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40200000002

第2章 和谐、跨越、健康——一个必须重视的话题

本章提示:“和谐、跨越、健康”这是摆在我们当代人面前一个必须重视的话题。当我们展开个人品质修炼时,许多人经常以“知易行难”为理由而放弃修炼,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状况?结合当今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并非“知易行难”,而是“知难行难”;二是道理不清楚造成行动困难,使人们在一个不能跨越自我的不和谐状态下挣扎;三是由于自我不和谐导致自我的身心“亚健康”或不健康。对此,本人认为,“和谐自我”是方法,“跨越行难”是过程,“健康人生”是目的。跨越的过程既是提炼一个和谐自我的过程,也是打造一个健康自我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跨越”过程包括:查找原因、分析环境、解剖自我、认清道理等各个步骤。总之,确立“和谐自我”的理念,不仅有助于我们在个人品质修炼过程中提炼“知难而进”之悟性,还有助于我们展开“跨越行难”之行动,更有助于我们走向“健康人生”之道路。

第一节 一个由“知易行难”引出的话题

在我们实施个人品质修炼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何谓“知易行难”?“知易难行”又被人们称为“言之易,行之难”,其主要意思指“虽然认识事理比较容易,但是实行其事较难”。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谈论某一做人或做事的问题时,几乎每个人都能讲出一套又一套的大道理来,但每每遇到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时,却又感觉很难做到甚至于根本做不到。我们为了展开更有效的“个人品质”修炼行为,首先必须对“知易行难”这个论点进行解剖,以便我们能认清本质,理顺思路,排除干扰。

一、理“易”在文化遗产,行“难”在曲折艰难

下面,我们着重解剖“知易行难”分解出“理易”与“行难”两大部分内容。首先,解剖这个“知易行难”,分解出“道理容易理解”和“实施行动困难”两大块内容。第一块是“道理容易理解”,我们设定为“理易”,显示了人们自认为已经了解和掌握的“理”;第二块是“实施行动困难”,我们设定为“行难”,表示出人们认为造成“行动困难”在于“道”这一原因。

接着,我们继续解剖,目的是找到“理易”与“行难”机体组织。理“易”在何方?“易”在这“理”是社会文化遗传下来,已基本确立的规则、观点和理由,它是一种我们用眼睛看得到、用耳朵听得到以及用心感觉得到的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遗产。“行难”分解后,又有两个方面的分支内容呈现在我们面前,即客观上存在“道难行”,主观上又存在“难行走”的问题。可以应该这么理解,所谓的“行难”,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人生道路曲折而又艰难,其“曲折”体现在道路崎岖而又变幻莫测,其“艰难”意味着我们必须随时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并做出正确的抉择。前者说明“道路本身是坎坷不平”的客观“道难”现实,后者提示我们:面对这么一条艰难曲折的人生路你“要不要走?如何走?”等一系列必须做出“行难”的抉择。就“个人品质”修炼之“道”而言,博友李燕冬的“读《老子》”一文,给我一个极大的启发。道与行“难”在何处?“难”在这个“道”是“虚而不见且无穷无尽的渊深”,如同“神”一般的伟大。试想,这么一个崇高而又神秘的“道”,对于从未曾经历过修行的人间凡人来说,要领悟这“道”之精神并对此“道”开展修“行”谈何容易。

“知易行难”观点牵制了我们几代人。正因为受“知易行难”这一论点的影响,使我们这些现代人找到了为自己过错言行辩护的理由,养成了人们指责他人过错、宽己律人的不良习惯,形成了人们推卸责任的社会陋习。好一个“知易行难”,这个“虽然‘知易’,但却‘行难’”,如同“天”一般大的理由,捆住了人们的手脚,遮住了人们的双眼,搅乱了人们的思维,腐蚀了人们的心灵。难怪几千年下来“知易行难”作为人们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流传至今,而且大有蔓延之扩大势态。如此看来,在我们展开“个人品质”修炼行动之前,结合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必须对“知易行难”这一论点进行剖析,重新洗漱和审视这一结论是否全面和科学。否则,因受它的牵制和误导,不仅造成人们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下降,而且还由于“自我不和谐”使自己陷于不能自拔的困境中,造成我们这些现代人今后的人生变得越来越不“健康”。

二、“解题原理”引发对“知易行难”论点的重新思索

多年来,这个“知易行难”,也使我一直处于困惑之中,脑子里经常出现许多“为什么”。如为什么这种“虽然——做人的道理明白,但是——却难以做到”的现象频频发生?为什么人们经常用那些所谓的“道理”要求他人?为什么人们不仅很少用“道理”要求自己,还经常为自己的不良言行辩解?

偶尔一天,我的朋友小何谈起其儿子在学习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个简单的“解代数题现象”的原理,解开了我迷茫而又混乱的思路,引发了我对“知易行难”的进一步剖析。请诸位读者回想一下,当你做完一道代数题后,一般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答案正确,另一种是答案错误。产生正确答案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你对这道题目全面理解;二是按照正确的计算公式;三是在计算过程中认真细致无失误。产生错误答案的原因主要也有四点:一是你对此题一知半解或根本就没有理解;二是没有按正确的公式计算;三是虽然理解但在解题过程中粗心大意;四是虽然理解,但因出于某种原因故意自我出错。

一个简单的“代数解题过程”提示什么问题呢?提示我们一个正确答案的产生,必须具备4个方面的条件。第一必须对题意全面理解。理解题意过程也就体现一个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领悟能力。第二解题方法正确。一道代数题,会有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这就要根据一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而定。然而,无论你用何种解题方法,最终显示还是一个方法和途径的问题。第三使用正确的计算公式。计算必然要使用特定的标准公式,这就涉及到规范和标准的问题;第四认真无误的计算过程。计算不仅是解题的必然过程,而且也是取得正确答案的重要步骤。在符合前三个条件的前提下,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计算之后,最终产生的答案必然是正确的,而一个正确无失误的计算答案,必定是经过日常多做练习题而练出来的。

就这一简单的解题道理,引发了我对人们在“个人品质”修炼中,对这个“知易”与“行难”论点是否具有合理性、社会现实性和科学性的结论产生了怀疑。结合只有经过“理解分析、方法正确、标准规范和日常练习”4个过程而产生一个正确的答案这一“解题道理”,促使我产生了对“知易行难”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内在冲动。因为,只有重新探索这个“知易行难”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的表现之后,在剖析这个“理易”与“行难”这对矛盾过程中,通过梳理思路,找出问题的所在后,才能实施我们真正有效的“个人品质”修炼行为。

第二节 领悟做人的“道理”

前面,本人对“理易”与“行难”之矛盾进行粗线条的剖析,发现一个关键的问题,即从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实情况看,现代人对于“个人品质”修炼首先遇到的难点是“需不需要对自我进行修炼”、“如何展开自我修炼”、“是先修自己还是先修他人”等一系列认识方面的问题。由于认识观念模糊造成的事实是:并非“知易”而是“因为理不清,所以道不明”。下面运用辩证观点对这个“道”与“理”的问题展开进一步探索。

一、“道”是事物的本质,“理”是事物的现象

我们若想跨越“个人品质”修炼过程中的“行难”问题,必须领悟出这个做人的“道理”之精华,从而悟出“做人的道理”到底涉及到哪些方面的问题。简单的说,作为一个人,其说话办事必须讲理,而这个“理”并不是空无边际的歪理,而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而取得的正“道”,即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向、途径、尺度和标准的比较和衡量而得出的结论。也可以这么说,“道”是事物的本质,“理”是事物的现象。

1. “道”是事物的本质

从“个人品质”修炼的角度看,“理”是评价“个人品质”这一事物的现象,而“道”是“理”的本质,是衡量“个人品质”这个“理”的标准,并对修行的途径、修炼的方向等进一步深化。此“道”不仅含有“路”之意,还包括了“方向和途径、方法和说法”。由于此“道”中又包含了“超越、经验”等抽象概念,因此,各种宗教对此“道”神秘有余。约翰福音第六章说:道就是神!博友李燕冬在“读《老子》”一文中指出,“老子说:‘道’是虚而不见的,然而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它是那样渊深呵,好像是万物的宗主”。

2. “理”是事物的现象

从“个人品质”修炼的另一个角度看,“理”是事物的现象。人们不仅从社会客观实践中概括出来一个“理”字,而且,又通过提炼出的这个“理”,并证明这个“理”是自己对社会现象规律的一种系统认识和反映。这种系统认识是通过总结后产生的一种“规则、理念、观点和理由”等。同时,“理”也反映了人的一种思维现象,并指导人们的思维行为。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要求的“说话必须讲理、办事必须有理”就是“理”的思维在人们言论和行为方面的一种抽象反映。

总之,我们在“个人品质”修炼中,“理”是评价的标准,是有限的。“标准”既是规范也是规则,是由人制定的,所以是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因为“标准”是有限的,所以“理”也是有限的。“道”是衡量的尺度,是无限的。可以这么理解,虽然“尺”的长短决定了其有限性,但“度”的空间无限性决定了“尺度”是路、是方向和途径的特征。由于路是漫长的、方向是永恒的,而“途径”又是无止境的特性,从而决定了“尺度”具有无限的本质。因“尺度”是无限的,故“道”也是无限的。所以我们说,“理”的有限性决定“个人品质”理念必须创新,“道”的无限性也决定其必须跨越行难。

二、一个人的“基本品质”是做人的硬道理

作为一个人来讲,其“基本品质”是做人的基本标准,既是一个人的“良知”,也是我们必须明白做人的“硬道理”。因为是做人的“良知”和“硬道理”,所以从一般认识和感觉上容易被人接受和认同。尤如“发展是硬道理”、“环境保护是硬道理”、“缩小贫富差距是硬道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硬道理”、“共享发展成果是硬道理”、“打击腐败是硬道理”、“提高执政党国家管理能力是硬道理”等等。一个人在自己行为产生之前必须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诸如在评价他人之前必须先弄清楚原因是什么,评价别人的标准什么,你凭什么说这个好那个不好,凭什么发牢骚和埋怨他人,凭什么要这么做,这个“凭什么”也就是你说话行事所依据的硬道理。笔者在《自我管理学》一书中,构思设立了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十项个人品质》修炼方法,就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人品和德行“凭什么”方面的问题,即“凭什么评价某个人品质良好”,“凭什么说他品质优秀”,又“凭什么说他个人品质基本过得去”,又凭什么说他“人品不好”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为了帮助人们明确个人修炼方向和目标,方便我们个人自身修炼和自我管理,以掌握全面而又正确的识人处事方法。

三、做人的“硬道理”体现一个人的基本良知

何谓良知?“良知”原意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古人认为“良知”即天理,天理也就是指天然的道理。如人们经常说的“没天理”,就是指不顾伦理道德,又如“天理难容”,“上合天理,下顺民情”等。“良知”不仅体现出一个做人的基本道理,是一个人做人应遵循的道德品质纲常,它指导我们怎么做人,做一个怎么样的人,也反映在一个人做人和做事的原则;不仅表现在人与人相处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法则,也渗透在一个人通过“和谐自我”打造一个健康自我的全过程。

四、因为“理不清”所以产生“理为他人而设”

虽然,许多人认为自己对做人的基本道理是懂得,或者说可以接受一些人品好的人或做某些有品质的事。然而,事实上,因为中国“个人品质”和“社会品质”修行历史短暂,因为传统的道德文化与现代社会的道德理念冲突,因为现代“经济人”的“个人品质”修炼标准不清,因为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经济人和经济国”对财富的争夺,因为人们都忙于赚钱和积累财富等,总之,诸多的原因造成了一个事实是:因为做人的“道理不清”,所以我们面临着一个令人非常担忧的现象是,“良知”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不少人身上已悄悄地流失。

五、低头“欣赏自己”与抬头“指责他人”现象

因为“理不清”所以产生“理为他人而设”,人们用那些模糊的“利己道理”要求他人,低头“欣赏自己”,抬头“指责他人”;因为“理不清”,所以产生了“良知”失落,我们经常遇到“无理可说”的现象,陷入“无理可说”的困境;因为“良知”失落,人们面对自己在社会上处人做事时产生摩擦和矛盾时,只“接受‘利己’”的道理,并习惯用道理指责、评说他人。

事实上,低头看自己还是抬头看别人,这个问题,不仅是“个人品质”修炼中所碰到的难题,也是一个“先修自己还是先修他人”、“严己还是严人”的社会问题。古人语,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而,不知从何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养成的“用显微镜看别人,用望远镜看自己”的习惯在我们这个社会越演越烈。也许,单纯从对文字的角度去理解,许多“道理”人们似乎都早已了解和懂得的,但从“实施难度”的本质上说,这些人们貌似已懂的“道理”一般也只是针对别人而要求他人去做的。一个最普遍的事例,就拿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的“话语权”这一问题来说事吧,如何正确行使“话语权”就是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从理论上讲,“话语权”是一个民族表达价值观和诉求的基本权利。然而,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实是,人们擅长通过所谓的“话语权”用一知半解的“道理”去评说他人、要求他人,几乎很少有人用“社会责任品质”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言行。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非常严峻和残酷的事实是:我们这个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公开抢劫财富的社会”、一个“瓜分公共资源的社会”、一个“呐喊的社会”和一个“网骂的社会”。中国新文化的旗手鲁迅先生笔下所述的“无声的中国”现象,在现代社会早已是一去不返的历史了。我想,伟大的鲁迅先生如果在天有灵,也要被后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象所惊叹!

第三节 并非“知易行难”而是“知难行难”

针对“知易”所言的,“虽然,做人的道理明白”,以及“行难”所言的,“但是,却又很难做到”这一现状,本人经过认真分析、仔细研究和慎重思考后,认为“知易行难”这句话,用在当今世界及当代中国社会并不十分恰当。事实上,在“个人品质”修炼过程中,我们所面临并非“知易行难”,而是“知难行难”的问题。即并非像人们所讲的那样,“虽然‘知易’,但是‘行难’”的问题,却恰恰是一个“因为‘知难’,所以‘行难’”。下面我们搁置“知易”这个话题,着手展开对“知难行难”的分析。通过从事情的道理方面分析,寻找“为什么道理没有搞清楚”这一源头,找出“道理不清”的根和刨出“道理不清”的源。

一、“知难行难”源于“道理”在演变和提升

什么叫“知难行难”?“知难行难”意指因为对事物的道理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它,所以实行“跨越”行动也就会感到困难。人世间许多道理,从静态的角度看,似乎是比较简单。从单纯的文字上理解,简单得如同解某一道题目或者如做名词解释之类的功课。然而,从动态和全面的角度分析却并非如此。就人们对“事理”的认识而言,必定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也就是说,我们早已接受并习惯的那些“做人和做事的道理”,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和演变出现了“蜕变”现象。这一“脱胎换骨”式的演变,造成人们的思想在变化、认识在提高、习惯在改变等现状。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和环境等差异,又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差异,导致不同的行为结果。如进入21世纪,全球化经济促使全球经济进行新的重新组合,投资环境的改变、“经济人”和“经济国”现象、原有的社会道德品质基础、现代道德观念与传统道德观念碰撞等产生了新的问题和矛盾,人们原有的道德观、生活习性以及对事理的认识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些带给我们的是对意识形态必须进行有效的探索。比如,人人都知道“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个基本道理,但为什么还是出现有的人亏钱、有的人不亏钱、也有的人少亏钱的不同现象呢?经过分析你就会明白一个“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欲望”的道理,比如说,少数不亏钱者能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及时出局,而大部分人却不能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同时,从“认识事理”的角度看股市“亏钱”的现象,当你从孤立、静态和片面的角度看这一现象时,势必把“亏钱”的责任推卸到社会投资环境上。然而从动态和全面的“认识理事”的角度看,其根源还是出在自己身上,因为当你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出现问题后才会形成这种“亏钱”的结果。可以这么说,从一个健康的投资人角度看,至少你在这个高风险、变化多端的股市中,还是缺乏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二、“认识事理”是解剖“知难行难”的第一步

“认识事理”既是解剖“知难行难”的第一步,也是我们展开修炼“行动”的第一步。“认识事理”就是指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的一种看法和认知。对于某一客观存在的事物,我们若要取得相对全面、公正和正确的认识,必须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其本质,必须运用辩证法对其事物进行客观的、历史的和全面的分析研究。对“事理”的正确认识过程,不仅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判断和总结能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事理”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在“个人品质”修炼过程中坚持“和谐自我”理念走向健康人生的第一步。为什么说解剖“知难行难”必须从“认识事理”着手?设想,当我们在第一步的起步阶段遭遇问题、出现异常状况时,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解决,如何确保下面的第二步、第三步和后面更多的n步会顺利吗?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在“认识事理”方面,我们面临“知道道理难”的“难”体现在何处呢?本人认为,主要“难”在缺乏分析意识和缺少分析方法。

三、“认识事理”“难”在于缺乏分析意识

缺乏分析意识是制约人们“认识事理”的关键环节。根据我的调查和分析,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于自己的品质修炼并不重视,是因为缺乏分析意识所造成的。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摩擦和矛盾,由于缺乏分析意识,往往习惯于不加分析,仅凭那些模糊的道德品质概念和自己想象中的标准去评价和要求他人,形成对他人“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的要求永无止境。对自己呢?总是以客观因素为由,不停地为自己辩护“我就是应该这样”,却很少存在对自己认真的反思和检查行为。每每遇到阻力、困难或不能如愿的事,总是责怪社会、责怪环境、责怪他人。而对社会的基础如何,环境是怎样形成的,自己是否健康,是否把某些传染病带给了别人,自己的社会适应程度如何等问题不仅一概不提,而且不以为然。针对此类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我认为有必要把“分析原因”这个话题摆到桌面上来认真探讨一番。

四、“认识事理”“难”在于缺少分析方法

因为缺乏分析意识,所以人们根本就没意识到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财力和精力来思考用什么方法展开分析的问题,没有意识到探索通过什么路径进行分析的问题。“经济国”的产生,为“经济人”的形成培育着滋生的土壤,从而造就了大批的“经济人”。事实上,我们面对的现实情景是,一边是蜂拥而来的“经济人”,一边是传统的道德文化和标准;一边是“‘经济人’展现自身‘利己’所决定的本质特性”,而另一边却继续用陈旧的观念说教人们“大公无私和无私奉献”。由于没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标准与现实实际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展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几种截然不同的画面。一幅是“财富打劫图”,即“个人财富在缩水、社会财富被瓜分、国家财富遭抢劫”;另一幅却是“继续教育图”,即一个脑后留着长辫子的老先生,在给学生们上“大公无私、无私奉献”之课。学生们看到的事实又是怎样的呢?第三幅图是“一群学生们坐在课堂里,一边用耳听老先生的说教,一边用眼睛在看那些打劫之人,学生的心理围绕着‘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东西无私送给那些打劫之人’而矛盾斗争着”;最后一幅图是“一边是一群贫困的人们排着长队准备奉献自己的无私精神,一边是少数富有的人群在持续不断地瓜分财富”。这些现实生活的写照,说明提高人们的“个人品质”,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品质环境,有一个具有可操行性强且与现实生活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标准和合理的修行方法。我们这个社会,不仅缺少与现代现实相结合的新的道德规范和新的品质标准,还缺少一种有利于“经济人”健康生存的新理念和自我人生信念,更缺少的是用“和谐自我”的方法,如何展开“利人利己”的以身传教的传播健康品质的行为。

第四节 剖析构成“知难行难”的各类因素

为了避免主观臆断和教条的“跨越行难”观,当我们在“个人品质”修炼时,在探索如何跨越行难、跨越自我和战胜自我的过程中,决不可用简单的、教条的和孤立的观点去思考这些问题。必须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结合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特征,进行历史的、辩证的和全面的综合分析。这样,我们才能找出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出在“个人品质”修炼中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才能及时化解和有效地控制这些矛盾和问题。

事实上,“剖析”也是一种“跨越”。当我们在修炼自己的品质、锤炼自己的意志、培育自己的耐力、浇灌自己的爱心、提炼自己的智慧、创造自己的健康过程中,面对身边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若能及时剖析和正确诊断,及时有效地控制和避免因误诊而出现“品质”病变,这就是一种“自我医治”的跨越行为。这种带有“自我医治”式的“剖析”行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自我和谐的健康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不和谐的不健康因素”。

一、受社会道德品质大环境制约

我们在“个人品质”修炼与“和谐自我”的修行过程中,面对“行动困难”这一矛盾,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社会道德品质环境这一客观外部条件的制约;二是个人内在的主观条件的制约。客观存在的社会道德品质环境是个人道德品质生存和变化的重要的前提条件,而社会品质环境又依赖于诸多的“个人品质”而存在,两者之间存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和互相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比如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道德品质大环境恶化,势必造成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危机,必然存在社会性的诚信缺失、爱心缺失、宽容大度缺失、正直勇敢缺失等现象,以致使个人品质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如果社会道德品质环境被严重污染,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且污染人们正常的生存环境;不仅干扰了社会建设和管理,而且破坏了社会和谐与发展;不仅腐蚀了人们的机体,而且摧毁了人们的精神;不仅蚕食了一代人的灵魂,而且还将移植到后代人的灵魂。

总之,一个人“个人品质”生命体的运行是否顺利、生命力是否旺盛,势必受到社会品质环境实际状况以及变动的发展趋势的制约。无论你自身肌体的状况是健康或者不健康、是抗体性强的或者弱的,都会受到社会品质环境的影响。同时,社会道德品质环境对个人品质的生存、健康发展、规范提高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

二、受现代“经济人”本质特性制约

我们在“个人品质”修炼与“和谐自我”的修行过程中,面对“行动困难”这一矛盾,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社会道德品质环境这一客观外部环境的制约;二是个人主观因素制约。而个人主观因素制约包括5个方面的内在制约:第一是受人(即“经济人”)的本质特性的制约;第二是受“经济人”自我的“人生理念”和持有的人生“品质理念”的制约;第三是受“经济人”自我的“个人品质”理念的制约;第四是受“经济人”所持有的“个人品质”标准及其修炼程度的制约;第五是受“经济人”持有的“和谐自我”理念与其修行程度的制约。

1. “经济人”的概念与“利己”特性

“经济人”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对“人”的一种专用定性词。所谓“经济人”意指“力求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人”。这种“追求自我利益”的特性,集中表现在“经济人”特有的“利己”本质。也就是说“经济人”待人处事是以“有利于自己的利益”或“如何取得最大化的利益”为主要目的,在决策选择和行为过程中,受制于自己平衡“利己”物质和精神利益的得与失,平衡“名和利”的得与失时所持有的理念和观点。

2. “经济人”与“利益得失观”

通常,“经济人”在日常社会活动中,从自身或站在“利己”的角度待人看事,因自我利益“得与失”平衡点把握难度大,所以,经常会显现“思己怪他”的心理失衡状态。由于许多“经济人”持有片面的利益得失观,不仅为自己设置了“路障”,而且也使自己陷入“路难行”的困境;不仅造成了自我不和谐,而且增加了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在一般情况下,“经济人”面对自我利益的得与失时,以“最大化利己”为第一反映。时常在想“利己”之事,并在“想”中希望“得到”,在“想”中不愿“失去”。一般情况下,“经济人”以“利己”为基本出发点,围绕“利己、最大化的利己、最小的成本支出”“三项利己原则”而实施待人处事的行为。在“利己和最大化的利己”实现过程中,许多“经济人”既想“得到”最大化的“利己”收益,又不想“失去”或不愿支付较多的成本费用。在此意愿的支配下,因不同“利益得失观”决定不同的行事方式。许多“经济人”在产生动机和实践过程中经常疏忽了这些错综复杂的综合因素存在,不能全面分析其中的各种原因,不能结合实际正确的看人看己,形成了动机与现实的偏差、期望值过高的偏差、承受挫折和失败压力的偏差等动机、行为和结果等诸多偏差。经常出现动机与条件相违、动机与结果相悖,导致产生的最后结果不佳的状况。

3. 缺乏正确认识自己

对于“经济人”来说,一个合理的动机必须与所处的社会阶层、文化修养、职业技能、“个人品质”修炼、人脉关系、遗传基因、潜力素质以及实现机遇等诸多综合因素相结合。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少“经济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属于何种性格的人,不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知道如何扬长避短,甚至更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寻找什么和追求什么,从而存在期望值过高、自我感觉过于良好、做事眼高手低、社会角色错位、“利己”目标设定不合理等各种表现。在缺乏全面的分析环境和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前提下,“经济人”会产生许多盲目的动机和随意的冲动,并为自己的盲目、冲动和随意性支付承受压力和烦恼的代价。

4. 缺乏卸压能力

所谓卸压能力,意指“经济人”掌握和运用一定的知识技能卸除由烦恼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卸压和解压,是每个“经济人”应该学会的一种“自我和谐”的技能。但是,不少“经济人”由于缺乏卸压能力,在动机与结果、愿望与现实中出现了较大的差距,而产生了上火、失望、烦恼、痛苦甚至于绝望等一系列失调反映。这种因意愿与结果相违背而产生不快的感觉,导致情绪的波动,带来较多的烦恼,形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些压力,许多“经济人”既缺乏及时卸压的能力,又缺乏如何解压的技巧,陷入困境不知如何调整。

三、缺失“人生理念”做人方向不明

“理念”是理想信念的总称,是哲学、灵魂和精神的集中体现。从哲学意义上理解,也就是人们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管理、道德等方面的看法和观点,并对此所持有的信念。一个人的“人生理念”,既反映自己活在这个世上的生存观念和信念,又反映你这一辈子做人做事的方向和总的人生目标。人的“人生理念”是由自我人生的“事业理念、品质理念、价值理念和生活理念”4条重要的分支机构组成。人生的“品质理念”又是由“个人品质”理念结合“个人品质”标准组合而成。“品质理念”是人的灵魂、人的精神和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而人生的“价值理念”是以“个人价值”理念为基点,并由“和谐自我”理念与“健康自我”理念组合而成。既然理念对于人的一生是这么重要,为什么不少人却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呢?经过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与个人理念混乱缺乏管理

当今社会,人们对自我的“人生理念”及管理不以为然。无论从理念的创新到制订与之相配套的标准和规范,无论从理念的传播到接受理念,无论从确立理念到坚持持有理念,无论从“个人品质”的修炼、“和谐自我”的修行到理念的实施整个系统管理过程中,均显现出一种混乱无序的现状。

2. 试图用传统的道德理念束缚人们的手脚

人们避开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当代“经济人”的如潮水般的涌现这一事实闭目不看,一味地紧紧抱着那祖先创造的、已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和古人的道德观念之外衣,片面强调用传统的“忠、孝、仁、义”的道德标准看人看社会。因为缺乏一整套具有“创新、系统和全面的与现代经济社会相配套”的“现代道德品质”理念,所以,某些人试图尝试推行传统的道德理念,以束缚现代社会人的手脚,期望能达到规范现代社会道德品质行为之目的。

3. 缺乏与现代社会相配套的创新道德理念

我们面对的一个社会现状是缺乏创新的现代道德理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人的‘品质理念’”模糊、“个人品质”行为失范、人生的“价值理念”混乱、“个人价值”理念扭曲的一个理念苍白的社会现状。市场经济条件下涌现出无数的“经济人”及其产生的“经济人”行为与传统的道德理念之间,产生了激烈而又巨大的相互碰撞,在碰撞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中国年幼的社会道德观念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相比,显得那么的苍白和无奈。理念混乱表现在:一边是试图复活的传统道德观念,一边又是至少在两代人之间已经根深蒂固的“阶级斗争”理念;一边是官为本、财为本、名利为本的传统习俗,另一边又是与现代人基本的道德理想和品质追求相悖的社会现状。这种理念混乱的现象,无时无刻不在侵犯着我们的肌体、干扰着我们的思维、影响我们的道德创新。当人们对自我的“人权”、“独立人格和自我权益”执着追求和极力维护的同时,却开动着装满“阶级斗争”的大脑,戴着传统的有色眼睛,用现代人的目光不断在自己四周扫描,用民主和自由的理念鞭策自己,用“忠孝和仁义”的道德标准衡量他人。

4. 忽略以身施教的正面传播理念

一对一的以身施教、身体力行式的正面行为传播,促进全社会的理念管理走向良性的循环与发展的最佳路径。现实存在的问题是:只注重流于口号式的以报刊、广播、文字和文学艺术等媒体形式的感性认识方面的宣传传播,一些社会名人,少数政府官员、要人和富人群体缺少理念管理的意识,其消极的行为传播结果,造成不少人有意识的抵触和无奈的抵触情绪。

5. 理念不清导致人的价值观念混乱

由于理念又体现出人的一种价值观念。在当今社会,“经济人”受自我本质特性所制约,在价值选择方面选择以物质收益多一些的价值观理念,抛弃选择以精神收益多一些的价值观理念,不时出现损人利己的行为。提倡利人利己,反对损人利己,崇尚损己利人,理解利己不损人,制止损人损己。

6. 缺乏理性与实际相符的分析和选择决定

由于缺乏“人生理念”,不少人理念混乱,缺乏一种明显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形成今年结婚、明年离婚;今天说你好,明天说你坏的情形;经常出现自相矛盾、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现象;有的人当人面满嘴说着忠孝仁义道德的话,背地里却做着偷鸡摸狗等不道德之事;有的人人前貌似君子,但人后却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有的人当面虚情假意,转身就把他人整得体无完肤。

四、缺少“个人品质”修炼标准造成良知失缺

标准既是规范的尺子,也是运动的规则。确立明确的人生理念,是自我人生路上的第一步。制定与人生的“个人品质”评价标准,是我们展开“个人品质”修炼的第二步。不少人为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的“品质理念”,缺少与现代社会相配套的“个人品质”评价标准,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可以这么解释,无论是“个人品质”修炼标准,还是“和谐自我”修行标准,犹如一个武林高手或习武之人,其掌握的武功,必须是以某一门派的(如少林派、武林派等)的武功为基本标准。因此,对于一个社会而言,若无一个统一规范的社会道德品质标准,若无一个全体国民都能参照与行动的“个人品质”评价和修炼标准,势必会出现社会道德品质系统整体混乱无序和其行为的不规范。对于一个人而言,没有标准也就没有人生目标和生活的信念。势必造成一个人做人道理不清、人生道路不明,从而导致其基本良知的缺失。因为没有“个人品质”修炼和评价标准,许多人面对矛盾陷入困境时难于跨越;因为没有“个人品质”修炼和评价标准,不少人尚未意识到“和谐自我”对健康人生的意义何在;因为没有“个人品质”修炼和评价标准,人们必然忽略自我管理式的修炼行为;因为没有“个人品质”修炼和评价标准,人们心里没有一杆秤,没有一把修行用的尺子,也就谈不上实施所谓的修炼行动。一个没有规范的“个人品质”标准的社会,不可能形成社会成员明确的品质修炼行动。因为没有“个人品质”修炼和评价标准,人们用习惯的、传统的品质尺子衡量他人,用“阶级斗争”的品质标准评价和要求他人。

制定“个人品质”标准,不仅有利于加强我们持有“个人品质”信念,还有利于规范我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个人品质”行为。简单地说,无论何人在你的一生中,你信奉做人的道德品质理念或信念是什么?也就是说,你相信并希望做什么样的人?如果说你相信并希望做一个好人,那么好人的标准是什么?好人的标准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倘若你想做一个好人,那么你必须参照好人的标准在日常社会活动中一项一项对比着做。总之,当你确立的自我人生的“道德品质理念”,仅仅反映了对自我人生的“个人道德品质”标准的虔诚度,只有参照“个人道德品质”标准及实施规范化的修炼行为过程中,才能体现出自己又是如何虔诚的。

五、缺少“和谐自我”修行标准产生不和谐的自我

曾有一位博友问我,“和谐的理念可以包罗万象,它虚伪的一面被揭开时不知先生有何感想?”从这位朋友的疑问中,我感受到一个问题,这就是缺失“和谐自我”理念的一种表现。对于政府提出的“和谐社会”理念,不少人在认识和理解上存在偏差。有的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有的认为只是口头上说说的事,事实上是行不通的,也有的认为与自己无关。所以会出现上面这位朋友称之为“虚伪”的感觉。然,君不知,“和谐自我”既体现一个人的价值理念,也体现一种平衡自我的手段和方法;既体现出个人对自我人生安全负责的一种责任,也体现对他人生存环境安全的一种责任。现实生活中,因为缺失“和谐自我”理念,人们才会产生许多过火和过急的言论和行为,由此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矛盾重重,从而又是引发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和生理疾病的根源,造成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也可以这么说,人们经常所遭遇的“行动困难”或“做不到”,主要源于“理不清”而失落了“良知”造成自我不和谐。这种“良知”失落产生的不和谐现象,不仅表现出社会不和谐,而且也表现出个人生存环境不和睦;不仅表现出人与人之间不和谐,还表现出个人自我心理不和谐。为此,我们若想解决“行难”即“行动难以做到”的问题,必须学会跨越自我和战胜自我;必须确立以“和谐”为主基调的跨越行为;必须在“和谐自我”的理念支撑下找回自己的“良知”;必须在“自我和谐”的过程中提炼良好的个人品质基因,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难而行”。

六、缺少“和谐自我”理念造成不健康的现状

缺少“和谐自我”和“健康自我”的理念,人们步入了一味责怪的误区。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社会的形成,几千年的“仁义”道德观早就被我们革命革掉了,“仁义”道德似乎在博物馆里才能找到。

1. 规则空档期的原因

事实上,我们这个社会,当旧的游戏规则被“砸”碎、抛弃和遗忘了,新的游戏规则还未建立,在这个规则空档的时期,为了平稳过渡,有的人找出了几千年的传统“道德观”作为抵挡的盾牌。曾记否,当人们挖掘了祖坟造成了我们老祖宗的道德幽灵四处游荡,社会原有的道德品质和个人品质如无爹娘的流浪儿四处飘泊,找不到依靠而随其自然发展。中国社会为了这种自由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个人的品质理念缺失污染了市场经济环境。当人们一心一意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突然发现少了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即社会道德品质和个人品质理念,这种缺失已严重影响和阻碍了经济改革的步伐。为此,人们试图捡回被自己丢掉的“仁义”道德观,以重整军风。

2. 特权者阶层的问题

虽然,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伴随着对旧体制的改革而展开,而中国的社会道德品质理念则依然依附于旧的道德观。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符的个人品质理念?如何确保这个理念的实施?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还是比较含糊,基本上处在理论的角度来谈,可操作性也不强。就算从已经确立的一些道德标准及要求来看,对于社会的一般成员来说,产生的影响也不大,因为他们本不是这个“社会道德”问题的主流群体,其影响面也并不大。对社会影响面大的人群,主要指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的人士,那些手中掌管实权的人士,那些社会知名人士,那些能够掌控别人命运的人士,那些有较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的人士,那些决定政策和方针的人士,那些垄断部门和垄断阶层的人士,那些执政者和制订政策的人士。总之,那些在人、财、物、信息、执法等各类资源方面能制订政策、控制和指挥权力的人士,是国家、部门或企业的精英,也是民众的榜样,而对这些人的心理和道德行为,我们现有的监督和监控能力还相当的弱,社会约束力还很差,从权力、影响力和控制力的角度看,从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层面上讲,这是引起“心理和道德”环境污染的较集中的社会问题焦点。

3. 缺失“道德医生”

一个失去良知的人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他是一个不健康的人,这个不健康包括心理不健康和道德不健康。因为,一个人的良知是你心理和道德健康的基本标准。我们这个社会,医生种类繁多,但唯独缺少道德医生这个职业。以前,“道德医生”的工作职能,由政治思想工作者,也就是党委书记、团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工会主席等行使帮助人们排解心理和思想矛盾和问题,而现在他们在忙些什么呢?忙于与董事长、总经理一起同抓共管经济。为此,你不能期望会有什么人来帮助你解决心理和思想上不健康的毛病,只有用和谐自我的方法达到自我协调和平衡,依靠自己调整你的情绪和生活。

七、缺乏“悟性”形成“认识事理”模糊

所谓悟性,意指用“心”去领悟,用“脑”去分析,用“眼”去看现象,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问题,用“和谐自我”的理念去承受、包容、适应和进取。一个人的悟性,不是先天形成的,必须用“心”去承接痛苦,用“情”去提炼磨难,用正确的“方法”去思维分析,用“健康”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做人的“理念”去战胜自我。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本人认为“理非易,行必悟”,也就是说理解做人的基本道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必须学会用心去“领悟”,做一个“有心人”,不仅要用你的心对所走的路做出“选择”,而且还要用你的“心”去承接选择后的痛苦;不仅用你的心包容痛苦带来的磨砺,而且还要用你的心去适应各种不尽如意的生存环境;不仅要用你的心迎接艰难曲折的生活挑战,而且还要用你的心说服、跨越和战胜自我。当你切切实实地“用心”在做人和做事后,你才有可能做到“知难而行”,才有可能在“知难而行”中提炼出自己的良知,达到自我相对和谐的健康心理状态。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品质修炼无论从文字上还是道理上是容易理解,但要跨越文字道理,将理论化为实际行动却是非常困难的。为什么难以跨越?原因何在?阻力来自何方?对于以上许多为什么,已有睿智者明确指出,跨越行难的主要阻力还是来于自我本身。那么,为什么要跨越自我?如何战胜自我?如何跨越自我?如何跨越行难?等等,这些非常现实的难题活生生的重新摆在我们面前。对于此类问题,本人认为应该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必须重新审视“知易行难”,明确“理非易,行必悟”。

八、难以设定合理的“跨越”台阶

记得去年,我曾拜访过一位外语学校现已退休的老校长、我的老朋友汤先生,谈起有关“个人品质”培养、修炼等有关中国素质教育问题,他向我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跨越,这是一个很难用文字解释清楚的问题,如何跨越?台阶有多少?标准又是什么?谁来评价这个标准?他提出的这一大串的问题,一下子把我问住了。因为,我充其量不过是有一小点人生经验和体会的人,不要说什么研究理论的学者,就连研究理论的边也只能沾点皮毛。他提出这一大串问题不时的在我脑海中出现,提醒我在个人品质修炼和跨越自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什么是“经济人”的合理台阶?合理的台阶包括哪些方面要素?台阶高低的外部条件是什么?台阶高低的内在要求又是什么?综合以上诸多问题,只能得出一个答案即:“跨越”台阶必须因人而设,“跨越”高度应该因人的弹跳力而定。本人在“解剖经济人”一章中,将通过分析详细阐述。

第五节 自我不和谐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一、“知难行难”催生了一个不和谐的自我

人们不仅被这种“因为知道道理难,所以行动更加难”所困惑,而且因为困惑步入迷茫,在茫然中催生了一个不和谐的自我。由于缺乏对“事理”的分析认识,人们对多变的社会环境不能客观认识;由于缺少自我的“人生理念”,人们在无目标的迷茫中找不到前进方向;由于缺少分析方法,人们对身边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矛盾束手无策;由于缺失“个人品质”理念及修炼标准,人们缺乏展开有效的“自治和自律”行动;由于缺少“和谐自我”理念和修行标准,人们的自我调节功能近似于失效;由于缺少“健康自我”理念,人们患有心理和道德疾病呈扩大趋势。诸如此类因“知难行难”而催生出“自我不和谐”的人群,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几乎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队伍和普遍的社会现象。

二、“对内不协调”造成自我不和谐

“对内协调”是“和谐自我”的第一个功能。“对内协调”主要包括:自我的生理和心理矛盾得到相对有效的协调,自我对物质和精神利益的期望程度得到相对有效的协调。因为“道理不清”,所以一旦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不如自己心愿的状况时,人们常常出现焦虑、急躁等情绪不稳定状态,由于不能及时“排压和解压”,不能平衡和协调自我,日积月累不愉快的心情不仅形成了严重的心理疾病,由此还带来了生理疾病或道德疾病。因为自我不和谐,所以造成疾病缠身;又因为疾病缠身,所以造成了一个不健康的自我。

三、“对外不适应”造成社会不和谐

“和谐自我”第二个功能是“对外适应”。“对外适应”主要包括:认清现实、承认差异,自我生存环境得到相对有效整合,使自己在一个相对安定有序、健康而和睦的生存环境状态下生活。因为不能做到及时“对内协调”,所以不少人面对这急剧变化的世界和社会环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不能随己心愿的环境,面对自己的欲望不能实现,面对不同的观点和说法,面对不同需求和呼声时,因为缺乏内在协调能力,所以怨声载道责怪他人;因为不能包容他人,所以与人相处关系紧张;因为情绪不稳定,所以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因为心情不愉快,所以出口伤人伤害他人;因为心理不健康,所以自我控制能力差、思维混乱和言行不一;因为心理和道德不健康,所以人际关系紧张;因为内外协调能力差,所以对现实环境不能适应。

四、自我不和谐造成人们的健康水平下降

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不和睦的环境,一个不和谐的社会,一个不和谐的世界,加速了不和谐的队伍日益扩张。因为世界不和谐,所以全球经济动荡不安,各国经济发展不健康;因为社会不和谐,所以投资环境日益恶化,制约了社会体制平稳转型和经济稳步健康地发展;因为生存中环境不和谐,所以日益加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造成了不少人患有心理疾病;因为自我不和谐,所以面对多变的社会环境不适应,个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水平每况日下。总之,因为不和谐,不仅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化,而且造成人们的健康水平急速下降。

总之,当你对“知难行难”是如何形成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后,也许对你理清思路会有一些小小的帮助,也许你会接受以“和谐自我”为主基调的健康修行方法,也许在你人生今后的道路上,尝试运用“和谐自我”的健康法并与“个人品质”结合着一并修炼自己,也许经过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修炼后,你已经成为一个明事达理的人,一个跨越行难并勇于进取战胜自己的人,一个拥有随时都能“捕捉到人生幸福感觉”的健康之人。

同类推荐
  • 转角即是光明

    转角即是光明

    在一生中遭遇的困境和不解,在当下或许是如此难以接受,但在过后某一时刻,会突然觉得这是最好的安排。一米阳光编著的《转角即是光明》中温暖人心的故事,贯穿着对人生、情感、事业的感悟,折射出生活的简单与复杂、高潮与低谷,学会在世间百态中领略禅意的美。
  • 愿你向着光亮那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愿你向着光亮那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这是一本给迷失的年轻人带来慰藉的疗愈之书。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从梦想、成长、情感等多个角度来透析生活,给那些迷失在喧嚣和浮躁中的年轻人带来慰藉和温暖。其实,青春和生活不在别处,而在我们自己。忠于自己的内心,勇敢做梦,就一定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 幸福是一种选择

    幸福是一种选择

    “幸福不在别处,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幸福的原因。因为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心态。这是一本激励人心的励志书,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让你获得幸福与快乐。这是一本震撼心灵的心理书,让你了解人性的弱点,淘汰心态上的劣性因子。这是一本感悟生活的哲学书,让你顿悟人生中的爱恨,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 不抱怨的人生

    不抱怨的人生

    当今世界,很多人都在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出身的寒微,抱怨人际关系难处,抱怨自己赚钱少,怨天怨地、怨社会,抱怨冷,抱怨热,怨刮风,怨下雨,怨……如果把我们一天到晚的抱怨整理出来的话。那恐怕要有一火车了。爱抱怨是影响人生的通病之一,抱怨的人并不是不善良,但是绝对不受欢迎。偶尔抱怨一次,还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是习惯性的抱怨而不谋求改变,这就不是聪明的人了。人活于世,挫折失败不可避免,抱怨只会磨灭你的斗志,所以。积极地直面人生,迎接挑战,这样你的人生才会绚丽多彩。
  • 黄金人脉

    黄金人脉

    职场修炼丛书之一,本书应用一个生动的案例,讲述一个“三无”人员如何通过打造黄金人脉来获取人生成功的事迹。该书运用故事的手法,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总结出职场人士成功的法则,对于在职场中打拼的迷茫的人士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对于刚步入职场的新人来说犹如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你的前程。
热门推荐
  • 星芒之反向追妻

    星芒之反向追妻

    (又名《cp女王是老娘》)任星星是无人不知的国民魅力女神,跟她配cp的人满天飞,可是女神的恋爱史,当初也很简单。“你不是喜欢我吗?那就不要转移视线,继续喜欢下去啊。”“当初我追你的时候你不要我,现在我好不容易转移了目标,你又觉得不甘心是吗?”任星星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对梁思嘉抱着一腔热忱的小姑娘了,冷冷的拂开梁思嘉的手:“抱歉,迟了。”有颜有钱全民女神×冷清淡漠化学系男神/绝对甜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等一缕阳光照进我心房

    等一缕阳光照进我心房

    南玖,顾晴的友情故事,他们都是千金,他们有着同样的命运,谁能把握住自己的幸福……爱情,悄悄降临下来……
  • 庶女王妃遇见权势王爷

    庶女王妃遇见权势王爷

    穿越来的二十一世纪美少女实打实的古代美男让人们传承的爱情故事请看俏皮女主冷峻美男如何创建千古绝唱
  • 大谋商

    大谋商

    中洲大陆群雄四起,一千九百八十九国在混战,于是英雄们的后代聚集在了一起,举着酒碗大喝,他日若逐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 倾世狂妃求放过

    倾世狂妃求放过

    二十一世纪看似平淡无奇的歌冷残在过某条小巷子的时候,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人想把她脖子给抹了。看这人这么蠢…行,站着让你抹,谁知道脖子没被抹却被不知道哪儿的冷枪给放倒。得,一袭穿越。火烧国公府不说还跟皇帝称兄道弟,拥有无数神兽个一手好的修为和炼丹术,就连传闻中的嗜血无情妖君和毒医双绝的残羽阁主都败在她的石榴裙下。来她面前闹事?杀之。你狂?她比你更狂!你拽?她比你更有拽! 谁说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废物?穿越竟然不是意外,说什么命中注定?命运既然如此捉弄她,那她逆了这天又如何?!
  • 算命高手混异界

    算命高手混异界

    唐冬善于使用塔罗牌算卦,偶然得到周易六爻铜钱,意外的穿越到了以召唤师为战斗职业的唤神大陆,在唤神大陆,且看主角如何扮猪吃虎,在神奇的召唤时代成为强者,用手中的塔罗牌坑美女,坑高手,坑帝国,坑大陆。又如何用周易八卦为世人推演天机,骗的无数女子投怀送抱,骗得盛世强国视他若神明…………
  • 腹黑拐卖小白兔

    腹黑拐卖小白兔

    天庭九公主坠入凡尘,一不小心落入某个大灰狼手中。初见时,大灰狼光着身子,九公主,把某人看了个遍。“你家有东西吃吗?”某个小吃货问。“当然有。””什么好吃的?”“我不介意你吃我。”“………”仙术在手,打架无忧。这是一篇专门虐白莲花的,宠无极限的宠文,而且男主超帅,腹黑,女主超美,呆萌。欢迎大家入坑,欢迎欢迎,热烈欢迎。!!!?(ˊ〇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起点开始爱你

    从起点开始爱你

    她暗恋他从很早开始,她好不容易知道他也喜欢她,想要表白的时候,却又懦弱了,这是一场一厢情愿的爱情吗?不是!这是一场两情相悦的爱情吗?不是!这是一场一见钟情的爱情吗?不是!这只是一场在大人眼中的早恋,我们眼里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