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34800000049

第49章 清明时节喊除妖!老帅午夜缚四凶(16)

当广场上人们正在为诗歌内容而感动的时候,有一位不知名的年纪约30岁左右的工人民兵,挤到了戴眼镜青年的身边说:“我是工人民兵”,然后他指着东南角的小楼说:“那是联合指挥部,花圈和人他们都知道。”

说完他又挤到人群中去了。

戴眼镜的青年听他说完,就拿起半导体话筒开始讲起来:

“大家看那座小楼,那是联合指挥部,昨天夜里收花圈、抓人都是他们指挥的,现在我们去同他们交涉,要回花圈和人!”

说完,他和旁边几个青年一起走下了台阶,群众也都纷纷从台阶上涌下来。在台阶下,他们十人一排,唱起了《国际歌》,人们手挽着手,横穿天安门广场,向小灰楼的方向走去。

小灰楼是一座用灰砖砌起来的三层尖顶建筑,坐落于天安门广场的东南角。由于窗户和门都是用大红色油漆的,远远看去,整幢楼都显得发红,因此,也有人把它称作红小楼。

清明节前,它是天安门广场上警卫部队的营房。

两天前,这里被临时改成由部队、警察、民兵组成的“联合指挥部”。

小楼的东侧是历史博物馆,用砖墙相连,西侧是邮局。后面有一个小院,前边,有一块不大的空地,空地的西边,栽着几棵大柳树,东边是一排整齐的松树。在中间的空地上,停放着两辆“上海”牌小轿车,一辆浅灰色,一辆淡绿色。

靠历史博物馆那边,还停放了两辆吉普车,一辆是北京二一二,一辆是天津吉普车。当群众冲到小楼前的时候,沿着小楼的墙边,已经人挨人地站满了两排工人民兵和一排解放军战士。

为了防备群众冲进指挥部,“联合指挥部”调来了一个营的卫戍部队,又由公安局、民兵指挥部调来民兵200人,在小楼前建起了警戒线。

广场上的群众来到小楼前后,又喊起了口号声:

“还我花圈!”

“还我战友!”

这时,有人带头喊出了一句新的口号:“给人民以悼念周总理的权利!”

这是争取人民应有权利的呼声。它立刻和前面的口号联到了一起,成为人们斗争的重要内容。

然而,小楼里没有任何动静,像死一般地沉寂,没有人作任何的回答。

见到这种情况,有的群众爬到了树上,有的人爬到了汽车上观看。

站在前排的群众就对工人民兵和警卫战士说:“把你们的领导叫出来。”

但是,他们却回答说:“这里没有什么领导,也没有花圈。”

群众一听,又气愤了,很多人大声喊叫起来:“冲进去!冲进去!”

队伍一下乱了,人们开始向里挤,一些人一边挤还一边对工人民兵说:“你们也都是工人,我们是来找你们头头的,没你们的事,快走吧!”

当时奉命带领200名工人民兵前来值勤的,是宣武分局治安科的科长和宣武区武装部的一个副政委。

他们不愿意站到与人民对立的立场上,立即下令把全部民兵撤走。

这样,堵在门口的就剩战士了。

门很小,只能容纳两个人并排通过,几十个战士死死地挤在门口,群众并不是那么容易把他们挤开的。

过了一会,有人便开始宣读告士兵书了:

“你们的衣服是人民做的,你们的粮食是农民生产的,你们的枪是工人制造的,你们应该和人民站在一起。”

一个留着小平头的青年这时也用喇叭向大家说:

“大家不要挤,我们是经过革命锻炼的人民,是有组织纪律性的,现在宣布无产阶级纪律:第一,不许打人;第二,不许破坏公物;第三,要防止阶级敌人破坏和捣乱。”

接着,他又说:“我们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不是闹事来了,我们是要花圈、要战友、要悼念周总理的权利来了。”

他的话立刻得到了群众的响应,人们不再乱了。有人带头喊起了口号,唱起了《国际歌》。

这时,有人建议派代表进楼去谈判。

这一提议马上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同意。

在选代表时,很多人都挤过来,自告奋勇地说:“我去!我当代表。”

最后,确定四个人当代表进楼谈判,同时又选了一个人当联络员,隔几分钟出来一次,向群众报告谈判情况。最后又限定了时间为十分钟。如果他们没出来,那就是被抓了,由“小平头”和戴眼镜的青年组织群众冲进去营救。

做好安排后,代表们就走到了部队的前面向堵门的战士交涉说:

“让我们的代表进去和你们的领导谈判。”

可是奉命堵门的战士不敢答应。

“小平头”看到往里硬挤很困难,就对大家说:“咱们大家喊一二三,把他们往外拉!”

果然,没过一会儿就拉出来三四个战士。

门口松动了,一扇玻璃门也被挤掉了。

有些群众挤上了门前的小台阶,跟着群众冲进了一楼。

但是,通往二楼的楼梯口又被战士挤住了,代表们上不去。

这时,群众中有人说:“干脆把代表们抬起来,从他们头顶上过去。”

群众按着这个办法,把代表们一个个都抬了起来举到了战士们的头上。

一个代表就向一个战士说:“你们的领导呢?”

正在这时,走出来一个40多岁模样的军人。他的左臂佩戴着一个值勤的红袖章,自称是连长,是这儿的领导,让代表们有什么话和他说。

当代表们向他提出归还花圈和放回被抓去的人以后,他回答说:“我这里没有什么花圈,也没有抓人。”

代表们又问他,昨天晚上收花圈和抓人的情况他知道不知道。他回答:“不知道。”代表们又让他上二楼的凉台上去回答群众的问题,他却说:“凉台上的门是锁着的,开不开。”

代表们说:“人民聚集在这里,是因为有人破坏悼念周总理的活动,决不是无事生非,是没有办法被逼到了这种地步。”

这个人听了这些话,并不正面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只是一个劲地重复说:“我们也不了解情况。”

这时,站在这个军人旁边的一个穿便衣的人说:“你们是代表,希望你们把群众劝回去,这样国际影响不好。”

代表们听了这话以后,当场进行反驳他说:

“你不能把责任推到群众身上,就是有影响也不是群众造成的。”

说完又提出了三条要求:“一、归还全部花圈;二、释放所有因保护花圈、送花圈而被捕的群众;三、严惩昨晚毁坏花圈、抓走群众的策划者,并且要保障人民悼念周总理的权利。”

这个军人听了之后,声称,他做不了主,要向上级汇报。

实际上,这时联合指挥部的几个头头正在三楼上,对于二楼的情况,他们知道得清清楚楚。群众代表一进楼的时候,他们之间就商量过和代表谈不谈,首都民兵指挥部的一个头头说:“谈什么呀,我们代表谁呀。”于是就打电话请示,回答说:“不能和他们谈判,一谈,就等于承认他们是合法的了。”所以,这伙人躲在三楼上,根本不和代表见面。

就在谈判代表进楼后不久,历史博物馆跑出了100多名战士,由一个40多岁的军官领队,直往人群冲来。

他们要干什么,人们一看就知道。最先发现他们的是当时爬在树上的一个工人,他立刻向“小平头”喊道:“解放军冲过来了。”

“小平头”立刻拿起喇叭喊起来:“后面的群众把他们堵回去!”

几个正站在吉普车上的青年马上跳下来挡住他们的去路。

一个青年领头振臂高呼:

“解放军和人民心连心!”

“我们永远怀念周总理!”

领头的军官立即停住了脚步,接着,四人一排的队伍都整齐地停了下来。有的战士憨厚的脸上露出同情而又为难的表情,有的眼眶里闪着晶莹的泪花。

他们不愿意镇压人民,结果都退回去了。

正在这时,树上的“观察哨”又喊了起来:

“那边警察又来了!”

只见200多名警察排成两列,突然从南面邮局那边拐了出来,一路横冲直撞。

正在台阶上的“小平头”,立刻拿起话筒说:“同志们,大家把警察挡回去!”

人们立刻行动起来。在群众的斗争下,警察很快也退走了。

十分钟已经过去了。“小平头”没有戴表,很多戴表的群众在广场发生那么多事情的时候,也是顾不上看表了。反正,人们觉得代表们进楼谈判的时间快要到了,于是有人把时间长度随便定在一个点上,并且告诉“小平头”:“还有两分钟!”

“小平头”拿起喇叭向群众喊道:“还有两分钟……还有一分钟,冲啊!”

“小平头”带头向前冲去,后边的群众也一下子涌进了小楼的前厅。恰恰在这个时候,四名代表从楼上下来。

谈判的结果自然使群众失望,但这也是很多群众预料中的。

首先这根本不是什么谈判,而那位军人的最后几句话对于问题的解决是毫无补益的,只能使群众更加愤怒。

一个代表在离开小楼的时候,对那个军人说:“我们只有把实际情况告诉群众,群众要怎么办,那就只能怎么办!”

他说的这句话并不是威胁,只不过是说实在话而已,算是一个坦率的忠告。因为稍微知道一点当时群众情绪的人,都会这样认为的。

但即使这样,那个军人的回答仍然是一副毫无表情的脸和一张紧闭的嘴唇。

群众知道了这些情况后,又一次被激怒了。

人们觉得是自己的感情受到了无法容忍的愚弄,觉得跟这些奉命来的解放军对话解决不了问题。很多群众又呼拉一下冲进了小楼,自己去找花圈。在小楼东边的仓库里,群众找到了六七个花圈,接着,又有人从小楼的院里找到了七八个花圈。

尽管这些花圈只不过是被“四人帮”收走的千千万万个花圈中极少的一部分,但是此时,它们在小楼里被群众找到,这就是群众斗争的一个巨大的胜利。

“四人帮”的阴谋和破坏

从4月初开始,“四人帮”一伙对人民群众在天安门纪念碑前纪念周总理的活动,恨得要死,怕得要命。

那几天,王洪文多次深更半夜从人民大会堂坐着小车到广场窥测动静。

4月4日下午,他又突然窜到人民大会堂,爬上平台,睁大那双恶狼般的眼睛,窥视天安门广场。

当天晚上,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又一起来到大会堂,策划收花圈。

那天,江青的情绪特别烦躁,她板着铁青的面孔把北京市负责公安工作的头头狠狠地训斥了一通:

“北京发生了这么重大的反革命事件,你们就不管,也管不了,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在天安门广场闹事的人,该抓的抓,该判的判!”

王洪文马上附和说:

“对首犯要判重刑。”

说着,他转身对身边的服务员说:“人家打上门来了,你们怕不怕,我告诉你们,没关系,中央会采取措施的。”

他那几天像得了恐惧症一样,一会问这个“你怕不怕?”一会又问那个“你怕不怕?”在人民大会堂工作的服务员心里想:我们没有做亏心事,心里没有鬼,有什么可怕的?搞阴谋诡计的人才心神不定呢!

这天深夜,王洪文又坐着小汽车,到广场兜了几圈,然后偷偷溜进了历史博物馆西南角上联合指挥部的小灰楼,他亲自坐镇,调集了200多辆大卡车和好几千民兵、警察,残酷地殴打并无理拘捕守护花圈的群众,一夜之间,把广大人民群众精心制作的成千上万个花圈洗劫一空。

4月5日清早,人们发现纪念碑前的花圈横遭洗劫,再也按不住心中的怒火了。

这时,一个家伙又故意寻衅,公开跳出来攻击周总理,于是,人们抓住他的衣领,要揍这个家伙,一直追到大会堂的东门台阶上。愤怒的群众就在大会堂前高呼:“誓死捍卫周总理!”“还我花圈!”“还我战友!”

当时,大会堂前,人山人海,叹声加雪,悲歌震天。

不出所料,“四人帮”一伙下令把大会堂的四门紧闭,还准备了大量捆绑、殴打群众的绳索和棍棒,运来了大批武器弹药,调集了成千战士,埋伏在大会堂里,随时准备对手无寸铁的群众,进行血腥镇压。

4月5日下午三点半左右,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再次窜到人民大会堂东面对天安门广场的一个厅室。

这四人个家伙一个个脸色阴森。

姚文元那几天没有睡个安稳觉,脸浮肿着,眼里充满血丝,胡子拉茬。

说来也巧,聚集在联合指挥部小灰楼和历史博物馆前的群众,好像知道“四人帮”就在对面的大会堂窥视似的,偏偏要在他们面前示威。

“四人帮”刚到大会堂不久,愤怒的群众接二连三地把汽车点着了。顿时,广场东南角浓烟滚滚,烈火熊熊。

姚文元露出门牙,连声狂叫:“活生生的阶级斗争呵,活生生的阶级斗争!”

张春桥提高嗓门说道:“这是匈牙利事件的再现!这是在中国发生的匈牙利事件!对付这些闹事的暴徒,在广场不能轻易开枪,可以用水龙头冲他们嘛!”

江青接着说:“也可以用大棒子打嘛!”“四人帮”的一个同伙也凶狠地说:“我手里有枪,枪上有刺刀,刺刀是不吃素的!”

有人指着一辆已点燃的汽车说:“看,又点着了一辆。”

王洪文心烦意乱地说:“怕什么呀,这样可以变成好事嘛!”

江青则歇斯底里地说:“你们赶快分头布置,要立即采取行动。”

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在窗前,拿着望远镜向广场又看了一会儿。

当王洪文发现广场上停了不少挂着部队车牌的北京吉普车,立即指使人说:“都是哪些部队的车?快给我下去把车牌子记下来,以后好查!”

下午4点左右,他们开始分头布置行动。王洪文负责指挥行动部队、警察和民兵;姚文元负责那篇广播讲话稿和播放录音;张春桥是总指挥。

约莫5点半钟,联合指挥部的小灰楼起火了。此时,镇压群众的队伍还没有调集到,广播讲话也还没有播放,急得这几个家伙像热锅上的蚂蚁。

张春桥低着头,背着手,边走边念叨:“这样怎么行!要是打起仗来,怎么办?”

王洪文和姚文元一遍又一遍地抓起电话紧催:“快调集队伍。”

“快播放讲话。”

6点半钟左右,那篇广播讲话才开始播放。开始他们打算用天安门城楼下的播音室,怕被广场的群众发现,给砸了,临时又改用安装在大会堂的广播设备。

三个多小时后,镇压群众的队伍开始在广场上蠕动着。当拿着木棍、铁棒的队伍把整个广场都包围了之后,张春桥如释重负地说:“好了,没有事了,我们可以放心地走了。”

姚文元仍有些不放心,他从二楼的一个厅跑到一楼东门,隔着大玻璃看外边的动静。

看了一会儿后,又壮了壮胆子,对他的警卫员和秘书说:

“走,咱们勇敢一点,到大门外头去看看。”

在身边的工作人员以为他要到广场上去看看呢,谁知他刚迈出大门两步,就不敢再往前走了。

9点钟,一场惨无人道的血腥镇压开始了。

打手们手拿大棒、铁棍,凶恶地殴打手无寸铁的群众。顿时,广场的斥责声、惨叫声、怒吼声响成一片。

夜深了,四周静静的,只有瑟瑟的风声,像是人们在悲愤地哭泣。

4月7日一大早,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就来到了人民大会堂。他们打电话给在《人民日报》的那个心腹,要他带几个人到大会堂来炮制那篇臭名昭著的《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政治事件》的报道。

姚文元同他们一见面,就眉飞色舞地对那个像大虾似地躬着腰的心腹说:“大好事,大好事,你们把反映天安门事件的几期情况,编成一篇公开报道。”

他还特意把这伙黑笔杆带到一个大厅里,和王洪文、张春桥、江青见面,为他们邀功请赏。

姚文元说:“他们就是搞天安门情况的!”

江青快步迎上去,怪声怪气地说:“啊!我们的‘土记者’,我们的英雄来了,欢迎呐!欢迎!我们胜利了,祝贺你们!”

她煞有介事地对在场的人说:“你们不晓得吧?好多情况都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搞到的呀!”回头又问那几个人:“你们挨打了没有呀?”

王洪文说:“你们有功劳呀!”他还大声嚷道:“咱们要庆功,要喝庆功酒!”

他吩咐服务员赶快准备上好酒菜、新鲜水果。

江青一连声叫嚷:“今天是庆功酒,每个人都要喝,我们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要给他们酒喝!”

酒足饭饱之后,王、张、江、姚就一起炮制这篇欺世盗名的假报道。他们和心腹等人围在两张拼起来的大桌子旁,时而七嘴八舌地吵吵嚷嚷,时而交头接耳,远远看去,就像一堆苍蝇挤在粪堆上叫嗡。

张春桥在说到邓小平同志时,一口一个邓纳吉;说到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时,一口一个反革命、暴徒。

从上午10点开始到晚上7点多钟,一篇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黑文终于炮制出来了。

江青得意洋洋地来到大厅,高声对在场的工作人员说:

“今天晚上有好消息,你们都等着听广播吧!”

流血的广场

“联合指挥部”的头头们逃出小灰楼后,来到了卫戍区办公楼的会议室。

下午5点半钟,北京卫戍区的一个会议室里正在开会。

他们一进入会议室,就有人给他们端来茶水,以示慰问,有一个头头哭着向在座的人说:

“我没有完成首长们交给的任务。”

接着,他在一片安慰声中汇报了情况。

然后,商讨了具体镇压群众运动的决定,部署晚上进行“反击”。

一个与会者说:“民兵在中山公园成立一个新的指挥点。”

他还对这次现场指挥由什么人挂帅,什么人参加,都一一作了具体的指示。

另一个与会者说:“民兵、公安、部队都带上木棒。”

广播稿也起草出来了,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被找来录了音。

一切都进行得如此迅速。从开会、汇报情况、部署反击、起草讲话稿、以至录音,在一小时之内,全部结束了。

下午6点25分,广场上开始广播那个讲话了。整个广场上的喇叭全部打开,音量放到了最高度,使人站在喇叭下都觉得震耳朵:

“同志们!近几天来,正当我们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重要指示,反击右倾翻案风,抓革命、促生产之际,极少数别有用心的坏人利用清明节,蓄意制造政治事件,把矛头直接指向毛主席,指向党中央,妄图扭转批判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的修正主义路线,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大方向。我们要认清这一政治事件的反动性,戳穿他们的阴谋诡计,提高革命警惕,不要上当。”

“今天,在天安门广场有坏人进行破坏捣乱,进行反革命破坏活动,革命群众立即离开广场,不要受他们的蒙蔽。”

这篇讲话录音,一遍又一遍地在广场上反复播送着。

这是在向纪念周总理的人们发出最后通牒。

6点多钟,正是下班时间。很多人路过天安门时,自动来到广场。

同类推荐
  • 我也侃侃苏东坡

    我也侃侃苏东坡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传记作品《我也侃侃苏东坡》,带给你不一样的东坡感受……
  • 天生废才周不疑

    天生废才周不疑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英雄就一定高高在上、主宰一切吗?凡人就一定要在下面仰视吗?废才就一定会一事无成吗?无人喝彩就可以轻易放弃吗?不是不想指点江山,不是不想激扬文字,不是不想美人在怀,但谁予他豪气干云?谁予他满腹智计?谁予他风流倜傥?他自以为知晓历史的轨迹,了解名士的生平,却不料到身入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一个混得惨至欲死的废才通过卍星实验穿越时空,没回到他最向往的北宋,而是降临在汉末乱世。天才周不疑被刺杀,废才周不疑得新生。背负天才之名的废才在奸雄曹操的眼皮底下小心翼翼、诚惶诚恐,最终趁“火烧赤壁”之际脱离曹营。一向作为偏远荒芜之地的荆南四郡在此时成了香饽饽,周不疑与诸葛亮都想把它作为根据之地;周瑜想攻下江陵之后锦上添花;曹操也不放弃,布下了最后一手棋。荆南烽火骤起,究竟花落谁家?请君试读拙作的第二卷『立足武陵』。
  • 太平天梦

    太平天梦

    失败的实验,让我回到了历史上的太平天国,混乱的年代,残破的江山,染血的屠刀,飘舞的洋旗,东南半壁无主,公岂无意乎?虽然我没有地位,但依然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世界,为梦想奋斗,我的梦,一个太平天梦,始于那个炮声不绝的1857!
  • 紫玉鼎天

    紫玉鼎天

    天下乱,则入世安民;天下治,则出世修身。这是一位绝世名将的心声理想!然朝局骤变,身世忽又扑朔迷离......紫玉城中皇权路,三代帝君五王殇!扶大厦将倾,苏天下苍生的重任又该托付谁手?
  • 老佛爷不高兴

    老佛爷不高兴

    慈禧作为一个女人,早年丧夫中年丧子,晚年又觉得遭自己的儿皇帝背叛,她有苦恼与无奈。而作为晚清这艘破船的老船长,她时常困惑和迷茫,因为她的身后还有一群饱读“之乎者也”、总是把祖制和“爱国”挂在嘴边的保守派和清议派,一群满洲王公贵族和地方大员等既得利益集团,一群偏激而不顾现实的“热血青年”,更有西方的列强的船坚炮利和先进的政治制度……她虽试图励精图治、大胆改革,以使大清这艘破船驶向风平浪静的港湾,但她毕竟是个眼光有限又极其贪权的女人,人性的弱点在她身上被一一放大,最终功败垂成。不过,既然她一心要当晚清这艘破船的老船长,那么就得为晚清这段屈辱史和变革史,背上千古骂名……
热门推荐
  • 泣血天殇

    泣血天殇

    一曲传奇悲歌,谱写大陆繁华背后的艰辛,一代大帝序写那代人独有的悲壮......
  • 林和森

    林和森

    某天回家,林薇回家被私生饭跟踪,一个男人的出现让林芋陷入了两边抉择一边是安安稳稳的娱乐事业一边是幸福的恋爱“林老师,请问在事业与爱情中,您觉得哪个更重要?”“在事业中创造爱情,在爱情中发展事业,这并不是一件难题”
  • 鸿蒙金榜

    鸿蒙金榜

    少年司徒羽凡,向往成为绝世强者,却无法修炼。一场神秘刺杀,大难不死,体内多了三颗神奇的珠子,从此命运被改变了。意识空间、能量珠,让他拥有了成为绝代强者的条件,从此一飞冲天,搅得东土神州天翻地覆,更是与杨逸、沐银雪、玉珑三人一起,肩负起拨乱反正的重任……
  • 对你余生不负

    对你余生不负

    第一次见面:徐琛的眼里全是温柔。再一次见面:叶婧的眼里全是仇恨。当徐琛把利刃插进叶婧的胸膛,她笑了,像是解脱了一样。她用尽最后的力气看着徐琛:我不欠你了,我们扯平了。可叶婧不知道,徐琛一直喜欢的人,从年少一直到现在的欢喜都是同一个人。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 萃善录

    萃善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幽凌天

    九幽凌天

    饮过孟婆汤,笑过三生石,天地之大,再也不见容身,再如何悲伤,也只能前行。终有一天破这九重天,自傲笑九幽,天缘地缘,情注定生死
  • 幼仪杂箴

    幼仪杂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重生东瀛证真君

    重生东瀛证真君

    这是一个重生在异世界东瀛,有着鬼神,妖怪,少女,类似于物语的故事。备注:可能有大量日常,请谨慎食用。
  • 云荒凉:花魁

    云荒凉:花魁

    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繁华之下满目苍茫若早知一生悲剧又何苦泥潭挣扎她是柳寻鸳她是柳云荒一生寻觅一世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