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54100000010

第10章 年年压金线 刺绣南窗下——小港昔日绣花女的故事

记者 顾圆圆 通讯员 张国坚 郏未甲

宁波刺绣,历史悠久,是本地的传统工艺品。长期以来,宁波民间有“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传统,明清两代出现了不少民间刺绣艺人,绣品销路也日益增大。

据史料记载,在1932年,宁波刺绣品销售15000多件,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地,与苏绣、湘绣、蜀绣竞相争辉,各具特色。当地艺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吸收国外绣花针法和样品,使宁波绣衣别开生面,绚丽多彩,美不胜收,被称为“外国绷”。

这些宁波刺绣都是绣女们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绣女们大多十五六岁开始学习刺绣,挣钱补贴家用,在花绷子旁度过几十年的岁月,做出了各种精美的绣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几乎家家的姑娘都会绣花,有的一家子母女和外婆都是绣花女。

随着时代的变迁,电脑绣花一统天下,手工刺绣越来越难见到了,绣花女更是越来越少了……

当年最多的时候有几千人在下邵绣花厂拿活做

小港街道下邵片区,以前叫下邵公社,后来又叫下邵乡,人口有一万多,靠近鄞州区五乡,是北仑发展工艺绣品工业较早的地区之一。上世纪60年代中期便有了绣花社,后相继扩大为绣花厂和绣服加工厂。下邵绣花厂的原址就在今天的姚墅村岙口,厂长是丁赛勇。当年这个有十余间平房、十几个女性管理人员的绣花厂,是周围十几个大队唯一的绣花加工收发点,接的都是宁波绣品厂、绣服厂的绣品,最多的时候附近有几千人在这里拿花做。绣花女年龄从十几岁到六七十岁之间。

今年70岁的丁美琪是当年绣花厂的负责人之一,也是一名优秀的验花师傅。她告诉记者,她是十几岁的时候跟着师傅学习绣花的。那个时候工厂少,女孩子小学或者初中毕业后没有别的出路,只能靠绣花来挣点钱。绣花工作没有时间限制,勤奋一点挣得比在工厂做工要来得多。几乎家家的女孩子都会绣花,不光是在下邵,很多地方都是一样的。女孩子一毕业便请绣花师傅来教绣花,有的是跟着自己的妈妈、姐姐学,学个把月。厂里的验花师傅看到作品觉得满意后,会说“你可以上绷了”,不满意就得一直学下去。可以“上绷”说明你可以接活挣钱了,很多女孩子听到这句话会高兴好几天。

“绣花的手艺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40多岁的妇女大多以前上过绷绣过花,40岁以下的会绣的人就不多了。”丁美琪说。

据了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或因为有了另外的谋生方法,或因为年纪大了眼睛吃不消等,绣花的人开始减少,到现在还在靠手工刺绣挣钱的则更少了。

现在还在绣花的人不多了,按她们的话说,挣点小钱的同时也解解心焦

当记者找到陈锦芳的时候,真是喜出望外,原来现在真的还有人在绣花啊!用80后、90后的语言,那简直是“古墓派”了。陈锦芳今年62岁,住在小港江桥头村。这个村子曾经也是下邵公社下的一个大队。

陈锦芳现在做的是加工收发,行内叫“发花”,就是把绣品从宁波绣品厂拿来,然后发给下面的人,在规定时间内收回来交上去,一般挣10%左右的利润。以前陈锦芳是跟着姐姐一起发,1985年时她就独立出来了。

陈锦芳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绣花还是很盛行的,附近像她这样的加工收发点有好几家,自己家里绣花女也是络绎不绝。如今就剩下她一家了,来拿花的人也越来越少,大多是外地人,只有十几个人零零散散来她这里拿点活。来不及的时候,她自己也得加班加点绣花。自15岁学习绣花以来,陈锦芳的生活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花绷子。

陈锦芳发的绣品是日本和服,行内叫“大花”(中国绣品叫做“小花”),原先日本绣品不多,从上世纪80年代流行起来。日本绣品较中国花绣复杂、麻烦,光是各色线就有几十种。虽说都是一针上一针下,但“花头”很多:盘针、罩花、平绣、套边、打籽、别梗、抽丝等,都是细活。最麻烦的还是抽丝,最费眼神,没耐心没底子的人绝对上不了日本绣的花绷子。

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陈锦芳和两个老姐妹在家拉开了花绷子绣花。记者也有幸看到了现在并不多见的手工刺绣。先是上绷前的准备工作,仔细点的得花近一个钟头。将一米多的绸缎仔细地固定在花绷子上,然后用钉子将花绷子固定在花架子上,接着用线把绸缎两边固定好,刚刚不紧不松。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几位阿姨开始上绷绣花了,飞针走线,发出“嘣嘣嘣”的轻声,一招一式都是那么娴熟、优雅,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绸缎上的花样也依稀亮丽了起来。记者不禁感叹:“真美啊!”

绣花的阿姨告诉记者,年轻的时候绣起来还要快还要好,“手翻”也好。绣花的时候最忌心浮气躁、心静不下来。阿姨还说,现在眼睛不好了,绣花的时间不能太长。现在绣花也不是纯粹为了挣钱,就是没事的时候问锦芳拿点绣品来解解心焦。

冬天是绣花女最难熬的季节,手生冻疮不说,眼睛也坏得厉害

绣花苦,那是很多绣花女的心声。看看那些绣花女的手你就明白了,她们的手大多会长冻疮,因为冬天绣花的缘故,她们的手都冻坏了;她们的眼睛因为年轻时候过度劳累,现在年纪大了老花得很厉害;还有她们的指甲,有的被针刺得变了形;绣花女年纪大了患颈椎病的很多……

那个时候姑娘嫁人也得看你绣花绣得如何,十几岁的姑娘早早地就得开始学习绣花。绣得不好,师傅一把扔掉,当场让你下不了台,姑娘面子薄,眼泪唰唰往下掉;绣花手艺不好,花都轮不到你拿,拿不到花就挣不到钱,回家还要挨父母骂;就算绣品拿到了,还得连日连夜地赶工期;有的年纪轻的姑娘都做得哭了,可没办法,还是得硬着头皮做。

现在,很多曾经的绣女会梦到自己在紧张地赶工期,醒来时已吓出一身冷汗;交花的时候更是胆战心惊——当时绣女的作品都要经过验花师傅评等级,等级高,钱拿得也多。等级分为甲、乙上、乙、丙、丁,甲级最好,很少有人可以达到,丁最差,需要返工重做了。每个人有个红本,每次的成绩都记在上面。很多绣花女回忆,看师傅评级时非常紧张,心一直跳,生怕师傅说“怎么做得这么难看”。绣花挣的钱也没个准,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收入高低差很多。

姚碧云今年42岁,属于绣花女中的最小辈了。她娘家在下邵公社的湖芳村。她刚长到和绣花绷子一样高的年纪的时候,就天天跑到人家绣花女的旁边去看。姚碧云从小就对绣花有兴趣,后来跟着妈妈、姐姐学习,15岁就开始绣花挣钱了。她说:“一次我用了半年的时间绣了一件和服,用了六七十种线。整整半年,我都没怎么出门,就是一天到晚坐在花绷子旁,不停地绣啊绣啊。还要担心做出来的花是否平整,丝线是否亮丽,不然厂里是不收的。”这件和服给她带来了1500元的收入。

冬天是绣花女最难熬的季节,生冻疮的手戴只半截手套,脚下放火熜,花绷子旁放一个半导体收音机,清苦枯燥。难怪曾经的绣花女感慨:“绣花钱挣得真真最难了。”

“花阿姨”带出许多绣花女,她希望绣花这个手艺不要断了

“花阿姨”董月秀今年73岁,在下邵一带名气很大。她聪慧,刺绣手艺好,19岁便出道做了绣花师傅,二十几岁就被人叫作“花阿姨”了,在下邵片区有很高的威信,很多绣花女是她手把手教出来的。她也见证了从绣花社到绣花厂再到绣品厂一步步的发展,到最后的倒闭,后来自己也开过来料加工家庭作坊。很多绣花女谈起“花阿姨”还是又敬又爱,她当年可是掌握着大家绣品的生死大权啊!

“花阿姨”现住在渡头董村的老年房里,平时接点公司的绣品加工,再养养小狗。她很乐观开朗,是当年绣花厂的管理人员之一,负责从宁波绣服厂接货和验花。

“花阿姨”说,当时宁波航船把绣品运到附近的七眼桥头靠岸。船一到,姑娘们都争相来到河边,探问这次来了多少货,估量着自己能拿到多少。然后宁波的师傅把装有绣品的几个大箱子抬到厂里。拿货的时候,厂里就被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有的时候绣品是凌晨到的,大家就连夜排队去抢。绣品少的时候就只能给那些持有“红卡”(一个考核本,只有绣花水平高的姑娘才有)的姑娘了。

“花阿姨”对姑娘们的绣品把关很严,有时候不好的绣品她会当着姑娘的面扔掉,一点情面也不讲。“绣花很辛苦,很心疼那些姑娘,那是没办法,一定要对她们严格些,也是为她们好,为厂里好。”“花阿姨”说,下邵绣花厂名气大,高塘、舟山一带都有人来求师,厂里也派人去外地学习交流。这么多年,下邵绣花厂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绣花女。

当时,女孩子绣花也是家里很大的一笔收入来源,很多父母希望女孩子早早绣花挣钱,在不少父母眼中绣花比读书重要得多。有一个叫小君的女孩子很聪明,花样子别的姑娘都要抄下来回去慢慢研究,她一看便能记住,线配得也丝毫不差。小君想继续读书,可父母一定要让她挣钱。“花阿姨”知道后就去做她父母的思想工作,她父母才同意让她继续读书。后来小君考上了大学,对“花阿姨”一直念念不忘。大家说,“花阿姨”总能发现她们的优点,谁字写得好,就安排给大家计分;谁花绣得好,就为她们去宁波争取奖金。

“花阿姨”现在还收着姑娘们的一些绣品,有的还是裱好的。她还拿出来向记者介绍,这是中国绣,这个针法叫做扒洞眼,那个叫做菠萝眼,那个是老式抽丝。学这些大约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关键是要用心学,勤劳绣。“花阿姨”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更多的姑娘学会绣花,不要让这个手艺断了。

绣花虽辛苦,但当年的点点滴滴如今已成美好记忆

当年年轻的绣花女如今都已经步入中年了,回忆起当年绣花的点点滴滴,她们还是能找到很多的乐趣。刚开始学习绣花的时候,对各种绣法都感兴趣,都觉得新奇,如乌龟套等针法,整天拿着圆绷子(一种专门给新人学习的花绷)绣个不停。等到可以绣花挣钱了,很多姑娘会把绣花挣的一部分钱偷偷地攒下来当私房钱。家里当然是不允许的,她们就想尽办法藏,各种稀罕的地方都想到了,连相框都没有放过,这里藏几元,那里藏几元。

休息的时候,几个姑娘一起骑自行车去五乡逛街,买零食。一个人绣花比较无聊,几个好姐妹就把花绷子搭在一起,一起聊着天,听收音机学新歌,一边绣花,在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有时候要赶工来不及了,晚上点着煤油灯,全家一起帮忙,妈妈、姐姐帮着穿针引线,还帮着送饭、梳头、打水。花做得不好要拆了的时候,心里真是难受啊,抹抹眼泪,重新做,待到绣品合格了又开心不已,顿时觉得天也蓝了不少。最不好意思的就是给自己绣嫁妆了。女孩子出嫁前,会自己动手绣一对鸳鸯枕头带到婆家,绣一针心热一阵,脸要红很久的。

女子们结婚以后大多还是绣花的。绣花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照顾到家里。今年26岁的贺小姐现做导游,她说自己是在妈妈的花绷子下面长大的。还是婴儿的时候,她躺在摇篮里,哭闹了,妈妈就一边绣花,一边用脚轻轻地踏动摇篮,还会哼着歌,让她进入梦乡。稍微大了些,妈妈就在花绷子下铺张席子,让她玩,她玩累了就在席子上睡着了。“我妈妈年轻的时候很爱读书的,因为家里要她绣花她就没读书,她对我的教育非常重视。她一边绣花,一边教我数学,会出题让我心算。我最喜欢的就是坐在花绷子下面心算妈妈出的数学题了。每次妈妈一出完题,我就快速报出答案,这让我很有成就感。后来我的数学成绩一直非常好,我觉得都是妈妈的功劳。”贺小姐说。后来贺小姐一家搬到了宁波海曙,妈妈的花绷子也弄丢了。这让贺小姐很遗憾,原本还想请妈妈教她绣花的。

董红方今年46岁,绣花也有30个年头了。她告诉记者,绣花的日子虽然清苦,但很多绣花女现在回忆起来还是苦中有乐的。天气冷的时候,都伸不出手,但家人给你递一个热水袋,你就会觉得很开心。晚上赶工加班时,父母总是在隔壁房间说,早点睡觉早点睡觉。和姐妹们有说有笑的日子多好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四五十岁的绣花女总是感慨,现在年轻人会绣花的越来越少了,年纪大的人也因为身体不好而不绣花了。她们担心,这个手艺不能传承了,却不知道自己还能做点什么。

(2012年3月19日3版)

相关链接>>>

金银绣也称宁绣、仿古绣,始于唐宋。金银绣,顾名思义就是广泛运用金银线作为基材、辅以各种色线的绣品。明清以来,宁绣的技艺逐步提高,销路扩大,曾与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并驾齐驱。绣品选用真丝、绸缎为原料,用金银线绣在彩色平绣图案的周围,或将金银线紧密排列,布满图案的空间,使盘金与色绣融为一体,典雅古朴,色泽悦目。

据记载,金银绣在古代叫“盘金”或“盘银”,是采用纯金、纯银搓丝绣制的作品。“盘金”绣始于汉而盛于唐。唐代鉴真和尚曾居住在宁波阿育王寺,东渡日本时带去了我国的木雕、漆器、彩塑佛像及金银绣千手佛等艺术品。金银绣千手佛至今仍被日本奉为国宝。明代戴缙夫妇墓地还出土过多件金银绣衣裙。

同类推荐
  • 泰戈尔最迷人的美文:烂漫难收,如青春时候

    泰戈尔最迷人的美文:烂漫难收,如青春时候

    无论是水样的女子,还是孟加拉漫天的阳光,不管是人还是自然,在他笔下似乎总有些力不从心的忧怨。可是,它们又总是向上的,基调也总是乐观。他似乎在用一支忧愁的笔,赞颂人间真善美。这些文字流动着浪漫的光彩,充满了人生的哲思。他揭去了文字华丽羞涩的面纱,让它们落在平凡的日子里,变得平淡而随性。匆匆行旅,风中招摇的罗望子树,爱人的纱丽,离别的一眼瞬间,就连那闲坐的散淡光景,都成了是他纸页上的贵宾。和谐之美充满泰戈尔的文章,正如印度人说:“他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让我们一起踏上他为我们铺就的浪漫之路,去体会他那绚烂生命的庄严与美丽。
  • 徐迅散文年编:秋山响水

    徐迅散文年编:秋山响水

    本书为徐迅散文年编第四卷,收入了作者1985到2000年创作的一百余篇散文随笔,其中以有写景、忆人、读书、追怀往事、怀念故乡为主题的作品,以及为他人撰写的序言及书评文字。文字清新温暖、朴素清新,写景的趣味盎然,抒怀的深刻隽永,导向积极,记录与友人交往的文字可见作者亲切真挚的为人。
  • 聊斋五十狐

    聊斋五十狐

    该书所解读的五十个聊斋女性,不仅仅是女狐,还有花妖女鬼,但是她们身上都有一种用一个“狐性”可以概括的特质。所以“聊斋五十狐”中的“狐”是一个泛指,即那些带有“狐性”的妖娆媚惑、独立自主、来去自由并敢爱敢恨的女子。
  • 涴漫的狱中日记——瞿秋白作品精选

    涴漫的狱中日记——瞿秋白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润。
  • 蒋子龙文集3:人气

    蒋子龙文集3:人气

    小说以一个大城市的房改为背景,描述了从市长到平民形形色色的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感情波折,尽现男女之战、金钱之战、权力之战、利益之战。作者蒋子龙1972年3月入党,1958年8月参加工作,中专学历,编审。蒋子龙,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作为着名作家和中国文化的使者,他先后出访过欧美亚等十几个国家。
热门推荐
  • 降临精灵纪元

    降临精灵纪元

    不一样的精灵世界,不一样的人生,是否能成为那至高?
  • 好想和你虚度光阴

    好想和你虚度光阴

    穗姗是个刚出社会的小白,家境不错的她不用为挣钱苦恼,做着不怎么赚钱也谈不上喜欢的工作,过得迷迷糊糊。她喜欢去陌生的环境,接触不一样的人,这让她感到很新鲜。她默默旁观别人的生活,倾听别人的故事,这部作品将从她的生活开始描述她及她身边的人发生的故事,为你呈现一幅幅扣人心弦的都市爱情图鉴。
  • 历史快餐.前二世纪:帝国时代

    历史快餐.前二世纪:帝国时代

    汉帝国在“黄老政治”的引导下,经过40多年的休养生息,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汉王朝的国力迅速增强。尤其在消灭地方皇室支裔的叛乱后,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儒家学派被确立为官方的学说后,中央集权更获得了思想上的保证,并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点。强力的政权加上执政者的抱负,西汉王朝一改先前对外的收缩,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西汉王朝最大的对手——北方匈奴帝国,最初屡屡对西汉王朝挑衅,在公元前2世纪被强大起来的汉王朝消灭了。而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许多杰出将领,创造了一系列辉煌奇迹。
  • 王妃她总是不来

    王妃她总是不来

    先帝驾崩三个月后,在外征战的皇长子裴启旬回京奔丧。迎接他的,是新帝册封其为亲王的圣旨。裴启旬含笑接旨——好啊,既然他的好三弟抢了他的江山,那便不要怪他,抢了皇帝最心爱的女人。但他绑来的王妃,似乎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一心想要造反的腹黑王爷x一心逃离宫廷的脱线王妃。
  • The Ancien Regime

    The Ancien Regi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钢铁侠大战孙悟空

    钢铁侠大战孙悟空

    钢铁侠和孙悟空相遇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最终到底会鹿死谁手,请看钢铁侠大战孙悟空。
  • 球长带你去开荒

    球长带你去开荒

    量子狂潮侵袭现世,世间万物都出现变异。某日,卫昀“喜提”小世界一个。奈何有亿万魔种作乱,众生苦不堪言。唯有征召勇士,前去平乱。这是一个球长在异世界开荒的故事。
  • 帕斯因的召唤

    帕斯因的召唤

    连续三个夜晚的恐怖噩梦,诡异的来访者,神秘的纸盒子,流传在遥远家乡关于树林的传说,受难仪式上的十字架裂痕,一份突然到来的书信……自鸿蒙之初,它一直就在那里。平易近人的老妇,善良可爱的小女孩,冷漠的酒吧老板,邪恶的年轻妇人,痴迷于感官享受的性无能,来来往往的过路人……在一个弥漫着黑雾的夜晚,它出现了。冥冥之中来自上帝的召唤,三个幸存者踏上了见证生命和文明起源真相的道路……
  • 和你的白月光过去吧!

    和你的白月光过去吧!

    秦淮河的夜永远是迷离如幻的,桨声灯影里人潮涌动,琴声一息,他从此入了将军府。一番柔情蜜意里转眼就是七年,本以为从此白头不相离,却不料,他眉眼缱绻,柔情似水地望着的人,从来,就不是他……你本是我的救赎,却不如放任我坠入泥沼里,永生永世不得解脱,至少,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种锥心之痛,直叫人生不如死……
  • 路边的老婆你不要睬

    路边的老婆你不要睬

    两个年轻人,职场偶遇,旅游邂逅,终于修得缘分,信物却是一块板砖,这本是平淡的事情,板砖的落地却拉开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反复的穿越与回归现实,这对小情侣在各种关系中成长起来,历经波折,有过欢笑,有过破镜难圆,有过重生,再度回归原点的他们,面对着这样的问题,又是路边的老婆,睬,还是不睬?板砖表示,谁看谁知道~