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54500000032

第32章 板凳要坐十年冷

2004年3月20日上午,我慕名拜访了莆籍知名作家、厦门大学中文系柯文溥教授(莆田市城厢区人,1934年4月出生)。

柯老家位于厦大海滨新村,当我叩开他家的门时,我深感惊讶!柯老的寓所居然如此简陋!屋内只有几样简单的家具和藏书(后来知道楼下还有一间储藏室也专门用来存放藏书)以及著名诗人鲁藜题赠的《泥土》、郭风书写的“明净”等几幅书法作品悬挂在墙上做“装饰品”。

柯老著作等身,著有《中国新诗流派史》、《现代作家与闽中乡土》、《中国现代文学英华》、《中国新诗流派史》、《中国解放区诗歌史》、《现代作品艺术分析》等,其中《中国新诗流派史》一书还被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及西南师大作为中文系研究生的教材,《文艺报》、《读书报》都发表文章极力推荐,北京国家级刊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武汉《写作》杂志也载文给予很高的评价!柯老在中学时代就大量阅读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冰心、巴金等人的作品,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鲁迅、巴金;九十年代研究新诗,而对福建乡土文学的研究始于九十年代初,他的《现代作家与闽中乡土》、《闽籍现代作家10人评》就是撰述于这个时候;1999年5月,福建电视台还专程到厦门大学,拍摄了《柯文溥教授谈闽籍作家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专题片。

鲁迅先生曾于1926年9月初从北京来到厦门大学,八十年代,厦门大学还有一些鲁迅的学生健在,为了抢救宝贵的资料,柯文溥先生亲自登门,向他们仔细询问鲁迅在厦大的活动情况。1985年到1992年期间,他还被学校任命为厦大鲁迅纪念馆的负责人。2000年7月,上海东方电视台为拍摄电视片《民族魂》特地来到厦大,拍摄了《柯文溥教授谈鲁迅》的专题片,上海的《鲁迅研究》也向他约稿……他曾接待过来自美、法、苏、日和新加坡等国家的文化使者,接待过丁玲、曹禺、刘白羽、冯牧、姜德明、余冠中等文化名人,也接待过江泽民、张爱萍、王恩茂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但是柯老给人的感觉却是那么亲切、那么平易近人!他也从不居功自傲!他谢绝了各个协会给他的“名誉顾问”之类的头衔、桂冠,美国、台湾的一些权威单位编辑《世界名人录》、《华人作家大辞典》让他写自传,他坦言:“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多写一本扎扎实实的书来得好!”(为此,他还“得罪”了不少人呢)。

柯老淡薄名利,其勤勉治学的精神更让人敬仰!——“过了几天,热度渐消。护士搬走我床头的长脚吊架,改用口服药物治疗。我意识到现在得利用生病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恰好出版社送来一部业已排印好的书稿,我花了几个晨昏,把它校对完毕。接着嘱咐妻捎来一批书,静谥的病房成为我读书的场所。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激起我心灵层层波澜。掩卷之余,我不由萌发出一股创作的欲望,我在病榻上酝酿构思一直以来想下笔的作品,准备出院后蘸笔研墨。”多么勤勉啊,他庆幸地说:“一个多月的病房生活终于被我充分利用……”(见《生病的乐与忧》)前些年柯老曾因腰椎尖盘突出症抱病卧床一年多,他同样也总是抓紧一切时间,常常是一边挂“点滴”、一边构思创作……如今,柯老虽早已退休,他依然时常应邀去为研究生讲学、为完成各个刊物的约稿写作而废寝忘食。柯老患有白内障,用电脑写作会影响视力,他只能用“原始”的手写——身体虚弱的柯老现在每天只能手写300~400字!即便如此,柯老对自己的作品依然严格把关,正所谓:“大匠不示人以璞”!

柯老一再告诫我:板凳要坐十年冷!写作要勤勉!——“务必养成坐冷板凳的精神,如果屁股不能安坐下来,学问就做不成。”单是写《中国新诗流派史》这本书,他就看了将近200种有关的书籍,除了厦大图书馆外,我还利用去广州、南京、北京等地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放弃大会安排的旅游观光,而到当地图书馆里去查阅平时找不到的书,并摘抄下来作为资料(到如今抄下的资料有一整麻袋,还放在楼下储藏室里)。当时还没有复印机,手都抄麻木了,指头也起了泡,白天要应付会上发言,所以夜间往往要抄到下半夜,他时常还熬夜到下半夜1~2点,到后来要依靠镇定剂才能睡去!由于积劳成疾,柯老在30多岁时满头乌发竟然就几乎掉光!他的右手手指因长期握笔而结茧、中指指骨因长期受“压迫”而变了形……

与柯老握别,我的心头又一次涌起由衷的敬意!为这位扎根鹭岛的家乡前辈淡薄名利,潜心治学的精神肃然起敬!

写作着是美丽的。祝福辛勤笔耕的人会不断有新的收获!

同类推荐
  • 毕业前季

    毕业前季

    毕业了,毕业了……毕业前两个星期的点点滴滴,重新展现在眼前。一切碎片重组,一切记忆回生,构成全新的十四天。两个星期,几段回忆,几多缘。(准备投给阳光姐姐了!)
  • 初三15班

    初三15班

    讲述的是徐闻的初三生活,兄弟情义,情窍初开,与老师“智斗”,到后来认真学习的故事!
  • 生活与随笔

    生活与随笔

    一本书,一杯茶,书里各式各样的文体,我们随性,以茶代酒把话谈
  • 生活平凡之路

    生活平凡之路

    本文以农村妇女杨英香一家为形象,反映出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改革前后,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都是由教育改革,科技改革,实行责任制,引领经济腾飞式发展,使祖国大地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 怨恨值涨到巅峰啦

    怨恨值涨到巅峰啦

    现代白领穿越架空世界,经受百般折磨,心境大变。怨恨值终于引起体内寄生生物苏醒,转眼间牛逼技能在手。从此开始复仇的康庄大道。寄生生物力量太可怕,从一只小蛇逐渐发展成一只大龙,最后突然化身为俊俏男人,义正言辞告诉她,“人一生为恨活着多累。”???没有她的恨意哪来的你?再说了,她白婧可是不止为恨,她是在找寻回家的路顺便报个仇好吗?“我想回家。”白龙,“ok”然后一下把她载回了华夏。
热门推荐
  • 职业收尸人

    职业收尸人

    荀珏,是黑道帮派中最低层的收尸人,因为遗传而拥有一双鬼眼。一次偶然,被小弟强拉入了盗墓行动之中。机缘巧合认识了茅山术传人柴小仙,一起撞破夜总会大楼地下的坐尸风水棺。不料小弟意外失踪,神秘的助理遭枪毙,多重身份的间谍案,一场收尸人与四大派的百年恩怨再次上演!
  • 绝品狂兵

    绝品狂兵

    美女师傅为兵痞罗辰谋来一肥差事,给大小姐做跟班;不过这位难伺候的大小姐不但刁蛮而且喜欢招惹是非,罗辰使出浑身解数才让她化险为夷,也使他成为了各方瞩目的焦点,且看他凭借自己强势能力,如何混得风生水起。
  • 我与冥界有个契约

    我与冥界有个契约

    被学校开除的刘子文为了赚钱来到沧市,为了省钱而租了靠近火葬场的房子,谁知从这个时候起,他的生活变的和普通人不一样了。
  • 浮若三生:一世

    浮若三生:一世

    惊醒梦中,床边水晶棺中的爱人依旧平静“苏澈啊苏澈,你好狠的心。”男人轻声呢喃,略微颤抖。刹那风华,尘世喧嚣之中与她相遇。刀光剑影,决然孤单之后无声离别。浮若三生,至此一世。
  • 叶神帝

    叶神帝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看东方叶如何在这残酷的修真世界,脚踏尸山血海成就一代大帝。
  • 毒凤缠龙

    毒凤缠龙

    十年相随,他与她青梅竹马三年征战,她未他浴血沙场他黄袍加身,傲看天下;她荣登后位,情深不移。权力之巅,携手并坐,却逃不过小人作梗。一杯恩赐酒,断了情缘,逝了香魂。待她重归,再伴君侧,冠绝后宫,手刃权贵,誓要与他携手天下。女主:夫君,这大好河山,我陪你一起可好?男主:天下之大,有你足矣。
  • 武灭虚空

    武灭虚空

    万物均以灵之力进行修炼,运用各种神奇精妙的灵术创造着一各又一个的传奇,流传于有着数万年历史的苍莽大陆之上。在这片以人族为主角,妖族、鬼族、兽族、灵族为配角的苍莽时代里,一种一直在世间里流转的虚无力量,正在被姬长风这位以武之道看破灵之道达到望虚境界的少年吸收着,而后开创出另一种修炼之途,打造属于自己的逍行记……{没有熟悉的仙侠洪荒,有的只是一片新的世界……}《新书等级{由低到高}:元、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御、七星、八卦、九宫》-----认识寂寞的书友,多来捧场啊!
  • 鬼吹灯外传4:昆仑灵骨

    鬼吹灯外传4:昆仑灵骨

    在白眉可汗的陵墓之中,灰衣人发现被他施以奇毒的风冷情,却是其被金万流盗走的亲生儿子。带着愧疚与激愤,灰衣人将金万流掳走……为了解救金万流,风冷情等人追寻着灰衣人的足迹,来到了神秘莫测的雪域昆仑,传说之中的西王母是否真的存在?小宛国主墓、大宛国主墓为何相继出现?风冷情等人能否破解阴阳双墓的风水迷局?再次被灰衣人无意间打成重伤的风冷情,在得知兄弟相争、父子相残的真相之后,又将何去何从?
  • 邪魅老公找上门:宠妻别逃

    邪魅老公找上门:宠妻别逃

    5年前,他们是高中同学,她对他说:“你看,我们都姓言(严),以后我罩着你,你就叫我言姐姐吧。”五年后,她又再次遇上邪魅的他,“言姐姐”他步步逼近。“不敢当,不敢当。”她步步后退,她当年怎么就惹上这么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呢,诶……
  • 厄毗米修斯之都市变奏曲

    厄毗米修斯之都市变奏曲

    古老的传说、疯狂的理念、灭绝人性的计划、令人发指的行动,竟是为了设计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人性的覆灭,还是改良的开始?答案将由一个挫男揭晓,敬请期待……请确定已阅读以下说明,再请阅读正文。从始至终的都市、适可而止的异能,夹杂热血、阴谋、背叛、凶杀等等元素;性状:本品原创,绝不太监;适应症:根除无聊症状,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症状;规格:每章三千字;用法用量:由作者的状态而定;不良反应:看后很可能对本书的作者忍不住打赏;注意事项:本书不是一本让你打飞机的书,本书不是一本让你暴走的书,本书不是一本让你明白善恶的书,本书不是一本让你膨胀的书,本书不是一本主人公天下无敌的书,本书仅仅是一本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