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43300000010

第10章 天才的光辉(1)

开启近代科学之门

在牛顿时代,力学经过开普勒和伽利略,已经面临着新的突破,化学经过波义耳以后走上了康庄大道,医学、生物学、生理学经过哈维,列文虎克和胡克已逐步形成体系,数学经笛卡儿之后符号演绎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天文与地质学也有了新的进展。这样,就逐步地以牛顿力学为骨干,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自然科学体系。

牛顿是近代伟大的科学家。恩格斯曾对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作过高度的评价:“牛顿由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可以看出,牛顿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在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重大,对人类和科学的贡献卓著。

是牛顿天资聪颖、才华出众而有这么多的发现吗?那么牛顿的生活全貌会给你答案。青壮年时期,牛顿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地工作,兢兢业业专心致志地思考,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牛顿谦逊地说:“我只是对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思考罢了。”在晚年,牛顿沉醉于宗教意识中,再也没有什么成就。

1642年,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逝世,巧得很,就是这一年,又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牛顿诞生了。

伟大的牛顿

伊萨克·牛顿,生于英国北部林肯郡一个偏僻的伊耳索浦村的一个农民家里,是一个农民的遗腹独生子。他生下来体重不足,身体虚弱,似乎不能长大成人。两岁时,母亲改嫁,由外祖母抚养,后来他母亲又变为寡妇。

幼时的牛顿多灾多难,身体不好,可是,后来经过调养和锻炼,逐渐强壮,居然活到了86岁高龄。

由于没有在温暖的家庭里长大,牛顿小时候并不聪明,性格内向,胆于较小。在小学读书时,除了数学外,各门功课都不好,没有什么进步,因此,老师是不喜欢他的。

但是这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却有着自己的业余爱好,就是积攒零花钱去购买斧子等木工工具,俨然是一个小木匠。他做了一些风车、风筝、日晷、漏壶等实用机械,都十分精巧,经常得到同学和邻居的称赞。

由于成绩不好,对自己做出来的器械也讲不出道理,有时受到一些同学的嘲笑。有一次,牛顿兴致勃勃地抱着自己做的心爱的水车,到校园一角的小河进行试验,好多同学也跟着来看热闹,当水车受水冲而转动时,牛顿兴奋地跳起来,大家也都夸牛顿做的水车好漂亮。这时,有一个找岔的同学问牛顿:

“水车为什么碰上水,就转了呢?”

牛顿只知道水车被水冲就会转,可答不出为什么。

“你说呀,讲不清道理,最多只是个笨木匠。”

“笨木匠!”“笨木匠!”大家齐声起哄。

有一个同学还踢了牛顿一脚。水车也被打坏了。

这次受辱,刺激了牛顿的求知欲,牛顿决心努力学习,解释其中的道理,于是成绩不断上升,成了优等生。

牛顿仍然制作器械,模仿得更巧妙,并且富有创造性。例如,他做的风筝,很讲究形状、尾巴的重量和线的着力点。

1656年,牛顿辍学,帮助母亲耕种。牛顿很体贴母亲的艰辛,什么活都抢着干。但是少年时代的牛顿,满脑子充满了理想,一有空闲就躲起来看书。

一天,牛顿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被舅舅发现了,舅舅认为他偷懒,不好好耕种,而十分生气,想去责骂他。走到面前,舅舅看到他正在读数学书,非常感动,认为牛顿必有出息,便建议让牛顿继续读书。牛顿的母亲终于接受了建议。

1661年,牛顿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这所大学,集中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牛顿虽然是伊耳索浦的高才生,但和其他同学相比,仍然成绩平平,牛顿毫不气馁,学习更勤奋,更刻苦。别人休息了,他还在努力,就是这样最终才得以成绩名列前茅。

在三一学院,牛顿幸遇了著名数学家巴罗和数学教授路卡斯。路卡斯虽然在数学上没有惊人的成就,但他发现了牛顿,认为牛顿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于是对牛顿格外教导,牛顿不懈地学习,数学成为牛顿最拿手的一门功课。这为他以后的科学探索打下了基础。

1664年,牛顿被选为三一学院的研究生,1665年又被选为校委。年轻的牛顿开始步入研究阶段。

就在这年6月,伦敦流行鼠疫,一旦传染上这种可怕的疾病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剑桥大学决定暂时停课,牛顿只好回到了家乡伊耳索浦。

回到故乡,牛顿并没停止科学研究,因为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很多。在学校里读书、做实验,当然方便。在乡村,同样可以攻读名家经典著作,更重要的是,经过全面思考,把学到的知识归纳整理。

翻开名家著作,那是一副副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画卷。望远镜打开了观察太阳黑子、月球上的山峦和峡谷的通道;显微镜揭示了生物结构的内幕;折射定律的数学公式;血液循环和红血球的发现等等。牛顿博览群书,受益匪浅。

1669年,牛顿被聘担任路卡斯的数学讲座。这时牛顿已经26岁,还没有发表过什么东西,也没有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通过多年的勤奋学习,牛顿掌握了丰富的科学遗产和最新成就,这为牛顿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牛顿研究科学的方法有自己的特点,不是以假设来解释现象,而是以理论和实验来加以证明。牛顿非常重视实验,在他的科学活动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他一般要工作到夜间两点钟才去睡觉。有时遇到重要的试验,常常几个星期一直留在实验室,不分昼夜,直到试验完成。

正是因为牛顿亲自参加实践,重视实验事实,因此才能把无数杂乱的材料加以整理,使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从而在自然科学好几个领域内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四大定律

牛顿在物理学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发现力学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物体为什么会运动呢?

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提出:为了使物体不停地运动,必须持续不断地有力作用于物体上,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也就是说,推一个物体的力不再去推它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静止。

比如,牛拉车时。牛用力拉车,车便前进了;牛停下来,不用力了,车也就停下不动了。

很明显,亚里士多德认为维持运动需要力。

真的是这样吗?假如有人推着一辆小车在平路上行驶,然后突然停止推它,小车不会立刻静止,它还会继续运动一段很短的距离。这一段很短的距离没有人推,为什么能运动呢?亚里士多德错在哪里呢?当时的科学家们无法弄清楚。

16世纪末,意大利青年物理学家伽利略,做了物体沿斜面运动的实验,发现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沿斜面向上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小。从这里他想到,如果没有摩擦力,物体在不倾斜的水平面上运动时,速度应该不变。

牛顿在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研究。

在人推车的实验中,如果把道路修整得越平滑,车轮上涂油等外部的影响减少,车子滑行的距离会更长。牛顿想方设法减少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但是不可能得到没有摩擦的平面。牛顿绞尽脑汁,考察、研究,终于想出了当路面绝对平滑时,车轮也毫无摩擦,那小车就没有任何东西阻挡,就会永远运动下去。

牛顿据此总结出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并作为一条定律提出来。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有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物体具有惯性的例子是很多的。任何静止不动的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它是不会自己动起来的;且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它也不会静止下来。

坐在匀速行驶的汽车中的乘客,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上身会向前倾。这是因为乘客的下身受车厢摩擦阻力的作用随车厢一同静止,而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速度,所以向前倾。

在牛顿第一定律中,我们已经知道,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就会永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有外力作用时,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一辆手推车,你用小力去推,它起动得慢;你用大力去推,它起动得快。

起动的过程就是从静止到运动,是一个加速运动的过程,可见,对同一个物体,受的力越大,它产生的加速度越大。你向哪个方向推车,静止的车就向哪个方向运动,即加速度的方向跟力的方向是相同的。

两辆手推车。一辆装满了泥土,它包含的物质多,即质量大;另一辆车装的少,它包含的物质少,即质量小。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推这两辆车,你会发现:质量大的车,起动得慢,即加速度小;质量小的车,起动得快,即加速度大。

牛顿通过实验认识到,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不仅跟力有关,而且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这就发现了运动的第二定律,即牛顿第二定律: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二定律在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迫击炮在发射时,为了增加射程,就需要设法增大对炮弹的推力,使炮弹在膛内运动时有较大的加速度,从而得到比较大的出口速度,炮弹的出口速度越大,它的射程越远。

在学生时代,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坐在椅子上用力推课桌时,会感觉到书桌也在推我们,因而身体要向后移。当两条小船停在水面时,如果甲船上的人推乙船,会发现两条船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同时对施力物体也有力的作用,通常把前者叫做作用力,后者叫做反作用力。

牛顿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无论大小如何,总是相等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消失;作用力和反用力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的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牛顿得出了这样的规律: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时候,承受力的物体也用同样的力,反过来作用于对它施加力的前一个物体上,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也叫做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人在地面上行走,人给地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地面也给人一个相等大小的向前的反作用力,正是利用这个反作用力,才使人得以向前行走。用桨划船也是为了取得反作用力。用桨向后划水,水就给桨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船向前运动。如果划水的方向不同,得到的反作用力的方向也不同,因此还可以使船向不同方向转弯。

牛顿对物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发现了万有引力。

物体在空中下落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但是物体为什么会下落到地面,就像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而不飞上天呢?

从古代起,就有人注意到这种运动形式,并对它的规律提出过一些看法,认为物体由于本身重量而下落,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譬如,一个苹果比一片树叶落得快。17世纪以前的学者,许多人是这样认为的。

1971年,美国宇宙航行员斯科特在月球上让一把锤子和一根羽毛同时落下,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它们确实同时落到月球表面上。

一个美丽的秋天,晴空万里,阳光普照,让人心旷神怡,在屋里工作了一天的牛顿丝毫也没有察觉。傍晚,他感到有些疲倦,便到后院走走,不知不觉地,走到了苹果树旁。那棵苹果树结满通红的苹果,在晚霞里闪闪发光。

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仍然沉浸在思索中。

突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落在牛顿的身旁。他感到纳闷,周围风平浪静的,这个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牛顿苦苦思索其中的缘由。

夜深了。

左思右想。忽然,牛顿的头脑中出现了这样的想法,是地球吸引了苹果,一定是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才使苹果落到地上,否则苹果为什么不往上飞呢?

长期以来,想了又想的问题,终于找到了解决的线索,牛顿情不自禁脱口而出:“明白了!物体的下落原因原来是地球引力的结果。”

观察天体运动找到了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原理,牛顿又进一步地去探索天体奥秘。

很早以前,古人就从农业和航海等实际需要出发,开始了对天体运动的观察。那么日月星辰是怎样运动的呢?

希腊天文学家在2世纪写了《天文集》一书,阐述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其他行星都围绕地球运行。这就是托勒玫的地心体系即地心说。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中,详细地阐述了太阳是中心的学说,叫做日心说。

他认为,所有的行星都是沿着圆形轨道匀速地绕太阳旋转,月球绕地球旋转,同时跟着地球绕太阳旋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除了绕太阳公转,还每天自转一周,正是地球的自转,才使得日月星辰看来每天是东升西落。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进一步研究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提出了开普勒三大定律。开普勒研究了行星运动的轨道、速率和周期,正确地回答了行星是怎样运动的问题。

那么行星为什么这样运动呢?牛顿着手研究行星轨道为什么是椭圆的和引力问题。

根据力学原理,牛顿认为,行星没有因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绕太阳做圆周运动,这必然有向心加速度,这个向心加速度可能是太阳对行星有引力的结果。

他用开普勒定律来推求这个引力。

计算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地球如此庞大,要计算地球对其表面上某一个微小物体的引力有多大,谈何容易,何况还要计算地球对月球、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更是困难重重。

直到1685年,牛顿充分应用数学这个工具,克服了计算上的困难,证明了一个由具有引力的物质组成的球体吸引它外边的物体时,就好像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在它的中心一样。有了这个证明,把太阳、地球、月球都作为一个质点看待的简化方法,就显得很合理了。

这一成就克服了困难,于是他努力把天体的力和地球上的重力联系起来,用皮卡尔测量地球大小得到的最新数值,来计算月球运动。计算结果表明,月球的向心加速度与地面上物体的垂力加速度之比,正好等于地球半径的平方与月球到地心距离的平方比。

牛顿进一步计算地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发现引力是一样的,于是牛顿得出结论,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也就是地球吸引它表面附近物体的那种力。

1686年,牛顿写出《自然哲学数学原理》,正式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三国之杀

    三国之杀

    一个无聊的游戏带他走进新的人生。世界上有很多界面,没人可以肯定网游就不是世界。走过一切的他,赫然发现这一切都是阴谋!他…………
  • 他的迷糊小青梅

    他的迷糊小青梅

    “哥,昨天那个扬言要跟我抢男人的李小姐,她们家破产了,是你做的吗?”“不是!”他家妹夫太凶残,不止砍情敌,连自己的桃花都掐了。某天,小奶包气呼呼的跑过来,“爸爸,你老婆欺负我。”总裁大人跪在电子秤上,面无表情的看着上面的数字,叹气,“我也不敢惹!”“你胡说,我昨天还听到你把妈妈弄哭了!”“……”她因为一时冲动,被亲哥坑成小白花,去了大佬公司……
  • 师兄太妖艳

    师兄太妖艳

    "我们家的师兄实在太妖了,我们都没女朋友了。"数个弟子哭诉说。"你们还要女朋友?你们自己都被掰弯了。"某个大师兄鄙视。文中会有一些歌,有的作者自己编的。作者喜欢江湖古典类型的。可能有点土。不喜勿喷可提意见。
  • 大佬又在装萌新了

    大佬又在装萌新了

    【超爽超甜】省城最好的一中来了个转校生,性格又软又乖,说话都不敢大声,听说还是边远山区来的特困生。众千金:乡下来的野丫头,就算攀上了嫁入豪门的姑姑,也变不成凤凰。众学霸:一中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吗?学渣早晚被退学!众长辈:胆子这么小,谁都能欺负!然而,不久后,转学生的马甲一个个掉落,众人这才发现:卧槽,原来这才是真大佬,现在跪下喊爸爸还来得及吗?……掉马后,粉丝狂吹彩虹屁:我女神什么都会,数学物理射击古武赌石游戏,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到。非说有缺点,就是看男人的眼光不太行,找了个一穷二白的男朋友。温暖暖:我就喜欢我老公长得帅又听话,有钱的男人不靠谱。某大佬摸摸自己的脸,捂紧小马甲,把黑卡对折扔进下水道:老婆说得对!谢谢老婆包养我,我一定伺候好老婆。众小弟:老大,你的脸呢?
  • 妃本攻心

    妃本攻心

    前世千般业债,只因一个男人,置之死地幡然醒悟之后,才发现一切已经太迟。既然上天给了她生存的另一个机会,怎可轻易放过?妃本无情,奈何又堕入了滚滚红尘……
  • 天下永明

    天下永明

    崇祯末年,山河变色,日月无光,群雄并起,百姓罹难,华夏文明险遭断绝,一个现代灵魂来到这个乱世。卢象升说有此人与我并肩杀敌,我无忧亦。多尔衮说,有此人在,我大清铁骑不敢饮马江南。洪承畴说,此人在清则清盛,此人在明则明兴,欲得天下必先得此人。东林党人说,此人名为明臣,实为明贼,实乃明之曹操也。一个大明版曹操的故事。
  • 反派的路不好走

    反派的路不好走

    孙忌做了一个很真实的梦,梦里他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然后如看客一般目睹了一件件大事的发生。梦醒了,他发现自己真的穿越到自己的梦中世界,还穿越成为了里面的最大反派。一件件事走过来,孙忌感叹:“反派的路不好走啊。”
  • 清浅不知归处

    清浅不知归处

    漫漫人生路!一个人能有几段人生,能有几段记忆。她游荡宇宙时空洪流之间,这些故事形形色色的人或事,也许都如庄生梦蝶。那又怎样,她只在乎她在乎的。润玉,天帝,这个号称天底下最大的囚徒,雪色与月色之外的第三种绝色,她执意要陪他一段孤寂寒冷的旅程,又如何?我本清风不归客,入得人间烟火情,才嗟叹,几回起落。无有沧海代相思,岂留若水扰巫山。山月清浅外,别有风月与关愁,终了晓蝶庄梦!放下,不是一念之间,它需要时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燃烧的火炉:见证2006重庆夏季

    燃烧的火炉:见证2006重庆夏季

    巴渝形胜,风云难测。我们不能忘却抗击这一特大旱灾的战斗情景。因为,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大力弘扬,以增强我们战胜各种自然灾害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