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90000000013

第13章 认识上帝的智慧一GQ(1)

知道与看见知道,不知道的知道乍看这个题目,会不会有点丈二金刚莫测高深的怪异感觉?在一个凡事要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科学理性时代,知道每一件事的底细、想通每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有时几乎巳成为现代人,尤其是自诩为知识分于的现代人的一项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是“知道不知道的知道”呢?

想到这句怪话是因为最近收到一位热心读者李家勤先生的来信。李先生是《宇宙光》多年的读友,我与他曾有一面之缘,知道他是一位喜爱思想、时常写作的生意人。在他寄来的信中,附有朱西宁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恐怖的永生》及刘慕沙女士所译日本名作家菊池宽的一篇短篇小说《极乐世界》,李先生希望我们对这两篇文章表示一点意见。这两篇文章都讨论到永生极乐世界,什么是永生,朱先生说:

“永生,一直是基督徒最大的盼望,也是基督降世的唯一使命。然而我对永生究竟是怎样的光景,曾感到极严重的恐惧。”

在菊池宽的小说中,阿寒是一个对极乐净土怀抱坚定希望的虔诚佛教徒,一生修行终于到达极乐世界,与先她而去的老伴宗兵卫重会于七宝池畔莲花座上。然而阿寒的兴奋雀跃很快就冷却下来,在菊池宽的笔下,阿寒的极乐世界是这样的:

“每天每天都是同样的日子。春光日日充满了天空。孔雀与舍利鸟展开绚丽的翅膀在晴空里飞舞嬉戏。这儿没有阳世间的那种悲伤和痛苦。此地既不刮风,也不下雨,连掉一片莲花瓣之类的变化都没有。”

这样的极乐世界,这样一个“无所谓愁苦、无所谓生老病死的安稳无事的日子永永远远地持续下去”的永生,面对绵绵无尽的明天,仍只是“和今天一样的日子将永无休止地重复下去”,很快“阿寒就痛切地感到令人焦躁不耐的一股无聊正紧紧地箍住她”。菊池宽的小说结尾尤其传神,小说的最后一段这样描述阿寒在极乐世界的日子:

“就这样,他俩势将拿谈论没能去成的‘地狱’当作排遣无聊的唯一法门,永远永远地同坐在一个莲花座上罢。”难怪朱西宁先生要在他的信疑篇中称这样的永生观念、极乐世界叫做“恐怖”的永生了。

永生是什么?看了这两篇文章,这个问题就会更麻烦。永生是什么?极乐世界是什么?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想来想去只有一个答案就是:

“不知道。”

也许你会勃然色变地说:

“这么重要的问题,岂是一个‘不知道’就可以搪塞过去的?不也过分简化问题、规避问难了吗?”

其实我们一生之中,不知道的问题何其多也。而“死后”一问,永远超越我们的经验,无法用经验中的事实来加以描述。同时任何人类传递思想经验的符号,均限于人类已有的经验之中,都是一种有限传达,无法窥其全貌。难怪禅宗要“不立文字、不落言诠”,以免产生文字障。

窃以为人虽活于生死之间〖属于可经验、可验证的范围广但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这“几希”便在于人人均不以只活在可经验、可验证的范围内为满足。人,只要是人,且只有人才会穷根究底探索生前(人从哪里来〉死后(人往哪里去〉这些非经验范围内的问题。活着会思想的人,都还没有死过,大概也不曾有一个真正“死过”又回来的人向我们呈述那死后世界的种种,就算有,他们的经验也不是能够重演验证的,所以对死后的一切,最好的答案应是:

“不知道!”

从基督教的信仰来看,“信耶稣,得永生”,是一个至高至美、至圣至善的境界,一切有关天堂的描述,只是用人所能体会的至高至美、至圣至善的符号来加以说明而已,切不可落人文字表面的描述之中。因此尽管读尽一切经典中有关永生的天堂描述,我们仍然不知道真正死后的天堂、永生或极乐世界是什么,那个境界远远超越我们一切的想象,更决不能囿限于我们有限的符号系统之中。

我们虽然对于永生或极乐世界的情景无法描述形容,但是对永生或极乐世界的渴想是古往今来每一个人都有的经验。我们还没有死,还没有进人“死后”,对自己绝对无法经验的事物情景,也不可能有任何人能向我们描述,我只能用“不知道”三个字来形容。

一旦承认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快乐,知道“不知道”的“知道”,岂不也是一种大智慧的“知道”吗?

相传古希腊大哲苏格拉底曾蒙神召示,指其为世上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初不相信,乃在矛盾中出发,寻访智者。寻遍各方人士之后,苏格拉底才相信他自己确是世上最聪明的人,他的理念十分有趣,归纳如下:

“人虽一无所知却不自知,反自以为知;而苏格拉底虽一无所知却知其不知,故较他人为聪明。”

原来“知道不知道的知道”竟是一项凡人所缺、智者独具的智慧。永生如此,极乐世界如此,生命中的种种莫不如此。走笔至此,不禁三叹,再写下去就是一个不知道“知道不知道的知道”的大笨蛋了。

看见看不见的看见

谈到看见,我们马上会想到一句话:

“眼见为信。”

从19世纪法国大儒孔德提倡实证主义以后,“一切事物都要经过感觉经验的验证”,早已成为20世纪现代人的信条。“看见”是一种重要的感觉经验,科学越发达,人类“看见”的能力越强。近视眼、散光眼、老花眼可以配戴眼镜,改进“看见”能力,已是人人都能办到的事。而科学家更可以利用望远镜、显微镜,甚至发射人造卫星把人类的“看见”推展至无限邈远的太空。事实上,一切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在扩展人类的“看见”能力。

活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我们很自然地会越来越相信我们所看见的一切,渐渐地我们会从“眼见为信”,更进一步发展到“凡是我没看见的我都不信”。或者可以说:“凡是不能用感觉经验验证的,就是不存在的。”从这样的一个信仰前提出发,我们现代人变成一个凡事凭看见、凭感觉的人。发展的结果使现代人成为现世的、俗世的人。由于凡事凭感觉、凭看见,我们竟然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只问今生现世、凡事要求物质享乐的所谓的“现代人”。我们的价值观变了,我们只求看见,只求手可以触摸到的、感官可以体会到的。我们变成一个为感官所限、活在物质肉体的感觉中的人。

哈佛大学前社会关系系主任、当代著名的社会思想史家索罗金曾在仔细分析当代文化的危机之后,指出现代人因为一切凭感觉凭看见,所以现代文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感性文化。我们看不见“爱”,我们只看见“性”,因为“爱”是看不见的,而“性”只要上床,随时随刻都是可以验证、可以看得见的。所以现代人失去了理想、失去了盼望、失去了未来、失去了生命崇髙的价值与意义,因为这一切都是肉眼看不见的,都是感觉经验看不见的。以当前台湾的各种怪异现象衡之,攘利唯恐落于人后,享乐但怕不如别人。在台湾各个不同的舞台上出现的,尽是急功近利、眼光短浅的可怜虫,使我们在一片开放民主、经济繁荣的呼声中,看不见希望,找不到方向;在丑恶的现实中,我们看见了人的贪婪自私,人的凶狠残暴,人的痛苦挣扎,人不知怎的变得如此不可爱,人生也不知为何变得如此可怕。我想这一切原因都是因为人只看见肉眼感官所能看见的,却不能看见肉眼感官所不能看见的。

在人生的历程中,有许多“宝贝”是我们无法用肉眼感官去看见的。明天是什么?未来是什么?除非我们已走到了明天、走进了未来,今天的我们是看不见明天、看不见未来的。理想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价值是什么?美是什么?爱是什么?真理是什么?都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在人生的旅程中,如果这一切只是因为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便被我们彻底否认拒绝的话,人类的悲剧就会如影随形。

所以我们需要一种“看见”,一种“看见‘看不见’的看见”。“看见‘看不见’的看见”,就是信心。保罗曾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新的英文《圣经》译本是这样写的:

“什么是信心?信心是某一件我们所期望的事即将发生的确切保证;也是深信我们所盼望的某一件事,即使我们依然看不见它在我们的前头,却仍然相信它正在等着我们的那种把握。”

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在一幅巨画的样稿上,写了一句一直感动我的话:

“信心是灵魂的眼睛,可以看见那些看不见的。”

人有灵魂,人可以看见那些看不见的,这正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几希”之处。今天的现代人,在走向21世纪的时候,把自己的经验只停留在看得见的东西上面,我很担心,这不是进化论,而是退化论,人会在这种只求看见的文化下,越来越变得像一只动物,一只只活在本能冲动、物欲肉体控制之下的动物。

一个人如果有“知道不知道的知道”,便会谦恭自抑,追求真理不遗余力;一个人如果有“看见看不见的看见”,便能超越物质肉体的限制,看到生命的意义、永恒的价值,然后载欣载奔地在生命的大道上驰骋飞跃。

朋友!你有“知道不知道的知道”的智慧吗?你有“看见看不见的看见”的透视吗?

信心三重奏之一——信心内涵三重奏信心是什么?

眼见为信?

想不通怎么可能信?

科学时代了嘛!理性至上,经验第一,岂有信心的地位?

然而,有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哲学家、散文家帕斯卡尔曾如此说:

“信心有其理性所不能了解的理性。

信心是完全违反理性的吗?不!因为蕴含信心的理性,远比没有信心的理性涵盖更广更大,没有信心的理性当然没有办法了解蕴含信心的理性。

其实信心、经验、理性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割、相互对立的三样东西。

首先,我们必须用信心接受某项已经存在的事物。科学并没有凭空创造任何东西,科学只是不断地发现宇宙间早已存在的事实一我们称它为律。万事万物依律运转,不断重演、永远不变。当然,你会发现,任何律的重演不变性,是你首先要相信、接受的科学原则。虽然过去千万年,太阳一直是由东边升起,但是这些只是过去的经验,除非到明天早上,否则你无法“看见”、“证明”明天的太阳必然会由同一地点升起。你只能“相信”宇宙万事万物是有一个不变的定律在永恒地运作,你必须“相信”有这个定律,你才能“相信”有明天的太阳,而且你才能相信明天的太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

这就是科学家必须深信不移的“自然划一原则”?他必须相信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是有其规律、有其永恒不变的原则的。唯有合乎这些规律原则,我们才可预测万事万物的运行变化,我们才能掌握宇宙万象的重演性,进而加以有计划地观察、记录、分析研究,这就是科学。

所以就科学的研究而言,你必须先接受、相信一些基本的前提、假设;从此出发,你才会得到一些经验数据;然后,你才能运用你的理性思考,分类整理这些原属凌乱的经验数据,得到一些新的原理原则;这些新的原理原则,可能又会成为你跨步向前、迈向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经验数据的起点。如此反覆循环、周而复始,人类科技的进步,就是这样发展出来的。

信仰又何尝不是如此?

相信有神,你就会产生有神的经验。

神是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来拜他。

而“信心是我们灵魂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那些看不到的信心就是接受且好好地享受上帝为我们的灵魂需要所准备的心灵盛宴。这一切的丰盛是上帝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的恩典。我们只需来到他辛苦准备的生命筵席之前,畅怀享受,就获得了无上快乐满足的生命经验。我们不需要知道满桌佳肴是如何煮出来的,我们更无需重新奔走菜市、洗切蒸煮,因为这一切都事先完成了;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接受、享受。我们也不需要成为一个营养学家,只要我们肯把这些菜吃下去,我们的经验会告诉我们,这些菜是如何地美味可口、如何地富有营养,可以使我们长大成人。

难怪保罗要说:

“我们越相信他,就越能清楚明白他已经除去了我们的罪,且以他的良善充满我们。”

在保罗的书信中,常以现在完成时态讲述上帝的恩典,他说:

“一切上帝的恩慈,都已经倾倒在我们这些不配的罪人身上。”

所以,在基督里的信心,让我们来到上帝面前,相信、接受、享受他已经为我们做成的一切善工,于是我们从此获得了因信心而有的生命经验,一步一步,当我们的信心日渐增长时,我们就越来越清楚明白上帝已经为我们做了什么。归纳以上所说,我们可以试图作一总结:

这是信心三重奏的第一乐章,我把它称为信心内涵的三重奏。

亲爱的朋友,你的心中有没有响起这些曲调?

经验数据

之二一信心对象三重奏

我信上帝

我信上帝!

信上帝?这是什么时代了,还谈什么信上帝?你能证明上帝的存在吗?

我的确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

因为除非证明者大于被证明者,我们永远无法充分证明上帝的存在。所以一切企图证明上帝的证明,都是残缺不全,必然有其漏洞与破绽的。

其实人不仅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人更不能证明没有上帝的存在。有关上帝存在与否的争论,所凭恃的多半是信心。

相信“有上帝”与相信“无上帝”都是一种信心的表现。

只是相信“有上帝”比相信“无上帝”容易得多了。有人会摇头撇嘴,轻蔑地说:

“我不信。”

“我绝对不信。”

“随便你怎么说,反正我不信。”

朋友,当你如此坚持的时候,你岂不是用更大的“信心”正在信你的“不信”吗?

当你用你的“相信”坚持你的“不信”时,请不要嘲笑别人的“迷‘信’”,因为在你嘲笑别人“迷‘信’”的同时,你说不定也正以更深的程度“迷‘不信’”。

保罗说:“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上帝巳经给他们显明。”

所以认识上帝,相信有上帝,原是上帝主动显明在人心中的奇妙作为。

打开考古学,打开人类历史,打开人类文化学,打开每一个人的心灵,我们会发现,有数不完的证据证明:只要是人,他就会主动积极地寻找和认识上帝。

寻找、认识上帝是人心灵内在的基本需要,是上帝在创世之初就已经放置在人心灵之中的奥秘事实。所以,人之异于禽兽者的几希之处,就是在此。人有寻找上帝、认识上帝的本能,上帝的事情是由上帝自己显明在人的心里的。因此,人人心知肚明,不待教喻而确知必有上帝的存在。这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只要打开眼睛,稍加观察,便不由得你不信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上帝。

所以从人的主观内在加以探寻,我们相信有上帝。

保罗又说:

“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倭”。

我们如何知道有上帝呢?除了人心内在主动的探寻之外,我们可以很客观地从他所造的天地万物推论得知。

日月星辰,硕大无比,数量繁巨,罗列天空,却能井然有序,牵转运行,何其奥秘,何其难测。百花竞艳,灿烂绚丽;百鸟争鸣,宛转珠玉;一草一木,隐藏玄机。宇宙穹苍,充满奥秘,仔细观察,必有道理,万事万物,确有意义,精密设计,巧妙契合,苟无上帝,无法解析。

同类推荐
  • 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名校文化精选

    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名校文化精选

    《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这套丛书的编写宗旨是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具体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策略、名校文化、校徽、校歌、校训、校园礼仪等方面入手,对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逐一加以介绍,无论是针对性、可操作性,还是知识性与欣赏性都很强,可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性工具书。限于编者水平,书中若有不足之处,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多提宝贵意见,以进一步修订完善。
  • 谁说8090不靠谱

    谁说8090不靠谱

    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生代群体,这注定了他们与以往的任何一代都不同。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他们都已经长大,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作为80后、90后独生一代,你如何处世?作为父母,如何调教80后、90后的孩子?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一名智慧的教师展开了讨论。全书分为实践篇、理论篇、业务篇、感悟篇、语录篇进行阐述,包括:“春风”化雨“自我”悔悟“克敌”制胜关于班主任的修养等。
  • 编海心声

    编海心声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培养关涉民族的素质、社会的繁荣、国家的前途。无论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哪一个社会、哪一个家庭,都无一例外地把少年儿童的教育摆在重要的特殊地位上。
热门推荐
  • 年轮滚滚而去

    年轮滚滚而去

    一本平静而又高潮不断的小说!我想了很久,觉得这个简介对于我来说根本就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原因不知道!当我拿起手中的笔想要写出简介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脑中一片空白,甚至连小说的情节都忘记的干干净净!所以,就上面的一句话吧!另外我最想说的是:以此书献给那些爱我和我爱的人们!
  • 圆明园总管世家

    圆明园总管世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诺森德

    诺森德

    “我就选人类牧师吧,叫什么好呢?”“ASD。”“用自己名字缩写当id什么的最土了。”“QWE不仅仅是我名字的缩写,”他冷艳高贵地说,“它们是键盘上排在最前面的三个字母。”
  • 唯美浪漫

    唯美浪漫

    真的同一屋檐下之后,才发现,她,竟真的,不能不爱他……
  • EXO之我记得,我还爱着你

    EXO之我记得,我还爱着你

    安依晗,吴亦凡的妹妹,以A-WHEN忙内的身份出道,but......在一次偶遇之后,发生了她意想不到的故事......对不起,请你原谅我,好吗-----by???我不剧透,我不剧透,我不剧透,重要的事情说三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会记得我吗

    会记得我吗

    余浅我是我给你写的第1862封情书啦可惜的是你依旧没有察觉未来如果你还会记得我吗
  • 我先抽个卡

    我先抽个卡

    所谓一时开挂一时爽,一直开挂一直爽~而这就是一个主角不断开挂,永不停歇的故事…
  • 邪王宠妃:邪妃逆天

    邪王宠妃:邪妃逆天

    前世被信任之人背叛,众叛亲离,死于崖边。谁知,她竟来到异世重获新生,今世她发誓必将辱她者百倍还之,犯她者千倍还之。他冷酷邪魅,霸道,心狠手辣,拥有多重身份,却唯独对她宠爱无比。当她遇到他,究竟是谁先为谁倾心,谁先落入谁的套。前世的创伤,今世的屈辱她必让他们付出昂贵的代价·······
  • 国宝新编

    国宝新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在战双当大佬

    我在战双当大佬

    穿越到战双帕弥什的机械末世,除了能和白毛谈恋爱还能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