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77800000012

第12章 十画及以上(1)

班固(32—92)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入,字孟坚。初继续完成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被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其弟班超上书力辩,得释。后召为兰台令吏,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历二十余年,修成《汉书》,文辞渊雅,叙事详赡;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书未成而卒,八表及《天文志》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奉汉和帝命续修完成。善作赋,有《两都赋》等。又著有《白虎通义》。

班昭(约49—约120)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字惠班。班彪之女,班固之妹。班固死时,所撰《汉书》的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完成。她奉命与马续共同续撰。《汉书》初出,读者多不通晓,她又教授马融等诵读。和帝时,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以其夫为曹世叔。被称为曹大家。著有《东征赋》、《女诫》七篇等。

班超(32—102)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字仲升。班固弟。永平十六年(73),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他在西域活动达三十一年,曾任西域都护,后封定远侯,保护西域各族安全,以及“丝绸之路”的畅通。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条支的西海(今波斯湾)而还。永元十四年(102)回洛阳,病死。

秦宓(?—226)三国时广汉绵竹(今四川德阳)人。蜀国大臣。字子籼。少有才学,州郡召用,皆称疾不就。曾向州牧刘焉荐举儒士,并论议选用人才之道。

秦嬴政(前259—前210)生于赵地,又称赵政。秦庄襄王子,秦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公元前246年即位为秦王。七年后,亲理政事。首先平定嫪毐叛乱,又免除吕不韦职务。任用李斯,派王翦等大将继续进行统一战争。于公元前221年,吞并割据称雄的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后,实行郡县制,统一法律、度量衡与文字;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任用赵高,实行专制主义,严刑苛法、租役繁重以及“焚书坑儒”等,后来死于沙丘。

袁枚(1716—1797)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子才,号简斋,又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乾隆进士,曾历知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年甫四十辞官定居江宁,在小仓山下筑随园以吟诗著作自娱。其《随园诗话》颇为有名,创性灵之说,不满儒家诗教,反对模仿古人,在诗坛影响甚大。作诗四千余首,能体现自己主张,虽多闲适之作,亦反映一定社会现实。文带感情,抒写细腻,其名作《祭妹文》不空抒思念,能以日常小事状写生活,吐一腔深情,百多年来使读者读之不忍释手,诸多名句,广为传诵。其风格与桐城古文迥异。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三十种》等。

袁盎(?—前148)西汉楚人,后徙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字丝。历任齐相、吴相。他本为游侠,以“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之名,被御史大夫晁错告发,降为庶人。对此,他怀恨在心,趁吴楚七国以诛杀晁错为名发动叛乱时,借机向景帝建议诛杀晁错。吴楚破后,拜为楚相。后梁孝王怨他阻景帝立己显嗣,使人将他刺死。

袁涣三国时陈郡扶乐(今河南淮阳)人。魏国大臣。字曜卿。东汉末,初为郡功曹,迁侍御史。后归曹操,曾建言布德施教,为操所纳,拜沛南部都尉,为政清廉。

晋文公(前697—前628)姬姓,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君,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晋献公子。献公听骊姬之谮,亡十九年,与随从之赵衰、狐偃等,周游齐、郑、曹、宋、卫、楚、狄、秦等国,归国后,重用与他亡命的功臣,整顿国政。蠲免旧欠的租税,减轻租赋徭役,救济贫民,奖励农业,不违农时,施惠百姓。减轻关税,清除盗贼,便利商贾。使异姓贵族之贤良者参政,加强了君权。平定周内乱,迎周襄王复位,以“尊王”相号召,城濮之战大败楚军。于践土(河南原阳西南)大会诸侯,遂成霸主。

贾让西汉时人。绥和二年(公元前?年)提出治理黄河的上、中、下三策。上策主张不与水争地,从黎阳(今河南浚县)改河北行;中策主张从淇口至漳水,筑石堤,设水门。门下修渠。旱则开东方下水门溉冀州,水(大)则开西方高门分河流减洪;他认为筑堤防洪,加高培厚,劳费无已,是最下策。

贾岛(779—843)唐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字阆仙,一作浪仙。曾出家为僧,还俗后屡试不第。五十九岁为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多写闲居情景,描摹自然风物,风格清奇苦涩。为中唐著名穷愁苦吟诗人。创作用典较少而特别注意推敲,有较深的炼字炼句功夫。有《贾长江集》。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时称贾生。文帝时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他曾多次上书,批评时政。建议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主张重农抑商,“驱民而归之农”;并力主抗击匈奴贵族的攻略。以《陈政事疏》、《过秦论》称著于时。有《新书》、明人辑《贾长沙集》传世。

贾思勰北魏山东益都人。生平事迹不详,曾任高阳郡太守。游历过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后来回到家乡,经营农牧。他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广泛收集农谚,到处访问有经验的老农,并亲自加以检验。在此基础上,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至东魏武定二年(544)撰成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

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12岁入乡学,19岁加入“复社”,此后弃科举而专务经世致用之学,清兵入关后,他曾参加苏州、昆山两次武装抗清斗争。失败后,考察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长期旅居于齐、燕。游历西北,结识许多有识之士,晚年定居陕西华阴,终老于山西曲沃。著述甚奉,主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文集》等。

顾恺之(约345—406)东晋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尝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深被眷接。义熙中为散骑常侍。博学有才气,工诗赋,尤善丹青,师法子卫协,笔法如春蚕吐丝,图写特妙,宰相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有也。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即这个,此指眼睛)中。”后人述他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世传其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著有《名臣画赞》及《画评》。传世《女史箴图》乃后人临摹。有文集行世。

晁错(前200—前154)西汉著名的政论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初从张恢学申不害、商鞅之学。文帝时任太常掌故,曾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受《尚书》。后为太子家令,以有辩才,号称“智囊”。景帝即位,任为御史大夫。他曾先后上书主张重农贵粟,削诸侯封地以加强中央集权。后吴楚七国以诛晁错为名,发动叛乱。他为袁盎等所嫉,被杀。著有《论贵粟疏》、《论募民徙塞下书》。议论犀利,尽所欲言。

晏殊(991—1055)宋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字同叔。赐同进士出身。官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性刚简好贤,奉养清俭。自五代以来,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名臣范仲淹、欧阳修与词人张子野皆出门下。词风承袭五代,受冯延巳影响较深,婉丽而音韵和谐,内容多闲情逸兴。著名作品《浣溪沙》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工巧流利,为世传名句。词作工于造语,但内容单调,诗属“西二体”。著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

晏婴(?—前500)春秋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任齐国正卿,历仕灵、庄、景三朝,执政五十余年。景公有疾,他反对搞祈福禳灾等迷信活动,劝戒景公多关心民事,注意改革政治。善辞令,从现实出发,例举音乐、饮食生活小事,表述“相反相济”深奥哲理来。后人收集其言行编成《晏子春秋》。

徐光启(1562—1633)明末上海县徐家汇(今属上海市辖区)人。字子先,号玄扈。青年时期曾先后在上海、广东、广西等地任教。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先在翰林院、詹事府、礼部任职,崇祯二年(1629)以后,任礼部左侍郎、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并参机要。其间,曾主持编撰《崇祯历书》。其研究范围包括天文学、数学、农学、军事学等,较早地从罗马传教士学习西方科技知识,并融中西、古今科学于一体。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又以几十年心血撰成农学巨著《农政全书》。

徐霞客(1587—1641)明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字振之,号霞客,又号震逸。幼好学,博览古今史地秘籍。不慕功名,不求仕进,家贫,力耕奉母。性好山水,对明朝黑暗统治不满,徜徉名山胜水,有曾再三至者,凡所见闻,按日记载观察所得,积三十余年之功,积累大量实地勘察材料。卒后其友人季会明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一书,富有地理学价值。其文笔姿意酣畅,记叙精详,亦是一部很好的文学游记作品。

郭璞(276—324)东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文学家、训诂学家。字景纯。博学高才,好古文奇字。尝从道家受《青囊书》,由是洞知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西晋末避地江左,晋元帝重之,以为著作郎,迁尚书郎。后被王敦所杀。擅长诗赋,世称为东晋之冠,所书《游仙诗》、《江赋》为后人所重。尝注《尔雅》、《山海经》、《三苍》、《方言》、《穆天子传》、《楚辞》,都数十万言。今传有明人所辑《郭弘农集》。

郭子仪(697—781)唐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累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善治军。安史之乱,任朔方节度使,参与平定叛乱,在河北击败史思明。肃宗即位,任关内河东副元帅,与回纥军收复长安、洛阳。功拜中书令。后封为汾阳郡王。代宗时,僕固怀恩联合回纥、吐蕃反唐,子仪乃说服回纥与唐联兵,共拒吐蕃,平定僕固怀恩之乱。德宗即位,尊为尚父,罢除兵权。

高适(701—765)唐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早年生活困顿,几近乎求乞为生。长期寓居梁宋一带,性格落拓不羁。四十岁后,因人荐举,中“有道科”。天宝八年任封丘尉。曾做过哥舒翰幕僚。天宝乱后,受肃宗赏识,历官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年过五十方留意于诗,一学即工。一生三次出塞,故以边塞诗著称。其诗歌颂战功,表现抵御侵略,安定边疆,建立功勋的豪情壮志。对边塞风光描写颇为浑厚壮观。《燕歌行》为其代表作,热情歌颂爱国主义精神,批判主将骄傲轻敌,全诗悲壮凄凉,感人肺腑。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有《高常诗集》。

海瑞(1514—1587)明琼山(今属海南)人。字汝贤,自号刚峰。嘉靖时以乡举为教谕,升知县,入户部为主事。上《治安疏》下狱。隆庆登极,得释复原职,累升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寻谢病归。万历初,起都御史掌南院。卒,赠太子太保,谥忠介。著有《海瑞集》。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字孔明。年幼丧亲,后辗转到荆州(今湖北襄樊)。在隆中躬耕陇亩,隐居读书。善计谋,通兵法。经徐庶推荐,与刘备论天下大势,提出一套发展势力、实现统一的战略战术,即有名的“隆中对”。佐刘备联合孙权,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又乘机占领荆、益,建立蜀汉政权,因功拜丞相。刘备死后,辅佐后主刘禅,主持军国大政。厉行法治,任人唯贤,重视生产,并亲自统兵平定南中之乱和北伐曹魏。后病死于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原有文集多已散佚,后人辑有《诸葛亮集》。

陶潜(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渊明,又作元亮,或曰名元亮。官江洲祭酒,镇军参军。少怀猛志,济世四海。经十三年官场生活,颇感“有志不获聘”,而又“素襟不可易”,不为五斗米折腰,由彭泽令拂袖辞官归隐。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其诗兼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极为精炼,独具风格。“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见其乡居之真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其隐士生活之神态。后世因此诗而以“东篱”代菊之名。其《归去来辞》,影响深远。散文《桃花源记》,已成历史名篇。其诗文至唐被诗家所好。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都曾写诗赞颂。有《陶靖节集》。

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未弱冠即被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于句容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晚号华阳真逸,又曰华阳真人。梁武帝即位后,每有大事皆往谘请,人谓之“山中宰相”。幼得葛洪《神仙传》,便有养生之志,及长,善琴书,工草隶,性好著述,老而弥笃,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著有《帝王年历》、《本草经集注》、《陶氏效验方》、《补阙时后百一方》等。其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葛洪神仙道教,并杂有儒、佛。又著有《古今刀剑录》等,还尝造浑天象。年八十而卒,谥贞白先生。

梅尧臣(1002—1060)宋宣城(今属安徽)人。字圣俞。北宋文学家。少时应进士不第,历任州县官属,中年赐进士出身,迁都官员外郎,预修《唐书》,卒。工诗,以深远古淡为意,欧阳修为诗友,自以为不及。其诗矫宋初“西崑体”之弊,对有宋一代诗风影响深远。著述有《唐载记》、《毛诗小传》、《宛陵先生文集》等。

菩提达摩(?—536)通称达摩,中国禅宗初祖,南印度人。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梁普通年中,航海到广州,北行至魏。到处以禅法教人,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其壁观婆罗门。其“二八四行”的禅法是以“壁观”法门为中心。即“面壁而坐,终日默然”。壁观禅法的特点在于“籍教悟宗”,即启发信仰时不离圣教的标准,构成信仰以后教人,“不随于文教”,以理入为主,行入为辅。理入要求舍伪归真,行入教人去掉一切爱憎情欲。后世佛徒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达摩禅法的标志。因它以究明佛心为参禅的最后目的,所以禅学又称内心学。又有人因达摩专以《楞伽经》授人,以为参禅印证,因而称禅宗为楞伽宗。现作为达摩学说的有《少室六门集》上下二卷,即《心经顿》、《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六种。

萧何(?—前193)汉沛(今江苏徐州)人。汉初丞相。秦末辅佐刘邦起义。进入咸阳以后,他收取秦政府的律令图书,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楚汉战争中,荐韩信为大将,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后封酂侯。制定律令制度,协助汉高祖消灭韩信、陈豨、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著有《九章律》,今佚。

黄兴(1874—1916)清末民初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原名轸,字廑午,号杞国,又号克强。1902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参加拒俄义勇队,旋回国进行革命活动。1904年与陈天华、宋教仁等成立华兴会为会长。1905年在日本与孙中山筹备成立中国同盟会,参加起草会章,任执行部庶务长。1911年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被任命为战时总司令。1912年7月南京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理事。1916年病故。有《黄兴集》。

黄六鸿清康熙年间人。字思湖。曾主郯城、东光两县事(今属山东),后任丁科掌印给事中。晚年临病口授著《居官福惠全书》三十二卷。为清前期吏道专著。是继明代吕坤《实政录》之后又一部吏道巨著。全书贯穿忠君爱民、洁己清心、谨始慎终、兴利除弊、施福惠于民之基本思想,言地方官施政,分目列条论事,各中规戒法度,颇为详尽。可谓继前人吏道学说之大成。惜传播不广,仅有怀得堂藏板刻本。

同类推荐
  • 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本书介绍了能够代表兰州历史文化的文物珍宝、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让人们由此了解兰州历史发展大体脉络。
  • 月锦绣,锁清秋

    月锦绣,锁清秋

    这是第一本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线索,并结合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深蕴文化进行唯美解读的品质读物。这是一本主题明确,风格明媚的古典诗词赏析书。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经,历代经典诗词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婚育习俗

    婚育习俗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剑圣立志传

    剑圣立志传

    君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以剑圣之名,纵横天下。
  • 非你不娶:妖孽王爷唯爱恶女
  • 花仙传

    花仙传

    彩虹大陆,花香缠绕下的婴儿刚刚出世,就逢家族之变。失忆后的他,能不能克服困难,救回母亲,为大陆带来和平,尽在仙魔之劫!修炼之人,当以气海内虹气颜色划分为——渐落红、初入尘、分洪荒、遮绿阴、去青芒、掌澜苑、破紫府,然而,传说太古时期有能将七气凝而归一者,即为虹仙!
  • 冰封九重天

    冰封九重天

    冥王被玉帝贬下凡间,被九天玄女改变一生。
  • 等风,也等你

    等风,也等你

    那年,我们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是那么美好,后来才发现,那是遥不可及的。经过一些事,我们慢慢变得成熟,直到……
  • 子不语咖啡厅

    子不语咖啡厅

    一间会移动的咖啡厅,一个不知道活了多久的神秘老板,一杯可以满足你愿望的咖啡。这里是子不语,嘘,请不要说话。让我猜猜,你在想什么?
  • 纯纯心动

    纯纯心动

    我曾路过你的心,不是我不想留,是你不收留。
  • 恐难遇

    恐难遇

    碧落之前,世人知南秦北琉分立。乃至琉氏列帝三子琉漓为太子,魔乱时出,秦氏女嫁琉氏长子,育一子从母姓名悦。幼长于琉氏宫中,太子视其如已出。两国之并,始有端倪……时琉漓年十六,列帝感体衰,着其代已行巡天大礼。斯年有青雷落于野,迅急无比,尽掩日中之光,千里可闻。雷灭风起,鸣有啸音,声澈而和。司天监私言谓奇事将出。太子闻,笑不语,继巡天之礼,路遇一人,青衫翠笛,俊雅卓尔,自名巽,乃列帝之子……
  • 库图佐夫

    库图佐夫

    图佐夫(1745.9.16~1813.4.28),俄国元帅,著名将领,军事家。1759年炮兵工程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761年晋准尉并任连长。次年参加远征波兰。1768~1774年和1787~1791年俄土战争期间,先后在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麾下任职,作战勇敢,指挥有方。1774年在战斗中负伤,失去右眼,得名“独眼将军”。出国治疗期间,考察普鲁士、英国、荷兰等国军事。1782年晋准将,1784年晋少将。1792年起先后任驻土耳其大使、陆军贵族武备学校校长、驻芬兰俄军司令、立陶宛督军和圣彼得堡督军。1805年俄、奥、英等国结成第三次反法联盟后,率俄军主力前往奥地利,迎击拿破仑一世统率的法军。
  • 一切无关紧要的遇见

    一切无关紧要的遇见

    遇见,因为不期而遇,所以才充满魅力;因为心灵的参与,所以才生出那么多的美丑善恶,爱恨情仇,快乐烦忧。我们享受遇见美好带来的快乐、感动和爱时,令人烦忧的遇见亦会如影随形,用心灵,便可掌控。美好的遇见,是让你感受快乐的;而那些令你不悦、使你烦忧的遇见,无论人或事,则是行使着促你成长、给你力量的使命。或许,后者的意义更大,价值更高。何睦编著的《一切无关紧要的遇见》语言风趣幽默,故事生动感人,是一部颠覆读者大脑的逻辑思维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