄乐、安定、定平入州。领真宁(今甘肃正宁县西南)一县。

定西州(治今甘肃定西市安定区),本唐渭州西市,五代沦于吐蕃。宋置定西城,金改定西县,复升为州,仍置安西县及倚郭、通西二寨,并成为属县。至元三年(1266年),并三县入定西州。

镇原州(治今甘肃镇原县),唐原州,又为平凉郡,宋、金因之。元改镇原州,以镇戎州的东山、三川二县来属。至元七年(1270年),并州县,遂以临泾、彭阳及东山、三川四县入该州。

西和州(治今甘肃西和县),唐岷州,又改和政郡,后仍为岷州,宋改为西和。旧领三县,大潭、祐川军兴久废,惟有长道一县,于至元七年(1270年)并入该州。

环州(治今甘肃环县),唐改威州,宋复为环州,后与庆州定为环庆路。金隶庆阳府。元初为散郡。旧领通远一县,于至元七年(1270年)并入该州。

金州,本兰州龛谷寨,金升寨为县,以龛谷为金州治所。至元七年(1270年),并县入州。

静宁州(治今甘肃静宁县),宋庆历中,以渭州陇干城置德顺军,复置陇干县,金升为州。元初并治平寨、水洛城入陇干,后复省陇干,改为静宁州。领隆德(今宁夏隆德县)一县。

兰州(治今甘肃兰州),唐初置,改为金城郡,后仍为兰州,宋、金因之。元初领阿干一县及司候司,至元七年(1270年)并司县入该州。

会州(治今甘肃会宁县),唐初改西会州,又为粟州、会宁郡,又为会州。宋置敷川县。金置保川县,“陷于河西,侨治州西南百里会川城,名新会州”。元初弃新会州(治今甘肃靖远县西南),迁于所隶西宁县(今甘肃会宁县东)。至元七年(1270年),并县入州。

徽州(治今甘肃徽县),元兵入蜀,凤州(治今陕西凤县)二县首降,以凤州仍治梁泉,别置南凤州治于河池。后又升永宁乡为县,与两当(今甘肃两当县)同为属邑。至元元年(1264年),改为徽州。至元七年(1270年),并河池、永宁二县入州。领两当一县。

阶州(治今甘肃陇南市阶州区),唐初置武州,又改为武都郡,后更名为阶州,宋因之。明朝时,州治在柳树城,距旧城八十里。旧领福津、将利二县,至元七年(1270年)并入该州。

成州(治今甘肃成县),唐初为成州,又改同谷郡,后仍为成州,宋因之。旧领同谷、栗亭二县。元初岁壬寅(1302年),以田世显挈成都府归附,令迁于栗亭,行栗亭管民司事,不隶成州,割天水县来属,至元七年(1270年)并同谷(今甘肃成县)、天水(今甘肃天水市西南天水乡)二县入州。

金洋州(治今甘肃成县),本隶兴元路,大德二年(1298年),有雷、李二将挈民户归附,令迁至成州,自行金洋州事。

3.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区

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系属宣政院。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领吐蕃地区的中央机构,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其用人则自为选。其为选则军民通摄,僧俗并用。”至元初,立总制院,以国师为首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的缘故,更名为宣政院。设有吐蕃等处宣慰司、吐蕃等路宣慰司和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三路宣慰司,辖地包括现在的青海省大部和四川、甘肃、西藏的部分地区。

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三路宣慰司的辖区系今西藏自治区。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辖地,大约为黄河源头及柴达木河以西,阿尔金山、党河南山以南,唐古拉山以北地区,即今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朵甘思都元帅府辖地与吐蕃等路宣慰司大体相当。

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所属有脱思麻路军民万户府、河州等处军民总管府。其辖地包括现在甘肃的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武都地区西部与青海西宁以西、扎陵湖以东、青海湖以南、巴颜喀拉山以北地区,大约今青海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等藏族自治州。

甘肃辖区主要有河州路,领定羌(即定羌城寨,今甘肃广河县)、宁河(今甘肃和政县)、安乡(即安乡关城,今甘肃临夏市北)三县。洮州(治今甘肃临潭县),领可当一县。脱思麻路所属有岷州(治今甘肃岷县)、铁州(今甘肃岷县东)。

四、宣政院所属的甘肃机构

元朝时期,甘肃是吐蕃的重要聚居地,为了加强对吐蕃的镇戍,在甘肃设置的宣政院所属的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属下机构,主要有以下诸种。

(一)脱思麻路军民万户府

脱思麻,藏文mdo-smad的音译,是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下辖的两路之一,为较早和主要辖区。脱思麻路为脱思麻军民万户府的省称。又有脱思麻路总管府,与其关系密切的是管民与诸军奥鲁的机构。据《汉藏史集》载,元代在吐蕃括户、置驿皆自脱思麻的丹底水晶殿(在今青海化隆县境内)开始。其中脱思麻设有七个大的驿站及诸多小驿站。大德元年(1297年)六月丙辰,赐“朵思麻一十三站贫民五千余锭”。延祐元年(1314年)四月,因“西番诸驿贫乏”,元政府给钞万锭赈济吐蕃三路驿站,脱思麻也为其中之一。

脱思麻路军民万户府的辖区,南及黄河河曲,北与河州路相接,西至贵德州等地,东与陕西行省、四川行省西部为邻。洮、岷、安西诸州及礼店文州蒙古汉儿军民元帅府、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宣抚司等皆在其管辖内。

(二)西夏中兴河州等处军民总管府

据《元史》卷60《地理志三》载,元初河州归“巩昌路便宜都总帅府”统辖,至元六年(1269年),罢行省而设宣慰司,直隶于中书省,以河州来属。至元八年(1271年),立西夏中兴等路行尚书省,不久改行中书省,至元十年(1273年)又罢。屡经变革。至元贞元年(1295年),罢宁夏行省,以其地并入甘肃行省。

此机构真正归吐蕃等处宣慰司管辖的常设机构是河州路,是该宣慰司治所在地。曾一度与西夏中兴联为军民万户府,后则分立为路。《元史·地理志》载其领定羌(治今甘肃广河县)、宁河(治今甘肃和政县)、安乡(治今甘肃临夏县北莲花乡)三县。定羌县本吐蕃所置阿诺城,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为定羌城,金时仍沿用,元时升为县,曾为河州路治所。宁河县,本吐蕃香子城,宋熙宁六年(1073年)攻克,置宁河寨,在州治南60里。宋崇宁四年(1105年)改为县,金时仍属河州。元朝因袭,后废为镇。又别有宁河寨,在州治东40里。至元九年(1272年),在吐蕃西川界立宁河站,至元十七年(1280年),都实受命探查黄河源头,是岁至河州,“州之东六十里,有宁河驿”。此元代宁河驿即为吐蕃故香子城。元代在这里设有宁河脱脱禾孙五员,“掌辨使臣奸伪”。又置“宁河县官”与“宁河弓甲匠达鲁花赤”。“宁河弓甲匠达鲁花赤”职责为负责铸造兵器。显然宁河是河州路重要的军政据点。安乡县,本是吐蕃所置城桥关,在州治东北50里。宋元符二年(1099年),更名为安乡关,南至河州界35里。金朝时为安乡城,归宁河县辖属。元升县隶河州路。

(三)洮州十八族、积石州元帅府

元初洮州(今甘肃卓尼县东北),归巩昌府,至元五年(1268年),入西安州(治今宁夏海原县西北西安乡)后,归属脱思麻路管辖。该州设有元帅府。泰定三年(1326年)五月,“洮州路可当县、临洮府狄邑(道)县雨雹”,显然可当也在州内。该元帅府延续至元末。

《元史》卷5《世祖二》记载,至元元年(1264年)七月癸未,“以西番十八族部立安西州,行安抚司事”,归巩昌路便宜都总帅府管辖。至元五年(1268年),割安西州属脱思麻路总管府。至元七年(1270年),并洮州入安西州。至元九年(1272年),忙古带等十八族参加平定建都蛮叛乱的军事行动。十八族元帅府一直存在到元末。

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蒙古军将领按竺迩“从征积石州,先登,拔其城”。积石州本宋积石军溪哥城。宋元符(1098-1100)年间,为河湟吐蕃溪巴温占据。宋大观二年(1108年),臧征扑哥以城降,于是在其地建军。地在青海湖东一百余里,西宁州界南八十里。元朝因袭,置元帅府,隶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在河州西北部。潘昂霄《河源志》载,过贵德州,“又四五日,至积石州,即禹贡积石。五日,至河州安乡关”。此积石州在黄河岸边,贵德州与安乡关之间。元朝在这里设立脱脱禾孙,置有驿站及辨使臣奸伪的官员。

(四)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

《元史·地理志三》记载,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辖下“礼店文州蒙古汉儿军民元帅府”即此机构。显然蒙古控制这一地区较早,并在这里置官施政。宋端平三年(1236年),大将按竺迩“破宕昌,残阶州”,继之攻文州(治今甘肃文县),谍知城中无井,乃断城中用水。攻克后,招抚吐蕃酋长勘陁孟迦等十族。按竺迩以功为元帅,“驻军汉阳礼店,戍守西和、阶、文南界及西蕃边境”。是时已在汉阳礼店置元帅府。《元史》卷133《暗伯传》记暗伯父“秃儿赤袭职,事宪宗,累官至文州礼店元帅府达鲁花赤”。宪宗时,此元帅府仍存在。嗣后,按竺迩之子国宝遣其弟国能等人“持金帛说降吐蕃”,一度反叛的吐蕃酋长勘陁孟迦随国宝入觐归附。国宝上奏说:“文州山川险扼,控庸蜀,拒吐蕃,宜城文州,屯兵镇之。”元世祖采纳国宝的建议,授国宝三品印,为蒙古汉军元帅,兼文州吐蕃万户府达鲁花赤,与勘陁孟迦皆赐金符。至元四年(1267年),国宝临终前又令其弟国安袭其职,后以其兄国宝安边功,赐金虎符,进昭勇大将军。至元十五年(1278年),国宝子世荣袭怀远大将军、蒙古汉军元帅,兼文州吐蕃万户府达鲁花赤,后以功进安远大将军、吐蕃宣慰使议事都元帅,佩三珠虎符。弟世延继之为元帅,兼文州吐蕃万户达鲁花赤。由此可知,礼店文州蒙古汉军元帅府、文州吐蕃万户府,设置有“蒙古汉军元帅”与“万户府达鲁花赤”,这些要职曾一度为按竺迩及其后裔世袭。

但是,这一机构当时并不隶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据《元史·兵志一》载:“初,西川也速迭儿、按住奴、帖木儿等所统探马赤军,自壬子年属籍礼店,隶王相府,后王相府罢,属之陕西省,桑哥奏属土蕃宣慰司,咸以为不便,大德十年命依壬子之籍。”这一部分探马赤军即是礼店文州等处元帅府军的主力。从壬子年(1252年)籍户之后即归礼店(治今甘肃礼县),隶安西王府管辖。王相府罢后(1280年),归陕西行省。桑哥执政时,奏归吐蕃宣慰司,大德十年(1306年),又归礼店文州元帅府。由于有时归省管,故《元史·百官七》记元帅府有李(礼)店文州等九府,“惟李店文州增置同知、副元帅各一员,其余八府,隶吐蕃宣慰司,设官并同”。显然此时李店文州元帅府不属吐蕃宣慰司,但在第二年四月,元政府“诏礼店军还属土蕃宣慰司”,从此则相延不改。

元代在礼店驻扎有探马赤军、蒙古汉军,设置有蒙古汉军元帅府、蒙古军万户府等,在文州设置有吐蕃万户府,以后则合并为“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成为其上级机构。其下辖三个机构:

一是礼店文州蒙古汉军奥鲁军民千户所。秩从五品,置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总把五员,百户八员。主要负责管理随军而来的家属,即管理军户。

二是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上千户所。秩正四品,置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一员,新附千户二员。似为直接管理蒙古、汉军、西番诸军的机构。

三是礼店阶州西水蒙古汉军西番军民总把二员。礼店,治今甘肃礼县;阶州,治今甘肃陇南市阶州区西北;西水即西汉水。阶州唐初称武州,后更名阶州,宋因之,元代治柳树城,距旧城东八十里。“旧领福津、将利二县,至元七年并入本州”。蒙古对这一地区用兵较早,1237年,按竺迩命“侯和尚南戍沔州之石门,术鲁西戍阶州之两水”。此时这里已归蒙古管辖。元贞二年(1296年)五月庚辰,“土蕃叛,杀掠阶州军民,遣脱脱会诸王铁木而不花、只列等合兵讨之”。大德元年(1297年)三月甲戌,“西蕃寇阶州,陕西行省平章脱列伯以兵进讨,其党悉平,留军五百人戍之”。据《元史·兵志二》记载,这次战后,“诏留总帅军百人及阶州旧军、秃思麻军各二百人守阶州,余军还元翼。”因阶州系巩昌总帅府管内。嗣后这里常有战事发生。泰定元年(1324年)十二月乙亥,“陕西行省以兵讨阶州土蕃”。次年闰正月己卯,阶州土蕃反抗,巩昌总帅府调兵平定。泰定三年(1326年)十一月,武靖王遣临洮路元帅盏盏招谕反抗的吐蕃部落。这种反抗与镇压的斗争一直延续到元末,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九月,仍有战事。

(五)永昌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永昌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在元朝末年建立的。因中书省奏“阔端阿哈所分地方,连接西番,自脱脱木儿既没之后,无人承嗣。达达人口头匹,时被西番劫夺杀伤,深为未便”。于是在至正三年(1343年)七月,遂定置永昌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予以管理。设置该司目的是为了保护当地的蒙古人免受西番的侵害,说明其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下降。同年十月,在永昌增立巡防捕盗所。至正十三年(1353年)四月,以甘肃行省平章政事锁南班为永昌宣慰使,总永昌军马,仍给平章政事俸。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二月,永昌宣慰使锁南班与宣政院使哈麻同为中书平章政事,进阶光禄大夫,完者贴木儿继为永昌宣慰使。至正十五年(1355年)八月,受命“讨西番贼”。至正十七年(1357年)五月丙申,“诏以永昌宣慰司属詹事院”管辖。永昌之地在阔端身故后,由其子只必帖木儿镇守,此后则陷入衰败,元末各地战乱纷纷,永昌地位有所上升,这均与位于其南部的吐蕃地方局势的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六)吐蕃等处招讨使司

《元史·百官志》“招讨司”条所载“土番”即此机构,其设置有“达鲁花赤一员,招讨使一员,经历一员”,显然因变化所致,二者唯设官略有不同。在甘肃境内的附属机构主要有以下诸种。

1.文扶州西路南路底牙等处万户府

秩从三品,置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二员。文州,系至元九年(1272年)冬十月所立,治今甘肃文县。扶州,治今四川南坪附近,文、扶州以西、以南为吐蕃及其他部落杂居之地,在这里置万户府,加强对吐蕃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

2.庆阳宁环等处管军总把一员

庆阳、宁、环等地均在今甘肃境内,与陕西北部、宁夏东南部交界,当为西夏中兴河州等处军民总管府存在时所管辖机构,设立未久,即行撤销,史无详载。

3.文州课程仓粮官一员

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辖下与文州相关的机构主要有“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礼店文州蒙古汉军奥鲁军民千户所”、“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上千户所”、“文扶州西路南路底牙等处万户府”、“阶文扶州等处番汉军上千户所”等机构。这一“文州课程仓粮官”当与征收科差赋税、管理粮仓、供给军用有关。

4.岷州十八族周回捕盗官二员

系负责岷州十八族地方安全的官员,其详细情况不明。

5.常阳帖城阿不笼等处万户府

秩从三品,置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元史》卷91《百官志七》“元帅府”条载有“当阳”、“帖城”。阿不笼地域不详。显然这一万户府是由两元帅府联合组成。

“常阳”应为“当阳”之形讹,“当阳”即“当彝”(或作“当夷”)。“后周置县,又置洪和郡于此,郡寻废,以县属同和郡,隋改属岷州,炀帝初改属临洮郡,唐仍属岷州,神龙初并入溢乐县。”其地在岷州卫之西。据《新增岷州志》所载:“西魏同和郡溢乐县,周当夷县,和政县,俱在城西。”元代在这里置当阳元帅府,又与帖城、阿不笼等合立万户府。

帖城当为“铁城”之音讹而致。宋熙宁六年(1073年),收复岷州后,宋熙宁十年(1077年),置铁城堡(今甘肃岷县东北80里),隶岷州。元朝时,在这里置铁州(治今甘肃岷县东北),立铁城元帅府。《元史·百官七》作“帖城”元帅府,与当阳、阿不笼等合立万户府,与岷州皆属吐蕃等处宣慰司。

6.阶文扶等处番汉军上千户所

秩正五品。置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二员,系管理番汉诸军的机构。其治地在阶州(今甘肃陇南市武都区)附近。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刘亮天下

    三国之刘亮天下

    我为刘备,收诸葛亮为义子,托太子诸葛亮于诸葛亮,岂不美哉?
  • 卦神皇妃

    卦神皇妃

    她因为天命,女扮男装;他因为皇位,找上了她。她冷声道:“王爷想要在下怎么做呢?”夙烨拿起穆如清的一缕发丝,放在手里把玩,“扮作女子,做本王的王妃。”只要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她,害怕她会做出背叛他的事吗。穆如清似是已经猜到了夙烨会这样说,“可以,期限为三年,三年之内我必定帮你夺下皇位,到时候,你要放我走。”“好,本王答应。”他说:“只要是如清,不管男女,本王都喜爱。”穆如清回头看了他一眼,“好,我知道了。”她说完便头也不回的走了,她知道夙烨在看着她,她却真的不敢回头,夙烨眼里的感情太过浓重,她不能接受,她早说了他并非她的良人。
  • 乱世珏公子

    乱世珏公子

    一纸荒唐,一笑轻狂,一身戎装,一杯酒凉。岁月匆忙,如梦一场。在这场注定不平凡的大梦,功名与富贵总在欲望中摇摆。楚家:天下是强者的战利品,道义是平庸之辈的牢笼。江大虎:我不做你故事中的宋江,我是万寨之王。突厥:待我百万铁骑踏入天朝,定让尔等灰飞烟灭。吐蕃:一个自相残杀的国度,别跟我谈情操,可笑。皇帝:保住山河,朕封你做王。儿子:今晚我要睡你女人,你可以出去了。(……)历史的轨迹已经扭曲,危机四伏,战火纷飞的国度,一刻静赏闲云的安宁也是奢侈,那就用自己喜欢的姿势且听风吟吧。
  • 叠写三国

    叠写三国

    张养浩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道尽了中国历史上所有政权的真实面目。我说不,我是诸葛均,我建立的帝国以人民为主。你老了,国家养!你病了,国家治!你弱小,国家扶持你,你……。
  • 虎啸三国

    虎啸三国

    一朝穿越,两世为人,命运的罗盘将他匆匆赶入三国乱世。智才的谋划,武将的搏杀,人性的抉择,时运的无奈,这一切才是真正的三国。时者,命也!天者,斗也!且看吕布温候如何搅乱三国,书写属于自己的一段传奇。
热门推荐
  • 如果重遇你

    如果重遇你

    四年前的一场钻石风波,让夏言失去了一切,她被困在原地无法走出困局,对未来不抱任何希望的她,却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不会发芽的种子。当夏言小心翼翼走进他的世界的时候,却发现只是上天给她开了一个玩笑……当一个叫金允诺男人出现的时候,她的人生从此便有了晴天。然而幸福从来就不属于夏言,她的人生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背后慢慢的推着她……两个不同身份的人,无意间的碰撞,却只是上天的几秒游戏而已。那年初秋他说:“就算忘记天地,也不会忘记她的……”而她明白了:“她今生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遇见他。”
  • 废后

    废后

    嫁他,是母亲病危恳求,是主上逼迫,对立的局面,注定他们敌视,为血母仇,为保儿子,她毅然助他,哪怕最后等待她的是无法回头的绝路……娶她,是形势所迫,是为夺皇权,洞房之夜无落红,八月产子,打断牙混血往肚里咽,当他夺回至尊权势之日,便是他要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时……帮她,是青梅竹马之情,是夺取权利之计,人前邪佞无情的他,面对她万般柔情似水,看她心愿一天天一天达成,脸上笑容一天一天消失,是他亲手将她推入地狱深渊……爱她,是八年前的惊鸿一瞥,是八年后的心疼不已,看她从水灵佳人蜕变成深宫怨妇,看她波澜不惊的脸庞、欲哭无泪的水眸,他必须为她做些什么,哪怕是违背自己的皇兄……
  • 现代物流技术基础

    现代物流技术基础

    本书可为初学者奠定基础,使读者对物流技术和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有相应的了解,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物流专业人员进一步学习物流技术知识的参考书。
  • 恒温韵年

    恒温韵年

    婚前,路韵言听到容恒这两个字,便是心惊胆颤,两股战战。婚后,容恒听到路韵言三字,却是眉开眼笑,毫无节操。殊不知,很多年前她便已驻扎在他心间。回想自己大腹便便却依旧因这男人担惊受怕的日子,路韵言只觉得怒火中烧。抱着怀中熟睡的儿子,她瞪着笑得异常欢快还有点骚气的男人,“容恒,陪我精神损失费!”“没事,我人都赔给你。”她怒,谁要你!我是分割线~人生有多少十年,可以给容恒等待。又是何其有幸,未及而立之时,他的女孩再次出现在他的世界。对容太太,除了妥协,便再无他法。爱不够,狠不得,离不能。(甜宠甜宠哒小文~男女猪脚身心绝对纯洁,希望小可爱们多多支持~)另:不喜勿喷,灰常感谢(这点很重要啊,新人小心脏脆弱的。)
  • 往事入梦来

    往事入梦来

    时光如流水,生命在轮回!曾几何时,我是怀着怎样的心境,怀揣怎样的梦想,带着青春的季动与年少的轻狂跨进了这个梦里的天堂!当时的我们是如此的天真,把一切都看得那么的美好。总是幻想着两人能一辈子手牵着手看静静地看云水漂流,看秋叶飘零……直到我有一天我从梦中醒来,看到那月光轻轻,梦把已我带走!
  • 慕你倾心暖我一生

    慕你倾心暖我一生

    一场不经意的遇见,到底是谁伤了谁。是冷情的你,还是心伤的我。还好,回首时,我们都还有爱的机会。三年之后,再见他时,她平静转身。女人,几年不见,不清楚自己什么身份了吗。“记得,你曾经的情人。”她平静说完,转身,却泪流满面。……………他紧紧的抱着她说,“你是不是真的不要我了,我给你认错好不好。”
  • 爱你,就算全世界与我为敌

    爱你,就算全世界与我为敌

    有多久没见你,以为你在哪里,原来就住在我的心底,陪伴着我的呼吸。有多远的距离,以为闻不到你的气息,谁知道你背影这么长,回头就看到你。你是我此生最美丽的风景,你是我最重要的小事情。如果不曾分离,我不会发现,最后回到原地依旧最爱你。
  • 沫光三公主VS沫光三王子

    沫光三公主VS沫光三王子

    她冷漠,他冷漠,她调皮,他腹黑,她可爱,他温柔,不同性格的人撞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效应呢?让我们期待吧...
  • 网游之命运转盘

    网游之命运转盘

    不是你选择或想选择什么命运,而是你的选择将会决定你的命运——致强者和想成为强者的人!……“请选择职业。”“卡牌师。”系统提示:“该职业操作难度系数极高,建议玩家经过模拟体验后再作选择!是否体验?”“否!”系统提示:“该职业操作难度系数极高,再次建议玩家慎重选择!是否选择?”“是!”“选择成功!恭喜玩家木落成为一名卡牌师,祝您成为命运的主宰!游戏愉快!”木岚夕脸上浮起淡淡的笑容……
  • 重生之伊人心安

    重生之伊人心安

    及笄那日,终于嫁给了心心念念的夫君,本以为人生从此幸福美满,却不想怀胎十月诞下一子之时,被夫君骂作荡妇扔下一纸休书,抱着孩子求到夫君门前,妹妹挽着夫君说:“也不知是谁的种,还敢带来污了夫君的眼。”而她心爱的夫君,为了搏那女人一笑,竟抱了她的孩儿去喂狗,剜她双眼,断她四肢,若有来世,定让他们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