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500000011

第11章 衣饰词拾贝:和人类形影不离(2)

西装起源于欧洲,它是欧洲人的传统服装。西装的上衣原是渔民的特殊服饰,由于他们终年在海上谋生,穿敞领少扣的衣服在海上捕鱼更加方便。西装硬领是由古代军人防护咽喉中箭的甲胄演变而来的。西装衣袖沿上的三颗纽扣,传说与拿破仑有关。西装裤原是西欧水手服的样式,它便于水手将裤腿捋起来干活。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原始的服饰,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西装。西服传入中国,大约在清代晚期。据说第一个穿西服的是清末大思想家严复的大公子,他曾做过一个法国外交官的翻译。光绪以后,出洋留学者越来越多,西服首先在这些人中间盛行,他们回国后继续穿着。1919年后,西服作为新文化的象征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才渐渐得以流行。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发达城市为中心,在上流社会和学校的青年学生、教师、公司洋行及各机关的办事员中掀起穿西服的热潮。

"拉链"亦有来历

1893年,一个叫贾德森的美国人,研制了一个"滑动锁紧装置",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这个装置的出现,曾对在高筒靴上使用的纽扣造成了影响。但这一发明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其原因是这种早期的锁紧装置质量不过关,容易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松开,使人难堪。

1913年,瑞典人桑德巴克改进了这种粗糙的锁紧装置,使其变成一种可靠的商品。他采用的办法是把金属锁齿附在一个灵活的轴上。这种拉链的工作原理是: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这种拉链很牢固,只有滑动器滑动使齿张开时才能拉开。

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受,用来代替服装的纽扣。

1926年,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说家,在推广拉链样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会上说:"一拉,它就开了!再一拉,它就关了!""拉链"这个词由此得名。如今,拉链的品种不断增多,其应用也不仅限于日用品,已进入科研、医疗、军事等诸多领域,被人们誉为20世纪科技界的十大发明之一。

"领带"从何发展而来

据记载,166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克罗特亚雇佣军普遍使用一种红布披肩,这种披肩是今天领带的雏形,其肩幅很宽,有纱织花边,系戴时在胸前打结。最初人们称它为"克罗瓦达"(crovata),后来又叫它"克尔巴达"(corbata)。

当时法国军官看后争相仿效。巴黎街头追求时髦的贵族和公子们也纷纷系起围巾来。一次,一位大臣上朝时,也按流行方式在颈上围了一条白围巾,并在前面打了一个漂亮的结。国王路易十四见了这种新奇饰物,大为赏识。于是宣布以领巾作为高贵的标记,下令凡尔赛的上流人士都这样打扮。领带的前身--领巾就这样诞生了。

1692年,在比利时的斯腾哥尔克的城郊,英军偷袭了法国兵营。慌乱之中,法军军官无暇按照礼节系扎领带,只是顺手往脖子上一绕。结果,法军击溃了英军。于是贵族时装中又增加了斯腾哥尔克式领带。

进入18世纪50年代,这时"浪漫"式领带出现了:这是一种方形白洋纱,它先对角折,然后再折几下在胸前打结。领带的系法十分讲究,被誉为真正的艺术。1795~1799年在法国又兴起了新的领带浪潮。人们系起白色和黑色的领带,甚至在盥洗时也系着马德拉斯布领带。领结比以前系得更紧了。

19世纪的领带高高地遮掩了脖子。后来出现了"硬胸"式领带,是用大头针别着的。它由各种料子制成,如绸缎、天鹅绒等。五颜六色的领带都时兴起来了。到19世纪70年代,首次推出了自结花结领带。第二帝国时代(1852~1870年)素有领带的发明时代之称。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领带夹子,30年代出现了编结领带,但最主要的变化是领带的大众化,它已成为各种年龄、各行各业的男子服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耳环"的由来

耳环又叫"耳坠",是人们戴在耳朵上的装饰品,可用金、银、翡翠、珍珠、玛瑙等多种材料制成或镶嵌而成。"耳环"又有着怎样的来历呢?

佩戴耳环的由来,考证较为困难。有的说耳环的起源是护身符,现在在俄罗斯农村仍有给即将赴前线的士兵戴耳环的习俗,为的是让他们躲过枪弹;在北欧,海盗戴长长的厚重耳环是希望能借此躲避惊涛骇浪,并且每次穿越赤道都要换一副新的耳环,这个风俗现在仍在北欧国家的海员中保留着。

关于耳环的由来,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俊俏的姑娘,不幸害了眼病,不久双目失明了。一天,有位名医路过,见美貌的姑娘受着失明之苦,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在征得姑娘的同意后,他拿起闪闪发光的银针在她两侧耳垂正中各刺了一针,说来也怪,这神奇的银针竟治好了眼病,使姑娘重见了光明。姑娘非常感激,于是请银匠精制一对耳环戴在耳上,以示永不忘记名医之恩。当姑娘戴上银耳环后,更显得妩媚动人,她逢人便称颂这位名医。穿耳戴环能明目的说法相继传开以后,许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妇女都纷纷穿耳戴环,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这位名医用的是我国古代医学中的一种"耳针治疗"法,即用小毫针、皮内针或其他方法刺耳穴治病。现代医学证实:耳垂正中有穴位,刺激它对保护视力和防治麦粒肿、急性结膜炎、老年白内障、中心性视网膜炎等各种眼病,特别是对近视眼有良好的疗效。这些医学上的好处,恐怕不是今天戴耳环的女孩子们所能想到的吧!

"项链"的起源

今天,项链作为一种饰物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佩戴项链没有性别、年龄的限制,随处可见。它与衣服相互辉映,起到了很好的装饰审美作用。

最早出现的项链并不是只用于装饰。远古时期的人将自己猎捕的猛兽的牙齿或骨头用皮绳穿起来挂在脖子上,用来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勇气。

项链作为配饰源于远古"抢婚"习俗的演化。随着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人类生存逐渐以狩猎和种植为主,男子在经济上已处于支配地位,女子从氏族核心地位退下来,成为男子的附庸。在氏族或部落战争中,男子往往把对方部落的女子当成战利品掳来,作为自己的妻子。为防止她们逃走,男子常用一根链子或绳子捆住她们的脖子和手。后来,便逐渐演变成一些地方的习俗,即在男女正式成婚时,以"抢"的方式把女方接到男方处,同时以金属饰物套在女子脖子上或手上,以示束缚。

如今抢婚早已不复存在,但为了防止女人逃跑的链子却演变成了用金、银、珠宝制成的装饰品,成为今天的项链(项圈)和手镯(手链)。今天,男子向他的未婚妻赠送项链和手链时,是为了拴住她的心,使之对己永远忠诚。

"戒指"的历史

"戒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又有何含义?人们自古以来就有戴戒指的习惯,戒指在古代也叫作环或指环。最早的指环是在古埃及的坟墓中发现的,上面用象形文字刻上指环主人的姓名与头衔。古希腊人更喜欢把指环作为装饰品,而在罗马,它是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在罗马共和国最初的几百年间,只有身居高位的人才可戴金指环;公元前3世纪逐渐扩大到骑士阶层。到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时期,除奴隶外人们都可以戴金指环。罗马天主教会授予教皇的指环通常形体较大,可做文件印章。

在我国,戒指即为指环,汉代时已有记载。宫中后妃御幸,则赐银指环,使其数环以计月,故指环又有计月之称。据《五经要义》记载:"古者后君妾进御于君,所当御者以银环进之,娠则以金环退之。"不仅如此,还规定进者右手戴戒指,已孕而退者戴于左手。可见古代戴戒指是宫中的特殊礼仪,因此,有人认为戒指本为"戒止"。它是后宫男女之事的某种标记。

而在古代少数民族地区,戒指的用处则和以后民间习俗较一致。《晋书·西戎传》指出,大宛(古国名)的风俗,凡娶妇先以金的同心指环为聘。只是这订婚戒指为女方所戴。

到了清代,王应奎著《柳南随笔》云:"相传古者妇人,月经与娠则戴(戒指),否则去之。"他认为现今妇女常戴在手上,失去了原来"戒止"之意。

关于戒指的由来,还有一则民间传说:有个皇帝,把一个平民女子选进了宫,当晚就传旨要她伴驾。这女子不愿为妃,又不敢抗拒,只得暗自流泪。幸亏有个宫女献计,给这女子左手指上戴了一只白玉环。皇帝驾到一看忙问,"戴这何用?"这女子边揩泪边奏道:"这是戒旨。因为奴家今日见红,用它作为标记。请皇上戒旨,戒旨!"皇帝听说"戒旨",只好扫兴地走了。后来,为逃避皇帝挑选美女进宫为妃,家家户户在姑娘成人,特别是出嫁时都给戴戒指。这样,戴戒指的风俗就流传了下来。

同类推荐
  • 促进青少年的100个人间真情故事

    促进青少年的100个人间真情故事

    《促进青少年的千万个成长故事》一书,在故事的海洋中,为你精心挑选了若干个精彩故事,它们或睿智、或感人、或生动,它们将会在你人生的航程上,点燃你的心灵之灯,开启你的智慧之门,使你成功地迈入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
  • 学生心理现状因素的培养(上)

    学生心理现状因素的培养(上)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学生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心理素质则是生命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
  • 公安文书实用写作教程

    公安文书实用写作教程

    公安文书是公安机关对内协调管理、对外交流沟通和依法履行职责、执法办案的重要工具与载体,公安文书制作质量直接关系着公安机关的行政管理绩效和执法办案质量,因此,公安文书写作成为警务活动的重要环节,公安文书写作能力成为民警必须具备的重要的业务素质。鉴于此,全国公安院校均开设了《公安应用写作》课程,并加强该课程的建设,以期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公安文书写作的能力。本教材面向对象为公安院校本科学生。编写中,在注重写作知识系统性的同时关注文种的常用性,着重介绍警务活动中经常使用、且具有一定难度的文种。在体例上,每章设有学习目的和要求,每一文种介绍前均有范例与点评。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激发数学创新思维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激发数学创新思维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
  • 战地情节

    战地情节

    《读·品·悟文学新观赏·青少年读写范典丛书:战地情节》收录实力作家邢庆杰小小说作品数十篇。《读·品·悟文学新观赏·青少年读写范典丛书:战地情节》文字典雅秀丽,语言畅达明快,蕴藉着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味。文章短小精悍,意蕴悠长,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解读,无不透出智慧与机敏。品读本书,让读者在轻松中领略到一种精神的愉悦,一种心空被洗涤和陶冶后的清亮。对提高文学素养和提升写作能力将大有裨益。
热门推荐
  • 他的神明少女

    他的神明少女

    姜渝听:莞莞,莞莞...... 沈南莞:别舔我,你是人,,别人都说他斯文矜贵,年少成名。也有人传他暗黑自闭,冷漠偏执。她说:姜姜,你生病了。她说:阿渝,你吃茄子会过敏的。她说:听听,你的名字真好听,我好喜欢你呀。
  • 麻辣农女

    麻辣农女

    【古言1V1】病娇偏执纨绔的赫连王爷突然变得呆萌。被世人说败坏门风的李星星突然变成某人掌上明珠。“星星大人,您说我长得可爱吗?”“呵呵哒,你要是可爱世界上就没有丑的。”一对欢喜冤家。一段山盟海誓。李星星放火,赫连倾城添柴。李星星杀人,赫连倾城递刀。李星星:赫连倾城,你要大声说出你的爱!赫连倾城:我赫连某,一辈子最爱李星星……的枕头……的主人!见到赫连倾城之前李星星不知道竟然可以喜欢一个人到如此地步,甘心共赴地狱。“倾城,让我和你一起堕落吧!”“你这个女人说什么堕落!滚!”他为她赴汤蹈火,她为他万死不辞!PS:文风甜中带虐,结局美好,至少百万完结。欢迎入坑,不喜删书。
  • 离开舒适圈

    离开舒适圈

    本文将以第一人称为视角,带你走进我的世界。体验我的生活
  • 回家

    回家

    本书以家庭为切入点,从饮食男女到四时祭祀,从乡愁乡思到祠堂家谱,从居住空间到民俗风情,从家风家教到家国情怀,涵盖了家庭的方方面面,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剖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阐述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本书共分为七章,分别是:家居、家祭、家乡、家庭、家风、家教、家国。本书文字优雅,趣味横生,朴实无华,感人至深,既是一本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读本”,也是一本家庭生活的“百科全书”。
  • 缘起三生为谁倾城

    缘起三生为谁倾城

    玉儿!别喝!!……只一眼,却见碗已见底,抬头,在一双夹杂着痛苦别离绝望忧伤的眸子里看见了自己的眼睛,你是谁?男人眼睛慢慢闭上,痛苦的泪水划过脸颊,玉儿你为什么不等等我?!为什么?!一碗孟婆汤,忘记前世情,你该走了姑娘。哦。玉儿别走!……男人脸色苍白的倒地,嘴角殷红的鲜血,,他执着的念着,玉儿。。我一步一回头,为什么我感觉心好痛,为什么我不能回去看看他?我为什么会哭?……惊醒间,手里攥紧了这块红色的玉,一个伴随自己二十多年的梦,那双眼?那个人?那种难以呼吸的痛……
  • 失忆大佬太野了

    失忆大佬太野了

    本以为一次乌龙,谁知上了他的贼船?一场契约婚姻,把一个平凡丫头宠上天际。婚后日常是这样的——“冷少,有个不错的剧本,我想去试演!”“可以,一切亲吻、床上镜头全部咔嚓!”“我还想出国深造...”“可以,先完成造人计划,然后我和娃住你隔壁。”办公桌后,某只大帅比老板范地靠在座椅,挺拔的身姿微微后仰,长腿交叠,魅惑地盯着丫头。“冷少,你太霸道了,我要和你离婚!”沈小婉怒了。“乖,我还没宠够......”恶魔般的声音从俊美的男人唇齿吐出。“是谁说厌倦我?”沈小婉气嘟嘟。“那是因为我暗恋你!”......
  • 炉曦

    炉曦

    天地似炉兮,万物皆煎熬。众生如狗兮,上神焉羞臊。
  • 战国之行

    战国之行

    许凯一个爱看大河剧的较上层上班族,因为一场车祸意外的穿越到了日本战国,只对大河剧有所了解的他,如何在战国乱世生存下去。
  • 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

    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

    她与丈夫的疏离与捆绑,她和母亲的仇恨和捆绑,他丧妻后的心碎与无措。纽约、巴黎、伊斯坦布尔,三场挫败,三个厨房,一曲舒芙蕾之歌。
  • 愚者乐园

    愚者乐园

    救赎与复仇少年林清的失踪秦川和简幸然决定自己调查孤独的灵魂们首次碰撞在一起在这人性乐园里,谁才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