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81400000039

第39章 女性生命本体的探问:虹影(1)

虹影出生于重庆一个贫困家庭,她的童年充斥着贫穷、饥饿和孤独,私生女的身份让她的青少年充满不幸。虹影之名是她身世和生命的隐喻,意味着叛逆、欲望、创造和宿命。十八岁之后选择流浪,开始写作,九十年代初期远走英国。迄今为止,虹影已出版多部小说《女子有行》、《饥饿的女儿》、《孔雀的叫喊》等。

一、《饥饿的女儿》

法国女性主义者埃莱娜?西苏认为:“妇女必须写作,必须写自己,必须写妇女。妇女必须把自己写进文本,就像通过自己的奋斗嵌入和历史一样。正是通过写她自己,妇女将返回到自己的身体,这身体曾经从她身上收缴去,而且更糟的是这身体曾经被变成供陈列的神秘怪异的病态或残亡的陌生景象,这身体常常成为了她的讨厌的同伴,成了她被压抑的原因和场所。身体被压制的同时,呼吸和言论也被压制了。”西苏满怀热情的呼吁“写你自己,必须让人们看到你的身体。只有到那时,潜意识的巨大源泉才会喷涌。”82虹影的写作有着鲜明的女性立场,她从不讳言《饥饿的女儿》是自传体小说,并在标题下写道:“你的身世,你千万不要透露给任何人,不然你以后一生会吃大苦,会受到许多委屈。”

“我”是全书中至为复杂的人物形象,既是线索,串联起书中的故事,又是一个超然冷静的旁观者,并携裹着饱经沧桑远走英伦后成年虹影的冷眼来回溯这一段成长史和社会发展史,这个地域,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作者毫不避讳将笔锋伸至灵魂最为深邃隐秘的幽暗处,大胆赤诚地将自己和家族的隐私披露出来,这份胆气是令人敬畏的。正是有了这份勇敢的批露,一个女性的成长史或曰残酷青春才有了可以倚傍的基石。

“我”的出生是附着在生态失衡的大背景上的,是吊在经纬交织的浩渺时空之网上的一个渺若微尘的小点。时间层面而言,前连三年死亡和浮肿如影随形的大饥荒,后挂底层平民在逼窄的生存隧道中匍匐前行的十年文革。空间层面来说,重庆南岸区的贫民窟,繁华都市的背面,远离阳光的照耀,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山坡上,用油毛毡、瓦楞石搭成的拥挤黑暗的小板房。“江之南岸,是这大城市堆各种杂烂物的后院,没法理清的贫民区,江雾的帘子遮盖着不便见人的暗角,这个城市腐烂的盲肠。”这就是“我”生长了十八年的生态环境,其肮脏、丑陋、简易只能用一句话概括:“不适宜人居”。“我”一家11口人居住在不到二十平米(其中十平米是直不起腰来的阁楼)的小房里,破漏的屋顶,总是散发着臊味的尿罐,蛆虫横行且需要排队的公厕,饥饿的肠胃……文明和亲情在这里找不到立足之地。“我”还因非婚生的耻辱来历饱受辱骂、歧视和冷漠,它们成为女孩十八岁前成长的土壤,将她滋养成孤独自闭、敏感多疑、自卑胆怯的女孩。“饥饿是我的胎教,苦难是我的启蒙。”孕育出了一个外冷内热,既温顺又叛逆的早慧女孩。

生态环境的恶劣带给六六生理和情感双重饥饿。“我”被人侧目的暧昧身世,被困苦磨砺得几乎没有女性味的母亲,在各自人生困境里徒劳挣扎的兄姐,饱受人世煎熬却带给我屈辱的生父,和蔼但有些异常的父亲……生存环境的严酷直接导致了人的心灵异化,人格的种种病态。“我”总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孩子,觉得母亲厌弃憎恨着自己,并因自己带给母亲和家庭更多的苦难而自责自卑。然而在“我”与母亲内心深处何尝不是潜藏着一份深挚的爱,只是这爱被时代的贫困和饥饿打压进了深层,甚至连她们自己也难以觉察到。直到远走他乡的“我”再次回到故乡,见到母亲,穿上生父九年前给“我”扯的蓝花布,又经母亲巧手做成的衣衫时,这份爱才又回到了母女跟前。

十八岁生日是她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天她终于知晓了自己的身世,她原来是饥饿的年代里母亲与小十岁的小孙偷情的产物。她既震撼于生身父母绝望的爱情,也感动于生父十八年无私的奉献,还感怀养父十八年的宽容和荫庇,更感慨自己的不幸和世态炎凉。在比照母亲、大姐、四姐的爱情和人生际遇后,她断然作出决定,离开阁楼去闯天下。

让她作出这番决定的还有另外一个人,那就是历史老师。应该说,历史老师带给“我”最复杂的既爱且痛的人生体验。“我”情感最饥饿的青春里有了他的爱而变得温馨、丰盈,她把他看作自己的另一个父亲,身兼情人和人生导师的角色。但是历史老师也因自私的攫取而给“我”留下了惨痛的记忆和青春岁月里最深刻的创伤。这一段描写成为全书中呈现女性之痛最为惨烈的地方。“我”因呕吐去找老中医看病,在他那里遭受鄙夷。来到医院处处对女性的不尊重:诊室里一览无余的病床首先把女人先天的羞耻感粉碎;而医生护士对待同为女性的孕妇们,尤其对待未婚先孕者的恶劣态度。“到一边去,这阵着急,乱搞时啷个不着急?”的近乎恶毒的刻薄出自十八九岁的实习小护士之口。医生不耐烦的命令,关于“装啥正经”“莫在这儿撒娇”的指责,杀猪般尖利的叫声也无法让这些铁石心肠的医生护士们心软。冰冷的强塞进身体的器械,挖心剖肠的疼痛,成为女人一时欢乐的最恶毒的惩罚。虹影忠实地记录下这一惨痛的人生经历,这种痛是女人的专利,也只有女人才能写出骨子里的悲悯和痛惜。作为生命的个体,女性在此种描写里已蜕变为动物,任人宰割,无法反抗,遭受白眼和歧视,只能独自舔舐伤口,自己一个人扛住来自身体和灵魂双重的疼痛。这似乎可以视作《饥饿的女儿》的一个重要主题。

政治生态的恶劣直接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劣——大饥荒,而饥荒又引发了对自然生态的极大破坏,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剥树皮,挖草根。与此同时,人的精神状态也逐渐荒漠化,亲情、友情、爱情全都异化。《饥饿的女儿》所展现的令人窒息的人际生态的丑陋与恶劣,让人想到方方的《风景》、池莉《你是一条河》。虹影由衷地感慨:“我的三峡亲戚们再好,在中国也是三等公民。母亲若把我留在那里,我现在也在跟着拆迁上山,每天做田,已经给孙子纳鞋底了,写到这里,我就非常害怕。”

“我”敏感到家中藏有秘密,而这个秘密与自己密切相关,却无从探知秘底。于是“我”挖空心思从大姐那里套话,却套出了另一个大秘密。这使“我”对平日里粗俗、丑陋的母亲产生了好奇,母亲原是花枝般美好的女子,逃婚来到重庆,被袍哥头子看中,因无法忍受他的众多情人而带着女儿离家出走,嫁给了现在的父亲,洗尽铅华过着简单贫苦的菜根生活。解放后袍哥被捕,母亲冒受牵连的危险去探望。“我”的秘密真正洞开,是在十八岁生日那天,这个秘密后藏着母亲撕心裂肺的爱情和一个男人十八年忠诚无望的等待,也成为“我”苦难童年的缘由之一。母亲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大胆叛逆的精神始终如一,但这些美好的品质在当年的文化生态和政治生态里遭受嘲讽辱骂。这样美好的执着于爱情的母亲多年以后被饥饿和繁重的劳动折磨得变了形。为了子女和家庭拼命干最下层的体力活,容貌尽毁,她的睡姿让“我”厌恶,睡觉流着口水给人的感觉像头猪等等。这些对母亲的“恶毒”描写,正是虹影对母亲的深深痛惜。

可以说在“我”的身上,重叠着母亲和大姐的影子。母亲的叛逆性格,特立独行的人生际遇似乎是树立在女儿面前的样板,大姐一次又一次惊天动地般的结婚离婚,是想通过换男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有着丝毫不逊色于母亲的叛逆。母亲和大姐之间会拍着桌子对骂,也能互诉衷肠彼此疗伤,她们之间有着仇人的势不两立,也有着知己的惺惺相惜。在母亲与小孙偷情时,最愤怒的是十六岁的大姐,她吵嚷叫骂,让所有人都知晓这一丑事,怂恿父亲告状,让事情闹上法庭。而大姐最能理解母亲的爱与痛,也最像母亲。

虹影小说里有一种故意设悬疑的结构,营造出一种玄惑的、神秘的,引人探寻的氛围,

而真正的故事正是在这种不断探寻,不断讲述中一点一滴渗漏式完成的。《饥饿的女儿》中“我”是传主,讲述身世故事,但“我”的身世又是一个谜,从小“我”被蒙在鼓里,渴望知道真相,于是从大姐、母亲、生父的嘴里一点点知道了她想知道的东西。视角不断在转换,每个人只讲了一部分又按下不表了,真相在揭开一点的同时又陷入另一个疑惑之中,又必须另外的人开始讲述。而“我”始终是被动的,被讲述的。“我”在探知这些秘密的过程中慢慢长大,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困惑与自我审视的艰难历程。伴随这个过程的还有这个民族的苦难历史、死亡、饥荒、人斗人、血雨腥风的十年浩劫,底层平民在困难中的艰辛的求生和生命的顽韧。甚至还包括对民族弱点,人性弱点的无情揭露与批判。《孔雀的叫喊》中柳璀“出生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成为她生活中最大的疑惑,她从母亲那儿只接过了一个大疑惑,于是来到良县,终于在陈阿姨的讲述中,又在李路生的补叙中获知了全部真相。而谜底揭开的同时就是小说结束之时。

而且在她作品中总是与某段具体真实的历史相关联的,比如《饥饿的女儿》知青上山下乡,重庆解放前夕“九二”火灾;红卫兵江上武斗等。而《孔雀的叫喊》中长江三峡大坝动工,五十年代清除妓女等。正如在崔卫平的一次访谈中,崔卫平说:“这其中的每一个人,他们的经历、遭遇和我们所谓的‘历史’之间,都有一条歪歪斜斜的通道和脐带。”而虹影接下去回答:“但在历史的这张花名册上,他们却被轻轻地划去了。抹得一点痕迹都没有。”“实际上,贫穷并不是唯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在那样一种生活中,失去了希望,失去了未来,可能就根本不知道有所谓未来,不知道换一种活法这个词,是那种任人宰割的心态,对黑暗的默认超过了任何一种地方的人们。”83

虹影的《绿袖子》和严歌苓的《小姨多鹤》同时选择了相似的切入点来写作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她们穿越重重历史的迷幛,从弱小卑微的人物身上发掘人生悲剧,倾听她们早已消失于历史深处的幽怨无助的哭泣。在历史和时代的长河里,她们渺若尘埃,但作者以她们的写作证实,她们的生命和情感同样有价值。正如编辑魏心宏在评价虹影《绿袖子》时所说的那样,“当伟大的关系到民族命运的战争到来的时候,历史的洪流只会记住那些为战争浴血奋战的人,个人的命运和情感很自然地会被无情地忽略,更不要说像玉子以及她的男友那样混血的孩子。她们在民族抗争的伟大运动中难以归类,没有人会去重视她们的内心。”84

《绿袖子》也是一部研究女性生命本体和命运的小说,以女性强悍的情欲来表现女性的生命强力。玉子母亲是日本女人,小罗父亲则是俄国人,两个混血儿是那场战争的产物,三十七岁的她和十八岁的他相遇在日本投降的前夜,他们之间爆发了近乎蒙昧状态的原始情欲,畸形而又执著的恋情。年龄相差一半,却疯狂至每天在家不穿衣服,一见面就引发狂潮。小说这样描写玉子:“她一辈子从来没有如此明白,自己是个骨子里需求爱的女人,每一分钟都想好好做个女人。”日本投降,玉子被遣送回国,小罗被当作俄奸关入监牢,一年后他们从两个方向开始相同的寻找——近乎传说中人对自己另一半的寻找,执着、坚定、百折不挠。当小罗到达日本时,玉子来到了长春,而玉子回到日本时,小罗又回到了中国,唯一带给他们安慰的是他们留在中日两地同一面墙上思念和寻找的话语。这样话语支撑他们活下去,并继续寻找。

二、《孔雀的叫喊》

《孔雀的叫喊》是我所读到的写三峡写得最深刻的小说,可惜前重后轻,到后半部该发力时,语焉不详,匆匆煞尾。这是部可以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的典型的文学作品,虹影所关注的就是长江三峡的命运和它建成大坝之后的生态。但为了叙述的便利,也为了能达到穿越时空,将历史和现实衔接起来的目的,她借用了一个凡庸的故事里套故事叙述套路。基因工程学科学家柳璀在母亲建议下回母亲故乡良县去走一趟,途中她发现了自己的丈夫——身为长江三峡总公司总工程师李路生有外遇的证据,恩爱夫妻反目成仇。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她在回访母亲昔日同事兼好友陈阿姨时,发现了自己的前世之秘。为了获取镇压妓女的功劳,柳璀父亲捏造妓女红莲与玉通禅师的奸情,将他们处死,此时柳璀和月明出生,故而陈阿姨认为他们就是当年那两个屈死的冤魂投胎转世。这只是小说家刻意营造的诡异外套而已,借这个外套讲述当年的历史真相才是作者的目的所在。良县是母亲当年工作、生活过,也是自己出生地的地方。她的到来让当地贪腐的汪主任误以为抓住了救命稻草,可以借她来替自己向李路生递话甚至威胁,性情刚直的柳璀根本不吃那一套,她走进静坐抗议的人群,被当作闹事分子抓了起来。李路生的到来使她很快被释放,但这一次被拘反而使柳璀更增添了探究历史和现实真相的好奇心,在和陈阿姨的接触长谈中,柳璀清晰地看到了人生中极为残酷的真相。这才是虹影写作的目的和重点:人性的黑暗残酷和长江生态的危机。

虹影的叙述里,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前者就是后者的因。正是由于人性的贪婪无耻才导致了世界最壮丽的自然生态长江的危机。只是这危机不是三两眼就能看出来的,更不是政客激情洋溢的演讲中所能遮蔽的。就连柳璀刚到良县时,她也为新城旧城的巨大差异而震撼,认为那些灰扑扑的旧城也该消失了。虹影用了一个奇特的比喻来说明这种模样古怪的双层城市,“像一个古怪的蛋糕,糕早就发霉了,上面却厚厚地加了各种颜色的奶油。”而当“水库储水之日,人们一夜醒来,世界将面目一新,一切不够新的都将淹没在荡涤一切的浩瀚的江水之下。”这种对自然生态的思考从一落笔就已开始了,并贯注在柳璀所到的每一个生活场景和视野所及之处。

同类推荐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编选评注的,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周代下讫明末,共二百二十二篇。所选文章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很像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故与《唐诗三百首》一道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学通俗读物的双璧。
  • 清晴可喜

    清晴可喜

    这本书展现的,是一个当代作家眼中,现实生活与传统美学的交汇,侧重于从古典诗词文学着眼,阐发传统文学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作者博览群书,对很多文学家、文学作品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这种独到的见解则为读者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另一种美。
  • 神奇的种子

    神奇的种子

    这是一本描绘人生轨迹的书,也是朴实无华、坦荡胸臆、一吐真情的书,更是将个性与党的激情融会于文字之中,直抒理想信念的书,更是将个性与激情融会于文字之中,直抒理想信念的书,翻开稿子,一幕幕尘封的往事重新呈现眼前,一股股熟悉的山风扑面,一声声充满诗情的吟唱有如天籁梵音,呼唤我奔向困顿而又向上的少年时代,呼唤我重新跋涉在井冈山步行长征路上的朱砂冲、黄坳、茨坪,呼唤我回到那三更灯火忐忑而欣喜地沉醉的大学校轩里……久违了,这神奇的种子,久违了,这五彩的碎片,久违了,这难解的情结——天地有缘,我沉浸在这些文字带来的怀旧遨游中,放飞那回首人生的冲动。
  • 晚风拂云:王钟人诗意人生选之三

    晚风拂云:王钟人诗意人生选之三

    本书是作者“古诗新作”选集。诗集收录从2013年至2017年习作诗歌482首,诗歌采用古体诗的形式,但不拘于韵律、平仄,完全用现代诗的立意及用词。诗词中用典大都尽量注明出处。“古诗新作”共三册,已出版《游戏人间》和《心路一程》。本诗集名《晚风拂云》,算是古诗选集之三。
  • 荷塘月色(朱自清小全集)

    荷塘月色(朱自清小全集)

    朱自清著的《荷塘月色(朱自清小全集)》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匆匆》《荷塘月色》《背影》等名篇。既有抒情写景的关文,绘景状物的游记,也有真挚感人的回忆。其文风细腻委婉,语言精雕细琢,构思新颖别致,创造了一种情趣之美、景趣之美、温和之美,堪称中国白话美文的典范。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葬世铜棺

    葬世铜棺

    一副血红的棺材,从渺小到宏伟。它埋葬了神魔,埋葬了罪恶,谱写了一段爱恨,演绎了侠义,只是当天地重新焕发生机的时候,我是多么想说:”其实我最想要的,只是紧紧牵着你的手,走到白头。“
  • 将门毒后:陛下心尖宠

    将门毒后:陛下心尖宠

    一朝穿越,她成了痴傻嫡女苏挽筝,还被赐婚嫁给了渣男太子?什么?大婚之日被太子拒之门外?苏挽筝翻了白眼表示:老娘又不是吃素的,给我砸了这扇破门!呦,渣男太子竟然在和白莲花侧妃玩捉迷藏,那就叫上满朝文武一起玩,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宅斗权谋一起上,不搅个天翻地覆,我就不叫苏挽筝!
  • 终于你还是被我迷了眼

    终于你还是被我迷了眼

    “《诗经·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这是你名字的由来么?真好听”“我叫你啊哲好不好?”"啊,你的数学真差,以后我给你补课吧。”在叙小梦的记忆里她总是围在权明哲身边,就像是他的小尾巴,她一直都认为权明哲终有一天会贴上她的标签,却没想到始终是她妄想了。权明哲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喜欢叙小梦的,对啊,怎么可能呢?她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啊。后来,叙小梦真的从他的生活里消失了,他才发现原来从来都没有什么人会一直在原地等着的。他后悔了,所以,叙小梦你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这一次,换我来追你。叙小梦用六年教会了权明哲什么是爱,权明哲用余生把叙小梦宠成了女王。最好的爱情是,我和你都是做好的模样。
  • 一道人生

    一道人生

    来用现实的形式,展示人生哲理,欣赏佳作。
  • 情锁妙才女

    情锁妙才女

    明明是他在书院门前和烟花女子调笑,反过来说她窥人隐私!打她当夫子,头一遭遇这等荒谬的事!她告诉自己,这男人少惹为妙,可她竟……若非为了一窥宋家千金的丰采,他何需老往“松竹书院”跑,和那书呆子套交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用剑的法神

    用剑的法神

    他是光明神的子嗣,却意外的沦为一个凡人家族的养子,其中的隐情,孰能道破?脖子上的神秘吊坠,成了他解开身世之谜的唯一线索,接踵而来的奇异事件将他的身世之谜推向了一个天大的阴谋之中!。。。。。。看雷林如何怀揣一颗最强心脏,坐在那麒麟之上,左手法杖圣光,右手狼牙剑芒,一步步,破灭那惊天巨浪!
  • 系统逼我玩王者荣耀

    系统逼我玩王者荣耀

    一开始,你以为这只是一场游戏而已,随便玩玩就可以了,直到你发现……天灾,魔临,一开始这些也没人太在意!直到……与人人相关!这就是,世界末日的前夜。
  • 妾非藤萝

    妾非藤萝

    他于她有救命之恩。他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一方霸主,权势滔天,残忍冷酷。对她好,不过是因为那张酷似旧爱的容颜。她本是贵门千金,平静富足的生活在跌宕的乱世和层出的阴谋中化为泡影,当幸福的家庭一夕覆灭,当至亲的家人化身豺狼,当痴缠的恋人变得陌生……笑与泪,爱与恨;且看她如何一步步从柔弱的闺阁女子,成长为八面玲珑的名媛闺秀,而蓦然回首处,那个伟岸挺拔的身影深情依旧。多少楼台烟雨,终不过一场十里洋场繁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