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00900000001

第1章 森林旅游文化总论(1)

导读:森林旅游是在20世纪末世界各国兴起的保护绿色浪潮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作为旅游文化的分支,森林旅游属于旅游文化的大体系。我们伟大、辽阔、美丽的神州大地,不仅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而且是人类旅游发祥圣地。在中西文化中,由于有不同的发展背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旅游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随着交流的加深,世界范围内对文化的认识逐步趋于认同。旅游作为一项高品位与格调的社会活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成果,是整个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

旅游与文化、森林旅游文化探源

旅游是评估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从现代意义来说,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外出旅游在现代人们生活需求结构中的地位就愈发突出。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改革开放前以外事接待为主。1978年之后,我国旅游业携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国际市场积蓄多年的需求存量,得益于改革开放之惠,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和国际旅游大舞台上异常活跃、极富生命力的新生力量。特别是近年来,旅游业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发展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旅游大国的地位在多个领域、在国内外得到空前的巩固和提高。

一、旅游的定义

旅游主要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本质上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当“人猿揖别”,古猿走出莽莽林海,在地面上直立行走之际,人类便开始了攀登高山峻岭,涉渡江河溪流,穿越林海,开始了生存之旅。我们的先民为生存而进行奔波、迁徙,在这过程中产生了周游世界的幻想。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就有其发生、发展的土壤和历史。神农尝百草、舜帝南巡苍梧,在人类思维发育尚未成熟、语言文字还未完全形成的原始社会,虽无旅游和区分旅游的符号和标志,却已经有对“旅”与“游”的追求和形式。

在中国,“旅”、“游”二字出现很早。在我国古代,一直有旅游审美而达到的那种自由自在,逍遥无为的精神境界和由此而来的对待世界的审美态度。“旅”在《说文解字》、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均有论述。在中国古代,“旅”是一个有目的的功利性活动,具有时间空间的双重属性。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对“旅”的解释是:“‘旅’者,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为旅”。从这段解释来看,离开本土家乡而外出异地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旅。在我国古代,“游”是浮行于水,含有行走的意思。本义是同陆上活动有关的行为,同时指谙习水性的人在水中的自由活动。其本身就是包含有顺应自然、适意而行的意味,具有无意志、非理智的超功利的旅游的特征。

据考证,“旅游”一词首次出现于我国南北朝时南朝诗人沈约的《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频。”唐代诗人韦应物、张籍、白居易等在诗歌中对旅游一词已经广泛使用。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概念,人们曾从不同角度予以定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包含着人类社会的自然生存、自然发展与社会生存、社会发展两层含义。人类社会首先是个自然的生存物,它与自然界的其他物质一样,遵循着自然的发生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社会性生存与社会发展,是指人类社会区别于其他自然物的不同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人类不仅要求有能够满足人类作为自然物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自然环境,还有要求这些自然环境悦目、有序,能够满足其自由活动等的需要。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本质上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旅游活动是人类的生活需求之一,是高品位和高格调的消费方式,是精神追求和文化享乐的新型载体。在现代意义上,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它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某些地方停留,但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目前国际上有关旅游的定义很多,公认的是旅游科学专家联合会通过的艾斯特(IST)定义,由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克拉普夫提出的“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从上述旅游的概念看出旅游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离开惯常环境的旅行距离;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旅行目的不是就业和移民。

二、森林旅游释义

森林旅游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理念,以追求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为目标的一种旅游形式,是指一切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体育锻炼、探险猎奇、友好往来的客体与劳务的总称。这样一种旅游形式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文化旅游中独树一帜,作为独特的文化旅游形式而备受各国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产品提供商的推崇和广大旅游者的青睐。

我国生态旅游始于舜,盛于唐、宋。据考证,我国在开展生态旅游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栖息繁衍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北半球东亚大陆,在漫长而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中,原始神话编织的炎黄部落最早的生存环境分别是大西北的昆仑山与陕西岐山,在亲和自然环境的愿望驱动下,我们的先祖舜巡视江南,探险苍梧;夏禹治水、历险九州等体现了早期人类依山为命的“刀耕火种”生活。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电闪雷鸣、风霜雨雪、毒蛇猛兽、流行疾病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使早期为生存而进行奔波的人类受大自然的支配,而无法受到自身意志的支配,他们不得不从孕育自身的森林中走出,从游牧生活走上农耕生活,进而由农耕社会走上工业社会。

随着科学与社会的进步,在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进步中,人类的生存条件不断改善。在环境中,森林无疑是最令人心旷神怡的了,它的博大、丰富、富于变化,满足着人类多方面审美情感的需要,给人们带来无限美好的想象。森林旅游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它所倡导的绿色休闲方式和理念,在我国日渐被受众所认可和接受。本世纪以来由此引发的旅游热潮也从一般的城市公园转向郊外的森林公园。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变化复杂,林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加之我国林区特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当代,我国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三、生态旅游

从旅游活动来看,评判旅游现象产生的原因要分析他的动机。生态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是“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从事这种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当地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从事该项旅游活动的原则是“不改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当地居民在经济上受益”。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形式,具备下列两个要点: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观和社区历史文化遗产;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生态旅游”一词从出现到现在,不同的学者或组织从不同的角度给生态旅游的定义丰富、扩充和深化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但至今还没有被广大学术界和社会所公认的定义。

自生态旅游的概念产生以来,国内外各级组织与学者近年来对生态旅游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个。第一个是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IES)把生态旅游定义为:游客到自然地区的一种负责任的旅行。这就说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第二个是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纵观国内外对此概念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对生态旅游从以下四方面来理解:一是生态旅游是在保护比较完整的原始自然区域以及与之和谐相伴的特定的文化区域开展的;二是生态旅游强调对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是生态旅游强调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并获益;四是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形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生态旅游下如下定义:它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理念,以追求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为目标,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观光游览对象,把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教育相结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不受损害的旅游。(谢雄辉.生态旅游内涵探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113116.)

四、文化的定义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同样长久的历史,尽管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文化予以定义,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

“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又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汇中赋予新的含义。今天通用的“文化”一词是近代国人在翻译西方相关语汇时,借用我国固有的“文”、“化”及“文化”等词汇加以创造而成的。

据考证,在我国的汉字文化中,“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与德行对称的“道艺”等,进一步引申为美、善、文德教化,与“武”对称。“化”的本义指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为“改易、生成、造化”,是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后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周礼正义》卷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文化”一词见于中国典籍的开始。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文化”正式作为专有名词使用。如:“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属精神范畴。从以上看出,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文化”并不存在现代意义的“文化”内涵,大体是宗法王朝所实施的文治教化和社会伦理规范,仅局限在社会人伦方面。

在世界历史上,最早把文化作为专业术语使用的是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1832—1917)。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所谓文化或文明从广义人类学意义上看,是由知识、信念、艺术、伦理、法律、习惯、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需要的其他能力和习惯构成的综合体”,虽然这一定义并未揭示文化的内在本质,但是对后世关于文化的定义给予了启迪。对文化概念进行系统详细考察和整理的是美国文化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他们于1952年发表了《文化的概念》,对西方当时收集到的160多个关于文化的定义做了梳理与辨析,在此基础上对文化作下列解释:

文化由外层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来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行为的产物,另一方面是进一步的行为的决定因素。(傅铿.文化:人类的镜子——西方文化理论导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2.)

由于东西方对文化的理解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加上对文化概念层出不穷的新的理解,到20世纪末,关于文化的概念已经有200余种解释。人们在具体对待和使用这一概念的时候往往赋予不同的内涵,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我们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生产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生产文化指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实体性、器物性成果。

制度行为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形式以及在人际交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风俗习惯。

精神心理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长期孕育而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方面,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从以上看来,我们对文化可做以下理解:首先,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为社会普遍共有而非专属个人;其次,文化这种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

五、森林旅游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以森林为主要景观的森林旅游业,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有效地保护森林,改善人类生活环境而兴起的一项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森林旅游景观以自然森林景观为主。据一些资料来看,中国森林旅游中存在着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即在森林旅游区中往往存在着森林景观与传统文化景观共存的现象。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把我国旅游资源分为8大主类、31个亚类、155个类型,从大类来看主要有:A.地文景观、B.水域风光、C.生物景观、D.天象与气候景观、E.遗址遗迹、F.建筑与设施、G.旅游商品、H.人文活动。森林旅游以森林资源作为主要游览对象,涵盖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8大主类,体现的是人与森林的关系。

(一)森林旅游文化的内涵

同类推荐
  • 消费心理分析

    消费心理分析

    本书主要研究在营销情境下营销对象和营销主体的心理与行为及其变化规律。
  • 廉政微阅读

    廉政微阅读

    该书是给喜欢廉政文化的人们茶余饭后或工作间隙随便翻到哪一页,都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的口袋书。虽只是人类廉政文化整体的一鳞半爪,但却是精粹所在。全书分为“清廉为官”、“清白传家”、“廉史留痕”等 16 辑,每辑由若干则短文组成。篇幅短小而信息量大,语言简洁而活泼,让读者在轻松之中领悟廉政文化的精妙。
  • 中国金融开放与发展中的安全预警问题研究

    中国金融开放与发展中的安全预警问题研究

    本书阐述了金融安全预警原理及我国金融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从不同层次探讨了我国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并试图探求其内在联系同时,针对我国金融业的现状,提出了我国金融安全预警实施与效率提高的对策和建议。
  • 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来自A股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来自A股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本书首先通过规范研究,构建了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审计定价的理论框架,并提出本书的假设。然后以2001-2007年证券市场财务和审计数据为基础,对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 资本国际化运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

    资本国际化运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

    90年代以来,世界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时期。中国的经济改革也处在一个关键时刻,中国经济在迅猛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而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佳是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以促进国有经济新的腾飞,这是摆在包括经济理论界在内的各界人士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理论的不断探索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使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搞好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必须走资本运营之路。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中一种普遍而有效的做法,因而也是搞好我国国有企业与国有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科技修仙之路

    科技修仙之路

    用科学的方法去修仙,用修仙的方式求长生。用长长的生命来幸福生活,这是仙的存在价值。某个仙界大佬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精品小故事

    精品小故事

    这里面包括各种类型的小故事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 江湖情缘

    江湖情缘

    这是一部关于“冷帅哥”与“冷美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也是一部关于“女土匪”和“江湖大盗”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都是江湖中的一份子,在这偌大的世界里,能遇到你,便是上天给我的缘份。你就像我的一面镜子,我看着你亦如看着我自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橘子太甜

    橘子太甜

    女—澜子笑男—橘琛年少的青梅竹马是你久违的爱人陪你走过懵懂时光恰恰好只是我也喜欢你?
  • 倾城狂妃:邪帝,别哭了

    倾城狂妃:邪帝,别哭了

    她是21世纪的金牌杀手,却不料在001任务中被暗算。再次睁眼却被绑在魔兽森林一棵大树下,她咬紧下唇,你们这群王八羔子的给本姑凉等着!等着以后我虐渣渣,炼丹药,御神兽在她和她姐姐出生那天,凤凰在她家屋顶转了几圈,人人都说她妹妹才是凤凰女,笑话!现在她手中的这颗甩都甩不掉的蛋不是凤凰蛋?手中跳跃的火种不是凤凰火种?额头上异常诡异而美丽的图案不是凤凰图案?不过..“封炎,放开唔唔..别咬唔唔...”谁放狗屁说这个邪帝不欺负人了,第二天早上,某女扶着腰大声说“封炎,我们来说说能不能轻点,老娘的细腰噢,疼死了!”封炎细眉一挑“哦?宝贝儿是要你上我下?”慢慢走过去,扛起某女回到屋里关上了门。
  • 科学家修仙

    科学家修仙

    【新书《梅凌剑仙》已发布】一个年轻有为的人类顶级科学家因为一场实验的失败而重病缠身,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科学的执著。在生命的最后年月里,他“逃”出医院,要完成自己最后的研究。皇天不负有心人!时空旅行的奥秘被他揭开,而他自己也义无反顾地去亲身实验这最后的发现。然而,在他踏入时空大门之后,他发现,一切都变了,这个新的世界超出了他原有的认知。而他自己,更是莫名其妙地当上了新郎官儿······
  • 我在灭世百年后有个系统

    我在灭世百年后有个系统

    林凡被系统带着穿越到了灭世百年后,这里的人类文明已经被摧毁,到处都是妖兽,魔兽。林凡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