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20200000046

第46章

疏。说四爱为集谛者。按瑜伽论五十五云。爱云何谓于自体亲眤藏护。后有爱云何。谓求当来自体差别。喜贪俱行爱云何。谓于现前惑于已得可爱色.声.香.味.触.法而起贪著。彼彼希乐爱云何。谓于所余可爱色等起希望爱。

论。如下无明发上地行者。有义两释。一同疏明。第二解云。欲界无明通发三界行。发业无明见所断故。得上定者不伏下故。然证上定应言根本。近分未能伏下尽故何名行支。根本初生染未起故。故说上定下无明发。故疏非理 详曰。且如起空处未至定时。第四禅痴发彼行不。若不发者何所以耶。若许发者何须欲界无明发为。二界无明不可俱起。若前后发便乃重发违论所说。故今不取。又未至定许能招报何非行支。行支岂要伏惑尽耶。余如灯辨 今助一释。未至.根本皆容下地无明所发。二种皆是不动业收。俱得名行。如次而招别总报果。疏据初者但云近分。

论。彼爱亦缘当生地者。此文来意如疏已明。有义弹论云。然此问护法烦文。彼受既非受支。何事须此问 详曰。按瑜伽论。十二有支分因果杂如前具明。受支名杂。以触为因名为因受。与爱为缘名为果受。前际果故。由受二别故此文起。岂容无义徒致烦文。以凡凌圣窃为未可。

疏。十地论至但云三际者。按彼论牒经云。无明缘行者。是见过去世事。识.名色.六入.触.受是见现在世事。爱.取.有.生.老死是见未来世事。于是见有三世转 详曰。今观彼文。三世之名同于小宗。未来五支与小乘别。

疏。非转爱为增上贪故者。以上品贪而为取支故云爱增。非转爱支以成上品为取支故名为爱增。由斯取等名为独相。

论。无明爱取唯通不善者。有义弹疏云。说欲无明唯不善者此不应理。助发亦通修所断故 详曰。疏自问答有助正别。正唯不善。助可无记。已作两释而不定判取正非助。何过见非。

疏。亦不可唯言圣不造业故者。此牒伏救。伏救意云。经中但云圣不造业。何得以此证内法人亦造业耶。故牒总非引对法证。

论。由此应知至不迷求故者。若准有宗有两师说。故婆沙论五十三云。问圣为造欲界引同分业不。有说不造。欲界多过多灾横故但造满业。有说亦造。前说为正 故顺正理六十四云。非诸圣者更能新作牵引后业。以背生死向涅槃故。故经说圣唯受古业。

论。杂修静虑等者。若准有宗。杂修静虑新造引业。招净居果名为杂修。不据熏故。故俱舍论二十四云。应知此中无漏势力熏修有漏令感净居 释曰。初后无漏。中间有漏。名为成就。由前后心修中有漏令招彼果。既云令感明造引业。不尔如何感义得成。又婆沙论云。异熟因杂修静虑引五净居众同分。既异熟因能引同分。明定造业。

疏。若言发别报业者。便非行支者初句牒救。后句正破。彼救意云。大论云发三恶趣业是分别者。据发别报难意可悉。

疏。又此中二说者。解此三断两师是也。

疏。彼人至余见断者。显异熟愚修断所以。所以者何。瑜伽既云迷俗真谛发非福等。对法复以俗.真二苦摄于八苦。七苦既事。异熟愚迷发非福行。故异熟愚唯修所断。以迷事故。又对法第七云。由真实义愚发福.不动。真实义者即四圣谛。于彼愚痴名真实义愚。故知瑜伽世.胜二愚迷事理别。故修.见断二有不同 问准对法等迷异熟愚既是迷事。斯愚修断理契通途。疏何见责 答按对****。释异熟愚云。由彼一向是染污性。无明合时必不容受信解异熟行相正见。准此论文岂唯迷事俱生惑耶。由斯疏斥不违教理。

疏。第六七是坏者。按对****第六说云。三苦.八苦展转相摄。所谓生苦乃至怨憎会苦能显苦苦。顺苦受法苦自相义故。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能显坏苦。已得未得顺乐受法坏自相义故。略摄一切五取蕴苦能显行苦。不解脱二无常所随不安稳义故 释曰。二无常者。一生位苦。谓苦苦。二灭位苦。谓坏苦。生.灭二位皆无常摄。名二无常。

论。九种命终心等者。按对法第五云。相续力者。有九种命终心。与自体爱相应。于三界中各令欲.色.无色界生相续。谓从欲界没还生欲界者。即以欲界自体爱相应命终心结生相续。若生色.无色界者。即以色.无色界自体爱相应命终心结生相续。如是从色.无色界没。若即生彼。若生余处。有六种心如其所应尽当知。又此自体爱唯是俱生。不了所缘境。有覆无记性摄。

疏。有说及无相没者。即前第七无想天没无心师义。

疏。此非因等起者。此六识等但由烦恼间生名杂。非以烦恼为因等起方得杂名。又诸无记法等者举例证成。无记与惑相间名杂。非据因起。识等名杂类亦应然。

疏。既尔至亦自然无者。既由前理诸生上圣下地善等。虽未断彼杂烦恼法。然彼善等亦名得断。自然无者。显不由杂烦恼无故而得断也。

疏。如见道至亦名为断者。举见道惑自性强故。不由缘缚而称为断。例彼善等缘缚强无即名为断。虽见缘缚与善等杂烦恼有别。以俱非强取以为喻亦无其失。有义其缘缚断及杂缚断。并依六识非第七识。故离欲者离此地者。诸不染法即名得断。如不断下得不还果不障果故。此亦应然。但约六识诸惑胜故。能发润故。自地断者即名为断。若如疏说唯约缘者亦未善通。下地第七若缘若缚俱未离故 详曰。唯约能缘何非善通。虽下第七能缘缚在能所缘狭。然欲善等从宽而说云断何失。若以缘杂唯依六识。缘.杂二种摄法不尽。第七烦恼非二摄故。若言缘.杂摄彼七识善等。而言离缘.杂者。唯据六识。若尔何妨缘杂之言目七识惑。欲善等断据彼能缘宽者无说。由斯疏旨理固无违。

疏。既尔如何由之名有漏等者。此难意云。断既不由杂烦恼无。得成有漏应不由彼 详曰。今为二释。一既有斯妨。即约六识解杂烦恼。当地六识烦恼杂无。当地善等名得离缚。二成漏由漏俱。善等由七漏。断缚据强缘。杂在善等断 若尔何故云善等断由断缘彼杂彼烦恼 答善断有二。一小分断。二全分断。言离欲等欲善名断。据小分断。言由断杂名为断者。依全分断。无学满位缘杂二惑皆悉无故。

疏。是见体者是缚非见者非者。惠与五见为体应断。非五见体非自性断。

疏。由此十等者。遍行.别境合而言也。

疏。无想定至因亡果丧者。问唯依外道方起此定。入见便舍外道依身定永不起 何故不名果丧因亡 答疏示方隅举三恶起别报善业果丧因亡。显定亦尔。然恐有执定唯果丧因亡一义故。更举之因亡果丧显通二义。不尔何故在此果丧因亡下辨。

疏。虽有七生至不定者。此问意云。得预流已欲极七生更不生上无欲第八。此即全离上界有支。云何得言无全断者 其答意云。亦有预流而得不还得生上界。由此不得云全断也。

论。十二全分行苦所摄等者。此同瑜伽六十六说。按彼论云。谓后有业烦恼所生诸行。于彼彼自体中能随顺。生一切烦恼及与众苦。所有安立一切遍行粗重所摄。亦名粗重是行苦性。依此行苦略五取蕴皆名为苦。又此行苦遍三受中。然于舍受此粗重性分明显现。是故但说不苦乐受由行苦故。譬如热痈。以冷触对即生乐想。热灰堕上便生苦想。若二俱离尔时唯有痈自性苦分明显现。又行苦性中乐如冷对。苦如灰堕。舍如离二痈自性苦。

疏。集是有报义者。大论五十五云。问苦谛义云何。答烦恼所生行义。问集谛义云何。答能生苦谛。

疏。大论第十至文同此者。疏所引文乍读难解今具引之。问几支苦谛摄及现法为苦。答二。谓生及老死。问几支苦谛摄当来为苦。答识支乃至受种子性。问几支集谛摄。答所余支。

论。无明望行至有余二缘者。有义问云。无明望行既非同类。如何得有等无间缘。答一云理实但与行俱无明为无间缘。然行俱者业眷属故亦名为业。故说与行为无间缘。二云同聚异体展转得作无间缘故。若如前解福.不动行非无明俱。如何成缘。故后说胜。问如非福行亦无明俱。如何望行为等无间。答总依诸行说有此缘。今此不言望三种行皆成无间。望福不动成无间故。非福应思 详曰。观后问意其非福行既无明俱。即是无明无明为缘。答意可悉。

今助一解。前聚心品望后聚品总为无间。无明望行为无间缘。不约别对后无明说。由斯但说无明望行为无间缘故无有失。

论。此中且依至如理应思者。若其不实假缘起者如对法说。按彼第四云。如无明望行前生习气故得为因缘。由彼熏习相续所生诸业能造后有故。当于尔时现行无明能引发故为等无间缘。由彼引发差别诸行流转相续生故。思惟彼故为所缘缘。以此计最胜等。不如理思惟。缘愚痴位为境界故。彼俱有故为增上缘。由彼增上力合相应思颠倒缘境而造作故。如是一切随其所应尽当知。

论。由悲愿力至故名变易者。问按摄大乘云。菩萨留惑证一切智。今云悲愿能招于生得至佛果岂不相违。又生但由悲愿而致何用烦恼。不退菩萨而不断耶 答七地以前用受分段。八地已去不障道故所以不断 若尔应非是染污法。染污法者何不断耶 答如末那惑虽最后除亦得名染此亦无失。又能助所知变易续故不断之 若尔二乘无学回心应无变易。烦恼无故 答有惑习气能为助缘亦受变易。且依初释。

疏。第八十至亦得受变易者。按彼论云。复次回向菩提声闻。或于学位即能弃舍求声闻愿。或无学位方能弃舍。由彼根性有差别故。所待众缘有差别故。

疏。舍虫身者。分段生身名为虫身身有虫故。大般若三百二十六.四百四十八云。善现不退菩萨身心清净。非如常人身中恒为八万户虫之所侵食。所以者何。是诸菩萨善根增上出过世间。所受身形内外清净。故无虫类侵食其身。如如善根渐渐增益。如是如是身心转净。由此因缘是诸菩萨身心坚固犹若金刚。不为违缘之所侵恼。

疏。十卷楞伽等者。疏虽粗释初学犹迷。今依古德逐难略解。理惠之心证法相应有寂灭意。名三昧乐。显生身因。由入三昧能现身故。复由三昧安住心海见自心境。忘心转识波浪识相而不生起。或见自境显由忘识不生方知。第二身文疏引下尽。而经次云。妙华庄严迅疾如意。犹如幻梦水中月镜中像。非四大生似四大相具足身分。一切修行得如意自在。随入诸佛国土大众 释曰。以无性惠悟此理故。得如幻定能觉诸法悉如幻等。菩萨所起意生之身。相好端妙如华庄严。有为缘生故如像等。言如实觉知诸法相。亦起身因 第三身云种类生等者 释曰。应物现形形非一故名为种类。随感齐发名曰俱生。起不加功称无作行。无作行等为起身因。身名种类俱生等也。

疏。即非择者复更生义者。身若及业已得非择更无重起。由此但资感身之业令身不断。准此疏文更字之下脱一无字 或不脱也。且未延前令得百年。百年外命得非择灭。由后延故百年外命而得相续。故云非择复更生也。非择许生如后疏辨。且依后释。

疏。不同小乘熏禅等法者。此唯无漏。彼漏无漏。故有别也。或小熏禅而更造业。今但资业故云不同。

疏。今虽无文至理不违者。望能得人得彼四定。自所得中最殊胜者即名边际。若望他自下不知上。下人云何名得边际。边际不得何得变易。由斯不可望自他言。

论。既未圆证至猛利悲愿者。问执彼菩提可是法执。执于有情何非我执 答若执有情一.常.主宰可我非法。但执有体不舍自性故但法收。

论。又所知障为有漏依者。问前言有漏由与漏俱。云何复云由所知障 答若成有漏必由漏俱。与漏为依必藉斯障。成漏成依二义既别。前后无违。

论。若所留身有漏定愿等者。正解如疏 有义二乘故意以无漏定资何不得。然无大悲大愿力故无漏力弱。故所资身但名分段。不尔熏禅定唯有漏 详曰。论既明言岂以人情抑而不从。又彼熏禅与留身事而义不同。谓熏禅者资异地因生异地果难故。可容无漏定熏。延寿但延此报前因。何得相例。复所延果而非永固。与变易生而不齐等。故可依论。

同类推荐
  • 录曲余谈

    录曲余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孙威敏征南录

    孙威敏征南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轩辕黄帝传

    轩辕黄帝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更生斋文集

    更生斋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Coral Islandl

    The Coral Island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腐女异世记

    腐女异世记

    “万俟”百家姓里的姓氏之一,复姓,源于鲜卑族。百家姓第一个出现的复姓。看中二的万俟如何逆转乾坤…
  • 青柠薄荷糖

    青柠薄荷糖

    免费短篇书《全世界他最闪耀》可以来看一下哦 秦姝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小时候父母决定搬家的时候,受了魏崆那臭小孩儿的贿赂,两包柠檬糖便成功折服在他温润俊颜下,以至于之后的几十年里被吃的死死的。 上学的时候秦姝就是一个大写的“懒”,不写作业就爱瞎折腾儿,毕竟有人会给她善后,也有作业可以抄。 众人:“你可别宠坏了她” 魏崆:“不怕,宠坏了我负责” 众人:“她要是成绩下降怎么办” 魏崆:“不怕,我在,再低也比你们高” 众人:“……”青涩暖甜的独家校园记忆。
  • 天地守望者

    天地守望者

    长夜漫漫,我将此守望。天要杀你,我便葬天
  • 当柳永来到新中国

    当柳永来到新中国

    遥忆当年柳屯田,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样样精通。苍天赋予他一身才华,却给他安排了个仕途失意的结局。初宋善待文人,却始终没办法在政界容纳这颗文艺巨星。倘若有幸,柳三变穿越到了现在中国,我想定能吸粉无数。想念至此,便有此文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这个主子有点妖

    快穿之这个主子有点妖

    荼妖妖,天界第一美人白帝白漓……座下第一神兽,传闻是上古神只化身,不过只闻其名不见其身,天界至今也不晓得这位姑奶奶到底是个什么来历。因为剪短自家主子与幽君的红线,被迫来到三千世界收集白漓的神魂碎片,爱好是吃,性格是懒,长相是美,至于神魂碎片这种东西,随缘,随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跟你变变变变变

    跟你变变变变变

    本书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这些最有智慧性的美好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的哲理,最容易使广大读者阅读,也最能打动心灵。
  • 传习录的教育智慧

    传习录的教育智慧

    传习录的教育智慧传习录的教育智慧传习录的教育智慧传习录的教育智慧传习录的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