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47600000018

第18章 和谐的教育(1)

每位家长都希望能好好教育孩子,使其成为有责任心、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然而,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比如,父母如何能让自己的孩子自觉地每天刷牙,或者主动收拾自己的衣服,或者讲究用餐礼节呢?如何教会他更加负责地花钱?如何解决孩子不断迟到的问题?为了让孩子改掉那些令人讨厌的习惯,比如无所事事、马马虎虎或者是明显的懒惰,父母能做些什么呢?只依靠严厉的管教和惩罚吗?当然不行!

孩子需要的是和谐的教育,父母的管教应该建立在充分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基础上,在爱里及早、有效地引导孩子,而在孩子能够独立时,就适度撤出,减少控制,发展孩子的自主性,淡化权威,与其成为朋友。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育家赞克夫也曾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里挥发掉的。”由此可见,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然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正确引导,让他们带着兴趣去学习。当孩子对新知识、新问题、新事物都充满着好奇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然水涨船高。

很多学习成绩低下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成为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着眼点。

有一年寒假,一位满面愁容的母亲来到张老师家,请求张老师给她的儿子补补课。这孩子上六年级了。这位母亲对张老师说:“孩子就是不爱学习,语文排倒数第一,数学也在后面,这该怎么办呢?”张老师问道:“你的孩子平常喜欢什么?”

这位母亲沉思片刻,说:“篮球。”再问,就啥也说不出了。

张老师进一步引导说:“别的爱好,就没有了吗?”

母亲又想了想,说:“还有一个,把家里书架上的书拿下来,再摆回去。”

张老师笑了笑说:“好吧,你把他带到这里来吧,我保证让他的成绩提高上去。”

于是,整个寒假期间,这个孩子就在张老师这儿学习。

刚认识的时候,张老师对这个倔犟的学生说:“来,老师教你书法。”

学生摇摇头:“不,张老师,我不想写。”

张老师没有勉强,就让学生坐旁边歇着,自己坐着写。这时候,孩子东瞧瞧,西望望,好奇地凑到张老师身边看。张老师写了一半,看这学生感兴趣,便示意他“写写”。

学生摇摇头,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张老师也只是随便问问而已,并没有非得让他写的意思。见他再次拒绝,便不再强求,仍然是自己写,孩子看。

就这样过了几天,周末时,学生的母亲跑过来,很兴奋地告诉张老师:“孩子让给他买书法用具,说要跟您学书法呢!”

张老师笑着点点头,知道孩子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自己激发起来了。

一段时间后,张老师白天教孩子写书法,晚上讲《三国演义》的故事给他听。有趣的故事让孩子兴奋不已,又是激动,又是开心。听到精彩处,男孩每发感叹:“太帅了!真是太帅了!”又过了几天,他从书架上双手捧下《三国演义》,郑重其事地对张老师说:“老师,我想读《三国演义》。”张老师心里当然很高兴,但并没有流露出来,只是淡淡地说:“好啊。”于是,孩子激动不已地坐到桌前……

这学生以前从没看过这种深度的书,而且很多字都不认识,经常急得满头大汗。有一次,他难为情地跑过来问张老师:“老师,我看不太懂,怎么办?”

于是,张老师就给他订个本子,封面写上“《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簿”,再署上他的名,写上日期并以七分建议、三分要求的口气对他说:“以后你在看书的同时,一定要每天查几个生字,抄几段好句子,这样你看书就不会这么吃力了。”

孩子点点头,低头想了片刻,突然说了一句令张老师诧异的话:“老师,我想把这本书抄下来!”张老师见他态度这么坚决,当然很高兴地答应下来。

接下来,孩子认认真真地按照张老师的要求去做,学习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又到了周末,孩子的妈妈来接他回家。那时候已经六点半了,张老师家的门铃响起,正在“埋头工作”的孩子头也不抬地说:“可别是我妈呀!”

当他的妈妈进来之后,他“哎呀”了几声,不情愿地罢了手。他竟然连写两个半小时,中间只活动了一下脖子和眼睛。孩子的母亲很欣慰,在旁边一个劲地劝他注意休息。

开学后不久,孩子的母亲专程赶来感谢张老师,她兴奋地说:“孩子进步很快,尤其是语文,有兴趣了,爱学了,有一次考试还考了全班第三名呢!”

点评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父母师长要避免急躁情绪,不能强迫孩子学习。应该正确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欲,充满热情地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因为自制力差,往往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父母去惩罚他们恐怕不是明智之举。事实上,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奖励往往比惩罚更有效。惩罚只能让孩子知道做哪些事是错误的,而奖励不仅可以让孩子知道做哪些事是错误的,而且还可以让其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尽量少地惩罚和尽量多地奖励会让孩子受益无穷。

这是发生在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一天,孩子放学后,在客厅里玩篮球。忽然,篮球飞向了书架上的一个花瓶,“咚”的一声,花瓶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块。这不是摆设品,而是祖上传下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胶水粘起来,胆战心惊地放回原位。

当天晚上,母亲发现花瓶有些“变化”。吃晚餐时,她问孩子:“是不是你打破了花瓶?”

孩子灵机一动,说:“一只野猫从窗外跳进来,怎么也赶不走,它在客厅里上蹿下跳,最后碰倒了架子上的花瓶。”

母亲很清楚孩子在撒谎,因为每天上班前,她都把窗户一扇扇关好,下班回来再打开。

母亲不动声色地说:“是我疏忽了,没有关好窗户。”

就寝前,孩子在床上发现一张便条,是母亲让他马上到书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门进来,母亲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盒子,把其中一块巧克力递给孩子:“这块巧克力奖给你,因为你运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会开窗户的猫,以后,你一定可以写出好看的侦探小说。”

接着,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块巧克力:“这块巧克力奖给你。因为你有杰出的修复能力,虽然用的是胶水,但是,裂纹黏合得几乎完美无缺。不过,这是修复纸质物品的胶水,修复花瓶不仅需要黏结力更强的胶水,而且需要更高的专业技术。明天,我们把花瓶拿到艺术家那里,看看他们是怎样使一件工艺品完好如初的。”

母亲又拿起第三块巧克力,说:“最后一块巧克力,代表我对你深深的歉意,作为母亲,我不应该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里有一个热衷体育的男孩子。希望你没有被砸到或者吓到。”

“妈妈,我……”以后,孩子再也没有撒过谎,每当他想撒谎时,三块巧克力就会浮现在眼前。很多年过去了,长大后的男孩成为一名出色的侦探小说家。

可见,奖励的力量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然而不幸的是,很多父母本能地不愿使用奖励的方法,可能他们把奖励看成了“溺爱”或者“贿赂”什么的。这跟我们的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东方人号称情感含蓄,称赞是不肯轻易出口的,怕表扬了会让孩子骄傲。这样做非常遗憾,最成功的教育手段之一因为一种观念上的误解而被我们大大忽视了。

奖励无所不在,马戏团的动物就是被强化训练出来的。现在,人们通过巧妙运用奖励的方法,甚至教会动物去完成实际上应该由人类完成的高级技艺。在美国,一只鸽子学会了检查流水线上移动的半导体零件。它能仔细检查每一个经过眼前的零件,把有缺损的零件从传送带上衔出,为此这只鸽子能够得到一小把麦子作为奖赏。这些成本低廉的麦子,就能保证这只勤劳的鸽子整天端坐车间,全神贯注地工作。

同样的道理,奖励的教育方式用在孩子身上,其效果也是非常神奇的。

想象一下,某一天,当爸爸下班回家,孩子帮爸爸把拖鞋拿过来时,爸爸高兴地说:“哇!今天宝宝这么乖呀,把爸爸的拖鞋都拿好了。谢谢!”爸爸于是亲了亲他。第二天,当爸爸回家时,孩子又帮他把拖鞋拿过来了。孩子偶尔拿拖鞋的行为,因为爸爸的称赞而被强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最好不要吝啬自己的称赞和奖励。当孩子自动做了某件事情,比如洗盘子、倒垃圾,请给他们恰当的称赞,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这些鼓励对巩固孩子良好的行为非常有效。奖励就是那么神奇,远比惩罚和威胁更为有效。

点评

我们整个社会都是建立在某种奖励强化的体系上。作为成年人,我们每天工作,在周末或者月末,获得工资报酬;勋章颁给勇敢的士兵;纪念奖杯给成功的人士。回报使负责任的努力变得值得,这就是成人世界运转的方式。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这种奖励强化的体系同样适用,而且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随心所欲的奖励不会令你达到目的,很有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要让奖励式的方法取得全部效果,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能不分轻重地一味奖励,那样就真成溺爱了。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有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就常常与父母产生隔阂。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感到很难跟十几岁的孩子沟通。其实,作为父母,与孩子沟通同样也需要技巧。

1.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

要做到良好的沟通,就必须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从孩子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地让孩子明白父母始终是关心和接纳他们的。

(2)除了学业成绩外,每个孩子还可以在许多方面发挥潜能和拓宽发展的领域。

(3)由于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因此,不要执拗于一种答案而与孩子发生冲突。

(4)父母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情商、智商,自我开发各种潜能。放下面子,去倾听各方面的教育经验。

(5)多采用游戏、音乐、活动的方式培养亲子关系。

此外,父母要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双方还要相互信任。为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切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等等。

2.多听听孩子的想法

父母要设法让孩子觉得阐述自己的想法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让家里时时刻刻都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就会来找父母商谈。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如利用共聚晚餐的机会,留心听孩子说话,让孩子觉得自己受重视。

3.要学会平等交谈

父母不要老是板着面孔教训孩子,要学会尊重他们。事实证明,用平等交谈的方式跟青春期的子女沟通,往往能引起热烈回应。美国《用心去教养子女》一书作者罗恩·塔菲尔提出“平行交谈”,其意思是父母与子女一面一起做些普通活动,一面交谈,重点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上,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对方。这种非面对面的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父母与孩子的谈话,最好是多谈一些如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在交谈中,还要注意从事情到关系、从事情到感情、从一般到特殊等原则,从而使孩子与父母之间无话不谈。

4.尊重孩子的选择

由于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是好意见,青少年大都也不喜欢听。因此,父母应做孩子的顾问、盟友,而不要做经理人。顾问只细心聆听,协助抉择,而不插手干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艾利斯说:“父母应该协助子女仔细检讨整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到叫人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法。”

5.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

“青少年需要感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受父母控制,”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父母尤其不可擅入他们的房间。”《跟孩子说话的技巧》一书的作者艾德莉·费巴说:“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尽管孩子想避开父母,却不希望父母也那样待他们。”

有的父母整天围着孩子问东问西,却很难使孩子讲心里话。这是因为,青少年通常不会把很多有关自己的事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你应该给孩子留有自己的空间,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秘密花园”。

6.借助小纸条和孩子沟通

有些专家建议,父母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说出或不中听的话写下来。家庭关系顾问迈克尔·波普金说:“一般人都认为白纸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把话写下来,话的分量也会增加。”

点评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一个不断协商、不断沟通的过程,而不是单方面的说教。这就要求父母重新界定与孩子间的关系,尊重孩子,与在孩子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沟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很多父母最习惯和孩子说的话就是:今天你学什么了?你怎么就学不会呢?你瞧某某某多好!你看看你呀!诸如此类的话语,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对父母的这些话,就不容易接受了,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则会让孩子变得畏缩胆怯。作为父母,首先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也看到自身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

下面这位母亲和儿子的故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儿子幼年时,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母亲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伤心归伤心,聪明的母亲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母亲喂。

转眼间,儿子上小学了。还是在家长会上,老师对母亲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母亲再次流下了伤心的泪水。然而,等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细心些,就能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母亲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儿子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很快,孩子就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同类推荐
  • 工作有方法:年轻人要掌握的101个业绩倍增法则

    工作有方法:年轻人要掌握的101个业绩倍增法则

    本书《工作有方法——年轻人要掌握的101个业绩倍增法则》,从计划、执行、时间、整理和简化、人际关系、心理建设、听、说、读、写、衣、食与行等角度,为你列出了最终的参考方向与解决方案。
  • 善行决定做人

    善行决定做人

    本书以犀利而又睿智的笔调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目标、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服从、生活的激情、生命的力量、良心的自由、信仰的伟大等人生的真谛,把上苍赋予我们的脆弱的自然生命塑造并升华成为具有高贵品格和坚强意志的精神生命。
  • 心理健康自护手册

    心理健康自护手册

    《青少年安全健康自我保护丛书:心理健康自护手册》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科学的知识、理念和方法,给予我们的学生贴近生活和学习的支持和引导,从而正确认识“心理健康”,进而学会“心理自护”,快乐生活、高效学习、健康成长。所以,我们从观念入手,使学生能够对心理健康形成正确的认识,针对青少年时期突出的心理表现和问题,从人际交往、学习、性的成熟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解读,并就中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障碍谈到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 与鲨鱼共游:不被吃掉的职场生存法则

    与鲨鱼共游:不被吃掉的职场生存法则

    跳槽不谨慎,小心千古恨。职场不规划,未来真可怕。我们工作中的上司或者BOSS,就像身强力壮的鲨鱼。我们如何才能周旋于他们之间获得高薪或晋升呢?本书提供给每个职场中人拍手叫绝的现实宝典,让人们学习如何处理当今职场生涯中的上下级关系、如何获得高薪或晋升等一系列常见的问题,并通过问题展开论述,以大量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讲道理。相信读完它之后,“与鲨鱼共游”不再是梦想。
  • 心灵伴侣(智慧之旅NO.3)

    心灵伴侣(智慧之旅NO.3)

    我们的心灵需要有一个家园,这个家园可以安顿我们的灵魂。它不是豪华的高楼大厦,也许只是一片幽静的空地。总会有一些故事,自己的、别人的、甜美的、苦涩的,还会有一点点感悟、一点点思索。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每个读者心灵的伴侣,相信它会是呵护每个读者的心灵读本。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打开心灵的窗户,倾听心灵的低语,才能使我们原本平实的生活富有情趣。珍视我们的心灵,守护我们的心灵,与心灵为伴,才能使我们拥有别样的人生,不再成为孤独的旅人。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铠甲世界

    铠甲世界

    末日袭来的二百年后,一位身着逆天铠甲手持破木头斧子的少年,闯出属于人类的星辰大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时光里虚惊一场

    时光里虚惊一场

    眉目如画的青春里,我们都需要一场刻骨铭心的波澜。
  • 校园之华夏兵王

    校园之华夏兵王

    陆战,华夏最强兵王。自从“百狼”解散之后,他独自一人进了校园,说是找回自己曾经没有的感觉…
  • 陌零浅夏:千金进学园

    陌零浅夏:千金进学园

    我,莫家的千金,凭什么要到一个普通高中上学?叱咤风云,勇斗傲娇千金女,那是分分钟的事!顺便泡个男神什么的,好像也不错?
  • 重生之逆袭学霸

    重生之逆袭学霸

    当一个最具影响力的金牌教育家,留洋归来的天才女博士,穿越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初三女生身上;当重获新生的她从原本的丑女学渣逆袭成神级学霸;当心如止水的她被学生时代懵懂的情感打动;苏瑜将会如何成功蜕变,逆袭学霸?
  • 叶天统三国

    叶天统三国

    叶天生活在现代,病死后,魂魄上身在曹植身上,主人公有二个名字,第一个叫叶天,第二个叫曹植,字子键引发一系列故事,书友群195604316
  • 海贼王之撒豆成1

    海贼王之撒豆成1

    自己找船员,自己拉队伍,自己当海贼王。设定和人物主要用原著的,但最核心的几个人物和果实是自创的。本书结构和原著相同,除了男主,每一卷还有“本卷主角。”男主养了很多豌豆,这些豌豆源自一株吃了“动物系·人人果实·士兵形态”的食蚁豌豆。
  • 异界天灵大陆

    异界天灵大陆

    龙凯第6本小说,是一个分歧点,龙凯有四个分歧作品,一个异界天灵大陆,一个泰拉瑞亚之四神守护者,一个守望先锋之生存大逃杀,一个我的世界之生活大冒险,一个我是海贼王,如果收不到就是因为龙凯没有发表,可以看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