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66800000006

第6章 淡写江南(5)

金风送爽,湖水涵碧。登临塔顶,凭窗远望,八面来风,西湖美景,尽收眼底。近处可看南屏晚钟、花港观鱼、三潭映月、柳浪闻莺;隔湖较远的可见曲院风荷、平湖秋月和断桥残雪,与夕照山遥遥相望的有双峰插云;极目远眺,便是虎跑泉、六和塔、灵隐寺和飞来峰了。

真是千年等一回,胜景来归啊!

去年此刻,丹桂飘香,秋色宜人,雷峰新塔矗立起来了。巍巍塔身,依偎着蓝天;靓丽塔影,倒映于碧水,与人们阔别近80年的“雷峰夕照”回到了西湖十景的行列。今年此刻,我有幸沿着岁月的长河,与我的同胞一起审视这座充满人间关怀的传奇古塔经历的风雨变迁,一起品味这处独领风骚的名胜古迹留给后世的启迪,一起从巍巍古塔的历史文化蕴含中,重温那些烟消云散般逝去的喜怒哀乐,重拾那些为红尘中人所寄予梦想与情思的浪漫故事和离奇传说。

新塔内每层都装饰了诸如佛经故事、民间神话的壁画,我饶有兴致地观赏了断桥艳遇,游湖借伞、盗仙草、水漫金山、扣金钵、奉旨拜塔等工艺美术作品,真切体悟到《白蛇传》与雷峰塔的不解之缘。明朝万历年间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有一篇“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塑造了白蛇、青蛇修炼成精变作人形的白素贞(白娘子)、小青和杭州一位药店伙计许仙以及法海和尚这些人物形象,罗织着一系列情缘、恩仇、变故、抗争,曲尽其妙地演绎了这个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后经坊间、勾栏艺人口传、加工,广为流布,雷峰塔便与白蛇娘娘、小青妹妹、许大官人、法海和尚一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在雷峰塔的地宫里,我看见了保存完好的旧塔遗址、《华严经》石刻、纯银阿育王塔、鎏金龙莲底座佛像、砖藏经卷、塔藏古钱币等一大批精美珍贵的文物,无怪乎2001年3月对遗址和地宫发掘的消息轰动了全世界。其实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雷峰塔残躯坍塌后经卷真形初露时即已震惊了海内外。鲁迅先生于1924年10月25日写了一篇《论雷峰塔的倒掉》(刊于《语丝》同年第1期);翌年2月6日(百日之后)鲁迅又写了《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刊于《语丝》第15期)。议论“塔倒”的诗文,最具“批判武器”的冲击力的,我以为当首推鲁迅“两论”。鲁迅在这两篇名文中,将“破破烂烂的”雷峰塔视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黑暗社会的象征物,“希望它倒掉”。不过先生在猛烈抨击时弊的同时,对雷峰塔的未来也作了冷静的预见:他说将来在“民康物阜的时候”,“新的雷峰塔也会再造的罢。”可以说雷峰塔在思想文化上的深刻内涵和强劲张力,正是通过鲁迅“两论”而得到昭示、得到提升的。

行走在雷峰塔的周遭,我心潮难平。在封建统治者看来,“白蛇”是代表反叛意识的“妖孽”、“精怪”,理应被“永镇”在塔下不得翻身;而“雷峰塔”是皇权的象征,理应法力无边,威力无穷。它镇定了纲常,稳定了社会,锁定了人心,“永镇”二字便透露出三个“定”字的玄机。然而在老百姓心目中,“白娘子”是美丽善良仗义多情的“蛇仙”,雷峰塔”却是监禁无辜生灵的囚笼。法海可以用“雷峰塔倒,西湖水干”的咒语来“宣判”白蛇的永劫不复,老百姓和鲁迅们却巴不得雷峰塔早早地荡然无存。殊不知雷峰塔本身何罪之有呢?错就错在此塔在白蛇传说中被封建势力附会成镇压良善无辜的“法物”,完全悖离了民俗的心理和愿望。由此观之,鲁迅“希望雷峰塔倒掉”和“新的雷峰塔也会再造”便在情理之中了。

行走在雷峰塔的周遭,我心潮难平。漫漫长夜中,多少文人仕子的“雷峰情结”刻骨铭心啊!1923年中秋节,也就是雷峰塔倒掉的前一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和大学者胡适游湖时写了一首《月下雷峰》的诗:“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诗人在《西湖记》中还说:“我不爱什么九曲,也不爱什么三潭,我爱在月光下看雷峰塔静极了的影子——我见了那个,便不要性命。”1925年9月,塔倒的后一年,徐又写了一首《再不见雷峰》:“再不见雷峰,雷峰坍成了一座荒冢……再没有雷峰,雷峰从此掩埋在人的记忆中。”湖畔诗人、咱安徽老乡汪静之1923年秋末也写过一首题为《雷峰塔》的诗:“……白蛇被压在塔下,使我惋惜愤恨。那时我立志要学神仙法力,救出可怜可爱的女神。”1925年7月27日,胡适写了一首白话诗:“九百五十年的塔也坍了,八万四千卷的经也烂了。然而那苍凉的塔影,引起来许多诗意与画意,却永永在人间了。”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在塔倒五年之后写过好几首吟咏雷峰塔的七绝:“一水沉沉数劫灰,几番金碧几蒿莱。梦回苦忆雷峰塔,谁是湖山再造才?”红学家俞平伯的旧体诗中有1984年的一绝:“隔湖丹翠望迢迢,六十年前梦影娇。临去秋波那一转,西关残塔已全消。”可见多少文人仕子对这座传奇古塔纠结了永难释怀的文化情结。

行走在雷峰塔的周遭,我心潮难平。如果说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不但要在外观上代表这个城市的形象品格,而且在内涵上也足以包容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我想雷峰塔正具备了这样的外观和内涵。重建雷峰塔的意义不可低估,它延续了杭州的历史文脉,提升了西湖的文化品位,特别是它凸显的文物价值,它所承载的西湖文化的唯一性和华夏文明的传承性,它所传导的江南风情的戏剧意识和乡愁情怀,它所引发的心灵直觉和理性思考,它在华夏文明的语境下和传统文化的断层上,都将彰显出独特的地位和恒久的魅力。

告别雷峰塔时,我依然心潮难平。行走在高楼林立熙来攘往的闹市中,忽然记起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殊不知在我泱泱大国,“烟柳画桥,市列珠玑”并不鲜见;“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亦非寡闻,而融史、诗、画为一体的雷峰塔却是我们的惟一。

我的行走还会继续。我渴望再次登临雷峰塔,当然最好是在夕阳西下时。

(原载《大江晚报》《时代中国》)

品味查济

久居闹市,不堪忍受人喧车嘈的纷扰,便想突出重围,寻一僻静去处,呼吸山野的清新空气,找回一种纯粹的自然情调和本真的人文情怀。

查济村隐没在泾县城西六十公里处的山坳里。车到查济,正是深秋的午后。我踏着古旧的青石路面,悠闲地观赏散落在山环水绕中的百十处明清古建筑。我发现淳朴睿智的查济先人依山造屋,傍水结庐,巧妙运用古典园林借景、对景、衬景的艺术手法,构建了“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格局。岑溪、许溪、石溪三水汇一的查济河迤逦穿村而过,房舍间有街巷相通,小溪绕农户潺爰,清澈的河水因天然的落差珠瀑飞溅,鸣泉般流淌,沿河错落有致地架起一座座小桥,将两岸民居牵连。藤萝缠绕在饱经沧桑的石桥上,犹如碧玉横架在波光粼粼的水面,有村姑在溪边石埠上捣衣浣洗,有艺术院校的学子在古街屋檐下采景写生。环顾四野,三五家或隐或现的农舍散布在山腰、溪畔,近水远山相衬,上村下村相连,曲折萦回,古意盎然,炊烟袅袅中飘散出草木灰的气息,活脱脱写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天然画意。远望秋山上的杂树闲花野草,在现代阳光的映照下,又显现出一种纯真幽雅的静穆之美。

查济像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村姑,静若处子,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游查济不能走马观花,要慢慢地看,细细地品,我并不十分在意它是“皖南最大的古民居村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桂冕,我更看重它的细节。譬如德公厅、诵清堂、爱日堂、二甲祠、宝公祠这类古建,多为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彰显出徽派建筑古朴典雅雄浑大方的风韵。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皆繁刻精镂,玲珑剔透,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无不栩栩如生。房屋是一色的青砖黑瓦,或三进,或四进,进间有“四水归堂”式天井,廊廓置有“美人靠”;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与青山白云映衬,蕴含了一种天然之趣,清纯之美。

这是一个无月的夜晚,我躺在“文德阁”的床榻上无法入眠。山村很静,静得只能听到窗下小溪淙淙的水声。周遭一片黢黑,古民居酣眠在远古的梦里。我在反刍午后的见闻,琢磨查济的文脉:那座元顺帝十年敕封“永德公”为“明羲官”的德公厅屋竟然是千年的幸存!而且,据说查济村原有108座桥、108座庙、108座祠堂;竟然有钟秀、平岭、石门、巴山四道村门和如松、青山、巴山三座古塔,可惜历经古代的兵燹和“文革”的浩劫所存无多;明、清两代竟然出过进士、举人、翰林、大夫、将军、总兵等文臣武将86人。莫非古时的查济人崇儒重商文风极盛,端的是地灵人杰,独得山水之神韵?

这是一个阴霾的黎明,我轻揉无眠的睡眼,拖着疲惫的身骨徜徉于千年屐痕的石板路上。山岚氤氲在民居、溪流和群峰之间,朦朦胧胧,扑朔迷离,我只能看清近处古祠和老屋的残垣断壁,我把它叫做“查济的圆明园”。太阳尚未出山,有鸡犬之声相闻,而废墟、枯朽、残缺所营造的悲剧美,或许更能引发人们的叩问和思考。我就这样散淡地行走着,沉思着。渐渐地,云散了,天朗了,我沿着许溪向不远处的竹篁丛林走去,竟然发现有蜻蜓戏舞于花间,有白鹭低回于汀前。农人忙着收割晚稻,水牛发出哞哞的哀鸣。我仿佛在一个红叶漫山的晚秋定格成一尊雕塑。不由得深深地猛吸一口清凉的空气,试图将心灵的污垢涤洗,将思绪的浮躁熨平。我自责为什么多年来忽略了并不遥远的风景?

查济不像周庄、同里,过分地雕饰与谄媚;查济也不像西递、宏村,刻意地包装与张扬。查济拒绝繁华,厌弃喧闹,查济就是查济,我真想隐居在查济。

(原载《大江晚报》《新安晚报》《时代中国》)

天门山随想

我安坐在东梁山巅的一块岩石上,漫山是斑驳的杂树,迷眼的野花,周遭恍惚有古璞的呈现:江堤、沙滩、疏林、田垄、荒村、宗庙……铜佛寺大雄宝殿香烟缭绕,中信老街旧式院落俗韵犹存,空气中仿佛流动着李白的气息。闹市的一切喧嚣都飞遁了,惟有江流轻泻,虫鸟交鸣;惟有风的温柔,景的静穆。此刻真的超凡脱俗与大自然溶为一体了,我感到有一种原始美在眼中升华,山、水、林、石都泛着古典的光泽,愈发显得至真至圣。

薄雾弥江,烟浪迷濛。对面的西梁山影影绰绰,而我的来路却看得分明:由市区沿九华北路、经鸠江区大桥镇、越过防洪大堤,披浴江岸的柳林,脚踩柔软的沙滩,从东北方向进山,拾级350个水泥蹬阶,便上了山顶。

原来登天门山竟如此不费工夫。

“天门烟浪”是芜湖十景之一,虽然离市区并不遥远,而天门之于我却浑然是一片陌生的风景。我是在一个霜寒露重的晚秋登上天门的,为的是咀嚼天门山的文化意蕴,感受诗仙的浪漫情怀。

天门山本是东、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又名博望山,西梁山又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宛如天设之门;远望又像妙龄女子的两道细眉,故又名蛾眉山。盛唐开元13年(725),26岁的李白辞亲远游顺江而下时写了一首著名的七绝《望天门山》,生动地描绘出天门山的优美景色。此刻默念此诗,乍看四句并无一个“望”字,实乃句句写“望”,以远、近、中、全四个景别的镜头语言写尽了天门胜景,极言春江天门日出奇观之壮美,抒发了诗人挚爱江山社稷的一腔激情,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其实,李白状写天门山的诗文远不止此。天宝5年(746)后,李白曾多次游走于金陵、芜湖、宣州、池州间,有次竟自金陵乘一叶扁舟来天门山玩月;天宝13年到至德元年(754——756)这段时间,李白频至天门,留下了《横江词》(七绝六首)、《天门山》(五律一首)以及《天门山铭》文一篇。他在《横江词》第四首写道:“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江喷雪来。”在诗人笔下,东西梁山隔江对崎,犹如连山中断,形似天门,长江只得从缺口处流过,而这缺口是由江涛冲开的,滔天的雪浪蔚为壮观,八月的钱塘潮亦不过如此。诗做到这份上,可谓逸品也!不过,此后抒写天门山的诗文渐多。

在秋风中爬梳了天门山水和谪仙诗句后,我不免生出些许感慨:天门山踞高扼险,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长江锁钥之称。春秋时期,楚获吴战船于此;南朝宋孝武帝曾屯兵在兹;清时曾依山构筑炮台、城堡。天门山虽然不高,但临江一侧山势陡峭,巉崖壁立,形似刀削。登高极目,滚滚长江迤逦北去,令人顿生“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叹!而眼下的“天门烟浪”未免有些单调寂寞,背山面江的那座铜佛寺,佛教大师赵朴初亲笔题写的“天门胜境”四个大字熠熠生辉,而今却香客寥寥;很有来头的“天门书院”也显得清冷,目之所及,仅有三两农妇挖野菜,六七少年聚野餐。据地方志专家说,天门山很有历史渊薮,清道光年间,因为此处风急浪高,江匪猖獗,时有杀人越货之险;晚清民国以降,芜湖成为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中信古镇砻坊云集,成为稻米加工的主要作坊和长江水运的古码头,樯橹林立,千帆竞发;每至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之日,百姓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举行“跳傩”社火,热闹非凡,竟夜不息。

于是我就幻想着如何重现昔日天门奇观,我想至少可以在山上矗一诗碑,筑一诗亭,造一诗林,建些酒楼、茶肆、展厅及民俗风情之类的配套设施,将李白及古今诗人有关天门山的诗文书画镌刻展示,此山岂不多少有了些文化负载,添了些翰墨余香?在铜佛寺大雄宝殿的铜鼎前江天一览,我不由得想起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原名云梦山),那是一座四处绝壁的壹形孤山,独特的地质外貌秀美无比,已建成国家森林公园,她不仅是张家界的天然画屏,亦是饮誉海内外的自然景观。可惜它没有李白的那首诗。

我独上天门山时,忽然想起李白江东一线的诗旅行踪:在宣州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泾县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南陵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由于历代地域隶属关系的变迁,李白在今之池州、铜陵等地的吟咏亦很多。宣州人因李白有20个字的《独坐敬亭山》,早已把此山打造成一座遐迩闻名的诗山,而28个字的《望天门山》同样出自李白笔下,诗亦早已名扬四海,妇孺皆知,国人无一不思登临斯山斯水一睹天门烟浪为快。如今这景象,扪心自问,我们对得起天门山,对得起诗仙李白么?

缘此又想,我省在弘扬徽派文化、发展旅游经济时,为何不能做出宏观谋划,专辟一条“李白诗旅行踪游”的线路,把采石矶、天门山、敬亭山、桃花潭、寨山、五松山等景点连接起来呢?

那将是怎样一种诗情画意的人文之旅啊!

(原载《大江晚报》《新安晚报》)

触摸镜湖

从小到老,不记得多少次走过镜湖了。

同类推荐
  • 极端之美:便携本

    极端之美:便携本

    《极端之美》主要选取了我国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书法、昆曲、普洱茶来讲,所谓“文化美学”,就是其他文化不可取代而又达到了优秀等级,一直被公认共享的那些具体作品。而书法、昆曲、普洱茶这三项,既不怪异,也不生僻,但是却无法让一个远方的外国人全然把握。任何文化都会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标牌,但在隐秘处,却暗藏着几个“命穴”,几处“胎记”。这三项,就是中国文化所暗藏的“命穴”和“胎记”。
  • 大学生品读“三言”

    大学生品读“三言”

    本书共120篇,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顺序逐一进行品读,每篇在2000字以上。篇名也与原书整体风格一致,多采用回目的形式。本书是从大学生的角度进行赏析,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于“三言”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社会现实、观念思想进行审读和剖析,呈现了“三言”小说的整体艺术风貌和思想特征,体现出大学生思想新锐不羁的个性及语言灵动清新的特色,没有学究气,有独特性,对大学中文系学生及文学爱好者应该有一定的吸引力。
  • 岁月的风笛

    岁月的风笛

    本书是部诗歌集。以我解读的方式看诗人,陈国祥是自信的。而我非常看重自信,偏执地认为自信是人生最好的春药。因了自信的前提和基础,诗人的生活态度就表现出积极的层面。在《同学聚会》里,他“让熟悉的公式与符号/演化为跋涉人生的足迹暠。在枯燥的公式与符号之后,同学聚会上的内容已不再是简单或是诡秘的一张笑脸了。阅读后,可以得到快感,但是,留给读者更多的只能是思考了。
  • 这山这水这人

    这山这水这人

    采访的艰辛,写作的甘苦,发表的快慰,读者的反馈,获奖的惊喜……我们不是都曾经历过吗?借读他的作品来谈自己的感受,并有机会用这种感受来感染别人,那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 说三道四

    说三道四

    本书为李国文先生的散文集。作家李国文先生的散文集《说三道四》中,有一篇《火的用途》,写董卓从洛阳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放火焚烧宫室时的惨状。
热门推荐
  • 总想看你笑的样子

    总想看你笑的样子

    这是发生在一个海边小镇的故事,小镇外面是一片海,海里藏着另一片天,海的外面也是一片天,里面藏着巫林夕与冯渊骅的爱情。村里的老人说,巫林夕与冯渊骅这两个人,都倔强的让人心疼。
  • 狂魔战天诀

    狂魔战天诀

    一具尸体穿越宇宙洪荒,死而复生,他前世为蚩尤,注定争霸一生。再战皇帝炎帝,延续不朽神话......
  • 邪王戏痞妃:重生在红楼

    邪王戏痞妃:重生在红楼

    21世纪天才白富美,穿越后竟被亲爹给卖了!她可不认命!本想在异界当个奸商多赚点银子好好享乐,可那该死的烂桃花挡也挡不住。某日一妖孽腹黑的王爷上门逼婚!女扮男装的她笑抽了,“原来王爷喜欢‘男人’啊!”洞房之夜,霸气尊贵的男人却宠溺无边的吻住她,“我只喜欢你。”
  • 东风过后百花残

    东风过后百花残

    本是西方无忧仙,却因一段奇缘而卷入人间爱恨。怎奈红尘嚣嚣,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他只是更爱江山,而他只有一颗心罢了。
  • 亿万娇妻:霸道总裁爱上我

    亿万娇妻:霸道总裁爱上我

    被人下蛊,他强了她,解除了身上的毒,然而一夜纠缠,他却再也离不开了她。“苏静川,我跟你没什么关系,你要再跟我纠缠了。”"怎么会没关系呢,昨晚不知道某人叫的那么大声。“那俊逸的脸上弥散着一道邪魅的笑容。“苏静川,你真是一个变-态!”“是,我是变-态,我只是用心把你变成我太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冰冷公主报复计划

    冰冷公主报复计划

    冰冷,高冷,妩媚,呆萌,是她们的性格。冰冷,孤傲,花心,单纯是他们的特点。在家庭上她们倍受伤害,他们幸福无比。在爱情上挫折不断,她们(他们)能否双收?
  • 疯狂尸界

    疯狂尸界

    疯狂的世界,权利的贪婪,饱受磨练的他经受着使命的洗礼。不平凡的人终究肩负着不平凡的使命。世界变成炼狱,人类难以生存,谁将改变世界,做整个世界救世主。“不错,进步很快嘛。”一声成熟的中年男人对着桌子旁倒着的男人夸奖道。那男人移了移凳子,倒在了凳子上。“咋感觉,今天训练完这么累啊。感觉抬不起身子。”那男人低声抱怨着。“你小子是不是最近管不住自己啊,叫你注意身体,别一天天看什么不三不四的东西,现在好了吧,累了吧。”中年男人一脸猥琐看着凳子上的人。“得勒,您老先玩吧,我睡去了。”……
  • 白帝剑道

    白帝剑道

    远古神兽的呼吸形成永不停息的风暴……上古仙人的举手投足间毁灭一座座城池……域外天魔想要侵入这方世界……而仙庭降临,仙庭众神欲再次统治天地……然而整个世界由由各域门派分而治之,这是人的世界,修行者们诞出圣人,守护世界而在北域,一位废材被赶出门派,一段传奇就此开始
  • “骆驼”的罗曼史

    “骆驼”的罗曼史

    这部27万字的小说集从多角度描写了社会转型期的现实矛盾,作者于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的书写中,张扬着人类精神和情感的美好与善良,批判着人间的不公与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